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研究

13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除心房纤颤外,频发室性早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相比于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恶性程度更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73-01

1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上常并发心律失常,其恶性症状表现较多,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症状,患者死亡率较高[1]。通过心电图分析,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能够在最佳治疗时间采取诊治和护理措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率失常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6例病例较为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率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为31~81岁,平均年龄为(5431±663)岁,大面积(广泛前壁或2个面以上)梗塞82例,小面积(单面)梗塞54例。

12方法参照《冠心病的心电图学》[2]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使用惠普M1772A型三导联心电图机(美国)记录患者各种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注意保持体位放松,四肢安放稳妥。

13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除心房纤颤外,频发室性早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研究结果显示,1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频发室性早搏(5221%)、心房纤颤(1471%)、窦性心动过缓(1250%)、窦性心动过速(1176%)、房性早搏(735%)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41%)。其中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患者发病初期12h内发生率超过50%。此时患者由于心肌梗塞或缺血坏死,心室肌处于过激状态,导致心电图表现为不稳定的折返激动。通过本组136例患者心电图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频发室性早搏lown分级多为2~4级,较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发生率更高、症状表现也更为严重。患者心肌梗塞面积不同是导致两者心肌梗塞严重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梗塞面积较大时患者应激过程中,肾上腺素分泌更多,导致心律症状也更为严重[3]。但从患者心肌梗塞部位与心律失常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心肌梗塞部位与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并无特定规律或影响,因此,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与心肌梗塞部位无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房颤的发生率也很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肌梗塞后新房肌细胞Ca2+含量增多,超过细胞承载量,导致心电图中动作电位时间缩短,不应期也出现明显缩短现象。心房纤颤则是

在此电生理变化基础上发生折返导致。当然,患者心电不稳定而新城微折返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电功能。本组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2h后逐渐得到控制,分析原因主要为: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注射以达到减小患者心肌耗氧量目的的同时也为机体带入了部分Mg2+。进入机体后能够患者患者细胞内Ca2+和Na+含量高、K+和Mg2+含量低的失衡状态,恢复Na+-K+-ATP酶活性,促使细胞正常转移Ca2+,缓解由于细胞K+含量较低而引发的缺血部位邻近组织复极不同步和传导延缓现象的产生,Mg2+对稳定细胞膜和缓解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具有良好作用[4]。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心律失常。引发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是窦房结缺血引起的勃起功能下降和前胸心前部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引发的迷走神经张力升高,最终导致心律降低[5]。窦房结供血主要来自于机体右冠状动脉,下壁心肌梗塞时易发生缺血。窦房结缺血直接导致细胞内酸含量大增并产生腺苷等,均抑制了窦房结的正常自律功能,导致机体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引发患者窦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左心衰竭、肺栓塞及临床休克症状,主要发生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本组研究中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约为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5倍左右。总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疑似心律失常的要进行多次心电图机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及早发现才能在最佳治疗时期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患者心肌梗塞面积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重点检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萍延胡索提取物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2]鲁端冠心病的心电图学[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6

[3]张捍,刘忠奇,施建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心律失常临床观察[Z] 云南省第三期基层医师高血压培训班暨第六届玉溪心脏论坛论文集[C], 2012

[4]王海英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68例心电图分析[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17(03):160-161,165

[5]许海燕 30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 2012,(36): 3, 5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心电传导过程: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 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激动 QRS波: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 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 一、正常心电图特征:1、P波为窦性(ⅠⅡ avL导联为直立,avR导联倒立) 2、P-R间期在 3、心率每分钟60-100次 4、P-P间距相差不超过 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共同点:1)P波有规律的发生 2)P-R间期> 3)每个P波后有QRS波群 2、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P波不同 2)QRS波群正常 3)代偿间歇不完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个或3个以上连续出现迅速的QRS波群,QRS波形态基本正常 4、心房扑动:1)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的F波(扑动波) 2)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不能全部下传,常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 规则 3)QRS波一般不增宽 5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纤颤波) 2)心室律(R-R间期)绝对不规则 3)QRS波一般不增宽 6、室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2)T波方向与主波相反 3)代偿间歇完全 7、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室性早搏,QRS波群宽大畸形 8、心室颤动:P-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颤动波 9、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但无QRS波脱落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QRS波群,周而复始,称文氏现象 Ⅱ型 QRS有规律或不定时的脱落,能传下的P-R间期固定不变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P波与QRS波群毫无相关性,各有各的节律 2)P波频率明显高于QRS波频率 3)QRS波群形态不定,可以正常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钟以下),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5)在没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6)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性心律。病人可在不同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 2.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aVF、v4-v6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窦性心律频率>100次/分。 (3)PR间期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 (4)可伴有继发性ST段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3.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 (3)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秒。 4.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 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如发生在舒张早期,适逢房室结尚未脱离前次搏动的不应期,可产生传导中断(称为被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或缓慢传导(下传的PR间期延长)现象。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亦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 5.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房颤波(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 (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min之间。宽QRS波群伴极快速的心室率(大于200次/min)提示存在房室旁道。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 (3)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但振幅并不一致;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增宽、畸形。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1)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形可不正常; (3)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并与QRS波保持恒定关系; (4)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7.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讲解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 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 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 波之间的距离,如果>0.20S诊断窦缓;如果<0.12S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 字样,要光有这个就能确诊左室肥厚,要是没有就看V5的R波>2.5MV 或伴有ST-T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 大于2 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 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 波,QRS波正常。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 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 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 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 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

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 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 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记住ST-T 下移或T 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 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 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侧壁,Ⅰ,v56,aVL红旗飘飘(人抬起头走路) 11.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看整个心电图均有QRS增宽,ST-T 改变。 V1、V2S波加深。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就看V1 多了一个大的R 波 (畸形),伴有ST-T 改变。 12.室速:有P波,QRS畸形增宽。阵发性室上速:每个心动周期都 小于2个格,节律规则,QRS正常,无P,T (需要与窦速鉴别)13.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RR 间期>0.20S,其余正常;需与窦缓鉴别Ⅱ度Ⅰ型传导阻滞(莫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 波脱落;Ⅱ度Ⅱ型传导阻滞(固定性):PR间期固定不变,有QRS脱落,PP间期固定;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走房,室走室,P波与QRS波没有任何关系,P 波次数>QRS 波,P-P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一)异位心搏和异常传导的基本特点 房性异位搏动:搏动的P波是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P’-R 间期≥0.12秒,QRS波基本正常。 交界性异位搏动:搏动的P波是与窦性P波相反的P-波,位于QRS波前或后,前部的P——R间期<0.12秒,QRS波基本正常。 室性异位搏动:搏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其后T波相反。 异常传导:主要指激动沿正常途径下传中发生传导延迟或中断, 心电图在相应的部位会出现传导时间的延长或后续传导波形的缺失。 异常通路传导:主要位于房室间,在QRS波起始部出现P-R间期变化。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符合窦性心律特点,频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符合窦性心律特点,频率<60次/分 3.窦性停搏:符合窦性心律特点,较长时间内无窦性搏动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的窦性节律或缓慢的窦性节律基础上有快速室上性节律的发作 (三)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早搏:提早的房性搏动 2.房颤:P波消失代为f波,QRS室上型且节律不整 3.房扑:P波消失代为F波,QRS室上型且节律整或不整 (四)交界性心律失常 1. 交界性早搏:提早的交界性搏动 2.阵发性室上速:连续出现的快速房性或交界性搏动 (五)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提早的室性搏动 2.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的快速室性搏动 (六)心脏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延长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室上性搏动脱漏(P波后无QRS)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搏动完全脱漏+缓慢的逸搏心律(七)预激综合征: 1.短P-R+δ波+宽QRS

最新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 图特点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一)异位心搏和异常传导的基本特点 房性异位搏动:搏动的P波是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P’-R间期≥0.12秒,QRS波基本正常。 交界性异位搏动:搏动的P波是与窦性P波相反的P-波,位于QRS波前或后,前部的P——R间期<0.12秒,QRS波基本正常。 室性异位搏动:搏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畸形,其前无相关P 波,其后T波相反。 异常传导:主要指激动沿正常途径下传中发生传导延迟或中断,心电图在相应的部位会出现传导时间的延长或后续传导波形的缺失。 异常通路传导:主要位于房室间,在QRS波起始部出现P-R间期变化。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符合窦性心律特点,频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符合窦性心律特点,频率<60次/分 3.窦性停搏:符合窦性心律特点,较长时间内无窦性搏动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的窦性节律或缓慢的窦性节律基础上有快速室上性节律的发作 (三)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早搏:提早的房性搏动 2.房颤:P波消失代为f波,QRS室上型且节律不整 3.房扑:P波消失代为F波,QRS室上型且节律整或不整 (四)交界性心律失常 1. 交界性早搏:提早的交界性搏动 2.阵发性室上速:连续出现的快速房性或交界性搏动

(五)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提早的室性搏动 2.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的快速室性搏动 (六)心脏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延长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室上性搏动脱漏(P波后无QRS)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搏动完全脱漏+缓慢的逸搏心律(七)预激综合征: 1.短P-R+δ波+宽QRS 2.常伴发宽QRS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心电图表现 [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由窦房结冲动引起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其正常频率为60~10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 ⑴窦性心动过速 当窦性心律的心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健康人吸烟、饮茶、咖啡、酒、剧烈运动与情绪激动;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 ⑵窦性心动过缓 当窦性心律的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亦可见于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黄疸、服用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器质性心脏病中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窦性心动过缓多无自觉症状,当心率过分缓慢,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病人可有胸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 ⑶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或称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电冲动,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由低位起搏点发放的冲动来控制。心电图特征:为比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窦性停搏一般属病理性,各种病因所致的窦房结功能低下是其主要原因,除常见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以外,还可见于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中毒,钾盐和β受体阻滞剂过量等。一旦窦性停搏时间过长而又不能及时出现逸搏时,病人常可发生头晕、晕厥甚至抽搐。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