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调查法:首先要确定好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并注意分析调查所得的材料撰写出调查报告。在调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调查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坚持深入调查,坚持观察、谈话、查找文件资料、作业、问卷等多种方法的同时并用。

实验法:可以通过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实验三种方式进行。进行教育实验,事先应进行周密的考虑,精心设计,做出周详的方案,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假定,并按实验要求的程序做好各个环节上的工作,拟定好实验计划,选好实验对象,确定好实验方式,备好实验手段,做好实验记录,处理好实验结果,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练习册简答题

9.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学?)。

答: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10.简要介绍教育学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11.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具有明显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的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1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特点: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化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发展趋势:同答4。

13.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家庭教育特点: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学校教育特点:具有可控性;具有专门性;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教育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1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同答3)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人力资本理论。

2.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4.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其表现为: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5.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任务。

练习册简答题

6.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同答1)

7.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同答1)

8.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同答2)

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同答2)

10.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同答3)

11.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同答3)

12.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13.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荐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4.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5.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答:学习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答: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练习册论述题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见答1)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成熟、最近发展区、关键期、主观能动性。

答: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发展成人。

最近发展区: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关键期: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的最大时期。

主观能动性:是个体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额改造自我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个体实践活动。

3.教育是如何实现对人的地位提升的基本功能的?

答: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4.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

特殊作用。

答: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了社会性的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练习册简答题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答: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与外因的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同答4)

7.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同答3)

8.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

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

10.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对象等;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11.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

用。

练习册论述题

1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

答: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成熟机制:人是在发展中逐步成熟的,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限制。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对象等;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个体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13.试述教育工作应如何遵循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同答9)

第四章

复习思考题

1.试论述教育目的的本质。(未找到答案)

2.什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答: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

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结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它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因此我国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对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民发展,要求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培养现代人的品格——教育目的必须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

4.结合具体的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练习册简答题

5.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

答:社会本位论:以柏拉图、涂尔干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特点是人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本位论:以卢梭、福禄倍尔、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特点是注重个人的价值。

文化本位论:以狄尔泰、斯普朗格为代表,基本观点是——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是制定应当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7.什么是教育目的?它的作用有哪些?

答: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便是教育目的。

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8.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答: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演进。

9.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同答4)

练习册论述题

10.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答:基本特征即基本精神(同答3)

如何落实教育目的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1.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和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试述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

系;并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看法。

答:两者并不排斥: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培养独立个性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独立个性。

12.材料见书(关于造“星”之路)请运用全面发展教育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1)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面,但把艺术教育看成是单纯的“特长教育”,把“技能”“技巧”的培训放到主体地位,从而放弃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就会妨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3.材料见书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

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答4的各方面论述)

第五章

复习思考题

1.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答:应具备的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试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从主体地位,具有能动性方面论述)

3.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答: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情歌关系:第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系爱护学生。第二,展现

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练习册简答题

4.当前,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

5.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质?

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核心);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

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7.简述学生的本质。

答: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答:(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

练习册论述题

9.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养。(同答5)

10.试论述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答: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11.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

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1)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还有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2)但这种说法也有不足,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常教常新,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第六章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的本质?

答:我国的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即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的组织这些内容的问题。

2.试比较不同课程类型的异同。(略)

3.如何科学的设计课程?

答:科学的设计课程,基本要求如下: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4.我国原有的中小学课程主要有哪些弊端?近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课

程改革呈现出哪些趋势?

答:我国原有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

施改革;课程评价改革;课程管理改革。

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练习册简答题

5.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

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

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6.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7.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答: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8.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旨在促进师生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9.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原理将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方能实现这些目标?(3)如何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泰勒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认为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教育目的。泰勒原理十分强调目标的作用。

10.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同答4)

11.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

答: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具生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其优点是:(1)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累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2)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3)易于编订教材,且易于评价。

12.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

答:综合课程并不是简单堆砌的“大拼盘”,而是根据各学科内在的联系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组成的有机体。其优点是:(1)打破了旧的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整体上去认知世界,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有利于减少学科数目,减轻学习负担。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教学的基本概念。

答:教学的定义:在教育目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你对这些规律是如何理解的?(未找到答案)

3.在教学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

方法;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通过组织复习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知识。

循序渐进原则:按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

4.什么是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

5.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特点:师生的互动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练习册简答题

6.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第二,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

7.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简述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9.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答:首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个体的认识,是具体的认识;其次它是有组织、有计划,经过精心策划的认识。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10.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11.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2.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答: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13.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14.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见答3)

15.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练习册论述题

16.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见答3)

17.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见答3)

18.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见答3启发性教学原则)

19.2009年论述题,案例略。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同

答13)

20.2011年论述题,案例略。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说说选择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答15)

第八章

复习思考题

1.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

答: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授课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2.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仍是今天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答:个别教学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组教学制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设计教学法容易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较困难,道尔顿制过分强调个性差异,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综上所述,班级授课制仍是今天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作用。

3.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4.结合所学专业,写一个课时计划。(略)

练习册简答题

5.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6.简述课的结构。

答: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7.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同答3)

8.简述教师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内容,同时要精炼典型,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应有的能力。第二,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第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9.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备课的主要内容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练习册论述题

11.试评析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一定数量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教学进度进行分科教学的组织形式。

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过分强调书本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12.一位教师备课很认真,教案写的很规范,但同学反映说:他的课不受欢迎。请你运用教

育学理论分析原因。

答:(1)备好课只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并不等于上好课;

(2)教师上好课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见答3)

(3)这位教师上课不受欢迎,可能是因为……(自己概述)

第九章

复习思考题

1.你是否同意“德育”即“道德教育”?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德育在内容上包括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只是德育的一部分内容。

2.提出德育目标的层次与序列对我国当前德育有何意义?

答:德育目标是靠着德育活动的行动指南,是评价德育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规定着德育的发展方向,也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谈谈中学常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内涵和使用要求。

4.简述德育模式中的体谅模式。

练习册简答题

5.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答: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办法。

要求: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6.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答:德育的目标包括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7.简述德育的意义。

答: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8.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答: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德育过程并不是四种因素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凑合,而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积极互动,使各要素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9.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0.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答: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11.德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答:德育的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

练习册论述题

1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人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

则分析这种现象。

答:德育具有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有系统有计划的进行,而且各方面要统一要求,教育影响要一致,才能收到显著效果。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不一致导致的。

13.小华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

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假如你是小华的老师,但并无实际行动。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198

14.试论述如何贯彻德育原则。202

15.材料见书。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样的问题。

第十章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班级?什么是班级管理?联系实际,谈谈班级管理有何意义。

答:班级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方法,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请举例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加以阐述。

答:围绕育人的教育目标,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

常规管理——主要指通过制度和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贯彻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认班级管理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3.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有哪些基本特征?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请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

题。

答:主要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方法: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练习册简答题

5.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答: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团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同答1)

7.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同答4)

8.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同答3)

9.简述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10.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练习册论述题

11.联系实际,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答4)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 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 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 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 D )A.时代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 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1.(03.7)简述婴儿动作训练的要点。P248 2.(0 3.7)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P200-202 3.(03.7/08.7)简述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结合教育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儿童结构游戏。P126 4.(03.7/0 5.7 )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法。P97 1.做学教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 3.自由自动教学; 4.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 5.(03.7)简述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302-304 6.(03.7/08.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卢梭的教育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P63-64 7.(03.7/09.7/07.4)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分析其原因。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P341-317 8.(03.7/04.7)应用: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 9.(11.4)请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将环境体验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P181 10.(03.4/06.4/11.7/08.4)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解放是什么?陶行知主张的“六解放”的内容。P93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内容:六解放1. 解放儿童的头脑2. 解放儿童的双手3. 解放儿童的眼睛4. 解放儿童的嘴巴5. 解放儿童的空间6. 解放儿童的时间 11.(03.4/11.7/08.4)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直观形象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施直观形象法注意的问题。P164采用直观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一.内容的选择;二、实施的要求;1.直观形象法的手段可以多样化;2. 直观形象法的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3直观形象法要与语言法相结合;.4. 直观形象法要与行为联系相结合。 12.(03.4)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P293 13.(03.4/06.7)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P109 1.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但不等于全面发展是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教育 2.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句有年龄阶段和个别差异性, 3.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差异, 4.每个幼儿都句有独特的特点,要根据儿童个性潜能在体智美德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5.在“面面俱到”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前面发展 总之: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展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每个儿童能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4.(03.4/11.4)(11.7/08.4)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P297-P298 15.(04.4)为什么说“爬行对婴儿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P248 16.(04.4/10.7/07.7)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实施批评法应注意的问题。P193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

教育学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温馨提示:这些题目只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按照上课时要求画的和重点注意的地方。只背这些题目,是有一定风险的。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3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4.信息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5.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3)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6.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提供了多种可能;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五、简答题(简明回答要点即可)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启发式教学原则含义及要求是什么?(4分)【本题PPT上找不到,答案来源:】 含义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是什么?(4分) ①组织好讲授内容;②讲授要有启发性;③讲授语言要有艺术性;④板书设计。(少而精;要完整;要有启发性) 4.古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哪些?(6分) 1.学校的产生,学校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强调机械灌输与体罚。 5.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的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 6.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5.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6分) 根本劳动特点是“育人性” 1.劳动性质的复杂性、创造性。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示范性。 3.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集体性(协作性)。 4.劳动时间的连续性、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周期性。 6.劳动效果的滞后性(迟效性)。 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和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的要求: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4.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1)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2)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育机智等。 (3)道德素养,主要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心理素养,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5.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 (1)智力。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