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

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

___________(填

“正确”或不正

确”)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

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

【答案】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

(1)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

消失

甲同学猜想不

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

物油在其上方

隔绝氧气

2232

(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

2.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打开K2,关闭K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探究一:

【设计实验】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探究二:

(1)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2)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③②④①.

(4)c.

3.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酸碱性与稀盐酸作用毒性

NaNO2碱性放出棕红色气体有

NaC1 中性不反应无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通过实验,猜想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蒸发.

【答案】(3)Na2SO4、NaNO2

(4)NaNO2、Na2SO4,NaCl

(5)Ⅱ

(6)AgNO3+NaCl=AgCl↓+NaNO3

(7)过滤

4.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Ⅰ.Na2O、C;Ⅱ_________ 、C;Ⅲ.NaOH、C;Ⅳ.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_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验证猜想】

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 .

【结论】猜想_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

【答案】

【提出猜想】4Na+CO22Na2O+C;

【实验】Na2CO3;Ⅲ;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Ⅲ错误;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2)有白色沉淀生成

(3) CuSO4(或CuCl2)Na2O

完全除去Na2CO3,以免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

【结论】Ⅳ.

5.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 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认真的探究.请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

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 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方案2 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写出红色固体Cu2O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次称量;

(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答案】方案1: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1)①②③;

(2)H2+Cu2O2Cu+H2O;

方案3:(1)4;

(2)cく.

6.小敏和小玉在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分别用甲、乙装置(气密性均良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但均未发现澄清石灰水边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实验探究】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Ⅰ将纯净的CO2通入到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Ⅱ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猜想二成立

B 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如果看到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

【实验反思】由实验可知,小玉同学实验时可能错误使用了一种药品,她使用的药品是.

(1)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实验探究】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除尽;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B,C中无变化的;

(3)浓盐酸

7.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 ②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过碳酸钠

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学式)。

④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 小结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 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 盛装澄清石灰水、D 盛装浓硫酸,E 、F 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 、K 2,打开活塞K 1、K 3、K 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 的作用

是 ;

(2)依次关闭活塞K 1、K 3、K 4,打开活塞K 2、K ,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E 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

是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 ,再次打开活塞K 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3)同学们根据E 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 的作用是 ,如不连接装

置F ,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

A B C D E F

过碳酸钠样品

二氧化锰粉末

K K

氮气

锥形瓶 K 3

K 4

K 2 稀硫酸

【答案】【实验探究一】①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③氧气;H2O2

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结Na2CO4;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1)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偏高.

8.袋装食品中常用一种“双吸剂”保持,主要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

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

.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

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探究实验1的残留固体放入试管中,

加入蒸馏水

试管外壁不发烫固体中一定没有

【实验结论】

步骤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步骤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和.

【实验探究1】Fe;【实验探究2】CaO;

【实验结论】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Fe2O3;CaCO3.

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猜想二:BaCl2和Ba(OH)2;

猜想三:①_________ ;猜想四:B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②_________ 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③_________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④_________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⑤_________ .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⑥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⑦_________ .

Ⅱ.取10g烧杯中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3.25%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⑧_________ 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

(2)请计算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要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①BaCl2②猜想一

③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④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⑤反应物的用量⑥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⑦BaCO3

Ⅱ(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2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溶液

呈中性.

(2)解设原烧杯溶液中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1分)

208 106

x (6g﹣2g)×13.25%=0.53g(1分)

=

x=1.04g(1分)

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100%

=10.4%(1分)

答: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是10.4%.

故答案为:Ⅱ(1)2

(2)10.4%

10.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①。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

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②,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③,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④(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⑤(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⑥(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⑦(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⑧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⑨。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⑩,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答案】①悬浊液变澄清②继续滴加稀盐酸③CaCl2④NaCl

⑤NaCl、CaCl2⑥NaCl、CaCl2、HCl ⑦ 2 ⑧黄

⑨Fe2O3+6HCl=2FeCl3+3H2O (2分)⑩腐蚀下水道等答案合理即可

?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

顺序为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答案】(1)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溶液颜色变化可不答,但只

答溶液颜色变化不得分) Fe + CuSO4==FeSO4 +Cu

(2) 丙 Mg>Fe>Cu

(3)①铜(或Cu)②铜铁(或Cu Fe)(漏选不得分)镁(或Mg)

12.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2O

4

CO2↑+

CO↑+H2O)。用县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

①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②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a、b,关闭c,装置B的作用是。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气体应(填写具体处理办法);

③关闭、打开,释放出二氧化碳,并通过装置可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

入少量二氧化锰。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

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③ b 、 c , C、D

(2)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探究实验二

实验步骤现象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浓硫酸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模板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 注重对化学变化的再思考,设计实证性实验探究题 1.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金属与矿物》一章后,到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探究CO 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搜集资料】 (1)铁有多种氧化物,常见的有:Fe2O3、FeO(黑色)、Fe3O4 (其中Fe元素化合价为+2、+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2)通常所说的“加热”一般使用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在 400~500℃;而“高温”一般使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来实现,温度可达700~1000℃; (3)铁的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是FeO﹥Fe3O4﹥Fe2O3。 【提出猜想】Fe2O3全部参加反应后所得固体的成分可能是①Fe,②FeO,③Fe3O4,④, ⑤,⑥,⑦,⑧(可不填满,也可添加)。 【实验探究】主要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净的Fe2O3固体和澄清的石灰水并按上图要求进行实验; ②观察到管内固体全部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用磁铁靠近玻璃管,固体能被吸引; ③冷却后重新称量玻璃管内的固体以及变浑的石灰水的质量; ④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倒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并适当加热,发现固体逐渐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但自始自终都没有气泡产生; ⑤另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倒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2 mL CuSO4的浓溶液,未见红色固体生成。再用磁 铁靠近试管,发现管内黑色固体仍然能被吸引。 实验所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数据物质质量实验前实验后 数据Ⅰ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g) 数据ⅡB装置(石灰水和广口瓶)的质量(g) 【实验分析】 (1)根据步骤②,可确定Fe2O3固体(填“全部”、“部分”)参加了反应,理由是。 (2)根据步骤④⑤,可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理由是。 (3)实验中的数据(填“Ⅰ”或“Ⅱ”)不可靠,理由是。

2019高考化学真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17-2019三年高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 1.[2019新课标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答案】A 【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 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 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 答案选A。 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 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 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 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3.[2019浙江4月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 ...的是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 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 C.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4.[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根据溶液pH的测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除杂的原则作答。 【详解】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现就该类考题归类解析如下: 一、物质成份的探究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②;……。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则气体 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我对它还有 一个要再探 究的新问 题:。 分析:首先 是要清楚生 石灰可作干 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例3、(05眉山)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分析:(1)反应物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后物质也由铜、氧、氢、碳几种元素组成,据此可作出猜想; (2)猜想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受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此猜想不合理; (3)鉴别碳和氧化铜,根据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色,据此可鉴别碳和氧化铜. 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2019届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训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 深度探究(含解析)

【典例】 (2019·全国卷Ⅰ)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解析】(1)结合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CO2的存在。因草酸晶体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C装置,会干扰CO2的检验,故装置B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 (2)①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只能通过检验CO与CuO反应的产物CO2的存在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CO2,会对CO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检验CO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CO2除尽,可选用F装置来除去CO2,D装置用来检验CO2是否除尽。将除去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G干燥,然后通过盛有CuO的装置H,CuO将CO氧化为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用来检验CO2的存在。因CO有毒,最后可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 ②若前一个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CO2已除尽;H中黑色CuO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1、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 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 A 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 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 中油层的作用是。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2、【2012.1 西城】33.(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 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以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为例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以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 为例 摘要:作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研究与分析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对优化课堂教学,调整教学策略,掌握高考化学命题动态具有极大帮助。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 实施,近些年高考化学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外,更为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以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 实验试题为例,对试题内容、考查要求、解题思路和试题拓展进行详细分析,并 提出了备考教学建议,以期为更多高中化学教师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前言: 化学实验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很多化学 理论知识都源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分析。一直以来,化学实验试题都是 高考必考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化学元素、物质 性质、化学实验、化学原理、操作规范、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的考查。所以分 析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对于教师提升专业技能,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 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题分析 (一)原题简述 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是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试题中给出的实验过程是向100 mL锥形瓶中,加入6.9 g水杨酸 和10 mL醋酸酐,然后经过摇动使水杨酸固体完全溶解。随后向锥形瓶溶液中加 入0.5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持续加热,使其维持在70 ℃一段时间进行充分反映,稍微冷却后进行如下操作:搅拌均匀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100 mL冷水,析 出固体后过滤;将反应所得粗晶体加入50 mL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进行溶解后 再过滤;反应滤液经过浓盐酸酸化冷却过滤得固体;固体经纯化得5.4 g白色乙 酰水杨酸晶体。接下来试题提出了以下问题:(1)反应过程的加热方法是什么?(2)给出的玻璃仪器中需要使用哪些仪器?不需要使用什么仪器?(3)使用冷 水有什么目的?(4)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起到什么作用?(5)使用哪种纯 化方法?(6)实验产率是多少? (二)试题解析 本题是围绕生活中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的实验室制法展开的,考查学生对化学实 验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合成制备 和分离提纯,但难点在于此题的分离提纯与学生常见的实验情景不同,想要准确 解题,需要从题中提供的信息和有机物的理化性质入手分析,需要有推理考证的 能力[1]。 首先,试题考察实验室常见模块:合成制备,其中包含方法原理和实验仪器。方 法原理中试题内容提供的是:1.加热并维持在70 ℃一段时间;2.固体纯化方法。 主要考查学生副反应的成因和解决方法;选择水浴加热法的依据;判断物质状态 和提纯方法。而实验仪器可以从题中信息和仪器外观名称而得,主要考查学生过 滤仪器的使用;知道问题中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其次,试题考查实验室常见模块:分离提纯,比如使用冷水有什么目的;饱和的 碳酸氢钠溶液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机物水溶性和化学性质的认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2019年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含解析)

专题05 化学实验选择题 1.实验室常用如下装置制备乙酸乙酯。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会阻碍产物的导出 B.固体酒精是一种白色凝胶状纯净物,常用于餐馆或野外就餐 C.乙酸乙酯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水、乙醇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答案】B 【解析】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防止产生倒吸现象,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不仅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而且还会阻碍产物的导出,A正确;B.固体酒精制作方法如下:将碳酸钙固体放入醋酸(CH3CO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醋酸钙(CH3COO)2Ca、CO2、H2O,将醋酸钙溶液蒸发至饱和,加入适量酒精冷却后得胶状固体即固体酒精,可见固体酒精是混合物,B 错误;C.乙酸乙酯与的分子式都是C4H8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正确;D.乙酸、水、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电离产生H+的能力:乙酸>水>乙醇,所以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①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实验②用于制备干燥的氨气 C.实验③用于石油分馏制备汽油D.实验④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A.实验①的图中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但是该反应需要加热才发生,没有加热装置,达不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B.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②达不到实验目的,B项错误;C.装置③为分馏装置,不管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还是冷凝管进水出水的方向都没有错误,C 项正确;D.右侧试管中使用的是饱和NaOH溶液,酯在碱性环境下易水解,得不到产物,D项错误。 3.已知:Ag++SCN-====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 B.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 3AgSCN↓+Fe3+ C.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 D.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 【答案】C 【解析】A、AgNO3与KSCN恰好完全反应,上层清液中滴加Fe(NO3)3溶液,出现浅红色溶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即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故A说法正确;B、根据②中现象: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Fe(SCN)3被消耗,白色沉淀为AgSCN,即发生:Fe(SCN)3+Ag+=3AgSCN↓+Fe3+,故B 说法正确;C、前一个实验中滴加0.5mL2mol·L-1AgNO3溶液,Ag+过量,反应②中Ag+有剩余,即滴加KI溶液,I-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AgI溶解度小于AgSCN,故C说法错误; D、白色沉淀为AgSCN,加入KI后,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即AgSCN转化成AgI,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故D说法正确。 4.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H2O2 H+ + HO2-、HO2- H+ + O22-)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2019高考化学实验专题4:浓度配制

经 典 精 品 试 卷 2013高考化学实验专题4:浓度配制

1.用准确称量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NaCl溶液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A.坩埚 B.分液漏斗 C. 胶头滴管 D.烧瓶 2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 号 实验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 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 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 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 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 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 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 管口放出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2SO4清洗 B.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在250mL 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10%NaOH溶液 4.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装盐酸,结果测出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常常偏;若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润洗,然后再盛放准确体积的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结果测出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常偏 . 5.实验室中有一瓶氯化钾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和物,通过下面的实验可确定该混和物中氯化钾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也可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列空白. 1).调整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螺丝帽向(填左、右) 旋动. 2).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克的表面皿,准确称取W克样品.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入(W+Y)克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样品,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右图所示),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使.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全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认真看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综合题 2019年高考真题 1.[2019新课标Ⅰ]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煮水洗 (2)加快反应热水浴C (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Fe3+水解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NH4Fe(SO4)2·12H2O 【解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

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由于保持温度比较恒定且 低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热水浴);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硫化物与 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加装倒置的漏斗,故选 择C装置;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 引入新的杂质,故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因为H2O2本身易分解,所 以在加入时需分量加入,同时为了防止Fe3+水解,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为了除去可溶性的硫酸铵、铁离子等,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 (5)设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6+18x,1.5个水分子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5×18=27,则27/(266+18x)=5.6%,解得x=12,则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 NH4Fe(SO4)2?12H2O。 2.[2019新课标Ⅱ]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 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酸性、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剂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管道,污染环境等等 。(写一条)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 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 是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 ,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 2或 H 2。 【查阅资料】①Na 2CO 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练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练 (一)物质变质题型 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 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图所示: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操作③中玻璃棒作用是。 2.(201 3.内江市)(12分)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 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 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016-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总- 化学实验基础(原卷版)

2016-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总- 化学实 验基础(原卷版) 【2020年】 1.(2020·新课标Ⅰ)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2.(2020·新课标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3.(2020·江苏卷)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CO2

B. 收集CO2 C. 滤去CaCO3 D. 制得CaCl2﹒6H2O 4.(2020·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2020·山东卷)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冷水贮存白磷 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6.(2020·山东卷)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CO 2 B. 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 产生 C. 用丙装置制备无水MgCl 2 D. 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 7.(2020·山东卷)实验室分离Fe 3+和Al 3+的流程如下: 知Fe 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 4】,该配离子在乙醚(Et 2O ,沸点34.6℃)中生成缔合物 + -24Et O H FeC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 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 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8.(2020·山东卷)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初三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也可能含有。 )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试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2、实验室常用下图A与B装置支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3)、(4)的仪器名称(3)(4); (2)小高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装置(填字母),使用的药品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小明要用A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则瓶(1)应盛放(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 (4)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式。(5)A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别加水浸没集气瓶(2)中导管的末端和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1),若集气瓶(2)中和锥形瓶内则该装置漏气。

3、化学课上,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右腿去。 (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填“能”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有: (答出两点即可) 4、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 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遍地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 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 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反思与评价】 (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验成功的关键是。 5、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为了验证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过滤。过滤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它们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