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层学

地层学

地层学
地层学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地层学三大定律:地层叠覆律,原始水平律,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与其他地质体接触关系:沉积接触,侵入接触

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对比方法:1.岩石地层划分对比2.磁性地层划分对比3.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划分对比4.地震地层划分对比5.测井地层对比6.化学地层对比7.旋回地层对比8.事件地层(事件面、事件层、事件带、事件组合和事件集群)9.层序地层学对比

岩石地层单位: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地层体,即以岩性岩相为主要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岩石地层单位-组

定义: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且具有一定结构类型的地层

建组条件:1)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2)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3)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4)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1/5-1/20万)上表达)。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结果:

形成相应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强调三套常用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和两套独立的地层单位系统(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时带是指在某个指定的地层单位或地质特征的时间跨度内在世界任何地区所形成的岩石体,与之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时

时带是没有特定等级的正式年代地层单位,而不是年代地层单位等级系列(宇、界、系、统、阶)中的一部分;

LU-CU

1 LU具穿时性,而CU不穿时

2 CU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严格对应;而LU的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是不一致的

3 LU所依据的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古地理环境控制,而后者不可能全球一致的,因此, LU 的地理分布只能是区域性的;

4 CU没有固定的具体岩石内容,而LU当岩性特征发生改变后,单位名称也变化;

5 Cu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大的优点;而LU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某一地区的地质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6 两类地层单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地质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对了解和认识全球与区域地质发展的联系都是不可缺少的。

大地构造性质

稳定型: 无或少地震、火山活动,壳幔物质交换不频繁; 地壳的升降幅度小。

过渡型: 介于二者之间。

活动型: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壳幔物质交换频繁; 地壳的升降幅度大

地槽的特点:

1.位置:一般位于大陆边缘,为规模巨大的槽状地壳构造活动带,长达数千公里,宽数百公里。

2.演化阶段:分为3期

初期:下降接收巨厚沉积,并伴有海底基性火山喷发;

中期:上升并伴有钙碱性火山岩及陆相沉积物;

晚期:遭受强烈造山运动,并伴有强烈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酸性岩浆活动及巨厚山前Mollass堆积。

3.沉积物:硬砂岩、复理石(Flish)、磨拉石Mollass

4.岩浆活动:早期以基性为主,晚期以酸性为主(?)。

5.构造活动:强烈,可形成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以及巨大逆掩推覆构造。

地台的特点:

1. 形态:一般为等轴状规则多边形,周围一般为高峻的褶皱山系(地槽),内部地形高差不大。

2. 结构:具有双层结构,褶皱的变质基底和稳定的沉积盖层,之间为巨大的区域性不整合。

3. 构造变形:盖层变形简单而微弱,褶皱开阔,断层多表现为正断层

4.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不发育

板块边界类型:

离散型: 大洋中脊俯冲型: 海沟

汇聚型: 碰撞型: 喜马拉雅山

平错型: 转换断层

板块边界的识别

1.蛇绿岩套:

2.混杂堆积:3、双变质带:4、深大断裂5古大陆边缘的识别:6 .岩浆组合分析7.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的有序分布可帮助恢复古板块

构造旋回:地球岩石圈的演化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旋回现象,包括造山作用、海水进退、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生物演化和发展等方面旋回。这种全球性旋回现象称为构造旋回。

构造阶段:发生构造旋回所经历的地质时间

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构造阶段

中国:阜平吕梁阶段(Ar);吕梁晋宁阶段(Pt1-2);加里东构造阶段(Z-Pz1);海西(华里西)构造阶段(Pz2);印支构造阶段(T);燕山构造阶段(J-K);喜马拉雅构造阶段(Cz).

群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地层叠覆原理(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即沉积地层的原始状态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如果这种顺序被改变,则说明发生了构造作用。

海进:海平面向大陆方向侵进,海进过程中地层形成向大陆方向的超覆。

海退:海平面向海洋方向退却,海退过程中地层向海洋方向退却形成退覆。

磨拉石:地槽急剧隆起,形成于山前坳陷的巨厚的以粗碎屑为主的一套岩系。

复理石:由深海浊积岩及其他重力流沉积综合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巨厚海相沉积岩套。

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化石。

“象州型”沉积形成于清洁浅水、动荡富氧的条件。

“南丹型”沉积形成于较深水滞流缺氧的台内断槽沉积。

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的内容及其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延限带,间隔带,种系

带,组合带,富集带)

年代地层单位: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限(或地质时代)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层型:是已经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来或是后来指定的参考标准(单位层型,界线层型,复合层型)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浙江煤山P/T界线层型D剖面

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

海进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

生物古地理分区主要指因温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即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特征。

浮游相壳相(底栖相)礁相

生态分异:即生态习性的差异,如游泳的,表生底栖,内生底栖等,是生物对沉积环境适应的结果。

华北板块形成史

古板块的形成时期主要在前寒武纪,此时我国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夏板块。目前已知的中国最老岩石是冀东—辽宁地区石英岩。

中国最古老的太古宙地层-----华北板块,它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太古宙末期的阜平运动使华北地区地层褶皱变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强度,形成太古宙陆核。古元古代后期发生了强烈的吕梁运动。(吕梁运动I幕使元古代后期的主体地层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并形成了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磨拉石堆积。II幕使上述磨拉石沉积也发生褶皱隆起和变质。)吕梁运动对华北板块形成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从而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的形成时期。整个中元古界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单位遭受区域变质,形成似盖层沉积。之后发生芹峪抬升,使华北大陆板块海域整体抬升为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富铁风化壳。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小,无火山物质,为稳定型盖层沉积。大约800Ma左右华北地区发生蓟县运动,板块又一次被抬升,并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使华北地区主体缺乏该期震旦纪地层。

扬子板块形成史

扬子板块的核心部分是四川盆地。中、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上发育了一套似盖层沉积。其主要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该套沉积岩系厚度巨大,大变质较浅。此时,整个扬子地区均未达到稳定状态。晋宁运动使板块内部再次褶皱变质,元古宙地层与上覆华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至此扬子地区才形成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中元古代末期,晋宁运动第I幕—四堡运动使扬子地区地层褶皱、变质。四堡运动之后,扬子板块陆壳增大,具有岛弧带向外迁移的趋势。新元古代后期发生晋宁运动第II幕,使湘黔地区板溪群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花岗岩侵入,不整合其上的南华系成为稳定类型沉积。

其它板块的形成史

塔里木板块华夏板块总体上类似与华北板块基底形成较扬子板块早

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1. 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2.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3.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4.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演变:1.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2.华南裂谷盆地:早奥陶世古地理格局与寒武纪相似,也由闽粤浅海相和赣粤桂次深海相二个大相带控制,寒武纪末云开和粤东上升成陆地,沿着古陆周缘规律地出现滨海、陆棚次级环境分布。中奥陶世以后,华南盆地加速萎缩,晚奥陶世为厚度较大的浊积岩.奥陶纪末华南区主体成陆3.北部大陆边缘与寒武纪相似,为被动大陆边缘4.西缘早,中奥陶世是被动大陆边缘砂泥质浊积岩沉积,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

扬子板块边缘志留纪古地理特征: 1.东缘(湘中过渡带)类复理石沉积2.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主体拼合造山(?),形成华南造山带,华南裂谷盆地仅在钦防地区残留深水海槽。之后(D开始)称之为华南板块。(有争议?)3.北部边缘(南秦岭)为裂谷盆地4.西缘构造环境比较复杂,活动性较强

华南板块内部泥盆纪古地理变化: 1 .S/D连续沉积区:滇东、钦防海槽型沉积2. 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沉积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3 .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1、2)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状赤铁矿。(3)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流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4)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

华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变化: 1.岩关阶:滇黔桂地区:台间海槽;湘粤赣交界:滨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2.大塘阶: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湘粤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与碳酸盐沉积 3.晚石炭世:海侵扩大,碳酸盐台地沉积;岩相、厚度稳定 4.华南板块的北、西和东南均为被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横向变化:1.本溪组:东北低西南高;2.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本溪,北京,大同以及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为陆相含煤层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南沁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灰岩六层,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可达12层.3.本溪组和太原组海侵方向不同,做翘板式运动4.华北板块的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南缘东段为被动大陆边缘,南缘西段为活动大陆边缘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变化: 1.早二叠世(P1)梁山组: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2.中二叠世(P2):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1)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2)上扬子地区:灰

岩沉积;(3)湘中、下扬子地区:发育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岩(孤峰组);(4)闽浙赣地区: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童子岩组)3.东吴运动:P2末期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东南部的华夏古陆上升4.P3龙潭期:岩相分异加剧(自西向东):川西滇东:陆相火山喷发夹煤(宣威组)→贵阳、涪陵:海陆交互含煤沉积(龙潭组)→上扬子东部: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湘赣、粤北:海陆交互含煤沉积→粤东、闽中:陆相粗碎屑含煤沉积 5.P3长兴期: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扬子西部:长兴组碳酸盐岩;扬子北、东部:大隆组硅质岩盆地

华南板块三叠纪古地理变化:1.T11:沉积物西粗东细,康滇古陆东侧:滨浅海碎屑岩(飞仙关组)—浅海碎屑岩与碳酸盐互层(夜郎组-川南)—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质沉积相带(大冶组-上扬子东部);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为滨岸相碎屑岩沉积2.T12-T21:上扬子海盆—半封闭咸化海盆(嘉陵江组、雷口坡组)。扬子中东部—江南古陆、华夏古陆上升明显,为巴东组紫红色含铜砂岩;赣北、闽中:为滨浅海碎屑沉积3.T22: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浅海碳酸盐沉积限于黔桂地区和龙门山前地带;中下扬子地区及闽中:海陆交互碎屑沉积4.T3:西部海湾:滇黔桂及龙门山一带,早期碳酸盐沉积,晚期碎屑含煤,属Tethys构造域;东部海湾:海陆交互含煤沉积,属环太平洋构造域

8大构造运动

1.迁西运动(3000Ma+):发生在Ar1-2:迁西群和Ar2-3:单塔子群期间,Ar1-2壳幔物质交换频繁;Ar2-3沉积岩增加,出现砂岩、碳酸盐岩等浅海沉积,说明陆地面积和浅海沉积范围扩大,且较为稳定

2.阜平运动(2500Ma+):是指太古宙末期(26-25亿年)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该地区Ar活动类型沉积物固化、硅铝质地壳增大—华北古陆核(Ar陆核形成) 迁西运动和阜平运动后,硅铝质地壳加厚,形成较为稳定的块体….陆核: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稳定地块

五台群(〉7000m)不整合与于太古宇之上,2300---2200Ma的五台运动使五台山褶皱,形成了华北大陆板块的雏形.

3.吕梁运动:是指早元古代末期(19-18亿年前)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分两次:一次: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二次: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Ar分散的陆核进一步固化、联合成为更大的陆块----华北地台或板块的基底-华北原地台(华北板块的原型)

(Pt1原地台形成)

由于原地台的形成,地壳刚性增加,早期出现边界明确的裂陷槽-裂谷盆地沉积-似盖层沉积,晚期转化为稳定类型沉积-盖层沉积

芹峪抬升(10亿年):发生在中元古界末期,芹峪抬升后,华北地区进入稳定的板块发展阶段

新元古代华北板块代表青白口群(厚度小,分布广,成份成熟度高,无火山活动,为真正稳定盖层层积)

蓟县运动:800Ma华北的又一次抬升,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华北板块主体缺乏800—540Ma的震旦纪地层,使青白口群与寒武系平行不整合

4.晋宁运动:是指晚元古代晚期(10-8亿年间)发生于扬子地区的构造运动,该运动使得川

鄂地块周围的边缘海以及下扬子的海槽全部褶皱升起,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花岗岩类的侵入以及区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了扬子板块的基底

5.加里东运动:中国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带形成1.祁连山构造带: 元古代后期—南、北张裂下陷成海槽;早古生代—发育深海沉积及海底火山活动志留纪晚期—南、北祁连海槽相继闭合形成造山带,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加里东运动-祁连运动) 2.华南构造带:S晚期形成(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使得华夏版块与扬子板块拼合)有争议(碰撞或仅是拼合不褶皱造山?)

东吴运动:P2末期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在康滇古陆两侧强度最大,一直持续到晚二叠世早期,东南部的华夏古陆上升

6.海西构造运动:晚古生代晚期,全球发生重要的板块构造运动,该运动结果使得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地块)与塔里木板块拼合,形成了天山褶皱带。使得华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形成统一的欧亚大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联合古大陆,海西构造阶段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7.印支运动:发生于T2晚期1.导致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2导致T2晚期大规模海退3 导致黔南,右江裂陷槽(T11开始出现深水沉积)褶皱上升;4.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分异

8.燕山运动(东部):1.由翁文灏(1927)命名,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2.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3.形成了松辽、华北、江汉盆地;4.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5.成矿作用: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9.喜马拉雅运动:分为3幕:第一幕发生于始新世末、渐新世初,青藏地区成为陆地,从而转为剥蚀区;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地壳大幅度隆起,伴以大规模断裂和岩浆活动;第三幕发生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影响:1.我国所有高山、高原现今达到的海拔高度,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以来上升的结果

2.导致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的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3.导致中国东西地势高差增大,季风环流加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明显的区域分异;

4.青藏地区: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E-N的热带、亚热带环境被高寒荒漠取代;西北地区:因内陆性不断增强而处于干旱环境;东部地区:成为湿润季风区

早古生代生物界(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绝灭)

1.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

意义:第一个广布的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

2.澄江动物群: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鳃曳、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3.三叶虫: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1). 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早寒武世:以莱德利基虫目为主;中寒武世—以褶夹虫目为标志; 晚寒武世中晚期常出现一些头鞍特殊的属中、晚寒武世—有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晚寒武世为生物变革期

奥陶纪与寒武纪相差较大;志留纪起三叶虫显著衰退,仅镜眼虫目较为重要

(2).奥陶纪生物最能体现早古生代生物界特点:笔石:早奥陶世早期:树形笔石目为主;早奥陶世中晚期: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动物群;中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大量繁盛腕足类:奥陶纪是发展的高峰期;寒武纪以无铰纲为主;志留纪相对减少内部构造复杂化

(3).志留生物:重要化石门类:笔石(志留纪笔石—单笔石繁盛)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即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特征(浮游相,壳相,礁相)

生物古地理分区(1).石炭:1.已出现生态分异;2.生物分区(亚澳生物大区,北美—大西洋生物大区,西伯利亚生物大区)(2).O:二个大区:(以额尔济斯河—西拉木伦河为界)华北区:以珠角石类(O1晚期-弯短颈式)为主;扬子区以内角石—前环角石(无颈或全颈式)为主(3).S:北方大区:含图瓦贝动物群(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河以北)南方大区:含单调的克拉克贝动物群和小型单体珊瑚(冈瓦纳)特提斯大区:五房贝,珊瑚繁盛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全球C—P植物分区

北方安加拉植物区:以草本真蕨、种子厥为主,木本植物具有明显年轮,代表北温带气候,代表植物—匙叶。反映北方温凉型气候。

南方冈瓦纳植物区(舌羊齿植物区):以舌羊齿为代表,西藏南部有发现,代表南半球寒冷气候。

热带植物区:以大羽羊齿和单网羊齿为代表。代表了热带植物气候。

全球晚古生代动物分区

北方动物大区:包括我国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和北亚地区,生物群面貌截然不同,泥盆纪发育小型单体珊瑚、二叠纪见Spiriferella(小石燕)、Monodiexodina(单通道蜓)和乌拉尔菊石等,代表北方温凉气候条件的生物群。

南方动物大区:我国滇西、藏南和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等地,缺乏造礁生物,发育小型单体珊瑚(Lytvolasma厚壁珊瑚)、厚壳双壳类(Eurydesma宽铰蛤),代表南方冷水型生物群。

热带动物大区:在赤道附近的古特提斯区,包括我国大部分地区及北美东部、西欧、哈萨克斯坦等地,暖水生物群发育,珊瑚类、腕足类、层孔虫及苔藓虫、海绵类生物形成的生物礁,代表低纬度热带、亚热带气候。

二叠纪末期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是显生宙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绝灭。

据统计有一半以上的科,77-96%的种消失,古生代的三叶虫、蜓、四射珊瑚、床板珊瑚、棱角菊石类,部分腕足类和苔藓虫等生物绝灭.

中生代生物界:1.陆生植物(T1 :古生代高大石松矮小类型T2-K1:裸子植物苏铁,松柏,银杏繁盛,真蕨类仍繁盛K2:被子植物繁盛分区:北方区(温带潮湿内陆环境)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为界南方区(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2.陆生脊椎动物(T1+2:二齿兽类繁盛;T3-K1:恐龙、鸟类;K2:哺乳动物出现胎盘)

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陆地蜥臀目(恐龙:兽脚类,鸟臀目); 海洋鱼龙类; 空中飞龙类

陆生脊椎动物鸟类起源:始祖鸟:具爬行类特征; 具鸟类特点(羽毛);孔子鸟类群(是已知最古老的鸟—真正的鸟类的祖先,而始祖鸟只是鸟类演化的一个旁支)

3.海生无脊椎动物:海生双壳类繁盛;菊石类:Mz末期,菊石和箭石绝灭; 牙形石三叠纪繁盛,T末绝灭

4.淡水湖生生物组合(1).E-E-L:三尾类蜉蝣,东方叶肢介,狼鳍鱼J32).T.-P.-N:类三角蚌,褶珠蚌,富饰蚌K1

陆生植物的代表分子及分区

北方区: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拟丹尼蕨—Bernoullia贝尔瑙蕨)。

环境: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T3-----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

南方区: 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脉蕨)。

环境: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南半球:T1温凉气候代表:Glossopteris植物群

北方区:C.-Ph. 植物群( Coniopteris锥叶蕨-Phoenicopsis拟刺葵).

环境: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J1-2-------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

南方区: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锥叶蕨-Ptilophyllum毛羽叶). D-C植物群仍存在.

环境:热带、亚热带环境

J3-K1:地理分界线有所北移, 即阴山山脉

新生代的基本特征

1 沉积物固结较差,E已基本固结成岩,N尚未完全固结,Q未固结的松散物质

2 生物界: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时代

3 地球构造巨大变革期,特别是第三纪Tethys仅残留下地中海,Alps山和喜马拉雅山形成,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形成,大陆裂谷活动发育

新生代的生物界:1.哺乳动物:三阶段:E1-2: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繁盛时期;E2-3:奇蹄类高速发展和肉食类繁盛时期;N: 偶蹄类大发展和象的迅速演化时期

从猿到人阶段:1.南方古猿阶段(直立行走);2.直立人阶段(会用火)3.智人阶段:随葬工艺品(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克鲁马努人) 2.被子植物:分两阶段:E木本植物N草本植物分区:泛北极植物区(包括我国北方)、南极植物区、热带植物区

3.其他门类:有孔虫:1.底栖型:货币虫2.浮游型:抱球虫

标准剖面

早古生代南方奥陶纪:

O1:

南津关组:下部灰岩,中部白云岩,鸟眼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化石稀少,能量较弱的半闭塞台地沉积。中上部含鲕粒及亮晶砂砾屑灰岩为主,内碎屑分选、磨园较好,代表潮间至潮下高能带的产物。上段发育大型交错层理,有垂直或倾斜的生物钻孔,异地埋藏的腕足类、三叶虫、双壳类及海百合等碎屑,台地边缘浅滩相带

分乡组以亮晶颗粒灰岩为主,生物类别丰富,可形成生物骨架结构,内碎屑分选磨圆好,反映为台地边缘礁或滩相,夹泥页岩,含笔石和完整保存的小型腕足类,说明水体逐渐变深(发育生物礁,造礁生物:Batostoma、Calathium、有柄棘皮动物)

红花园组以生物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为主,生物既有底栖型,也有游泳型,反映了水体能呈较弱的开阔台地环境(发育生物礁,造礁生物:Calathium、Archaeoscyphia

大湾组下部:亮晶生屑灰岩;属台地边缘浅滩相;上部:瘤状灰岩夹页岩,属台地前缘斜坡相(争议)。

牯牛潭组为瘤状泥质灰岩夹页岩,发育水平层理,生物种类繁多,保存完整,底栖和浮游

混生,说明为水能量较弱的浅海陆棚环境

O2:

庙坡组以黑色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半闭塞的陆棚边缘盆地

宝塔组典型的收缩纹灰岩,这种收缩纹是成岩过程中上覆的负荷使胶体脱水形成的裂纹,反映较深的浅海陆棚环境。

O3:

临湘组的环境与宝塔组类似

五峰组“滞流盆地的笔石页岩沉积,上部观音桥层壳相泥质灰岩沉积是全球海平面下降的记录-传统观点”。(页岩环境争论很大,达40余年)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讨论:是“浅水介壳相”,还是深水异地沉积

晚古生代南方二叠纪

P3:

大隆组暗色硅质岩,滞留盆地大隆组与长兴组:同时异相

长兴组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开阔台地/镶边台地

龙潭组海陆交互含煤碎屑沉积,夹灰岩,滨岸沼泽

P2:

茅口组灰白色厚层灰岩,开阔台地

栖霞组黑色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陆棚缓坡

P1:

梁山组含煤碎屑沉积,滨岸沼泽

中古生代南方三叠纪:(1 总厚约5000m;2 总体为一个海侵—海退旋回,下中三叠统为海相,上三叠统为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沉积;3 拉丁期大海退对应印支运动4 气候特点:早中三叠世为干旱气候,晚三叠世为温暖潮湿)

T3:

二桥组:陆相砂页岩含煤沉积,D-C植物群,湖沼环境

火把冲组海陆交互砂页岩夹煤层,滨海沼泽环境

把南组

拉丁期大海退-印支运动

T2:

法郎组浅海灰岩—滨浅海砂泥质沉积

关岭组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绿豆岩

T1:咸化海盆-局限台地

永宁镇组泥灰岩、白云岩,上部膏溶角砾岩

飞仙关组紫红色砂泥岩,含铜,干旱气候-潮坪相

中国三叠纪的地史

表现为:在时间上的二分性,空间上的三分性.

中古生代北方三叠纪:(1 剖面总厚度约2000m;2 整体河湖相,二分性清楚,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3 延长群上下不整合代表印支运动的影响)

T22- T3延长群(T3:延长组; T22:铜川组)—灰绿色砂、页岩,上部含煤、下部含油页岩,含D.-B.植物群,潮湿气候条件下湖泊沉积

T21二马营组—紫红色砂、泥质沉积,干旱、河湖碎屑沉积,肯氏兽动物群

T1和尚沟组__紫红色砂、泥岩, 干旱、河湖碎屑沉积

刘家沟组

中生代南方侏罗系和白垩系:(川滇盆地)

K2:江底河组

马头山组{K:紫红色砂泥岩,厚约5000m,为两个大的由粗变细的旋回组

成,

含T.P.N.——动物群粗}

J3 蓬莱镇组

遂宁组(恐龙脚印) {J :紫红色砂泥岩,以泥岩为主,厚约2700m——细} J2 沙溪庙组

新田沟组干旱湖盆

J1自流井组:上部:为紫红色砂泥岩;下部:黑色页岩夹油页岩;潮湿,半深湖-深湖

中生代北方侏罗系和白垩系:(鄂尔多斯盆地)

K1:志丹群: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岩

燕山运动3 燕山运动后的山麓堆积物

J3:芬芳河组:紫红色砂砾岩

燕山运动2

安定组:黑色油页岩夹砂页岩、泥灰岩潮湿深湖相

燕山运动1

J2: 直罗组:灰黑色砂页岩互层,产C-Ph植物群潮湿曲流河相

延安组

{黑色页岩、油页岩夹砂页岩及煤层,产C-Ph植物群潮湿深湖-湖沼}

J1: 富县组:

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燕山运动Ⅲ

K22:明水组

四方台组 {紫红色砂泥岩夹砾岩,反映湖盆被填满 }

K21: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

{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油页岩,深湖相,含T-P-N动物群,同时含淡水、半咸水化石及鲨鱼牙齿—近海盆地海泛(夹棕红色泥岩)。为盆地的重要生油层和储集层-盆地的发育期与扩张期,发育深湖相沉积}

K13 :泉头组:紫红色泥岩,底部含砾,冲积扇—滨浅湖沉积(干旱湖泊)燕山运动Ⅱ

K12::登娄库组 :紫红—灰绿色砂砾岩夹泥岩,分布窄,为断陷小盆地沉积-盆地的形成初期(雏形期)

新生代南方E—N剖面(江汉盆地)

N2 广华组:杂色砂砾岩、砂泥岩(氧化河流相)

E3 荆河镇组:灰绿色砂泥岩夹油页岩(还原半深湖-浅湖)

潜江组:深灰色泥岩夹油页岩(还原半深湖-深湖)

E2 荆沙组:棕红色砂泥岩互层夹膏岩(氧化浅湖)

E1 新沟咀组:上部:灰色泥岩夹油页岩(还原深湖相);下部:棕红色泥岩夹膏岩(氧化浅湖)

新生代北方E—N剖面(华北盆地)

N2 明化镇组:棕红色砂泥岩互层夹石膏(氧化浅湖相)

N1 馆陶组:杂色砂砾岩夹泥岩(河流相—湖相),Melania(黑螺)

E3东营组:一段:杂色砂泥岩互层,二段:灰色砂泥岩互层,Dongyingia,三段:灰色泥岩夹砂岩

E2沙河街组:一段:灰色泥岩夹油页岩,二段:红色砂泥岩,三段:灰色泥岩夹油页岩,Ammonia(卷卷虫-半咸水),海泛,四段:红色泥岩夹砂岩

E1孔店组:一段:红色砂泥岩夹石膏,二段:灰黑色泥岩夹油页岩,三段:红色砂泥岩,底部为砾岩

(E1,E2,E3 三个氧化浅湖相-还原深湖相—氧化浅湖相旋回 ,反映气候经历了干旱-湿润-干旱变化。

全球早古生代板块构造背景

1 劳伦(北美)与俄罗斯(东欧)大陆拼合,形成加里东褶皱带-劳俄大陆-古大西洋闭合;

2 西伯利亚板块向北漂移,华南和冈瓦纳(Gondwana)向南漂移;

3 陆块由纬向分布逐渐转为经向分布4我国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构造带,秦岭构造带,祁连构造带等均属古特提斯构造带中国及邻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1.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构造带:(1)∈3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河地缝合线-主体为天山—西拉木伦(南侧为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北侧为西伯利亚板块南部边缘,准噶尔为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松辽是古亚洲洋中的的中间陆块);(2)奥陶纪主体转换到额尔济斯—居延海—西拉木伦河, 洋壳板块向南北两侧的陆壳板块下俯冲;(3)志留纪天山—西拉木伦洋仍为大洋环境:(北部发育Tuvaella动物群,各段活动性不同;南部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沟—弧—盆体系)

2.特提斯构造带:班公湖-怒江古缝合线:寒武纪为古特提斯洋主洋盆,南侧冈底斯和江孜地块属冈瓦纳板块,北侧和东侧的羌塘、昌都、思茅、松潘、甘孜地块可能属扬子板块西缘

3.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奥陶纪有一定规模的洋盆

全球晚古生代板块构造背景

1.联合古大陆的逐步形成;

2.C2-P1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阿帕拉契亚褶皱带

3. P西伯利亚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形成乌拉尔褶皱带;

4. C1/C2天山运动:天山海槽封闭(C1中天山岛弧与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板块拼合碰撞)

分为三个大陆板块:北方陆块群(劳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华夏陆块群………冈瓦纳大陆群

中国及邻区晚古生代古构造演化:1.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河带之北属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2.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在C2碰撞拼合—天山褶皱带的形成,以致P3时安加拉植物群分子侵入该区3.华北板块于二叠纪末期逐渐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5.华南板块内,早古生代残留海槽—钦防海槽持续到中二叠世末期。6.华南板块内部两次显著的裂陷(D-C1和P2 ),表现为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的相间排列。

全球中生代板块构造背景

联合古大陆分裂解体的历史:1. 从T3开始,联合古大陆分裂解体2.T3-J:①北美与非洲之间裂开并扩大,形成中大西洋; ②澳洲+南极洲与非洲+印度大陆分离,形成印度洋3.K1 :

南美与非洲之间裂开并扩大,形成南大西洋。4.K2:①北美与欧亚大陆分离,形成北大西洋②印度大陆脱离非洲,向北漂移。

中国西南地区特提斯洋演化:1.三叠纪晚期T3—羌塘微板块拼贴到亚洲板块-形成巴颜喀拉褶皱带2.侏罗纪J3—冈底斯微板块迅速向北漂移,于侏罗纪晚期与羌塘微板块拼合,班公湖-怒江洋消失-形成班公湖-怒江褶皱带 3.白垩纪K—雅鲁藏布江洋壳板块向北俯冲于冈底斯微板块下部,形成混杂堆积,但在白垩纪该洋盆一直没有闭合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070903)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需要的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1.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生态、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学科,而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地层学则研究地壳物质的形成顺序、时空更替、环境变迁和地壳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是沉积矿藏勘探与开发的必备资料。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理论古生物学;(2)古生物系统学;(3)微体古生物学;(4)古生态学;(5)古生物地理;(6)生物事件与环境;(7)地层学及矿产地质;(8)古海洋与古气候;(9)沉积与古地理。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并经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的人员。《基地班》本科生入学后三年完成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分积达到要求者,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并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均合格的人员。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第一外语(4学分) B类: 大陆岩石圈动力学(3学分)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篇 1、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断层是岩体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带,上下两层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是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接触有以下特点: 1.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侵蚀面上往往有底砾岩、风化壳等; 2.有名校的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间断; 3.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明显差异。 断层接触的存在有多种地貌、构造和其他构造标志: 1.地貌标志:水表的断错,河流的突然转弯、山脊的终止或断错、山地与平 原的截然交接、串珠状或者狭长的线状湖泊、地热采水的带状分布; 2.构造标志:地层或其他地质、构造标志体的错断,断层构造岩的发育,构 造变形的线性强化,断层滑面的存在,构造线的突然中止或断错; 3.其他构造标志:沉积相的突变或者沉积厚度的突变,线状分布的火山活动 或者火山机构,线状分布的热液矿床。 2、请列出代表性的基性、中性、酸性侵入岩以及等化学系列喷出岩的名称对(即基性侵入岩-基性喷出岩;……)以及区分这些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标准 (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 3、简要阐述区分三大类掩饰的基本思路,主要标志和鉴别方法 沉积岩是地面先存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浆岩是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排名

2011-2012年学术期刊分学科排行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排名学刊名称水平学科类型所在地 区 该学 科期 刊数 量 上次 排名 排 变 名 化 1 中国图书馆学报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 → 0 2 情报学报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2 → 0 3 图书情报工作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3 → 0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4 → 0 5 情报理论与实践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0 ↑ 5 6 情报杂志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陕西74 11 ↑ 5 7 图书情报知识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湖北74 6 ↓ -1 8 情报科学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吉林74 5 ↓ -3 9 图书馆论坛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广东74 8 ↓ -1 10 图书馆杂志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上海74 9 ↓ -1 11 图书馆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湖南74 7 ↓ -4 12 情报资料工作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4 ↑ 2 13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3 → 0 14 图书与情报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甘肃74 20 ↑ 6 15 档案学通讯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7 ↑ 2 16 现代情报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吉林74 15 ↓ -1 17 图书馆建设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黑龙江 74 22 ↑ 5 18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天津74 12 ↓ -6 19 图书馆学研究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吉林74 16 ↓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分析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演化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 (02)微体古生物学 (03)古生态环境学 (04)古生物地理学 (05)综合地层学 (06)沉积地层学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

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 (827)岩石学或(830)地史学或(831)古生物学或(827)岩石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 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6、课程设置:(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数值分析;C++程序设计;综合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现代古生物学。 二、就业前景 地层和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生命演化的石质记录。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了解认识地球、探寻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1世纪,石油、煤炭、天

地层学主要分支学科的运用例举

地层学主要分支学科的运用例举 011111 陈粲 摘要:地层学是研究地壳表层成层岩石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其相互间时间关系的确定,即地层系统的建立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学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许多重要矿层和有用岩石都直接属于地层的一部分。本文就主要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在今年来地质工作中的运用举例,帮助我们对地层学的学习,并使今后地层学在生产实习中的运用更加熟练。 1.介绍 地层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以地层的地质年代归属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时间界面为准划分地层,与地质年代表一致是建立地层系统的基本要求。岩石地层学以地层的岩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划分地层,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生物地层学以地层所含生物化石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生物群的交递变化为准划分地层。由于生物演化具有全球的同时性和一致性,所以生物地层研究是确立地质时代表的重要手段。现代地层学扩展了研究范围,深化了地层类型及其时空分布与古环境、古构造的关系,加强了历史的、综合的研究。现代地层学还大量的使用了新的技术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形成了新的分支学科,使地层学研究更为深入和准确。 2.运用介绍 2.1岩石地层学的运用 岩石地层学是指对地壳中的岩石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其特征和相互关系,将其组织成相应地层单位的地层学分支学科。简言之,是根据地层的岩性及岩性组合,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的学科。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对象为地层的岩石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特征(岩层单层厚度、各类岩性的组合关系及旋回性),各岩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形成环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划分对比地层,建立岩石地层单位(龚一鸣、张克信,2007)。 刘永清等在对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沉积相研究中层运用到岩石地层学的相关内容,根据岩石组合特征,进一步还原了峡东地区震旦系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形成环境。 峡东地区震旦纪总体呈现的由北东向西南缓倾斜的构造背景(赵自强等, 1988,1980),据前人研究,震旦系碳酸盐岩缓坡台地沉积可以划分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和盆地4 个亚相带。由于篇幅原因,在此只简要的介绍内缓坡相带中环潮坪沉积。 环潮坪沉积典型的特征是发育一系列向上变浅并具有帐篷构造的角砾状白云岩和细粉 晶白云岩高频叠加序列, 单个高频层序下部为泥晶或粉晶白云岩, 发育水平层理和局部的凹状和不规则状纹层应为潮间带的沉积, 上为角砾状白云岩, 具大型帐篷构造, 为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田家园子陡山沱组底部露头剖面发育2 个完整的塞卜哈一环潮坪沉积序列, 下部序列2.0 ~ 2.5 m 厚、上部1. 5 ~ 2. O m左右(刘永清等,2003)。将所做的研究,可做出地层柱状图如下(图1)。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1.倾向: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的沿平面向下倾 斜的方位即为倾向。 2.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3.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作相似的弯曲,各褶皱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无共同的曲 率中心。 4.劈理折射现象:强弱岩层相同的褶皱和岩系中,劈理以不同的角度与层面相交,形成劈理 折射现象。 5.流线:又称线状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由角闪石、长石等线状、柱状矿物或透镜体以及长条状捕虏体和析离体,以线状优选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6.流面:又称面状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云母等片状、板状矿物或扁平状捕虏体、析离体,呈面状定向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 7.花岗闪长岩:是一种岩浆岩,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 8.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 的搬运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9.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 经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10.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一种大型至巨型的构造。 11.岩屑砂岩:由直径为0.01~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械沉积 作用的产物。 12.褶皱作用: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13.劈理: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14.侧伏角:线状构造包含在倾斜平面内时,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锐角。 15.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岩层,受到垂直于岩层的挤压形成的线理构造。 16.线理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该 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17.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 18.岩盆:岩浆侵入沉积岩层理面之间后,沉积岩底板在岩浆强大压力下,向下沉陷而形成的盆状的整合侵入体。 19.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也就是枢纽在轴面的侧伏角为90度左 右的褶皱。 20.花状构造:剪切断裂带在浅部常表现为向上分叉、撒开的断层组合,在剖面上似花朵状, 称为花状构造。 21.擦痕:断层两盘岩层被磨碎的岩屑、岩粉在段层面上刻划的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 22.倾斜岩层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做走向线,走向线向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走向。 23.滑距:是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 的实际距离。 24.构造窗由于侵蚀作用的影响,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表现为在一片外来 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底层,这种现象叫做构造窗。 25.飞来峰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成为飞来峰

中国期刊杂志大全(更新)

中国杂志大全 财经杂志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股市动态分析| 财智生活| 经理人| 中国之友| 开啦职场| 中证内参| In Mart | 亚太地产资讯| 神光投资策略| 理财金融版| 楼市| 财富资讯| 新财经| go!新势力| 中国科技财富| 财经文画| 电子商务| 数字商业时代| 摩客财经时报| 英才| 大智慧实战高手| 基金牛| IT经理世界| 51点点看| 首席市场官| 电子商务世界| 国际能源| 中国通信| 全球商业经典| 掘金| 互联网风尚| 循环营销医药版| 职场纵横| 今传媒| 职场| 卓越理财| 商业价值| 首席品牌官| 魔方| 创富指南| 中国投资专刊| 董事会| 投资与理财| 中国信用卡| 小康财智| 新前程| 国际融资| 中国经济| 大众致富指南| 首席财务官| 经济师| 市场瞭望| 才富| 大众理财顾问| 中国财富| 职尚| 大连消费| 持证人通讯| 中国黄金评论| 新经济导刊|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职拓月谈| 金融理财| 钱经| 大智慧聚富周刊| 今日地产| 21世纪财经| 汽车财经| 财富大赢家| 财富商机| 中国经贸聚焦| 资本交易| 淘股人| 今日财富| 融资| 投资与合作| 必联采购参考| 西部大开发| 辽宁经贸信息| 中国连锁| 证券情报|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装版| 新理财| C周刊| 金融评论| 财智攻略| 财智| 智囊悦读| 金融俱乐报| 财经国家周刊| 财会信报| 财经文摘| 富周刊-财经版| 宠物杂志 Boqii宠物志| 猫聚| Dogs | 幸福宠物| 宠物时尚| 宠物派| 狗宝贝| 宠物中国| 最爱狗| 时 代宠物| 名犬| 动漫杂志 模玩| 动漫中国| 漫网周刊| 漫印象·动漫| MUCH漫趣所在| 动漫志| 幻浪动漫| 罗莉志| ComicV元素动漫| Box漫酷| 闪吧| 漫漫看| supercoser | 动漫feeling | 搜卡动漫志| 饭团| HOT动漫| 漫天下| GHOST | 漫友友| 凤凰志| 触动志| 天堂公园| 动漫部落| 漫游记| 拓普志| 读趣?虹| 少年漫画周刊| 插画圈| 圈角匡叉| UGCG | CGWorld时代漫游| 少年科学画 报| 尚漫| 尚漫-免费版| 年轻派| 家居杂志 瑞丽家| 家装家居| 瑞丽家珍藏版| 现代装饰| 装修情报| 现代家庭生活| 麦考林| 缤纷家居| 居美厨卫商情| 巧装修| 时尚家居| 美好家居指南| 窝牛家居| 冰花囊匣| 家装视界| 现代装饰·家居| 美好家园| 奢华居室| 雅居| 雅居生活| 新居装备| 宜居| 家饰| 榜-家居| 优 Bathroom | 尚品智能| 世界家苑| 居尚| 健康杂志 爱健康| 激情| 家庭医生E刊| 健康之友| 肝胆相照| NO亚健康| 释| 养生大世界B版| 健康空间| 青春期健康| 中外妇儿健康| 食品与健康| 现代养生| 家庭药师| Inner Light 心探索| 一周心语| 中国健康月刊| 私人医生| 益寿文萃| 身心灵| 男·性·健康| 武生活| 母子健康| 都市健康人| 家庭医药| 教育杂志 艺道| 火星CG | 环球CG艺术| English Express | 移动通信| 拼教育| 4649日本语| CGART | NewWebPick | 雅信达英语| 快乐美语| 双语时代| 阶梯英语| 蓝芽英语| 麦豆魔书| 星空| 小学英语辅导| 小学英语| 星火英语| 十网考研英语| 司考知音| 爱科学| 科学也时尚| 博物| 外语E天下| 一本杂志| 良木| 六艺| POP-E | EMBA视界| 英语沙龙-实战版| 培训| 启迪| 绽放| 魅力教师| 中国教育科学探究| Ud University Design | 路途客| 春之雨| 英语沙龙实战版-免费版| 素材志|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法制文汇| 人力资源| 物流工程与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章 1、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 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 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 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 空中和海洋)。(遗传、变异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3. (自然选择)提供 条件,)(隔离提供物质基础,)决定物种形成方向。。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 的绝灭属(集群灭绝)4.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5. :答原地埋藏 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 具而异地埋藏有一定的定向性三种形式。)(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石化作用过 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6. (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 分为(底栖)7. 的原因‖化石记录不完备性―概述8.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13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地史 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9.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重演律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 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 何区别10.)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印模化石:生 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形态及结构印痕化石:生物 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

在你所在的专业,有哪些核心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控制、仪表、电力电力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电力电子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智能电网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电力电子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电力系统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电气设备、器件、系统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输配电和保护装置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磁学相关(电机、变压器)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电气绝缘 A: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等)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新能源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电气设备、器件、系统的工业应用 IET Power Electronics :电力电子IEEE Power & Energy Magazine:电力能源(包括非技术领域)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输配电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超导应用

长江大学 《地质学综合》 考试大纲

QQQQ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地质学综合》第一篇地球 1、地球概说 知识点:宇宙概况;地球的形貌;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核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的物理性质 2、地壳 知识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重力均衡 基本概念:地壳、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岩石圈、大气圈 考核重点:地壳的类型及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岩层的主要特征第二篇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概述 知识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基本概念:地质作用 考核重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间的关系 2、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知识点: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壳、河流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地下水类型、成分、物理性质及其运动、存储条件;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冰川的形成、运动与类型;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风沙运动特点;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成因、分类及湖水来源、成份与运动;湖泊的地质作用;沼泽的地质作用与煤的形成环境。海洋地地质作用海洋一般特征;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搬运作用;海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基本概念:河流阶地、深切河曲、侵蚀基准面、风化作用、风化壳、层间水、承压水、层理构造、层面构造、成岩作用、洋流 考核重点:不同地质营力的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沉积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深切河曲的成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利用单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边滩与河曲的形成;利用双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流心滩的形成;分析与图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分析与图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煤的形成过程与主要成煤时期; 3、内力地质作用 知识点:现代地壳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史期间地壳运动的恢复方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断层。

古生物地层学重点考点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 1、进化: 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在其形态构造的复杂变化和生理机能的提高。 2、发生在种内个体和居群层次上的进化成为小进化;种和种以上的进化被定义为大进化。 3、小进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变、迁移、遗传漂变、适应和自然选择 4、大进化的形式 (1)适应辐射: 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2)趋同与平行演化: 趋同是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3)线系渐变与间断平衡: 线系演变模式认为生物逐代的微小变化可以随时间积累导致主要的进化。间断平衡模式认为大进化的主要方式由长期的进化停滞期和短期的快速进化期所组成,新种是以跳跃的方式快速形成,新种一旦形成则处于停滞的进化状态,表型上不会有明显变化,直到下一次成种事件发生之前。 5、大爆发: 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地出现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 6、大灭绝:

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的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7、生存条件: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基本外界条件。 8、生活环境: 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生物生存跳进的总和 9、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10、化石群落营养结构主要包括两类描述指标: 生态类群、时空分层结构 11、原地埋藏化石的主要特点: (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分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瓣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第二章古生物学基础 1、古生物学: 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研究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古生物地层学试卷A.doc

河南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古生物地层学》试卷(A 卷) 1.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 机物分子。 2. 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 定的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即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 包含被选作定义和识别地层界线的层型点的特定岩层序列就是界线层型。 单位层型的上,下界线就是该单位的界线层型。 3. 地层学是研宄地壳表层成层岩石的学科。 4. 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5. 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 成为化石的过程。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0分) “nip

6. 组,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 7. 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导致部分或整个生物种群遗传组成的一系列不 可逆变化。 8. 瓦尔特相序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9. 南丹型 沉积形成于较深水滞流缺氧的台内断槽沉积 10. 小壳动物群始于震旦纪末,繁盛于寒武纪的个体微小,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相无脊 椎动物。 1. 什么叫年代地层单位,并分为哪几级? 以地层形成时代为依据而划分的底层单位,分为宙代纪世期时 2. 什么叫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是依据不同的地层物质属性将相似和相近的地层组构成不同的地层单位 地层对比是将不同的地区进行空间对比和延伸。 3. 珊瑚的内部构造包括哪几种?中轴和中柱有什么区别?珊瑚的骨骼构造分为哪几种 组合类型? 纵列构造:隔壁 横列构造:横板,磷板,泡沫板 轴部构造:中轴中柱 中轴:珊瑚中央的实心轴状骨骼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综合地质学考试重点

结合地质学结课提纲式复习 考试重点(2016版)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识别:一般是依据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来识别主要造岩矿物。 肉眼识别: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线的反射,吸收及折射的效果,它包括:1矿物的颜色2矿物的条痕3矿物的透明度4矿物的光泽 断口: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样的断面叫断口。如石英的贝壳状断口。 主要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类、铁镁矿物、云母类、碳酸盐类矿物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于闪长岩,辉长岩等岩石中 ?一般呈暗绿色至黑色,条痕无色或白色 ?玻璃光泽,半或不透明 ?长柱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56° ?硬度(5-6) ?主要化学成分有:Ca、Na、Mg、Fe、Al、Si、O ?比重:3.1~3.3 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主要矿物。 ?常呈墨绿色。 ?短柱状, ?普通辉石二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93° ?硬度大于小刀 ?化学成分为XY[Si2O6]。 ?其中Y=Mg,Fe2+,Mn,Al,Fe3+;X=Ca,Mg, Mg,Fe2+,Mn,Na,Al; ?比重:3.1~3.6 石英:无色透明,米黄色、烟灰色、黑色、蔷薇红色 ?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贝壳状断口, ?硬度:7 ?结晶程度较好的石英称作水晶 ?比重:2.65 方解石:常见于各种碳酸盐岩中。 ?结晶好的方解石呈无色,透明至半透明,透明的方解石称作冰洲石 ?玻璃光泽; ?三组菱形完全解理,有双折射现象。 ?硬度介于小刀与指甲之间。 ?加稀盐酸强烈起泡。 石榴子石: ?石榴子石的颜色各种各样,受成分的影响较大 ?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

(完整版)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 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 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 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 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层序地层学最全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 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层序:(Sequence)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 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 4.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 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陆棚坡折带:(Shelf-break)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 慢上升时期形成的。在具陆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低位体系域以初次海泛面为顶界,其上为海进体系域。 11.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 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海侵体系域顶部与具有下超特征的最大海泛面(MFS)相对应。顶部沉积物以沉积慢、分布广、富含有机质和非常薄的海相泥岩沉积的为凝缩段特征。 12.高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H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上部的体系域,是海平面由相对上升转变为相对下降时期形成的, 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因此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者多个准层序组。 13.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II型层序边界伴生的下部体系域,以一个或者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 序组为特征。陆架边缘体系域由陆架和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它们以层序边界为底部边界、由海进面为顶部边界的加积型或前积型准层序组构成。 14.海泛面:(Marine flooding surface)是一个新老地层的分界面,穿过这个界面会有证据表明水深的突然增加。 15.首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I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响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超对应的界 面,也是低位与海侵体系域的屋里界面。 16.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是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它 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 17.准层序:(Parasequence)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的、由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和序列。 18.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一种地层序列。 19.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是指可供沉积物潜在的堆积空间(Jerrey,1989),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的综合表现,并受控于沉积 背景的基准面变化,或者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的函数。 20.凝缩层:(Condensed setion)沉积速率很慢、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 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21.并进型沉积:在正常的富含海水的陆棚环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较慢,足以使得碳酸盐的产率与可容空间的增长保持同步,其沉积以 前积式或加积式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准层序为特征,并且只含少量海底胶结物,这种沉积方式为并进型沉积。 22.追补型沉积: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快、水体性质不适宜碳酸盐岩产生情况下,碳酸盐岩的沉积速率明显低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多由 分布较广的泥晶碳酸盐岩组成。 二.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1. 海平面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海平面变化是形成以不整合面以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相关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层序地层学可以成为建立全球性地层对比的手段。2.四个变量控制了地层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一个层序中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由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和气候等四个基本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沉降提供了可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全球海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概要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概要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 ◆适用教材:《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 一、古生物总论 1.古生物:出现在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也泛指据今约一万年以前的生物。 2.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生、发展、演化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化石。 3.化石: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以及生物残留的有机组分(必须具 有生物特征、必须是保存在地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 4.化石形成条件:生物本身条件、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5.化石化作用:古生物遗体在沉积物的成岩过程中,改变成为化石的过程。 形式:充填作用、交替作用/置换作用、升馏作用/碳化作用。 6.化石的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经受明显变化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 2)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模铸物。并非生物体本身实体,但却能 反映生物体的主要特征。 a)印痕化石:没有硬体的动物及植物的叶子的印痕。 b)印模化石:指生物遗体坚硬部分的表面在围岩上印压的模,分外模(生物硬体 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和内模(生物硬体的内面特征留下的印痕)。 c)核化石:生物遗体内外模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形成。分 内核(贝壳和骨骼的内部空腔中充填的沉积物固结后,形成与原物空腔形态大 小类似的实体)和外核(内部空腔还未被充填而原贝壳和骨骼已被溶解消失, 整个空间经充填而形成与原硬体同形等大的实体)。 d)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体全被溶解,又被 另一种矿物质填入所形成的化石。 7.标准化石: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在该地层上下层位中基本上没有,只在该段地层里出 现的化石。 8.古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共同起源、共同形态特征、习性和机能相似、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和适应于一定的生态环境,并且与其它类似有机体在生殖上隔离的自然居群。 属:是种的综合,包括若干同源的和形态、构造、生理特征近似的种。 9.生物的分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10.命名法则:优先律(以最早正式刊出名称为准);单名法(属、亚属及以上单位的命名)、 二名法(种的命名,具体为该种所从属的属名加上种名)、三名法(亚种的命名),均用斜体字;拉丁语或拉丁语化。 11.细胞生物演化 1)非生物的化学物质向生物进化转变为最早生物; 2)生物多样性增加;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以及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3个。 1、油气区古生物学 2、勘探地层学与油气储层预测 3、油气区古生态学与沉积学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4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4学分内。 (一)学位课六至八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一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古生态学与古遗迹学、地质统计学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二)选修课20门(38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2学分,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