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人为何同情曹植

国人为何同情曹植

国人为何同情曹植
国人为何同情曹植

国人为何同情曹植

三国时期,曹操被人诟病很多,不过大多承认他是个英雄。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很优秀,除了曹昂死的早,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曹衮等人各有特色,当然悲剧人物还是曹植,早期他甚至是曹丕的继承人的最大对手。

国人同情曹植,并不是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是他身上拥有太多的悲情元素:

其一,才高八斗。曹植的文章是出众的。在东汉末年,曹植才气纵横,让人叹为观止。著名文人邯郸淳也曾经目空四海,和曹植交谈以后,惊叹曹植为天人。中国后代的文人也对曹植极为景仰,大诗人谢灵运曾经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便是才高八斗的来历。

其二,征战四方。曹植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不像后世的文人在书斋里皓首穷经,早年跟着父亲征战四方,其诗文也有英雄气概,比如著名的《白马篇》,受父亲的影响,曹植也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而且这个心愿一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其三,文人气质,曹丕尽管也是文学家,但是身上有政客的影子,为人很有城府,和他相比,曹植像个天真的顽童,尽管是个才气高妙的天才,在政治上却不会翻云覆雨,屡屡落入曹丕的圈套。比如关羽攻打樊城,曹操的本意希望曹植带兵相救,当时已经领了兵符,可是曹丕以兄弟之情为由,前来送行,不想被曹丕灌得大醉,以致误了期限,惹得曹操大怒,认为曹植的确不是干事的人。

其四,娇妻被斩。曹植有一个美貌的妻子,是河北崔氏,也是大名士崔琰的侄女,郎情妾意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只是喜欢穿点漂亮的衣服。爱打扮是女人的天性,曹丕的大小老婆都喜爱打扮,尤其是甄夫人,本来就是出水芙蓉,打扮以后更是楚楚动人,也没见曹操反对。倒是崔氏不知谁告的密,打扮以后,竟然被曹操知道了,曹操说我现在正在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你这小妮子竟然不听我的,来人,拖出去,毙了1再看崔氏,早已香消玉殒。

其五,夺嫡失利。在多个回合的较量下,其实曹操还是没对曹植死心。可是曹丕调动了一切因素,甚至曹操旁边都有曹丕的眼线,和他相比,曹植的却太稚嫩了,这和年龄大小无关。即使曹植侥幸当上了太子,也很难坐稳位置,毕竟皇帝的宝座是阴谋家共同的梦想。不过夺嫡失利,曹丕是小人得志,而曹植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其六,七步为诗。曹丕做了太子之后,先肃清反对派,弄死了带兵打仗的亲兄弟曹彰,开始变来招呼这个以前养尊处优的老弟。曹丕够聪明的,让曹植七步内做好一首诗,否则,就要要他的项上人头。悲愤的曹植情不自已,七步内果然赋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然这首诗还有争议,不过相煎太急,早已刻画出了曹丕凶残的嘴脸,这首诗也成就了曹植,不仅仅让他活了下来,也让人们看到皇室内部斗争的残酷性。

其七,恋人惨死。曹植的梦中情人是嫂子甄洛,可惜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可以看一看,想一想,不过再也不能做些别的事情,甄洛在曹丕做太子的时候,死得很惨,据说是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与凌虐,这让曹植很痛心,后来曹丕给他一个甄夫人用过的盘金镶玉枕头,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触怀伤情。回来时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做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又名《感甄赋》,据说就是怀念自己嫂子的。

其八,多次遭到曹丕父子的羞辱与慢待。尽管曹丕父子对曹植施加了种种限制,可他们还是认为曹植有能量,有可能会东山再起,因此对曹植处处受限制受打击。曹植尽管被封为诸侯王,可是形同囚徒,住的地方也不好,而且封地经常谪迁。

尽管曹植的一生充满坎坷,尤其是后半生常遭冷遇,可是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活的一笔厚厚的丰富,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笔人生的阅历,才有了曹植卓尔不群的性格和杰出的才华,他的文笔深深地打动后人的心扉,千百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即使不做帝王又该如何,那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饮酒赋诗的曹子建真是人们心目中的王者。

钟嵘说: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李白说: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如此,曹植之大名早不朽矣。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 ——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 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 摘要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从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努力创作,不仅诗歌艺术更加觉醒、独立,题材范围扩大,而且诗歌艺术风格、形式也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对于建安时期开拓出文人诗歌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形成彪炳千古的“汉魏风骨”作出了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三方面:曹植长于五言古体,对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的牢固地位影响深远;曹植诗歌抒情味浓厚,对中国文人诗歌的抒情传统影响深远;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风格和文质彬彬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同时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五言诗 Abstract Cao Zhi is one of our history's great poe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Jian’an scholar, whose poems also have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his multi-volume and high-quality creative efforts, the Five-character poetry, which begun to rise u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developed mor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in poetry art,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matter, made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poetry artistic style and form, even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open up the scholar-poetry-art’s unparalleled prosperity and form the vigorous style of Han-Wei Dynasty shined through the ages during Jian’an period. Specifically, Cao Z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poetry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he is expert in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d the firm status in Chinese poetry. Second, his poems have a strong lyric taste, which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literati-poetry’s lyric tradition. Third, his poems have the character of high strength, wonderful spirit and gorgeous expressions, which established Chinese-poetry’s aesthetic splendor style and gentle path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is poem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to the poetry art,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oetry. Key words: Cao Zhi ; Poetry study; Five-character poetry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淺析曹植前後期詩歌 [內容摘要]曹植是建 安時期最為傑出的作 家之一。他在散文、辭 賦、詩歌等方面取得了 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特 殊地位。他的詩歌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 後兩個時期。前期詩歌反映悠閒愜意的生活及對功名事業的追求,主要以遊宴詩、建功詩、贈答詩為主。後期反映悽楚人生及懷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憤詩、建功詩、閨怨詩、遊仙詩為主。 [關鍵字]曹植詩歌風格 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在我國建安詩壇上成就突出,影響深遠。他的詩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且風格多樣。鍾嶸在《詩品》中評價曹植詩歌曰:“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這些“骨氣奇高”的詩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曹植不僅是一個具有濃重詩人氣質的才子,而且還是一個頗具雄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時期。由於前期的立嗣之爭埋下了曹丕對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後期政治上受壓抑,經濟上陷困頓,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壓迫欺淩下痛苦地生活著。由於他前後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導致他前後期的創作出現明顯的差異。建安時期他的詩歌較多地表現他的政治雄心,對功名事業的追求。但到

黃初年間,作品呈現出新的面 貌。政治上的悲怨加上憂生之恐 懼,使他寫出了許多情兼雅怨、 詞采華茂的詩賦文章。他的後期 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悽楚、 憤慨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痛苦。 一、建安時期 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亂後的第三年,他“生於亂,長於軍”,自幼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有相當豐富的經歷,同時又深受曹操影響,從小就胸懷大志。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年幼即已顯露出出眾的才華,“年十餘歲,誦讀書、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他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銅雀臺建成之際,曹操當面出題令其作文,他揮筆而作《銅雀臺賦》,其才思令曹操大為詫異,並從此對他刮目相看。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能極為推崇,他稱:“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同用一鬥,奇才敏捷,安有繼之。”曹植在《前錄自序》中也自稱:“餘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曹植因其才華,深受曹操寵愛,再加上曹氏的僚屬中丁儀、丁翼兄弟對他的擁護,曹操認定他“最可定大事”,曾考慮立他做太子。所以,建安時期曹植在其父曹操的庇蔭下過著優遊裕閑、風流自賞的貴族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的大多是優遊裕閑的生活以及對建功立業的嚮往,詩歌中散發著歡愉的氣息,也充滿了開朗豪邁的情調。 (一) 遊宴詩

曹植《野田黄雀行》赏析

曹植《野田黄雀行》赏析 对于曹植,相信很多人都对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曹植,字子建,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作品前期,作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从小便聪慧过人。富有才学,凭借一篇《登台赋》受曹操赏识,从此被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甚至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少年曹植,心高气傲,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于是这时他的诗歌中除少数作品表示社会动乱,大多还是歌唱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而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讷、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在建安二十二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本次鉴赏的对象——《野田黄雀行》就是曹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曹植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野田黄雀行》写出的,就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史载,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俗语说,“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高处的风有多么的凛冽,诗人在“风”前加一“悲”字,带上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容易使读者领略自然的残酷。而大海无边,波涛汹涌,扬起的高浪又是多么惊人!如果联系创作背景,我们便可理解诗人开篇以大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悲凉气氛的用意了。诗人这是借恶劣的自然环境象征现实的政治气候,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诗人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诗人孤立无援,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这句中,“利剑”指的就是“权势”。没有权利在手,就不应该结交朋友——这种言论无疑是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结交好友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也并不应该因为身份地位的高低而去选择朋友。然而,正是

曹植诗歌的创作成就1

曹植诗歌的创作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 "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籍《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炀亦能诗、赋,

曹植诗歌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论曹植诗歌 作者:陆海恩 指导教师:魏丽苹 摘要:曹植是建安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歌有着如下的特点:作品题材广泛,文采富赡;抒情真挚,充满理性;语言清新流转,富于表现力;风格绮丽,刚柔相济;形式多样,备体兼备。钟嵘评价他的诗歌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关键词:曹植;诗歌;骨气;辞采 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开创了我国五言诗的黄金时代。整个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大多敢于面对现实,真实的描写社会动乱,反映人民疾苦,以及表达作家个人的政治理想及其抱负,风格也大多事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因此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邺中诸子,陈王最高”⑴。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⑵,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史“壮美”的美学定位合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从题材范围来看,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涉国家至事,小及人际私情,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极大的开拓了五言诗的题材领域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并且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寄赠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边塞诗等皆有涉猎,可谓是“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⑷。在艺术质量上,曹植五古深于取象,善为比兴,大量诗作通篇用比兴,在建安诗坛可谓是“集比兴之大成”“开一代风气”⑹;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结语,自曹植,方“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⑺;曹植诗工于锤炼,善为警句,对仗工整,平仄妥帖,对齐永明体及唐近体诗也多有启发。曹植诗歌辞采华茂,粲溢古今,将乐府诗的通俗与与古诗十九首的典雅相融合,形成自己全新的语言风格。 一. 骨气奇高 所谓“骨气奇高”是指曹植诗歌慷慨雄健,风骨并举,有血肉有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李建利 [内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诗歌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反映悠闲惬意的生活及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主要以游宴诗、建功诗、赠答诗为主。后期反映凄楚人生及怀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愤诗、建功诗、闺怨诗、游仙诗为主。 [关键词]曹植 诗歌 风格 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在我国建安诗坛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他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锺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曰:“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这些“骨气奇高”的诗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重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个颇具雄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后期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 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出现明显的差异。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

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但到黄初年间,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政治上的悲怨加上忧生之恐惧,使他写出了许多情兼雅怨、词采华茂的诗赋文章。他的后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凄楚、愤慨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 一、建安时期 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乱后的第三年,他“生于乱,长于军”,自幼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同时又深受曹操影响,从小就胸怀大志。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年幼即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年十余岁,诵读书、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铜雀台建成之际,曹操当面出题令其作文,他挥笔而作《铜雀台赋》,其才思令曹操大为诧异,并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谢灵运对曹植的才能极为推崇,他称:“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 安有继之。”曹植在《前录自序》中也自称:“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曹植因其才华,深受曹操宠爱,再加上曹氏的僚属中丁仪、丁翼兄弟对他的拥护, 曹操认定他“最可定大事”,曾考虑立他做太子。所以,建安时期曹植在其父曹操的庇荫下过着优游裕闲、风流自赏的贵族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的大多是优游裕闲的生活以及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诗歌中散发着欢愉的气息,也充满了开朗豪迈的情调。 (一) 游宴诗 公元204年,曹操打倒袁绍,取得邺城做根据地。从此,邺城成了曹丕、曹植兄弟以及文士游宴的乐园。在当时的邺城,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他们朝夕游宴,诗酒唱和。他们的诗作大凡“ 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诗中虽不无建功立业的期望,但更多的是对游乐宴饮的吟咏。对于年轻的曹氏兄弟来说,这种风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尤其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对曹植的诗歌,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讨论。在这次大讨论中,许多学者对曹诗颇多贬斥之辞,这集中体现在郭沫若、张德钧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郭沫若先生在《论曹植》1一文中,从批评王通、丁晏等人对曹植的评价入手,对曹植和他的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认真地说,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 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 宠的曹植。 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对曹植诗的总的见解。在他看来,曹植的诗并没有什么艺术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封建文人吹嘘所致。郭沫若先生在对曹植大加贬斥的同时,又处处以曹丕作反衬,“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对郭沫若先生的这一观点,当时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异议2,但附和者亦不少。廖仲安先生在《关于曹植的几个问题》3一文中,明确表示赞成郭氏观点。他说:我在搜集曹植的传记材料和阅读曹植诗歌的过程中,越来越 相信郭沫若的分析。 当时,张德钧先生也著文参加了讨论,他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观点。他明确指出: (曹植的作品)都没有出离曹植个人利益得失的情况,要说 已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恐怕结论下得早一点。 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对曹植的具体评论中,当然也有他们的合理成份,但是,笔者认为,他们对曹诗的总体评价实在是有失偏颇,对曹诗还有待于我们今天重新加以认识。曹诗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诗坛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人们的“封建意识凑成的”,还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实际成就确定的,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评价曹诗的艺术成就,也首先必须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曹植现在诗篇共八十多首,是建安时期的诗人中给后人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把曹植的这些诗歌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反映社会动乱,关心民生疾苦,这是曹植诗歌最有价值的主题。 众所周知,曹植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那些趁镇压黄巾军起义之机发展起来的一个个地方割据势力,为争夺地盘,控制中央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混战。自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到265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其间战乱频仍不绝,致使国家残破,人民遭殃。诗人曹植正是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自己的诗作中对它作了高度 。 失的情况”,郭茂倩在阐发《白马篇》的主旨时曾这样说:《白马篇》“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5这是颇为中肯的评价。总之,曹植这些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篇,充分体现了曹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映了诗人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曹植纵然有超凡的才能和智慧也无从施展。在曹丕继立以后,由于有争立太子的前嫌,他备受曹丕的迫害。首先,他的好友丁仪、丁翼等人被曹丕借故杀害,给了他以沉重的打击。接着,他又被曹丕责令离京,并处处受到监察官的密切监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长逝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吁嗟篇》),“名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迁都赋序》),真是转徙飘泊,饥寒备尝。

(完整版)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曹植,字子建,曹丕之弟。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故后世称陈思王。在建安作家中,他是留存作品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位作家。钟嵘称他为“建安之杰”,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 曹植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遭遇,是与他和曹丕的争为太子的经历密切相关的。他少时以才思敏捷而深得曹操的宠爱,一度曾被立为太子,但由于他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的成熟与老练,最终在与曹丕的明争暗斗中失败。由于有这样一段经历,所以在曹操死后,他的日子便很不好过。曹丕继位后,他位为藩侯,但曹丕对他颇多猜忌,屡屡更换封地,加上曹丕的部下多方谗毁,他受到了严厉的迫害,名为侯王,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得咎,行同囚徒。魏明帝即位后,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多次上书,力图得到任用,但仍得不到信任,最终郁郁而终,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就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由于受到曹操的宠爱,显得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白马篇》可说是前期作品的代表,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

是作者的自我化身。其他作品如《鰕篇》等也都充满豪迈气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后期的创作,由于是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没有了,代之出现的则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作品集中抒写的是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赠白马王彪》可说后期作品的代表。 曹植诗歌的价值,除了内容上的充实外,对后代影响最大是他的诗歌艺术。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 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 前言 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而著名的文学评论

曹植诗歌风格

浅析曹植的诗歌风格及其艺术成就 摘要:“三曹”的出现,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歌风格,艺术成就 建安是中国诗歌“本乎性情”的转关,曹植诗“千悲万恨”、“汹涌而发”,以其众多的数量、精湛的质量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徘徊游移,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品格,从此,中国诗歌便一头扎向抒情一路。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钟嵘《诗品》评论其创作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诚然,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父兄之长,达到风骨文采的完美结合。不但具有阴柔美、婉约美、雄奇美,同时充满慷慨悲凉的悲剧性的生命意识。 作为建安诗歌的开创者或领袖似的人物曹操,现存诗2l首,皆为乐府,从艺术形式到艺术表现到语言风格,受《汉乐府》的影响极大,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便真实地记叙了东汉末年关东各路军阀联合讨伐董卓的战争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明代钟惺《古诗归》卷七评曹操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实录”二字,准确地揭示出曹操诗强烈的叙事特征。 曹操的大量诗歌,仍以事件为基本要素,多采用铺叙手法,其抒情也常常情附于事或“缘事而发”,句式也带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度关山》,提出“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以法治理国家;同时还提倡要省刑薄赋,贵尚节俭。后者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冯班评其为“慷慨悲凉”。虽然,曹操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慷慨悲歌,沉著雄放,以抒情为主,但总体上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中国诗歌徘徊于言志、缘事、缘情的大格局,更何况曹操诗数量太少,情感也较单一,多偏于悲壮粗豪一类。 曹丕诗“工于言情”,现存诗约40首,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诗》,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有一定地位。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如《黎明作诗》三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如最著名的作品《燕歌行》,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协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约40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兼备。 诚然,曹丕诗情感性强,并且已基本突破汉乐府“缘事而发”的套路,与《古诗十九首》多

曹植前后诗风的转变

曹植前后诗风的转变 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開拓創新,特別是在五言詩上,貢獻尤其突出。在他之前,雖然已有一些五言詩創作,但一般多以敘事為主,並且寫得比較質樸簡單。曹植的五言詩,既能敘述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五言詩的描寫對象和藝術功能。另外,曹植不論在詩歌內容或語言的提煉上,都比以前的五言詩大大跨進了一步。文學史家多認為,中國五言詩的發展成熟,應以曹植為標誌,是很有道理的。 一位作者的創作和其生活、思想的背景常是息息相關,以曹植來說,便可以曹丕即位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他的政治抱負和嚮往建功立業,同時也寫了一些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的詩篇。後期的作品則是較深刻地揭露了曹丕等人的殘酷,也表現了渴望自由、反抗迫害、蔑視庸俗的思想感情,表現自己有志不得伸和懷才不遇的悲憤情緒。 前期 曹植评价他自己“雅好慷慨”,“慷慨”一方面是社會不平所引起的悲憤,另一方面是立事立功的壯懷。曹植前期的诗风,就可用“慷慨”两字概括。 前期的詩歌主要表現自己政治抱負,嚮往建功立業,希望以較清明的政治來統一天下,此時他也寫了一些反映戰亂和人民疾苦的詩。藉著樂府歌謠發展出的五言詩體(民間通俗體語言的提煉和加工),表現

建安文人獨特的個人抒情,造就這時代新的文學內容,和新的文學體裁。從他的〈美女篇〉、〈吁嗟行〉、〈薤露行〉等篇,我們可瞭解誠如黃侃〈詩品義疏〉中所說曹植詩『文采繽紛而不離閭里歌謠之質』。此期的『慷慨之音』表現同情疾苦的人道主義,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整與漢樂府中注目社會,反應現實的精神是一脈相成的。 以他所作的两首乐府诗为例 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木苦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

曹植诗歌研究

黑龙江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 论文 题目: 学院:文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张婷婷 学号:20094896 指导教师:陈建农 2014 年4月10 日

摘要 近几十年来对曹植研究的论文很多,文章主要从曹植诗歌的整体进行研究,包括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和写作风格以及对曹植诗歌艺术的传承等问题。还有就是曹植典型代表作品的研究,包括《洛神赋》和《白马篇》等。上述研究都从不同方面肯定了曹植在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展现出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以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曹植,“建安之杰”之一,现今为止流传下来八十多首诗歌,辞赋和散文也有四十余首。曹植的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外,他本人的成长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诗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本篇论文主要从曹植创作风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等来深入研究曹植与他的诗歌。 关键词 曹植诗歌内容形式“三曹”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are many papers about CaoZhi, these papers mainly regard his poetr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rtistic features and the writing style as well as on's poetic art inheritance and succession issues. And it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work of research, including "the goddess" "white paper" and so on. These studi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how him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ut also show'"high character, and rhetoric by writing style" artistic style and is worth us lear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CaoZhi is one of "JianAn literature ". Today so far survived more than eighty poems, Ci and prose also has more than forty. His poetry creation style formation, in addition to inheriting predecessors' excellent tradition, his growth environment is also largely affect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his poetry creatio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his creation style's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o in-depth study's and his poetry. Key words CaoZhi; The poetry; The content; The form; Three Cao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作者:杨杰学号:7010120155 摘要:曹植字子建,曹丕胞弟,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死后谥思,故称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曹植少有才华,好文学,深受曹操宠爱,曾几次要立他为太子,由于“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4]终于失宠。曹丕称帝后,对他压抑迫害,屡次贬爵徒封。曹睿继位,他多次上疏请求任用,终不可得,41岁抑郁而死去。著有《曹子建集》。曹植在他短短的四十年的人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沈德潜曾赞美曹植的诗歌“子建诗五色相宜,八音朗畅,史才而不预才,用博而不逞博。”钟嵘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可见他的诗文创作成就之高。同时曹植凭借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才华,用其敏锐的才思写出一首首映照千古的诗歌。无论是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还是对后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曹植的诗歌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是巨大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他的创作风格。同时对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当时诗人的思想有重要的借鉴 作用。 关键词:曹植诗歌文学价值 正文: 曹植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情调昂扬奋进,多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后期诗歌情调沉郁顿挫,多申诉他遭受压抑时的通亲用世感情。前期诗歌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箜篌引》为代表。曹

植诗以五言诗名震诗坛,他的诗汲取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加以发展创造,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第一.强烈的个性化、抒情化。曹植诗歌不论表现何种内容,都能在诗中 看到诗人的独特形象和深厚感情。例如《野田黄雀行》[1]中,诗人采用寓言寄托情志,幻想手握利剑挑破落网,救出自己的友人。如“高数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节友何须多!”即使是描写景物,其中也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怀,这是曹植诗的一个鲜明特色。 第二.骨气奇高,凄凉慷慨。曹植前期诗歌多反映出一种壮怀情绪。如《白 马篇》[1]中的勇剽若螭,弃身锋刃,显示出豪迈的雄心壮志,有一番远大理想和抱负。曹植生逢乱世,为国家的统一、安定而献身,他的诗歌始终是这一时代的最强音。曹植在《与杨德祖书》[2]云:“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诗中“幽并游侠儿”忠勇为国,捐躯靡身的英雄形象,正是作者为国展力的政治理想的生动体现。又如《杂诗》“飞观百余尺,临牗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渝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体现了激昂悲壮的情调。再如(《杂诗》其五)[1]中,“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甘心赴国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壮志情怀。“骨气”当时他的一种为实现雄心壮志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慷慨”是他诗歌的昂扬凄越的情调。[3]这是曹植特定的生活道路和时代环境为他孕育的风格。 第三.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呼吁民生疾苦。如《泰山梁甫行》[1]中“剧 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写出了“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居住在“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多么可悲的现实。但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事的频繁发生、国家的动荡不安、百姓的徭役赋税沉重,从而导致了百姓不得不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逃到外面去,不得不跟狐兔争食争住。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强烈的同情之情,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诗人曾在《谏伐辽东表》[2]中劝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这首是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是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反映民生的代表作之一。对我们制定正确农业政策有着借鉴作用。从而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处理好民生问题、维护好农民利益,进而更好的维系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借鉴秦汉散文类比推理方法,使说理形象化。如《当欲游南山》 [1]中,“东海户且深,由卑下自川。五岳虽高大,不腻垢与沉。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固。”这六句诗人用类比的方法,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帝王应任用天下有才之士,不使有才者被遗弃。最后以“长着能博爱,天下奇其身。”概括三个比喻所推出的道理。那就是以长者的姿态,泛爱天下之众,天下人臣就会归附明君。“大臣无弃材,船车用不均。”以优秀的木匠比喻贤明的君主。好木匠不会遗弃和浪费木材,而是将不同的材料安排在或造车、或造船的不同用途上。说明了君主会根据臣子的大小合理录用,无使天下有不用之才。借鉴秦汉散文这些类比推理的方法使曹植的诗歌更加形象化,对人更有说服力。秦汉的文化的一些精粹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