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

专业课《财政学》期末考试

论文撰写

中国农村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工作的进程,在中国人口老龄高峰到来之前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农村养老保险

目录

专业课《财政学》期末考试 (1)

论文撰写 (1)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 (5)

1.1是养老保险筹资困难 (5)

1.2是养老保险管理不力 (5)

1.3是基金投资效果差,无法实现保值增值 (5)

1.4是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不符实际 (5)

1.5参保人群不均衡 (6)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6)

2.1 立法的滞后,直接导致无法可依 (6)

2.2 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6)

2.3 社会结构障碍 (6)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措施 (7)

3.1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7)

3.1.1从制度框架上看,国民养老金是制度的第一层次 (7)

3.1.2第二层次可通过将现行个人账户制度分离出来建立,由中央

政府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由各省市统一管理,通过缴费的形式筹集资金并记入个人账户,由各地方政府承担该层次的财政支持责任 (7)

3.1.3第三层次为商业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定为15% (7)

3.1.4农民个人缴纳一定的养老费用 (8)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9)

3.2 立足我国国情,不断推动制度创新 (9)

3.3 加大政府的责任 (9)

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战略意义 (10)

4.1社会战略意义 (10)

4.2人口安全战略意义 (10)

4.3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11)

五、总结 (11)

六、参考文献 (11)

中国农村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同时也关系到建立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的成败。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诸多问题,寻求适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方法。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

随着传统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减弱,中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从制度上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原则上是农民自愿、政府组织引导,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保险基金筹集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基金积累模式。但时至今日,举步维艰。主要问题表现:

1.1是养老保险筹资困难

虽然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国家以正常扶持”的原则筹集,但实际效果却是个人缴费困难,集体补贴杯水车薪,国家支持力度不够;

1.2是养老保险管理不力

管理制度匮乏,地方机构管理人员甚至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严重影响养老保险的良性运行,挫伤农民参保的热情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1.3是基金投资效果差,无法实现保值增值

金管理由基层部门主管,呈现出管理水平不足,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收益低的状况;

1.4是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不符实际

社会保险应当遵循“全面普遍”和“区别对待”原则,而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险各地区实行统一标准,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养老保障统筹层次低,制度设计缺乏灵活度。

1.5参保人群不均衡

中国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富不保贫”的倾向严重,目标人群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覆盖范围上看,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省市农民投保金额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 立法的滞后,直接导致无法可依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农村社会保险各地规定不一,没有法律约束力,基层无法操作,农民无法可依,参保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

2.2 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农村社会保险工作有的仍然留在民政部门,有的已经划归劳动保障部门管理,造成工作脱节,管理混乱。手续繁琐,领取不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一般都是断断续续的,缴费不定时也不定额,每到符合退休条件需要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时,要进城确认身份、年龄、缴费、时间等,农民费时费力费钱;而达到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后,还得进城领取养老金;参保人员意见很大,从而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2.3 社会结构障碍

在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影响下,逐步形成了特征明显的二元社会结构,这使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趋于二元化。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无法逃脱被边缘化的命运。这种体制使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责任“虚化”和缺位,成为我国政府在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陷。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也顺理成章了。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措施

3.1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多层次、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是建立国民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补充养老金三个层次结合的制度。

3.1.1从制度框架上看,国民养老金是制度的第一层次

建立普遍养老保障制度的依据在于:公民拥有受保障的权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利,政府在保障这一权利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和土地等形式的保障作用减弱;风险的社会化,老年风险是社会面临的共同风险,在个人无法抵御或没有得到有效抵御时,部分风险将外溢并社会化。中央政府通过第一层次建立收入再分配机制,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政府的社会责任,也有利于老年贫困的缓解。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城乡之间的生活与保障方式的差别,在建立低水平的普遍养老保障制度时,应循序渐进,分步进行。这一层次可通过将现有的基础养老金分离出来建立,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采取税收的形式筹集资金。

3.1.2第二层次可通过将现行个人账户制度分离出来建立,由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由各省市统一管理,通过缴费的形式筹集资金并记入个人账户,由各地方政府承担该层次的财政支持责任

地方政府应提前规划其财政责任,并建立相应的基金。该层次与收入关联或由自我缴费参加,目标替代率为50%。地方政府通过第二层次强制国民储蓄,帮助其实现收入在一生内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短视行为,也有利于制度效率的提高,以及各级政府责任的分担。

3.1.3第三层次为商业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定为15%

国家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参加商业养老保险,采取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形式,除税收优惠外,政府只承担监管责任。第三层次的建立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利于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

新的体系(如表所示)合理划分了收入再分配、储蓄和保险三项不同功能,对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进行了定位。普遍保障层次的建立提高了制度的公平性,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分离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不同层次上责任的承担,无疑会提高制度的效率。

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三层次构成

层次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项目国民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补充养老金管理主体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商业机构

目标替代率10% 50% 15%

资金筹集税收缴费自愿参加,保险费

平衡方式由中央财政承担由地方政府承担精算平衡

政府的责任管理,财政支持管理,财政支持监管特点普遍保障收入/缴费关联商业运作基金的建立中央养老风险基金个人账户风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

3.1.4农民个人缴纳一定的养老费用

现在农村已基本具备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和心理等方面条件。从经济条件看,实行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中心问题经费问题,尤其是农民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基金主要来自于农民的缴纳,现阶段我国农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水平迈进。经过组织和引导,农民有能力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社会保险项目的开展。从社会心理条件看,农民具有迫切的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通过引导,易于形成正确的保障观念和保障意识。

坚持”强制投保为主、自愿投保为辅”的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民必须投保;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分步进行。首先在农村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其次在较为富裕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强制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工作中不能遗忘了农村外出流动人员,要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80年代起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趋势,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往往会被我们遗忘。如果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新计划,实行全国统筹,建立遍布城乡的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这样无论农民工在哪里就业,即使回到了农村,国家对其养老和医疗保障的承诺都能够兑现。这样,国家既可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缴费基数、缓解养老金近期支付压力,又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为全社会的老年保障目标创造条件。

除此之外,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还必须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以集体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这种保障体系主要是依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系统依据相关政策实施,缺乏法律的规定性,而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制定一系列适应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另外,要对五保供养明确保障对象、稳定保障资金来源、规范保障标准,坚决杜绝保障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等。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意味着广大农民必须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意识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险意识的根本转变。但这种转变必然会受到传统思想、文化、心理以及价值取向的滞阻。因此扎实、细致的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当务之急。相对于广播、报刊和网络,电视的普及率是最广的,可以利用电视为主要途径,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知识,宣传的内容要尽可能详细和通俗易懂。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参加养老统筹不仅使自己老来生活有可靠的保障,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而使农民在思想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参与。

3.2 立足我国国情,不断推动制度创新

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时,应根据地区性差异,建立适宜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部分土地被征集,把我国的农分为纯农民、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由于收入来源不同,收入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基金来源也各不相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应该对他们分类考虑;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逐渐消除经济二元化,建立全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制,所以要考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以减少转制成本。总之,制度应该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建立起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3 加大政府的责任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规范。就养老保险的性质看,它并非单纯的公共物品。它是一种由政府提供给人们消费的物品,这种物品既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需要特别强调政府的责任和角

色,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投入。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社会保障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一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且这些投入主要集中的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则所得甚少。因此,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大政府的责任,这其中不仅应包括中央政府,还应包括地方政府的职责。

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战略意义

逐步建立健全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具有重大的社会战略意义,对于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人口安全战略意义,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

4.1社会战略意义

首先,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不公平状况的改变,可以有效缓解城乡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次,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几千年继承下来的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改变家庭养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实现广大农民的解放,进而推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再次,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优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各项改革措施向纵身发展和落实。

4.2人口安全战略意义

首先,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事关农村人口安全,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基石。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题中之义,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前,我国不少农村老年人口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致使身体素质下降,对人均预期寿命产生深刻影响,也是农村老年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从而反过来影响人口安全战略、扶贫攻坚计划和农村社会保障战略的实施;其次,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于统筹解决我国人口与发展中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事关人口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健全了,对弱化传统生育观念、解决养儿防老、重男轻女问题也是有效的措施。同时,通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功能的发挥,能够使农民家庭有更多的支出投向青少年的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为

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进而提高我国在未来世界竞争中的主动性具有战略意义;再次,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而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能够解除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从而对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战略意义。

4.3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建立,等同于增加了农民和农村的收入,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将大大推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五、总结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权利的实现;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主义。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以前,我国应加快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建立合适的养老保险制度。

六、参考文献

[1] 陈雪娥.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1-09

[2] 郑远霞.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01-06

[3] 武晓晖.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01-08

[4] 胡文卿.关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01-05

[5] 宋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社会保障制度,2002

[6] 朱文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7] 冯章龙.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经济界,2006-04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1、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 2、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研究 4、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比较及我国税制选择 6、公共就业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群体就业差异调节效应分析 7、经济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基于XXX视角 8、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模式研究 9、泸西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生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以XXX为例 11、“十三五”财税改革政策取向 1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XXX为例 13、税收负担、政府管制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 14、基于指数分析的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绩效测度 15、遗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16、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 17、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8、大数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析 19、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基于XXX实践的研究

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22、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浅探 23、债券置换重塑经济格局 24、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央地分成政策变迁与耕地资源流失的关系 25、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区浅议 26、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海关内部审计研究 27、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8、农业补贴四大变化受益范围更广泛 29、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30、环保财政与经济发展 31、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32、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美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比较研究 3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度研究指南 35、当代财经杂志社投稿须知 36、财政政策委员会: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37、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刍议 38、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 39、公私合作制:地方财政困局的突破与超越 40、辽源市农委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专项整治行动 41、今年农业补贴有变别错过!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地方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税收政策趋向 ★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得影响分析 ★西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效果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税负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基层国税征管模式得创新与实践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财政政策研究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分析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印花税的若干思考 ★重庆市吸引外商投资的财税政策研究 ★扶持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改革——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关于我国地方发债的可行型探讨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得思考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城乡统筹财政政策研究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问题的思考 ★不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选择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财税对策 ★四川省农业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政策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财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研究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研究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确定问题研究 ★论中央和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研究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实施中征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个税改革的思考 ★论资本市场与财政发展的相互促进 ★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障碍、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关于土地增值税改革的思考 ★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原则和思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问题探讨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业所得税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税负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偷税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对策研究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财政学课程论文选题

《财政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一、财政职能 1、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2、公共财政构建过程中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3、论我国公共财政决策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4、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5、公共财政职能问题研究 6、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研究 7、公共财政分配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8、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二、财政支出----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设计 4、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5、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7、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8、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10、财政支出绩效问题研究 11、论财政支出效益 12、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13、政府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研究 14、我国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及其治理 15、招标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16、我国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 17、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研究 18、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19、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20、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问题研究 2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研究 24、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研究 25、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6、财政支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7、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探讨 28、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29、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 30、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推荐

2018年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1、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 2、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研究 4、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比较及我国税制选择 6、公共就业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群体就业差异调节效应分析 7、经济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基于XXX视角 8、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模式研究 9、泸西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生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以XXX为例 11、“十三五”财税改革政策取向 1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XXX为例 13、税收负担、政府管制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 14、基于指数分析的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绩效测度 15、遗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16、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 17、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8、大数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析 19、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基于XXX实践的研究 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22、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浅探 23、债券置换重塑经济格局 24、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央地分成政策变迁与耕地资源流失的关系 25、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区浅议 26、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海关内部审计研究 27、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8、农业补贴四大变化受益范围更广泛 29、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30、环保财政与经济发展 31、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32、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美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比较研究 3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度研究指南 35、当代财经杂志社投稿须知 36、财政政策委员会: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37、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刍议 38、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 39、公私合作制:地方财政困局的突破与超越 40、辽源市农委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专项整治行动 41、今年农业补贴有变别错过! 42、基于国家治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43、股权交易及估值调整的涉税处理

财政学课程论文

财政学课程论文 1课堂设计是关键 有了课余的资料准备,要使学生对课程真正产生兴趣,更关键的一步是要看教师的课 堂设计环节。 1课堂授课环节的灵活设计,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如,有 一次上课时间恰逢元宵佳节,笔者就利用平时搜集的谜语素材,占用一半课时举行了财政 灯谜会,谜面多涉及财政经济方面,猜中者还能得到一份小礼品。这样既烘托了节日气氛,另一方面也未太多耽误课程进度。学生争相抢答,也是对这一课堂灵活设计的肯定。 2课堂中幽默视频与小段子的穿插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 一节课讲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时,先让学生阅读一段“90后出师表”的小段子,段子中提到某90后在没有教育资助、就业扶助、医疗保险、房价管控、食品安全等举措下的悲催 结局,引出“如果有相关政府举措的话,结局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兴 趣高涨,自己就列举出近在身边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让他们觉得 财政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比如,在讲到财政支出——购 买性支出时,会播放幽默视频《咱纳税人的钱都去哪儿了》,让学生对纳税人的钱,也就 是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去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讲解,让学生带着兴趣 和疑问去学习,定会事半功倍。在学习财政收入——税收部分时,通过播放视频《中华税 收历史》《你知道自己都交了哪些税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我国的税收发展史 和税制现状。还有在讲到国债时,播放英语视频《十分钟让你了解美国国债危机》等,在 动画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2021年国家新预算法颁布后,财政部官网上有一段《分分钟讲讲新预算法》的形象生动的视频,在讲到政府预算时播放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讲出来新预算法新在哪儿。看完形象的视频资料后,学生的回答是踊跃的,还表示今后会关心政府预算是否会实现真正的阳光化。这就说明学生真的是在从兴趣 出发进行学习。 3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设计,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重要一环。比如,在讲到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时候,引出一些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如“110警察该不该给居民代买早 点或代开门——析论政府职能的错位”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结合课程知识,按组分工 讨论查找资料,分组制作PPT,让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站上讲台,自己分析自己讲解, 最后教师点评分出伯仲,胜者奖励,落后者也予以鼓励。这种以比赛的规则进行的PPT展 示课,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了课堂的参与性,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再比如, 针对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中的教育支出结构问题,结合我国近年来的高校连年扩招现象,在课堂上举办辩题为“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课程辩论赛,学生积极 应对,自己选举辩论赛主持人,还邀请教师做特邀嘉宾,每组的四个辩论选手准备充分, 口若悬河,还搜集了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这也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种课 堂形式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专业知识以外的譬如团队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的 能力技巧。角色扮演的情景剧也是笔者安排的一种授课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

财政学小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财政学小论文—市场需要政府的协助 令狐文艳 众所周知,当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也有政府行政机制。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管的太多,政府应该放手将一切都交给市场,让市场来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是不是真的应该将一切交给市场呢?有人这样说: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纯粹形态的市场经济,也不存在纯粹形态的计划经济,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只是理论抽象。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都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也都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与市场在各自作用的领域中,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按照这样的说法的话,那么我们国家当今的市场经济应该很好了才对,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问题存在呢?真的是因为有国家的干预么?那么纯粹的市场经济真的不可能达的到么?曾经有位教授举过这样的例子:在一个市里有好几家医院,然后在一次政府财政发放补贴让全市的市民可以享受免费注射疫苗,然后在这种时候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将钱款拨到某个医院让市民到那个医院去注射疫苗。二是弄个条子或者别的什么分发到市民的手上,让市民随意选择到市内的任一家医院注射疫苗,然后再让各个医院拿着收到条子或者其他东西到政府财政部门去领钱。第一种方法,基本上完全由政府控制,其市民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到指定的医院去注射疫苗。(补充一下,此疫苗必须分期注射三次才能结束)于是,不管这个医院的医疗环境如何,也不管这个医院的医生以及护士们对他们的态度如何,他们也只能忍受着。相反,第二种方法的话就是政府将这件事交给市场来解决,政府不再全权插手,然后市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在市内的任一家医院注射疫苗,如若他去的第一家医院环境太差或者那些医疗人员态度很恶

财政学结课论文

浅谈所得税的国际竞争 国际税收竞争是指有关国家为了使本国的税收制度与他国 保持一致,而单方面采取的一种税收制度调整,有时也称其为税收的非合作性国际协调。国际税收竞争最早表现在关税方面,所得税的国际竞争是二战以后才开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竞相实行低所得税政策,这可以说是所得税国际竞争的开端。8年代中期开始的世界性的所得税降税浪潮则标志着所得税国际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这种降税竞争还有发展的可能,本文将对所得税国际竞争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所得税征税权国际协调原则对国际投资的影响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课征所得税都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阻碍资本国际流动。因而国际社会有必要对有关国家的所得税征税权加以协调。然而,协调两国的征税权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对跨国投资所得究竟应按来源国的税负水平课税,还是应按居住国的税负水平课税?这是所得税征税权协调的原则问题。按照来源国原则进行协调,就是要使跨国投资所得的整体税负水平与来源国的税负水平保持一致,而按照居住国原则进行协调,要使跨国投资所得的整体税负水平与居住国的税负水平相一致。无论实行哪种协调原则,都可以解决所得国际重复征税问题,但

不同的协调原则对国际投资流动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现实中各国之间的所得税税率不尽相同,因此,按照来源国原则进行协调就会鼓励高税国居民到低税国去进行投资,而只有实行居住国原则,税收才能使一国投资者对投资国别的选择保持中立,做到所谓的“税收资本输出中性”。 二、国际间现行的所得税征税权协调原则及税收外流问题 所得税征税权的协调原则不同,其所需的协调措施也就不同。如果要实行来源国原则,有关国家在税收管辖权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应采取对国外所得免税的方法,以使跨国所得只负担来源国的税收。而如果要实行居住国原则,有关国家则应采用外国税收抵免法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这样,即使来源国的税率较低,但由于居住国要按照本国税率与来源国税率之差对本国投资者的国外 所得进行补征,纳税人的跨国所得仍要按照居住国的税负水平负担税收。 那么,国际间现行的所得税征税权协调原则究竟属于哪种 类型?从目前发达国家(主要的资本输出国)采取的避免所得国际 重复征税的措施来看,欧洲大陆国家为保证本国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开展公平竞争,多实行免税法来解决双重征税问题(即居 住国对本国公司来自于参股比重达到规定要求的外国公司的所 得免予征税;又称“参与免税法”,该法一般适用于来自非避税地 的积极投资所得),英、美、加、日等国则强调用抵免法消除重 复征税。这样看来,国际间似乎并没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所得税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一、当前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基础理论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将经济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财政学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将专业学科较好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有些学校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使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多知识点没有办法深入了解。财政学相关理论更多是在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运用,同时开设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比较抽象,无法融会贯通。另外,有些高校在大一就开始财政学这门课程,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一些非财税专业,在没有任何财税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难度很大。大一期间更多开设的是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虽说财政学也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但缺乏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整门课程听起来有点“听天书”的感觉,很多学生学习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所以虽然开设了财政学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方法稍显单一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高校多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教学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板书,尽管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仍较为陈旧。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仍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更差。到考试的时候,又出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恶性循环,这样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另外,有些老师可能担任几个专业财政学这门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差异,上课使用的课件、讲解的内容和重难点都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金融专业讲授时可以将国债部分内容讲得更细,国贸专业讲授时应增加对关税、国际税收等内容的讲解。 二、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学科认识 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可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对于大学生活、专业课程、专业学习等有初步的了解,清楚自己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讲授相关课程时奠定基础。针对非财税专业学生最开始学习财政学时,教师首先应把课程提纲简单介绍给学生,并说明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该专业的联系,以及课程所学内容在以后生活工作当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于财政学这门学科的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思考 前言 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对国家主体形成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在经济学当中,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国家取得社会生产份额中的一部分,将其应用于国家职能的实现,例如取得、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以及由此体现的经济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科学内涵。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中,应当注重其跨学科性的特点,综合各个相关领域,确保其良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述 财政主要指的是国家财政,其主体是国家。政府部门通过收支活动,将一部分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对一些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满足。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学主要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社会主义财政学。此外,还包括比较研究和分析各个国家不同财政制度的比较财政制度学。如果根据人类社会

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背景来进行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市场财政学、计划财政学等[1]。在财政学当中,融合了经济学、行政学、理财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国家来说,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对于现代财政学来说,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作为一种历史和经济性的概念,财政与国家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财政职能是由国家职能所决定的。基于不同的国家性质、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实施政策等,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是不同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对财政调节功能进行强化[2]。在财政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当中,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内容和经验,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能够反映出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内容,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一味的照搬和挪用这些经验,应当充分认识到财政学理论自身的基础,掌握其实际的应用条件和产生背景。此外,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三、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大全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大全 1、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经济学路径 3、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财政社会学源流与我国当代财政学的发展 5、关于中国财政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6、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综述 7、日本的近代地方自治研究综述 8、GPA主要成员政府采购制度和法律规制探析 9、物业税的静态一般均衡影响分析 10、财政学基础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12、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应关注哪些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 13、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研究 14、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 15、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 16、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17、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及特点 18、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 19、日本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吗? 20、中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21、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分析 22、试论清代内蒙古蒙旗财政的类型与特点 23、转移支付制度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4、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 25、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研究 26、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27、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研究 28、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责任 29、论教育的双重外部性效应--兼论我国基础教育投资费用财政支付主体的确定 30、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面临严峻挑战 31、破解农村公共服务困境的治理之道 32、北宋时期的钱荒与政府购买制度 33、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 34、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35、清季鸦片厘金税率沿革述略 36、高等教育财政的课题--向保证教育质量的财政转变 37、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初探 39、预算会计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40、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以唐宋为中心的考察 41、构建政府宏观农业投入机制的思考 42、政府规模和财政分权、集权的适宜度 43、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研究

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的现状 第一节“土地财政”的概念和内容 一、土地财政概念 土地财政概念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急速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土地和房屋的投资开发、买卖、经营管理、修缮、服务等内容组成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大厦的支柱,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从土地取得的收益已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一般意义上,通常所说的“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着土地这一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但国内现行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把“土地财政”认作是一个贬义词。可以这么说,“土地财政”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一种戏称,通常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增加收益,即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来源。如蒋省三、刘守英指出“政府财政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①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也有人直接将土地出让金称为“第四财政”收入(王美涵,2005)②。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基于以上几种观点,本文中所说的土地财政指的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①

二、土地财政的内容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客体,它既有资源属性,又具有财产属性。土地能够给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带来长期而稳定的经济收益时土地作为资产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由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即称之为土地收益,它一般指土地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利润。政府土地收益,我们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以土地为对象获得的经济收益。 关于土地财政收入(土地收益)内容方面,张晓洁(2004)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体系。他认为对于国有建设用地而言,“财政土地收入”主要由土地税收、土地非税收入和隐性财政收入三部分组成①。刘红梅、张志斌等(2008)在其基础上将土地财政体系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土地资产收益、土地税收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及其他收入②。根据上述观点,再结合收益来源的不同,本文将土地财政收入分为三类:一是土地税收,即政府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从土地所有制或土地使用者手中强制地、无偿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具体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二是土地租金,简称地租,即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依据经济的原则,向土地使用者索取的使用土地的报酬,这是政府代表国家对城市土地拥有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具体包括土地出让金(这土地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的也是占最大头的)、年租金收入、场地使用费等。三是土地收费,即政府根据法律和政策规定,在管理土地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三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征地管理费;服务性收费,如土地证工本费;资源性收费,如耕地开垦费等。 目前,政府的土地收益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地也由此成为地方政府谋取政绩的重要手段。第一,土地收益十分巨大,对于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很重要意义。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分为两大块,一块为预算内收入,另一块是预算外收入。政府的三类土地收益中,土地税收属于政府的预算内收入,土地租金和土地收费则属于预算外收入。三类土地收益中,以土地租金最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土地出让金,占政府土地收益的绝大部分。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三、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财政是政府的收支活动。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需要筹集资金,体现为组织财政收入的活动。为政府职能的具体实现支出资金,体现为财政的支出活动。在国 ①

财政学课程论文

浅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三农”,保障民生 摘要: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主要有: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调整。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可以说合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当今所倡导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但是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要把发展成果用在“三农”和民生上。因此,我们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财政支出机构支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近几年,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财政 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且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民生等重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我国的财政支出也由“吃饭型财政”逐步向“民生财政”转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输入性通胀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医疗和教育支出压力,日显沉重,社会矛盾和腐败不公问题突显等等,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财政体制。 一、我国近期财政政策变化 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决定从1998年8月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和财政支出,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通过改革克服那些制约有效需求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200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 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国再次明确及时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迄今为止,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较快的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我国将继续实施和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将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三农”投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重保障和完善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财政学论文

题目:浅谈中国财政体制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摘要:中国的财政体制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一种好的财政体制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变得更高,可以让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稳固,更加强大。 本文从几个方面着手,通过查资料说明我国财政体制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中国财政体制的财政收支,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调节经济,文中介绍了财政收支的特点以及财政运行目标是为了解决公共性问题等等。并且分析这些特点,了解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我国现今的财税改革这方面,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做了主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财税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些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个降低间接税比重的措施。 关键字:中国财政体制财政体制的特点财税改革间接税 第一章前言 在古今中外对财政体制的研究特别的多,日趋全球化的中国财政体制也开 始借鉴其他国家比较好的一些财政政策,以适应加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中国的财政体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比如说在80年代的时候,改革了过去中央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其中有三个标志性的改革有:中央和地方 分灶吃饭,利改税,财政包干制。在改革的整个阶段,当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这期间会出现改革制度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适应,又或者是人民群众的不理解 性和不支持性,这些问题都会阻碍着这些改革的推行。 一个国家的财政体制对一个国家来讲当然是至关重要,但是形成一个良好 的财政体制,非常不容易,一个小小的改革政策,可能会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 陷入困境,因此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的时候也是慎重再慎重,怕出现任何疏漏。我在经过在书籍和网上翻阅关于国家财政体制,发现许多国家政策都有相似之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 题目: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下调对市场的影响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在逐年退坡。但通过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走势分析可以看出,补贴标准的逐年提升并没有对产销量造成影响,反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补贴政策在引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骗补、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通过分析补贴退坡,得出了政府在逐步将主动权归还市场,让市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补贴下调 正文 1.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相关介绍 1.1政策实施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伴随着能源日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新能源成为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在汽车市场,开始出现的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黑马,同时也使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1.2近年来政策的发展与变化 2009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财政部等4部委又发布了《关于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配合中央政策,出台了购车补贴、税费减免、鼓励公车采购等一些激励政策。 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2014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将2014年和2015年的补贴标准相较2013年分别降低5%和10%。2015年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

财政学论文

我国高校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最近几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高校不断扩大规模以应对扩招引起的资源不足。由于财政拨款有限,而大规模的扩建需要大量资金,负债办学成为我国大多公办高校的选择,而自身还债能力不足使得高校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巨额债务引发的债务危机的日益显现,高校债务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对高等教育及金融甚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 剖析高校债务危机的现状,并从政府、银行及高校三方综合分析了高校负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字:高校债务现状成因对策 引言:高校债务危机现状不容乐观,各高校负债总额大且结构失衡,而高校巨额债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国家教育政策、社会转型,又有高校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而巨额贷款的最大风险既不在于资和债的比例,也不在于高校还款能力和债务的比例,而在于院校的教育质量。短期内逼迫学校用捉襟见肘的学费还本付息,其结果只能是教育质量降低,生源减少,学校倒闭,银行烂账。因此,帮助这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延缓还贷危机,在公共财政更充裕、教育政策更完善的未来彻底化解这类风险,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一、高校债务危机现状: (一)高校负债总额大 近年来,由于高等的教育规模扩张较快,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缺位,高校大规模举债。据国家审计署2006年3月29日发布的《审计公告》,被审计的18所高校2003年末债务总额为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最新的一项调研表明,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元~2500亿元。2007年9月12日,教育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高校债务总计约2000多亿元。更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贷款规模已达4000亿元以上,高校债台高筑,危若累卵,入不敷出已成事实。

财政学课程论文

财政学课程论文 基于公平视角下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研究 2015年

摘要 2011 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额和税率级次做了调整,但这只是个税改革的起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有很多不够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改革。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个人所得税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分类课税模式也产生了很多缺陷与不足。优化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推动各方面的改革。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已经不是某一个具体要素的改革,而是进入到了一个整体性改革阶段,需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盘统筹规划,考虑各项措施的可操作性,改革的内容包括课税模式的转变、费用扣除的确定、税率表的调整、征收管理流程的重构等。 关键词:公平原则;个人所得税;税收公平;改革建议

Abstract In 2011, the cost of personal income tax deduction of personal income tax law and the tax rate class times made adjustments, but this is only the start of a tax reform, China's personal income tax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many place, needs further reform.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s personal income tax is depend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and classification taxation model also had many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ptimization of China's personal income tax system, their individual income tax, we ne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all aspects. Personal Income Tax Reform in China is not one specific elements of reform, but has entered a stag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statu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consider the measures operability elements of reform include lesson changing tax model, to determine the cost deduction, tax adjustment tabl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like. Keywords: Fairness; personal income tax; tax equity; reform proposal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