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亲子沟通第一步:呼应孩子

亲子沟通第一步:呼应孩子

亲子沟通第一步:呼应孩子
亲子沟通第一步:呼应孩子

亲子沟通第一步:呼应孩子

任何学习都必须要遵循三原则:学了能用,学了会用,用了有用。父母培训尤其如此。但不幸的是,现在谈教育的人很多,各种各样的培训也很多,然而真正懂教育的人在我看起来并不多。很多人都是跟你提很多建议、讲很多的方法、说一大堆什么乱七八糟的工具。他们没有搞清楚,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其实在我看起来非常简单。教育的好坏,取决于亲子关系的好坏;亲子关系的好坏,取决于沟通的好坏。可以说沟通决定成败。

因此,所有的教育问题,本质上都是沟通的问题,都是亲子关系是否处理好的问题。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懂得怎么样去跟孩子沟通的:要么父母就通过自身的优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是父母满意了,父母赢了,孩子输了;或者是相反,父母妥协了,让步了,孩子满意了,孩子赢了,父母输了。基本上就是这两种不正常的亲子关系。因为它意味着一方的胜利,一方的满意,建立在另一方的失败和另一方的不满意这个基础上。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的“零和”游戏,就是一方胜利多少,另一方就失败多少,两者加起来等于零。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是充满爱的,都想把孩子教好的。也有很多父母,懂得教育孩子的一些大的方向,比方说看了很多的书,听了不少讲座,他们甚至信心满满的认为自己懂教育。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他们就发现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比知道更重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就是在一些细节上面出了问题。理论是比较好讲的,讲课也是比较好讲的,只要你有心,讲几堂很精彩的课并不难。难的是让听到这些课的人,把你理论当中的一些精华的部分付诸实现,真正让孩子受益,让父母成长。所

以我们的培训是主张以实用为原则。理论,老师会讲,但讲的不是太多,毕竟比理论更重要的是大家学了以后能够真正的去付出实施,能够真正的改善亲子关系,能够真正的帮助您解决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主要是讲三个部分的理论,一个是呼应,一个是分析,另外一个就

是引导。

那么什么是呼应?呼应的目的是什么呢?两个字站队。什么是站队呢?就是当你想要赢得对方合作的时候,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你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给孩子提要求下命令,甚至为了

达成你的需求,不惜去威胁强迫孩子。你也许可以去顺着孩子,但顺着孩子最终你自己的心里是不舒服的。真正的沟通应该是站在双赢的基础上,绝对不可以是一种零和的游戏。而要双赢,就必须要赢得对方的合作,要合作,首先第一点就是要站队。

因为在很多的情况下,两个不同的人之间,他们的需求并不总是一致的。总会发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不协调或者说冲突,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如果想要赢得对方的合作的话,就必须要跟对方在一个战壕里,比如说你想叫孩子吃饭,他却想玩玩具,你们两个的需求不一致了,然后你喊了他半天,他也没听。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通常的做法都是发一通火,逼迫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

孩子好。但好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办的事情,在对方看起来就是一件好事,至少当我们强迫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也许会坐在哪儿,但吃的不开心,这就不叫配合了,而叫顺从。他也许干脆就不听你的,我们希望的是他即能

够把玩具收起来,又能够开开心心的坐在那吃饭,达成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这样一个目标。这就要求你不能够跟对方对抗,你要跟对方站在一个阵地,属于同一个战线,而不是处于敌对的阵地。因为当两个人处于敌对阵地的时候,必定意味着一方攻击,另一方或者是反击或者就是防御,合作是不可能的。而只有当你在呼应对方的时候,你就相当于给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跟他同一条战线。

给大家举一个呼应反面的例子,就是我们父母站错队的例子。说有一个小朋友在考试的时候没考好,大概考了六十分吧,回来以后垂头丧气,对妈妈说:“妈妈,我真笨。”“你怎么笨了?”“这次考试才考了六十分。”“你不笨啊!上次考试你还考了八十分呢。”“我很笨的,上次是因为题目容易,别人都考了一百分。”然后妈妈就说:“你不笨,你看看你哪个哪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大家还表扬你怎么怎么怎么样的。”不是,那是大家想安慰我,我真的很笨。”两个人就一个说笨,一个说不笨,争执来争执去,最后妈妈实在是耐不住脾气了,生气了,受不了,觉得这儿子怎么这样?干脆就来了一句:“你真的不笨,笨蛋!”把孩子一顿骂。这个整个的沟通过程中,妈妈的队伍就站错了。

她为什么说站错了呢?因为当孩子说他笨的时候,她是用另外一种观念去反驳他,想要证明他是不笨的。孩子是站在他很笨的这个阵地上,妈妈是站在他不笨的阵地上。于是两个人就相互交锋,整个沟通,肯定是不欢而散。

再比如,这是我们以前一个学员提的一个的案例。说孩子参加一个兴趣班。在兴趣班上课的时候,休息期间经常会和一个小朋友出去买东西。有一次被她逮着了,于是母子之间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问:“你刚刚去哪里了?”“没有啊!”“小朋友说你经常和某某一起出去买东西吃啦!”“不行啊!我想试一下是什么味道啊。”“外面的东西很脏啊!”

显然,这整个的沟通是无效的,各唱各的调。首先,妈妈来一句设陷阱的提问:你刚刚去哪里了?其实她明明知道他去哪里了,但她偏偏不说出真相,而要设一个陷阱来询问,让孩子往里面跳,其目的好像是来证明我看看你会不会说谎话。结果孩子真的说谎话。为什么呀?因为当她这样问的时候,事实上就给了孩子一种感觉,情况不妙,可能会遭受攻击,于是他自然的反应就是防御。在这里,他所采取的防御的手段就是为自己辩护,辩解,说没有啊!看到孩子辩护,辩解了,狡辩了,妈妈这下就不客气了,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大家都说你跟某某出去买东西吃。”这孩子一看没办法狡辩了,于是就从防御转为对抗,你不是说我买东西出去了吗?“不行啊!我想试一下什么味道不可以啊!”还摆出一副“你想咋地”这种状态。

整个的沟通过程中,就是一方在攻击,另一方在防御,没有任何的呼应,最终也是落得不欢而散,没有任何的效果。这个说明我们跟孩子的沟通的时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大家必须要记住一点,你必须先要表明你的姿态,你必须先要表明你跟孩子是一伙的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你不是想要跟他较劲,你不是想要跟他对抗,你只是想要跟他一起共同去面对这个问题。你只是想要他的合作,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惟一的办法就是你要去呼应。

而呼应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语言的呼应。所谓非语言的呼应就叫肢体语言的呼应,比方说,当你跟对方谈话的时候,假如我们从肢体语言上去呼应他的肢体语言,我们就能够达到引导他的这种效果。

举个例子。孩子现在情绪很激烈,在哭,哭的稀里哗啦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呼应他的肢体语言呢?大家想一下,当一个人情绪很激动的时候,他的呼吸频率会怎么样?肯定会很高。如果我们也在呼吸频率上面去呼应他,我们就可以达到对他的情绪进行引导的效果。怎么做呢?你就可以蹲下来,离孩子近一点,最好能够拉着他的手,看着他,你能够感受到她呼吸的急促。然后,你把自己的呼吸频率调整为跟他一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当你在呼吸上面去呼应他的时候,事实上你就无形当中拉进了跟他的距离。人有一个特点,我们更愿意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谁跟我相似的越多,我跟谁的亲近感就越强越深。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谓的群分就是在强调相似性。尽管在这里说的相似性,更多的是在性格、爱好等等方面,但在肢体上面的这种相亲相似性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呼吸的频率保持跟对方一样以后,我们就赢得了对方的亲近感。然后接下来我们就慢慢的调低自己的呼吸频率,最终把我们的呼吸频率调整到跟正常的情况一样,就是不那么急促了,很平稳了,这个时候奇迹就会发生。因为一旦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呼吸频率跟他一样,当我们有意识地往下把呼吸的急促慢慢降为平缓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我们慢慢的降为平缓。

整个过程是不需要任何的言语的,他只是在无意识的在模仿。而一旦他的呼吸频率降低到跟我们一样平稳的时候,他的情绪也就平稳了。因为情绪这个东西,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会让我们感觉到开心啊!痛苦

啊!纠结呀!难过等等,我们只会有这种感觉。但这些感觉都没有实体化,没有实体化的东西是不好把握的。其实人的情绪它都会实体化,它都会在你身体的某个部位体现出来。比如,你激动的时候,呼吸会加快;你恐惧的时候,你心跳会加快,手心会冒汗,为什么很多汗?因为你要准备攻击了,血液往手上流了。或者是腿会发抖,为什么呢?因为你准备要逃跑了。总而言之,所有的情绪都会在身体上面体现的。当一个人激动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他的呼吸频率是很快的,因此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就一个公式:不开心等于呼吸频率很快。当然有时呼吸频率很快等于不开心。现在我们要通过这种呼应他呼吸频率的方式,让他慢慢的降到平稳的状态,于是他的潜意识里面就会出现这么一个公式:既然我不开心的时候呼吸会很快,现在我呼吸不快了,那么就意味着我开心了,我的情绪也就平稳了。但这不是我们要讲的重点。非语言呼应里面更多的我们还可以去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还有就是什么呢?我们用我们的非语言,肢体语言给对方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对对方所表达的这些内容是感兴趣等等。

第二种呼应,就叫语言方面的呼应。语音方面的呼应我通常把它叫做

说废话。好的沟通,需要废话,也离不开废话。

我记得我有一次这样讲的时候,有一位学员就说,哎呀,老师啊!我

发现我就是废话太多,你怎么还让我们去说废话呀?我这里所讲的废话跟大家所讲的废话是不一样的。有些爱唠叨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了半天,孩子没反应,于是家长会把自己平常唠叨的话当成废话。这种废话跟我说的废话有什么区别呢?平常的废话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利已开始。也就是说我们讲这些话的有一个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目标,或者是某种需要。比方,还是刚刚那个例子来讲,孩子在玩玩具不吃饭,

我跟孩子说,吃饭了宝贝,孩子没反应。你吃不吃饭啊?你再不吃饭我就吃,孩子还是没反应。从达成我的需求这个角度来讲,我的需求很简单,就是叫孩子赶快去吃饭。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的这些话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这个就叫废话。

但我这里所讲的废话,跟我们通常认为这个带有私人目的的废话是截

然不同的。它具备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是不利己的。我说的这句话对我本人而言是没什么好处的,或者说我没有什么私心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都是放空自己。我做到了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所谓的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当下我这句话里面,是没有任何利己目的的。

如果把时间段放长一点,我说的这些呼应的废话,最终还是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引导对方跟我合作。如果从这个长远目标来看的话,我说这些话其实也是有目的,但这个目的跟这种直接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完全不同,这样讲可能大家听着会觉得有点混淆。

我再举个例子,假如说你想要孩子写作业,那么你就说现在去写作业。孩子如果说,我不想去,我要看电视。你说,不行,你看现在几点了?赶快去写,不许看电视了!在这段对话里面显然你的说法是有目的,因为你的目的就是要他去写作业,他不写的话你就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你在施加命令。那么,这种情况下所说的话,它就不是废话。因为它有利已目的,这是废话的第一个特点,不利己。

废话的第二个特点,不损人。就是说你讲的这句话,不会伤害对方的

自尊,伤害对方的人格。当我们去伤害对方的时候,事实上就是在对对方的一种攻击。而攻击对方的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希望对方屈服。我们为

什么要对方屈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对方屈服了我们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损人的目的是为了利己,但比单纯的利己更可恶,因为他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更大了。因此它促使对方防御或者是反抗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离合作这个目标也就更远了。

还是以孩子不想做作业这个案例来讲。如果跟孩子说让他去做作业,他说我不做,然后大人就开始这样讲:你看看你现在的成绩,一塌糊涂,你还有没有脑子?你有没有上进心啊?还想不想做作业,你想气死我吗?这整个对话过程有很多损人的词语在里面,骂孩子成绩一塌糊涂,骂她没脑子,我为什么要这样骂他呢?目的很简单,肯定我不是希望他一塌糊涂,我也不希望他一直没脑子。的希望是相反的,希望他以后不要一塌糊涂,希望他有脑子,有上进心。问题是,我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攻击性的语言呢?目的就是让他去屈服。这就是在损害对方,去达成自己的需求,叫损人利己,也不是废话。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当孩子说我不想做作业,我们就这样呼应他:你现在不想做作业。我说的这句话是不是跟他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呀?毫无疑问是一样的,他不是说他不想做吗?那我就把他这个意思理解完再传递给他:哦,你不想做作业。那我通过这样呼应以后我就再跟他表明一个姿态,我跟他是一伙的,我理解和接纳他了。

但呼应不等于顺从。呼应他不等于我就必须按他的要求去做,不是那个意思,仅仅表明我们对他所说的话表示理解了,我清楚他的意思,我清楚他的想法,但他有他的想法,我也有我的想法。我不可以强迫他,改变他的想法,他也不可以强迫我去顺从他,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所以呼应完

了以后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去引导他: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做呀?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整个的沟通才是健康的,并且最终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关于语言方面的呼应,也就是我通常所讲的废话,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呼应对方的情绪,或者是呼应对方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我们统称为理解性的废话。第二类,呼应对方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或者是需求,我们把它叫做聆听性的废话。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两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一下,我们刚刚所说的呼应。当孩子说,我不想做作业,我说,你现在还不想做作业。这个呼应是属于哪个呢?他属于聆听性的废话,因为我所说的“你现在不想做作业”和孩子说的“我不想做作业”两者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关于聆听性的废话,我们以后再讲。今天我们先给大家讲一下理解性的废话。

理解性的废话,就是把对方当下或者当时的情绪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把对方当下没有说出来的真实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里就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说你所说的这些东西,对方都是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你感觉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是按照推理推出来的。既然是推理推出来的,或者是感受到的,那未必就是正确的。所以说理解性废话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一点,绝对不可以想当然,绝对不可以把我们的理解,当成对方真实的想法。而应该是要把我们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告诉对方,要对方去判断我们这个说法,这个感受。如果对方不认可的话,就说明我们的理解错了,因此我们要重新再理解,说完了再反馈回去给他。

接下来我们用案例来说明一下理解性废话。我们那还是以孩子不愿意做作业这个例子来讲。这个小朋友平时成绩也不好,这是我们学员以前提供的一个案例,读书也不认真。然后呢,母子之间就有下面这段对话。

“儿子,你是不是对你们老师有什么意见呀?”

“没有。”

“你最喜欢班上哪个老师?”

还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换一个话题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老师说我们的成绩好了,她才有工资拿。我们班成绩不好,老师工资就低。”

“哦,那你喜欢你们老师工资高吗?”

“不喜欢,哦,你不喜欢老师工资高。”

“嗯。”

“因为你不喜欢老师工资高,所以故意不写作业,故意把那个字写的那么差吗?”

“嗯,是的,我不想写作业也不想老师拿高工资,班主任很凶,总是骂我。英语老师也经常踢我们。不是说老师不可以打学生吗?”

我们先来分析上面的对话。这是我们学员学习过一段时间以后,她的沟通,显然是有了一些改善。

我在这里讲的时候,有些话题可能会超出理解性废话的范畴,会讲到聆听性废话。

在开始的时候对孩子的呼应还是可以的,当孩子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老师说我们的成绩好了,她才有工资拿。我们班成绩不好,老师工资就低。”

“哦,那你喜欢你们老师工资高吗?”这是一句呼应。

“不喜欢。”

“哦,你不喜欢老师工资高。”这个更是一句呼应。

“嗯。”

“因为你不喜欢老师工资高,所以故意不写作业,故意把字写的那么差吗?”这是一种询问,也是一种故意在探询他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也非常不错。

但当孩子说“老师很凶,骂我,英语老师踢我们。”说到这儿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呼应呢?我们应该是去呼应他被老师骂了,被老师踢之后当下的情绪是什么。他肯定不开心呀,他或许会感到委屈,他有这样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因此这个时候是呼应情绪的时候。但是没想到我们这位学员,前面跟孩子沟通都非常好,非常成功,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她没有去呼应孩子当下的情绪,说理解性的废话。而是相反,站错队了,站在的孩子对立面去了。

她是怎么说呢?她是这样说的:“老师是不是说了几次你们都不听啊!所以生气了,忍不住踢了你们。”这话是什么意思?这话是在为老师辩护,因为觉得老师也不是神经病,之所以对你凶,之所以骂你,之所以踢你,肯定是你表现不好。言外之意,老师那样对你,那你是活该。

这么说孩子还能满意吗?孩子肯定不满意啊,你在帮老师说话,你在说他活该呀,这个意思虽然你没有表达出来,但是孩子能感受到啊!于是孩子接下来就很不开心了。当妈妈问他:“那我们可不可以想什么办法,以后不被老师凶,不被老师骂,不被老师踢呀?”孩子就很抗拒,回答很简单:“我不想,我要换班,我要换老师。”

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沟通,它失败就失败在没有去呼应孩子当下的情绪。因此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当对方有情绪的时候。大家必须要做到几点。第一点,先把事情撇一边,先处理情绪。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去谈事情,我们应该去呼应他的情绪。比如说孩子从学校回来垂头丧气。你明显感觉

到很不开心。如果我们把事情放到一边,我们去呼应情绪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讲:看起来你很不开心。如果我们只是关心事情,不管情绪的话,我们可能就会问:怎么了?

大家仔细体会这两种说法。如果是你不开心,别人用这两种方式来对你讲的话。你会感觉哪一种更舒服,哪种你听了心里不会那么爽?毫无疑问,对方能呼应你情绪的说法。你听了会更舒服。对待孩子也是一样的。这是大家记住的第一点,有情绪的时候首先呼应情绪不要谈事情。

第二点,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当对方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只要他没有对你造成实际的伤害,都是应该可以接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当下处于情绪不理智的状态。我们也会有不理智的时候,也会做出事后让我们后悔的事情,我们都是成人了我们还如此,那何况孩子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够因为孩子有了情绪,我们情绪就不好了。他火气来了,我火气比他更大,我要用我的这种优势。把他制服了,小样,你这么点大我都制服不了你,将来长大了你翅膀硬了,你不是要飞上天了吗?

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就好比当我们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更希望对方能够给予我们一个宽容的环境,而不是跟我们针锋相对。假如当孩子有了情绪,我们没有去呼应他的话,而是采取针锋相对的方式,孩子的情绪不但处理不好,相反,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或者,我们的怒火事实上就相当于在他的怒火里再浇一桶油。

最终,亲子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的疏远,我们希望通过赢得对方合作来减少冲突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青少年亲子沟通状况的调查研究

青少年亲子沟通状况的调查研究 亲子沟通是家庭成员之间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也是亲子关系影响亲子双方的内在机制之一。亲子间进行积极科学的沟通,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改善,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是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有效措施。本文采用Barnes和Olson的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简称PACS)对广西玉林某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合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玉林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共214人,共发放214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14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5人,女生77人。 2.研究方法 采用Barnes和Olson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简称PACS)对随机抽取的被试进行调查。该量表由两个分量表构成,一个用来测量亲子沟通的开放性程度,另一个用来测量亲子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程度。开放性沟通是良好的沟通,指亲子之间的沟通是开放式的,相互之间能够自在地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有问题的沟通是指亲子之间在沟通时很不自在,双方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很拘谨,会避免谈论某些话题等。每个分量表包括10个项目,共20个项目。要求被试根据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实际情况作答。反应以5点记分,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无所谓,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各个分量表分别记分,在合成总分时,沟通问题分量表反向记分,即总分越高,意味着沟通情况越好。此外,为了解被试自身或父母的特点对亲子沟通的影响,也调查了被试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等。以下采用SPSS11.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1.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亲子沟通状况 分析表明,男生在亲子沟通上得分的平均分为M男=2.4677,女生的平均分为M女=2.5870。t=1.250,p>0.05,因此,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亲子沟通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状况稍好于男生。 2.不同家庭结构的亲子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分别为“完整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中的一方去世”四种

(完整版)《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教学指导设计

精心整理《家长必读》第三版小学高年级分册优秀教案评比 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小学高年级分册第七课教案 教学内容: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家长必读》小学高年级分册第七课《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教学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背景: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 心扉,把父母当成最知心的朋友。 因为它能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洒满阳光。 教学目标: 1. 2. 3. 课前准备: 1,了解亲子沟通普遍存在的问题。 2 3. 教学过程: 导入: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班级所有任课老师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家长学校学习。今天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各位家长探讨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其策略技巧,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课件出示: 一、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了解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三、正确对待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主动地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 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1.出示案例:令潇潇,女,14岁。现在与父母亲情冷漠。拒绝与家长沟通。经常离家出走。原因就在于,父母经常剥夺她发言的权利,有什么事都不得申辩,只能由父母数落和指责。同时,面对她的不足与错误,父母非打即骂,不注意引导。开始,潇潇有什么事还和父母谈谈。但得到父母多次的打击后,慢慢地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基本上不再主动找父母说话,有时父母找她谈心她也不理。时常不回家,一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亲情链条出现断痕,造成亲情冷漠。 2.谈话交流: 式去沟通,这会让孩子反感逃避、 好孩子,必须懂得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不可分离的亲情,彼此之间经常沟通交流, 犊之情,这原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二、了解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1. 2.简要小结:明 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桥梁。下面从六个方面 ⑶亲子沟通能为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 ⑷亲子沟通是顺利解决家庭教育中过程性问题的前提条件 ⑸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⑹亲子沟通能有效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 三、正确对待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各位家长朋友们,我们现在知道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在日常与孩子沟通中,是否交谈很顺利呢?请各位家长相互交流一下与孩子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2.问卷调查,发掘沟通问题。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好幼师与孩子沟通的九大技巧

好幼师与孩子沟通的九大技巧 尊重幼儿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与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 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老师,怕老师说:“你怎么会尿裤子?”这样一说,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会笑话自己尿了裤子,被大家笑话多没“面子”呀,只有自己忍着。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考虑一下,照顾孩子的感受,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休息室换上干净的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我想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顾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

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

亲子沟通调查问卷

亲子沟通调查问卷(父母版) 感谢您的信任来填写这份问卷。这是一份是关于您和孩子沟通的调查问卷,目的是在您填写这份问卷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您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本次调查只需占用几两分钟的时间,答案无对错之分,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性别:文化程度: 1.不管我的工作或生活再忙碌,每天我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2.我________在吃饭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3.在下列选项中,目前我最关心孩子的: ? A.学习情况,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学 B.身体 C.交朋友 D.其他 4.我________和孩子有这些接触,如摸头、拍肩和相互拥抱等。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5.孩子________和我一起做家务。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6.孩子________主动告诉我他(她)在外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和内心感受。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7.当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我觉得孩子比较倾向于: ? A.找他(她)父亲倾诉 B.找他(她)母亲倾诉 C.找他(她)朋友倾诉 D. 他(她)自己思考解决,不向任何人倾诉 8.当我有心事时,我倾向于: ? A.跟另一半聊聊 B.跟孩子说说 C.不说,自己解决 D.其他 9.我________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处。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10.在和孩子谈话时,我_______使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和“你再不…我 就…”等的语句。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 经常 11.和孩子谈完话,我_______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 ? 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与孩子良好沟通的8个方法

与孩子良好沟通的8个方法 1、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 有时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八岁的女儿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除非她说的话,真是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不过,这种机率低于百分之一)。专家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晓得你是真的愿意听。 很多时候,孩子中不过想说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2 2.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 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沟通中的最好润滑剂,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3 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4 4.身体语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5 5.别问一些太空洞的问题

托管班老师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方法

托管班老师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方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通过沟通减少误会,这点在教育服务行业同样重要。在校外教育托管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有个很大的特点:家长掏钱孩子来上课,老师通常更多是与孩子沟通,缺少机会和平台与家长沟通。 老师们经常困惑:为什么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家长依然对我们不满意呢其实家长与老师之间本身并没有矛盾,有的只是误会。对于校外教育托管机构老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晋级教育窦昆老师给出分析解决方法: 校外教育托管机构老师需要明白自己所在机构的主要业务和职责,就基本明白了家长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机构的需求所在。这里就举个例子: 育人目标:培养兴趣,学会学习,形成习惯,提高成绩。教育模式:学中玩,玩中学。晋级教育本着对每个学员负责的办学理念,紧抓育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在这里我们认为孩子的学会学习习惯养成了,成绩就自然提高了,而且是长期的良性的循环。在这里我们与家长沟通就需要提前告知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就比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要多了。 校外教育机构老师了解自己的业务与要旨固然重要,但是也更需要一个平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校外教育托管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可以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家校沟通,校外教育托管机构与公立学校相比,显然公立学校更占优势,公立学校做家长的沟通可以说是随时的,说开家长会家长就会来,公立学校

在沟通方面就比校外教育机构更强势一些。如果我们不主动跟家长沟通,家长一般也不会跟我们沟通。所以我们需要主动出击: 1、发单招生平台沟通; 2、电话招生平台沟通; 3、日常教学后及时沟通; 4、提醒家长续费时沟通; 5、家长接送时沟通; 6、邀请家长活动中沟通; 校外教育托管机构与家长沟通的话题,托管班老师可有六大话题可以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 1、沟通“孩子成绩”问题。 孩子成绩问题,是需要沟通的一大话题。做游戏,家长不太愿意:“你们凭什么做游戏,你们为啥天天不上课”这个时候就需要沟通。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就要跟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不仅要提高成绩,更要增加快乐。 2、沟通“学生托管”问题。 学生托管的市场非常大,很多有钱人到现在为止、都很顽固地没有把孩子放在托管班。他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放心。我们需要告诉家长,周一到周五搞品牌托管,周六周日搞快乐周末。就是学中玩,玩中学,以玩为主,公立学校以学为主,两者完美结合。 3、沟通“学习效果”问题。 家长来报班的时候提的什么要求,老师都知道。孩子的表现,老师能够及时地跟家长反馈。那么续招生的沟通就是要不断地向家长表功——反映孩子的培训或托管“学习效果”。反映特点:把孩子做的芝麻大的事情,都要说成像西瓜一样大。“把孩子芝麻大的事情说成西瓜大”。这些都是家长非常愿意听到的,因为通常自己家孩子芝麻大的事

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及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及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大多数希望与父母成为朋友,并分担父母的心事,但在沟通中常发生冲突。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作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应注意一定技巧。 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致或产生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顶撞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本课题旨在探讨当前学生对父母管教方式的看法,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模式。希望通过次研究结果,可以让父母了解子女们的想法,以及对父母如何和现代的子女做好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学生、父母、沟通、冲突。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学生与父母沟通的现状 (二)了解和思考代沟的实质所在和找寻解决方法 (三)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强本身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二、研究过程: (一)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调查问卷 (二)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 (三)统计调查结果 (四)总结资料,小组商讨后编写论文

三、数据与分析 第1题你认为自己随着年龄增大,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单选题]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认为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关系不大。 认为越变越好的人比越变越差的人多出一倍。 分析:图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认为和父母关系变化不大的同学最多,再到越来越好,最后才是越来越差,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是和父母或者亲人是最亲密的,而他们都没认为自和父女关系越来越差,说明了他们都是比较爱父母的。说明他们是有争吵,但关系却不差。他们拥有这种变化不大或者越变越好的心态,就会让自己更加珍惜父母,多和父母交流,不产生太大的心里距离。 第2题你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会做什么[多选题]

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技巧

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技巧 根据调查,在87%的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多数家庭的家长并不能经常、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在家里却不能与朝夕相处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可能会给正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照常理而言,家庭是孩子生活中温暖的港湾,在其成长历程中,孩子或许会经历许多需要家长帮助克服的挫折与困难。如果孩子未能与其最亲的家长倾诉,他还会向谁倾诉呢?谁还会在他陷入迷茫中帮他一把呢?可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工作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浅谈个人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造成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 家长一旦发现了他们与孩子在沟通问题产生困难时,家长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笔者

认为,造成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不良的教养方式 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与孩子沟通的质量。目前家庭中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较为突出的有:一是溺爱娇惯型。由于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爱娇惯子女现象也显得较为普遍。家长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地照顾、保护着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得特别的“周到”,孩子所想即家长所想,家长所想即孩子所想。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溺爱保护包围之中的孩子普遍有一个“秘密武器”——哭与闹,他们稍有不如意要么就哭,要么就闹。孩子一哭闹,家长马上就着急,于是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经常是不合理的需求。“哭闹”似乎成为了这类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这种过于简单化和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导致日后家长与孩子沟通上的困难。二是专制粗暴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有一种

与小孩子沟通技巧

与小孩子的沟通技巧 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可以不计较任何的得与失,去无私的奉献,乃至付出宝贵的生命。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情都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通过努力培养出优秀、孝顺、懂道理,拥有一切美好品德的好孩子。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熟,他不仅会有自己的思想,他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这个时候身为家长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孩子,更要学习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父母了解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理解父母,真正做到母子(女)之间心灵的相通与互动。今天我浅谈一点点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正确与否仅是我在平时生活与工作当中的体会,敬请各位朋友给予指教 [言语沟通技巧一]倾听:家长要把权威放下,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的感觉,认为我是家长我什么都是对的。有时也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让孩子有种平等的感觉。具体表现为:1、和孩子说话要蹲下来;2、认真倾听的同时要有简单的回应,例点头,哦!啊!真的吗……,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但孩子会认为你在认真听他说话;3、倾听孩子说话时要引导他继续说下去,让他愿意跟你交流。比如说“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是怎样的……”。最后一点很重要就是接纳对方的感受,要用自己的话说出他的感受。比如说:有一次我去姨妈家,小外甥玩具跑车坏了,就给他妈妈打电话哭着闹着说:妈妈我的车坏了,我看到就是你今天早上给掉地上摔坏的。表姐在电话那头说:我把你的车摔坏了?你今天早上还把我的被单弄得乱七八糟!外甥哭得更大声了就是要跑车,表姐又说:你这个小孩不好好学习,看你以后怎么办?别哭了,赶快做作业去。小外甥哭声震天响,最后表姐没办法说:别哭了,大不了我再给你买一个新的,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姨妈这时在旁边其实很着急,她刚要去哄小外孙,可转念一想,让孩子发泄一下会更好,过了一会儿,姨妈走到小外孙身边表示同情地说:嗨,如果要是姥姥最喜欢的车摔坏了,我也会很难受的。小外甥哭声止住了,愣愣的看着姨妈。接着姨妈又说看看姥姥能不能帮你把车修好,小外甥情绪平静了下来,“姥姥别修了,我去做作业了。”这个小故事反映了对待孩子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表姐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孩子闹得更凶。而姨妈是接纳孩子的感受同时又说出自己的感受,两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实孩子不见得是真的想要那辆跑车玩,有时只是发泄一下情绪。但作为家长在接受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无理要求要采取强制的手段。比如说在商场里孩子看好的东西不给买就满地打滚,你还能认同他吗 [言语沟通技巧二]表达:1、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情绪,把看到的事情不带情绪的描述出来。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计较的是家长的情绪,对他的态度,孩子并不计较说话的内容。2、不要随意否定孩子,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例如说你这么小懂什么呀,而要多赞美,赏识孩子,总之情绪影像孩子接受你说话的内容。3、我们说话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适度做到有理、有力、有节,话不过三,有的家长埋怨说我都说了一百遍了他还是不听,这时家长就要考虑说话的方法。我们说话之前更要考虑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想听什么。要多说我是怎么怎么想的,我认为,不要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你不应该…….4、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不说是非对错,不做评价。比如说:孩子回来晚了,有的家长孩子一进门,就劈头盖脸的数落一翻,啊,怎么回来这么晚啊,又到哪玩去了。孩子肯定不接受。如果换一种说话方式如:“你回来这么晚,又不知道你到哪去了,妈妈很着急,希望你下次回来晚时给家里打个电话,妈妈才会放心。 5、学会鼓励赞赏孩子,要说出来,但夸奖不是无原则,要做到不空洞,要落到具体的事情上。比如说:孩子把屋子收拾干净了,你不要应付说收拾的真干净。而要说:你太能干了,哦,被子叠得好整齐呀,桌子擦得真干净,一点灰尘都没有 [言语沟通技巧三]讨论:让孩子在讨论问题中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家长提前把结果告诉他。还有就是非语言沟通1、目光要充满爱,眉头舒展,嘴角上提,这样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的,要创造出一种温馨的气氛。2、动作,手势。3、神态要由内而发,因为内心情绪会外化出来。5、语调,多用询问,征求意见的口气。其实我个人觉得做到这些并不难,只要是真心爱孩子,这些都是很自然本能的情感流露。当然以上这些技巧要做到灵活运用,综合运用。

孩子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报告

附: 孩子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报告 一、背景: 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多的人用冷漠武装起自己的社会,是否亲情也在人们的心中渐渐淡化了呢?对于最能代表未来先进力量的当代大学生,是否还是同以前的知识分子一样能恪守孝道呢?为此,人文与法学院法学1004团支部在校园里进行了关于孩子与父母沟通情况的校园调查。 二、调查方式: 校园随机抽查,宿舍谈访及个案调查 三、调查对象: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在校学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 图一显的是同学对父母的了解程度,有72%的同学是非常了解父母的,有26%的同学对父母近况略知一点,有2%的同学对父母一点也不知道,由此可见同学们还是会关心下父母的,我们并不是漠视亲情的这一代。 图二显示的是同学是否经常帮父母做家务,59%的同学是经常帮父母做卫生的,有37%的同学偶尔才会帮父母做卫生,有4%的同学不会帮父母做卫生,由此可见同学们也是知道父母得辛苦的,会为父母分担,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并没有想到这点,并没有为父母减轻什么身体上的负担。

图三显示的是同学们假期的度过方式,有68%的同学是陪父母度过,有14%的同学选择陪朋友度过,有18%的同学则选择在家睡觉,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在假期多陪陪父母的,也有很多同学喜欢自己在家睡觉,进行更好的休息,做为独生子女,这是我们一个典型的特征,一切自己为主。 图四显示的是有困难时倾诉的对象,有57%的同学选择对自己的朋友倾诉,有29%的同学会去找自己的父母倾诉,有14%的同学则会自己来消化,不会找任何人倾诉,从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更为看中自己的朋友,认为同父母之间有代沟等问题,所以有困难时反而不会同父母寻求帮助,有少数同学不会找任何人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这反映出来当代大学生的自私,孤僻,对别人的不信任

家庭中亲子沟通的方法、问题及指导研究

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是有过有失,都是在磕磕碰碰中不断积累和获得生活经验的。但是不少父母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时,采取的往往是主动的“进攻”方式对待,一味批评、指责孩子,忽略孩子取得的点滴的进步。而孩子却会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爸爸妈妈的满意,于是对家长失去了信任,慢慢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6.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言行不一。 经常听到父母在抱怨,“不是和你说了好几遍了”、“不是说了这样不可以的”、“你这个孩子怎么还是这样啊”等等,可是孩子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还是如常,一点令家长满意的都没有,这恰是忽视了自身的言行示范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怎能要求孩子做家长要求的事情?亲子沟通就很难进行,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榜样,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修养,树立自己的好形象,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才能通畅无障。 四、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 亲子沟通,就是要创造能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因此家长在亲子沟通种要关注四个步骤,就是“倾听→产生共鸣→一起思考→给予鼓励”。 1.倾听——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亲子沟通中,孩子只要看到父母“确实在听自己说话”,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被父母所爱的,从而能放下心来。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不过当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最好不要只是大声地发出“嗯、嗯”的回应声,或只是随便点头表示赞同,应该在听到孩子说“发生××事,让我觉得很生气”时,回应孩子一句“也难怪你会生气”。即使只是跟着附和孩子的话,也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爱我的,“爸爸(妈妈)懂我的心情”、“还好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了”、“以后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还是和爸爸妈妈说的好”。 所以在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要先耐心地倾听,并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同时适时地给予点头示意等附和的行为,直到孩子把话说完为止。 2.产生共鸣——所谓共鸣,就是懂得对方的痛楚,能与对方共享喜悦的一种力量。在问卷统计中,我们发现大班的孩子和家长沟通时,90人次中趋于51人次家长不善于倾听,而是经常指责孩子的不是,耐心不够,导致孩子胆小内向,不想和人交往的现象。 日常家长在倾听孩子的倾诉后,一定要能够理解孩子的倾诉,甚至愿意伸出手来拉孩子一把。孩子向家长倾诉有时纯粹只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发发牢骚而已,有时甚至说的都是一些完全不着边际的内容。即使在这种时候,还是必须努力和孩子说的话产生共鸣,不然就没有办法继续聊下去了。具体来说,即使只是重复地响应孩子“喔,真的呀”,也算是做到了起码的“产生共鸣”,让孩子觉得“把事情告诉愿意听我说话的爸妈,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让孩子触景生情,深受感动,从而对自己树立自信心。 3.一起思考——在倾听孩子倾诉产生共鸣后,需要给孩子重要的提示或想法,之后完全让孩子自行思考,好设法引出孩子想“试试看”的意愿。绝对不要劈头就泼他冷水:“你根本就办不到,还敢这样说!”“你又来了!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怎么跟你哥哥差这么多!”你可以和孩子这样互动“你想怎么做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同时认真地与孩子一同思考对策。最后由亲子共同承担结果。如果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时,亲子之间就能共享成就与喜悦,真是一件乐事。 4.给予鼓励——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都好好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给予孩子一句

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花开有声] 在《妇女生活现代家长》中看到一篇文章。文中介绍了教育专家孙慧波的教育理念。读后感触颇深。 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匹千里马,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家长们该怎样做个“伯乐”家长呢? 掌握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是做“伯乐”家长的第一步。 第一,要学会接纳,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如果你要是有条件,你对孩子就不是真爱。无条件的接纳,包括错误和缺点。因为错误和缺点是人一生当中常犯的,作为父母也犯错误,只不过同孩子犯的错误不一样。你要求孩子不犯错误,你就是要求孩子做神,不做凡人。现在孩子存在的缺点和错误都是合理的,都是在成长过程当中出现的。只有你无条件的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接纳你。家长一个严厉的眼神和语言,那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拒绝的心情,让孩子的逆反心理马上就上来了。孩子关上了这道沟通的闸门是家长造成的,不是孩子造成的。 第二要学会倾听。家长要坐下来,微笑的看着孩子,给予孩子关注,在整个过程当中,无论孩子说什么,你不能插话,加以评判。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只做录音机或者一两个语言的引导,让孩子把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这个倾听的过程当中,你能做到,第一个听内容,第二个听他的含义。第三听他的弦外之音。其实有的孩子是这样的,这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差,很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他积压在心理难受,他想释放出来。其实他说的目的就是他说到心理舒服就没问题了。很多家长没等孩子明白之后,就给孩子意见,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意见,因为他找不到这样的人,他第一个想到肯定是父母。

对于孩子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孩子在说的过程当中,其实他心里的疾病已经解决了一半了,接下来,孩子要跟家长沟通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长没有耐心,孩子刚要说,马上他觉得不对了,一下子打断孩子的话,结果孩子什么都不说了。 第三就是表白家长的信息。家长在倾听过程当中,第一件事,孩子说完了。家长针对孩子的这个行为,整个事件,不加判断的把整个事件陈述一遍,让孩子认可这个事件就是这样的。然后家长开始陈述我的感受。在整个事件中,爸爸妈妈是什么感受,不用谈观点,一谈观点,孩子马上就反感。只谈你的感受。在这个事情当中,妈妈的感受是什么。比如说你这种行为让我很伤心,你这种行为让我很担心。比如说现在有早恋的问题,很多家长就是因为不会沟通,导致孩子逆反了,结果闹崩了。坐下来,家长不把自己的观点给他,只谈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女儿,你这么做,现在是青春期了,出现这种早恋现象,我们觉得非常担心,我为什么会担心呢?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我特别希望你在青春期中能够平坦的走下去,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特别希望你能把这个问题反馈给我,我们共同解决。哭也好,笑也好,妈妈跟你共同承担。你把你共同的感受给他。 然后把你的原因还有结果阐述给他。我为什么产生这种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比如说你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会对我,以及对你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孩子意识到,他这种行为后面导致的是什么。对妈妈的感受,对爸爸的感受以及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同时告诉他,孩子虽然发生所有的这些事情,一旦有事情发生的时候,绝对会站在你这一边,因为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无条件的爱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一定会体谅父母的感觉,所有的孩子都是讲理的。只有家长方法不当,他才不讲理,如果你把

如何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如何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思想变化、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在家庭中特别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做父母的就很难和孩子进行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好多家长都感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跟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以前无话不谈,现在说不了几句话就没词了。一般都认为这是代沟,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所以好多家长就心安理得,任其发展下去。而这样下去,家长跟孩子的隔阂只会越来越深,感情只会越来越淡薄。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走上邪路。 胡女士在金战热线中这样倾诉: 有一天她心情不好,丈夫又不在身边,想想女儿也大了,就想跟女儿聊聊。结果搞得女儿莫名其妙,问:“妈你没毛病吧,跟我说这些干啥?妈,你怎么不问我考试了没有,跟我说这些干嘛?妈,你这圈子兜得也太大点儿了吧,有话您就直说吧,我还忙着呢。” 胡女士伤心极了。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女儿都这么大了,怎么一点不知道体谅、安慰一下妈妈呢?难道她是个冷血动物? 胡女士说的这种情况是母女长期缺乏良好沟通造成的。 孩子其实是渴望跟家长交流的,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问题是家长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因为家长都忙,一旦有时间他们就要趁机过问孩子的学习问题,正襟危坐跟孩子谈。或者就是问那些不知问过多少次的问题。这样的谈话,孩子当然盼望早点结束。 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家长开口就是问学习,他也就会回避跟你的交流,避之不及。即使偶尔你心血来潮,想跟孩子说句真心话,孩子也不买账了。 所以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或者跟孩子交流不下去,说到底还是心态和方法不正确。 跟孩子谈心交流,家长对自己要有个适当定位,要有个恰当的心态,还要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更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随心所欲的自然和谐的氛围。要随意一些,不要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 (1)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为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她)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3)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她)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她)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她)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

亲子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报告

亲子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珞南街、珞珈山街、水果湖和关山街4个街道办的城镇居民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前亲子沟通的状况,分析了当前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望对亲子沟通的进一步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字:亲子沟通中小学生家庭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活而忙于工作,致使他们越来越脱离家庭,无暇顾及家中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帮助和理解,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被需要和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使亲子沟通问题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虽然不少父母开始意识到他们与孩子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但大多数不是很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湖北经济学院学院的7名本科生组成了一支调查小组,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珞南街和珞珈山街等4个街道办的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整理资料,采用SPSS软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亲子沟通现状的

调查、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改善亲子关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从而推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亲子沟通的现状 亲子沟通是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双方主体在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在共同创造的独特家庭情境中,基于各自的角色定位和不同的态度、需要,通过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而交流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中小学生面临急剧的社会时代变化,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的机率不断升高,通过社区、学校、家庭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势在必行,其中家庭尤其是父母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以亲子沟通为途径实现的,亲子沟通又是家庭环境中给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有效方式。因此,研究亲子沟通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推动和谐家庭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在亲子沟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母亲与子女的沟通状况优于父亲。 从亲子沟通中学生的倾向程度来看,在受访的231名学生中,倾向于与父亲交流的学生93名,占总数的40.3%;倾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九大技巧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九大技巧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三(2)班杨文磊 2号 一、前言 每次我在路上,我常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和子女吵架;每次在班级里,我常常听到同学和他们的父母闹矛盾而赌气;每次在家里,我常常都会感受到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我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就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有的可以感情至深,有的却是感觉冰冷哪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悬殊所以,我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及交流沟通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单独采访。二、调查框架 为了进行这次探讨,我做了一个关于中三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调查问卷。这个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笼统的调查一下孩子主观上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做了一个整体评价。评价以打分为方式,分数分为五个档次: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设计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⑴为了从孩子这个角度看待沟通交流这个问题。⑵为了使我大致判断一下现在的中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它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关心。(第2个问题-第7个问题)②从时间的过渡,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与走向。(第8、9个问题 )③从沟通交流中最棘手的“矛盾”进行探讨(第10个问题-第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调查当父母做出一些爱的表达时,孩子的表现与反应。以下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数据。 三、调查表结果(数据统计与整理) 注:我对中三(2)班进行了调查,最后回收了有效问卷40份。

13. 设想一下,当你的父母为你留下眼泪,你的感受是什么(主要情况) 当父母流泪时,孩子感受的三维饼图 心痛,不忍 不理解

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

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 你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和孩子沟通,尤其是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下面小编整理了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01 调整 谁都有心情不好、不爽,想发泄的时候,要是遇上孩子恰好不听话,是不是正好找到了发泄口。是啊,熊孩子该教训,你又找不到气往哪出,一举两得!关键是孩子相对你来说是弱势群体啊,你批评了又能怎样,他又不是你的老板、不怀好意的路人,这些人给你的气你不能撒,你可以撒给孩子啊,他们又不会反抗! 是吗?孩子真的不会反抗吗?上文中菲菲是用什么反抗的呢?她是用弱势群体独有的方式反抗你。不仅如此,发泄时满满的负能量都会加之于孩子身上,你发泄越多他也会越来越浮躁、暴戾,难以控制自己。 所以,面对孩子时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别因此影响到他,这才是你该做的。如何调整?告诉自己将要面对十分重要的事(教

育孩子),情绪低落不止做不好,还会影响对方情绪,让自己更难受。如果实在要宣泄,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晚上向老公(老婆)倾诉吧! 共情 情绪不好时,尽量别影响到孩子,给他灌输负面情绪,但这不等于一定要隐瞒你很烦躁、不高兴这个事实,有时甚至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自己心情不好、遇到了哪些困惑,做到与孩子的共情。 菲菲妈开始的做法是不错的,告诉孩子她心情不太好,只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她不是不疼妈妈,只是还不能完全感受心情不好时什么滋味,在她心里会认为妈妈陪我看看动画片心情可能就好了。 共情可以是经常性的动作,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经常与他说说心里话,让他慢慢体会你的喜怒哀乐,渐渐明白心情好坏的程度,这不是可量化的,而是你们共同生活得来的默契,你把他作为朋友换来的理解。 技巧 如果说和孩子沟通技巧重要,那心情低落时技巧就更重要了。一个阴森的脸已经让孩子感到被乌云笼罩了,如果再来几句:“还不快写作业,是不是今天不打算睡觉了”“写的什么东西啊,

演讲与口才-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 一、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父母要善于无条件地倾听孩子 的心声,态度诚恳。 二、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父母不妨花点时间体验一 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而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积极调整亲子关系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宝贵的“家 庭资源”,在情感交流上亲子之间要力争达到“信息平衡”,放弃自以为“永远正确”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孩子学习。 四、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重要的家事,父母可开诚布公 地告诉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父母们就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少男少女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父母应尽早放手,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会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顺应,才是因势利导的科学态度和家教上策;顺应,才可能被孩子视为朋友。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要给它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这就是理解;

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点点”,就可以做一个好园丁,抓住这青春加速成长的关键期。 家长放下你高贵的心,做孩子的朋友,知心朋友。不能 以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此时的孩子对比自己大的东西都反。叛,敌意,只想超越,你的真诚可以让孩子放下戒心,可能会与你促膝长谈。 当孩子不让你成为他的qq好友时,你不要勉强,不要 怕失去孩子的生活信息,而掌控孩子的一切,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换位思考,大人需要的也是理解和信任。 面对孩子的先斩后奏,不要火山爆发,孩子抉择的对错,不是主题,孩子们的成长是主页。让他们在亲春叛逆期。自己任性的代价,心里有对父母爱的歉疚,比我们与孩子吵架要有价值。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早恋,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弄 得满城风雨,把孩子逼上不归路-----我就要恋爱。此时的孩 子对理解、情感是非常渴求的,她们需要被认证。家长需要的不是强制,试着跟孩子聊聊对方的情况,让孩子看到你的诚意,在确定对方不坏人的基础上,劝其先做普通朋友,告诉孩子过早确定恋爱关系,不仅对自己有压力,对对方也不负责任,这样的恋情不会长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面对孩子无缘由的发脾气,不要以唯父母是教的心态去 直面“冲突”,试着从孩子兴趣点入手,投其所好,让孩子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