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_以昆明市为例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_以昆明市为例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_以昆明市为例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_以昆明市为例

作者简介:武友德(1964年- ),男,云南禄劝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陈长瑶(1980年- ),男,云南罗平人,云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李君(1981年- ),女,山东潍坊人,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3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06SXHZ001)和云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地项目(08R WJD001)阶段性成果。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1期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

3

———以昆明市为例

武友德1

,陈长瑶1

,李 君

2

(11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000;2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摘 要:“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关键词:城中村;土地产权;协调城乡关系;昆明市 “城中村”又称“都市里的村庄”,是进入城市化加速期的产物。“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乡关系的协调,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以土地产权和经营制度为依据,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谭炳才2002);城中村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为国有土地后,因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1亩而撤销农村建制的村庄,是城乡结合部广泛分布的一类特殊社区:第一,居民原为农村户口,现成建制迁转为城镇户口;第二,人均耕地不足011亩,土地不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第三,已经脱离原有的农村管理范围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邱元华2001)等。

“城中村”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大、中、小城市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引起了政府、广大学者等社会人群的关注。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

一、国内外城中村研究动态(一)相关理论研究

深入分析相关学科的一些主要理论,对把握当前城中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诸如核心———边缘

理论、郊区城市化理论、农村城市连续论、三元结构

理论、旧城更新理论、“贫民窟”改造理论、城市政体理论、博弈论以及科斯定律。

在科斯定律中,主要的内容是产权定理。其强调在交易当中,只要产权界定是清楚的。交易的各方都将力求降低交易费用,使资源流向成本最小而产出最大的领域,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产权交易主要是指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土地产权市场的界定。由于城中村的土地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产权不明晰性,所以导致了一系列土地资源利用上的浪费现象,如何使城中村的土地在改造的过程当中实现产权明晰,合理进行分配和交易,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国外研究状况

以西方城市为例,在不同的时期内,各国对城市旧城改造的称法也不一样。从1950年以来,西方城市的改造分别经历了城市重建-城市振兴-城市更新-城市再开发-城市再生等过程。在不同的改造时期内,对改造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到目前为止,国外城市改造仍然在延续六个主题:(1)城市物质改造和社会响应;(2)城市机体中诸多元素持续的物质替换;(3)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开发、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互动关系;(4)城市土地的最佳利用和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扩张;(5)城

2

61

市政策制定与社会惯例的协调;(6)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体上来看,国外的旧城改造虽然与我国的城中村问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从整个城市改造演化的过程来看,不难发现,国外城市的改造所延续的这些主题与我国城中村改造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国外的城市化现象出现得要比国内更早一些,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积累的成功旧城改造经验将对我国的城中村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从根本上讲,我国“城中村”产生的机制及其所产生问题与西方国家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只能有针对性的借鉴与吸收。

(三)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近几年来国内对城中村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上,内容涉及的相当广泛,不少学者只是单纯从经济学、市民文化、生态环境、形成机制、遵循的原则、改造的模式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城中村”问题,但系统结合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社区管理、市场运行、政府调控、环境保护等多学科角度来探讨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模式和措施的研究还比较少。

有学者认为,“城中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造成城乡土地市场脱节,土地流转受阻,收益分配不均,土地利用混乱。乡村到城市的急速转型并未改变村民狭隘封闭的小农意识。他们认为土地产权管理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也有学者认为城中村的村委会管理体制直接转变为社区居委会是关键等等。

我国“城中村”现象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也已开始蔓延,如何解决“城中村”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城中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城中村”问题解决好坏与否,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协调“城中村”在整体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空间结构布局,创建新型的社区形态;如何完善配套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建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如何建立“城中村”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创建新的政策和体制;最终又如何顺利地实现“城中村”与小城镇融为一体;如何保证城中村内原居住地居民以及流动人口的后续发展;如何解决城中村内大量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改造后城中村居民如何从原来以血缘、亲缘和宗族关系的熟人社会生活状态顺利适应现在以法理规范人们行为的城市社会;城中村居民如何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等等这些问题都尚待深入研究。

二、昆明市“城中村”时空结构分析

(一)昆明市城市化的历史和现状

1928年昆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718km2,从1956年确立实行的行政规划到改革开放前,昆明的核心建城区也不过30多km2;改革开放的20多年,城市的面积得到了迅速的扩张,2001年昆明城区的面积有143km2;2003年已达到180km2;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昆明的主城区会从现在的180km2发展到460km2,城市人口达260余万。

对于昆明市主城中心区的面积来讲,在20世纪70年代,昆明主城中心区基本在一环路以内,面积约70平方千米;到了80年代后,东华、曙光、席子营、虹山、永昌、豆腐营、棕树营及新迎等居民小区相继建成,这时昆明的主城区向外扩展至现在的二环路;20世纪90年代,随着开发区的建立、昆交会和世博会的举办、高速公路的建设、小城镇的发展、城区的范围通过征地从城郊结合部向远郊扩展,1988年征地范围涉及272个乡(镇)村,至2003年征地范围已扩大到476个乡(镇)村,城区扩张主要集中在官渡区和西山区,主要在官渡区的联盟、金马、龙泉、关上、前卫、福海、小板桥和西山区的马街、黑林铺等。

如今,从昆明的主城区图上可以发现:梁源、西园、锦园、北市区、南市区、高新区、经开区、滇池旅游度假区等大批新区,林立于二环路以外,主城区面积已达180多平方公里。在主城区的不断扩张中,导致城区边缘的许多村庄逐渐被城市包围,不断的演变为城中村。一些村庄,如一环路以内的凤凰村、水晶村、土桥村;二环路周边的南窑村、菊花村、船房村、福德村、长寿村等等,成为较为典型的城中村。

(二)昆明市“城中村”的地域空间分布情况

11昆明城中村的类型划分。

对于“城中村”的类型划分,通过归纳,根据其所处的位置、空间特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等特征,我们将目前所广泛称呼的广义“城中村”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成熟型(城中村)、扩展型(城边村)和形成型(城外村)。(见表1)

表1 城中村分类及其特征

类型位置空间特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昆明部分城中村

成熟型城中村处于

繁华

市区

被城市用地包围,城

村用地相互交错,对

城市影响大

农业基本消失,

土地基本征用

已撤村建居,农

民全部转为城市

居民

凤凰新村、水晶村、建工新村、

东庄村、土桥村、莲花池、复

兴村等

361

扩展型城边村处于

繁华

市区

城市用地大量介入,

空间关系处于变化与

形成中,矛盾逐渐显

现与增大

农业比重下降,

土地大部分被征

已撤村建居,但

原农民没有转为

城市居民

上马村、波罗村、明波村、玉

龙村、福德村、菊花村、建工

三村等

形成型城外村处于

城市

郊区

城市用地大量介入,

空间关系处于变化与

形成中,矛盾逐渐显

现与增大

处于农业向非农

业的转变中,已

列入城市框架范

围内

仍为原行政村和

农民

岗头村、王家桥、石咀村、明

胜村、朱家村、牛街庄、大小

羊旺村等

21昆明市主城规划范围内的城中村现状。

基于昆明市城中村的现状,我们就昆明市主城区内的城中村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图例分析: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288个,涉及村民2119万人、7175万户,占地面积:28km2,占180km2建成区的16%,建筑面积:2276万m2。

31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

(1)土地的产权模糊。土地的产权模糊是造成城中村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由规定可知,我国存在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两种形式,一般而言,城市实施国有产权制度,农村和郊区采用集体产权制度。由于城市的向外发展,必然向农村扩张,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变得稀缺,土地价值增值,但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模糊的产权安排,非常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滥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下的农村土地产权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既保护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又赋予农民在承包期内对土地的经营权。承包制的实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并不是一次完整的产权变革,城中村的出现就是土地集体产权模糊的典型表现。

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上明确属于集体,但集体对土地的产权是残缺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宪法》中,集体土地产权被笼统的界定为乡(镇)、村或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法律对土地所有权究竟属于哪一级集体经济组织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进一步明确由谁来行使所有权。所有权实际上处于虚置状态,这导致土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各主体为争夺所有权而发生冲突。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所有权成了一种抽象的法律特征,土地产权难以转让。

这种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不确定和土地使用产权的不明确,兼之历史的原因和法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村民将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宅基地视为养生活命的资本,想方设法地以此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当城市向农村扩张的过程中,城郊的土地资源稀缺,由于土地集体产权安排的残缺,各利益主体出于自身的考虑,必然导致行为的短期化,从而诱发城中村现象。

(2)城中村产生的现实原因分析。城市发展规划不当。在综合考虑到城市历史制度原因的影响下,现实中的城市政府在寻求城市顺利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还是要首先考虑到征地村落的土地所有权;行政管理不完善,立法薄弱,监控不足。由于“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比较复杂的现象,转型期城乡的矛盾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城乡两种管理体制交叉,弱化了城中村地区的行政管理。

(3)利益成本原因。对于城中村改造中涉及到村民、开发商、政府主要三方的利益成本。对于城中村内的村民而言,他们的收益是处在一个上升期,有一个固定的收入,而且有一个很好的期望值,这是很好的一种利益驱动。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当中,开发商看重的是城中村良好的区位和潜在的开发空间。从政府来看,改造城中村对于整体城市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政府要全面考虑到村民利益、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城市形象等一系列问题。

三、昆明市城中村的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的特殊社区,其在人口构成、经济构成、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表现出与中心城市极大的不相容性,同时也表现出与一般农村内外在不同的形态特点。

(一)昆明市“城中村”的人口构成

从人口结构看,“城中村”虽“身”在城市,却几乎都是农村户口,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是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地,外来人口以民工为主,个体经营户为辅。据我们对马家营村、解家营村、双桥村等部分城中村村民的教育水平进行调查问卷显示:城中村居民(注:包括原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教育水平偏低。83%的被访者学历为高中、初中和小学水平,其中初中水平的居住者占多数;此外,约有17%的城中村居民学历为大中专水平。城中村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加上大多数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造成对城中村管理的困难加大,多涉及到城中村改造过程当中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和村民再就业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其中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发现:他

461

们大都收入不高,而且来源不稳定,全家的收入每月通常在1000元左右,除去房租,他们的收入也就只够维持温饱,经济生活比较困难;此外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水平也不高,加上当地并没有因为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而考虑建立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所以其下一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显得较为棘手。

(二)昆明市“城中村”的经济构成

对于昆明城中村居民的从业状态,我们对部分城中村作了相关的调查。从职业状况来看:村内居民在职职工占36%,下岗失业人员占7%,离退休人员占38%,其他人员(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占19%,其中已无工作和丧失工作的人口比重占到45%,几乎占到一半;从他们的收入状况来看,月均1000元的居民数量占到了70%。这表明,在城中村内整体村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在城中村集体经济中,有些村庄已经不存在第一产业;而对于一些依靠第二产业为主的村庄,其也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大部分的城中村内,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但所谓的第三产业大多以房屋出租、小型餐饮和零售商业为主;村组经济的发展也比较迟缓。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零散、无集聚性的第三产业在短时期内可以支持城中村居民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缺少后续发展的潜力,并不足以支持村庄和城市长远发展。

(三)昆明市“城中村”的生态环境

大多数的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空间形态紊乱,建筑风格低下,严重影响了城市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层次性和完整性。

具体表现为:道路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狭窄曲折、无法满足人流、物流、停车及消防的基本要求;排水设施陈旧、供水、供电、供气设施不配套;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不足。村落用地功能紊乱,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形成不连续的街景立面。建筑杂乱无章,建筑密度高达60%-80%,容积率远远超标,采光通风等居住条件恶劣,私密性得不到保障。

由于缺乏合理的村庄用地规划,许多村庄缺少树木和绿地;环境卫生较差;“城中村”虽然地处城市,但沿袭了长期的生活习俗,加上各种管理的弱化,垃圾随处堆放,污水横流,小商、小贩随便摆摊,搞得周边环境交通堵塞,臭气熏天,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

(四)昆明市“城中村”的人文环境

由于前面提到城中村的人口构成相对复杂,再加上由村内的农村型管理向城市型管理转化期特有的薄弱管理,以及低质量的居住环境带来的低租金、低售价,吸引了大量三无人员和从事非法活动的人员入住,进而导致区内居住人员的构成日趋复杂,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黄、赌、毒”的现象比较严重,偷盗、打架甚至凶杀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经济纠纷接连不断,贩卖儿童事件等也是屡禁不止,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昆明市的刑事案件有70%的发生在城中村内,这给“城中村”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

在一些还没有撤村建居的城中村中,城中村的管理机构为村委会,原则上是归属镇和区领导,但其所在地也有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这种行政权力的交错,导致管理效力的低下,各种城市化管理措施难以执行。近几年来,城市政府虽然已经介入到城中村的管理,但缺乏力度。早在1995年昆明市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昆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对行政辖区内的村庄或村镇的规划管理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缺乏具体的管理细则,在体制不顺的情况下,乡镇领导和街道管理的地域交错、职责不清等原因,本该属于城市政府管理的城市规划审批权、治安管理权得不到落实;属于乡镇政府负责的计划生育、教育、工商等行政管理权也难以执行;涉及村民利益的医疗保险、子女上学、就业得不到落实,城中村的各项管理形态也比较混乱。

四、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难点问题分析

(一)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博弈关系

1、参与方———“村民”。

对于城中村内存在的较多问题,从改善村内的自然、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讲,城中村内的居民大多数是愿意接受改造的。但是考虑到改造过程当中,自己的相当一部分利益将要“丢失”,多数居民的意愿便发生了动摇。在我们所进行调查的城中村居民当中,大约有51%的居民持不太愿意改造的态度,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绝大多数城中村居民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较差的调查结果有着相互冲突的一面。当然,这跟整个改造过程的具体操作有关,政府的职能如何有效的转变,开发商能够承担多少社会责任,政府和开发商在与村民进行协商的时候,能否取得一致的意见,这些都是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2、参与方———政府。

“城中村”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原来在郊区的村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展,而被迅速的纳入到城市范围。地方政府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城市经济,搞好城市规划,城中村的改造问题也被日益提上日程。

在2003年,有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就引起了昆明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改造城中村,政府在整个过程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显然,如果仅仅由政府来承担当地的城中村改造,从人力、物力和资金上来讲,都是较难实现的。但是政府所具有的特殊的引导职能、调控职能和对各项法规的制定职能,对整个改造却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561

3、参与方———开发商。

积极地吸引房地产开发商介入城中村的开发,对于整个城中村的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位于城市主城区区位的城中村,一般地段较好,具有城郊级差地租的收益。在市中心城区土地日益稀缺的现状下,城中村的改造蕴涵着极大的商业价值。昆明主城城中村内的平均容积率为1143,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容积率并不是很高,如果将容积率提高到310,参与改造的开发商可以开发建设的面积上增加一倍。因此,如果拆迁顺利保证后,开发商的利润应该是保障的。作为开发商来讲,利润的考虑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而政府部门的规划决策是必要的依据。加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城中村改造需要与村内村民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还担负着较大的风险,这样一来,能否为开发商介入城中村改造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民私房建设失控,违章面积庞大。

村民的私房建设盲目扩建,主要表现在驻村经济的利益诱使下,疯狂的进行再建和加层,改造的意向似乎没有,再造的意愿反倒加强。一方面,由于对村民的宣传和教育还没有落实到位,在拆迁和拆迁后的利益没有保障的前提下,他们想方设法更多的谋取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在这方面的法规和法律很不健全。

2、村民的思想障碍大,改造面临阻挠。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并不积极,甚至有些村民还极力阻挠,主要还是因为怕自己改造拆迁后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考虑到政府给与他们的拆迁补偿较低,被上层层层剥削之后,到他们手中的补偿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他们以后的生计问题,由于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没有固定的收入与职业,拆迁以后是否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后能否得到像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关爱和社会保障,也是他们所关心的。

3、集体经济资产的处置问题。

就城中村的村集体而言,关于集体经济资产的处置问题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城中村依托村集体土地发展商贸经济,其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自主经营商贸服务业、纯土地出租和村集体物业出租,后两种形式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来说,这样的经济成分构成没有自身经济的增长点,依靠纯土地出租及物业租金等外在的经济增长点维持生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为外生型,收益完全依赖物业出租的数量和租金水平,而且容易受到城市政策和物业供给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是脆弱的和不可持续的,将其转变为依靠知识、技术参与市场竞争的内生型企业成为根本的出路。

4、政府缺乏有效行政手段,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缓慢。

在城中村的改造当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昆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城中村改造还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改造规划和改造方案,部门间的分工不明,相互的协调也缺乏组织性。很多保证城中村改造能够有效进行的政策性改革还没有进行,这给城中村的改造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城中村”土地未能及时收归国有,宅基地制度的存在乃是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城中村”管不了、治不好的根本原因。

5、土地产权不明确,产权边界模糊。

从法律与实际操作上讲,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该管理城中村,从空间上来讲,它属于城市规划法中的规定管理范围。“城中村”现象表面上看似乎与城市规划编制超前性不够、规划实施的公开性以及城管部门的执法不严有关,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土地产权的不明晰与规划图则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如果土地产权明晰了,业主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必定采用法律手段控告相邻地块的违章建筑,乱建的现象失去了基础。如果规划图则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则城市规划在实施中不致走样太多,任何人都不可能为获取私利而无视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存在。

五、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产权的思考

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负面的,对城市的发展也有正面的影响存在。城中村的存在可以为城市中大量的流动人口提供廉价的住所;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再开发土地资源;城中村中的一些经济个体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推进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昆明市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全面提升昆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水平。

(一)明晰“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现有的宅基地制度

在土地改制为国有的前提下,应当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城中村的改造拆迁应以对房屋产权的重新确认为基础。一般的城市房屋拆迁,确认产权的依据是国有房地产证,以房地产证记载的面积作为合法的产权面积。对涉及到城中村拆迁的房屋应从权利主体、使用功能、建筑时间上对其村民建房和非村民建房、经批准建房和超标准建房、自用住宅和经营住房,历史建房和其他年代建房区别对待。在操作上,一是对村内的建筑进调查,二是区分不同类型的房屋进行登记造册,对一户多宅、一宅超面积、经营住房、非村民建房等进行相应的注记,作为拆迁时的产权确认和补偿的依据;此外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各项规定进行法律上的规范。

(二)做好原有村集体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城中村原经济实体不但在改制中享受资产处置、

661

契税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且在办理工商、税务等注册或变更登记时,一律只收取工本费;改制后的企业凡是符合新办企业条件的,还将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对将原村民委员会所持有的股权量化给股民的股权变动,将不视为产权交易,免收有关的费用。

(三)对现有城中村进行规划分类,做好各类城中村的改造方案

由于在城市中的区位、经济条件等不同,“城中村”情况千差万别,对城中村的改造必须讲求空间策略,针对不同情况,一村一策,分类改造。借鉴外地的经验,根据昆明市的实际,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可以粗略分为五种不同的改造类型。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城中村”改造,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和方法。

在主城建成区近期规划范围内,村内环境较差、土地利用率低、而且无地村庄的改造:按旧城改造的方式进行。对改造过程中拆除建筑的补偿,合法的按政策补偿,对违章、违法的原则上一律不予补偿。

在主城建成区近期规划范围内,因为其他公共利益需要,市政府或区政府决定进行的村庄改造:根据城市规划,结合城市居住区的建设,通过产权置换、滚动开发的方式进行改造。为推动这类城中村改造,可按产权置换的办法给予一定数量的周转用地,滚动改造。

开发区和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内的村庄改造: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调整现状用地布局,充分发挥土地储备的作用,、场地清理、村庄搬迁改造、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等高度整合,形成合力,通过大范围的成片开发,结合城市居住区建设迁村并点,异地安置,改造村庄。

主城区内村庄经济、环境较好,也不影响城市远期规划的村庄改造:可以进一步完善村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做好村庄内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对在城市远郊之外的村庄进行合理规划:按“统一规划,逐步改造”的原则,加强规划管理,遏止违章、违法,以多层公寓式住宅为主,依靠农民自主改造,避免再次沦为城中村。

(四)通过土地产权改革、市场机制与规划管制加强“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及其他城市无序化增长现象正在对周围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负外部效果”。根据科斯定律,从根本上克服城市建设混乱应从根治造成混乱的原因入手。改造“城中村”要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遵循“产权明晰、区划控制、加强法治、经营城市”的总体原则。

在实施改制的城中村中,原行政管辖内的剩余土地一次性改为国有土地。其合法土地使用权人和用地

功能性质不变,原农民用地继续拥有国有农用地上的承包经营权,对改制后的土地使用权人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如该土地进入市场,改变用途或发生扩建改建,则按规定补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有关税费。

(五)加强政府征地的合理性

政府在征地的过程当中,往往“公共目的”征地概念模糊,缺乏对征地范围的有效征用制度,在郊区的土地有着巨大利益增长的潜力下,往往导致有些地方政府理由不明确的占有、征用和买卖农村的大量土地,一方面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使农民的利益受挫;另一方面,开发商通过购买后,从中进行开发获取暴利。所以,应加强对土地征用的有效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处于公共目的征用土地的范围,同时应积极依靠正规的土地资产有效评估机构,对征用农民的土地按照合理的产权交易价格进行补偿。对于原来不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土地一级交易市场的规定也应该积极的调整。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农村的土地享有和国有土地同样的市场交易权利,合理的对待和保证农民的利益。参考文献:

[1]Hong m ianCong,1995;Spatial Patterns of For 2eign Invest ment in Chinas Cities 1980-1989,U rban eography,No 13

[2]DavidD rakakis -s m ith,1996Sustainability,U 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 W PR,Vol 118,No 14

[3]李俊夫1城中村的改造[M ]1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1

[4]刘吉,张沛等1“城中村”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9):243-2471

[5]王子新1“城中村”的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1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7):48-521

[6]古日新,邹东1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成本问题[J ]1建筑管理与经济,2002,(3):115-1171

[7]詹碧英1切实确立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J ]1农村经济,2004,(10):47-481

[8]李登富1加快“城中村”城市化建设的思考[J ]1创造,2003,(4):341

[9]梁木生1论城中村改造的产权障碍[J ]1岭南学刊,2004,(3):60-621

[10]周霖1城市资源配置:产权与制度、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城中村”改造为分析对象[J ]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3):17-221

(编辑校对:余朝锡 史爱平)

7

61

城中村改造项目流程图

城中村改造项目流程图 申请旧村改造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镇(办)审查、备案区政府审查、备案列入区政府改造计划签订旧村改造责任书申请规划设计条件 村(居)委会镇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市规划局用地科 规划总平面设计规划总平面审批管网综合图、竖向图、给排水图审批规划选址意见书(回迁楼)土地局用地意见(土地预审)核准备案证 设计院市规划局城市科市规划局市政科市规划局用地科耕保科请示,市政府审批政务大厅发改委 规划用地许可证意见出具土地界定报告组征地卷报土地局审批地籍科、规划科、耕保科出征地意见征地卷报市政府审批办理土地所有权证 市规划局用地科国土测绘队市国土资源局各科室市政府国土资源局地籍科 划拨土地组卷(回迁楼)报市政府审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出让土地组卷(商品房)组卷报土地储备中心挂牌公示、出让竞拍、签订成交确认书 市政府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 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缴纳土地契税报市政府审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规划用地许可证地质勘探报告、设计施工图纸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用地科勘探公司、设计院市规划局建设科 现场放线、公示牌制作招标方案核准招标登记建设资金证明(总投资的35%)施工许可证办理主体验收房屋测绘报告清欠验收综合验收 规划局服务中心发改委市建设局本公司财务科市建设局建设局、施工、监理、开发单位房管局测绘队清欠办建设局、施工、监理、设计审图节能验收、人防验收、外立面验收工程竣工认可证环保验收、消防验收档案移交,出具档案备案证明守法证明办理备案证房屋所有权总证物业用房证明房屋分户证 节能办、人防办、规划局市规划局环保局、消防队建设局档案馆建设局稽查队建设局市房管局交易大厅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城中村改造名单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 (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 (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 (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 (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组(含张居村、青棚玉龙村、梁家18、日新村 19、苏家村20、苏凤村21、上苜蓿村22、中苜蓿村 二、金马街道 1、金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马军场村 4、金马寺大村 5、金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铺村 8、大桥村 9、阮家村10、朱家村 11、刘家村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13、牛街新村14、小羊村 15、大羊村16、凉亭村17、大树营大营村18、大树营中营村19、大树营后营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营新村 2、南窑村 3、佴家湾村 4、前卫营村 四、吴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湾村 3、菊花村 4、太乙桥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区一、二、三、四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组(尚义村) 4、官王家庄村 5、西庄村一、二、三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组(六谷村) 六、小板桥街道 (一)羊甫社区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桥社区 1、一、二、三组(大街村) 2、四、五组(东西廊村) 3、六组(郭家小村) 4、七、八组(织布营村) (三)鸣泉社区 1、一、二、三组(鸣泉村) 2、新治村民小组 3、陈旗营村民小组 4、一、二、三组(竹园村) (四)晓东社区 1、晓东村民小组 2、土桥村民小组 3、雨龙村民小组

“城中村”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城中村”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发表时间:2012-12-06T15:17:45.7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Under供稿作者:陈秀民1 陈吉2 [导读] “城中村”问题是当今比较敏感、热门的问题,也是许多城市所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 陈秀民1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陈吉2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城中村”问题是当今比较敏感、热门的问题,也是许多城市所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的调查.分析了“城中村”是城市化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和外来人口居住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土地、户籍、村民自身利 益、外来人口居住等各方面因素。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本文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城中村”,现状及问题,“城中村”改造 \"Village inside city\" problem of some think-takes kunming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for example ChenXiuMin 1 zheji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development Co., LTD ChenJi 2 zheji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development Co., LTD Abstract: \"village inside city\" is the more sensitive, popular problem, but also many cities to be faced with a difficult problem, involves the various interes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of kunming. Analysis of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is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population living demand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roduct, the villages of reform of the related to l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 villagers their own interests, foreign population lives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factors. Since period village inside city \"of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problems, the serious influence kunming city image, this paper dialectically that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of the danger and positive role, and\"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of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village inside c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村民无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这些“城中村”存在着卫生、安全、治安等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要求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针对“城中村” 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改造的建议。 1昆明市城中村的现状 根据调查,昆明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288个,涉及村民约21.9万人、7.75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平方米,建筑面积2276万平方米。在这288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其中在二环路以内共有村庄66个,全部是“城中村”。总人口约34500人、14200户,总用地面积4.25平方米,占二环路内总面积的9.4%,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43,户均建筑面积429平方米。 昆明市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呈现如下特点: (1)量大面广,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 (2)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改造难度大。昆明市“城中村” 的平均建筑容积率0.8,二环路内达1.43,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的容积率在2.0以上。部分交通条件好,靠近市场的村庄甚至高达4.0。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区1.8的容积率.改造的难度很大; (3) “城中村”的分布大体上是这样的,二环路沿线的村庄建筑密度最大、容积率最高,而且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 (4)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城中村”、 “城边村” 常常利用土地的区位优势,大量出租集体土地.大部分发生在“城中村”、“城边村”。同时, “城中村”的违法建设较为严重.特别是当城市建设需要进行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加层等违法建设当作获取高额补偿的一种手段。 (5)旧村建设逐步扩展,新村建设不断增加。 “城中村”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出租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较高,许多村庄采取各种名目新建住房,但其旧村却坚决不拆,全部出租。 “城中村”并没有随新村建设而得到解决。 2 “城中村”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违法建筑泛滥 “城中村” 由于处于城市建成区,加之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原本村庄空间结构的自然和谐,机理混乱.空间结构与城市严重冲突,整个发展建设呈现无序状态。 2.2市政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 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公共活动空伺(包括绿地)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煤气管道不通,给排水容量不足,且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供外来人口使用的设施缺乏。此外城中村建筑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建筑质量不高。 2.3社会问题突出 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造成城中村不少原居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成为“四不青年”(不耕作、不学习、不经商、不做工);大量的外来人口主要集聚在“城中村”,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原住村民。外来人口膨胀, “城中村” 正在演化为城市的一种“亚社区”,成为城市中社会治安多发区域。 2.4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 “城中村” 内小工厂、仓库和居住交错混杂,用地布局混乱,功能相互冲突。 2.5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 “城中村” 的建设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规划控制。建筑挤占道路和公共空间,根本没有火灾,消防、救援通道,防灾救护能力极度脆弱。房屋建设根本没有科学的设计,没有考虑地质条件、防震抗震要求。 3 困扰“城中村” 问题解决的几个难点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规划——土地收储——拆迁——建设) 一、规划:(申请-立项-审批) 1、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二、土地收储: 1、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2、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3、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三、拆迁:

1、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2、集体债务审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前期开发费用: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4、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城中村改造名单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昆明市官渡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昆明市宏观市场概况与分析 一、昆明市概况 昆明在云南省中部,面积21111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至2800米之间,为山原地貌。城区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临滇池。昆明市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北部有乌蒙山等群山阻隔南下冷空气,南部受孟加拉湾海洋季风暖湿气候影响,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市区年平均气温15.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由于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2400多小时,无霜期达230天,鲜花常开,草木常青,故有春城之称。昆明辖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5个区,安宁市和呈贡、晋宁、富民、宜良、石林、嵩明、禄劝、寻甸8个县,总人口467万。世居汉、回、彝、白、苗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4万,占总人口的13.7%。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619.33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13.72%,居全省各州市首位;人口密度 294.76人 /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02?。全市户籍人口为 517.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1.56%,农业人口占 58.44%。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依次是苗族、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 昆明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盐、铜、铁、钛、煤、石英砂、铝土、硅石等。其中以磷、盐、铜、钛矿最为丰富,磷矿储量约48亿吨,盐矿储量约138亿吨,居全国内陆盐矿第二位。全市水域面积3.5万多公顷,年平均径流量70多亿立方米,水源分布较广。滇池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全市国土面积中,丘陵、山地占88%;平地占10%;湖泊占2%。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三类,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烤烟、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及桃、梨、苹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经济林木。花卉种类繁多,有400多种,常见的180多种。其中茶花、玉兰、杜鹃、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龙胆为云南八大名花。茶花为昆明市市花。目前,昆明的花卉已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花卉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重建集体土地上住宅拆迁货币补偿最低标准

“城中春” —昆明城中村改造经验分析与启示 (潘健茹区“三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导语】 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在一定的城市发展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着快速城市化向优质城市化的转变,城中村一直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混乱、环境卫生差、消防隐患严重、社会治安复杂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日益凸显,成为了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但城中村的改造不仅意味着物理和空间形态上的重建,更意味着相关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一元结构的真正转变。从这个意义上看,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复杂的,改造过程是艰巨的。即便是我们的近邻—广州和深圳,仍然在城中村改造路子上不断摸索。我区推进三旧改造两年多,也一直将城中村改造作为重中之重,从石头村滨海御庭的成功尝试,到永新南村整体改造的探索,也在不断思索适合我区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现在,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春城昆明,这座现代化开放城市及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同样也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这里不得不提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自2008年2月上任以来,从苛行问责的招商引资到昆明官员必须掌握5门外语,从城市建设“大跃进”到骤然的市容改造,仇和新政和仇和模式,正以更激进的形式不断改变着昆明城市固有的面貌。 我们试图分析总结昆明城中村改造经验,希望能给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带来启示。 【聚焦昆明】 一、宏伟目标

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和整治作出重大决策:计划从2008年开始,在5年时间内,对主城区范围336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 二、高配班子 铁腕书记仇和说,“想得到的不一定办到,但想不到的永远办不到,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昆明市确立了“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总体规划思路,同时,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为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为组长,市政协主席田云翔、副市长陈勇、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为副组长的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 三、建立周密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昆明相继出台了《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交易办法》、《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基准价格》等意见和办法。同时,根据工作推进实际情况,适时出台了《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重建集体土地住宅拆迁货币补偿最低标准》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昆明城中村改造实际、对社会投资较有引吸力的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撑体系。 1.制定总纲,界定原则要求。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实行“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动态管理。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涉及综合管网、市政道路并网或新增开口的,相关费用予以减免。切实做好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区域内农民和居民利益。在城中村改造中,应当按照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户及早入住。实施整体拆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旧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对城中村区域农村集体土地上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屋,由区(县)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核

昆明市主城城中村改造名单

昆明市主城城中村改造名单 (共计335个)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 (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 (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 (四)梁家河社区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 (五)沙沟社区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官渡区(102个)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组(含张居村、青棚玉龙村、梁家18、日新村 19、苏家村20、苏凤村21、上苜蓿村22、中苜蓿村 二、金马街道 1、金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马军场村 4、金马寺大村 5、金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铺村 8、大桥村 9、阮家村10、朱家村 11、刘家村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13、牛街新村14、小羊村 15、大羊村16、凉亭村17、大树营大营村18、大树营中营村19、大树营后营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营新村 2、南窑村 3、佴家湾村 4、前卫营村 四、吴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湾村 3、菊花村 4、太乙桥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区一、二、三、四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组(尚义村) 4、官王家庄村 5、西庄村一、二、三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组(六谷村) 六、小板桥街道 (一)羊甫社区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桥社区 1、一、二、三组(大街村) 2、四、五组(东西廊村) 3、六组(郭家小村) 4、七、八组(织布营村) (三)鸣泉社区 1、一、二、三组(鸣泉村) 2、新治村民小组 3、陈旗营村民小组 4、一、二、三组(竹园村) (四)晓东社区 1、晓东村民小组 2、土桥村民小组 3、雨龙村民小组 (五)云溪社区

云南城投35.5亿开发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

云南城投35.5亿开发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7389000.html, 发布时间 2010-03-12 15:25:49 星期五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云南城投“大手笔”介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 3月5日晚间,云南城投发布公告称,公司启动数个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金额超过35.5亿元。 同时,公司携手云南地产大鳄俊发,以现金方式出资成立云南俊发宝云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对盘龙区宝云社区范围内的城中村项目进行合作。 启动数个城中村改造 云南城投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取盘龙区3个旧城改造项目,涉及8个自然村和社区,总占地规模超过2700亩。 旧城改造项目之一的上坝片区,该项目位于盘龙区北部山水新城范围,涉及上坝村、回龙村及竹园村3个小组,占地面积790亩。 根据初步测算,上坝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改造总投资约为12.5亿元。 旧城改造项目之二的宝云社区,公司将与俊发地产共同出资成立云南俊发宝云有限责任公司,对盘龙区宝云社区范围内的城中村项目进行合作。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其中,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俊发地产公司出资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双方均以现金形式出资。 但由于公司并未公布更为详细的数据,该社区旧改规模还将有待进一步明确。 旧城改造项目之三的中坝村区域,该项目涉及雨树村、中坝村、张家寺村和郑家村共4 个村落,项目总用地规模约1920亩,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约23亿元。 其中,征地成本约6亿元,拆迁补偿成本约12亿元,“三通一平”整理成本约2亿元,不可预见费用约3亿元。 对于中坝村区域改造项目,公司拟与昆明市盘龙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公司出现金2250万元,占注册资本75%,盘龙建投以现金及实物出资7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 项目公司成立后,为加快项目进度,公司将向项目公司投入3亿元的前期经费,用于拆迁及回迁房建设的前期启动。

昆明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淡出新都市显影 2010-09-29 07:09:00来源: 云南日报(云南)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和光亚熊明李昌莉 昨日上午,昆明市张官营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开始入住。回迁户脸上洋溢的笑容映射出“先建设、后搬迁、再拆迁”的“张官营模式”获得成功。 其实,这仅是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中开出的第一朵漂亮的花朵,而无数的花骨朵也正含苞待放。因300多个城中村星罗棋布城中而被人诟病为“村城”的昆明,正在脱胎换骨,回归“春城”本色。 不仅是拆了旧房盖新房 昆明的城中村改造,超脱了单纯的住宅重建模式,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商业中心、副中心、专业商圈等开发理念。如:南亚风情园片区改造项目将建成昆明南市区的CBD,商业功能辐射整个南市区甚至全昆明。南窑村片区改造项目将建设成为集商贸、商务、文化休闲娱乐及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苏家塘片区将打造以创智产业为主的产业地产,带动片区价值增值。正如昆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傅希所言,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不仅不会造成同质化倾向,反而将成为带动各个板块商业崛起的重要牵引力。昆明城中村改造,走上了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与产业项目布局、片区功能完善的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为避免落入拆了旧房盖新房的怪圈,昆明市在下达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意见时,对市政基础设施、公建配套设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相应建设指标,从而弥补了以往城市功能中缺失的功能。 记者在对2010年以前专项规划已审议通过的10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统计表中发现,这些项目要求代建公共绿地面积约为99万平方米;配建中学12所、小学42所、幼儿园65所;配建垃圾转运站46座、公共厕所123座、中水回用设施14座、医疗卫生设施16座以及生鲜超市、消防设施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46座。同时,结合城中村改造,增加城市次支路道路总长度350余公里,增加商业服务设施400万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由参与改造的企业出资建设,建成后大部分都将无偿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供当地居民使用。完善了以往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功能,对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优化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群众政府企业“三赢” 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渔堆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本村改造方案时激动万分,长期受水淹困扰的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五华区岗头村翟女士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拨通了市领导的工作电话,倾诉希望加快城中村改造的迫切愿望……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昆通[2008]7号《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我区“城中村”重建改造步伐,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城中村”重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保护征地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房管理禁止违法加层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我区“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各个改造项目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具体补偿方案和标准,报“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一章规划建设 第二条“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实施前首先根据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环境风貌、公共设施配套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组织编制拟改造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改造方案,报经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批准,下达改造计划后组织实施。 第三条规划原则上以原行政村为单位编制,规划范围以“城中村”重建改造的范围为基础,结合其所在地块的特点及规划路网结构,充分整合周边土地资源,保持街区规划的完整性合理划定,鼓励对相邻的“城中村”进行整合,实行更大范围的连片整体改造。 第四条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激发保护好广大“城中村”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并应公开、择优选择投资企业作为投资意向人参与项目前期工作。 第五条规划应当具体研究各“城中村”(旧村)的主要特征、改造模式、改造策略及改造影响,确定各村改造的目标、功能定位,制定土地利用、建设强度、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公共与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控制要求。 规划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几下方面内容:已经规划部门反馈意见的地块规划控制条件和技术指标;大多数被拆迁户认可的拆迁安置方案;已经国土部门反馈意见的供地方案。 规划成熟后由区政府上报(市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市规划委员会可委托其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批)。 规划批准后,列入昆明市“城中村”重建改造计划目录;已生效的“城中村”(旧村)改造规划在区政府办公场所和受改造规划影响的范围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经批准的“城中村”重建改造规划,不得擅自变更。实施改造过程中,确需变更用地规划、供地方案及拆迁安置方案时,须按原程序报批。 第七条“城中村”重建改造应当依据“城中村”重建改造规划制定的规划设计方案,依照有关建设法律、法规组织“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建设。 主要街区、文物景点周边“城中村”的重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也可以公开征集方案。 第八条“城中村”重建改造涉及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应当优先列入城市建设年度计划,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

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 (2011—2013年) 目前,昆明正进入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镇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数量众多的城中村既成为昆明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成为昆明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影响了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昆明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提升。改造提升城中村成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2008年初,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决定,确定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民自愿、遵规履程,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全面实施、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把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全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并将其作为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的重要举措。 过去三年来,对一批城中村实施了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三年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特编制《昆明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白皮书(2011—2013年)》,指导今后三年城中村改造工作。 一、2008—2010年城中村改造成效显现 根据市规划局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在2007年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城中村336个。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一些原来不是城中村的村庄,也逐渐被城市所包围。为同步解决新产生的城中村问题,避免今后改造付出高额的改造成本,主城四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将一些建成区内的村庄也纳入改造范围。目前,计划改造的城中村共有382个。 城中村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城中村改造自2008年启动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已完成1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审批,120个城中村进入拆迁,已拆除1750.28万平方米,23个村完成土地交易,73个村的项目获得规划条件,52个村的项目获得安置房建设意见,24个村的项目获得工程许可证,78个村启动工程建设,开工面积981.57万平方米,11个村安置房111.38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3106户村民入住新居,7148户选择全货币补偿方式实现安置。已投入改造资金332.31亿元,面向社会提供商品房488万m2,城中村改造项目内已建成配套小学2所10619m2,幼儿园2所8179m2,公厕2座382m2,社区用房977m2,垃圾中转站1个100m2。上庄村、李家地村、田家地村、王家地村等一批安置房即将完工交付使用。昆明城中村改造的成果正逐步显现出来,赢得了涉及改造的村民和广大市民的支持和肯定。 虽然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改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项目拆迁多、土地交易少、项目开工少、实现安置少,规划方案调整多、规划方案同质性明显、容积率过高、开发强度大,缺乏整体统筹、采用单个项目平衡,少数项目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三年城中村改造目标 加大城中村改造推进力度,坚持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不动摇,在前三年的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改进流程,强力推进,构建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昆明城市更新改造体系,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项目规划编制审批和安置房建设为重点,到2013年底实现所有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项目安置房启动建设。

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合作协议

市区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甲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AAA”)法人代表: 乙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EEE”)法人代表: 定义: DDDD项目:XX市BBBB区GD街道办DDDD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DDDD村位于XX市1111大学城内,东临1111路、南邻1111河、西临1111南校区、北临1111南校区,列入《郊三区二至三年计划改造村名单》。村落占地约1111亩,计1111户,1111人,整村拆迁面积约1111万平方米,容积率暂定为3.5,建筑面积约1111万平方米(各项数据以政府相关部门在册登记为准,开发及安置指标以主管部门审核批复为准),整个项目总投资暂定约1111亿元。 AAAA:甲方简称,全称为SXAAAA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人民币1111万元,实收资本1111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等,法人代表CCC,开发资质为暂定。公司总资产5000余万,员工15人,管理规范,运营稳健,201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DDDD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EEEE:乙方简称,全称为EEEE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经HHHH房地产开发集团、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于2009年6月11日注册成立的房地产公司,立足1111集团的品牌运营,发扬1111企业精神,以“缔造放心品牌,提升居住品质,保障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中国房地产行业。 村两委会:中共XX市BBBB区GD街道DDDD村支部委员会及XX市BBBB区GD街道办事处DDDD村村民委员会。 鉴于: 1、甲方近三年一直致力于DDDD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和社会资源的组织运作,与当地政府及村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地政府及DDDD村民一致认可了甲方的工作进展和开发诚意,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村两委会”于2011年10月联合行文BBBB区GD街道办事处《关于实施DDDD村城中村改造的申请》,请示与AAAA开展项目后续合

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昆明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 导意见 昆明市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336个“城中村”(不含呈贡新城)。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抗震安全未设防和火险隐患突出、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等问题,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城中村”区域居民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把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高标准启动,强势推进,全面提速。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改革和发展成果,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激发好、保护好广大“城中村”居民参与改造的热情,通过政策、规划、计划的适时调控,保证“城中村”改造符合公共利益,维护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公平和稳定,努力使改造工程惠及所有“城中村”和最广大居民。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改造,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好目标。 市区联动、以区为主。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构建市、区(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区(县)是改造项目的具体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主体,市要在制定工

作规划、分解平衡指标计划、完善配套政策、合理配置资金等方面,为区(县)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激发好、保护好区(县)的工作积极性。 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要结合各“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在全市及区域统一规划的指导下,“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改造思路和定位,设计要体现各自特色,避免趋同死板。同时,要注重整合,以社区(村委会)为单位,对同处一个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鼓励实行土地连片整合和统一规划,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统筹布局、优化空间。要将“城中村”改造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完善其所处分区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之统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土地开发的空间格局。 营造景观、完善功能。要在“城中村”改造中着重抓好城市设计和市政综合配套工作,通过“城中村”改造,提升片区的城市功能和品位以及综合承载 力。 全面推进、改善民生。既要推动“城中村”空间形态改造,又要注重积极开展体制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开展综合改造,推进“城中村”社会和经济形态的再造,实现“城中村”与城市的全面融合,“城中村”居民群众与全市人民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待遇。 三、奋斗目标。 从2008年起至2012年,用五年时间改造提升完成主城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并逐步推进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其他“城中村”的改造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杜绝新的“城中村”的产生,努力向实现滇池流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具体分解为以下主要任务:“城中村”改造区域按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依法实施供地。“城中村”改造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绿地按照规划建设完成,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配套落实到位。部分建设项目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城中村”改造区域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城市功能明显

城中村改造案例与经验

城中村改造案例与经验 一、城中村及其特征 1、城中村的界定 城中村, 又称都市村庄, 是指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范围内, 农业用地很少或已经没有, 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已经向城市转型, 但建筑景观和居民文化习俗仍缺乏城市社区内涵特征, 建立在集体性质土地上的习惯上仍称为“村”的居民聚落。城中村是以本地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经济来源、外地户籍居民承租房屋获得临时住所、兼有内部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乡过渡型社区。 2、城中村的特征 城中村与周边城市地区相比, 其特征主要有: (1) 土地特征。城中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制土地, 基本以农村居民宅基地为主、其他建设用地为辅, 农用土地不断减少以至消失, 成熟的城中村已经没有农用土地。 (2) 建筑特征。建筑物以村民家庭住宅楼为主, 缺乏统一规划,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很高(部分位于闹市区的城中村极高) , 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多, 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缺乏, 缺少必要的城市公共绿地、文化、体育、休闲设施等。 (3) 人口特征。本地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亦城亦乡, 人口职业构成复杂, 外来人口居多, 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社会治安难度大, 本

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形成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 相互之间为房东和房客关系。 (4) 经济特征。城中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房屋出租收入、集体经济分红以及小规模的商业、餐饮业, 外来人口以居住为主, 部分在本村从事经营, 房屋租赁及其衍生经济成为城中村主要经济模式。 3、城中村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 城中村的类型有: (1) 根据与城市的距离和相交接的形态特征, 城中村可以分为处于闹市区中的城中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和处于郊区的城中村三类; (2) 根据所处位置、发育程度和农用地的多寡等因素,城中村可以分为典型城中村、转型中城中村和边缘城中村三类。 (3) 根据具有的经济特征, 城中村可以大致分为以居住为主型、以商贸餐饮业为主型和集体经济工商业为主型三类。 二、城中村改造的案例 1、珠海市:政府决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 珠海市建成区共有26个城中旧村需要改造。总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需动迁人口近20万,其中常住人口近5万,暂住人口近15万。珠海市城中旧村改造实行了“政府决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主要政策措施和做法是:政府调控市区其他地段的房地产开发规模,为城中旧村改造腾出市场空间。珠海市政府自1999年开始暂停新出让土地,计划3年内暂停批准市区新开工住宅项目。对已出让土地进行清理,其中交齐土地使用权出让金50%的有计划逐宗收回作为政府土地储备;已交齐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进行整合,同一地段的小地块必须合并为大地块,并按照新修编的《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方可进行开发。上述措施使珠海市市区自1999年以来基本未有房地产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