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震学刊

地震学刊

地震学刊
地震学刊

第!!卷第"期

!##!年$月地震学刊%&’()*+&,-./01&+&23

4&+5!!6&5"-.78!##!华东地区地震目录的完全性分析

汪雪泉,潘坚云

(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9

)摘要:按照文献[9]提出的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率进行了统计修补,由此得到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分布。其结果对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具有一定意义。在地震目录分段分析研究中,引入了:/0;.(的时序分割法。关键词:地震目录;地震完全性分析;概率密度中图分类号:<"9=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9##"?@A @B (!##!)#"?###9?#C

!引言

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以及以历史地震目录为基础的地震危险区划的研究中,地震目录的完全性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地震被漏记缺记,造成地震目录的不完整性。这给地震危险区的划定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华东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这个地区地震活动尤为人们关注。本文假定华东地区地震在空间和强度上是相同的,只考虑地震目录

不完全性随时间的变化,按照文献[9

]提出的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率进行统计修补,由此得到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在对地震目录分段时,引入了最优分割的时序分段法。

"完全性分析方法[9

"#"对研究地区的地震目录进行预处理

将地震目录中的余震和震群通过一定的时间窗和空间窗方法加以剔除,从而得到一个由独立事件组成的地震目录。余震的时间窗由表9给出,在主震空间的一定范围内,凡在表9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小于主震的地震统统作为余震或震群予以剔除。

表9不同地震的余震时间窗

主震震级/!

持续天数主震震级/!

持续天数=8#9==E 8#$9#=8=!$#E 8=$A #A 8#=9#@8#$@=A 8=

E $#

@8=

$@=

主震的空间窗则是一个以主震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其半径"由公式(9

)给出:+2

"##$=!%9$E @(9)式中!是主震震级,"的单位为F 1。经过处理的地震目录可假定为遵循单一的泊松分布。不同时期的不均匀性可看成是目录缺失造成的。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次地震的概率为:

((!#’)#("!&)’’!.

G 7(%"!&)(!!!!!!!!!!!!!!!!!!!!!!!!!!!!!!!!!!!!!!!!!!!!!!!!!!!!!!!!!!!!!!

式中!为地震泊松发生率。本文!!取一年,!即地震的年发生率。

!"#地震目录的分级与分段

将处理后的地震目录分为!个震级范围的子目录,即"#$""#%级,&#$"&#%级和’#$"(#%级!级子目录;每个子目录分成"段("取!")为宜)

。对每级地震子目录分段时,试图运用文献[*

]的方法,即从现在开始往前取一段目录,先检验该目录是否符合稳态泊松分布。如果通过了拟合优良度检验,就认为目录是均匀的,完全的。问题是,我们所认为的这段完全的地震目录时段到底有多长?原想将这一时段逐渐往前推移,直到不符合稳态泊松分布检验为止。采用的是+,-拟合优良度检验,置信水平为$#$",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整个子目录几乎均获通过。在检验计算过程中,发现地震的年发生率!值(地震事件数#/过程时间长度!)随时段往前移是下降的。分析认为这种下降是目录缺失造成的,因为时间愈往前移,科学技术愈落后,造成地震缺记的可能性愈大。所以本文改用地震活动性历史分期方法对每级地震子目录分段。

用./0123分段法对各级地震目录进行分段。所谓./0123分段法是一种最优的分割法,它是将一组有序的数分成几段,使所分各段间离差平方和最大,而段内各元素间离差平方和最小。具体做法见文献[4]。各时段的目录序列采用+56758

5359,-7/3:53(+,-)拟合优良度检验,置信水平#取$#$",看它是否满足泊松分布。如不满足则须调整分段,直到满足为止。!"$计算地震发生的空间概率密度和权系数这里的地震发生空间概率密度,是指空间单元地震影响个数占整个研究地区地震总数的百分比。将整个研究地区按一定的经纬度划成许多小单元($;*,4,…%)。用频次近似代表概率,那么$单元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的公式如下:

&’(

)’

!%’(

*)

’(!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并不只是$单元内发生的地震个数,

它还包括影响到本单元的外部地震个数。换句话说它代表$单元与地震影响区相交的个数。因为一个地震影响不仅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区域大小对应于公式(*)的圆域,即与余震区面积相同。!%

’;*)’则是所有小单元

(整个研究区域)地震个数(包括影响区地震个数)。这样得到的概率密度也许更能反映地震的真实情况。如果分时段计算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则用下面公式:

&*’(

)*’

!%’(

*)

*’()

)这里的&*’代表*时段$单元地震的概率密度,)*’则为

*时段$单元与地震影响区相交的个数。真正的空间概率密度&+’是各时段的&*’加权平均。也就是进行统计修补后完全性的地震发生的空间概率密度,即:

&+’(

!"*(

*,*

&*’!"

*(

*,*

("

)式中,*是

*时段的权系数,是对目录进行统计修补的关键。各时段权系数不同,代表不同时段地震的不完全性的不同。对于完全性较好的时段,地震漏记缺记少,它相对非完全时段而言,地震个数多,年发生率高,所占权系数也应当较大,反之亦然。这是符合实际地震活动规律的。按文献[*

]定义:,*((!%

’(

*)*’)!

"*(&

)可以看出假如!/是常数,即各时段地震年发生率相同,则(")式同于(!)式。它的含意是目录完全,不用修补。

4

地震学刊

44卷

!华东地区地震目录的完全性分析及结果

本文选用了华东地区(!"#!$%#&,’’!#!’!$#()’$))年到!))’年!!*"#地震目录。资料来自中国地震局+,-./0.地震处理软件。共有目录!)1条,其中包括’""23’’3)"发生在研究区边缘的南黄海24’级地震。对余震震群进行剔除后尚有’"%条。

%级以上地震,华东地区’$))年以来有*次,由于本地区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估计不会遗漏,可认为是完整的,因此无须作地震目录完全性分析。又由于选用历史地震目录的震级下限是*"#级,*到*"#级地震历史上没有记录,故对*4)!*4"级的地震目录也不作分析。本文仅分析并修补1级和2级地震目录。

应用50.6/7分段法对这两级地震目录进行分段。根据研究需要,这两级目录均分$段。两级地震目录的分段及其年发生率和由(2)式求得统计修补的权系数见表!。两级目录的各时段均通过泊松分布89:的拟合优良度检验($;)4)1)。

表!地震目录分段及其年发生率和修补的权系数

震级范围/!时段/"发生率权系数

14)!14"’$))!’111)4)<2"4$$"

’112!’%<$)4’2%!’42$%

’%<*!!))’)4!’!$"41"2

24)!24"’$))!’$"<)4)’))4!)!

’$""!’%)<)4)!"14%"$

’%)"!!))’)4)11’!4*)2将所研究的华东地区划分为’2=!$个)41#=)41#的单元,根据前面所叙述的方法,计算了每个单元两个级别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图’,图$是没有修正的各级别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图!,图*是经过完全性处理,进行统计修补后的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

比较图’和图!,可以看到经过对华东地区14)!14"级地震的概率密度值的完全性处理,明显降低了山东菏泽地区的概率密度值,安徽霍山地区的也有所降低。与此相反,黄海海域与江苏沿海的概率密度则明显升高。华东地区24)!24"级地震较少,主要分布在山东菏泽、安徽中西部和江苏溧阳、及黄海海域。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黄海海域历史地震缺失较大。比较图$和图*,菏泽、霍山和河南许昌等震区的概率密度值明显下降。江苏沿海、

黄海海域的概率密度值则明显升高。期汪雪泉等:

华东地区地震目录的完全性分析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I ndustrial Constructi on Vol 140,No 12,2010 工业建筑 2010年第40卷第2期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3 尹 犟 易伟建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 摘 要:适当考虑结构对于地面运动随机过程的影响,将结构影响因子β(T )引入谱密函数表达式中,得到一种修正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并对该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根据规范谱等效原则标定的结构影响因子物理意义明确、应用方便;由修正模型得到单自由度体系加速度反应均值谱与现行规范谱吻合良好。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及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随机模型;抗震规范;结构影响因子 STU DY O F EARTHQUAKE RAN DOM MOD EL BASE D O N SE I S M I C D ES I GN COD E FO R BU I LD I NGS Yin J iang YiW eijia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f ocuses on obtaining a modified earthquake random model by intr oducing the structure affecting fact or β(T )int o s pectral density functi on with app r op riate considerati on of the structural effect on random p r ocess of gr ound moti on .Besides,the key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are studied in details and calculated by nu merical method .The nu 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affecting fact or,deter m ined by the equaling rules t o code s pectru m,is clear as a noti on of physics and easy f or app licati on .I n the mean ti m e,the random mean s pectru m of S DOF syste m derived fr om the modified model are well agreed with the code s pectru m.The random model p r oposed in the paper is of relatively high accuracy and possess br oad p r os pects of app licati on,which will p r ovide random seis m ic res ponse analysis and dyna m ic reliable design with dependable references . Keywords :seis m ic random model;seis m ic code;structure affecting fact or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064)和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重点资助项目(06FJ3003)。 第一作者:尹犟,男,197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 E -mail:yinjiang2001@yaho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7442059.html, 收稿日期:2009-03-25 近10余年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而准确的评估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则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由于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本质上是一种随机过程,因此评估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必然涉及到结构随机振动及可靠度方法。G 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出的设计谱是以地面加速度峰值PG A 为基准标定的反应谱。即:首先将大量实测地震记录统 一缩放至某一概率分位点对应的PG A 水平(多遇地震超越概率约63%,罕遇地震超越概率约2%~3%),随后选取多个离散周期点T i 进行单自由度体 系时程分析并将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连成曲线,对其进一步平滑、修整后即得标准的设计谱。从概率意义上讲,这类反应谱未考虑除PGA 之外的其他因素 (如频谱、持时)对结构随机反应的影响,可将其理 解为一定场地条件、一定地震动强度(PGA 水平)下结构的均值反应,无法直接应用于基于概率的结构 性能设计及评估。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对已有 的地震动随机模型[1-3] 进行了参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随机极值理论建立了随机地震反应谱[4-5] 。然而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由随机方法得到的均值谱与规范谱之间并不能保持很好的一致[5]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1)由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与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传统的随机地震动模型中未考虑这一因素;2)为得到完全平顺、光滑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建立规范反应谱时对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均值作出了某些小的技术性修整,只能将其视为理想状态下的均值反应谱。 85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01.30 【实施日期】2003.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167号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2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张中伟 二00三年一月三十日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及企业和单位内部的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以及与地震监测有关的设施、设备。本规定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一定范围内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各级国土、建设、公安、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震GPS观测站(点)及其附属设施; (六)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五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措施研究

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措施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相比 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的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针对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对策来展开分析,在对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最后从地震台站的角度入手来提出加强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地震监测;设施;观测环境;保护 前言 在1998年3月时,我国第一部规范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援与地震灾害预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压法》,下文简称《防震减灾法》,随着该法律的实施,这也预示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落实,有关部门领导的执法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且相关的执法队伍建设、地震部门等也都得到了充实,就连社会各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我国防震减灾法律建设起步时间较晚,且整体的基础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1、观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任何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都是在得到准确、及时、连续的地震监测资料基础上实现的,而工作人员要实现对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其就必须要重视监测资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地震监测是分析震情趋势、进行地震速报的关键依据,但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则需要有良好监测环境与设备才能实现,所以为了保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就必须要加强对相关基本条件的保护,因为一旦设备与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将会直接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 2、监测环境遭受破坏后产生的影响 2.1会对区域性地震监测预报系统造成破坏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某一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环境被破坏,那么不仅会造成台站资料的销毁,而且还会直接失去一个分析地震预报的参照点,这在时间上与空间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一旦遭到破坏,其不但会影响该区域地震趋势的准确分析,甚至还会造成严重损失。 2.2会降低地震台站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地震台站的主要作用是分析预报与地震监测,当然也需要向上级部门上交相关的监测资料。如果地震监测环境遭受破坏,那么该区域所监测到的信息就会损失价值,而一旦工作人员使用这些资料来进行研究与地震分析,其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由于其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监测信息,那么该台站就会失去自身价值。 2.3会导致环境无法排除干扰成分 监测环境干扰会比监测设施遭受破坏还要难发现,这是因为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干扰之后,虽然相关的监测仪器不会立即停止工作,且数据也不会中断,但受干扰之后的数据会出现异常状态,即会与地震前兆信息结合到一起,无形之中便提高了地震预报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2】。因此加强对监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3、当前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现状 3.1国家重视

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_朱以文

收稿日期:2003-10-26; 修回日期:2003-11-22 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资助项目(KJ 00-03-26-01) 作者简介:朱以文(1945-),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力学和结构防灾减灾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3)06-0174-05 TM D 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 分析的虚拟激励法 朱以文,吴春秋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于频率分布密集或受频带较宽的地震激励的结构,其响应不再以某一单一振型为主,须考虑采用多点控制。本文对受T M D 多点控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文中建立了带有多个子结构系统的以模态坐标和子结构自由度为未知量的统一运动方程。针对所得方程为非对称质量、非对称刚度、非经典阻尼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使用直接法求解的格式。地震随机响应分析采用了虚拟激励法,可以考虑各振型之间的耦合项,计算量小且精度高。本文的方法适用于带有多个子结构的系统的一般性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点控制;主结构;子结构;随机地震响应中图分类号:P315.96 文献标识码: A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for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 with MTMD ZH U Yi -wen ,WU Chun -qiu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W 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 bstract :The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no t constituted with one sing le mode shape w hen the frequency distri -bution is dense o 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s frequency band is w ide .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multi -point control sy stem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w ith M TMD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uniform dynamic equation w ith mode coordinate and slave system 's DOF as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fo r the system w ith multi slave sy stem .The equatio n has asy mmetric mass m atrix ,a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x and nonclassical damping m atrix ,and the direct solving forma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is studied by using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thus the coupling items between modes can be considered .The calculation is cheap and precision is high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adaptable to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sy stem with multi -slave structure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wo rth .Key words :multi -point control ;master structure ;slave structur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1 引言 对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高耸塔架等高柔结构采用TMD (Tuned Mass Damper )减小风振及地震响应是有效的,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TMD 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影响较小,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控制元 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 RT HQ UAK E ENG IN EERI NG A ND ENG IN EERIN G V IBRA T ION V ol .23,No .6 Dec .,2003DOI :10.13197/j .eeev .2003.06.028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2.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3. 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弹性波在 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 4. 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 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9.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2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3.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 14.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0.7倍。横波分为SV和SH波两种形式。 15.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16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环境法律法规汇总

环境法律法规名录大全 国际公约 1人类环境宣言1972-6-5 2内罗毕宣言1982-5-18 321世纪议程1992-4-3 4国际清洁生产宣言1998-9-29 5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1992-6-10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12-10 7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0-7-23 8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9-9-11 9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0生物多样性公约 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82-3-12 12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1-5-1 13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95-9-22 14防治荒漠化的公约 15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990-6-25 16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11-23 17关于《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议定书》2000年修正案和《1 992年国际油污赔偿基金公约议定书》2000年修正案生效的公告2003-11-11 18京都议定书

环保综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1999-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199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8-3 7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1990-11-5 8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1997- 9关于加强乡镇煤矿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10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999-7-8 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1990-7-10 12铁路环境保护规定1997- 13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办法1991-5-1 14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0-12-21 15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6-12-2 16电子工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86-6-18 17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0-6-1 18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1986-2- 19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4-1-1 20轻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暂行条例1981-6-4 21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定 22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10-1 23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1999-

高层建筑地震作用计算的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

文章编号 5777=4>4?!6758"75=7753=57!"##57<5@774A B587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6753e I75 作者简介 苏成 5?4> ! 男 广东潮阳人 工学博士 教授 X=O'+( 0K0J2$^20$/:1,$:0& 收稿日期 675@年3月 35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6号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1年7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公布,自 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7月29日 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2011年7月29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运行、地震灾害防御基础工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地震应急准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防震减灾新技术推广应用、地震群测群防等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部署、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建设、民政、财政、教育、卫生、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科技、广电、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上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水平。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应急救援需要的经济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施、新装备。 第七条每年5月12日所在周为本省防震减灾宣传周。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题注】国务院令第140号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 本条例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 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 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 第六条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 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损失。 【章名】第二章保护范围 第七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 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 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八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 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最小区域。

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

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它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也不能完全把握和测算建筑物在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在结构内力分布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各种因素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建筑抗震理论还没完善,单靠计算很难确保房屋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度,因此着眼于提高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在设计时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形状、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消除结构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我国处在敏感的地震带上,地震是多发性的,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抱侥幸态度。国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划分为甲乙丙丁类建筑和不同的设防烈度。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物都是需要抗震的,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筑从6度开始设防。如果实际地震作用超出设计地震设防烈度,那么抗震设计完全失效,所以有时节约反而是一种浪费。有时楼内仪器设备价值超过建筑本身造价,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所以必须以良好的抗震设计来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如断层地带、陡峭山区、丘陵地区、废弃的矿区、河岸、海边、液化土、软土和其它不利的地形。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依靠结构构件延性来耗散地震能量,但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当结构遭遇地震时结构构件在利用它的延性和自身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同时构件本身也因过量变形而遭到破坏。新的抗震概念是把结构负担重力之荷载功能与耗散能量的功能分开,让结构主

要承担重力竖向荷载,而地震能量由安装到结构上的特殊耗能装置来 吸收,这样既能减少结构的侧移又能保护构件免于破坏。基础隔震可 以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数值控制在某一限度内可以减少震害,但其 理论、材料和元件有待于开发和完善。 国内外多次震例表明,房屋体型不规则,平面是凸出凹进,立面上高 低错落的时尚建筑,美者美矣,但破坏严重。而房屋体型简单整齐规 则虽然其貌不扬但震害较轻。我们购房时也不要被这些花哨的建筑所 迷惑。我们应该选择那种平面简单规则对称,立面变化均匀,房屋高 度合适,高宽比小,基础埋置深的房子。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你沿途 观察正在施工的房屋,如果刚绑扎好的竖向钢筋东倒西歪,基本断定 它的配筋又稀又细,如果配筋合理的竖向钢筋绑扎完后应该是挺拔地 立在那里。 结构平面布置要对称、合理,结构竖向要等强,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要大致相等,避免出现柔弱底层,承力竖向构件不得中断和突变,同 一楼层避免长短柱并存。高层建筑的刚性结构方案要优于柔性结构方案,理由是采用柔性结构方案的高楼由于地震时产生层间侧移,不但 主体破坏重,非结构部件也大量遭到破坏,而刚性结构方案承载力和 变形方面更符合要求。要增加结构超静定次数,因为结构超静定次数 愈多,在侧力作用下出现的塑性铰就愈多,变成机动构架的制约环节 就愈多,过程愈长,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就愈多,抗震可靠度就愈高。 屋顶小塔楼有鞭梢效应,其平面尺寸和楼层抗推刚度均比主楼结构要 小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振动放大效应和振动加速度,塔楼还会因 楼层刚度的突然减少产生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进一步加大塔楼层在地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2016) .doc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2016) (2016年修订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 第三章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 第四章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第三条地震监测工作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监测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地震监测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开展地震监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海岛的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进行,并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 从事前款规定的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 第二章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有关单位、个人建设的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是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的补充。 第九条编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应当坚持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国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国家强制性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修订编制说明

国家强制性标准 《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修订 编制说明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准确测定出地震的大小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 一、修订的必要性 震级的测定是地震监测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技术环节,涉及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应急、地震灾害评估、震害防御、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我国于1999年4月发布了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该标准针对模拟记录的特点,规定了面波震级的测定方法,并将面波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震级,该国家标准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地震观测系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99年4月发布了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是根据当时地震台网的实际工作情况,该标准将郭履灿和庞明虎提出的以北京地震台为基准的面波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震级,用地震面波两水平向质点运动最大值测定。面波震级容易测定,适于表示5.0到8.0级地震的

大小,对于5.0以下地震会低估地震的大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出现“震级饱和”现象。 为了规范震级测定,1967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会议上,IASEI向全世界推荐了震级测定公式,国际地震中心(ISC)、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等国际机构和国家都采用了IASPEI推荐的震级公式,使得不同机构测定的震级一致性较好。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都没有采用IASPEI推荐的震级,使我国测定的面波震级与国际上主要地震机构测定的面波震级存在0.2的差别。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地震观测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历史性突破,到2007年底,我国正式运行的所有地震台站都是数字化的台站,仪器特性、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分析处理方式、震级测定的时效性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震级测定方法和发布规则有新进展 国内外在震级测定方法和发布规则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逐步得到应用。2000年以后,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开始测定矩震级M W。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它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理想的物理量。 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01年制订了“USGS地震震级的测定与发布策略”(USGS Earthquake Magnitude Policy)的管理规定,从2002年1月18日起执行。在该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地震台网在日常工作要测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 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境监测 【发文字号】常政发[2000]201号 【发布部门】常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0.12.06 【实施日期】2000.12.0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2013)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失效或废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类文件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 (常政发【2000】201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颁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000年十二月六日

常州市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我市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地震管理部门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合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 本规定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第五条市、所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所辖市地震管理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地震波理论》复习最终版

《地震波理论》复习内容 一、弹性理论基础 1. 柯西公式的意义; 因此弹性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完全由作用于垂直坐标轴方向的三个截面上的应力向量或其分量所确定。 2.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为单位函数) 3. 杨氏模量E(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 也叫杨氏模量) 泊松比ν(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值称为泊松比,也叫横向变性系数,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4. 拉梅常数λ、μ; 为引入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应力与应变关系,引入λ、μ,μ表示剪切模量。 5. 运动的应力方程和位移方程; 运动应力方程:

运动位移方程: 6. 介质受应力作用产生位移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式上式可以看出处于应力应变状态下的物体其质点位移由三部分组成: ①平动: u,v,w,这是和参考点M一起作同样的运动,它不使物体形 状改变; ②弹性应变: eij,i,j=x,y,z 这是一种使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的 运动,称为弹性应变.应变有九个分量,考虑到它的对称性,只有其中六个分量独立的。exx,eyy,ezz称为正应变,exy,eyz,ezx称为切应变; ③旋转: ωx,ωy,ωz这是质点围绕参考点M的旋转运动,不使物体形 状和体积发生改变,不属弹性应变范畴. 7. 导出拉梅方程的前提条件; 在对空间求导时,只有λ、μ不随空间变化,即在均匀介质中才能导出拉梅方程。 8. 能流密度。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它垂直的单位截面积的机械能。 二、弹性动力学中的基本波 1. 由拉梅方程导出纵波、横波方程;

拉梅方程 对上式进行散度运算,得到: 对上式进行旋度运算,得到: 2. 平面波、不均匀平面波; 平面波:等相位为平面,且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 不均匀平面波:平面波传播的方向余弦为l 、m 、n 是复数,这样的波为 不均匀平面波。 3.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称为平面波; 离震源较远时可以将在局部等相位内,将点震源产生的球面波看成一个 平面。 4. 沿着x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的表示方法; 5. xoz 平面内的波剖面(图2-3);P 39 若该方程波函数为: ,则波剖面如下图所示 1(,,)()lx nz C f x z t f t + =-''''exp()(,,)exp()exp()Ksh z Kc f x z t A j x j t h ωθθ=--12(x,)()()x x C C f t f t f t =-+ +''' j θθ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