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浅谈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浅谈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浅谈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一、论文主题:校企一体,科学发展

二、论文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

【摘要】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学习过程,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成对接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本文就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谈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德育教育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制度和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后,已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学生入学之后,学习专业理论、练基本功都在学校实行课堂化教学,而实习时直接到企业,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解决了学校实习场地不足和学用脱节的矛盾。使学生能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创新,符合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有改革发展的空间。目前,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制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选定这一课题,目的是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做法进行梳理,找出制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的共性因素,探索解决这些瓶颈的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意义

中职教育教学实习进行改革以来,顶岗实习的试行到而今的为许多学校全方位施行,都说明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显著实效。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在中职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使人实现社会化,具备职业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所以强调“理论够用、适度,技能过硬” 。然而,中职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深刻影响了教育实习模式。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往往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观察,重结论、不重过程。如此模式下的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不够,正常的思维活动乃至与创新的思维都收到妨碍和压抑;中职学生无法获得探索求知的愉悦的心理经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轻松交流、积极沟通的合作氛围,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受到严重的损坏,其职业技能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空谈。受此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实习内容单一,学校和实习单位或者统得死、管的严、或者处于自主、分散的失控状态;有的学校和实习单位甚至为了制造短期明显的实习效果,制造出不利于学生实习的人为环境。这种的传统实习模式最终效果的水分大,且在实习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实习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实习收效甚微:学生的职业技术没有借此机会得到锻炼,反而受到消极的影响,学校的中职教

育教学的目的亦无法达成,“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的只能成为一句空谈;企业方面也无法从这样的实习中受益,久而久之,中职学校与实习单位企业之间的“双赢”合作模式也会收到剧烈的冲击甚至崩溃。

由此可见教育实习模式之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关键性。而与这种传统实习模式相比较,“顶岗实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在严密的组织体系下又充分注意到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实习效果通过种种评定标准,目的性强的、有系统的促进了学生积极发挥其主体性,既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即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实践,又同时做到了企业人才的储备以及企业效益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角色由原来的主导性转变为辅助补充性角色,主要在宏观上起到管理指导作用(实习的大致内容、时间安排、与实习单位的管理协调等);在具体实习教学中,则让实习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实践中对理论的感性再认识,到在实习中学会自我管理、以及学会融入实习单位(小型社会群体),学生的职业技能均得到有效提高。

这是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积极意义——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的

展现。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独立性和创新力

一方面,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职业独立性的加强。首先,顶岗实习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顶岗实习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相关管理、技术等工作岗位的实习。这种真正的“在岗位上工作”的实习模式,切实营造了职业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使学生也真实的了解到了具体工作的内容、职责。在顶岗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进而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技术专业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职场上各种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学生实践多了,在技术方面更加自信,加强了独立从事生产的能力,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进而深入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较长的实习中逐渐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熟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深刻体验企业文化,树立管理意识,有利于缩短未

来的就业磨合期。再者,中职学生除了专业技能过硬的要求外,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就业观——这是学生职业独立性的又一表现。在中职就业大军中,不乏毕业生因为思想认识不清或者职业心理铺陈不足导致失业的例子。比如,学生实践技能不足而临场不适应、学校环境和工作具体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出现的不适应、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导致从事具体基础的工作时缺乏责任心和热情等等职业独立性不足的情况,通过顶岗实习得到克服或者改善。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正式工作岗位的前奏,可以帮助实习学生克服许多就业前的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完成“准员工”角色,并对自身的职业价值做一个全方位的考评,以加强社会扩展能力和社会实践经历,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场。

另一方面,顶岗实习在保证学生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也为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实习企业的技术攻关课题,就是很好的提升职业技能和锤炼创新能力的实习内容。许多攻关课题都是源自于实际生产的技术瓶颈,学生在实习中,就可以通过现场的调研对攻关项目做一个形象具体的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攻关。为了攻关,学生必须自学完成课题所需课程及其相关知识,这更容易激励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以及创新的自主意识——这是对中职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是一次体现自身价值的良机。因此,顶岗实习中,常常会涌现一批为实习企业真正解决了技术困难的创新性人才。这也是顶岗实习施行来的内容进一步深化——除了普通的职业技能实习内容外,它和企业技术攻关课题的紧密结合,在更深层面上实现了校企“双赢”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学生能更好的与社会群体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这是一个学生与社会的衔接的舞蹈,是锤炼学生独立性、责任感、优良品质的重要形式。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学会完全融入社会,进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顶岗实习也可以说是一个良机。首先,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除了脑力付出,还有一定的体力付出,部分企业工作环境条

件相对艰苦,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服从定岗教师的指导性管理和企业的“约束式” 的管理,对其组织纪律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习企业不仅提供给学生职业技术实践机会,也是学生接触形形色色社会人的桥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顶岗实习期的学生来说,即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其次,顶岗实习提供了不断深入实习岗位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实习时种种消极的心理障碍。如,实习初因为离开学校就认为无人管束的散漫心态,或者不适应时的逃避心理;又如,地方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些不良的职业认知(如广东地区历来的重商、重享受等特性使学生形成懒惰重利的错误认知),从而逐渐培养实习学生刻苦耐劳、灵活应变的优良品质。

再者,它在满足学生就业质量的需要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习工资待遇,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费用,这是一种鼓舞和鞭策,它使学生不断自觉的加强自身素质,也直接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这对部分学生相对比较贫困的家庭来讲,更是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勤工俭学的最佳途径。顶岗实习,从客观上增强了学生独立生存的信心,到为家庭贡献一份力的自觉,进而上升为身为社会公民自觉积极贡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现实表明,一件事情意义的大小同主体对事物了解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了解得越多越深入,越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认识到该事物的价值。一批批顶岗实习生的深入社会各个行业的实践,必然引起即将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们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和深刻理解。从长远来看,这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伴随着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推动社会进步。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一)、特点

顶岗实习在中职教育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树立学生的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从而保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当前的中国处于光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是制约社

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中职教育是社会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如何保质保量的实现中职教育的办学目的,深化实施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则是制胜一环。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质量相对较差、加之学生到企业之后,顶岗作业比较分散,如何搞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下面就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谈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顶岗实习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确切地说是准员工)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反过来讲,学校把学生放到企业去之后,不能认为主要由企业来管理。学校除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外,还必须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一般的讲,为了广泛就业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是针对“岗位群”设计的,但学生一旦到企业顶岗实习,则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其学习的内容会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3.技能学习环境的真实性

顶岗实习从“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到“以岗位和企业为中心”,提供了学生专业学习最真实的环境。这种“真刀真枪”的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空间上看,“岗位”替代了“课堂”,“企业”替代了“学校”;从时间上看,“8小时工作制”替代了“课表作息制”。这种特点决定了

学生到企业后必将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学校在动员准备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把工作尽量做细、做深入。

4.学生管理的复杂性

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主动权主要在企业方,学校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这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建立以学校为主的,学校、企业、家庭三方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几种模式及特点

1、引企入校,半工半读模式

学校出让场地,独资或合资建设厂房,企业负责生产设备的购置与安装,提供资金和订单。学生一天工作,一天学习,半工半读,顶岗为企业生产产品,并获取相应报酬。如胶南电子学校和韩国南涯电子公司合作,由学校出场地,企业投资2660万元建设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上岗实习、具有50多条生产线的现代化厂房。校企共同建设生产实习基地,形成了“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培养模式。学生实行“半天理论,半天实践”的学习制度,实现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统一。

这一模式的运作主动权在学校,不仅可以使学校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合理安排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计划,有效克服工学分离或以工代学的不足,而且可以解决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维修保养与老化更新等问题,节约了资金投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并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打造了绿色通道。

2、办校进企,工学交替模式

学校选择与其骨干专业具有高关联度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分校。双方协商安排教学计划和生产计划,教学与生产交替进行。如胶南高职校把学校办进企业,创造性的实施半工半读。2005年,学校与美国AAA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共建了生产教学合一的实训基地。美国AAA集团投资建设了占地80亩、具有1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学生公寓楼和生产设备的实习基地。基地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校负责招生、教学和生产管

理,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实行工学交替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生产实践都在企业,实现了学习、实习“一体化”。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学校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生产实体。办学以企业为主体,教学以学校为引领,校企共同培养,义务共同分担,利益共同分享。它有利于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需要有机协调;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融合;有利于按照“应知、应会、应用”的原则进行考核,实现作品和产品的结合;有利于生成诚信敬业等职业道德,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储备问题,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3、订单培养,双循环模式

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规格、数量订单,与学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定向培养员工。企业负责提交用人规划,学校负责招生,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企业生产安排,实施“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双循环教学”。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企业冠名班都属此类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同步,学生入校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毕业后直接为该企业服务,使学校与企业成为办学共同体,学校主管教学与管理,企业重点参与技能培训核心环节。

4、企业自主模式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依托名牌职校或独立建校,对企业新员工和在职员工进行培养。企业为学校提供培训设施设备、资金等支持,学校按企业培养规划实施教学。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就是此模式的典型院校。青岛港务局投资4亿元新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全国各海、河港口就业。

这一模式的主体是企业,培养对象是企业的准员工,因此,企业承担培训成本,培养的人才适需对路,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高度一致。

5、产教一体,教学工厂模式

学校按照企业和教学标准,自主建设教学工厂,并尽可能将其办成一个经济实体。教学工厂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对外承担生产订单,是生产产品的车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轮流在课堂和教学工厂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胶南职业中专通过招标引进青岛双星机械有限公司、泰发集团两家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和经营机械制造专业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成为一个经营性实体。基地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人师傅既是产业工人,又是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加工材料既是生产原材料,又是实训材料,实现了实训“生产化、产业化”。

这种模式的办学主体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教学方式以实训教学为主,以订单产品生产为辅,克服了对企业的过分依赖和工学难以协调的弊端,实现了由纯消耗性实习向适当进行生产性实习的转变,有效地克服了教与学、学与做相分离的现象,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转换工作岗位的能力,达到了以生产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各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虽有差异,但其要素无外是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关键是政府政策推动、企业依法参与、学校积极服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当前值得关注的是要突破“一校一企”的合作模式,致力于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名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以企业深度参与为核心的发展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公共平台。分析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顶岗实习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实践证明,由于企业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等因素,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有的学生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根据调研掌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1、学生人身安全难以保障问题。由于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受企业承受能力限制,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法律观念淡薄,加之个人自由空间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这些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作用。

2、环境变化导致各方面的不适应。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主要有四种情况:

(1)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感到不适应。

①专业不对口不适应。学校在安排学校顶岗实习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也有的时候不可能学生一到企业就给你安排的就是本专业岗位。现在也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可有的同学总是想一到企业就能接触本专业;他却不知道,企业还需要考察他。

②身体对所从事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有的认为工作噪音太大,自己的耳朵受不了;有的感觉工作环境有气味,受不了;有的认为工作环境引起他的身体过敏,有点害怕等。

③对企业的要求不适应。有的不能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有的也还不能尽快从学生转变到员工的角色上来。

(2)不能吃苦。这是现在大多数的实习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有的感觉工作太累,企业加班等身体受不了中途离岗;有的是因为心理压力大,心理疲劳等。

(3)对社会期望值太高。有的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当逃兵,开小差;有的甚至轻信别人的游说,为追求高收入而走入违法之道等。

(4)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二)劳动时间超长加班现象普遍,学生难以适应,实习时间难以保证根据学校要求,学生应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期。但是,顶岗实习期间,大多数的企业的劳动时间都是超标的,学生难以适应,实习时间就难以保证。根据我校对顶岗实习企业跟踪回访结果表明,国内企业,其工作时间都在10~2小时甚至更长。刚出校门且年龄在16~7岁之间的中职学生就很难接受和面对,短期内很难适应,导致学生则因顶岗实习生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而怨声载道,无法坚持而找各种理由借口离开实习企业。因此真正能坚持实习并在实习单位就业的为数就不是很多。

三、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推进中的问题

本课题在调研过程中,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各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㈠宏观政策层面

主要存在对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的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跟进不及时、职业资格证书的就业准入政策执行不到位、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保护监管不力、对职教办学资金投入不足、职教师资建设途径单一等问题。

㈡学校层面

1.专业教学计划学科化与企业岗位需求灵活性存在矛盾。职校教学计划理应以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为指导,不断调整优化,但现行的教学计划学科化色彩明显,致使学与用不能完全接轨。

2.学校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用工需求时间不吻合。企业用工存在着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用工规模往往随生产订单的多少变化,造成了实习安排的困难。如多数企业大规模用工招聘一般安排在春节以后,而这段时间职业学校显然没有毕业生满足需要。

3.所学专业与实习企业对口率不高。表现在学校专业设置不适应企业用工变化、学校招生规模与企业用工规模不适应、热门专业需求与招生规模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企业与中职毕业生在专业“对口”问题上认识错位。调查发现,企业认为“校企合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专业不对口”或“对口较少”,而72.3%的中职毕业生认为,“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或非常对口”。

4.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且稳定性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的比例在1:300至1:80之间,数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业务水准不高,其工作只停留在跑跑看看阶段,谈下上实质性的实习指导。实习指导教师不断变动的状况,给校企联络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实习指导工作的总结和提升。目前全市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5%,市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2%,区市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6%。与省相关规定要求“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不低于70%”(青岛市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提出专任教师不得低于85%)有较大差距。实习指导教师差距情况更为突出。

5.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多数学校的顶岗实习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未形成科学的办法。

㈢学生层面

1.角色转变缓慢。从学生转变成一线劳动者,由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从事生产或为别人提供服务的角色,部分实习生不能及进调整心态,这是诸多问题出现的重要症结。

2.实习不能顶岗。调查中企业反馈,不少顶岗实习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够,没有获取相关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不能顶岗生产,也有部分学生虽然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与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造成有些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不愿支付实习生报酬的主要原因。

3.职业素养不高。自我定位不准,职业理想、职业观念淡薄,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这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企业认为,技能问题可以解决,但思想教育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企业更愿意接收踏踏实

实、勤恳上进、有责任感的实习生。前些年个别企业宁愿接收普高落榜学生,也不愿意接收中职毕业生主要是有此考虑,但近年来的情况显然已经大有改观。

㈣企业层面

1. 企业缺少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长远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人力支撑。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的人才、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教育资源,因此,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只有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共谋双方发展之大计。

2.重用工,轻培养。不遵守8小时工作制,加班加点;缺乏人性化管理,认为学生管理是学校的责任,与企业无关,学生只要一犯错,就退回学校了事;实习岗位简单化,不少企业只安排学生从事简单工序的劳动,很少安排轮岗,只有很少的企业会安排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担任指导师傅。

3.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部分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部分企业缺少岗前培训环节,学生对岗位安全知识不了解,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不按规定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存在拖签和不签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为学生办理保险,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等。

4.顶岗实习工作的全面管理制度和机构不完备,综合评价机制有待建立。

四、对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序、稳定地进行,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必须通过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来做好实习工作。

(一)顶岗实习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应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并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者做好

沟通工作。

2.对实习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将实习的目的、要求、安排和计划告诉学生们,并对学分的考评方式也一并公布。

3.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1.建立和健全管理工作机构。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科、学生科、实训中心、招生就业办等为成员来组织、管理顶岗实习工作。

2.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等相关文件,制定实践教学规范、顶岗实习工作细则、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为保证学生安全和权益,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安全有效的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离校前与学校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学校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加强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

5.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来保障实习安全顺利进行。对顶岗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单位,可配一名指导老师带队,学校发放实习课时津贴或补助,教师差旅费由学校支付。

(三)充分调动三种人的积极性对实习学生实施管理。

1.带队教师。带队教师最好是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生产实习的指导者,他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对学生的考勤、纪律、岗位适应情况、实习态度进行管理和打分。

2.企业班组长。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班组长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既是企业的生产员工,又是学校聘任的实习指导教师,他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实践知识,还有工作经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行规及团队精神,他应给实习生的职业操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创新程度、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打分。

3.学生干部。实习学生中的学生干部既是实习者又是实习学生生活、实习秩序的管理者,他可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打分。

(四)以德育教育为统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实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教育。对于不能吃苦的学生。除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的教育外,还要充分做好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的军训及相关教育,以及通过学生成才典型的宣传来教育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例如,2009年元月中旬,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客服部实习的郑叶清,吴小方,李春梅,韦丹荣,蒙庆玲,伍丽琼,共六名学生,因工作强度大又累,全体闹着辞工回校,我发现情况,马上采取措施,以打电话,发短信,网上QQ聊天等形式,做她们的思想工作,经多次交流,使学生明白实习工作中暂时的苦和累,都是为以后打基础,可以锻炼自身的毅力和承受力,同时可以帮助自己成长,成熟。就这样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实习。又如,2009年3月,上海鑫旺阁酒店餐饮部实习的程小琴、莫晓婷、韦春莲三名学生因工作累又苦,不得很好休息,也闹着回校,我逐个打电话、发信息与她们谈理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看法,耐心与她们谈心,安定她们的实习心态。

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开设,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对于学生感到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一方面校企双方要在学生上岗前对岗位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让学生三思而行。上岗后还要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例如,2009年4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客服部实习的郑叶清,打电话给

我,开口就直哭,一边哭一边诉说实习的委屈感受,我一边耐心听她诉苦一边开导她,说明实习学习可是锻炼一个人的好方法,也是成就一个人的好机会,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习。经过这段长时间的谈话,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让她能安定下来,顺利完成实习。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对于那些对社会、对岗位期望值太高的学生,除要加强他们正确面对社会,正确对待薪酬以外,还要加强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那些只向往高收入甚至走入传销歧途等的同学必须及时劝其悬崖勒马。例如我班的学生郑珍2007年8月在深圳信南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在工作中认识了来南城横岗店买东西的一名李姓女顾客,这李顾客给学生留下了电话号码,也要了郑的电话号码,之后频繁给郑珍打电话,郑珍就觉得李顾客对自己很好,把李顾客当作很好的朋友,很相信李顾客,在没有了解李某人的情况下,郑珍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告诉李顾客,说在南城实习很累,工资又少,为了帮助家里弟妹读书,不想只领这六百来块钱的实习工资,只要有发财的机会就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李某就主动对郑珍说,北京是可以让郑珍实现实现她的梦想的地方。她可以带郑珍去北京发展。郑珍涉世不深,警惕性较低,很容易相信别人,且有很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因此决定辞工跟李某去北京发展。当我接到实习点学生负责人报告这个消息时,就觉得情况不对,电话安排班长找几个同学,包括郑珍的老乡郑丽华一起做郑珍的思想工作,再电话与带队实习老师联系,要他也同时做郑珍的思想工作,跟她分析此事的厉害关系。实行全天不让郑珍有一个人独处的机会。经过多方努力,学生郑珍终于想通了,从此安心实习。

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及时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动态,排查各种隐患,确保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稳定工作。

5. 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对于为人处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这种学生。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工作就意味着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

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其次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

综上,只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密切了校企的关系。这样到企业实习既能进得去,又能留得下,技术过得硬。为我们的招生和分配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推进对策

针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推进中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教职成〔2007〕4号),青岛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以及《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协议书》范本,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分工、权利义务,对实习场所、实习劳动强度和实习时间进行了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实习的最低工资保障、实习保险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习学生待遇,保障学生劳动权益。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提供了依据。同时,课题组查阅了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对策。

㈠完善、落实相关法规,明确各方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的权利、义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这些规定没有从立法的角度予以明确,仅仅是要求职业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企业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责任并没有得到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对违反实习管理有关规定,致使学

生身心受到损害的处罚也仅限于职业学校,对企业并无规定。

最近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见》将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㈡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有效运行

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体制保障。2004年,青岛市建立了教育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等10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全面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近200个,对不断改进合作方式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青岛教育局、财政局等五部门又联合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启用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协议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在制度层面上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提供保障。目前,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校由原来占学校总数的40%提高到60%,有6万多学生参加了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虽然目前有经济危机对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签订协议书的学校、人数还非常少,推进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国家相关法规尚未十分完善的状况下,职业学校在具体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突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慎重选择合作企业,重在保障学生权益。选择的合作企业必须在“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上有高度的共识;必须与学校专业设置关联度高;必须生产技术含量高、安全度高、劳动强度适中。二要根据已有的法规、文件要求,签订由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确认的严格、详细、规范的联合培养协议,以合同的方式对各方的职责进行法律约定,充分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

㈢落实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的德育要求

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青岛市教

育局《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习阶段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研究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在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校企文化融通,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做人、做事”的实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根据学生实习阶段的具体实际,重点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融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教师与师傅管理融通的“三融通”目标。继续推进自2005年以来的中职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修健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道德之身、修适者之身”,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岛城中职德育工作品牌。

㈣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1.研发工学校本课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努力构建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推行学分制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材研发四个层面的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达到总学时的2/3。专业技能课程要按照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原则构建,改革考核办法。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灵活工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扬长避短。深化学分制改革,继续实施弹性学制,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积极探索“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双循环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处理好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关系。对于电子、机电、服装等面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专业,采取集中实习,有利于学生专业与实习岗位对口,方便学生顶岗实习期的管理;旅游、烹饪、财会等专业采取分散实习,既减轻企业负担,又使学生得到实惠。同时,要加大实训设施设备投入,针对相对稳定的专业,建立实习

车间或工厂,开展校内顶岗实习,这也是解决实习中教学与工作结合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制将是青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3、规范工学管理规程。管理规程要明确实习基地设置条件及要求、职能责任(学校职责、企业职责、学生责任)、运行管理、保障与奖惩等方面内容,尤其要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习内容、劳动保护、实习报酬、实习终止条件等核心问题。

4、加强工学师资建设。增加教师教育经费,选拔、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80个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项目培训;完善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提高专业师资水平;推行“特岗、特聘、特邀”,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为顶岗实习培养数量足、懂管理、会指导的实习教师队伍。

5、实施科学评价。实习评价要与企业生产要求相一致,评价主体涵盖教育管理者、企业管理人员和学生,评价内容以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为重点,研究、推行学分制。适度增加毕业设计和答辩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能力进行检验。严格成绩管理,为每个实习生建立实习档案,档案内收录学生的实习表现、单位鉴定、实习学分成绩、德育学分成绩,作为评优和推荐就业单位的重要依据。

五、国外相关做法链接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

德国双元制:“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

浅谈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始终 奉节县香山小学:杨泽俊 (2020年10月12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下面我就学生管理工作谈谈几点看法,敬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校始终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按照“思路要新、工作要深、方法要活、效果要实”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不断实现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四化目标”,即:德育管理规范化,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方法科学化。近年来,从家长和社会反馈的信息来看,我校近几年以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收到到良好的效果。 一、全员参与,构建全过程管理的德育系统 (一)高度重视,全面实施 1.制定符合实际的德育原则。即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先行者,其次是德育工作者。学校所有的德育活动学校师生都会参加启动、实施、评价、总结的全过程。如炊事员首先是德育自律者,再是德育工作者,如果炊事员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做出的第一个反应是马上教育,帮助孩子现场纠错,再把事实的真相和处理的情况主动与班主任和相关领导沟通。 2.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校德育实施途径、实践、师资和组织上给予保障。提升德育实质性效能,实现教书学技与育人的真正统一,把学科德育纳入了学校整个课程方案,并按课程目标安排实施和评价,实现德育工作的可操作、可洞察、可评价和可创新。 二、营造环境,让德育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 1、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结合县教委出台的《奉节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十条》,常抓不懈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充分建设好每周升旗仪式、每周三的班队活动课、全校集会三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首先谈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 “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知识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人眼中的高校辅导员,不外乎就是一名“班主任”,工作也就是一些传达学校文件、管理学生生活、抓抓学生学习,以“不出事”为第一目标,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这其实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异化。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作一番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学校的全部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和后勤三大部分,无论哪一部分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都需要我们辅导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等琐碎事务。总之,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来看,辅导员工作无疑是这个有机体重要的环节和枢纽,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效率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效。 2.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毕竟年轻,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否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

浅谈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指导学生就业工作; ?安全维稳教育工作等 ?特困生资助工作; ?负责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工作; ?学生评优、奖及惩处工作; ?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全球化时代的出现,各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不再是只拥有精湛的技能,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显得日趋重要。在校大学生的学业和人心发展是并驾齐驱,缺一不可的,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不仅要交给他们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人际交往,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工作的基本定位: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沟通技能;二要善于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三要具备组织和实施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当然,教师自身也应当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善于处理自我成长的问题。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更要懂得如何去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样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顺利开展。 1、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使用和网络等,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辅导员应熟悉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完善自我意识。应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再次,对于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青年学生,直接的沟通方法仍然不可缺少,特别是面对面的谈话方式。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诙谐幽默、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是对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一句语重心长的告诫可使学生猛然自醒、急起直追。而言辞粗暴、语言过激往往会伤害学生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2、做学生的“贴心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真心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孩子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会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发扬学生长处,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是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思想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3、工作要有创新精神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重在创新;因此,辅导员要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不拘泥于老经验、老做法、不墨守成规,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条与众不同、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

最新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最新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总结总结一: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在我接任汽营0931班以及汽营0932班的班主任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具体工作和具体做法。 一、开学三步曲 在我见同学们的第一天,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自我介绍,就是首先像大家介绍我自己,让大家认识我,和大家进行亲切的互动。 2.和班委互动。和两个班级的班委分别进行谈话聊天,了解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一次进行具体班级工作3.拟定班级工作目标。努力奋斗,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发展营造家的氛围 1.开班会。进行每周一次的班会,进行班级互动,不仅是班级安排,更重要的是和大家培养感情,了解大家的心理动态。 2、安排值日生和值日组长,按时进行班级卫生检查,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和两个班的同学进行每周的心里座谈。在每周和两个班的部分同学进行一次心里座谈会,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以及他们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尊重鼓励他们学习上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争当文明班级 在这一个学期,两个班在我的带领下先后做了以下工作,不断争做优秀班集体。 0931班:依据系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示,先后进行了学习型班集体和优秀型班集体的建设。 二.创特色班级 特色之一:明确育人的目的:正直,善良,智慧,健康。 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所以在每周的班会上我都会为大家讲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特色之二: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1.规范课堂、自习纪律 课堂:上课认真听讲,尊重各科老师,不上课玩手机、不看小说或其他书籍以及不可大声喧哗 自习课:要求学生必须安安静静的上自习,不准说话,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并在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我们做好上述工作的重要途径代写论文。 规范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名词,指在生产活动中,用相对系统、科学、稳定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它的规范管理是指政治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 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

浅谈大学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大学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辅导员是培养人才的承担者。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科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从个人的实际工作出发,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标签: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一、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指导员,其次是咨询员,最后是服务员和管理员。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时候是在做管理员,而且乐于做管理员。可能很多同事会说这是学校体制造成的,现在的学生管理体制决定了我们首先必须做好管理员。学生的衣食住行都要我们来操心,管少了一样或是疏忽了一点就有可能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这样势必就牵扯了我们更多的精力。可能辅导员们对此是深有体会,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的心理底线就是:只要学生不出事,什么都好说。 做好一名管理员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分内之事,从管理人手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或是停留在做好管理员的位置上,随着高校进行弹性学制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工作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应付着错综复杂的局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好咨询员和指导员,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上做好咨询和指导工作,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保姆式的管理员。 (二)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进步是首要任务 一些人是忽视政治学习的,没有掌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提出的政治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回答,或是陷于事务性的工作中,以行政工作代替思想工作,这些都是工作上的疏忽。大学生正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性的阶段,他们热血方刚,斗志昂扬,在这个时候在思想政治上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由此,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辅导员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辅导员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表。”在政治上你是旗帜;在学业上你是导师;在品行上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三、四、五、六”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三管稳”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管稳口、管稳手、管稳脚能力。 2、通过学习“四步走”教育,使学生养成教室里面慢慢走、走廊上面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就餐放学排队走能力。 3、通过学习“五做好”教育,使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纪律好、课间休息秩序好、校园集会做操好、仪容仪表卫生好、遇见客人礼貌好。 4、通过学习“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节约一角钱,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冯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采取观望等态度者有之;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者有之;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者有之,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

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全文如下: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改革不断 深入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文章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管理模式僵化、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单一且被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管理工 作者缺少“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管理方法僵化、呆板,常以“说教”和 “处罚”为手段,以管理学生为目标。这使师生间缺少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这还导致 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管理和学生的成长。 二信息多元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社会,它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阅览各类有益书籍,学习和掌握课堂以外的新知识,使知识范畴更加开阔,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高校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管理工作需要。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甚至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教 育部的规定限额。这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根本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细致的思想政治 教育。一些高校缺乏对学生队伍的建设,使辅导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并且对辅导员这一职 位不加重视,待遇偏低。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辅导员工作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却已陷入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件上传下达,会议、活动的 策化、组织、参与,导致辅导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学生深层次 的思想问题。 五情感、升学、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加。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缺少 人际交往技巧,沟通能力差。在大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使一些只会被动学习的学生不知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 卢红梅 2、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班级工作。 3、模范遵守辅导员工作守则要求,关心爱护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等,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4、搞好班级学生工作。 5、积极参加校、系、部(处)和年级的各种会议。 6、对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奖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行政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招生、毕业分配的具体工作。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系、部(处)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组织值周工作和竞赛评比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 建设一支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其中,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所必须解决的“谁”来加强和改进所涉及的“人”的问题。在新形式下,有必要就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再认识、再探讨。 1、以责任心、人格魅力铸就育人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特质,不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诱,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更要靠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和典范作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发扬学生长处,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同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是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知识经济时代,辅导员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使用和网络等,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的多样化,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都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辅导员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在工作中具有前瞻性,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避免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当互联网普及的时候,辅导员应立刻想到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观念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予正面教育和引导。 同其它工作一样,政治思想工作重在创新,因此,辅导员要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不拘泥于老经验,老做法,不墨守成规,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条与

浅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浅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广、杂、变、难的特点。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出发,详细的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教育工作。而且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多思考,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标签:高校学生管理思考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高校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除了结合高校发展趋势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必须要有明确的体系。有了体系就如有了指南,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更加规范。体系里面应包含了学生、辅导员、党团建设及各项事务性工作等众多内容。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保证基础工作的同时,抓重点、破难点、显亮点。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应具备队伍标准化,教育体系化,管理严格化,活动品牌化的特点。 一、队伍建设标准化 队伍管理上,以规范、严格、人文的原则,明确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辅导员业务工作水平、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辅导员队伍系列培训,让这支队伍有更多的机会到院外校企调研。此外鼓励辅导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历、加强工作研究,同时政策上给予支持。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系部领导要经常召开辅导员交流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为我系建设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提出不足,发表建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群策群力。会后,系领导和辅导员一一聊天,了解辅导员现状和需求,并对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每位辅导员都有自己的目标,做好继续深造,自我提升。扁平化管理下,我们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二、学生教育特色化 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应形成主题库,根据各年级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除了沿用传统模式,还应采用新模式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认同感。其次,建立新生家长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辅导员队伍中至少有1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专项负责人,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指导。第四,在学生教育中,让学生党员站上讲台,参与学生主题教育,既丰富教育形式又锻炼学生党员表达能力。 三、学生管理严格化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23T12:03:51.8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作者:柴亚琦 [导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搞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逐步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搞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逐步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现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第二,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网络一方面为高校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个别大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难以判别和抵御,进而上当受骗。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达不到知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从而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空前广泛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弱化”的手段、途径更加多样,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 第四,学生管理工作很难适应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一些高校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容易使二者产生矛盾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二、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二是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针对高校后勤工作逐步社会化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也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第二,正确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思想意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能明显增强。 第三,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明确指出学生在校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重视自己的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抓在实处,让学生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莹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系统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3,(4) . [2]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2,(4) . [3]李广才等.关于高校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作者简介:柴亚琦(1995-),山西临汾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学校管理工作总结

中职学校管理工作总结 中职学校工作总结 中职学校是专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面向初中毕业生的学校。现将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校确定的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在踏实中保质量在稳定中求发展”。各部门都能很好地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分别在六个方面把握的很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培训与升学处能以普惠制培训为契机,不断扩大服务社会的培训功能。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把握的准。学生工作能很好的贯彻“德育为先学会做人,情境创设学会做事,技能为本学会做工的”的育人理念,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工作重点,这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根本任务把握的准。教学工作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学生技能大赛为载体,开展规范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把握得准。 招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创新招生、就业、实习指导工作模式,这是提高招生就业以及实习工作质量的策略把握的准。宣传工作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注重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及时宣传,这是提高质量的方向把握的准。后勤保障工作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这是提高后勤保障质量的理念把握的准。 一、培训与升学就业工作。

(一)以普惠制培训为契机,不断扩大服务社会的培训功能 1、积极开展普惠制培训工作,大力宣传、积极运作,把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通过我们培训的平台,让百姓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党的温暖。完成了政府免费培训项目焊工、车工的培训工作。老师们载着为人民服务为学校争光的使命,实认真的工作,赢得了教育局领导、区劳动局领导、市人力资源保障局领导的好评。12月9日,全市举办了政府免费培训工作座谈会,在60多个承担培训项目的单位中选10家工作踏实认真的单位进行交流,我们学校荣幸被邀。 2、在普惠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又与区人社局联合,举办了营业员培训,数控车床培训、焊工培训、冷作工培训、电工培训等,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1100人次。与安监局联合进行了多期安全员培训,有企业法人安全员培训、焊接切割安全员培训、电气安全员培训、维修安装安全员培训、高架安全员培训等912人次,为企业职工上岗培训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与街道联合,送教下乡为街道下岗职工进行免费的母婴护理培训。先后培训600余人次,母婴护理课程被推荐为旅顺口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在教师储备上完成了养老护理师资的培训工作。 3、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我们参加大连市公共实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是当今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随着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积极引导,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及时充分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以不断地摸索有效的学生管理方式。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参与意识强,善于自我表现,但合作意识在淡化。 他们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并广交朋友,但沟通又多流于表面,缺少真诚和信任。作为新社会计划生育的结果,在校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高,家庭教育中的弊端使一些学生习惯了被关注和呵护,在集体生活中难以很好的融入,也经常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缺乏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思维活跃,反应敏捷。 他们好奇心丰富,遇到问题善于找寻解决的捷径。熟练掌握多种电子产品技术,懂得 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传统的工作问题等。 3、思想充满矛盾性。 他们大多数一方面知道机遇难求,但往往机遇放在面前却不屑理睬或不知如何把握;一方面了解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但经常学习不努力,成绩不过关,应聘时面对考官一问三不知;一方面懂得行行出状元,社会的多元发展,却天天沉浸在学校不好,专业不热门地抱怨中。 4、有时更注重效率和效益,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他们经常以利益、回报值作为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太愿意单纯地承担义务性的工作。 二、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就很难成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作为学生工作中主力军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质: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了解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深刻问题。 2、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辅导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当代的大学生,所以辅导员本身也应在正确的方向上与时俱进,对新鲜事物也应有一定驾驭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内外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认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正确认识且热爱自己的工作。辅导员要对本身的工作有正确的定位和全面的了解。虽然辅导员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但作为辅导员本身,更应看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应对工作充满饱满的热情,以最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把辅导员工作做到更好。 4、具有奉献精神。辅导员工作繁琐,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中遇到再棘手的问题,辅导员也要保持永不气馁的精神,处处为学生利益考虑,想尽方法解决问题。总之,辅导员应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甘于奉献牺牲,并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在近几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普通高

论文《浅谈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 》

浅谈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 [摘要]俗话说得好:“种田,三分种,七分管。”教学更是如此。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从教育实践来看,绝大多数调皮的孩子都具有脑子灵活、聪明、协调性好、渴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多给予这一类孩子的关注,多以朋友的身份接近他们,多拉家常,多谈兴趣爱好,多给其表现自我优点的机会。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要多肯定、多表扬;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那么不用多说,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亲近于你。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和“教导”。 [关键词]管理学生,民主平等,以情唤情,率先垂范,目光暗示,动作指引,冷却制动,旁敲侧击,分组约束,环境熏陶,自我管理 管理学生一直以来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去面对那些生性顽劣,不服管教的学困生.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曾经也为此感到头疼,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探讨,对学生的管理也有了一些经验和收获。遇到调皮的孩子,先不用急于板着冷冷的面孔去数落:“上课老调皮,经常不听课,作业也不做……”这时作为教师应先放下架子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当你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之时,孩子也就会在不言不语中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了。 一、民主平等 教育重在师生之间相互的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在学生的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主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前者。青少年儿童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以情唤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着真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一个与过去中学、小学有重大不同的场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了解分析,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学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多个方面做细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校教师会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或者换句话说,一个合格的教师的做事方法,为人处事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学生工作队伍比喻成“救火队”、“消防员”,发生问题再去解决,没有一定的前膽性,规划性, 1、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 2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3、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这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抬头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像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意。“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家庭类型相对较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4、学生对民办院校的不认同,导致对自身的不认同和对学校管理的不认同,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5、民办高校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与被传统教育的教育关系平衡发生了变化。高昂的学费水平换来了学生强烈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学生摆上了消费者的位置,学生心态变化迫使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即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 因此,我们学生管理现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治乱、治懒、治学、乐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