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重心转向,应用寻找确定性

1. 军工通信景气持续向上,5G专网建设有望成为新增长极1.1. 军工通信景气持续向上

军工通信领域景气度持续提升。落脚为我们关注的军工通信领域,短波、超短波等通信设备从通信终端向综合系统、数据链演进;宽带通信等民用领域较为成熟的体制在军用中渗透率提升。从 2020 年军工通信上市公司表现上看。我们仅选取相对纯正的军工通信企业(七一二、海格通信、烽火电子、上海瀚讯)为样本,观察细分领域的行业景气情况。四家公司中,七一二、海格通信是典型的超短波体制军工通信企业,烽火电子是典型的短波体制军工通信企业,上海瀚讯是典型的宽带体制军工通信企业。2017 年,受到军改影响,四家公司营收总和和利润总和有所下降。2018 年以来,四家公司营收总和利润总和开始全面转好,持续至今。

1.2. 铁路和轨交专网面临升级

我国专网通信设备的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专网通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专网通信市场规模达到 200

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专网的持续投入,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未来几年将持续高速增长。专网通信产品是各国公共安全部门实现有效指挥调度的必备装备,一般要求大型组网和高性能产品,因此政府与公共安全市场是专业无线通信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从中国来看,占比达到 48%。其次,交通运输、政府、军队等部门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保障安全,也普遍有配套专网设备的需求。

“宽窄带融合”带来行业新机遇。随着“宽窄带融合”(专网窄带、专网宽带和公网宽带) 新生态的良性发展,全球专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融合方案通过多种信息数据与智能应用的融合,以快速处臵、可视调度、数据采集、智慧警务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构筑了一张充满着“智慧”的专用网络,使全球专网通信实现了从基础语音走向科学智能的重大创新,在宽带系统、多模终端、智慧指挥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真正实现宽窄带融合,使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更加高效智能,从而帮助用户掌控全局、智慧决策。这也意味着,全球专网通信开始进入一个智慧专网的时代。行业专家预测,融合发展对终端及基站建设规模有较大提高,预计宽窄带融合带来的将是窄带市场 10 倍量级的利润空间。

具体到铁路领域,认为从 GSM-R 向 5G-R 将成为必然。我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是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铁路无线通信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信道模拟通信系统、450MHz 模拟无线列调系统到 GSM-R、LTE-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路径。

5G-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阶段。5G-R 基于 LTE 5G 基础上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是铁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高安全可靠、高速率传输、多业务融合等特点,满足 500km/h 高速列车移动通信,承载 CTCS3/4 列车控制系统,铁路集群多媒体调度指挥、应急通信、防灾预警、视频监控、铁路物联网等多种业务应用。

具体到城轨领域,认为从数字集群向宽窄融合方向演进。城轨领域无线通信的演进路径为:专用信道方式——模拟集群方式——数字集群方式(TETRA 欧洲)——窄带、宽带数字集群方式(GoTa、GT800、PDT 自主研发),未来方向是宽窄带融合(PDT+LTE 组网技术)。

2. 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迎来景气周期

2.1. 通导遥一体化是卫星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通导一体化将率先爆发

融合创新、面向大众应用成为卫星行业发展趋势。现代社会处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的多维度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盈余,实现创新。卫星行业也面临着这样的机遇,通过对功能性卫星数据资源的整合,可以获得价值极高的多维度时空数据。此外,根据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卫星行业面向大众应用提供一体化服务,提高渗透率、扩大市场规模,实现市场化产业发展,是重要的发展路径。

我国目前的卫星发展中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现有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彼此分立,信息交换困难。遥感卫星需要过境或者通过中继卫星下传数据,没有使用卫星链路和组网技术,下传瓶颈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北斗导航卫星具有短报文功能,传输容量可达 1000 字/条,但仍未具有宽带数据传输能力。通信卫星尚无法对遥感卫星、导航卫星提供传输保障,用户主要面向专业用户,对大众服务不足。这使在应对一些重大需求如应急救援、国家安全时,往往结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现有卫星体系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我国过去的卫星设计、发射、运营体系,基本都是用于满足特殊用户的特定需求,具有非常强的功能性,彼此间信息不互通,面向大众的应用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一是不能满足未来快速响应需求,各系统独立运行,信息交换迟滞;二是不能满足未来复杂多样需求,未来卫星会面向大量行业、大众客户,往往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卫星综合满足;三是不能满足未来高效利用需求,缺乏对卫星资源的一体化调度能力,导致资源浪费。

通导遥一体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天基信息的精度和实时性将有很大提升,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扩大。在特殊市场,通导遥一体化可以保障军队不间断通信,持续、快速地获得详细的位臵和区域态势感知信息,提高指挥作战和情报传递能力,实现信息化作战。在行业市场,通导遥一体化可以实现从提供数据、静态服务和单一要素服务向提供动态服务和全要素融合服务转变,更好地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流监控、精准农业、数字施工等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大众市场,通导遥一体化可以为大众用户提供实时通信、高精度导航定位、实时遥感数据等相关服务,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实现渗透率的爆发式增长。

通导遥一体化对我国迈向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美国、俄罗斯,我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截至 2020 年第 1 季度,我国在轨卫星数量明显低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其中通信卫星数量仅排名全球第五,发展较不均衡,反应速度不能满足国家安全等重大需求。2015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三部委联合编制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其中提到“通过跨系列、跨星座卫星和数据资源组合应用、多中心协同服务的方式,提供多类型、高质量、稳定可靠、规模化的空间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各行业的综合应用。”通过建立完善的通导遥一体化的天基网络信息体系,可以极大的提高卫星应用水平,发展相关产业,对 2025 年建成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卫星系统具有特殊性,通导一体化率先爆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本身即为通信、导航一体,导航信息的传输、处理需要借助通信网络,特别是地基增强系统,此外北斗还提供短报文通信,两者技术已出现渗透和融合。而遥感卫星系统相对特殊,技术门槛较高,因此未来通信导航的一体化将率先爆发。

2.2. 卫星通信迎来空间段建设高峰期,应用市场静待建设初步完成

卫星通信相比地面通信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通过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点或多点之间的通信。由于使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卫星通信相比地面通信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1)通信覆盖远。位于地球同步轨道 GEO 的通信卫星,一颗即可覆盖 42.4%的地球表面。即使位于低地轨道 LEO 的通信卫星覆盖区直径也可以达到 4700km。(2)灵活性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建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快速开展服务。(3)通信成本不随通信距离增加而增加,适合远距离通信和对人口密度小区域的服务。(4)灾难容忍性强。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发生时,仍能保持稳定通信,是应急通信的关键手段。

卫星通信从地面通信的补充转变为星地融合。由于卫星通信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其与地面通信存在有效的优势互补。1982 年,最早的 GEO 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即海事卫星系统)正式提供全球服务,但受限于较高的成本和有限的数据速度,仅在海洋、航空、地面等的特殊用户中应用,用户数较少。1998 年,全球第一个 LEO 轨道通信系统铱星系统投入商业服务,同样面临了用户数较少的困境,仅能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卫星、小型卫星等技术出现突破,卫星通信速度提高,卫星成本进一步降低,使得需要大量卫星的低地轨道 LEO 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具有可实施性,星地融合、无缝网络覆盖成为发展方向。

全球低轨道通信卫星系统发展迅速,美国星链计划独占鳌头。受益于技术发展,成本降低,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卫星通信政策和星座计划。低轨通信卫星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消费卫星带宽和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占卫星服务规模比例不断提高。截至 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低轨通信卫星在轨数量为 710 颗,占通

信卫星总数的 58.8%,占在轨卫星总数的 26.6%。根据 ITU 频段申请统计,预计到 2025 年,全球低轨通信卫星在轨数量将突破 22000 颗,低轨道卫星承载量将达到当前水平的30 倍。

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计划蓬勃开启,拓展卫星通信应用市场。由于过去卫星通信成本较高、传输速度较差,加之我国拥有较为发达的地面通信系统建设,我国的卫星通信市场特别是

民用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较小,渗透率较低。根据中国电信统计,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卫星通信市场仅有约 30 多万用户。但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政策引导和卫星成本降低,我国企业也积极推出了多个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2018 年 12 月,我国分别发射了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的首发星,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2020 年 4 月,卫星互联网被正式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更是为卫星通信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通信卫星系统空间段的建设将为应用市场的发展扫清障碍,极大拓展民用卫星通信应用市场。

特殊市场、行业市场迎来更新换代,大众市场酝酿爆发。2016 年 8 月,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 01 星,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首发星。2017 年 4 月,我国成功发射中星 16 号通信卫星,首次应用 Ka 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信息传送能力大大增强。而 2018 年以来,国内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纷纷发射试验卫星。卫星通信系统空间段的通信速度、通信容量提升,将首先推动特殊市场、行业市场的更新换代,随后扩展至大众市场,提高卫星通信整体渗透率。

2.3. 卫星导航乘北斗三号建成东风,深度融合引领高精度应用增长

北斗三号建成,性能显著提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段完成全球组网。北斗三号系统作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最后一步,实现了从区域导航到全球导航的跨越,非亚太地区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全球平均卫星可见数达到 15.11 个。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也获得了提升,全球实测定位精度均值为 2.34 米。

建成卫星导航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世界上仅有 4 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alileo)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ONASS)。相比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时精度、定位精度、用户测距误差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了相当水平,同时由于独有的混合导航星座布局,北斗系统能够为亚太地区提供更高精度的信息数据。此外北斗三号系统还独有短报文功能,能够为中国及周边用户提供单次 1000 字的通信服务,为全球其他地区用户提供单次 40 字的通信服务,在应急救援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

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系统年内将完成建设,为高精度应用提供基础。在空间段卫星完成全球组网的同时,地面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增强系统的建设也将在年内完成。地基增强系统可以使北斗/GNSS 高精度接收机通过地面基准站网校准,减小卫星定位误差,在服务区域内获得更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目前已在中国建设超过 2600 个站,可提供动态厘米级和动态毫米级的服务;在全球建设 100 多个站,预计到年底完成的框架站 200 个左右,可在海外提供动态亚米级和静态厘米级的精度服务。地面增强系统建设的完成为用户提供更高精度位臵信息,为拓展高精度应用市场提供基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可提供动态厘米级高精度服务。

最新一代 22 纳米工艺高精度定位芯片发布,支撑高精度应用。定位芯片是卫星定位导航终端的“大脑”,对卫星传输信息进行计算和处理,是终端最核心的部件。 2020 年 7 月31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 22 纳米工艺高精度定位芯片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亮相。这一芯片在厘米级高精度定位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可实现实时厘米级和处理后毫米级精度,信号覆盖全系统全频点,基带、射频、高精度算法一体化,支持片上 RTK,可满足车规级要求,尺寸及功耗仅为上一代高精度芯片的 1/4 及

1/5,有力助力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的实现。预计今年年底前,以此芯片作为核心的模组将交付客户,明年年初可实现量产。对比国际上大多使用的 40 纳米工艺定位芯片,最新一代 22 纳米工艺芯片将进一步扩大北斗终端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9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 3450 亿元,同比增速为 14.39%,近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4.36%,明显超过其他地区增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

示,预计 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超过 4000 亿元。根据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预测,2020-2027 年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复合增速为 8.6%,2027 年市场规模达到 478 亿美元。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重心向下游转移,产业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卫星导航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包括基础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中游为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下游是运营服务。2012 年,上中下游产值占比分别为 16%、72%和 12%;而 2019 年上中下游产值占比变为 10%、46%和 44%。近年来卫星导航产业上中游竞争加剧,价格稳中有降,而下游运营服务随着更深层次、更广维度、更大范围的应用,获得更高增速,产业链重心向下游转移,卫星导航产业链更加成熟,规模化应用爆发已具备条件。

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广泛,与新技术结合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实时的时间、位臵信息,实现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近年来,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在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突破的背景下,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正在加速深度融合,精细农业、精准物流、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终端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卫星导航需求大大增加。

特殊市场迎来更新换代机遇和新应用领域需求。特殊市场涉及军用、警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领域,牵涉国家安全等敏感信息,是国产替代最关键的领域。虽然特殊市场国产替代过程已接近尾声,渗透率较高,但距离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已近八年之久,初期采购终端使用时间已经较长,叠加北斗三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将带来稳定的更新换代需求。另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北斗导航新兴应用领域,对位臵精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旧有终端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或县区在积极探索北斗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方面的应用,试点成熟后将带来需求爆发式增长。

行业市场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深化。行业市场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应用、高精度市场、农业市场、工业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卫星导航能够为行业应用提供实时或处理后的位臵、时间等关键信息,对推动行业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发展提供关

键支撑。目前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电力应用、农业市场等均有规模化应用,但大多处于区域试点状态。示范项目的完成建设、逐渐成熟后,项目效果进一步显现,更大范围的应用已具备条件。以农用北斗终端为例,在 2019 年北斗导航新疆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启动后,2020 年新疆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农用北斗终端发放补贴量有明显上升,其他省区市未来也将出现相同趋势。

大众市场出现存量替代和新兴市场机会。据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介绍,目前在中国已经有超过 70%的入网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导航服务,其余部分主要是由于苹果手机未支持北斗服务。但随着 2020 年 10 月 14 日,苹果公司发布 iPhone 12 系列产品在全球支持兼容北斗的位臵服务,将带来存量替代和开拓全球服务市场的新机会,渗透率瓶颈将会被突破。此外,消费级无人机和智能车联网市场正在蓬勃发展,Drone Industry Insights 预测到2024年,无人机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431 亿美元,2018-2024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20.5%; ICVTank 预计全球 V2X 市场规模将由2019 年的 900 亿美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16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2.4%。作为无人机、车联网的重要基础,高精度位臵服务将获得百万级无人机终端和千万级车联网终端的新兴市场机会。

3. IDC 和云计算具备中长期成长性

3.1. IDC 基础设施景气度加速提升,明年下半年具备趋势性行情

需求端角度,5G、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技术快速渗透,带动 IDC 行业长期

景气度加速提升。根据思科全球云产业调研报告,全球云数据中心年流量将从 2018 年11.6ZB 提升至 2021 年 20.6ZB,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1.2%,其中云数据中心流量将从10.6ZB 上升至 19.5ZB,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2.5%。云数据中心年流量快速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下游 5G、物联网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根据 Ericsson 全球移动设备调查报告,2020 年 1、2 季度全球移动设备网络流量达到 45.16ZB 和 50.03EB,环比增长 14.2%及10.8%,增速较 2019 年同期有所提升,预计到 2025 年 5G 移动设备流量占比将提升至45%。预计物联网设备装机量将由 2019 年 107.7 亿台提升至 2025 年 246 亿台,年均复合增速 14.8%。根据 CCS Insight 调查报告,全球 5G 设备连接数量预计 2025 年将达到27.2 万台,其中中国 5G 设备连接数将达到 10.4 亿台,占比 38%,2021-2015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79.6%,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在 5G 技术持续渗透,流量入口持续提升,应用场景持续扩展的推动下,数据中心流量长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景气度不断提升。

供给端角度,IDC 运营商抓住新基建政策机遇加速产能扩张,中国 IDC 市场规模 2021 年有望迎来新一轮加速增长。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核心一线城市随后纷纷出台支持数据中心建设相应政策。IDC 运营商抓住产能扩张窗

口期,在 2019 年底到 2020 年上半年相继通过非公开增发、发行 ADS 等方式进行融资新建数据中心项目。预计到 2021 年下半年,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将推动 IDC 行业释放新一轮增长。

市场空间方面,中国 IDC 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比重不断提升。根据 IDC 圈预测,2019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达到 1562.5 亿元,2021 年行业整体增速自 2014 年以来首次提升。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达到 7.4 万个,占全球数据中心规模 23%,机架规模 227 万架,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数据中心市场仍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目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凭借单位能效、单位成本优势逐渐成为全球数据中心行业主流发展趋势。根据 Synergy Research 调查报告,截止 2020 年 2 季度,全球共有 541 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中国占比仅为 9%,与美国占比 38%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国 5G、云计算等下游领域需求带动下,中国 IDC 行业长期景气度向好,具备充足成长动力。

下游互联网企业资本开支进入新一轮爬升阶段,带动 IDC 行业快速扩张。全球互联网科技企业 2020 年上半年资本开支相较 2019 年明显回升,以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Apple、IBM 为主的美国科技公司 2020 年 1、2 季度资本开支分别达到 224 亿美元、2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8%和 17.0%。国内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为主的互联网企业 2020 年前两季度资本开支分别达到 191.7 元和 295.7 亿元,同比增长12.2%和 110.5%。2020 年 3 月以来,国内互联网巨头相继宣布新基建重大资本开支计划:4 月 20 日阿里宣布未来 3 年投入 2000 亿元,用于云计算、服务器、芯片、网络等技术研发以及数据中心建设;5 月 26 日腾讯宣布未来 5 年投入 5000 亿元建设投资超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领域;6 月 19 日百度宣布未来十年继续加大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领域投入。全球科技企业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将显著带动 IDC 行业的加速发展。国内 IDC 行业有望在 2021 年下半年迎来显著增长。

3.2. 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混合云乘风而上

混合云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助推剂,兼具公有云低成本、可扩展性及私有云部署灵活和高安全性等优势。混合云由多个云端系统组成云端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容器、微服务及网络连接等技术实现多云环境,允许用户在不同云环境间共享数据和应用程序。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企业传统 IT 架构重构难度大、历史遗留成本高、敏感数据安全隐患等因素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向云端转型进程。混合云由于兼具公有云低成本、高度可扩展性,以及私有云灵活部署、高安全性,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理想的催化剂。一方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论文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姓名:谢新云 学号:0932002231 专业班级:通信技术(2)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彭霞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2日

概论 目前,在实际运用中相当有前途的一种通信技术之一,即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化通信非常重要的支柱。作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变为当今信息社会中各种多样且复杂的信息的主要传输媒介,并深刻的、广泛的改变了信息网架构的整体面貌,以现代信息社会最坚实的通信基础的身份,向世人展现了其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自上世纪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问世以来,整个的信息通讯领域发生了本质的、革命性的变革,光纤通信技术以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以光纤硬件作为信息传输媒介,因为信息传输频带比较宽,所以它的主要特点是:通信达到了高速率和大容量,且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还有抗电磁干扰和不易串音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备受通信领域专业人士青睐,发展也异常迅猛。 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也可以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发挥作用,进行工业监测、控制,现在在军事上也被广泛应用,基于各领域对信息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一条完整的光纤链路除受光纤本身质量影响外,还取决于光纤链路现场的施工工艺和环境。 本文针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展开研究,分别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一些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目录 概论 (1) 目录 (2) 第一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形成 (3) 1.1早期的光通信 (3) 1.2 现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形成 (3) 1.2.1 光纤通信器件的发展 (3) 1.2.2 光纤 (5) 第二章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 (8) 2.1 光纤光缆 (8) 2.2 光电子器件 (8) 2.3光纤通信系统 (14) 第三章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15) 参考文献 (16)

体育用品市场研究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用品市场研究报告

编号:FS-DY-20452 体育用品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综述 报告以庞大的体育用品行业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统计分析方法,以数据报告的形式,客观、准确的对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市场饱和度、供应商议价能力、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以及行业投资价值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列出了体育用品行业最具投资价值的50家企业。使用户对于投资该行业所需资本、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预期收益有了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帮助用户规避投资风险,使得投资收益最大化。 一、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 体育用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既没有形成支柱产业,也没有成为主导产业,但这是一个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社会功能较强,还有可能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创汇的产业之一。一般讲,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依靠两个条件,一是本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二是该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代体育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而体育在我国的真正兴起不过是50多年。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体育是极少数富人娱乐的“专利”,所以在全国没有一家像样的体育用品器材厂,体育用品根本谈不上形成行业。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国体育用品业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到了70年代中期,我国京、津、沪、穗、黑五大体育用品近百家的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大体育用品供给系统日臻完善,这对满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体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党的经济工作这条主线,与相关部门一道在体育用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等以及培育市场、促进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开始新的实践和探索。 (一)成立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逐步改变行业管理体制 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近30年里,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是隶属轻工系统的小厂。随着市场经济的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通信行业深度发展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重心转向,应用寻找确定性

1. 军工通信景气持续向上,5G专网建设有望成为新增长极1.1. 军工通信景气持续向上 军工通信领域景气度持续提升。落脚为我们关注的军工通信领域,短波、超短波等通信设备从通信终端向综合系统、数据链演进;宽带通信等民用领域较为成熟的体制在军用中渗透率提升。从 2020 年军工通信上市公司表现上看。我们仅选取相对纯正的军工通信企业(七一二、海格通信、烽火电子、上海瀚讯)为样本,观察细分领域的行业景气情况。四家公司中,七一二、海格通信是典型的超短波体制军工通信企业,烽火电子是典型的短波体制军工通信企业,上海瀚讯是典型的宽带体制军工通信企业。2017 年,受到军改影响,四家公司营收总和和利润总和有所下降。2018 年以来,四家公司营收总和利润总和开始全面转好,持续至今。 1.2. 铁路和轨交专网面临升级 我国专网通信设备的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专网通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专网通信市场规模达到 200

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专网的持续投入,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未来几年将持续高速增长。专网通信产品是各国公共安全部门实现有效指挥调度的必备装备,一般要求大型组网和高性能产品,因此政府与公共安全市场是专业无线通信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从中国来看,占比达到 48%。其次,交通运输、政府、军队等部门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保障安全,也普遍有配套专网设备的需求。 “宽窄带融合”带来行业新机遇。随着“宽窄带融合”(专网窄带、专网宽带和公网宽带) 新生态的良性发展,全球专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融合方案通过多种信息数据与智能应用的融合,以快速处臵、可视调度、数据采集、智慧警务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构筑了一张充满着“智慧”的专用网络,使全球专网通信实现了从基础语音走向科学智能的重大创新,在宽带系统、多模终端、智慧指挥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真正实现宽窄带融合,使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更加高效智能,从而帮助用户掌控全局、智慧决策。这也意味着,全球专网通信开始进入一个智慧专网的时代。行业专家预测,融合发展对终端及基站建设规模有较大提高,预计宽窄带融合带来的将是窄带市场 10 倍量级的利润空间。 具体到铁路领域,认为从 GSM-R 向 5G-R 将成为必然。我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是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铁路无线通信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信道模拟通信系统、450MHz 模拟无线列调系统到 GSM-R、LTE-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路径。 5G-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阶段。5G-R 基于 LTE 5G 基础上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是铁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高安全可靠、高速率传输、多业务融合等特点,满足 500km/h 高速列车移动通信,承载 CTCS3/4 列车控制系统,铁路集群多媒体调度指挥、应急通信、防灾预警、视频监控、铁路物联网等多种业务应用。 具体到城轨领域,认为从数字集群向宽窄融合方向演进。城轨领域无线通信的演进路径为:专用信道方式——模拟集群方式——数字集群方式(TETRA 欧洲)——窄带、宽带数字集群方式(GoTa、GT800、PDT 自主研发),未来方向是宽窄带融合(PDT+LTE 组网技术)。 2. 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迎来景气周期 2.1. 通导遥一体化是卫星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通导一体化将率先爆发 融合创新、面向大众应用成为卫星行业发展趋势。现代社会处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的多维度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盈余,实现创新。卫星行业也面临着这样的机遇,通过对功能性卫星数据资源的整合,可以获得价值极高的多维度时空数据。此外,根据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卫星行业面向大众应用提供一体化服务,提高渗透率、扩大市场规模,实现市场化产业发展,是重要的发展路径。

光模块行业深度报告

光模块行业深度报告

目录 一、5G 电信与400G 数通市场共振,光模块行业站在新景气周期起点 (3) 1、5G 时代运营商资本开支回暖提升光模块产业景气 (3) 2、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回暖叠加400G 产品升级换代,打开数通光模块增长新空间 (6) 3、光模块产业链格局呈橄榄球式分布,中游模块封装竞争激烈凸显高端产品价值 (8) 二、5G 建设进入密集落地期,光模块迎来规模爆发节点 (12) 1、5G 网络建设进入高景气,光模块有望获无线网承载网双驱动12 2、25G 光芯片产能提升,25G 光模块超频方案成本优势或降低14 3、5G 前传向光纤直驱+无源波分方案收敛,光模块市场有望聚焦25G 灰光模块和CWDM 彩光模块 (17) 三、5G 新应用带动需求侧景气高企,供给侧国内厂商蓄势待发,400G 光模块逐步成为数通市场主角 (24) 1、需求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进入400G 时代,引领技术发展趋势 (24)

2、需求侧:400G 交换生态圈已成熟,提振光模块需求空间,加速市场爆发。 (32) 3、供给侧:上游芯片+无源器件准备就绪,400G 光模块蓄势待发37 4、硅光模块,400G 光模块市场的搅局者还是赋能者? (42) 四、行业面临变革机遇,四个维度精选细分赛道龙头 (49) 1、从四个维度布局光模块优质企业 (49) 2、优中选优,五大龙头卡位核心赛道 (54) 3、光迅科技(002281.SZ):具备稀缺芯片自研能力的光器件一体化龙头 (56) 4、中际旭创(300308.SZ):全球高速光模块龙头 (61) 5、天孚通信(300394.SZ):国内稀缺的一站式光器件平台龙头64 6、新易盛(300502.SZ):高速光模块新龙头 (67) 7、剑桥科技(603083.SZ):高端光模块崛起新势力 (72) 五、投资建议 (76) 六、风险提示: (77)

中国光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光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随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无论是谷歌光纤的搅局,还是百度光纤将大有所为,市场的痛并快乐着的局面总是在不断推进产业的兼并整合进程。未来,市场、技术和产业动态,都有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剖析与预测。光通信未来的市场、技术、产业发展动态,将会有怎样的风云变幻呢? 一、光纤市场痛并快乐着兼并整合或将开始 光纤市场前景“痛并快乐着” 从现状来看,光纤光缆的价格维持在低位徘徊。预制棒已经成为国内光纤光缆厂商提升盈利能力获取更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预制棒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光纤光缆行业技术含量最高、壁垒最大的是上游预制棒环节,目前国内行业大厂均在光预制棒领域实现了自产,实现光预制棒-光纤-光缆的全产业链布局。 但是整个市场走向布局仍旧良好,中国光纤产销光纤活动连接器,为内地最大生产商,市占率高达20%。去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7.76亿元,升8.5%,股东应占溢利1.29亿元,升16.2%,去年第三季单季营业额4.75亿元,按年大升30.9%,而头三季合计营业额12.51亿元,增长16.1%,远胜上半年,全年业绩值得憧憬。以中国光纤全年盈利3亿元计,其现年PE低至7倍,有能力进一步攀升。 光纤产能过剩严重大规模兼并整合或将开始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对宽带行业的支持,光纤线缆行业发展迅猛,伴随而来的是重重问题。此外,国内光纤厂商还将面临更多的严峻的挑战,国内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集体采购量持续下跌,而国内光纤企业众多,需求量变少,竞争将更

加激烈,最后导致恶性竞争。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形下,据说大规模兼并整合也即将开始,而此时一些小厂却在纷纷进入光纤行业,行业龙头也正布局并购整合,好让全国小厂乘凉“大树”下。 二、2018年中国光纤光缆市场收入或达1650亿 企业与市场网站发布“中国光纤光缆制造市场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光纤制造市场和光缆制造市场收入增长18.4%,达1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6亿元)。到2013年的过去5年,行业收入年利率达17.2%。2008-2013年,高度的国内市场增长率每年达17.6%,这得益于大量信息技术和通信项目需要光缆市场的产品。 由于对网络和移动手机服务的强劲家用需求,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成为光纤光缆的主要市场。另外,发电企业是行业的另一大重要市场。 三、2020年全球固网宽带用户将达9.89亿 来自PointTopic的全球宽带用户预测显示,尽管增长速度看起来相对不变,但实际上没有以前的预测那么强劲。PointTopic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固网宽带用户数将达到9.894亿。 世界各地的宽带用户增长速度差异取决于宽带市场的发展程度。该调研公司将全球宽带市场分为三部分:新兴市场、年轻市场和成熟市场。从下图中可以发现,不同类型市场的增长速度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四、2018年全球光纤传感器市场将达43.3亿美元 作为物联网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光纤传感器因其优势与应用一直备受瞩目。从全球市场来看,2013年全球光纤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8.9亿美元。预计

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doc

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导语: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1.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发展现状 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我国通信行业的三大巨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大体相同,根据XX年12月26日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的报道,XX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十大趋势一是产业互联网、信息消费和兴起中的信息经济,二是我国4G全面启动,5G国际布局加快,三是宽带中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四是移动互联网孕育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五是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硬件,开启智能化时代,六是工业互联网:构筑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七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向新技术新平台演进,八是车联网:从概念走向生活,九是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保护成为战略,十是网络空间法制建设将加速推进。多层次、多样化使用用户逐渐对通信行业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而通信行业产品趋于差异化且目标客户和市场也需要更加细分。 2.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 缺少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规范制度

市场营销不能缺少法律法规的规范。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通信行业的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凸显出了诸多问题。随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营销手段衍生品,许多经营商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大肆地非法经营,以谋取暴利。而通信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对于每个客户都是息息相关的,非法的营销手段不仅造成客户经济上的损失,而且造成了市场营销系统的紊乱。所以,只有加强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完善的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通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手段滞后,管理机制缺失 当今社会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通信行业的发展理念需要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吻合,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通信行业中市场营销手段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是技术质量的要求、是服务质量的要求,落后的营销手段降低了企业的品牌质量,不利于客户群体的扩充。同时通信行业三大巨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存在着一地多系统交叉竞争的现象,通信行业的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有着相似之处,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通信行业在这一方面很难进行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信行业的资源浪费。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手段的滞后和管理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信行业售后服务不到位

2018年体育行业新三板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体育行业新三板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行业空间巨大,追赶时机已至 (5) 对比国外:体育产业落后,空间巨大 (5) 多维度对比,总量差距大 (5) 产业内部分解:结构待优化 (6) 时机已至:消费升级驱动,政策催化 (7) 回望美国:消费升级大势所趋 (7) 对比日本:文体娱机遇正好 (8) 政策催化:明确2020年五万亿目标 (9) 对比影视行业:发展路径有所不同 (11) IP属性不同,体育发展速度更慢 (11) 供需:体育IP垄断,影视渠道占优 (11) 产业链:体育产业链长,赛事运营尤其重要 (12) 线上线下关系:体育以线下为主导 (12) 资本布局的差异性 (14) 体育资本布局:海外俱乐部与媒体版权 (14) 行业属性与国内现状下,重点关注赛事运营公司 (14) 赛事运营的投资价值与对比分析 (15) 行业掘金,当选赛事运营 (15) “赛事运营+”:从单一环节切入全产业链 (16) 体育之窗(834358):掌握顶级资源的体育运营平台 (16) 欧迅体育(430617):体育赞助翘楚,发力IP运营 (18) 博克森(832338):体育传播龙头,集团覆盖全产业 (20) 梅珑体育(835282):冰雪赛事运营龙头,拓展精品小众赛事 (21) “+赛事运营”:赛事级别低,辅助体育用品宣传 (23) 凯路仕(430759):运动休闲自行车提供商,赛事广告效应强 (23) 中源欧佳(832604):渔具提供商龙头,发展钓鲫巡回赛 (24) 图表目录 图1:世界主要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 图2:2006-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在GDP占比变动(亿元) (5)

光通信产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分析

光通信产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分析 我国光通信行业的成长性刚刚展现出来,而且在未来2-3年光通信行业可能会出现快速增长。 光通信传输设备是光通信行业发展前景最好的领域,年平均增长率在50%左右,是光通信行业重点投资领域。其次是光无源器件和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的成长性在30%左右,亦是优先考虑的投资领域;光有源器件的成长性在15-20%左右,但光有源器件技术含量较高,比传输设备和光无源器件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利润率较高。光纤近年来的平均成长率在20%左右,有较好的成长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人们对网络带宽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服务业迅速膨胀,鉴于光通信传输网络是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基础传输网络,必然成为各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重点。 光通信传输网络是利用光束通过光纤传送语音、数据及视频流量,在突破带宽瓶颈及消除网络延迟方面成效显著,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网络服务性能、减少开支、增强服务弹性。 光通信产品可分为四类。即:①光纤光缆、②传输设备、③光有源器件、④光无源器件。光纤光缆是光信号传输的物理载体;传输设备是整个光通信传输系统的核心设备,支撑光通信网络传输功能的正常运行;光有源器件是指在光通信网络中具有光电能量转换功能的器件;光无源器件是指在光通信网络中起连接作用的器件。 据权威部门统计分析,世界光通信行业不同产品在未来几年都有较大的增长(见表1)。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光通信行业发展最好的领域传输设备,年平均增长率在50%左右;其次是光无源器件和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的成长性在30%左右;光有源器件的成长性在15-20%左右。但光有源器件技术含量较高,比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目前电信行业都在经历移动通信接替固定通信,流量业务接替话音业务的业务结构转型。全球电信行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低增长,中国电信行业2014年来告别高增长时代,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收入增幅放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893亿元,同比增长5.6%。 参考工信部数据,国内电信业已经达到拐点要求,2015年移动收入占比达到32%。《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通信收入增速已经有所回升。 目前中国通信行业处于严重的国企垄断状态,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占据整个电信行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也无法调动产业积极性。最近3-5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并未有大幅增长,且在2015年开始衰退。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4350亿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相比2015年,预计铁塔贡献了较多资本支出。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计资本支出4386亿,2016年由于中国联通大幅削减开支以及铁塔公司的联合效应,三大运营商的计划资本支出为3582亿元,相较2015年实际资本支出下降约18%。 2014年以来,4G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2015年以来,中移动大力推进光接入,固网带宽消费需求释放。两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流量每2 年实现翻倍,骨干传输网光通信设备每3 年升级一次,称为“光学摩尔定

律”。我国人均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2017 年10 月数据,我国人均移动月度流量已达2.3G,而2016 年同期数据为931Mb,同比增幅达147%。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36%,而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更为突出,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22%,年复合增长率达49%。 目前电信行业在内部管理效能低下、外部互联网公司新进入加剧行业竞争前提下,正在加速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未来2-3年将是改革和拐点双重作用的关键年,有望恢复收入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计未来3-5年国内电信行业将处于2%-6%的收入增速区间。 在业务转型替代过程中,通信行业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探索产品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等重点目标,也是未来2-3年国内通信行业的挑战和机会。我国通信行业起步相较发达国家落后,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但整体通信网络质量不到,根据akamai的数据,到2016Q3,发达国家网速基本已经10Mbps,韩国达到26.3Mbps,而中国平均网速为5.7Mbps,仅对应发达国家5年前水平。 从产业链来看,通信设备商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第四,并且近两年以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 往上游光纤光缆、光器件以及再往上的制造设备、原材料等领域来看,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相比技术仍有差距,正在加大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光纤光缆、光器件、海缆等领域都有了成果。 在4G建设末期,5G技术研发积累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改变国内通信行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5G提出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本科学年论文 学 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08级 姓 名 王震 论文题目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指导教师 张新伟 职称 讲师 成 绩 2012年1月10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1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1) 1.2 中国光纤通信发展史 (2)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3) 2.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3) 2.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 2.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 2.4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3) 3 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3) 3.1 SDH系统 (3) 3.2 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 (3) 3.3 光纤传输距离 (4) 3.4 向城域网发展 (4) 3.5 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 (4) 4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以其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损耗低特点,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的优势,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交换、全光网络方向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 绪论 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在现代信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光子世纪”,十年内,光子产业可能会全面取代传统电子工业,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纤通信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而这一次发展将涉及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其范围更广,技术更新,难度更大,动力更强,无疑将对21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1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于1970年损失为20db/km的光纤研制出来了。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兰大到华盛顿间建立了世界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速率为45Mb/s,采用的是多模光纤,光源用的是发光管LED,波长是0.85微米的红外光。在上世纪70

国内光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光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光电线缆及光器件发展成就 中投顾问在《2017-2021 年光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1-2015 年,我国光电线缆及光器件行业企业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截止十二五末,行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同比增加26%。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达900.07 亿。行业31 家上市公司的总销售规模达到2205.78 亿人民币。占整个产业比例41.3%。产业资本边界清晰,以民营+上市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器件、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的同轴电缆、数据电缆、铁路信号电缆、高频电子线缆组件等五大产业格局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产品,光纤预制棒十二五末打破国外垄断国产化率由不到30%提高至约80%,预制棒技术实现了群体突破,国内总的预制棒产能超过5000 吨。已成功开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制造设备。总规模已达935 亿人民币。光纤、光缆产能充足,供应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光纤、光缆的产能分别是2.4 亿公里和2.8 亿芯公里。企业总数达150 家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光缆企业在40 家左右,能同时生产光纤、光缆的企业在20 家左右,光纤预制棒、光纤及光缆一体化的企业有10 家左右。已经成为全球光纤光缆第一产能大国,同时一些领军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实现了光纤拉丝成套设备国产化,而且部分光纤拉丝成套设备开始销售到海外。生产OPGW、OPPC 和海光缆等光单元用的焊管生产线基本实现国产化。该产业集群十二五未共完成销售收入1330.63 亿人民币,占

(行业分析)中国通信行业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最全版

(行业分析)中国通信行业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 资料信息: 数据通信像壹匹通信业中的黑马,奋蹄狂奔,发展喜人,将继续成为新的增长热点和中国电信业未来重点高速发展的业务。 (壹)通信业增幅趋缓,但数据通信依旧坚挺 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2002年的第壹季度数据分析显示,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但增幅趋缓。1~3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0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6%的增幅,但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去年开始的业务收入增幅放缓趋势没有改变,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电信业已步入平缓增长的调整期。 可是,在这种状况下,数据通信无论是收入仍是用户数都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今年1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3.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0%;2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9%;3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5.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34%。2001年的数据通信收入为131亿元,占全部电信业务收入的3.71%;2002年春季,数据通信的收入为41.74亿元,占全部业务收入的4.6%,比2001年增加接近1个百分点。用户数方面,数据通信业务用户总数达到3816.14万户,新增用户数总数为145.26万户。其中,数据多媒体用户数达到62.94万户;互联网拨号及专线业务用户数达到3753.2万户。IP电话快速发展,1~3月份,通话时长达到115.8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267.6%,3个月的通话量超过去年壹年的总量(202.8亿分钟)。IP电话通话时长在整个长途电信中的比重已由上年末的24.4%增长到46%。这些数据表明,2002年,数据通信业务的用户数、业务收入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势头,是中国数据通信快速发展的壹年。 (二)数据通信运营市场的格局基本不变,但潜在竞争激烈 截至2002年3月底,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累计41.74亿元,其中,中国电信达28.20亿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数据通信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达5.6亿元,中国网通达4.78亿元,吉通X公司和铁通X公司分别达到1.56亿元和1.59亿元,比例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2002年第壹季度各运营商数据通信收入比例结构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分拆重组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数据通信领域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从当前情况来见,话音业务依然是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固定电话运营商由于电信技术发展,异质竞争加剧,业务分流,仅依靠固定电话业务已很难保障收入的持续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增长超过了50%,但业务收入增长却不足20%。这表明,移动通信发展已出现大量低端用户,单机话务量下降,收入增长率已大大低于业务增长率。 显然,不论是固定电话仍是移动电话都会发展到饱和阶段,相比之下,数据业务则是壹个更具发展潜力的大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球2001年电信业萎靡、资费调整幅度大、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复杂的不利情况下,中国通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呈下滑趋势,但数据通信业务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去年拉动总体电信业务收入的“亮点”。2001年全国数据通信用户净增1,761万户,总数达到3,322万户;全年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累计达到9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6%;互联网业务上网总时长达到1,430亿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140.3%,拉动市话收入达到28.6亿元。 而且,随着中国电信拆分的进壹步落实,已经挂牌的新电信和新网通将会形成力量对比,各个新的运营商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优势,2002年的数据通信业务市场中,“壹枝独秀”的现状将为“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所取代。 (三)数据通信市场花开花落 中国电信作为数据通信市场上的老大,它的用户结构的变化表明了数据通信业务结构的变化方向,如图2所示。

2020年光通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光通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筱宇轩2020.5.4 本文系统性地从架构的变化衍生出对设备、光芯片、光模块、连接器件以及PCB 材料演进路径的分析。 1. 5G 时代光通信的再思考——流量爆发下的数据密度革命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5G 流量再爆发中,光模块的产业演进路径如何?结合此前日韩5G 研究、光博会草根调研,我们本文系统性地从架构的变化衍生出对设备、光芯片、光模块、连接器件以及PCB 材料演进路径的分析。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担心光通信同质化竞争严重,会影响产品毛利率进而拖累业绩增长,但我们看到,5G 对数通设备、400G、MPO 连接器、高频高速材料等提出新的要求,流量爆发下的数据密度革命即将到来,新产品、新市场的出现将极大提振盈利能力,优秀企业在产品能力、渠道能力、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体现,从而拉开业绩差距。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同质化竞争而忽略了5G 的大机遇,在全球5G 放量的前夕,光通信仍是最确定的方向。 1.1 流量驱动下的东西向"叶脊架构"需求增长 5G 与400G 数据中心是双生式同步发展。当前,全球主要国家正在积极参与5G 的商用化。运营商正在全速部署下一代网络设备,为2020 年及以后的5G 服务做好准备。4K/8K 高清视频、直播、视频会议、VR/AR 等大带宽的持续发酵酝酿,NB-IoT 等技术引发物联网产业新一轮增长,海量

移动设备的接入,应用端的发展正指向着流量的大爆发。在当下5G 应用尚未大规模兴起的情况下,依靠高清视频、AR/VR 等既有业务,韩国在5G 推出半年的时间点,实现了流量近3 倍增长(DOU 从约8G 到25G),结合近期不断涌现的新型应用(如一夜爆红的AI 视频换脸ZAO),我们预计在5G 时代随着高宽带应用的逐步落地,流量的爆发将会是数十倍的量级。 云成为大趋势,大型数据中心规模继续增长。根据Synergy Research 数据显示,2018 年年底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已经达到430 个,美国占据其中40%。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增长势头不减,公司收入每年平均增长24%,而资本支出增长则超过40%——其中大部分用于建设和装备数据中心。据思科预测,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流量将增长到每年20.5ZB,且95%的数据中心流量将是云流量。在即将到来的5G 时代,流量的爆发将汇聚成数字海啸。过去几年,海外云厂商经历了从需求爆发到去库存的周期轮回,但随着5G 到来,我们认为,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仍是确定性的。近期市场担心四季度海外能否起量也仅是短期维度的压制因素,随着2020 年5G 整体起量,大型数据中心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大型数据中心叶脊架构已成主流架构,新的交换模式可以带来更低的延时,传统三层架构退出历史舞台。首先大型云厂商在即将到来的5G 时代,以及云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加速,大型云厂商数据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已然占据主导地位,更适于数据中心内部数据交互的扁平胖宽的叶脊架构已成为数据中心的首选。叶脊架构使得数据中心规模变得更

2019年通信行业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通信行业发展深度 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1、市场观点:“单数是过度,双数才是跃进” (5) 2、每一代通信制式都有新的技术创造和长的生命周期 (5) 2.1 每一代通信制式都有自己的技术创新 (5) 2.1.1 1G 实现固定通信到移动模拟通信的转变 (5) 2.1.2 2G 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革命 (6) 2.1.3 3G 实现从数字到多媒体通信 (6) 2.1.4 4G 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富媒体通信 (7) 2.1.5 5G 将从人的连接到万物连接 (7) 2.2 每一代通信制式都满足了新生的通信需求 (8) 2.2.1 1G 满足了移动语音通信的需求 (8) 2.2.2 2G 满足了移动短信等数据需求 (8) 2.2.3 3G 提供了移动互联网服务 (9) 2.2.4 4G 满足了移动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10) 2.2.5 5G 使万物互联应运而生 (10) 2.3 每一代通信都实现了广泛的渗透和长时间的演进 (11) 2.3.1 2G 大规模使用已经将近20 年,并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11) 2.3.2 2G 向3G 演进的过程中,产生了2.5G、2.75G 的技术 (11) 2.3.3 3G 全球已经十几年,向4G 演进中产生了3.5G 技术 (12) 2.4 每一代通信运营商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14) 3、 1G、3G 在中国有跳跃和实验的性质,有其特殊性 (15) 3.1 1G 实现了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的跳跃 (15) 3.1.1 从技术标准看,从1G 的多标准并存到2G 的GSM 和CDMA 为主15 3.1.2 从应用角度看,移动终端从稀有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 (15) 3.1.3 从培育新生产业链看,2G 培育了数字芯片产业 (16) 3.2 3G 实现了移动通信到移动互联网的跳跃,4G 实现了普及 (17) 3.2.1 从技术标准角度看,3G 三标准并存到4GFDD 和TDD 两大制式 17 3.2.2 从应用角度看,手机从移动通讯终端到移动互联网终端 (17) 3.2.3 从培育新产业链角度,3G、4G 培育并发展了动电信增值服务市场 (19) 4、 3G 有特殊的发展背景,不能视其为过渡产品 (20) 4.1 三大运营商三种3G 制式,中移动肩负培育国产标准的使命 (20) 4.2 3G 智能手机兴起,移动互联大幕拉开 (21) 4.3 2G、3G 退网已成行业大势,4G、5G 接过通信重任 (25) 5、 5G 不是压单压双,是一场拥有质变的飞跃,有更持久的发展时长 (26) 5.1 质变一:中国从追赶到超越,有更大意愿,会更持久发展5G (26) 5.2 质变二:技术融合,产业链重组所需时间较长 (29) 5.3 质变三:应用从人到物,渗透周期更长 (30) 6、 6G 当前可见的技术并不优于5G (33) 6.1 全球卫星覆盖成本并不低于地面 (33) 6.1.1 卫星数量多,建设和管理花费大, (33) 6.1.2 低轨道卫星维护成本高 (34) 6.2 低时延等技术性能并不优于5G (34) 6.3 全球型人员漫游并不会成为主流需求,工业互联与物联无法解决 (34) 7、 5G 质变,有不同的投资逻辑 (35) 8、风险提示 (35)

光通信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

光通信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06007235 方云龙光通信的历史: 原始形式的光通信是通过中国古代的“烽火台”报警,欧洲人用旗语传送信息。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的“光电话”。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 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低损耗光纤”这一发展方向。 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把光纤通信的研究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1973 年,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的光纤损耗降低到2.5dB/km。1974 年降低到1.1dB/km。 1976 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降低到0.47 dB/km(波长1.2μm)。在以后的10 年中,波长为1.55 μm的光纤损耗: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是0.154 dB/km,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55 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1976 年,美国在亚特兰大(Atlanta)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1980 年,美国标准化FT - 3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 1976 年和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的突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以及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 随后,由美、日、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TAT-8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第一条横跨太平洋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 现状: 目前国内光纤光缆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特种光纤如FTTH(光纤到户)用光纤仍需进口,但总量不大,国内生产光纤光缆价格与国际市场没有差别,成本无法再降,已经是零利润,在国际市场没有太强竞争力,出口量很小。二十年来的光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和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这两个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今天,40Gbps的光通信系统得到广泛商用。作为新一代光网络的领军技术,40G商用大门的开启,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同时,还为ROADM、先进光调制技术、超强EFC等新技术的应用赢得了市场发展空间,并为全光网的演进、升级创造了条件。不过,这只是40Gbps的一个开始,要承担起未来传输主力的重任,40G还需要很多路要走。现在对40Gbps,乃至更高速率的100Gbps而言,光学硬件的发展是关键,同时还必须与其他光通讯技术协同发展,包括复杂的调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并行接口、主动追踪和补偿技术,这些条件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通信行业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通信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篇一:通信行业调研报告通信行业调研报告 前言: 传统运营商在整个电信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的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于电信、宽带、移动这些通信业务的分析,也必须以运营商为核心,进而推广到各个子行业。而通信设备行业又可以细分为系统设备、辅助设备、系统集成、光纤光缆、网络规划和优化以及运维、终端设备,增值服务提供等子行业,这条产业链上其他各个子行业或多或少都与运营商有着联系。 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和交易平台,带动一系列新兴产业如云计算,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发展的同时也对在高速泛在的信息网络提出更高要求。 固定宽带的不可替代性,其独享、安全、可靠的特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超高速特性,无疑将孕育出众多的商业机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进入数据运营时代,数据业务提供能力将成为用户选择网络提供商的最重要

因素。 4G牌照的发放、国家宽带战略的确定,还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都给通信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与其他大部分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不善相比,通信产业的发展机遇被业界所看好。预计整个通信产业链将超过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包括设备制造商、工程商、软件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等上中下游企业均有获利机会和机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OTT服务商进入通信行业,这对行业尤其是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影响很大,服务的精细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题,而通信市场会因此更加活跃、管理难度加大,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主体: 通信行业中各细分行业平均薪资(月薪)显示,大型设备商以8974元/月位居第一,通信终端设备商以8696元/月紧随其后,而运营商仅以3783元/月垫底。在年终奖数据中,运营商虽有提升,但远不及通信终端设备商、大型设备商万元以上的前列水平。看来运营商薪资水平不高并非空穴来风。 从技术角度讲,设备商收入高无可厚非,研发与运营的技术含量毕竟不同。设备商收入虽高,相应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却非常之大。运营商收入较低,工作相对轻松,各方面的要求也较低,是稳定之选。作为运营商应在创新通信技术、完善客户服务上有所突破,只有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才能提升绩效和员工薪资。综合通信行业不同职位平均月薪与年终奖两份数据,系统工程师与项目经理平分秋色,前者月薪遥遥领先(11000元/月),后者年终奖(16000元)最高。硬件工程师和数据通信工程师的月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