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24、商代王位的继承,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死子继,并不固定;发展到周朝时,确立了嫡

长子继承制,使王位的继承更有体系、更为稳定。这种发展状况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B.有利于中国政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D.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25、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

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有农商皆本的意识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26、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皇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

弊,废乡里之举”,规定所有官员的选任一律须先分科参加考试,然后由吏部录用。这说明了

A.隋朝分科考试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 B.科举制从隋文帝开始实行

C.隋朝时只有分科考试这一种选官制度 D.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分权制衡27、正如德国梅涅克的思想变化一样,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派逐渐到革命

派的转变,当时的社会需求与救亡图存的需要促进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这说明

A.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

B.个人思想的变化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来体现

C.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D.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变化是与主观愿望成正比的

28、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A.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29、毛泽东同志曾说,“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

三民主义。不要农工政策,不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也就是准备自己失败”。这说明了

A.毛泽东同志认识到农民、工人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力量

B.说明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结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C.当时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

D.当时日本正在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国共紧密合作

30.在1978年特大灾害后,凤阳人走四方更是达到了高峰,但在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有

一群人,他们在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严立华家的茅草屋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之后,他们采取了抓阄的方式,分牲畜、农具,又迅速丈量了土地,迈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一步。关于这一做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丰收

B.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不利于人们主体地位的发挥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31、“三一区”是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所建立的部落组成单位。克里斯提尼将雅典城邦的领

土分成10个新部落,每个部落由三个分别位于沿海、内陆和雅典城市的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如此划分的目的在于使部落之间相对平等。这体现了

A.克里斯提尼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旧贵族的既得利益,打击平民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B.克里斯提尼改革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地位差异,实现了人人平等

C.克里斯提尼改革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的政治地位差异

D.雅典民主改革只是虚有其表,难以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32、重商主义产生的深层次的背景,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大潮流冲

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这说明了

A.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B.重商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重商主义是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可以长期实行

D.重商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政策,其他社会制度均不适用

33、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

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上述材料表明

A.孟德斯鸠认为并不存在自由,自由只是人们意念的产物

B.孟德斯鸠认为政治权力必须实行三权分立

C.孟德斯鸠的主张适合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这体现了他的理性思想

3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做过三种归纳和多次论述,但从未把任何一种演进序

列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他所做的演进序列的阐述,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

A.作为历史科学的严谨性与缜密性

B.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具有多样性

C.断言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五种社会制度的变迁,不可跨越

D.本质上与地理环境或社会环境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论一样

35、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他的一篇文学作品主要描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

的一棵树下日复一日地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剧中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这阐明了他“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请问,这一作品的艺术风格应该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新古典主义

二、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

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兢兢于闭关自守。

——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作用。并分析明清统治者“兢兢于闭关自守”的影响。(1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列强在征服世界时具备的优势。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对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进行评价。(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钱穆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运行状况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地理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川藏南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骑行者心中的朝圣路,骑行过该线路的驴友们都发出“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感叹。资深驴友们多认为每年的5月~6月或9月~10月是川藏南线的最佳骑行时间,下图是某驴友绘制的川藏南线沿线海拔简要剖面图。

推断每年5月~6月或9月~10月成为川藏南线最佳骑行时间的原因。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7年4月24日,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刷屏微博。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生长周期仅半年左右,产量大。这种生蚝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在丹麦海岸,经过数十年的“愉快”生长,才形成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丹麦人口不到600万,虽有吃生蚝的传统,但常吃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蚝,对通过吃来消灭生蚝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右图为太平洋生蚝遍布丹麦海岸景观图。

简述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大规模泛滥的原因与带来的危害。

【历史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4~4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首先是改革课程。1949年11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党义"、"公民"、"童子军"、 "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增设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新课。1950年8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文、法、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分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逐渐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时制。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41年12月23日下午4时至次日凌晨3时在重庆召开的“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计划主要内容为:①各方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发动空袭攻势,以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②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抗战;③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对日军之交通线发动军事行动,以牵制日军;④待实力充实后,即发动中美英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⑤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⑥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

——《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召开》(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召开的背景。依据材料概括《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的战略意图。(7分)

(2)材料中“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产生的影响。(8分)

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9分)

政治答案:

12--23 ABDDA BABBD BA

38.①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芯片质量和竞争力。(4分)

②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4分)

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芯片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3分)

④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3分)

39.执政“密码”: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担当精神,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每点2分,答对任意4点即8分)贡献: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本国的事情做好,并积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2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尊重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2分)

40(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雄安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建设“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交通环保建设考虑当地实际,坚持从群众生活需求出发。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现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逐步形成……的城市空间。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综合考虑该区的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便捷绿色温馨生活圈;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等。

(2)①坚持文化自信,雄安新区的文化发展有坚定的信心,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雄安优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在雄安新区规划中提出,建设中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然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③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在保护产痛文化的同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与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④加强文化交流,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答出其中任3点给满分)

(3)示例:“科学合理,绿色发展”(发展观);"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联系观)

历史参考答案

24-28 BCAAD 29-33 ABCAD 34-35 AC

41、(1)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谐共荣;推动中西方的贸易往来,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扩大古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一点3分,两点6分,三点7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一定程度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局面。(一点3分,两点6分)

(2)优势: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技术发达;人文主义发展,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一点3分,两点6分)评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但也使得全球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一点3分,两点6分)

42、论题: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3分)

论证: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工明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一定程度避免了皇权专制带来的决策失误;隋唐实行的科举制,扩大了入仕途径,使得贫寒子弟也能跻身政府管理中来,促进了社会公平。(一点4分,两点及以上8分)

综上,中国古代政治虽然围绕皇权展开,但是也一定程度注重分工协作、入仕机会的公平性,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1分)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44、(1)特点:改革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以国家立法作保障;除旧布新;进行全面化和配套化改革;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一点3分,两点6分)

(2)意义:推动新中国教育制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适应了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巩固了新生政权。(一点3分,三点9分)

45、(1)背景: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英中三国对日宣战;日本进攻东南亚,成为中美英三国共同敌人;中国长期坚持对日作战,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每点2分,共4分)

意图:阻止日军对东南亚的进攻;协调三国对日作战;支援中国抗战以牵制日军,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3分,言之有理即可)

(2)含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2分)

影响:中国抗战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极大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6分,一点3分)

46、(1)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法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降低;冷战格局下,美国加强对欧洲控制;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一点3分)

(2)贡献:二战中拒绝对德投降,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9分,一点3分)

第六次月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D 6.C 7.D 8.D 9.B 10. A 11. D

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图像围楼,代表的是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气候湿润,夏季炎热,A错;②有熊猫造型,代表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雾多,光照不足,B错;③代表台湾,位于低纬,水果之乡,C对;④代表云南省,位于内陆,水运条件差,据

此选C。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上题结论,可以得出①是福建,②是四川,③是台湾,④是云南,四个省级行政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共同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选A。四川不受台风、火山影响,福建、云南等没有伏旱,BCD错。

3.“城归”指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学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对。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不能表示劳动力素质提升,不是人口红利升级,A、C、D错。

4.“城归”人口都是劳动力人口,该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等,是返乡创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A、B、D错。

5.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含盐量整体上由外侧海洋向内陆递减,①错。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低的地区,②对。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受河水稀释作用,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③错。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淡水补充充足,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④对。D对,A、B、C错。

6.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输入途径是河流,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侧海洋递减,①对。总氮含量高值区集中在离河流两岸近的地区,②错。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增,③错,④对。C对,A、B、D错。

7.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使根部吸收养分,D对。没有改变光照条件、热量条件、养分状况等,A、B、C错。8.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①对。营养液雾化设备会增加投入,②错。根悬在空气中,减免了基质对病虫的滋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③对。生长速度快3-5们,提高产量,④对。D对,A、B、C 错。

9.结合上题分析,该栽培方式节水节肥,产量大。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人口密集的岛屿,岛屿上地表水短缺,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需要发展节水农业,B对。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市场需求量也小,供需矛盾小,A、C、D错。

点睛: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使根部吸收养分。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

10.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最大的月份是冬季,根据曲线形态,该地7月份是冬季。结合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该地冬季的各月降水量累计多,说明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根据曲线形态,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最大的月份是冬季,即该地7月份是冬季。结合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该地冬季的各月降水量累计多,说明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A对。1月份是夏季,各月降水量累计少,说明炎热干燥,B、C、D错。

11.结合上题,该地7月份是冬季,温和多雨,是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最有可能位于开普敦,D对。上海、北京、旧金山,7月份是夏季,A、B、C错。

二综合题

36.(1)季节:冬季;原因:①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②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处于旱季,光照充足;③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8分)

(2)①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②沿海地区,地势低平;③经济发达,资金充足;④政府政策支持(任答3点)(6分)

(3)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③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④美化环境。(任答3点)(6分)

(4)分布:①分布不均,中北部、南部多,四周少;②集中在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区);原因:位于低纬高原,气温较低、凉爽。(6分)

37.(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6分)

(2)做好区域规划与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做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任答3点)(6分)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任答4点)(8分)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该时段处于季节交替之际,沿途景色优美;气温适宜(避开酷暑、严寒);紫外线辐射较弱(太阳辐射较弱);阴雨天气较少;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少。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原因:①丹麦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当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②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③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④属外来物种,缺少天敌;⑤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⑥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任答3点)

危害:①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

②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28)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28)1.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断爆发“局部热战” B.在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上的全面敌对,但双方不直接付诸武力 C.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D.仅在欧洲范围内相互争霸,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 2.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准确的是漫画: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3.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关系战后很快破裂主要是由于( ) ①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 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4.二战后,美国参与的下列战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是( ) 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海湾战争④伊拉克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是( ) A 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柏林危机 D. 古巴导弹危机 6. 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7.冷战结束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是( )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 8.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 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 A.成就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10.下列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的共同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两个政权爆发内战 B.苏联、美国分别支持北方、南方政权建立,造成分裂局面 C.美苏两国借此争夺世界霸权 D.美苏各支持一方进行激烈的对抗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 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 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 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 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通过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与现在的行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八次周考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 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2、《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 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3、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 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待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4、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 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 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 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6、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 男子服带犀玉, 妇人涂饰金珠, 尚多 僭侈, 未合古制” , 以至上自百官贵族, 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 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张掖二中2016—2017学年度月考试卷(9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 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A.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3.“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 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 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 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 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7、“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 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 从本质上说明 A.明朝封建制度衰落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腐败现象 C.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D.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 8.《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 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 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庭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 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3.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时在公民大会上),还是公开的(如在议事会上),都必须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则,不考虑他们的财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条件。”这一原则体现的核心理念是()A.分权B.共和C.平等D.自由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一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5.唐代和宋代都有誎官。唐代誎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誎官由皇帝 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誎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誎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到:“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 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7.陈阳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集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0.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林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一血性,一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0年9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 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 “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单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更非只是休闲生活的娱乐和点缀,而是要通过以和为德的“乐”来陶冶人的心性情操,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礼记·乐记》就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和调节,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 总之,现代音乐创作有必要放弃一味追求“新奇特”“短平快”的趋势,而着力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孙甜甜《激活古典雅乐的端庄之美》)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小题2分) 2、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经历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考古学者观察其间的变化,可以运用哪类发掘作为社会进步分期的历史标准() A.遗址的周边环境B.遗址动植物残留C.发掘的人类遗骸D.人类使用的工具 3、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C.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你从中得到有关秦朝的哪些结论( )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 ①创立皇帝制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在南方推行分封制④活字印刷术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5、中国古代有避违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 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6、汉武帝时期,“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分封制的巩固D.中央集权的加强 7、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田产的唯一途径 B.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 C.宋朝土地兼并现象的频繁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土地兼并有利于增加国家的收入 8、“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9、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 ) A.二牛抬杠法推广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农民生活的艰难D.佃耕制度的形成 10、魏晋时期出现了发达的寺院经济,在寺庙庄园里有大量的依附农民(“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向佛寺的高级僧侣缴纳地租,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9 24.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 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A.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 25.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 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 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6. “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 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 27. 下表为明清时期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可知 时期平民家庭出身低级官员家庭出身中高级官员家庭出身 明代46.7%2.8%50.5% 清代19.2%18.4%62.4%明清平均值31.1%11.6%57.3% A.科举促进社会公平但作用有限B.科举制主要为士族子弟服务 C.家庭背景与科举成就毫无关联D.寒门向上层流动的难度降低 28.1861 年,奕?上书:“今捻叛燃势于北而太平于南,使我军耗资疲怠。蛮夷趁虚而入以图制我,……为势所迫交友(蛮夷)求和,实为攻防之策。”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两只拳头出击 C.远交近攻 D.和平外交 29.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30. 下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A.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 B. 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 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 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1.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32. 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 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这反映了 A.立法规则受到破坏B.民主政治逐步建立C.公民大会权力强化 D.法律权威得到提高33. 加尔文派教徒卡拉斯的儿子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据说后来打算改信天主教。1761 年安东尼自 杀。在天主教修士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法院无证据宣判卡拉斯有罪。伏尔泰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辩护。这说明伏尔泰 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B.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徒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具有人文主义宗教观 34. 1881 年11 月,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 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进行镇压,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他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这反映出 A.德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工人运动催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C.工业革命消弥了德国的社会矛盾D.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35. 右图为创作于1951 年的苏联一幅漫画。该漫画主旨是舒曼对阿 登纳说:“我很荣幸和愉快把管理权交给你。让我们鞭策这匹 马前进吧……” A.欧洲联合进程启动B.西欧经济艰难复兴 C.美国推动法德和解D.西欧沦为美国附庸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 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二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2016 年美国“驴象之争”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展开。胶着的选情在金融市场掀起风浪,股市倾跌、债市下滑,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又重新获得青睐。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和选前的各种民调明显看好希拉里,但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不靠谱的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担心,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助长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曾对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对韩国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摘编自搜狐网时政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140分) 24.关于“郡县”和“封建”的问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就曾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25.龚书铎在《中国社会通史》中说:“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了 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2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9.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周考试题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周考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分封,临近内陆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以“尊尊而亲亲”为治国理念;靠近海滨的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以“举贤而尚功”为治国理念。鲁国渐渐衰落,但齐国国势却日盛。 这反映出,齐国崛起得益于 A.注重事功的观念B.工商皆本的思想 C.开拓进取的精神D.贵族特权的废除 2.公元前524年,卜筮预测郑国将遭大火,劝子产用瓘斝玉瓒禳灾,子产以“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理由加以拒绝。这一记载表明子产 A.对宗教迷信活动持怀疑的态度B.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趋于理性 C.关注社会现实而忽视伦理道德D.致力于维护世俗的道德规范 3.汉代,国有土地中的可耕地称为“公田”。两汉时期,存在一种“赋民公田”的特殊形式,即把公田无偿地给予贫民耕种。“赋民公田”的实行 A.有效地遏制了地主的土地兼并B.有利于小农经济恢复和发展 C.消除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D.保障了封建王朝的财政税收 4.从大量记载中可以看到,许多在汉代无需也不可能由皇帝过问的事情,在唐代都要奏报呈送,经过三省和政事堂的审理,取得皇帝的旨意之后,再以诏令的方式下达指令。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央集权受到削弱B.皇权不受制度的限制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皇权与相权矛盾缓和 5.关于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传言的记述,不同史料的记载是不一样的。

由上表可知 A.宋太祖出生时身体确有异香B.后世史料对前代记载具有真实性 C.宋代政教合一推动传言传播D.传言满足了帝王神化皇权的需求 6.元代各级地方官吏必须“受命于朝而后仕”。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据此可知,元朝 A.行省制度的双重特性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D.严密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7.嘉靖朝的《广东通志初稿》中记载:“我朝互市,立市舶提举司以主诸番入贡。旧制应入贡番,先给与符簿。凡及至,三司与合符,视其表文、方物无伪,乃津送入京。”这说明明朝 A.朝贡贸易受到严格管理B.政府严格限制私人贸易活动 C.政府大力发展官方贸易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8.清代康熙年间,随着内河航运发展,地方政府开始在长江中上游夔州至夷陵州一线险滩处设立救生红船,每船有数名水手,专门负责落水、遇难乘客的救助和安葬,不收取费用。 红船由地方士绅、商帮和政府共同维护管理。这一制度 A.奠定了清代宗族福利制度基础B.推动社会基层公益事业的发展 C.反映了政府对商人逐利的认同D.提供了商帮跨区域贸易的保障 9.《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明确规定以后的中国官方文书中不能再出现“夷”字,清朝皇帝还要“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钞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这一规定表明 A.清廷在外交上开始改变华夷观念 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列强在对华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 D.列强侵华利于清政府外交近代化 10.1853年,清政府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其亩捐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1854年起,捐厘行业渐次增多,遍及百货,抽捐地区也渐次扩展到扬州和通州(今南通)两府所属各地。清政府此举 A.严格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款 C.有效地控制了江南地区D.为壮大洋务运动筹集资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