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23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中旬刊)总第614期

近几年,高校学生管理理论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国内在不断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不断探索中国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最佳结合点。随着我国高校环境多样化、学生多元化、发展个性化等现象凸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借鉴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吸纳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而建立的模糊管理理念对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弥补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建立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人性假设理论

1957年美国学者Douglas ?M ?McGregor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首次提出人性假设概念, 并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后,相关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和补充,1965年管理心理学家E ?H ?Schein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人性假设理论的“四分法”:“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与此相对应,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又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管理模式。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厌恶主动去工作,对工作没有热诚,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悖。所以要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用严密的控制、强迫、惩罚和指挥等手段来对付。

基于“经济人”假设下的“任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和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被管理者,使其能较好的达到组织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管理者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的角色,而被管理者要在管理者的监督指挥下,尽可能的完成事先由管理者制定的计划和目标。“任务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目标的完成情况,但是却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是由美国行为学家George ?Elton ?Mayo等人根据霍桑试验中的材料和结果得出的假设。Mayo认为被管理者是从社会的角度被激励和控制的,效率和士气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管理者的社会条件或物质环境的改善。因而企业管理者必须既要考虑到工人的物质技术方面,又要考虑到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

在“社会人”假设人,管理者通常会采用“参与管理模式”。即管理者不再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其衡量管理效果实现的

首要指标,而是通过培养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被管理者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同时以集体奖励来激励被管理者。管理者在此模式下,不单单是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行使着联系人任务。“参与管理模式”考虑到了人的社会性,但是激励方式会在一定时期后使这种模式的管理效能下降。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是由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哈基维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与McGregor的“Y理论”综合而成。“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有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动力,并在这种动力带动下主动去完成工作,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会实现统一,人除了一般的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运用自己能力发挥潜能的欲望去“实现自我价值”。

“民主管理模式”是基于“自我实现人”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在这种下充当着一种“中介”的作用:管理者通过调查了解,根据每个被管理者的特点,创造有利于他们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条件;管理者的权利要下放;管理者在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人本化”,以保证在这种制度下被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E ?H ?Schein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仅是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管理对象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并且由此组成复杂的价值观、目标和动机模式。

“权变管理模式”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J ?J ?Morse和J ?W ?Lorsch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的。“复杂人”下的管理模式与前述三种管理模式并不排斥,它强调在管理主体的多样性条件下,不可能寻找到一种永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特定管理对象之下采用最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根据具体管理对象,选择具体的管理模式,或对已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调整,并加以运用。

二、模糊管理理论

1.模糊管理概念

文章代、侯树森等认为:模糊管理(Fuzzy Management)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尤其是模糊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吸纳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学,它是整体论的宇宙观、方法论与管理上的人本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与西方传统科学管理理念区别在于: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 姚 洁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 要] 高校学生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管理对象以其学历高、可塑性高、定义管理尺度难等特点而有别于其他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种管理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本文结合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思维模式,运用模糊理念,在对高校学生科学合理的假设的前提下,对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人性假设 模糊管理 高校 学生管理

24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中旬刊)总第614期

后者是建立在不断规范化,量化的基础上,而模糊管理要求有限的规范、模糊的界限以及人本化管理。

2.模糊管理的基本原则

相对于理想化、规范化、封闭化为原则的西方传统科学管理模式,模糊管理则以非优化、非规范化、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为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现今社会复杂的管理对象而言,模糊管理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1)中庸化原则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包含着浓厚的反对追求知识和改进技术的色彩,而知识和技术是效率优化的基础。管理对象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的个体,影响着正常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模糊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到现实中事务的各个方面,更加能够实现管理目标。

(2)弹性化原则

传统的西方科学管理模式讲求严格、周密,强调的是高控制效能。而模糊管理模式则趋向给被管理者较大的自由度,使管理能够去繁从简、去严从宽,讲究的是一种弹性发展,这样更有利消除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

(3)目标模糊性原则

模糊管理的“模糊”实际上是相对于传统西方科学管理模式而言的,由于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认知性,管理者往往不做也很难对管理对象做出一个精确的定位。目标模糊性原则使管理者在管理对象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管理对象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朝着预定目标发展。

(4)开放性原则

模糊管理模式根据开放系统的特性,提出了区别于科学管理模式的开放性原则。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模糊管理不强调细致的分工和目标完成程度,只粗略的提出大概性要求。并且对工作过程不做强制性规定,给管理对象以很大的活动自由,允许他们自主的改变,调整计划,允许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周围一切有利条件,达到组织目标。

三、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

管理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任何一种管理活动进行都是建立在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近代西方管理学主要是针对人性假设的前提下展开的,它分析了各种假设情况下管理对象的特征,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

图1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Karman认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把关系行为、工作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在一起。当管理对象进入成熟阶段时,管理者应该积极与管理对象沟通、交流,鼓励管理对象参与到管理当中来。同时,他还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较成熟的人,管理者应采取授权式管理模式,如: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等。国内孙彤等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对象认为有效的管理应是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个人空间和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我们首先将高校学生假设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但人性假设理论下的管理模式过于机械化,片面强调管理对象的个体差异,却忽视了管理的普遍性,这点也正是科学管理模式相比于模糊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在模糊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从大局出发,全面衡量管理系统的因素,为管理对象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基于此我们在全面分析高校学生特点之后,提出了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力求做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赢的局面。

四、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1.注重人性教育,体现人本思想

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的基础。人性化教育包括:高校学生工作者通过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本性进行塑造;教育的根本点是“做人”,而示范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性化教育要求处于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进行学习和教育,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管理者的学习在于不断提高管理魅力,在管理对象即高校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其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人性化教育以接受为主。可以看出,系统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和对立是明显的,这也是此模型中唯一缺乏模糊特性的一点。

2.构建弹性空间,转变管理理念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工作者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别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宽松、简约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转变管理理念:

变“要求”为“探求”,即将以往要学生怎么样改变为学生实际情况怎么样;由“静态”到“动态”,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静止的管理智慧阻碍系统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在宏观基础上,动态的把握学生工作的情况,并适时对管理措施做出调整;由“点目标”到“面目标”,传统管理模式将目标完成作为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尺,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则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宏观,把握长远,由点及面,总体衡量学生;由“制度控制”为主到“人本控制”为主,传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严格遵照规章制度,严重的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模糊模式则要求放活规章制度的尺度,将制度和人本综合考虑。

3. 重视“自我”,内在激励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尤其作为现代的高校

学生具有鲜明的本我主义特点。如何做到管理目标与学生目标的

25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中旬刊)总第614期

一致,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认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下放权限,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倡物质为辅,精神为主的激励方式。

4. 求同存异,全面发展

模糊管理模式要求管理工作从宏观出发,放松细节要求,基于人性假设的西方管理模式,则要求对每一个个体进行细致分析并对其进行假设。在此目标约束下,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不做一般性约束,在组织目标下将众多个体思想汇成整体;明确管理界限,学生一切的“自由”行为都是在界限控制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自由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深入学生生活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个别学生个别对待,防止过于求同,忽略学生的特点。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综合了二者特点,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从大局出发,总体把握学生动态,严受界限,模糊规则,同时要细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个案个别对待,以此保证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和实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本我色彩愈发鲜明,这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把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以及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提升到提倡学生管理的中心要地位,并在保证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组织和谐发展,实现双赢。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以组织与人共同发展作为其最终目标,通过对高校学生新的管理模式的探讨,寻找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为国家的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本全: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上的高等学校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 (1):35-37

[2]林培锦:运用人性假设理论推进大学管理决策科学化进程,煤炭高等教育.2003,21 (3):49-52

[3]杨凤云:学习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对构建我国管理模式的思考,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6月

[4]顾斐泠,汪志宇:论“模糊管理”,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 (4)

[5]文章代,侯书森:模糊管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6]J. Lorsch and P. Lawrence. Studies in Organizational Design. Homewood Il: Irwin and Dorsey, 1970

[7]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perand Row, 1954

随着通信市场的不断细化,通信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突出表现在彼此采用有冲击力的营销手段、方式、方法,力争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SWOT分析法为手段对通信企业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通信企业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营销发展策略。

一、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 SWOT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SWOT分析法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与企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相协调,从而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机会与威胁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2.优势与劣势分析。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检核表”的方式进行。企业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

等级。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可以说,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赢利。但值得注意的是:竞争优势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因为有时企业更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或者多奖励管理人员或雇员。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虽然竞争优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但是明确企业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具有优势更有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

基于SWOT分析的通信企业

营销环境探讨

■ 曹 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 要]阐述了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进行了通信企业营销环境SWOT分析,探讨了提升通信企业发展竞争力对策。

[关键词]通信企业 营销环境 SWOT分析 策略

中西方人性理论对比分析

中西方人性理论对比分析 一、西方人性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观点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他认为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之有利于他人,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泰勒制是其典型的代表,这个经济理论对应的管理方法就是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中国和西方,这种人性假设下对应出现的管理政策确实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应的是中国政治上的稳定,西方经济利润的增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理论的片面性也更加凸显,这种人性假设的实质是把人看作一种单纯的动物,无视和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在这种人性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管理措施,不可能真正、持久地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激发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是梅奥总结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社会人”的观点认为,工人不是机械被动的动物,对工人劳动积极性产生影响的也绝不是只有经济报酬,工人还有一系列社会的、心理的需求,比如对尊重的需求等。这种“社会人”假设的观点类似于孟子“性善论”中的观点,将人性向好的一面去看,不再片面地将人性看作追求利益者,而是把人的社会需要看作人类行为的动机,“社会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在劳动中与其他人交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同,这就给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拥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安全的、爱与归属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其目标就是自我实现,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自己的天资和能力,使自己变得完美。该理论比较客观地分析了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立体的个体,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他强调发挥人的潜能与价值,由此也推动了现代“以人为本”的管理。 (四)“复杂人”假设 美国行为学家沙因对人性进行了归类,并且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之外,又提出了“复杂人”假说,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仅有复杂性而且有不确定性,人的许多动机安排在各种重要的需求层次之上,这种动机阶层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是不一样的。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行为动机、工作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沙因基本上将人性的各种情况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归纳,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时代任何人的万能管理方式。 二、中国早期人性假设 (一)“性善论” 首先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就是仁义礼智,这些不是从外部给予我的,而是我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的。[1]在管理学的角度上,孟子的“性善论”主张管理者应该施以仁政,因为人的本心是善的,是好的,所以管理者应加以引导,使其顺应自己的统治。 (二)“性恶论” 荀子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他的思想与孟子截然相反。“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否定性善是与生俱来的,认为人生来是恶的,肯定性恶是人的固有的本质,主张对人的管理办

人性假设与管理

人性假设与管理 人性,即人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令人深思的命题。西方不少管理学者、心理学家从工具角度进行了阐述。在他们看来,人性就是人的特性。而中国古代先哲们则更多地从哲学高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严肃的探讨。周三多认为,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反复论述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德鲁克认为,社会科学事实上有其自成一套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如同自然科学的范式,决定了这门学科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管理也不例外。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思想都是或明确或隐含地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管理所涉及的人、事、物的切入点是人,都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展开的,把握住了人性也就把握住了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措施。1 一、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假设2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起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提出的“经济人”思想。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已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逐者就是“经济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双方矛盾逐渐加大,由于在企业运行中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做指导,也没有适用于当时工业大生产的具体管理方法,使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个时代的特定环境把泰罗等引导到了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建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上来。从这个假设出发,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雇主和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生产率。他们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利用金钱来刺激“经济人”工作的积极性,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基本观点如下: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 1摘自《经济管理》 2源于贵州财经学院学报《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的哲学思考》和百度百科

人性假设理论案例

【案例】如何看待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与Y理论 【案例资料】 新上任的销售部王经理? 上个月月底的一次公司办公会议上,公司李总经理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免决定:考虑到销售部陈兴经理月初出车祸受伤后,销售部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销售部工作,任命王军为销售部经理,免去他现任的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以便于他全力抓销售部工作。 ? 王经理上任后,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抓好销售部的工作呢?他认为销售部任务是否能完成全部都落在销售员身上,因此抓好销售员是个关键。王经理在他上任的第一次全体销售部员工大会上表示,他先要花一周时间作调查研究,在此期间一切仍按原来的程序工作。这一周内王经理做了三件事:一是查阅近5年的本公司销售统计资料,特别注意每个销售员每个月完成的销售量。他发现前几年销售员完成的量在30~40台/月,可这两年一直在25~30台/月之间。销售员的人数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8个,现在是10个,但销售总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二是他走访了本市和邻近地区的同类厂,了解它们的销售情况,特别是销售员的工作情况,了解下来大体上好的厂家销售员的销售量达30~35台/月,差的只有10~20台/月。三是制定一个销售员的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销售量挂钩的方案。王经理发现,以往销售员的奖金与完成的销售量有些挂钩,但拉开的差距不大,浮动工资基本是平均分摊。王经理准备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 在第二次全体员工会议以后,王经理把10位销售员留下来继续开会,在会上他推出了一个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销售量挂钩的试行方案。方案的要点有三:(1)每位销售员每月应完成的销售量定为38台。(2)完成这一指标得全奖,如完不成,则每完不成一台扣20%奖金,达不到34台,扣除全额奖金(值得一提的是,全额的奖金金额约为工资的2/3)。(3)连续3个月完成指标,第4个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连续一年完成指标再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如享受浮动工资后,没完成指标,第2个月起取消浮动工资,如连续半年完不成指标,则下浮一级工资,连续一年完不成,再下浮半级工资。在对试行方案作解释时,王经理说,方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试行方案首先需要大家转变观念,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同时他告诉销售员,他实施奖金向销售员倾斜的原则,销售员的奖金额为一般人员的200%,但要拿到,则必须完成指标。同时他补充,完成销售量是以资金回笼到位为准。可想而知这方案一宣布,马上引起销售员的一片哗然。但王经理坚持实施这一方案,他口头上解释说:这是试行方案,可在实施中修改,但一定要试。心里却在想:就得要采取强硬措施,好好管一管,要不大家怎么肯拼命干。? 讨论:王经理对人的看法属于哪种“人性假设”?王经理的方案是否能激励员工?为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案例分析】?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认识的理论,即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又称经济人假设,它是指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X理论对人的本性作如

麦克雷戈-人性假设XY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国行为科学家。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理论。 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 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领导。 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严加管制。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易受别人影响。 大多数人都欺软怕硬、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安于现状,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挥。 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物质和安全需要。 人工作是为了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将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该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在X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人性假设理论新观点(Y理论): 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大多数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工作到底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处罚,要视环境而定。 大多数人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人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还学会了谋取职责。 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它是达成目标的报酬函数。 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具有其独特的合理性,但是在现代工作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以Y理论为指导,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个人目标;对人的激励也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人性的假设案例分析

荷米公司是一家非常与众不同的企业,它的管理者德普瑞认为,他的雇员们不是牛马,而是有着情感、理智和才能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下决心了解他的每位雇员的性格、潜质和才干。他还宣称,管理层不是一个特殊阶层,管理是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并作贡献的企业的根本职能。因此,荷米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批提供雇员股份并采用分红激励计划的公司之一,这种方式激发了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公司还努力保持贯通整个组织的开放的沟通渠道。因此,荷米公司虽然也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销售大滑坡,但是公司的雇员们没有因此而被裁减,而是和公司共渡难关。公司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发展得比以往更加强大了。 荷米公司管理的基本人性假设是什么?有情感、理智、才能与个性的血肉之躯.围绕这个纲要论述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理论结合荷米公司参考资料 沙因划分了四种人性假设②: ⒈“经济人”假设 沙因认为,这一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⑴职工们基本上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去做。 ⑵由于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控制之下的,所以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⑶感情,按其定义来说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权衡。 ⑷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因此也就是要控制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沙因认为,这一假设的主要问题,“倒不在于根本没有人符合这种假设,而是在于它把人们的行为过于一般化、简单化了。”然而,反观我们不少地方的管理,却仍然神话般地奉行着这种人性假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⒉“社会人”假设 沙因认为,这一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各点: ⑴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⑵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使工作和劳动丧失了许多的内在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中寻找回来。 ⑶同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们更容易对同级同事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 ⑷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应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显然,能够在劳动中考虑到人的社会性,他的归属感、身份感、社交需要等具有“内在意义”的因素,同样是人性的一种进步。这在管理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种因素,可惜我们的不少

管理学中的r人性假设及其管理模式(本人用心整理)

人性假设理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设。这种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即认为人性是懒惰的,干工作都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满足自己的私利。因此,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因素去刺激人们的积极性,用强制性的严厉惩罚去处理消极怠工者,即把奖惩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ogregov),他于1960年在其《企业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指导依据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泰勒(F〃W〃Tayzor)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密监督为根本特征,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毫不关心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设 这种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的概念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约提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动人”假设 即“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等。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基于管理学的视角述评四种经典人性假设 理论 摘要:四种经典的人性假设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适用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每一种人性假设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其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其特有的缺陷;本文基于管理学的视角,简要评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对其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经典人性假设理论概述积极面消极面 一、经济人假设----把人不当人看的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概述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这种人性假设吸收了享乐主义哲学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即将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获得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为了追求自我最大化的利益,大多数人希望以懒惰、逃避工作、推脱责任的形式获得报酬,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而成为管理者,管理者的领导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具体管理措施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控制等。 (二)积极面:拉开管理科学化时代的帷幕 经济人假设理论的提出在管理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将工作定

额、工具标准化等科学研究和思想引入管理中,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结束管理靠自我经验、放任自流的状态,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消极面:引起了普工支持率与高端人才困境 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主要靠得是管理中动作研究、劳动定时、工具标准化等这些管理学中科学的、技术的、基础的层面,对管理风格、管理原则、管理心理等管理学的诸多领域并未涉及。而且,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把工人不当人而是当做经济动物看待,认为工人应该完全听从管理,不准参与管理,抹杀了其自主性、主人翁精神、归属感、自尊心,不关注工人与工人、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亲和需要,不关注工人对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兴趣以及对荣誉、发展机会、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把工人不当人看的理论注定不能得到现代广大职工的拥护,注定不能招引高端人才。 二、社会人假设----很难达成工作目标的理论 (一)社会人假设以及人际关系理论概述 社会人假设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友谊、归属感、凝聚力等,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应该是注重倾听工人的意见、让员工参与管理、促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致,奖励时也应以集体奖励为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计划、指挥、监督、控制应放在次要地位。 (二)积极面: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使管理由泰勒制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发展到了人际关系学说下以职工为中心的新阶段,丰富了管理学理论与思想,缓和了泰勒制带来的劳资关

人性假设理论

利用人性假设理论来提高管理绩效 ?“经济人”的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 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劳动报酬。也可概 括成X理论。著名的泰勒制就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以“时间--动作”分析为出发点,只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视工 人的情感,主张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与管理。。 ?“社会人”的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结论是:工人不是机械的被动的 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 把重视社会需要与自我尊重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称为“社会人”。 ?“自动人”的假设 “自动人”又称“自我实现人”。Y理论。基本理论:人生来就是勤奋的。外来的控 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达到自 己所承诺的目标过程中,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如果给以机会,职工 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成一体。职工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 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 “复杂人”的假设 应变理论,也称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 综上所述,X理论强调管制,在机构上突出监工,在制度上强调重赏重罚,主 张集权和控制。Y理论强调协调,重视教育和培训,制度上突出参与,提倡给 人创造机会。超Y理论主张二者结合,通达权变,因地制宜,灵活应变。 利用人性假设理论来提高管理绩效 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人性的正确认识而采取适宜的组织行为以提高组织 绩效。人性假设正是管理者关于被管理者需要的观念。所以,人性假设就成为研 究管理绩效的人性论基础,不同人性假设对提高管理绩效具有不同意义。一 在组织当中,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绩效,而要提高人的工 作积极性,就离不开激励。在管理工作中,可将“激励”定义为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 的过程。以此角度探讨人性,所回答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目的是什么,为达到目的

Y理论人性假设

Y理论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 式与风格。 人性假设决定领导方式。人性假设,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的权变观。有效的管理者,应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更为适宜的领导方式。 中西管理---人性假设比较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都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因之,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又可称之为“人性之学”。由于人性假设不仅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十分重要。我国古代便有性善与性恶之争,在西方欧美国家也有各种不同看法。中西管理中诸种不同的人性假设都蕴含着某种程度的合理或科学成分,它们在当代的管理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映现。正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在推进现代管理的进程中对这些观点予以深入的分析与批判,以吸取其合理内核。 一、性善论——Y理论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主张,认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而不是“用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所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国家管理者把这种爱惜别人的心情来实施爱惜别人的政治,那么“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它强调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运用道德的教化,从人的内在因素中去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使各方面和谐统一,达到管理的目的。 在X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在西方风行一段时期即遭到多方的诘难与批判。以社会人为核心的Y理论即是对X理论反叛的代表。“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是将人类病态行为误为常态,倒果为因,因而提出与之相对的Y理论。该假设认为,一般人的天性并非好逸恶劳,人对于工作的喜恶视工作的情况对他是一种满足抑或一种处罚而定;外在的控制和惩罚不是唯一使人朝向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人对自己所承诺的目标可以作自我控制与努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担负责任的;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的想象力、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外界的原因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不难看出,Y 理论与性善论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肯

人性假设理论 论文

论人性假设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性假设,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时期内管理活动赖以成立的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对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所做出的一种预设。 人性假设理论的先驱者,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系统地将人性假设理论划分为X理论与Y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不同的人性进行假设,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假设会使被管理者产生不同的心理,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我认为,将人性一概笼统地划分为X与Y,即性恶论与性善论是有失偏颇的,所以现代的人性假设理论在麦克雷戈理论中又加入了新鲜血液,使之变得更加完善。我们可以将人性假设为三种情形,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 1.关于经济人假设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恶论的管理理论。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基于这种人性假设,管理者往往对员工很不信任,保持着警戒状态,这样无疑会伤害到员工的自尊心,更容易遭到员工的反抗。 富士康企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富士康科技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在中国企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是这样一个著名企业,在最近几年却频频被提到“跳楼门”的字眼,更有甚者,富士康员工九连跳,十连跳等等,有关富士康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正因为这样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让人们把焦点都转向了这个著名企业上,随之而来的是对富士康“血汗工厂”这样一个代名词。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企业的员工采取了这种极端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的呢?我认为,这与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是分不开的。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富士康在对待员工的待遇,福利,薪水等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据了解到,深圳富士康的普工底薪是900元,平时加班费为6元/小时,双休日8元/小时,节日12元/小时。富士康在厂区附近建有宿舍,工人8人一间免费住宿。富士康还有食堂,星期一到星期五工人和其他员工吃饭完全免费。由于吃、住不用花钱,一个普工如果算上加班费,一个月可以拿到1800多元,有的甚至更多。富士康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工厂的普工收入也在同类电子厂中居于前列。 这些都符合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我认为问题就处在公司克扣员工工资,内部规定不近人情,变相冷酷裁员等。公司的管理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完全不考虑员工的心理状况,如此残酷的作法怎能让员工继续工作下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据报道,富士康员工的早餐全部是用生蛆鸡蛋所做,这个企业只关注效益,而忽视了以职工为本,虽然保证了代工效率,但却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人情味的。据媒体披露,富士康的一个宿舍里面10几个人居然互相之间连姓名都不知道,从来不打交道。这样一种军事化管理政策是一中低端管理理念,使得劳动者在劳动过程当中失去了人文关怀,失去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学习人性假设理论

从人性假设理论谈企业人性化管理 F0030695 王谧 本文从人性假设理论,阐述了人性化管理对于企业与员工实现的双赢局面。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等等;当然最终而长远的目的还是为企业谋利,是种双重战略。 人性化管理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 有学者论断,企业兴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便是管理对生产力作用的一个侧面的描绘。管理水平可以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为目的的管理模式。但是,如何搞好人性化管理,如何充分发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意蕴,需要我们进行深层的思考、研讨。 关键字:人性化管理现代企业双赢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一前言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对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方式而言,是一种根本性的超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着,但是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从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算起至今不到一百年。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管理认为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并不仅是发现人性挖掘人性,还应关心人,爱护人,并把这种尊重和关爱细化成管理实践中的细枝末节,以一切从人性考虑的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电子信息工程孟丙寅 09L0701110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设。这种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即认为人性是懒惰的,干工作都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满足自己的私利。因此,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因素去刺激人们的积极性,用强制性的严厉惩罚去处理消极怠工者,即把奖惩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ogregov),他于1960年在其《企业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指导依据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泰勒(F·W·Tayzor)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密监督为根本特征,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毫不关心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设 这种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的概念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约提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动人”假设 即“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等。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麦克雷戈-人性假设XY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国行为科学家。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理论。 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 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领导。 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严加管制。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易受别人影响。 大多数人都欺软怕硬、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安于现状,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挥。 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物质和安全需要。 人工作是为了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将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该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在X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人性假设理论新观点(Y理论): 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大多数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工作到底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处罚,要视环境而定。 大多数人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人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还学会了谋取职责。 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它是达成目标的报酬函数。 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具有其独特的合理性,但是在现代工作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以Y理论为指导,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个人目标;对人的激励也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四种人性假设

一、四种人性的假设 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工作目的的基本估计。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雪恩在其名著《组织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及复杂人。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管理者们的一种人性观。 “经济人”假设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一己之私利,工作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观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它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相应的管理方式 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理论为“x”理论,其相应的管理方式: 1.科学管理是从工场作业的研究和分析发展出来的。他所关心的是生产特殊技术,管理要以效率和生产为中心。 2.为了提高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头等工人,并对工作制定恰当的定额、合理的日工作量;必须对工人进行训练,使之掌握最好的工作方法。 3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工作定额,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以物质刺激作为激发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4.为了提高效率,把管理与实际操作分开。在工厂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管理。强调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于是指挥、监督、控制。 5.提出管理中的“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督促权。评价 首先,该理论站在极端主义的立场上,把人看成是天生懒惰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 其次,泰勒采用一系列措施大大改进了过去的混乱管理,明显地提高了工效。但是,他把人们分成少数的管理者与多数的被管理者,并把这种人为的分类说成是天生的人性,

论人性假设的理论和Y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

论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 学号:6 姓名:张峰 摘要:从麦格雷戈总结的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概念出发,逐步论述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思想和措施,并且描述了对X理论和Y理论倾向程度的启示,最后,根据X理论和Y 理论的管理思想谈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字:X理论;Y理论;企业;管理 一、人性假设观点的由来 人性假设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1960年,麦格雷戈出版了《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麦格雷戈总结了人性假设之后,建议将这一套基本假设理论命名为“X理论”和“Y理论”,所以说,这两种人性假设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管理政策和管理实务的高度概括。 二、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性假设的X理论是指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X理论的基本观点:⑴一般人均对工作有天生的厌恶,因此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逃避工作。⑵由于人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对大多数人来讲,必须给予强制、控制、督导,给以威胁的惩罚,才能促使他们朝向达成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2.而人性假设的Y 理论则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融合的观点。Y理论的基本观点:⑴一般人并非天生厌烦工作,因为工作就是一种满足的来源。⑵外力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非促使人朝向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手段或方法。 三、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当然有了X、Y理论,自然就有了X、Y理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1.根据X理论,必然会依法下述的管理思想与措施:⑴任何一个组织成绩和效率低是因为人的本性所致。⑵人必须在强迫与控制之下才肯工作,因而在管理上要求分权化管理恢复到集权化管理。⑶由X理论推导出来的一项基本工作原则称为“阶梯原则”,即透过权威的运用的来执行督导和控制。⑷强调“组织要求”重于“个人需求”。2.而Y理论则与此相反:⑴任何组织和公司成绩和效率低是由于管理阶层管理方式和组织方法不当,或是管理阶层管理能力不足的缘故。 ⑵人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天资禀赋与自我督导去工作的,因而在管理上要求分权制代替集权制参与组织与公司管理。⑶由Y理论反推出一个组织的基本原则-“融合原则”,即创造一种环境,以是组织中的成员在此环境下技能达成个人目标又能实现组织的发展。⑷由Y理论出发,强调要同时兼顾组织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 四、对X理论和Y理论的倾向程度的启示 虽然X理论和Y理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无论是X理论的倾向者还是Y理论的倾向者,他们又同时在一定数量上倾向于另外一个理论,因此X、Y理论的对立关系是不存在的,两种或管理论在同一个人身上交融与交叉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管理阶层在应用X、Y理论时,两者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人性假设理论

第三章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 [内容概要]什么是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建立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经济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复杂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及对管理的影响。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人性假设理论的真正涵义及其对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四种经典人性假设的本质及相应的管理理论,以及不同人性假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性假设的新探讨。 第一节人性理论的涵义和意义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可以运用的集合起来的各种资源,只有人力资源是能动的、可以开发其他资源的资源。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的管理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而对人的科学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问题,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人性理论的涵义 管理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性理论,不同于哲学上所说的“人性论”。人性理论中的“人”的概念,是指处于管理的特定活动范围的“人”,在层次上,它低于哲学上“人性论”中的“人”的概念。哲学上“人性论”中的“人”,是泛指最一般意义上的“人”。 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最根本的人性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和探索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人性理论是对人的生产、工作行为中的动力源泉和追求对象的系统认识。人性理论也叫人性假设理论,它属于管理理论的深层次结构,它是通过间接的影响管理理论和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科学学者根据自己对人性问题的探索研究的结果,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作的理论假定。这些理论假定,是进一步决定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根据和前提。例如:西方以泰勒为代表人物的管理理论流派,作出了人是“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认为人努力地劳动或工作,都是出于对经济利益、对金钱的追求。以此为根据,他们就大力提倡用“X”的管理理论去进行管理。正如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麦克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指出的:“每项管理的决策与措施,都是依据有关人性与其行为的假设”。 二、人性理论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管理实践的意义 目前,管理科学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的亿万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体力和心理智慧方面的潜力。如果这些体力和心智方面的潜力被充分开发出来,将会使社会生产力获得高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开发人的劳动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富有成效地开发人本身的巨大的体能和智能潜力呢?正如开发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需要地质理论的指导,才能准确、有效一样,开发人的巨大的体力和

人性假设

《经济社会学》第一次课堂讨论稿 1、人性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时间跨度和中西方地理因素考虑,我们可以将人性假设理论划分为西方人性假设观、中国古代人性论和2l世纪的当代人性假设新观点。 西方人性假设观: “工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文化人”假设,此外,还有“理性人”假设、“情感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等等,这些人性假设理论,在西方管理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人性论: “人性善”假设和“人性恶”假设 2l世纪的当代人性假设新观点: “利己利他”本性假设、“创新人”假设、“目标人”假设、“理性生态人”假设重要性: 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显然,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即使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因为这些科学是在人类的认识范围之内,并且是根据他的能力和官能而被判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是我们观察、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人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受到具有道德合理性的经济准则的制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和最好地创造经济业绩,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才能正常而又公正地进行,才能不断增长物质财富和日益提高生活质量。 2、经济人与社会如何统一 “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1)核心观点: 第一: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第二: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的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第三: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表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