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头针;早期;康复训练;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疗效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为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头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选取了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发作,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要点(不包含无症状型脑梗塞),且经头颅CT、MRI等检查证实[2],功能障碍与头部梗阻区域相对应,发病在8.0—48.0hour间,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0~85岁,平均(57.2±6.9)岁。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1~86岁,平均(57.5±6.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压管理,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康复训练采用以Bobath为主的康复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电针治疗上肢,每天1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以《刺法灸法学》的操作方法为准,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中2/5段,顶颞后斜线中2/5段,顶旁2线,常规穴位消毒后用0.3mm×40mm 不锈钢毫针,以15°夹角快速刺入,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觉阻力减少时将针身平行于头皮,刺入约30mm,以200次/min的速度行旋转手法,捻针角度为90°~360°,留针20min,期间每隔10min旋转一次,每次旋转1.5—2.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电针治疗二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其中头针只应用于第1个疗程。(溶栓治疗的患者不选其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应用Fugl-Meyer 运动量表(FMA)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共33项,每项得分0~2分,共66分,得分越高表明上肢运功功能越强[3]。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积分法进行评定,评定项目共10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独立生活能力越强[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评分对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