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附件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对象名单

(共214名)

序号姓名所在企业

1

ADAM AIJUN

ZHANG / 张爱

华诺森(武汉)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2 AIHUA CHEN 中晟光电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3 丁建峰江西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4 于志伟杭州泽天科技有限公司

5 万斌新疆万选千挑农产有限公司

6 马公林赤峰盛森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7 马书根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8 马红兵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9 马国华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

10 马富裕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11 王卫国浙江侨鸣光电有限公司

12 王文海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13 王宇晗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14 王志泳江苏三得普华智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15 王丽红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6 王国强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 王春华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18 王栋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

19 王洪军延边科创超声波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 王爱军烟台隽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王敏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22 王渔洋昇捷丰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23 王琦福建六壬网安股份有限公司

24 王斌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 王韵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6 王熊宁波家联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27 王德喜辽阳博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28 王德敬中科柏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9 历军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30 车磊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1 方银军嘉兴赞宇科技有限公司

32 邓煜东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

33 叶雷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34 史定国迪庆香格里拉青稞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35 冯兴华石河子开发区大有赢得种业有限公司

36 邢山虎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37 成艾国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38 吕海峰江苏吉能达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9 朱正强无锡创科源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40 朱彦华宁夏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

41 朱琳琳四川精工伟达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2 任启华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43 刘广岩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44 刘方毅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45 刘世琦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6 刘宁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47 刘伟良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48 刘华英湖北来凤腾升香料化工有限公司

49 刘军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

50 刘尚伟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 刘金松浙江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2 刘泽江苏州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53 刘建华北京天地华泰采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4 刘勇南京贝迪电子有限公司

55 江涛青岛宏百川金属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56 汤同奎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7 汤秀清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58 许世武新疆沃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59 许志忠福建天线宝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60 孙龙喜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1 孙茂健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62 孙国平湖北博大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3 孙金良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64 孙洪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65 孙峻岭广州瀚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6 孙超天津市现代天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67 孙德荣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8 孙毅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69 严圣军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70 严松力普环保有限公司

71 杜佐岭中衡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

72 杜建军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3 李方平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4 李占江南京越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75 李茂洪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76 李政德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77 李科奕无锡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

78 李彦长春希兰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79 李晓军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80 李健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1 李海波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82 李彪云南昊邦集团有限公司

83 李强安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84 李缜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85 李磊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86 杨大伟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

87 杨启清萍乡市德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88 杨治国武汉珞珈德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9 杨春平湖南大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90 杨福磊临沂扬子中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91 肖和平常州乔尔塑料有限公司

92 吴有林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93 吴刚上海城基中控技术有限公司

94 吴华伟天津生隆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95 吴军山东众阳软件有限公司

96 吴孝彬福建奥通迈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97 吴壁群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98 邱福清湖北楚风竹韵科技有限公司

99 邹存兵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 邹伟民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1 沈志强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2 宋子波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3 宋光辉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 张文松西安和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05 张玉新河北美邦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6 张兰兰青岛凯妙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107 张岳公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8 张泽旗大连鼎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09 张建湖南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110 张思达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

111 张钧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112 张剑辉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113 张亮北京荣创科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114 张勇宁夏德信恒通管业有限公司

115 张恭运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16 张海兵江西国燕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7 张善生蓬莱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8 张曦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19 陈凡上海北裕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20 陈少纯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21 陈冬梅兰州北科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 陈永辉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3 陈延行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24 陈利明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125 陈忠平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 陈晓群上海良相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127 陈维烟台德邦先进硅材料有限公司

128 邵金华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129 范云鹰云南滇科涂镀层材料有限公司

130 林万炯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131 林长青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2 林孝发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133 林建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134 林悫红河云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135 罗千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136 罗永春厦门映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37 和国荣楚雄德尔思紫胶有限公司

138 季正俊丽江永胜边屯食尚养生园有限公司139 金亚东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

140 周广滨广东高璐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41 周军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42 周悦先河南省金阳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143 周继红怒江宏盛锦盟硅业有限公司

144 郑建国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145 赵一楠内蒙古格林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146 赵大平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147 赵广宇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8 赵尔哲吉林派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49 赵永国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150 赵华鸿北京金鸿泰科技有限公司

151 赵庆录辽宁三源健康金米有限公司

152 赵珍阳山东东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153 赵保民江苏派乐滋食品有限公司

154 赵辉西藏月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55 胡广敏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6 胡世杰苏州驶安特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57 胡建平杭州电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8 侯金波安徽泓森高科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159 洛藏青海洛藏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60 姚一波北京奥一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161 姚博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62 贾西贝深圳市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163 贾梦虹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64 夏曙东北京千方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65 柴立平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

166 徐少权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67 徐仁彬上海波克城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8 徐官南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69 徐晴伟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70 徐寒梅南京安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1 殷爱军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172 凌云剑湖南松井新材料有限公司

173 高存玉上海欧秒电力监测设备有限公司

174 高军山东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5 高麟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176 郭茂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7 郭桥生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178 郭斌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9 郭蔚冰内蒙古华天制药有限公司

180 唐昕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181 唐海娣张家港耐维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82 涂建新江西荣和特种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83 黄伟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84 黄红友浙江红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5 黄若萍乡市慧成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186 黄明松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187 黄鹤嘉兴凯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88 曹红光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89 曹典军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0 盛炯浙江盛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191 常大勇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2 康英德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

193 康凯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4 彭一峰新疆全安药业有限公司

195 彭友安徽芯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96 彭年才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97 彭星辉上海鸣啸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98 彭骞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99 葛丙恒北京保利世达科技有限公司

200 董万田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201 喻信东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 程雪平上海雪鲤鱼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203 谢永生甘肃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204 鲍文波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

205 蔡志煌福建省利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6 廖昕成都勤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7 阚志刚北京洋浦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8 熊相人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

209 熊俊厦门同步网络有限公司

210 颜庆华武汉悦然心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11 颜泽文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2 潘林安徽海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13 薛新忠苏州华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4 魏泉源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作者:周凌宇余文华舒铁时间:2016-01-27 浏览:218 话题:教育学习知识经济社会实践商业计划书课程 [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 [作者简介]周凌宇(1961- ),男,浙江海宁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造教育及创新研究。(江苏南京2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kt093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80-02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 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 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4T11:16:02.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郭栋梁[导读] 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和引领。而作为应用型地方性高校应结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布署,在推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创业型人才。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当前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教育活动;而创业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简单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相通,创业是在创新上建立新组织,是创业的载体和实现形式,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与创业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的功能效用是相同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创业教育使创新教育融入了创新素质的要求。 “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的行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并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把知识、科技创新的成果物化为一种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一种新工作岗位,乃至创建出一种新企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人才”是指:指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并有较强意愿和实践能力突破市场或者组织边界,进行成功创业和商业化经营,甚至是进行颠覆性创造,创新商务模式,重塑商业生态和产业环境的各种人才。因此,创新创业人才除具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兼有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该类人才层次包括基础性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高校学子应成为此类人群中的基础性人才。 2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各科课程的教育都处于封闭状态,加上很多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导致高校的教育失去特色和优势。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千篇一律,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类型大同小异,无法满足企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2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安排了大量的理论教学,比如,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都是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为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直到大四才开设一些实践课和实习活动。这样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导致学无所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符。 2.3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 美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实行企业、政府和高校合作模式,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机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并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创业教育属于社会性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但需要利用课本知识实现,同时还需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安排以及实践等多方面加以优化。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没有达到美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企业的切实需求,制约了创业型企业人才的培养。 2.4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具有较强的隐性力量,对创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创业氛围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尚未形成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本应充满创业激情,但是如果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那么将会使他们安于现状,创业激情逐渐被磨灭。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校园文化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和合作精神,这将会给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3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措施 3.1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引荐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专业的创业教育水平。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隔离安排课程。比如,在大一阶段,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设相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在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大三和大四阶段,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可设置创业基地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创业教育校园氛围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掀起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钻研的热潮;组织开展相应的创业专业活动,比如“挑战杯”等,实施高规格的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将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当中,可利用宣传栏、报纸或者论坛等载体进行各类文化的宣传,使校园形成强烈的创业氛围,创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积极探讨的话题;构建“包容兼蓄、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尊重当代学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强项,使其具备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将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3以学生为本的校内实践平台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申报情况一览表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申报情况一览表 填报单位:归口单位:填报人:联系电话: 序号姓 名 性 别 学 位 企业名称职务 推荐人 选类型 已入 选的 人才 计划 技 术 领 域 创办 时间 注册资 本与申 报人持 股比例 近两年企业盈 利与收入情况 企业职工 与研发人 员情况 近两年企 业研发投 入强度 企业核心技术、自 主知识产权 创业团队情况 (内容简要,突出重点) 是否承担国家 中小企业创新 基金项目 是否是有效 期内的高新 技术企业 是否是国 家或省创 新型企业 备注 1 *** * ** **** **** 见表格下 方分类 **** **** 年** 月 1、注册 资本:** 万元; 2、申报 人持股比 例:**。 1、2012年总收 入:**万元; 主营业务收 入:**万元; 净利润**万 元。 2、2013年总收 入:**万元; 主营业务收 入:**万元;净 利润**万元。 1、企业职 工总数: **人; 2、企业研 发人员总 数:** 人; 3、研发人 员占职工 总数的百 分比: **。 1、2012年 企业研发 费用支 出:**万 元;研发 费用占年 度总收入 的百分比 **; 2、2013年 企业研发 费用支 出:**万 元;研发 费用占年 度总收入 的百分比 **。 一、发明专利**项: 1、专利名称,授权时 间;2、…… 二、软件著作权**项: 1、名称,授权时间; 2、…… 一、创业团队主要成员情况及在创 业项目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分 工; …… 二、团队优势。 …… 注:1、请严格按照格式填写,每个申报人不超过一页。 2、表内所填数据应与申报书保持一致;没有数据或内容的请填“0”或者“无”;内容如因篇幅所限,请简要填写;如因表内数据与申报书所填数据不一致而导致审核不通过的,将予以退回。 3、推荐人选类型:(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2)国创新创业大赛入选者;(3)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入选者;(4)科技特派员;(5)其他(清注明)。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8-01-24T16:54:3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李帅方华[导读]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 李帅方华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求建立也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提倡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关键词:交叉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引言:交叉学科是指有两门或多门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渗透,或者在其母体学科边缘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群。国务院曾于2015年就提出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说明了高校要想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就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专业,要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这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相互紧密联系起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非常孤立,并没有与其他课程很好地相互结合起来,虽然有的也积极结合但是却不够深入。很多高校由专业任课教师对所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知识讲解,但是这些专任教师却没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所教授的内容与实践教育环节严重脱节。基于此,使得基于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就在解决该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比较困难 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难以转化。例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获取创业资金而陷入了非法的校园借贷而导致自身债务缠身,给自己和家庭都带来了许多麻烦;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无人提供相应的设备等实际问题。只有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此外政府也应号召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家,给予高校创新大赛中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以达到资金上的支持。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放眼全世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一般就会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分专业创业课程以及创业实践课程几大部分组成。这个模式对我国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创业基础、创业融资以及产品发布等创业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设立创业工作室并开设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还可以安排学生到新创的企业中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业体验。设立创业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为学生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也可以让学生们向这些比较成功的人士介绍自己的想法,从而让他们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将创新想法转换成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公选课进行开.设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形成由校外专家以及校内教师进行搭建的创业训练导师团,创业专业课以及创业基础理论课的讲授可以由校内专业老师完成;而由校外创业指导专家和创业培训讲师以及优秀的企业家,进行对创业实践课程的讲授,这样做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双导师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就业形势等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此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积极参与指导。 (二)建立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可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努力构建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机制,以此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推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与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运营过程互相结合,从而构建出与未来职业标准相符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在开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时,任课教师就可以鼓励同学们开设各类淘宝店铺,利用行业协会或企业为同学们提供一定的货源。 (三)大力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科技园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是高校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机构,高校科技园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向创业实践转化。可以将科技园大力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医学、现代生物科技、现代电子商务以及现代农业种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基地。在这个基地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通过科研项目将医学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农业种植等成果转化形式,从而形成特有的科研人员联合创新、大学生联合创业等的创业模式,积极鼓励具有较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四)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立体平台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加大力度保障高校创意创业的资金需求。此外,还可以整合政府财政预算与社会资金进行募集,从而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内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指导,同时为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了现阶段鼓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我国如今正处于互联网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只有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才能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不仅给传统商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为掌握丰富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会。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有必要实时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发掘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技能,为广大电商能够顺利融入到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四创协同与开放共享理念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单位(盖章):长江大学成果类别:管理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四创协同与开放共享理念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完成单位:长江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裴潇 郑军 孟魁 覃发兵 陈承 李洪文 李成标 刘新卫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裴 潇 教授 长江大学 420 项目全面运行与管理 郑 军 教授 长江大学 242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孟 魁 副教授 长江大学 560 项目组织与实施 覃发兵 讲师 长江大学 480 云平台的开放共享 陈 承 副教授 长江大学 410 “四创”活动开展 李洪文 副教授 长江大学 420 创新创业课程管理 李成标 教授 长江大学 408 创新创业中心管理和运行 刘新卫 教授 长江大学 316 创新创业平台管理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确立了“纵横一体”的创新创业新理念。成果提出了“四创协同”和“开 放共享”两大理念,并以此来引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创协同”是“创新、创意、 创造和创业”能力的协同,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纵向发展演变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开放共享”则着眼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横向整合多元化异质性资源的 需要。这一新理念通过纵向递进和横向互补形成了“纵横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 养体系,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2.形成了“1+4”星型协同培养新机制。依据“云”技术“有限空间、无限应用”的特点,结合两大理念,学校围绕“四创”能力的“意识-知识-能力-行为”层级递进式培养过程,形成了基于“云”技术+“意识-知识-能力-行为”的协同培养机制(简称为“1+4”星型协同培养机制),并深度融合到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构 建过程之中,形成了“云中四创课堂”、“云中实验室”、“云中创意实训”、“云中模 拟创业”等特色化协同培养体系。 3.建立了“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创意转化新平台。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协调发展为目标,成立大学生智库中心,通过智库火花 征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教师调研课题等活动形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 意潜力的培养,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该成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 平台以及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相关12项省级本科质量工程、22项省级教改项目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9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 2010?05 ■ 责任编辑:陈礼达 E-mail:chenld@cutech.edu.cn 1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还有误区 误区之一,把学历作为判别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依据,认为只有高学历者属于创新人才。这一认识导致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把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学生作为重点培养群体,对本科、专科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尤其是忽视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的培育。 误区之二,把智力作为判别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认为唯有高智力者属于创新人才。这一认识导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把开发智力、学习知识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对创新型人才的情商、思维、人格等素质的开发和培育。有专家研究表明,一种创新的成功,智商因素的作用可能只占20~30%,情商因素的作用占70~80%。 误区之三,把普遍意义上的国民素质教育等同于特定意义上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素质是一个特定概念或者说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概念,包括知识、思维、能力、个性特质等方面的素质。尽管国民素质与创新素质两者之间具有交叉重合,但它们的外延内容并不完全等同,国民素质教育不能够替代创新素质的培养。 1.2 创新教育的理念尚未“落地生根”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育思想而言的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反映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推行了一 系列教学改革举措,许多高校尤其是一批研究型大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各种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处在思想理念宣传层面,尚未贯穿于科技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之中。高等学校在招生、课程体系、选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专业实习、论文撰写、教学评价等环节,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还没有结构性突破。高校招生根据高考成绩录取,学生还是按照学校给定的、选择余地很小的课程学习,教师多数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考试还是死记硬背教材或任课教师授课内容,还没有真正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体制。 1.3 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由于“两课”、英语等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占了很大比例,加上专业课程过多,因此留给必修通识课程的空间相对不足,通识教育往往成为一种点缀。另外,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缺少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创新方法论等课程。 1.4 教学方式仍以守成性教育为主 维持性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的方法以教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 问题与建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人才。近十多年来,我国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 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仍存在认识不充分、落实不到位、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以守成性教育为主、学生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校教师创新引导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必须在高等教育后续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形势。 创新人才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吴志华 廖志豪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摘 要: 关键词:

高校教改项目申报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

附件2: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主持人: 主持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 二○○七年九月制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项目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 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 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 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省委从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实 际出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浙江人民在创新创业伟大实践中锻造形 成的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再创发展辉煌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创 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是要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创新创业与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支持人民创新创业 良性互动的浙江经验,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努力创造继续走在前列的更加辉 煌的发展新篇章。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 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 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 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 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 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 大学生主要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参考)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船舶和海洋运输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符合《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发证规则》(以下简称11规则)要求的“三强四好”(即实践动手能力强、英语应用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强;敬业精神好、团结协作好、身心素质好、创新创业好)船舶轮机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 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如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基础知识、德育与法律基本知识、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等人文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规定的海船750KW及以上二三管轮所必备的知识;了解《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规定的海船3000总吨及以上大管轮所必备的知识;熟悉船舶相关国际、国内法规和公约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2. 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轮机工程基础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具备船舶安全常识、急救知识、消防技能、救生艇筏操纵技能、船舶保安意识等专项技能,具备一定的车钳焊技能。 (2)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船舶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运行管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使其具有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意识;具有较强的情景意识;具有熟练的轮机英语听力会话、阅读理解和业务函件编写能力。 (3)岗位适任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使其能胜任独立船舶安全值班工作任务;具有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的意识和能力。 (4)职业拓展能力:贯彻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通过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海船船员职务晋升能力,具有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和航运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自尊、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洁意识。 (2)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以满足远洋船舶的工作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能够适应长时间远离家庭和朋友,与远洋船舶的其他船员团结协作。 (3)人文艺术素质:具有适应航海需要的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4)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求索的精神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和品质。 (5)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遵守国际海事相关公约,尊重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具有较快适应技术、管理岗位需要的科学技术素质;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三、职业生涯路径

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2016)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数理知识、本专业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当时属华东交校三系之一,1949年并入山东工学院,1963年济南工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并入山东工学院,上述两个系即为学院的前身。1970年起学院一度停止招生。1983年于山东工业大学恢复建系,1984年开始招收水利专业本科生。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本专业即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截止 2016年11月底,共有本科在校生163人。 (三)课程设置情况 1、培养方案学时与学分

2、实验情况 3、精品课程、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建设情况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曹升乐,2011 4、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统计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四)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培养创新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人才队伍,本专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1.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科学探索; 2.改善和优化本科生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提出并初步实施校外导师制。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来校讲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主动性; 4.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利用“挑战杯”启动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新手手册、迎新晚会、家长见面会、年级大会、专业介绍、班会、“大学生讲堂”等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

六、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五、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任务分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机制,防控知识产权风险。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 (一)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司法保障力度,健全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机制和程序、调整损害赔偿标准、建立举证责任合理划分和惩罚性赔偿制度。支持建设申请、预警、鉴定、维权援助、纠纷调解、行政执法、仲裁、司法诉讼一体化的知识产权维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流通和利用。对符合条件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机构落户和办公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专利创新激励作用,对国内发明专利维持时间达到7年以上或境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0件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促进企业(单位)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单位)参与知识产权国家标准认证。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支持(单位)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处理具有重大行业影响的知识产权纠纷,支持建立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机制。搭建知识产权 1

融资服务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制度,对银行向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生的实际坏账损失,予以一定比例、单笔最高200万元的事后风险补偿,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 参考:深圳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2016.3)43.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健全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机制和程序、调整损害赔偿标准、建立举证责任合理划分和惩罚性赔偿制度。44.支持建设申请、预警、鉴定、维权援助、纠纷调解、行政执法、仲裁、司法诉讼一体化的知识产权维权制度,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系、多元化国际化纠纷解决体系和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45.支持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支持企业查明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条约、规则等,建立涉外案件的案情分析与通报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46.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知识产权托管、评估、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PCT国际专利受理审查机构落户深圳。47.支持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与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用于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的收购、转移转 2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试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彭广林 摘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大任务。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并不缺失,但一直游离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外,教学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就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障碍(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一)观念障碍第一、课程体系科学化。在以往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既然教育管理者们不能清楚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课程要么完全缺失,要么零星点缀,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通常以讲量的价值与作用,这必然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对象对创新创业教育造成误座形式完成,这是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因此,必须建立具有科解。第一、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非核心教育,只是与学的课程体系,根据相应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第少数有创业志向的学生有关,所以他们对相关知识学习采取应付了事的态二、课程结构层次化。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设置相应的课程,度。第二、他们过分的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结果,创造商业价值成让不同的课程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根本上改变以往笼而统之的教学传为了他们从事创新创业学习的唯一理由,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违背了创新创统,确保课程教学既符合教学进程,也符合教学目标。第三、课程内容专业教育的根本宗旨。业化。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仅缺少系统性,而且缺少专业性,(二)制度障碍没有学科知识色彩。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语境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第一、创新创业教育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主容应该吸收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内容,构建真正的要以专业教学为主,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边缘化和依附性的状态,通常以10 创新创业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专业化。 个课时以内的创业讲座来实现。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为进入学科建设发展(三)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 规划。创新创业学科并未建立,相关课程极为紧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具第一、建立专门的、专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利用校内外资源,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未全面纳入教组建一支理论充足、经验丰富、热情奔放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为学生课学评价体系。一方面,在很多学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属于共同性项程学习、项目训练和创业实践提供优秀的指导教师。第二、编写优质的创目,完成几个讲座学习视同合格,而课程学习或讲座学习之外的创新创业新创业教育教材。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编写一套创新创业教成绩仍未纳入学分评价体系,并不能在学分评价体系中得到认可。另一方育教材,保证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第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面,教师创新创业教学和指导成果虽然纳入了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但仍然创业教育最终还要落实到学生实践能力层面,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属于加分项目,而不是必需项目,未纳入常规教学考核体系当中。因此,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除了一般化的创新性项目训练和参与学科专业竞赛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层面,都会影响他们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积极性。之外,应该建立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创新技能工作室和创业孵化基地,使得(三)资源障碍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战中应用知识和积累经验。以上这些都是当前我第一、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在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国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资源。 通常以讲座的形式出现,而讲座教师通常两个来源,一个是本学校从事学(四)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 生工作或者就业指导工作的学生辅导员和就业专干;另一个是相关企业负一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都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也责人和创业优秀人物。这些教师教学安排都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建立稳定是如此。制度保障缺失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的、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第二、教材资源较为短缺。因为没有建立创新因。因此,在当前语境下,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学科专业,相关课程教材极为紧缺,仅有的一些教创业教育保障制度。第一、把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纳入学分评价体系,允材基本上都缺少学科系统性、严谨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学要许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和成绩或相应学分,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求。第三、教学平台供不应求。创新创业教育既有理论层面,也有实践层性。第二、把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和成绩纳入教师常规教学考评体系,作为面,而实践教学需要相应的资源平台作为支撑,而很多学校因为主客观条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积极性和主动件的限制,没有真正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学方式只能停留在性。通过相关保障制度建设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规范、有序、高校运行,在“理论论英雄”的层面,教学效果能得到体现和检验。根本上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路径参考文献: (一)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具有高度模糊性的概念,到底何谓创新创业教高等教育,2010(12):10. 育,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5):31. 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和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2JSUJGA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