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_靳玉红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_靳玉红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_靳玉红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_靳玉红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总第91期)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靳玉红 王 姮 郭玉英 杨利民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针对当前电路分析课程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边缘学科发展活跃等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电路分析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验教学的改革,考核制度的

完善以及网络环境的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网络建设

电路分析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路分析作为信息类专业学生接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对建立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树立从事专业工作的信心,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及培养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校自动化等信息类专业的电路分析课程授课学时从最初的112学时缩减为现在的72学时。在授课学时大幅度缩减的同时,电路分析课程的授课内容并没有改变,这无疑给任课教师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边缘学科的发展非常活跃,计算机技术与电工理论的互相渗透与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这样的交叉学科,促进了电路理论的新发展,如何有效地将学科前沿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了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校电路课程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始终遵循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观念,依托信息新技术,建立了丰富多样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学生自主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动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路分析课程全方位互动体系

一、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要在教学学时数较少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增大课堂信息量。为此,我们按照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大纲的内容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出发,充分体现厚基础、重应用、抓重点、搭框架的教学意图。

(一)厚基础

课程教学中注重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不特别去追求计算技巧。在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作为重点用较多的学时数来讲解,而一些公式的推导、具体的计算过程被精简。比如,用5个学时来深入讲解电路定理的知识,详细分析叠加定理和戴维宁/诺顿定理,并通过大量例题进行巩固;而在讲一阶电路经典求解法时,只一次性地讲解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得出结论,然后在以

56

后的各种一阶电路的分析中就不再讨论求解过程了,而是由前面的结论直接推导出结果。这样的教学,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突出了教学重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重应用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基本概念的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讲授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时,将其与照明电路和电压表的设计联系起来;在介绍一般电路的分析方法(如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等)时,教师特别强调列写标准形式方程的必要性,目的是为了能够应用计算机求解复杂电路网络。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且开阔了思路,为以后计算机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抓重点

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新时期的教学重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很难抓住重点,难以把握各章节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中主要讲授课程内容的分析思路和突出内容的重点,将一些辅助内容引导学生自学。比如,运算电路的分析中,让学生自学拉普拉斯变化的相关知识,教师重点讲授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减少学时,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搭框架

电路分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紧跟学科发展,注重为学生建立课程体系的概念,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课程讲授中注重前后续课程的关联,始终体现了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比如在讲解受控源时,通过对三极管及其特性的分析得到了用受控源表示的三极管等效模型。此外,加大非正弦周期电路及非线性电路等内容的讲解力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电路体系;还引入了P s p i c e、M u l t i s i m及M a t L a b等电路分析仿真软件及辅助分析程序设计的知识,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电路分析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电路分析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借助于黑板、粉笔来讲解,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就是通过看板书和听教师的讲解,这种单一的、片面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获取的知识受到了限制,还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努力,探索出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仿真实验辅助教学

通过M u l t i s i m、M a t l a b等软件在课堂上的仿真实验演示,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加以对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这部分内容,教师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过程、分解波形,也无法在课堂上直接绘制频谱图,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抽象。而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就可以实现对任意非正弦周期信号以及该信号及其各次谐波波形和频谱图的绘制,并能完成谐波分量的叠加波形与原始信号比较,从而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地使学生理解这一原理。

(二)开展讨论式教学

把课堂讨论作为传统授课方式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讨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提前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讨论题,后分组开展讨论,相互点评;另一种是在授课过程中加大对重要概念和容易混淆及理解错误的知识点的讨论。讨论可能会占用较多的授课时间,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只要能合适地处理信息量和重要知识点的着重掌握两个部分的关系,花一些时间开展有效的讨论非常必要,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每学期还专门开设独立的2-3学时讨论课,提前一周公布讨论题目,然后进行分组,指定组长组织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与,最后由组长或教师组织点评。在讨论过程中,师生和生生的良好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合作观念的形成,也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结果、完成报告”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带领学生形成团队开展专业研究,在课程开始就

57

布置给学生一些研究题目,如电路分析软件的设计、数模转化器的研究、波形变换器的设计与测试等;由学生自行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工作,期间学生要提交研究计划报告,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学期末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并参加答辩。这一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探究式合作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回溯到理论的学习,从而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自主性。此外,通过研究小组的方式完成教学要求,在学生中避免了传统的评价体系带来的过分强调个体竞争的问题,倡导了合作的观念,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尝试双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尝试双语教学。目前,在授课课件中,对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和一些科学规范用语采用英语的方式进行标注,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由于电路分析课程的学生为大一或大二的学生,面临着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具有相当的外语学习热情,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此外,这些专业词汇和典型句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总结讲课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三、改革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学校对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视,已把电路实验单独设课,并增加必要的财政投入和人员投入,更新了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几年的努力,从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和实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电路实验教学中,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多层次实验,由基础性验证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三个部分组成。

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着重于基本能力、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目前实验教学中有两个基础性验证实验,分别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和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要求学生熟悉直/交流电压表、直/交流电流表的使用,学会测试电路中的相关参数。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能够熟悉电工电子测量中的基本仪器,掌握电路的基本测量方法,为后面综合设计性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及创新性思维。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中有60%都属于综合设计性实验。比如,一阶电路的设计实验,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实现方波变化为三角波,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电路,自行选择实验仪器测量实验数据和分析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R L 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实验,通过调节信号源频率改变输出电压,并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出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利用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的设计、分析、仿真,包括应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分析,以及结合程序设计语言、算法等自行编制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两个层次。比如, R L 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学生可以通过M u l t i s i m仿真软件对R L C串/并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谐振电路做对比,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而电路瞬态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借助于计算机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电路的瞬态响应,不仅加深了对电路瞬态响应的理解,而且提高了计算机分析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系统和电路中建立电路模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验室管理模式也从封闭式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部分开放式管理模式,学生通过网上预约实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在管理时间上虽然没有实现全天开放,但有部分时间开放,学生可以自主到实验室利用实验资源完成实验。

四、完善考核制度,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科学考核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作为一个指挥棒,评价体系也决定了学生努力的方向,是授课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长期实践,已经制定出了较为综合全面的科学分层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平时表现、课程论文、课程总结和期末测试。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及答疑表现等,

58

占10%。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按照指定题目或自行命题方式,自行成组开展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按标准论文撰写格式完成,占10%-15%。

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基本概念、方法、感兴趣的问题及课程学习感想,占15% -20%。

期末考试,坚持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流水作业,保证对每一个学生公平;考试中,加强了考场巡视,力争将违纪和作弊降为零。

另外,授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全面立体的互动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情况,可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和评价。

五、建设网络资源,开放学习环境

电路分析课程自2003年成为学校首批校级品牌课程以来,通过多年来课程组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网络资源的建设工作,建立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形成了2个互动平台,即丰富多样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学生自主参与的网络学习平台。

(一)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的网络学习平台

课程组教师花大力气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现已形成电子文档60余万字左右,图片千余幅,公式3千余个。网络资源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指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授课讲稿、授课课件、习题库、试题库、课程录像、实验指导书等,都作为开放的资源提供给学生。其中,将课程计划、学习任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指南、考核要求等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能让学生更为合理地安排时间,加强时间管理观念。倡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形成丰富多样的信息交互平台

针对现在的学生时代特点和性格特征,设置面授答疑、网络论坛、学生Q Q群、E m a i l等多种信息交互的平台,增加网上互动频率,构建出形式多样、渠道畅通、生动活泼的立体化信息互动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和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竹萍.高校电路课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

教研究,2005,6:83.

[2] 邱关源.电路(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

59

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研究

《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研究 杜普选高岩北方交通大学 电路课程体系就其理论而言应分为二大部分,最基本的是电路分析,再者就是电路综合。电路综合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也是发展十分迅速的领域。关于此方面的构想将另择文论述。本文主要是谈一谈对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电路分析课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它是由物理学电工学延伸而来,近百年来经过许多著名学者的开拓发展成为了一门稳定而又成熟的课程,在国内,尤其是经过邱关源,李翰荪导师的潜心研究充实完善,该课已成为电类课程中最系统最完善的经典之作。但是,随着电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改革电路分析课程重又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电路分析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教学的重点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尤其是在公式的推导,计算能力等方面费时较多。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的提高较为欠缺,许多在课堂上既费时又费力的计算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又很少用到,或不适用。而在实际中用的方法,在课堂上又很少讲授。比如节点法,网孔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就有很多缺陷,而不适用。修正的节点法较为适用而又不讲授。以往基于简单二端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已不能适应端口十分复杂的集成电路和千变万化的声光电模块。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及份量进行调整。 2、随着计算机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过去在黑板上很难讲清楚的问题和那些书写量很大的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大大扩展讲课视野,从而使学生共能够所闻有所见,所见有所得。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着教师效率低,授课过细,计算量大,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应的课程内容及体系也应进行改革。 二、新的课程内容框架 1、现状 目前,我校电路分析可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针对信息通信与控制类专业,学时为六十四(不含实验)、一种是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时为四十八(不含实验)。前者分为四部分内容:直流电路分析及重要定理、正弦稳态分析、动态分析、非线性分析。后者分为三

PFC电路原理与分析

引言 追求高品质的电力供需,一直是全球各国所想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大量的兴建电厂,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提高电力供给的能量,一方面提高电气产品的功率因数(Power factor)或效率,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有很多电气产品,因其内部阻抗的特性,使得其功率因数非常低,为提高电气产品的功率因数,必须在电源输入端加装功率因数修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但是加装电路势必增加制造成本,这些费用到最后一定会转嫁给消费者,因此厂商在节省成本的考量之下,通常会以低价为重而不愿意让客户多花这些环保金,大多数的消费者,也因为不了解功率因数修正电路的重要性,只以为兴建电厂才是解决电力不足问题的唯一方案,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电力供应的一大问题所在。 功率因数的意义 电力公司经由输配电系统送至用户端的电力(市电)是电压100-110V/60Hz或200-240V/50Hz的交流电,而电气产品的负载阻抗有三种状况,包括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等,其中只有电阻性负载会消耗功率而产生光或热等能源转换,而容性或感性负载只会储存能量,并不会造成能量的消耗。在纯阻性负载状况下,其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的,而在电容性负载下,电流的相位是超前电压的,在电感性负载下电压又是超前电流相位的。这超前或滞后的相位角度直接影响了负载对能量的消耗和储存状况,因此定义了实功功率的计算公式: P=VICosθ θ为V和I和夹角,Cosθ的值介于0-1之间,此值直接影响了电流对负载作实功的状况,称之为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简称PF)。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电力公司必须提供S=VI的功率,而消费者实际上只使用了P的功率值,有一部分能量做了虚功,消耗在无功功率上。PF值越大,则消耗的无功功率越小,电力公司需要提供的S值也越小,将可以少建很多电厂。 功率因数修正器的结构 功率因数修正器的主要作用是让电压与电流的相位相同且使负载近似于电阻性,因此在电路设计上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依使用元件来分类,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功因修正器两种。被动式功因修正器在最好状况下PF值也只能达到70%,在严格的功因要求规范下并不适用。若要在全电压范围内(90V~265Vac)且轻重载情况下都能达到80%以上PF值,则主动式功因修正器是必要的选择。主动式功因修正器多为升压式电路结构(Boost Topology), 如图一所示,图二为电感作用波形,输入电压要求为90V~265Vac,在Vd点则为127V~375V直流电压,由升压电路把输出电压V o升到400V的直流,其工作过程如下:

电路原理图详解

电子电路图原理分析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作用。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 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 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 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 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 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路图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 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一张电路图就好象是一篇文章,各种单元电路就好比是句子,而各种元器件就是组成句子的单词。所以要想看懂电路图,还得从认识单词——元器件开始。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阻器与电位器(什么是电位器) 符号详见图 1 所示,其中( 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 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 c )表示电位器;( 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民办院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设计分析

民办院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设计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GH-190)、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M2012007的研究成果。 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框架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最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来实现。任何一所名牌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民办三本院校要想保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从课程改革做起。“电路分析”课程是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电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进行,进而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程度。 “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1] 在我校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计划学时为84,理论讲授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20。“电路分析”课程不仅是电类各专业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也直接为解决电工电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决定了“电路分析”在电类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一、现行“电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电路分析”课程体系是学科性体系,注重科学化、理论化,分立元件电路系统,在这个体系下实施的课程教学往往只能讲到器件、电路,对电路系统的应用基本不涉及。目前,该课程教学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方面尚显不足,[3] 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不明确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工程教育也正在以注重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转向普遍的工程基础教育和智力开发。显然,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是适应不了这种新形势的。一个最现实的现象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虽然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过了,很多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电路问题仍然是无从下手,只能急于问老师。另外,现有的学时分配是理论64 学时,实验20 学时,共84 学时。教材内容多,总体学时少,与实验教学内容联系又不够紧凑,使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指导实践过程的难度加大。这些充分说明应该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变现状。 2.课程内容体系重全面但细节不够突出现行的“电路分析”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邱关源主编,罗先觉修订的《电路(第五版)》,该教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好,系统性强,力求概括现代电路理论的方方面面。但正是这种完整性凸显了该教材在知识点细节的处理上无法很深入,对于我校三本类的学生,使用该教材学习“电路分析”稍显吃

ATX电源电路原理分析和维修教程整理

ATX电源结构简介 ATX电源电路结构较复杂,各部分电路不但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且各电路参数设置非常严格,稍有不当则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下面以市面上使用较多的银河、世纪之星ATX电源为例,讲述ATX电源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其主电路整机原理图见图13-10,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电路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从电源输入到开关变压器T3之前的电路(包括辅助电源的原边电路),该部分电路和交流220V电压直接相连,触及会受到电击,称为高压侧电路;另一部分为开关变压器T3以后的电路,不和交流220V直接相连,称为低压侧电路。二者通过C2、C3高压瓷片电容构成回路,以消除静电干扰。其原理方框图见图13-1,从图中可以看出整机电路由交流输入回路与整流滤波电路、推挽开关电路、辅助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及推动电路、PS-ON控制电路、自动稳压与保护控制电路、多路直流稳压输出电路和PW-OK信号形成电路组成。弄清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对我们维修判断故障是很有用处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图13-1 主机电源方框原理图 1、交流输入、整流、滤波与开关电源电路

交流输入回路包括输入保护电路和抗干扰电路等。输入保护电路指交流输入回路中的过流、过压保护及限流电路;抗干扰电路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指电脑电源对通过电网进入的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二是指开关电源的振荡高次谐波进入电网对其它设备及显示器的干扰和对电脑本身的干扰。通常要求电脑对通过电网进入的干扰信号抑制能力要强,通过电网对其它电脑等设备的干扰要小。 推挽开关电路由Q1、Q2、C7及T3,组成推挽电路。推挽开关电路是ATX开关电源的主要部分,它把直流电压变换成高频交流电压,并且起着将输出部分与输入电网隔离的作用。推挽开关管是该部分电路的核心元件,受脉宽调制电路输送的信号作激励驱动信号,当脉宽调制电路因保护电路动作或因本身故障不工作时,推挽开关管因基级无驱动脉冲故不工作,电路处于关闭状态,这种工作方式称作他激工作方式。 本章介绍的ATX电源在电路结构上属于他激式脉宽调制型开关电源,220V市电经BD1~BD4整流和C5、C6滤波后产生+300V直流电压,同时C5、C6还与Q1、Q2、C8及T1原边绕组等组成所谓“半桥式”直流变换电路。当给Q1、Q2基极分别馈送相位相差180°的脉宽调制驱动脉冲时,Q1和Q2将轮流导通,T1副边各绕组将感应出脉冲电压,分别经整流滤波后,向电脑提供+3.3V、±5V、±12V 5组直流稳压电源。 THR为热敏电阻,冷阻大,热阻小,用于在电路刚启动时限制过大的冲击电流。D1、D2是Q1、Q2的反相击穿保护二极管,C9、C10为加速电容,D3、D4、R9、R10为C9、C10提供能量泄放回路,为Q1、Q2下一个周期饱和导通作好准备。主变换电路输出的各组电源,在主机未开启前均无输出。其单元电路原理如下图13.2所示:

pcb板电路原理图分模块解析

PCB板电路原理图分模块解析 前面介绍了电路图中的元器件的作用和符号。一张电路图通常有几十乃至几百个元器件,它们的连线纵横交叉,形式变化多端,初学者往往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怎样才能读懂它。其实电子电路本身有很强的规律性,不管多复杂的电路,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它是由少数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好象孩子们玩的积木,虽然只有十来种或二三十种块块,可是在孩子们手中却可以搭成几十乃至几百种平面图形或立体模型。同样道理,再复杂的电路,经过分析就可发现,它也是由少数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初学者只要先熟悉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再学会分析和分解电路的本领,看懂一般的电路图应该是不难的。 按单元电路的功能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类,每一类又有好多种,全部单元电路大概总有几百种。下面我们选最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来介绍。让我们从电源电路开始。 一、电源电路的功能和组成 每个电子设备都有一个供给能量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有整流电源、逆变电源和变频器三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中多数要用到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最简单的供电方法是用电池。但电池有成本高、体积大、需要不时更换(蓄电池则要经常充电)的缺点,因此最经济可靠而又方便的是使用整流电源。 电子电路中的电源一般是低压直流电,所以要想从220 伏市电变换成直流电,应该先把 220 伏交流变成低压交流电,再用整流电路变成脉动的直流电,最后用滤波电路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后才能得到直流电。有的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有时还需要再增加一个稳压电路。因此整流电源的组成一般有四大部分,见图1。其中变压电路其实就是一个铁芯变压器,需要介绍的只是后面三种单元电路。 二、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把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直流电的电路。 ( 1 )半波整流 半波整流电路只需一个二极管,见图 2 ( a )。在交流电正半周时 VD 导通,负半周时VD 截止,负载 R 上得到的是脉动的直流电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A2020350 学时[学分]:56[3.5]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一、课程概述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⑴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⑵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⑶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⑴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⑵网络定理。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⑴等效变换分析方法。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⑵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⑶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

入门电路原理图分析

入门电路原理图分析 一、电子电路的意义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时,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在设计电路时,也可以从容地纸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电子电路图的分类常遇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装配图和印版图等。1、原理图 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理图”。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下图所示就是一个收音机电路的原理图。2、方框图(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 况的电路图。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

部的元器件和它们连接方式,而方框图只是简单地将电路安装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所以方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详细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下图所示的就是上述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三)装配图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实物的外形图。我们只要照着图上画的样子,依样画葫芦地把一些电路元器件连接起来就能够完成电路的装配。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初学者使用的。装配图根据装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样,大多数作为电子产品的场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印刷线路板,所以印板图是装配图的主要形式。在初学电子知识时,为了能早一点接触电子技术,我们选用了螺孔板作为基本的安装模板,因此安装图也就变成另一种模式。如下图:(四)印板图印板图的全名是“印刷电路板图”或“印刷线路板图”,它和装配图其实属于同一类的电路图,都是供装配实际电路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是在一块绝缘板上先覆上一层金属箔,再将电路不需要的金属箔腐蚀掉,剩下的部分金属箔作为电路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然后将电路中的元器件安装在这块绝缘板上,利用板上剩余的金属箔作为元器件之间导电的连线,完成电路的连接。由于这种电路板的一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数学分析》课程介绍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极限论、单元和多元微积分、级数论、反常积分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它一方面为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普通物理学》等)提供一些所需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还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讲授与讨论、习题课、作业、辅导等),使学生对极限思想和方法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正确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及思想方法,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单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相平行的内容以单元函数为主,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到多元函数的相应结论。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是几乎所有后继课程的基础,在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数学及其应用人才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近代微积分思想的产生、发展到形成比较系统、成熟的“数学分析”课程大约用了300 年的时间,经过几代杰出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但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包括数学本身)的发展不断为数学的基础部分注入新鲜活力,此外,也为了适应培养21 世纪人才的需要,对数学分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回顾数学分析的课程改革,有以下几个过程。解放前,该课程的讲授一般分两步:初等微积分与高等微积分。初等微积分主要讲授初等微积分的运算与应用,高等微积分才开始涉及到严格的数学理论,如实数理论、极限、连续等。这种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入门容易,而且很快就能了解数学分析的一套连续量的演算体系,并从应用中体会到其威力。但这种做法导致耗时较长,理论跃度太大,学起来困难较大。上世纪50 年代以来学习苏联教材,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大头分析”体系,即用较大的篇幅讲述极限理论,然后把微积分、级数等看成不同类型的极限。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只要真正掌握了极限理论,整个数学分析学起来就快了,而且理论水平比较高。但容易导致学生在学“大头”中的极限理论时,目的性不明确,过分的严格要求带来的困难很多,结果也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失去信心。另外,过分强调极限形式化的内容,忽略了数学分析提供微积分演算体系的本质,忽略了连续量演算的直观,造成学生忽视直观,忽视应用的倾向,对培养从事应用数学的人才不利。多年来,在我国,人们改造“大头分析”的试验不断,大体上都是把极限分成几步完成。我们的做法是:期望在“初高等微积分”和“大头分析”之间,走出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而整个体系在逻辑上

运放电路分析

从虚断,虚短分析基本运放电路 遍观所有模拟电子技朮的书籍和课程,在介绍运算放大器电路的 时候,无非是先给电路来个定性,比如这是一个同向放大器,然后去推导它的 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然后得出Vo=(1+Rf)Vi ,那是一个反向放大器,然后得出 Vo=-Rf*Vi 今天,教各位战无不胜的两招,这两招在所有运放电路的教材里 都写得明白,就是“虚短”和“虚断”,不过要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就要有 较深厚的功底了。 虚短和虚断的概念 由于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开环电 压放大倍数都在80 dB 以上。而运放的输出电压是有限的,一般在10 V~14 V。因此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不足 1 mV,两输入端近似等电位,相当于“短路”。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越大,两输入端的电位越接近相等。 “虚短”是指在分析运算放大器处于线性状态时,可把两输入端视为等电位, 这一特性称为虚假短路,简称虚短。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短路。 由于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 阻都在1MΩ以上。因此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往往不足1uA,远小于输入端外 电路的电流。故通常可把运放的两输入端视为开路,且输入电阻越大,两输入 端越接近开路。“虚断”是指在分析运放处于线性状态时,可以把两输入端视 为等效开路,这一特性称为虚假开路,简称虚断。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断 路。

在分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时,首先请各位暂时忘掉什么同向放大、 反向放大,什么加法器、减法器,什么差动输入暂时忘掉那些输入输出关 系的公式这些东东只会干扰你,让你更糊涂﹔也请各位暂时不要理会输入 偏置电流、共模抑制比、失调电压等电路参数,这是设计者要考虑的事情。我 们理解的就是理想放大器(其实在维修中和大多数设计过程中,把实际放大器 当做理想放大器来分析也不会有问题)。 好了,让我们抓过两把“板斧”------ “虚短”和“虚断”,开 始“庖丁解牛”了。 1)反向放大器: 图 1 图一运放的同向端接地=0V,反向端和同向端虚短,所以也是0V,反向输入端输入电阻很高,虚断,几乎没有电流注入和流出,那么R1和R2相当于是串联的,流过一个串联电路中的每一只组件的电流是相同的,即流过R1的电流和流过R2 的电流是相同的。 流过R1的电流:I1 = (Vi - V- )/R1 a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7651205.html,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徐斌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湖北工业大学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理念和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的切身体会出发,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32-02 一、引言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学习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它是电子科学类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本专业学习兴趣和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及培养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以经典电路理论和基本概念等内容为基础,它是电子技术基础的先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电路分析理论、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电路分析》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概念、定理和定律。如对偶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等效定理、诺顿等效定理、最大功率传输等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定律;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如回路分析法、支路电流和电压法、割集分析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以及动态电路分析中的三要素法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的相量分析法等;掌握和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电路分析》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素质教育改革的指挥棒的指导下,专业课程的学时不断被压缩,特别是《电路分析》课程从最初的两学期缩短到现在的一学期。在授课内容并不能减少,而教学学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教师而言,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味道。 本专业《电路分析》课程选用教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十四章,其内容包含全部的电路分析基础理论。结合计划教学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书中删除后不影响整体知识结构的(如非线性电阻电路)、对后续课程学习影响较小(如回路分析法)和后续课程中会重点讲到的内容(如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冲激响应)省略不讲,只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强调相关课程知识与本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将后续课程不难理解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在本课程教学中提前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热情,及前后知识结构的整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导言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一、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 1.背景: 从切线、面积、计算 sin、实数定义等问题引入. 32 2.极限 (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 3.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变实值 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 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 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 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 数学分析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 二、数学分析的形成过程: 1.孕育于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 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 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 时期. 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微积分的创建时期. 4.十九世纪上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 期: 三、数学分析课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 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四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前四章(或前四章的 ),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 只要

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 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 这是因为数学分析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 论证训练是数学分析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 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数学分析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 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为主, 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 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 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 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 四、课堂讲授方法: 1.关于教材及参考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教科书中取材: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纪修於崇华等编,《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谢惠民,恽自求等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振民,数学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选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5]林源渠,方企勤数学分析解题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本课程按[1]的逻辑顺序并在其中取材.本课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只介绍数学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并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星号的内容略讲或删去,相应的内容作为选修课将在数学分析方法课开设.

手机充电器电路原理图分析

专门找了几个例子,让大家看看。自己也一边学习。 分析一个电源,往往从输入开始着手。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这个10欧的电阻用来做保护的,如果后面出现故障等导致过流,那么这个电阻将被烧断,从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边的4007、4700pF电容、82KΩ电阻,构成一个高压吸收电路,当开关管13003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压加到开关管13003上而导致击穿。13003为开关管(完整的名应该是MJE13003),耐压400V,集电极最大电流1.5A,最大集电极功耗为14W,用来控制原边绕组与电源之间的通、断。当原边绕组不停的通断时,就会在开关变压器中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在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绕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还是反激式。 不过,从这个电路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出来,这个电源应该是反激式的。左端的510KΩ为启动电阻,给开关管提供启动用的基极电流。13003下方的10Ω电阻为电流取样电阻,电流经取样后变成电压(其值为10*I),这电压经二极管4148后,加至三极管C945的基极上。当取样电压大约大于1.4V,即开关管电流大于0.14A时,三极管C945导通,从而将开关管13003的基极电压拉低,从而集电极电流减小,这样就限制了开关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其实这是一个恒流结构,将开关管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40mA左右)。 变压器左下方的绕组(取样绕组)的感应电压经整流二极管4148整流,22uF电容滤波后形成取样电压。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取三极管C945发射极一端为地。那么这取样电压就是负的(-4V左右),并且输出电压越高时,采样电压越负。取样电压经过6.2V稳压二极管后,加至开关管13003的基极。前面说了,当输出电压越高时,那么取样电压就越负,当负到一定程度后,6.2V稳压二极管被击穿,从而将开关13003的基极电位拉低,这将导致开关管断开或者推迟开关的导通,从而控制了能量输入到变压器中,也就控制了输出电压的升高,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总结电路分析这门课程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本文介绍了电路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教学改革的经验,涉及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类和电气类(电类)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先修课程是大学物理电学和电磁学部分,高等数学中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和工程数学中拉普拉斯变换及傅里叶级数变换等,其后续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和电机学等课程。因此,电路分析课程在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路分析理论教学课时减少,同时又要保证电路分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传统的电路分析教学已不能满足要求。在探索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总结。 1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既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独立性,又体现了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大纲犹如一根指挥棒,决定了电路分析教学任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或教研室团体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仔细斟酌、表述规范、用词准确,对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要求清楚、决不能含糊和混淆。 在制定本校电路分析大纲时,考虑到学校的性质(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及电气类专业和电子类专业的差别,最终电路分析这门课程撰写两种教学大纲,即电路原理A(72学时)和电路原理B(56学时)。两者的主体内容基本相同,即线性电阻电路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法)分析、三相电路、暂态电路时域分析及二端口网络部分,电路原理A还包括暂态电路的频域模型及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及磁路部分等。 2教学方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和简介

数学和使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及简介 来源:理学院时间:2005年8月2日14:27 点击:5603数学系数学和使用数学专业(S)四年制教学中共开设相关专业课程26门,其中专业基础课3门,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分析几何;专业课12门,包括:常微分方程、中学数学解题研究、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数学教育概论、计算方法、初等数论、离散数学、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选修课11门,包括:专业英语、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线性规划、数学史、数学竞赛教程。 各门课程简介如下: 一、数学分析 内容简介: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高等数学理论的基础,也是所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好和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以及拓扑学等课程的学习。该课程首先详细介绍了极限理论,用极限理论作为工具,讨论了函数,特别是连续函数的导数和徽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级数理论;多元函数微分学以及多元函数积分学等理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微积分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使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分析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重点是极限理论和微积分理论,难点是实数连续性定理及级数理论。 先修课要求:中学数学 教材及参考书:《数学分析讲义》刘玉琏傅沛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高等代数 内容简介:高等代数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等代数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以加深对中学数学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多项式理论,线性代数理论两部分。多项式理论主要讨论一元多项式和因式分解理论。线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陈皓编 10级通信工程 2012年12月

1.单调谐放大电路中,以LC 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若谐振频率f 0 =10.7MH Z , C Σ= 50pF ,BW 0.7=150kH Z ,求回路的电感L 和Q e 。如将通频带展宽为300kH 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1)求L 和Q e (H )= 4.43μH (2)电阻并联前回路的总电导为 47.1(μS)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导为 94.2(μS) 因 故并接的电阻为 2.图示为波段内调谐用的并联振荡回路,可变电容 C 的变化范围为 12~260 pF ,Ct 为微调电容,要求此回路的调谐范围为 535~1605 kHz ,求回路电感L 和C t 的值,并要求C 的最大和最小值与波段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对应。 题2图 12min 12max ,22(1210) 22(26010)3 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回路总电容为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16051053510t t t C C C LC L C LC L C ππππ∑ --=+? ?== ??+?? ??== ??+?

3.在三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中,中心频率为465kH Z ,每个回路的Q e =40,试 问总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如果要使总的通频带为10kH Z ,则允许最大的Q e 为多少? 解:(1)总的通频带为 4650.51 5.928()40 e z e Q kH =≈?= (2)每个回路允许最大的Q e 为 4650.5123.710 e e Q =≈?= 4.图示为一电容抽头的并联振荡回路。谐振频率f 0 =1MHz ,C 1 =400 pf ,C 2= 100 pF 121212121232 260109 121082601091210260108 10198 1 253510260190.3175-12 6 1605 535 ()()10103149423435 t t t t C C C C pF L mH π-----?+==?+=?-??-= ?==??+?=≈

应用型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09-06-17T10:31:16.140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君玲,刘兴华,张锐[导读] 提出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从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出发,结合我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际,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TN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44-02前言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应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切实培养出一批与时代相适应、满足社会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现有的应用型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脱胎于专科层次的教学模式,而专科层次的教学模式又是普通本科模式的“缩写版”,这样就造成应用性本科电类专业的教学不能完全适应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对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其目的就是抛弃那些教学上不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结合我校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应用为基础,精心策划教学大纲和内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我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上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带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带基本验证性实验和加综合性验证性实验,并着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新的教学模式。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针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进步观念和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器件、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着重介绍新知识还是着重介绍基本知识或者两者兼之?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针,充分考虑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及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教学的延续性,以少、精、宽、新为原则。其中以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理论上,大幅度地削减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增强CPLD/FPGA、ASIC集成电路的讲解。在实验内容上减少基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教师只能运用黑板、幻灯、模型、语言等少数教学媒体传授知识,这样容易导致课堂呆板,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低。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它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严谨精练的板书板图、高超风趣的语言表达艺术、独特严密的思维方式和带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积极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动画生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等等。特别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实践应用发展迅速等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更好的满足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更多的加强实践性指导,更具体的引入实例分析,更广泛的拓展实际应用。但多媒体教学对基础课而言也有其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对于基础课程公式中的推倒用多媒体课件没有比用板书来的直观。所以,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应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是完全必要的。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给学生足够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先提出问题,通过准确表述,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并设置情况,去探索求证,然后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最后总结特点。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驾驭教学过程。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对学生来说,问题的结论不预知,迫使学生萌发种种可能的设想,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途经和方法。三是有利于形成创造型的心智结构,除了上述思维的主动性和发散性为学生今后作出创造提供优良的认知外问题探索过程中的艰苦和获得发现时的快乐,还大大高尚了学生的情趣,强化了学生的毅力,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的提高。 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切记注意不能满堂灌,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提问空间,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互动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2.建立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视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建立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建立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其中相关课程教学资料(例如课件、讲义、教案、辅助教学材料、试卷、课后讨论题、课后作业题等)全部上网,使其资源共享,能促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交流和改革。通过网络,师生可以进行在线互相讨论,经过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实现目的,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网络课程的建立,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成就感,还有助于推进我校学分制的改革。 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起到验证理论和对理论教学补充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必须通过实验来进行。通过实验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断强化学生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进行改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