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外激光键盘的原理总结

红外激光键盘的原理总结

红外激光键盘的原理总结
红外激光键盘的原理总结

而且现在有了强大的opencv图像处理库,实现这样的虚拟激光投射键盘变得易如反掌。投影键盘的基本原理。键盘由三个主要部件组成:摄像头、键盘图案投射器、一字线性感应激光头。

见下图:

图上从上到下分别是键盘图案投射器、摄像头、一字线性感应激光头。

当然,摄像头放在键盘图案投射器上面也是可以的,比如。

1. 键盘图案投射器在平坦的桌面投出清晰键盘图案

2. 最底下的一字线性激光(一般采用红外线的,这样眼睛不可见)发出一字型激光,平行于桌面射出,这样如果手指有按键活动,会在手指上形成激光光斑

3. 摄像头捕获激光光斑,对应于键盘图案映射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哪些键被按下

OK,原理很简单,剩下的关键就是摄像头的图像处理算法了,而且现在有了opencv,实现也不是难事。

这里说一下实现方法。

由于人眼对激光的反应不一样,780nm-808nm的激光人眼不敏感,可看到微弱的一丝红光。850nm至1064nm波长人眼不可见,通过红外感光仪器等专业设备可以看到,其中

808-850nm通过摄像头可以看到。980-1064nm通过倍频片可以看到。

所以我在网上买了一个808nm-810nm 红外一字线激光器。这样配上滤光片,可以滤去绝大多数其他波长的杂光,只剩下红外激光的光斑。

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干扰,增加键盘的可靠性,而且使算法处理更加简单有效。加上前面的650nm虚拟键盘激光组件,总共也就花了100块钱左右。

25mw 808nm-810nm 红外一字线激光器激光头

直径18mm可见光截止400-750nm滤光片,800-1000nm高透

在摄像头上看到的红外激光光斑投射到手指的图像如下图:

对于光斑的跟踪我找了个现成的opencv扩展库cvblob,具体可以参考它的文档和例子,google code上有这个项目的托管。

待会儿会奉上代码。cvblob可以跟踪多个光斑,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实现ctrl+alt+delete之类的组合键。

再来两张键盘图:

顺便说一句,本文中的摄像头放的位置只能捕捉到部分键盘图像,所以demo只是演示了部分键盘的按键。

不过丝毫不影响原理介绍。如果要获得全部键盘图像,或者去买一个广角的摄像头,或者把

这个摄像头位置提高,不是什么难事。时间有限,不想折腾了。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opencv/cv.h"

#include "opencv/highgui.h"

#include "cvblob.h"

using namespace cvb;

typedef struct key {

char c;

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

key g_keymap[] = {

{'4',525,350,588,419}, {'5',442,345,504,414}, {'6',360,339,422,408}, {'7',277,332,342,404}, {'8',198,327,259,399}, {'9',121,320,174,389}, {'0',41, 318,94, 383}, {'E',528,274,590,337}, {'R',443,267,507,332}, {'T',359,263,428,327}, {'Y',280,259,344,321}, {'U',199,251,261,315},

{'I',119,246,179,307},

{'O',41, 240,96, 301},

{'D',504,203,567,259},

{'F',424,199,489,257},

{'G',348,194,410,251},

{'H',266,187,329,245},

{'J',192,183,251,241},

{'K',117,178,171,236},

{'L',42 ,174,92, 229},

{'X',543,144,605,197},

{'C',467,139,530,191},

{'V',392,135,457,190},

{'B',316,128,377,181},

{'N',242,124,299,176},

{'M',171,118,225,172},

{'<',98, 114,149,166},

{'>',26, 108,73, 159},

{'_',182,62, 531,127},

};

int g_key_num = sizeof(g_keymap)/sizeof(key);

int main()

{

CvTracks tracks;

cvNamedWindow("red_object_tracking", CV_WINDOW_AUTOSIZE); CvCapture *capture = cvCaptureFromCAM(0);

cvGrabFrame(capture);

IplImage *img = cvRetrieveFrame(capture);

CvSize imgSize = cvGetSize(img);

IplImage *frame = cvCreateImage(imgSize, img->depth, img->nChannels); IplConvKernel* morphKernel = cvCreateStructuringElementEx(5, 5, 1, 1, CV_SHAPE_RECT, NULL);

//unsigned int frameNumber = 0;

unsigned int blobNumber = 0;

bool quit = false;

while (!quit&&cvGrabFrame(capture))

{

IplImage *img = cvRetrieveFrame(capture);

cvConvertScale(img, frame, 1, 0);

IplImage *segmentated = cvCreateImage(imgSize, 8, 1);

// Detecting red pixels:

// (This is very slow, use direct access better...)

for (unsigned int j=0; j

for (unsigned int i=0; i

{

CvScalar c = cvGet2D(frame, j, i);

double b = ((double)c.val[0])/255.;

double g = ((double)c.val[1])/255.;

double r = ((double)c.val[2])/255.;

// unsigned char f = 255*((r>0.2+g)&&(r>0.2+b));

// cvSet2D(segmentated, j, i, CV_RGB(f, f, f));

if(b>0.4 || g>0.4 || r>0.4)

cvSet2D(segmentated, j, i, CV_RGB(255, 255, 255));

else

cvSet2D(segmentated, j, i, CV_RGB(0, 0, 0));

}

cvMorphologyEx(segmentated, segmentated, NULL, morphKernel, CV_MOP_OPEN, 1); cvShowImage("segmentated", segmentated);

IplImage *labelImg = cvCreateImage(cvGetSize(frame), IPL_DEPTH_LABEL, 1);

CvBlobs blobs;

unsigned int result = cvLabel(segmentated, labelImg, blobs);

cvFilterByArea(blobs, 500, 1000000);

cvRenderBlobs(labelImg, blobs, frame, frame, CV_BLOB_RENDER_BOUNDING_BOX); cvUpdateTracks(blobs, tracks, 200., 5);

cvRenderTracks(tracks, frame, frame,

CV_TRACK_RENDER_ID|CV_TRACK_RENDER_BOUNDING_BOX);

cvShowImage("red_object_tracking", frame);

// print key

for (CvTracks::const_iterator it=tracks.begin(); it!=tracks.end(); ++it)

{

int xx = (int)it->second->centroid.x;

int yy = (int)it->second->centroid.y;

//std::cout << xx << ',' << yy << std::endl;

for(int i=0; i

{

if(xx > g_keymap.x0 &&

xx < g_keymap[i].x1 &&

yy > g_keymap[i].y0 &&

yy < g_keymap[i].y1)

{

std::cout << g_keymap[i].c << std::endl;

break;

}

}

}

cvReleaseImage(&labelImg);

cvReleaseImage(&segmentated);

char k = cvWaitKey(10)&0xff;

switch (k)

{

case 27:

case 'q':

case 'Q':

quit = true;

break;

case 's':

case 'S':

for (CvBlobs::const_iterator it=blobs.begin(); it!=blobs.end(); ++it) {

std::stringstream filename;

filename << "redobject_blob_" << std::setw(5) << std::setfill('0') << blobNumber << ".png"; cvSaveImageBlob(filename.str().c_str(), img, it->second);

blobNumber++;

std::cout << filename.str() << " saved!" << std::endl;

}

break;

}

cvReleaseBlobs(blobs);

//frameNumber++;

}

cvReleaseStructuringElement(&morphKernel);

cvReleaseImage(&frame);

cvDestroyWindow("red_object_tracking");

return 0;

}

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原理分析以及应用

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原理分析以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监控系统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采用可见光摄像机和人工监视、录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的安全防护,但由于可见光摄像机在恶劣天气或照度较低的条件下,很难滤除干扰得到有用的视频图像,因此使得整个安防系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防范能力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现在的视频监控系统仍然依托于人工监视,安保人员需要对监控画面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人为对视频图像进行分析报警,否则系统就起不到实时报警的功能,而更多的只是事发后取证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还处于在半天时、半天候和半自动状态。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平均每个士兵拥有1.7台红外热像仪产品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47%的暴力犯罪案件发生在晚6点到早6点之间。原因很简单,在夜幕的笼罩下,犯罪分子容易隐蔽,犯罪场面也不容易被看见——黑暗掩盖了犯罪行为。即使安装了一般的视频监控系统,也有可能让犯罪分子逃之夭夭。因此,如何提高在“夜黑风高”的案件高发时间段的自动报警防范能力,成为安防系统当成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其作用距离远、穿透能力强、能识别隐蔽目标等优势被引入安防领域,成为监控领域的一份子。 热成像摄像机的监控原理 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摄氏度)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无论白天黑夜,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但红外线不论强弱,人们都看不到。 热成像摄像机(又叫热像仪)就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经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的光敏源上利用电子扫描电路对被测物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图像。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仪器为热成像摄像机。它通过探测微小的温度差别,将温度差异转换成实时的视频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与其他需要少量光线产生影像的夜视系统不同,其完全不需要任何光,这使它成为人们在全黑环境、黑暗的夜晚监控的完美工具。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作业一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院(系)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科目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学生姓名X X 学号XXXXXXXX 2016 年1X 月1X 日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XXXX XXXX 目录 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1) 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应用 (2) 2.1材料的内部制造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 (2) 2.3结构内部损伤及材料强度的检测 (3) 2.4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3) 2.5建筑外外墙面饰面层粘贴质的检测 (4) 2.6在建筑物渗漏检测中的应用[13] (4) 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5) 3.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5) 3.2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7) 4 参考文献 (10) I

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采用主动式控制加热激发被检物内部缺陷,通过快速热图像采集和基于热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缺陷检测。它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系统,将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汇聚在红外探测器上,形成红外热图像,由此来分辨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范围广、精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等诸多优点,适合于裂缝、分层、积水、冲击损伤等问题的诊断。 红外线和可见光及无线电波一样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比无线波短,为0.78~1000m μ,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因为分子的东{转和振动而发出“辐射能量”,红外辐射是其中一种。如果把物体看成是黑体,吸收所有的人射能量,则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在全波长范围内积分可得到黑体的总辐射度为: ()40 ,M M T d T λλσ∞==? (1.1) 式中:()()152121,exp 1c M T c W m m T λλμλ---??????=-???? ?????? ??? 为黑体的光谱辐射度;1c ,2c 为辐射常数,8241 3.741810c W m m μ-=???,42=1.438810c m K μ??,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8245.6710W m K σ---=???,实际的大部分人工或天然材料都是灰体而不是黑体材料,与黑体不同,灰体材料的发射率1ε≠,灰体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入射的长波()>3m λμ辐射,因此灰体表面的辐射由自身发射的和环境反射的两部分组成,用红外探测器可直接测量灰体发射和反射的总和ap M ,但无法确定各自的份额。通常假设物体表面为黑体,将ap M 称为表观辐 射度,为便于理解,一般将其转换为人们较熟悉的温度单位,称为表观温度ap T ,即: ()()()()04,,ap t l ap ap M M T M T d T λελλρλλλσ=+=? (1.2) 上述的表观温度ap T ,即为红外探测器测量所得温度。在无损检测中测量距离一般较近,可以忽瞬大气的影响,故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的取值是否准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激光原理与技术期末总复习

激光原理与技术期末总复习 考试题型 ?一. 填空题(20分) ?二.选择题(30分) ?三.作图和简答题(30分) ?四.计算题(20分) 第一章辐射理论概要与激光产生的条件 1、激光与普通光源相比较的三个主要特点:方向性好,相干性好和亮度高 2、光速、频率和波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线偏振光:如果光矢量始终只沿一个固定方向振动。 3、波面——相位相同的空间各点构成的面 4、平波面——波面是彼此平行的平面,且在无吸收介质中传播时,波的振幅保持不变。 5、单色平波面——具有单一频率的平面波。 6、ε= h v v —光的频率 h —普朗克常数 7、原子的能级和简并度 (1)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辅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磁量子数ms。 (2)电子具有的量子数不同,表示电子的运动状态不同。 (3)电子能级:电子在原子系统中运动时,可以处在一系列不同的壳层状态活不同的轨道状态,电子在一系列确定的分立状态运动时,相 应地有一系列分立的不连续的能量值,这些能量通常叫做电子的能 级,依次用E1,E2,…..En表示。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的能级状态成为基态。 激发态:能量高于基态的其他能级状态成为激发态。 (4)简并能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可以具有相同的能级,这样的能级叫做简并能级。 简并度:同一能级所对应的不同电子运动状态的数目,叫做简并 度,用g表示。 8、热平衡状态下,原子数按能级分布服从波耳兹曼定律 (1)处在基态的原子数最多,处于越高的激发能级的原子数越少; (2)能级越高原子数越少,能级越低原子数越多; (3)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很小,粒子数基本相同。 9、跃迁: 粒子由一个能级过渡到另一能级的过程 (1.)辐射跃迁:发射或吸收光子从而使原子造成能级间跃迁的现象 ①发射跃迁: 粒子发射一光子ε = hv=E2-E1而由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 ②吸收跃迁: 粒子吸收一光子ε=hv=E2-E1 而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2)非辐射跃迁:原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并不伴随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而是把多余的能量传给了别的原子或吸收别的原子传给它的能量 10、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基本过程: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

《激光原理》复习

一. 选择题(单选)(共20分,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表达式哪一个不是激光振荡正反馈条件: D 。 A. q kL π22= B. q L C q 2= ν C. q L q 2λ= D. q kL π=2 2. 下列条件哪一个是激光振荡充分必要条件: A 。(δφ为往返相移) A. l r r G q ) ln(,2210- ≥-=απδφ B. 0,2≥?-=n q πδφ C. 0, 20≥?-=n q πδφ D. 0,20≥-=G q πδφ 3. 下列腔型中,肯定为稳定腔的是 C 。 A. 凹凸腔 B. 平凹腔 C. 对称共焦腔 D. 共心腔 4. 下面物理量哪一个与激光器阈值参数无关, D 。 A. 单程损耗因子 B. 腔内光子平均寿命 C. Q 值与无源线宽 D. 小信号增益系数 5. 一般球面稳定腔与对称共焦腔等价,是指它们具有: A 。 A.相同横模 B.相同纵模 C.相同损耗 D. 相同谐振频率 6. 下列公式哪一个可用于高斯光束薄透镜成像 A 其中if z q +=,R 为等相位面曲率半径,L 为光腰距离透镜距离。 A . F q q 11121=-;B. F R R 11121=-;C. F L L 11121=-;D.F L L 11121=+ 7. 关于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下列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相同两能级之间跃迁,自发辐射跃迁几率为零,受激辐射跃迁几率不一定为零; B. 自发辐射是随机的,其跃迁速率与受激辐射跃迁速率无关; C. 爱因斯坦关系式表明受激辐射跃迁速率与自发辐射跃迁速度率成正比; D. 自发辐射光相干性好。 8.入射光作用下, C A. 均匀加宽只有部份原子受激辐射或受激吸收; B. 非均匀加宽全部原子受激辐射或受激吸收;

激光原理及应用考试卷

内蒙古工业大学200 —200 学年第一学期 《激光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A)课程代码: 试卷审核人:考试时间: 注意事项:1.本试卷适用于级电科专业本科生使用 2.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平面波的单色性是由下面的那个参数来评价其优劣的() A、振幅 B、频率 C、光强 D、先谱的线宽 2、激光束偏转技术是激光应用的基本技术,如果它使激光束离散地投 射到空间中某些特定的位置上,则主要应用于()。 A.激光打印B.激光显示 C.激光存储D.传真 3、具有超小型、激光强度快速可调特点的激光器是()。 A.固体激光器B.气体激光器 C.半导体激光器D.光纤激光器 4、LED不具有的特点是()。 A.辐射光为相干光 B.LED的发光颜色非常丰富 C.LED的单元体积小 D.寿命长,基本上不需要维修 9、高斯光束波阵面的曲率半径R0=()

A 、])(1[||2 2 O Z Z πωλ+ B 、21 220 0])(1[(πωλωZ + C 、])(1[||22Z Z O λπω+ D 、21 )(λ λL 10、输出功率的兰姆凹陷常被用作一种,()的方法。 A 、稳定输出功率 B 、稳定频率 C 、稳定线宽的 D 、稳定传输方向的 11、本书介绍的激光调制主要有哪几种调制() A 、声光偏转 B 、电光强度 C 、电光相位 D 、电光调Q 12、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能转换率可以达到() A 、 25%—30% B 、70% C 、100% D 、≥50% 13、半导体光放大器英文简称是( )。 A .FRA B .SOA C .EDFA D .FBA 14、激光器的选模技术又称为( )。 A .稳频技术 B .选频技术 C .偏转技术 D .调Q 技术 15、非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阈值D G =阈( )。 A .)(21 21r r Ln L a - 内 B .hvV A n 32阈? C . 1D M s G I I + D . 2 /1) /1(S I I G +?

《激光原理》本科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系、班 姓 名 座 号 ………………密……………封……………线……………密……………封……………线…………………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激光原理》期末试题(A)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复核人 得 分 评卷人 一. 填空: (每孔1分,共17分) 1. 通常三能级激光器的泵浦阈值比四能级激光器泵浦阈值 高 。 2. Nd:Y AG 激光器可发射以下三条激光谱线 946 nm 、 1319 nm 、 1064 nm 。其 中哪两条谱线属于四能级结构 1319 nm 、 1064 nm 。 3. 红宝石激光器属于 3 几能级激光器。He-Ne 激光器属于 4 能级激光器。 4. 激光具有四大特性,即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和 相干性好 5.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激活物质、 激光谐振腔 、 泵浦源 。 6. 激光器稳态运转时,腔内增益系数为 阈值 增益系数,此时腔内损耗激光光子的速率和生成激光的光子速率 相等. 7. 调Q 技术产生激光脉冲主要有 锁模 、 调Q 两种方法。 二、解释概念:(共15分,每小题5分)(选作3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合计 得 分 1. 基模高斯光束光斑半径: 激光光强下降为中心光强21 e 点所对应的光斑半径. 2. 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角 基膜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基膜高斯光束束腰半径实际光束远场发散角 实际光束束腰半径?? 3. 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关系: 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任何一个共焦腔与无穷多个稳定球面腔等价; 任何一个稳定球面腔唯一地等价于一个共焦腔。 三、问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合计 得 分 1. 画出四能级系统的能级简图并写出其速率方程组 ()()()() Rl l l l l N N n f f n dt dN n n n n n A n W n s n dt dn S n S A n N n f f n dt dn A S n W n dt dn τυννσυννσ-???? ??-==++++-=++-???? ??--=+-=02111220321303001010 3232121202111 222313230303 ,, W 03 A 03 S 03 S 32 S 21 A 21 W 21 W 12 E 3 E 2 E 1 E 0

影响红外热成像法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

影响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 1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性能; 1.1距离:由于判别饰面层的脱粘空鼓状况,至少需要识别5mm的大小范 围,所以要根据仪器的具体指标来计算仪器的最大检测距离。而不能 理解在规范中的10~50m范围内就行。 1.2视角镜头的视角越小,在相同距离下,在红外热像仪中的显示越大, 物体的细节越清晰;换一种方式来说,如果显示大小相同,那么镜头 度数越小,检测距离就可以越大、 1.3精度:红外热像仪图像的温度分辨率要求较高,测温的精度及准确度 并非十分的重要。满足在建筑领域应用时,温度分辨率小于0.1。c的要 求。因为分析图片时,温度分辨率越高,分析的图片越精细; 2被检测外墙的这种干扰因素; 2.1构造不同:不同的构造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干扰,在红外图片分析中, 剔除干扰,找到真正的异常区是非常重要的。构造干扰,往往呈现出 一种规则的图像,比如梁、柱呈现出规则的低温; 2.2外墙面是否干净,是否平整,又没有色差;外墙的污渍以及色差呈现 出来的干扰是不规则的,这要根据肉眼观察、数码相片、以及复查时 加以确认; 2.3施工干扰:施工中的脚手眼、外架的附墙等。这类干扰,一般在图片 中分布的较为规则。这需要检测者有现场施工的经验,发现此类问题 时检测人员可以询问委托方核实。必要时委托方出具业主、监理和施 工单位三方签字的书面证明; 2.4环境干扰:检测中太阳照射在建筑物上投射的阴影,以及周边建筑物 的辐射干扰。此类干扰要求检测人员要在检测前,对各种环境干扰要 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在图片分析时,才能剔除此类干扰。 2.5实例 红外照片 6F

6F 初看红外图片,可以发现规则的方形高温区,现场查看结构图,发现高温区为填充墙,低温区为剪力墙,所以正常,此异常为构造不同造成的异常; 再细看红外图片,可看见在左边的最高的两层填充墙上出现了方形的高温区。当时判断,如果是空鼓不可能如此规则,到现场进行复测发现,在上述部位施工单位涂刷了一层胶质防水材料。 3检测时的气候条件; 3.1温度:红外辐射在被探测器接收之前,必然要经过大气、成像系统等 介质,造成红外损失。根据史蒂夫——波尔兹曼定律,黑体的全辐射 率和黑体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温度越高,物体发射的红 外线就越强。因而在一定范围内,高温跟有利于红外检测; 3.2日照:检测墙面的最佳时间段的选取,目的是为了突出外墙饰面层脱 粘空鼓部位与正常部位的温差,一般是选择立面受日照量最大的时刻; 3.3湿度:当大气湿度大于85%的情况下,由于水气密度增加,水汽对红 外辐射吸收的增大缘故,大气对目标物体辐射的衰减急剧加大,因此, 在雾天、雨天,不适宜进行红外检测; 3.4风速:检测气候条件应为晴好的天气,且室外平均风速不大于5m/s; 3.5实例 天气影响对红外图片的对比分析实例 图A

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习题

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习题答案 习题一 (1)为使氦氖激光器的相干长度达到1m ,它的单色性?λ/λ应为多大? 解: 1010 1032861000 106328--?=?=λ=λ λ?=.L R c (2) λ=5000?的光子单色性?λ/λ=10-7,求此光子的位置不确定量?x 解: λ=h p λ?λ=?2h p h p x =?? m R p h x 510 1050007 10 2=?=λ=λ?λ=?=?-- (3)CO 2激光器的腔长L=100cm ,反射镜直径D=1.5cm ,两镜的光强反射系数分别为r 1=0.985,r 2=0.8。求由衍射损耗及输出损耗分别引起的δ、τc 、Q 、?νc (设n=1) 解: 衍射损耗: 1880107501 106102 262.) .(.a L =???=λ=δ-- s ..c L c 881075110318801-?=??=δ=τ 6 86 8 10113107511061010314322?=??????=πντ=--....Q c MHz .Hz ...c c 19101910 75114321216 8 =?=???=πτ= ν?- 输出损耗: 119080985050212 1.)..ln(.r r ln =??-=-=δ s ..c L c 8 81078210 311901-?=??=δ=τ 6 86810 964107821061010314322?=??????=πντ=--....Q c MHz .Hz ...c c 7510751078214321216 8 =?=???=πτ= ν?- (4)有一个谐振腔,腔长L=1m ,两个反射镜中,一个全反,一个半反,半反镜反射系数r=0.99,求在1500MHz 的范围内所包含的纵模个数,及每个纵模的线宽(不考虑其它损耗) 解: MHz Hz .L c q 15010511 2103288=?=??==ν? 11]11501500 []1[=+=+ν?ν?=?q q 005.02 01 .02=== T δ s c L c 781067.610 3005.01 -?=??== δτ MHz c c 24.010 67.614.321 217 =???= = -πτν? (5) 某固体激光器的腔长为45cm ,介质长30cm ,折射率n=1.5,设此腔总的单程损耗率0.01π,求此激光器的无源腔本征纵模的模式线宽。

激光原理复习知识点

一 名词解释 1. 损耗系数及振荡条件: 0)(m ≥-=ααS o I g I ,即α≥o g 。α为包括放大器损耗和谐振腔损耗在内 的平均损耗系数。 2. 线型函数:引入谱线的线型函数p v p v v )(),(g 0~ = ,线型函数的单位是S ,括号中的0v 表示线型函数的中心频率,且有 ?+∞∞-=1),(g 0~v v ,并在0v 加减2v ?时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按上式定义的v ?称为谱线宽度。 3. 多普勒加宽:多普勒加宽是由于做热运动的发光原子所发出的辐射的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加宽。 4. 纵模竞争效应:在均匀加宽激光器中,几个满足阈值条件的纵模在震荡过程中互相竞争,结果总是 靠近中心频率0v 的一个纵模得胜,形成稳定振荡,其他纵模都被抑制而熄灭的现象。 5. 谐振腔的Q 值:无论是LC 振荡回路,还是光频谐振腔,都采用品质因数Q 值来标识腔的特性。定义 p v P w Q ξπξ 2==。ξ为储存在腔内的总能量,p 为单位时间内损耗的总能量。v 为腔内电磁场 的振荡频率。 6. 兰姆凹陷:单模输出功率P 与单模频率q v 的关系曲线,在单模频率等于0的时候有一凹陷,称作兰 姆凹陷。 7. 锁模:一般非均匀加宽激光器如果不采取特殊的选模措施,总是得到多纵模输出,并且由于空间烧 孔效应,均匀加宽激光器的输出也往往具有多个纵模,但如果使各个振荡的纵模模式的频率间隔保持一定,并具有确定的相位关系,则激光器输出的是一列时间间隔一定的超短脉冲。这种使激光器获得更窄得脉冲技术称为锁模。 8. 光波模:在自由空间具有任意波矢K 的单色平面波都可以存在,但在一个有边界条件限制的空间V 内,只能存在一系列独立的具有特定波矢k 的平面单色驻波;这种能够存在腔内的驻波成为光波模。 9. 注入锁定:用一束弱的性能优良的激光注入一自由运转的激光器中,控制一个强激光器输出光束的 光谱特性及空间特性的锁定现象。(分为连续激光器的注入锁定和脉冲激光器的注入锁定)。 10. 谱线加宽:实际中的谱线加宽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自发辐射并不是单色的,而是分布在中心频率 /)(12E E -附近一个很小的频率范围内。这就叫谱线加宽。 11. 频率牵引:在有源腔中,由于增益物质的色散,使纵模频率比无源腔纵模频率更靠近中心频率,这 种现象叫频率牵引。 12. 自发辐射:处于高能级E2的一个原子自发的向E1跃迁,并产生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 13. 受及辐射:处于高能级E2的一个原子在频率为v的辐射场作用下,向E1跃迁,并产生一个能量 为hv的光子 14. 激光器的组成部分:谐振器,工作物质,泵浦源 15. 腔的模式:将光学谐振腔内肯能存在的电磁场的本征态称为‘’。 16. 光子简并度:处于同一光子态的光子数。含义:同态光子数、同一模式内的光子数、处于相干体积 内的光子数、处于同一相格内的光子数 17. 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好,最小发散角约等于衍射极限角2.单色性好3.亮度高4.相干性好 18. 粒子数反转:在外界激励下,物质处于非平衡状态,使得n2>n1 19. 增益系数:光通过单位长度激活物质后光强增长的百分数 20. 增益饱和:在抽运速率一定的条件下,当入射光的光强很弱时,增益系数是一个常数;当入射光的 光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增益系数随光强的增大而减小。 21. Q 值:是评定激光器中光学谐振腔质量好坏的指标——品质因数。 22. 纵模:在腔的横截面内场分布是均匀的,而沿腔的轴线方向即纵向形成驻波,驻波的波节数由q 决 定将这种由整数q 所表征的腔内纵向场分布称为纵模 23. 横模:腔内垂直于光轴的横截面内的场分布称为横模 24. 菲涅尔数:N,即从一个镜面中心看到另一个镜面上可划分的菲涅尔半波带的数目。表征损耗的大小。 衍射损耗与N 成反比。

激光原理复习题重点难点

《激光原理》复习 第一部分知识点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原理 1、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激光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各个部分的基本作用。激光器有哪些类型?如何对激光器进行分类。 3、什么是光波模式和光子状态?光波模式、光子状态和光子的相格空间是同一概念吗?何谓光子的简并度? 4、如何理解光的相干性?何谓相干时间,相干长度?如何理解激光的空间相干性与方向性,如何理解激光的时间相干性?如何理解激光的相干光强? 5、EINSTEIN系数和EINSTEIN关系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推导出EINSTEIN 关系? 4、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热平衡时粒子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如何实现粒子数反转? 6、如何定义激光增益,什么是小信号增益?什么是增益饱和? 7、什么是自激振荡?产生激光振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8、如何理解激光横模、纵模? 第二章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1、描述激光谐振腔和激光镜片的类型?什么是谐振腔的谐振条件? 2、如何计算纵模的频率、纵模间隔? 3、如何理解无源谐振腔的损耗和Q值?在激光谐振腔中有哪些损耗因素?什么是腔的菲涅耳数,它与腔的损耗有什么关系? 4、写出(1)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2)薄透镜变换;(3)凹面镜反射 5、什么是激光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 6、什么是自再现模,自再现模是如何形成的? 7、画出圆形镜谐振腔和方形镜谐振腔前几个模式的光场分布图,并说明意义 8、基模高斯光束的主要参量:束腰光斑的大小,束腰光斑的位置,镜面上光斑的大小?任意位置激光光斑的大小?等相位面曲率半径,光束的远场发散角,模体积 9、如何理解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如何计算一般稳定球面腔中高斯光束的特征 10、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q参数的定义? 11、如何用ABCD方法来变换高斯光束? 12、非稳定腔与稳定腔的区别是什么?判断哪些是非稳定腔。 第三章电磁场与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1、什么是谱线加宽?有哪些加宽的类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定义线宽和线型函数?什么是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它们各自的线型函数是什么? 2、自然加宽、碰撞加宽和多普勒加宽的线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光学跃迁的速率方程,并考虑连续谱和单色谱光场与物质的作用和工作物质的线型函数。 4、画出激光三能级和四能级系统图,描述相关能级粒子的激发和去激发过程。建立相应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 5、说明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中增益饱和的机理。 6、描述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中增益饱和的“烧孔效应”,并说明它们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摘要: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关键词:无损检测;热成像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

激光原理试题

物理专业2006级本科《激光原理及应用》期末试题(A卷答案) 一、简答题 1.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简述这三个部分 答:激光工作物质、激励能源(泵浦)和光学谐振腔; 2.物质的粒子跃迁分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简述这两种跃迁的区别。 答:粒子能级之间的跃迁为辐射跃迁,辐射跃迁必须满足跃迁定则;非辐射跃迁表示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时并不伴随光子的发射或吸收,而是把多余的能量传给了别的原子或吸收别的原子传给他的能量。 3.激光谱线加宽分为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简述这两种加宽的产生机理、谱线的基本线 型。 答:如果引起加宽的物理因数对每一个原子都是等同的,则这种加宽称为均匀加宽。自然加宽、碰撞加宽及晶格振动加宽均属均匀加宽类型。 非均匀加宽是原子体系中每一个原子只对谱线内与它的表观中心频率相应的部分有贡献。多普勒加宽和固体晶格缺陷属于非均匀加宽。 4.简述均匀加宽的模式竞争 答:在均匀加宽的激光器中,开始时几个满足阈值条件的纵模在振荡过程中相互竞争,结果总是靠近中心频率的一个纵模获胜,形成稳定的振荡,其他的纵模都被抑制而熄灭。 这种情况叫模式竞争。 5.工业上的激光器主要有哪些应用为什么要用激光器 答:焊接、切割、打孔、表面处理等等。工业上应用激光器主要将激光做热源,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能量集中的特点。 6.说出三种气体激光器的名称,并指出每一种激光器发出典型光的波长和颜色。 答:He-Ne激光器,(红光),Ar+激光器,(绿光),CO2激光器,μm(红外) 7.全息照相是利用激光的什么特性的照相方法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全息照相是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的。全息照片是三维成像,记录的是物体的相位。 二、证明题:(每题6分,共18分) 1.证明:由黑体辐射普朗克公式 3 3 81 1 h KT h c e νν πν ρ= - 导出爱因斯坦基本关系式: 3 21 3 21 8 A h n h B cν πν ν== 三、计算题 1.由两个凹面镜组成的球面腔,如图。凹面镜的曲率半径分别为2m、3m,腔长为1m。发光波长600nm。 (1)求出等价共焦腔的焦距f;束腰大小w0及束腰位置; (2)求出距左侧凹面镜向右米处的束腰大小w及波面曲率半径R; 解: (0) 激光腔稳定条件

激光原理问答题复习资料

、概念题: 1?光子简并度:处于同一光子态的光子数称为光子简并度 n 。(光子简并度具有以下几种相 同的含义,同态光子数、同一模式内的光子数、处于相干体积内的光子数、 处于同一相格内 的光子数。) 2?集居数反转:把处于基态的原子大量激发到亚稳态 E2,处于高能级E2的原子数就可以大 大超过处于低能级 E1的原子数,从而使之产生激光。称为集居数反转(也可称为粒子数反转)。 3?光源的亮度:单位截面和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功率。 4?光源的单色亮度:单位截面、单位频带宽度和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功率。 5?模的基本特征:主要指的是每一个摸的电磁场分布,特别是在腔的横截面内的场分布;模 的谐振频率;每一个模在腔内往返一次经受的相对功率损耗;与每一个模 相对应的激光束 的发散角。 6?几何偏折损耗:光线在腔内往返传播时,可能从腔的侧面偏折出去,这种损耗为几何偏折 损耗。(其大小首先取决于腔的类型和几何尺寸,其次几何损耗的高低依模式的不同而异。 ) 7?衍射损耗:由于腔的反射镜片通常具有有限大小的孔径, 当光在镜面上发生衍射时所造成 一部分能量损失。(衍射损耗的大小与腔的菲涅耳数 N = a 2 / L 入有关,与腔的几何参数 g 有关,而且不同横模的衍射损耗也将各不相同。 ) 8?自再现模:光束在谐振腔经过多次反射,光束的横向场分布趋于稳定,场分布在腔内往返 传播一次后再现出 来,反射只改变光的强度大小,而不改变光的强度分布。 9?开腔的自再现模或横模 :把开腔镜面上的经一次往返能再现的稳态场分布称为开腔的自再 现模或横模。 10.自再现变换:如果一个咼斯光束通过透镜后其结构不发生变化 ,即参数3。或f 不变,则称 这种变换为自再现变换。 11?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M 2定义:实际光束的腰半径与远场发射角的乘积与基模高斯光束的 腰半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的比。 12?均匀加宽:如果引起加宽的物理因素对每个原子都是等同的 ,则这种加宽称作均匀加宽。 (均匀加宽,每个发光原子都以整个线型发射,不能把线型函数上的某一特定频率和某些特定 原子联系起来,或者说,每一发光原子对光谱线内任一频率都有贡献。包括自然加宽、碰撞加 宽及晶格振动加宽。) 13?非均匀加宽:原子体系中每个原子只对谱线内与它的表观中心频率相应的部分有贡献 ,因 而可以区分谱线上的某一频率范围是由哪一部分原子发射的,这种加宽称作均匀加宽。 (气 体工作物质中的多普勒加宽和固体工作物质中的晶格缺陷加宽均属非均匀加宽。 ) 14?表观中心频率:沿z 方向传播的光波与中心频率为 °并具有速度 z 的运动原子相互作用 16. 反转集居数的烧孔效应:一定频率v 和光强i 的光入射时使表观中心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 粒子有饱和作用, 在反转集居数曲线上形成一个以 v 为中心的孔的现象称为反转集居数的烧 孔效应。 17. 空间烧孔效应 :轴向各点的反转 集居数密度和增益系数不相同 ,波腹处增益系数 (反转集居 数密度 )最小 ,波节处增益系数 (反转集居数密度 )最大。这一现象称作增益的空间烧孔效应。 15.反转集居数的饱和: 0 r 0 反转集居数 n n ,当I 1足够强时,将有 n n 0 , I 1越 1 I 1 I s ( 1) 时,原子表现出来的中心频率为运动原子的表观中心频率。 强,反转集居数减少得越多,这种现象称为反转集居数的饱和。

(完整版)激光原理期末知识点总复习材料,推荐文档

激光原理期末知识点总复习材料 2.激光特性: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高亮度 3.光和物质的三种相互作用: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 4.处于能级u 的原子在光的激发下以几率 向能级 1跃迁,并发射1个与入射光子全同的光子,Bul 为受激辐射系数。 5.自发辐射是非相干的。受激辐射与入射场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和偏振态,并沿相同方 向传播,因而具有良好的相干性。 6.爱因斯坦辐射系数是一些只取决于原子性质而与辐射场无关的量,且三者之间存在一定 联系。7.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工作物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 8.产生激光的充分条件:在增益介质的有效长度内光强可以从微小信号增长到饱和光强Is 9.谱线加宽特性通常用I 中频率处于ν~ν+d ν的部分为 I(ν)d ν,则线型函数定义为线型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 10.的简化形式。11. 四能级比三能级好的原因:更容易形成粒子数反转 画出四能级系统的能级简图并写出其速率方程组 ()()()() Rl l l l l N N n f f n dt dN n n n n n A n W n s n dt dn S n S A n N n f f n dt dn A S n W n dt dn τυννσυννσ-???? ??-==++++-=++-???? ? ?--=+-=021112203213030010103232121202111222313230303,,ρul ul B W =1 )(=?∞ ∞-ννd g 1 21212)(-+=S A τ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12 E 2 1 12.13.14.15.程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研究方法:①几何光学分析方法②矩阵光学分析方法③波动光学 分析方法。处于运转状态的激光器的谐振腔都是存在增益介质的有源腔。 16.腔模沿腔轴线方向的稳定场分布称为谐振腔的纵模,在垂直于腔轴的横截面内的稳定场 分布称为谐振腔的横模。 17. 腔长和折射率越小,纵模间隔越大。对于给定的光腔,纵模间隔为常数,腔的纵模在频率尺上是等距排列的 不同的横模用横模序数m,n 描述。对于方形镜谐振腔这种轴对称系统来说,m,n 分别表示 沿腔镜面直角坐标系的水平和垂直坐标轴的光场节线数。对于圆形镜谐振腔这种旋转对称 系统来说,m,n 分别表示沿腔镜面极坐标系的角向和径向的光场节线数。 18. 腔内光子的平均寿命就等于腔的时间常数。 19. δ:平均单程损耗因子,τR :腔的时间常数,Q :品质因数,三个量都与腔的损耗有 20. 21.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条件: 当g 1g 2=0或1时是临界腔,当g 1g 2>1或<0时是非稳定腔。 22.所谓自再现模就是这样一种稳定场分布,其在腔内渡越一次后,除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 外,场的相对分布保持不变。

激光原理复习题重点难点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激光原理》复习 第一部分知识点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原理 1、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激光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各个部分的基本作用。激光器有哪些类型? 如何对激光器进行分类。 3、什么是光波模式和光子状态?光波模式、光子状态和光子的相格空间是同 一概念吗?何谓光子的简并度? 4、如何理解光的相干性?何谓相干时间,相干长度?如何理解激光的空间相 干性与方向性,如何理解激光的时间相干性?如何理解激光的相干光强? 5、 EINSTEIN系数和 EINSTEIN关系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推导出 EINSTEIN 关系? 4、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热平衡时粒子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如何实现粒子数反转? 6、如何定义激光增益,什么是小信号增益?什么是增益饱和? 7、什么是自激振荡?产生激光振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8、如何理解激光横模、纵模? 第二章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1、描述激光谐振腔和激光镜片的类型?什么是谐振腔的谐振条件? 2、如何计算纵模的频率、纵模间隔? 3、如何理解无源谐振腔的损耗和 Q值?在激光谐振腔中有哪些损耗因素?什么 是腔的菲涅耳数,它与腔的损耗有什么关系? 4、写出( 1)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2)薄透镜变换;( 3)凹面镜反射 5、什么是激光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 6、什么是自再现模,自再现模是如何形成的? 7、画出圆形镜谐振腔和方形镜谐振腔前几个模式的光场分布图,并说明意义 8、基模高斯光束的主要参量:束腰光斑的大小,束腰光斑的位置,镜面上光斑 的大小?任意位置激光光斑的大小?等相位面曲率半径,光束的远场发散角,模体积 9、如何理解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如何计算一般稳定球面腔中 高斯光束的特征 10、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q 参数的定义? 11、如何用 ABCD方法来变换高斯光束? 12、非稳定腔与稳定腔的区别是什么?判断哪些是非稳定腔。 第三章电磁场与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1、什么是谱线加宽?有哪些加宽的类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定义线宽 和线型函数?什么是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它们各自的线型函数是什么? 2、自然加宽、碰撞加宽和多普勒加宽的线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光学跃迁的速率方程,并考虑连续谱和单色谱光场与物质的作用和工作物 质的线型函数。 4、画出激光三能级和四能级系统图,描述相关能级粒子的激发和去激发过程。 建立相应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 5、说明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中增益饱和的机理。 6、描述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中增益饱和的“烧孔效应”,并说明它们的原理。

红外热像仪技术分析报告

红外热像仪技术分析报告

XXXXXX技术分析报告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目次 1 初始上电时热像仪输出视频时序 (1) 2 外同步信号设计方案及试验验证 (1) 3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及抗热窗算法 (6) 3.1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 (6) 3.1.1 背景概述 (6) 3.1.2 常用图像增强算法比较 (7) 3.1.3 本系统调光算法 (12) 3.1.4 选择本方案的原因 (16) 3.2 红外热像仪抗热窗算法 (18) 3.2.1 热窗效应产生的原因 (18) 3.2.2 红外热像仪抗热窗算法原理 (19) 3.2.3 抗热窗算法实验结果 (20) 4 14位图像在不调光情况下是否满足导引头使用要求 (21) 4.1 背景 (21) 4.2 实验验证 (24)

XXXXXX技术分析报告 1 初始上电时热像仪输出视频时序 红外热像仪系统总共输出三路视频信号,分别为14位数字图像信号、8位数字图像信号和模拟视频信号,其中14位数字图像主要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处理后送出14位数字信号;8位数字图像在14位数字图像的基础上,再经过DSP处理之后的8位数字信号;模拟视频为经DSP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为模块信号。 关于14位数字口、8位数字口、模拟视频三路信号时序关系,相对于积分时间的时序如下图: 注1:14位数字口: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等处理后,需要将数据缓存一帧,再根据客户要求时序送出,故第一个有效数据从 14位接口送出相对积分时间下降沿共延迟约12.4mS; 注2:8位数字口: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等处理后,直接将数据送给DSP,经DSP处理后再按要求时序送出,共延迟约40mS; 注3:模拟视频信号: DSP处理后的数据首先保证8位数字接口时序送出,为满足本地视频显示时序要求,需再缓存一帧数据后按PAL制式时序 输出给ADV7123芯片,共延迟约56mS。 2 外同步信号设计方案及试验验证 在系统始用过程中,由于需要红外热像仪输出的14位数字图像、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 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 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 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 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 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 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

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当检测厚度较高的构件时,难以显示缺陷结果。 2.2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