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思方案HI3518E平台ISP调试环境搭建

海思方案HI3518E平台ISP调试环境搭建

海思方案HI3518E平台ISP调试环境搭建
海思方案HI3518E平台ISP调试环境搭建

3518E平台的搭建

海思的SDK提供了ISP调试的相关工具,降低了IPC开发ISP调试的难度。初次搭建ISP调试环境,记录一下。

SDK版本:Hi3518_MPP_V1.0.A.0

硬件平台:HI3518E_OV9732

工具包:PQ_TOOL (Hi3518E_V100R001C01SPC0A0\01.software\pc\PQ_TOOL)

文件说明:Hi3518_ITTB_MPP2_V1.0.A.0_B030.tgz 设备端工具; PQTools_V3.7.5.zip PC端工具

环境搭建步骤:

(1)将Hi3518_ITTB_MPP2_V1.0.A.0_B030.tgz拷贝至nfs共享目录名,解压后运行HiIspTool.sh脚本

倘若用海思自带的工具出图像并调节ISP运行:

#./HiIspTool.sh -a -p ov9732_720p_line.ini

ps一下可以看到两个进程

696 adminlvj 58488 S ./ittb_stream -p ov9732_720p_line.ini

699 adminlvj 19676 S ./ittb_control

倘若运行自己的工程出图像了,这时只需要运行一下命令即可。

#./HiIspTool.sh -a

ps一下可以看到一个进程

699 adminlvj 19676 S ./ittb_control

(2)PC端直接解压PQTools_V3.7.5.zip,运行HiPQTools.exe,输入选择sdk版本Hi3518_MPP_V1.0.A.0 ,输入设备IP,就可以连接上摄像头

倘若运行了ittb_stream,可以PC端软件上打开视频图像窗口

连接成功,至此,最简单的ISP调试环境搭建就完成了。复杂的就是后面的ISP调节过程了。

备注:

解决:将OV9732sensor库拷贝至Hi3518_ITTB_MPP2_V1.0.A.0/libs/下,将ov9732_720p_line.ini拷贝至Hi3518_ITTB_MPP2_V1.0.A.0/configs/下

附录:

ov9732_720p_line.ini

[plain]view plaincopyprint?

1.[sensor]

2.Sensor_type =ov9732 ;the type of sensor

3.Mode =0 ;LINE mode,mode = 0 ,WDR mode,mode =1

4.DllFile =libs/libsns_ov9732.so ;LineDllFile path

5.

6.[vi_dev]

7.Input_mod =2 ;VI_INPUT_MODE_BT656 = 0

8. ;VI_INPUT_MODE_BT601,

9. ;VI_INPUT_MODE_DIGITAL_CAMERA

10.

11.Work_mod =0 ;VI_WORK_MODE_1Multiplex = 0

12.

13. ;VI_WORK_MODE_2Multiplex,

14.

15. ;VI_WORK_MODE_4Multiplex

1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7754167.html,bine_mode =0 ;Y/C composite or separation mode

18.

19. ;VI_COMBINE_COMPOSITE = 0 /*Composite mode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7754167.html,p_mode =0 ;Component mode (single-component or dual-component)

24.

25. ;VI_COMP_MODE_SINGLE = 0, /*single component mode */

26.

27. ;VI_COMP_MODE_DOUBLE = 1, /*double component mode */

28.

29.Clock_edge =1 ;Clock edge mode (sampling on the rising or falling edge)

30.

31. ;VI_CLK_EDGE_SINGLE_UP=0, /*rising edge */

32.

33. ;VI_CLK_EDGE_SINGLE_DOWN, /*falling edge */

34.

35.Mask_num =2 ;Component mask

36.

37.Mask_0 =0xFFC00000

38.

39.Mask_1 =0x0

40.

41.Scan_mode = 1;VI_SCAN_INTERLACED = 0

42.

43. ;VI_SCAN_PROGRESSIVE,

44.

45.Data_seq =2 ;data sequence (ONLY for YUV format)

49. ; VI_INPUT_DATA_VUVU = 0,

50.

51. ; VI_INPUT_DATA_UVUV,

52.

53. ;----input sequence for yuv

54.

55. ; VI_INPUT_DATA_UYVY = 0,

56.

57. ; VI_INPUT_DATA_VYUY,

58.

59. ; VI_INPUT_DATA_YUYV,

60.

61. ; VI_INPUT_DATA_YVYU

62.

63.

64.

65.Vsync =1 ; 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66.

67. ;VI_VSYNC_FIELD = 0,

68.

69. ;VI_VSYNC_PULSE,

70.

71.VsyncNeg=0 ;Polarity of the 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75. ;VI_VSYNC_NEG_LOW /*if VIU_VSYNC_E

76.

77.Hsync =0 ;Attribute of the 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78.

79. ;VI_HSYNC_VALID_SINGNAL = 0,

80.

81. ;VI_HSYNC_PULSE,

82.

83.HsyncNeg =0 ;Polarity of the 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84.

85. ;VI_HSYNC_NEG_HIGH = 0,

86.

87. ;VI_HSYNC_NEG_LOW

88.

89.VsyncValid =0 ;Attribute of the valid 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90.

91. ;VI_VSYNC_NORM_PULSE = 0,

92.

93. ;VI_VSYNC_VALID_SINGAL,

94.

95.VsyncValidNeg =0;Polarity of the valid 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96.

97. ;VI_VSYNC_VALID_NEG_HIGH = 0,

101.Timingblank_HsyncHfb =0 ;Horizontal front blanking width

102.

103.Timingblank_HsyncAct =1280 ;Horizontal effetive width

104.

105.Timingblank_HsyncHbb =0 ;Horizontal back blanking width

106.

107.Timingblank_VsyncVfb =0 ;Vertical front blanking height

108.

109.Timingblank_VsyncVact =720 ;Vertical effetive width

110.

111.Timingblank_VsyncVbb=0 ;Vertical back blanking height

112.

113.Timingblank_VsyncVbfb =0 ;Even-field vertical front blanking height(interlace, invalid progressive) 114.

115.Timingblank_VsyncVbact=0 ;Even-field vertical effetive width(interlace, invalid progressive) 116.

117.Timingblank_VsyncVbbb =0 ;Even-field vertical back blanking height(interlace, invalid progressive) 118.

119.

120.

121.;----- only for bt656 ----------

122.FixCode =0 ;BT656_FIXCODE_1 = 0,

123.

126.FieldPolar=0 ;BT656_FIELD_POLAR_STD = 0

127.

128. ;BT656_FIELD_POLAR_NSTD

129.

130.DataPath =1 ;ISP enable or bypass

131.

132. ;VI_PATH_BYPASS = 0,/* ISP bypass */

133.

134. ;VI_PATH_ISP = 1,/* ISP enable */

135.

136. ;VI_PATH_RAW = 2,/* Capture raw data, for debug */ 137.

138.InputDataType=1 ;VI_DATA_TYPE_YUV = 0,VI_DATA_TYPE_RGB = 1, 139.

140.DataRev =FALSE ;Data reverse. FALSE = 0; TRUE = 1

141.

142.

143.[vi_chn]

144.

145.CapRect_X =0

146.

147.CapRect_Y =0

148.

149.CapRect_Width=1280

152.

153.DestSize_Width=1280

154.

155.DestSize_Height=720

156.

157.CapSel =2 ;Frame/field select. ONLY used in interlaced mode 158. ;VI_CAPSEL_TOP = 0, /* top field */

159. ;VI_CAPSEL_BOTTOM, /* bottom field */ 160. ;VI_CAPSEL_BOTH, /* top and bottom field */ 161.

162.PixFormat =19 ;

163.

164.

165.

166.SrcFrameRate=-1 ;Source frame rate. -1: not controll

167.

168.FrameRate =-1 ;Target frame rate. -1: not controll

169.

170.

171.[vpss_group]

172.Vpss_DrEn =FALSE

173.

174.Vpss_DbEn =FALSE

175.

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1.1 智慧旅游监管平台 1.1.1建设目标 智慧旅游综合管理系统以XX县市旅游局——旅游景点/企业——旅游者的三级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起面向全市旅游部门的管理体系。系统将按照6个模块进行具体规划与实施,建设一系列子系统以实现前述功能。建设内容包括XX县的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人才管理、评价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综合视图展示、决策分析等多系统融合等功能的智慧运维中心,提供智能线路推送和智能车场管理的智能交通导引,可进行人流量统计、报表输出与智能分析的电子门票,确保游客人身安全的远程报警等功能。 智慧旅游综合管理系统将从游客选择旅游线路开始,贯穿各景区内的旅游过程和各景区内外的衣食住行服务,持续到旅游结束后的回顾与评价,对游客的整个旅游过程进行智能化的全周期服务。建设完成后,XX县旅游业将在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分析预测和主动推送四个阶段,都具有明显的“智慧特征”。 1.1.2系统结构 略。 1.1.3系统功能 1.1.3.1 旅游企业管理 1.1.3.1.1 概述:

现在的县内景区现缺少一个成熟的旅游企业管理系统,目前仍以多点生产的运作格局,依托传统的电话、纸质办公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因此为了提升管理,促进发展,需要根据现状建设一套符合企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协同旅游企业管理系统,实现各单位、各部门跨地域、高时效地协同工作。 1.1.3.1.2 “六大整合”目标 对于任何大型景区,规模不等于效益,做大不等于做强,尤其对于多地、多景区独立运营的大型景区,必然会遇到战略分散、组织分散、流程分散、信息分散、资源分散、文化分散的发展瓶颈,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推动管理的“六大整合”目标:战略一致、组织扁平、流程结合、信息集中、资源共享、文化一统,从而突破瓶颈,从做大走向做强,从实现规模扩展走向实现规模效益。 从“战略分散”到“战略一致” 将多家原来各自为政的下属景区,在景区的统领下,统一传递、执行与落实共同的景区战略,为同一个目标而不是多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从“组织分散”到“组织扁平” 面对景区不同管理模式的下属景区,基于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去保障景区管理有序、高效运行。 从“流程分散”到”到“流程优化” 流程体系。下属景区自身已经存在各种隐性与显性流程,须在内部进行流程清洗、梳理、整合、优化并贯彻落实执行。

车间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某工厂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监控目的和设计要求 (2) 1. 监控目的 (2) 2. 设计要求 (2) 二、方案设计 (2) 1. 系统组成 (2) 2. 布防点设计: (3) 3. 系统功能 (3) 三、系统主要产品选型及技术指标、功能 (4) 1. 前端设备 (4) 1)红外高速球(室外路口两侧绿化带及厂区空旷处) (5) 2)50米室外防水红外夜视摄像机(非温控型,室外厂区总出入口) (5) 3)30米防暴海螺红外夜视摄像机(楼内走廊适用) (6) 4)彩色飞碟摄像机(电梯轿箱适用) (6) 2. 传输设备 (7) 3. 主控设备 (7) 1)硬盘录像机 (7) 四、主要设备清单 (9)

一、监控目的和设计要求 1. 监控目的 1)提高安全防护保障 防止高昂成本的原料和成品的丢失。 员工的人生财产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外来人员的进出得到实时的监控。 2)提高生产效率 懒散的员工在视频监控的作用下将认真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及时发现不规范的操作,便于纠正等。 管理人员可以更有效的工作。 3)提高公司规模度 安防系统是企业硬件设施的一部分,可以提升规模感。 对外作为公司形象与规模展示,提升信誉度。 2. 设计要求 在厂区内各重要路段区域、厂区围墙各关键部位,安装闭路电视摄像头; 全天候监视,并存储录像资料; 厂区围墙安装周界报警系统,配合电视监控系统使用,在夜间防范非法入侵并报警; 摄像机采用可转动和自动调焦的,采用夜视效果或宽动态效果较好的摄像机,以使在背光情况和夜间光线较弱的条件下清晰成像; 录像主机具有网络功能,能直接将摄像机图像远传或发送到多台分控主机上。 二、方案设计 1. 系统组成 “某工厂安全防范系统”由电视监控单元和防盗报警单元组成。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1. 总体原则 1.开发与测试环境单独搭建,开发与测试环境的分离便于利于重现开发环境无法重现的BUG 以及便于开发人员并行地修复BUG ,如果选择开发环境来进行测试,开发人员进行某项误操作后发生系统崩溃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意外,此时测试工作也不得不停止。 2.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保证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以及今后性能测试指标值的准确性。 3.开发环境与开发数据库共用一台,由于开发环境对及其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应用与数据库采用共用。 4.测试环境WEB 应用部署与生产环境相同,测试数据库的配置(用户、表空间、表)也需与生产环境一致。 2. 环境管理 2.1. 系统架构 开发环境构架: 测试环境系统构架: 2.2. 硬件配置 从上述的系统架构图分析需要3台服务器组建开发与测试环境,机型选择普 通的PC Server 机器即可。 2.3. 安装软件 建议方案中给出是环境搭建的主要软件,其他的工具未在罗列中,根据具体 需要自行安装。 服务器 内存 CPU 硬盘 备注 开发服务器 2G 到4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数据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500G 左右

3. 权限管理 3.1. 开发环境 开发人员均可访问开发服务器应用代码与开发数据库,可以修改代码与数据 以及发布部署开发版本以便自测。 3.2.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由版本管理员管理,负责整个测试环境的管理,包括版本部署、服 务启停、数据变更等,测试环境对开发人员只开发查询权限,仅可查询应用日志,服务运行、测试数据。 4. 版本管理 开发与测试环境安装 SVN 版本管理软件,由版本管理员负责对开发与测 试环境的版本管理工作。 5. 备份管理 1.备份主要包括开发与测试环境的代码与配置,备份方式暂为全量备份。 2.每日凌晨3点系统自动对每个项目的代码已经配置文件自动备份,备份文件名:项目名称_code_yyyymmdd.tar ,备份完成后传至备份服务器(服务器待定)。 3.每当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春节)前期,需手工对开发与测试环境进行全量备份。 4. 服务器 操作系统 中间件 数据库 测试工具 版本管理 工具 开发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Oracle 10 无 SVN 测试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无 JIRA SVN 测试数据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无 Oracle 10

网络监控平台系统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车载无线解决方案 规划设计(建议)书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总述1 1.引言1 2.3G技术简介2 3.3G视频监控特点及应用领域3 4.3G视频监控发展趋势4 5.海康在3G上的规划4 第二章系统平台架构5 1.拓扑图5 2.系统组成6 3.关键技术7 第三章系统功能8 1.用户登陆9 2.预览/控制10 3.计划录像11 4.回放/下载12 5.3G手机接入12 6.配置/管理14 7.报警短信提示19 8.流媒体转发19 9.历史报警信息查询20 第四章设备清单及参数20 1.产品配置清单20 2.平台服务器配置清单20 3.产品技术参数21 4.3G无线DVR22 第一章总述 1.引言 近年来,图像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被广泛

应用于许多重要场合,成为安全监控的主要手段。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应用领域也在飞速的扩大。由于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远程目标的监视、遥控等功能,从而为无人值守场合提供了新手段。3G技术的出现使成本合理、相对较低技术门槛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监控系统中实现现场到远程监控中心的实时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2.3G技术简介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数据传输的优点在于: (1)传输速率高; (2)永远在线,可以实时传输数据; (3)中国移动、联通按流量收费,中国电信按时长收费; (4)基于IP协议可以访问整个Internet。

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各种缺陷管理工具比较 mantis 1.概述 缺陷管理平台Mantis,也做MantisBT,全称Mantis Bug Tracker。Mantis是一个基于PHP技术的轻量级的开源缺陷跟踪系统,以Web操作的形式提供项目管理及缺陷跟踪服务。在功能上、实用性上足以满足中小型项目的管理及跟踪。更重要的是其开源,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 Mantis是一个缺陷跟踪系统具有多特性包括:易于安装,易于操作,基于Web,支持任何可运行PHP的平台(Windows,Linux,Mac,Solaris,AS400/i5等)。已经被翻译成68种语言,支持多个项目,为每一个项目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级别,跟踪缺陷变更历史,定制我的视图页面,提供全文搜索功能,内置报表生成功能(包括图形报表),通过Email报告缺陷,用户可以监视特殊的Bug,附件可以保存在web服务器上或数据库中(还可以备份到FTP服务器上),自定义缺陷处理工作流,支持输出格包括csv、MicrosoftExcel、MicrosoftWord,集成源代码控制(SVN与CVS),集成wiki知识库与聊天工具(可选/可不选),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MSSQL、PostgreSQL、Oracle、DB2),提供WebService(SOAP)接口,提供Wap访问。 2 .优点 1,流程定制方便且符合标准,满足一般的缺陷跟踪; 2,安装简单; 3 .缺点 1.只能简单的对缺陷进行管理,不能管理整个测试流程:测试需求-测试计 划-测试案例-执行测试案例-提交缺陷-测试总结报告;

2.界面比较简单,有些功能不能实现(如上传附件) QC 1.概述 Quality Center 是一个基于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 (J2EE) 技术的企业级应用程序。Quality Center 可以帮助您组织和管理应用程序测试流程的所有阶段,包括制定测试需求,计划测试,执行测试和跟踪缺陷。 2.优点 1,QC能够帮助你组织和管理软件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包括测试需求管理、测试计划、测试案例、测试执行和缺陷跟踪。 2,QC执行对测试用例执行统计情况,对bug的统计,分析等功能比较强大; 3.缺点 1,安装比较复杂 2,收费软件。 JIRA 1.概述 JIRA是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需求管理、错误跟踪于一体的商业软件。JIRA创建的问题类型包括New Feature(新功能)、Bug、Task(任务)和Improvement(增加或修改)四种,还可以自己定义,所以它也一是过程管理系统。JIRA融合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和缺陷管理,许多著名的开源项目都采用了JIRA。

互联网+视频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互联网+视频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建设现状 (4) 1.1没有统一整合 (4) 1.2缺乏实战应用 (4) 1.3不能主动防控 (4) 1.2建设内容 (5) 1.2.1市级联网平台 (5) 1.2.2丰富实战应用 (5) 1.2.3智能分析预警 (5) 2总体设计 (6) 2.1联网架构 (6) 2.1.1总体架构 (6) 2.1.2平台互联 (6) 2.1.3与共享平台对接 (9) 2.1.4与卡口系统对接 (9) 2.1.5与公安网内系统对接 (9) 2.2联网系统组成 (12) 3联网平台业务功能 (12) 3.1基本功能 (13) 3.2扩展功能 (13) 3.3图侦功能 (15) 3.4视频摘要 (15)

3.5视频检索 (17) 3.6图像增强(图像清晰化) (18) 3.7车辆情报追踪智能分析 (19) 3.8视频智能分析 (23) 3.9侦查取证 (24) 3.10智能交通 (25) 3.11移动警务 (27) 4安全性设计 (28)

1.建设现状 从网络承载来看,通过自建专网、公安网、政法网或社会视频接入等多种形式,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局部地区视频监控系统已网络化。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建设了市级视频图像联网平台,但平台间的对接互联互通不畅、区域调用困难、应用支撑少等问题逐渐凸现,制约着公安机关作战力的进一步提升。 普遍存在问题包括: 1.1没有统一整合 公安部图像信息联网要求各省、市、县都应建设联网平台,并进行纵向级联,而目前有些市、县无联网平台,无法整合公安内部图像,也无法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融合,对于市级联网工作开展不利。另外,大量社会图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应用,部分地区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利用效果却大打折扣。一些地方监控平台建设时间较早,系统应用局限于个别警种或业务范围,缺乏综合应用规划,给监控平台容量和业务范围的扩充也带来了考验。 1.2缺乏实战应用 公安各业务系统设计及功能不完善,区域间、警种间、部门间的图像信息没有实现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且重建设、轻维护、弱应用现象严重。如对侦查部门对图像综合研判的需求,指挥部门对大公安系统下资源调度与指挥决策的需求,交警部门对特定车辆查控的需求未得到重视,深度应用开发功能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低,监控系统不能为公安具体业务应用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 1.3不能主动防控 视频监控系统多用于事后取证,如何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来提高视频防控过程中事前预警能力,增强视频实战应用平台监测、预警、防控能力,实现事前震慑,减少案件的发生是主动防控的首要目标。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总体原则 1.开发与测试环境单独搭建,开发与测试环境的分离便于利于重现开发环境无法重现的BUG 以及便于开发人员并行地修复BUG ,如果选择开发环境来进行测试,开发人员进行某项误操作后发生系统崩溃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意外,此时测试工作也不得不停止。 2.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保证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以及今后性能测试指标值的准确性。 3.开发环境与开发数据库共用一台,由于开发环境对及其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应用与数据库采用共用。 4.测试环境WEB 应用部署与生产环境相同,测试数据库的配置(用户、表空间、表)也需与生产环境一致。 环境管理 1.1. 系统架构 开发环境构架: 测试环境系统构架: 1.2. 硬件配置 从上述的系统架构图分析需要3台服务器组建开发与测试环境,机型选择普 通的PC Server 机器即可。 1.3. 安装软件 建议方案中给出是环境搭建的主要软件,其他的工具未在罗列中,根据具体 需要自行安装。 服务器 内存 CPU 硬盘 备注 开发服务器 2G 到4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数据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500G 左右

权限管理 1.4. 开发环境 开发人员均可访问开发服务器应用代码与开发数据库,可以修改代码与数据 以及发布部署开发版本以便自测。 1.5.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由版本管理员管理,负责整个测试环境的管理,包括版本部署、服 务启停、数据变更等,测试环境对开发人员只开发查询权限,仅可查询应用日志,服务运行、测试数据。 2. 版本管理 开发与测试环境安装 SVN 版本管理软件,由版本管理员负责对开发与测 试环境的版本管理工作。 3. 备份管理 1.备份主要包括开发与测试环境的代码与配置,备份方式暂为全量备份。 2.每日凌晨3点系统自动对每个项目的代码已经配置文件自动备份,备份文件名:项目名称_code_yyyymmdd.tar ,备份完成后传至备份服务器(服务器待定)。 3.每当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春节)前期,需手工对开发与测试环境进行全量备份。 4. 服务器 操作系统 中间件 数据库 测试工具 版本管理 工具 开发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Oracle 10 无 SVN 测试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无 JIRA SVN 测试数据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无 Oracle 10

智慧城市综合视频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视频监控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4) 1.1 接入需求 (4) 1.1.1 接口开放性 (4) 1.1.2 无线视频数据接入稳定性 (5) 1.2 呈现需求 (5) 1.2.1 多终端支持及实时转码 (5) 1.2.2 全屏多画面、单画面 (5) 1.2.3 GIS呈现 (5) 1.3 视频流分发功能 (6) 1.4 处理需求 (6) 1.4.1 智能识别 (6) 1.4.2 前端设备状态读取及控制 (6) 1.4.3 录像及存储功能 (6) 1.4.4 智能分析结果告警 (7) 1.4.5 子平台扩展 (7) 1.5 管理维护需求 (7) 1.5.1 摄像机状态维护 (7) 1.5.2 客户端系统支持 (7) 1.5.3 摄像头多级目录管理 (7) 1.5.4 账号登录权限管理 (8) 1.5.5 升级扩容改造管理 (8) 1.5.6 服务器状态监控、负载均衡和数据备份 (8) 1.6 系统性能需求 (8) 1.6.1 系统扩展性 (8) 1.6.2 系统鲁棒性 (8) 1.6.3 系统响应速度 (9) 1.6.4 系统接入能力和并发处理能力 (9) 1.6.5 存储能力 (9) 1.6.6 视频传输时延 (9) 1.6.7 智能分析处理能力 (9) 1.6.8 智能分析统计误报率、漏报率 (10)

2 系统架构 (11) 2.1 系统拓扑图 (11) 2.2 系统模块示意图 (12) 2.2.1 系统模块功能描述 (13) 3 系统方案 (15) 3.1 系统逻框图 (15) 3.2 子系统描述 (17) 3.2.1 接入系统 (17) 3.2.2 存储系统 (19) 3.2.3 处理系统 (24) 3.2.4 中心调度管理系统 (28) 3.2.5流媒体服务器集群 (35) 3.2.6终端设备 (39) 4 建设方案 (41) 4.1 建设方案拓扑图 (41) 4.2 软硬件部署 (42) 4.2.1 部署方式 (42) 4.2.2服务器设备和软件规划 (42) 4.3 网络通信部署 (44) 4.3.1与第三方平台的通信部署 (44) 4.3.2与第三方平台的网络部署 (44) 4.3.3与移动终端的通信部署 (45) 4.4 维护制度 (45) 4.5 前端设备命名 (45) 4.6 建设周期 (46) 4.7 应用接口和对接 (46)

WEB测试环境搭建和测试方法

WEB测试时搭建测试环境所需的软硬件包括:电脑一台、JDK1.6、Tomcat7.0、mysql、IE 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Chrome浏览器、SVN客户端 通过SVN客户端导出最新的Web工程部署到Tomcat7.0下的webapps中,另外重要的一 点就是修改数据库连接的配置文件,连接到正确的测试数据库(企业一般有开发人员所用的数据库和测试人员所用的数据库),数据库连接的配置文件在WEB-INF文件夹下,修改好数据库的配置文件后,在Tomcat7.0\bin\startup.bat启动Tomcat,在Tomcat没报错的情况下,用浏览器访问后台,出现一个登录界面,这样,一个简单完整的Web测试环境就搭建起来了! 二、Web测试方法 1、链接测试 链接是web应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它表示页面与页面直接的切换和用户不知道具体地 址去访问其他页面的手段,如果页面不能跳转或者是访问失败,有很大程度上是web应用程序的链接出问题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链接速度的测试,用户打开一个页面或者是去访问另外一个页面,如果web系统响应时间太长(例如超过5秒钟),用户就会因没耐心而离开,还有就是有些页面有超时的限制,这样可能引起数据丢失,使用户得不到真实的页面。 2、数据库测试 在web应用技术中,数据库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库为web应用系统的管理、运行、查询和实现用户对数据存储的请求提供空间,也就是说用户在页面进行各类操作,如添加、查询 删除等一系列动作,都会被数据库记录。 3、浏览器测试 浏览器是web客户端最核心的构件,来自不同厂商的浏览器对不同开发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有不同的支持,这就需测试人员对主流的浏览器和不同版本的浏览器进行有效的测试。

测试环境搭建与部署

测试环境搭建与部署 1.目的 1.1.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稳定 和可控的测试环境,可以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无需为测试用例、测试过程的维护花费额外的时间,并且可以保证每一个被提交的缺陷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准确的重现。 2.适用范围 2.1.硬件环境搭建:指测试必须的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连接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辅助 设备所构成的环境;若要求的硬件配置种类较多,可以定义一些基本硬件配置; 2.2.软件环境搭建:指测试软件运行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他应用软件构成的环境;2. 3.利用辅助测试环境进行的测试: 兼容性测试:在满足软件运行要求的范围内,可选择一些典型的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对其进行主要功能的验证。 2.4.网络环境:指被测软件运行时的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以及其他网络设备构成的环境、网 络设备、网络结构、网络系统等。 2.5.对测试环境的要求: 尽可能真实的环境 符合软件运行的最低要求 选用比较普及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 营造纯净、独立的测试环境 无毒的环境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 4.1.技术部测试组成员 4.1.1.负载规划、建立和维护软件测试管理流程并持续优化 4.1.2.组织环境搭建工作的实施 4.1.3.在搭建环境中进行的工作分批写入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中 4.1.4.对应环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追踪

5.部署和管理测试环境 5.1.确定测试环境的组成 5.1.1.所需要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 和硬盘的容量、网卡所支持的速度、打印机的型号等; 5.1.2.部署被测应用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 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1.3.用来保存各种测试工作中生成的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 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1.4.用来执行测试工作的计算机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 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1.5.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境的备份; 5.1. 6.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例如,如果测试结果同接入Internet的线路的稳定 性有关,那么应该考虑为测试环境租用单独的线路;如果测试结果与局域网内的网络速度有关,那么应该保证计算机的网卡、网线以及用到的集线器、交换机都不会成为瓶颈; 5.2.管理测试环境 5.2.1.设置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角色:职责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 库、中间件、WEB服务器等必须软件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的编写;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配置、IP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测试环境各项变更的执行及记录;测试环境的备份及恢复;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中所需的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的管理; 5.2.2.记录好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各种文档: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环境文档,测试环 境的备份和恢复方法手册,并记录每次备份的时间、备份人、备份原因以及所形成的备份文件的文件名和获取方式;用户权限管理文档,记录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时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用户的权限,并对每次变更进行记录; 5.2.3.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为每个访问测试环境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设置单独的用 户名和密码。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等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权限,由测试环境管理员统一管理;测试环境管理员拥有全部的权限,开发人员

四川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升级建设方案

四川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升级 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文件出台,明确了医疗机构开展线上诊疗需提交申请并经行政部门审批,相应的线上诊疗活动要纳入省级卫健委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为了规范业务开展,强化服务监管,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拟对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进行功能升级。 二、建设目标 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在本次升级建设中,将结合我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审批和监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备案流程及提交信息项,针对各级监管部门进行权限分配和分级管理,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信息采集和监管指标应用。

三、建设内容 (一)监管端升级功能 1.分级监督管理 (1)分级权限设置 实现省级管理部门、市级管理部门、县级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情况的分权监督管理。 (2)省级监管功能 实现省级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全省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业务,包括对全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ca机构、互联网平台的备案管理,对全省线上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和查看,对全省的业务数据统计进行查看分析,通过监管指标进行监管。 (3)市级监管功能 实现市级监督管理本属地化互联网医疗业务,对本市所辖区域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备案管理,对本市所辖业务信息进行收集查看,对数据统计进行查看分析,通过监管指标进行监管。 (4)县级监管功能 实现区县级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备案管理,对线上服务进行数据

史上最全ProE二次开发测试及环境配置方法

32位系统preo5.0二次开发测试及环境配置 首先,proe5.0是配合VC++2008来进行二次开发的,因此首先得安装VS2008,其次,要确保proe5.0中已经安装了protoolkit,安装方法略。 如何测试Pro/Toolkit安装成功 第一步,找到proe安装目录下的protooltik文件夹,并找到..\protoolkit\i486_nt\obj这个路径下的一个叫做make_install的文件,用写字板打开,找到如下 # Pro/Toolkit Source & Machine Loadpoint (EXTERNAL USE - DEFAULT) 这么一行字,然后把它下面的PROTOOL_SRC=../..改成PROTOOL_SRC = ...\PTC\protoolkit,保存下关闭就好了。 第二步,在“开始”中找到Microsoft Visuall Studio Tools→Visual Studio Tools→Visual Studio Tools2008命令提示符,打开。 第三步,在打开的这个界面里面敲下如下字符cd ...\PTC\protoolkit\i486_nt\obj,然后回车,再敲上如下字符:nmake /f make_install dll,然后再回车,等其运行完毕,关掉命令提示符,然后再回到...\PTC\protoolkit\i486_nt\obj文件夹中,会发现多了一个pt_inst_test.dll文件,证明前面的工作全是成功的。 第四步,回到...\PTC\protoolkit文件夹,找到protk.dat文件,用写字板打开,将第二行和第三行前面的“.”改成路径...\PTC\protoolkit,将第五行后面的“18”改成“wildfire5.0”,其他保持不变,保存,关闭。 第五步,启动proe5.0,找到工具→辅助应用程序,打开,点“注册”,找到...\PTC\protoolkit,里的protk.dat,打开,选中,点“启动”,发现左上角出现“’pt_inst_test.dll’启动成功”。关闭“辅助应用程序”。 第六步,打开“文件”菜单栏,会有一个“安装检测”,点击后,会出现“PRO/PROTOOLKIT 安装检测成功”。至此,PRO/PROTOOLKIT安装检测全部完成。 配置VC++2008 Debug模式配置 第一步,加上PRO/TOOLKIT的包含文件和库文件,打开工具→选项→项目与解决方案→VC++目录显示以下内容的目录→包含文件,添加如下文件: ...\PTC\protoolkit\includes ...\PTC\protoolkit\protk_appls\includes ...\PTC\prodevelop\includes ...\PTC\prodevelop\prodev_appls\includes 将包含文件换为库文件,添加如下文件: ...\PTC\protoolkit\i486_nt\obj ...\PTC\prodevelop\i486_nt\obj

浙江省房地产监管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浙江省房地产监管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建设部发布的有关工作纲要和数据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与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技术保障体系,提高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能力、行业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城镇住房保障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二)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搭建省、市两级住房信息系统网络,采集房地产市场监管涉及的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开工建设、预售许可、买卖合同、房屋登记、存量房交易、住房保障等信息,建立省级基础数据库,同时整合以设区城市系统为中心的县(市、区)原有系统,满足全国个人住房信息联网要求,建设省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监管系统、住房保障监管服务系统。 远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采集物业服务、房屋征收、

住房公积金等信息,纳入土地、金融、税收等信息,形成全面、综合、及时反映我省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住房公积金和住房保障进展情况的房地产监管分析系统,满足房地产市场调控决策和住房保障等工作需要。 (三)建设原则。 ——统一平台,整合资源。统一开发全省房地产数据交换与管理平台,应用于省中心与设区城市的数据交换和管理。鼓励各设区城市开发应用全市统一的业务平台,通过终端延伸、系统切换、系统升级等方式,实现县(市、区)系统整合。县(市、区)今后不再开发单独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在充分整合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对不达标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优化,发挥投资的综合效用。 ——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根据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制定《浙江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以建设部《房地产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为基础,增加住房保障、土地、金融、税收等内容,制定《全省房地产监管分析平台数据标准》。各设区城市开发业务平台、整合县(市、区)系统,均要严格遵守以上两个数据标准。同时,考虑全国要求和我省现有水平,允许各地在坚持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先开发应用与个人住房信息相关的子系统,采集、整理和传输个人住房相关数据;再开发应用其他子系统,最后完成全部规定信息的互联互通。

(仅供参考)企业信息系统统一安全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统一安全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1. 建设背景和用户需求 随着烟草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应用的不断深入,烟草行业的经营模式已经由传统模式逐渐向网络经济的模式转变。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和共享性,以及随着网络上电子商务、网络电子银行等新业务的兴起,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某省烟草局(公司)信息系统上接国家局(公司)、下联各市县局(公司),实现互联互通,进行信息共享。该局(公司)网络整体结构是一个通过DDN连接的多级网络,并建有Internet出口,在网络每一级的节点上各有一个局域网,在多级网络上运行着综合业务系统、专卖系统、办公系统等,网络结构和应用系统十分复杂。网络内包含上百台应用服务器、众多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安全设备(防火墙、IDS等),以及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AIX 等)。省局的网络不仅要保证与国家局、市县局的畅通,还要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网络服务,网络管理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该局(公司)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无法了解省局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2) 网络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诊断,影响业务进行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该局(公司)急需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的统一监控平台,实现对全网安全和运行状态的整体态势把控。 2. 网御神州解决方案 针对用户的现状及需求,网御神州结合自己的产品,为用户提出了网络统一安全监控的解决方案:通过在网络中部署SecFox安全管理系统,对全网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等的可用性指标进行监控,收集各种基础数据,全面的了解企业网络的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办法

精心整理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1.总体原则 1.开发与测试环境单独搭建,开发与测试环境的分离便于利于重现开发环境无法重现的BUG 以及便于开发人员并行地修复BUG,如果选择开发环境来进行测试,开发人员进行某项误操作后发生系统崩溃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意外,此时测试工作也不得不停止。 2.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保证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以及今后性能测试指标值的准确性。 3.开发环境与开发数据库共用一台,由于开发环境对及其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应用与数据库采用共用。 4.测试环境WEB应用部署与生产环境相同,测试数据库的配置(用户、表空间、表)也需与生产环境一致。 2.环境管理 2.1. 系统架构 开发环境构架: 测试环境系统构架: 2.2. 硬件配置 从上述的系统架构图分析需要3台服务器组建开发与测试环境,机型选择普通的PCServer机器即可。 服务器内存CPU 硬盘备注 开发服务器2G到4G之间4C,主频2G以 300G左右 上 300G左右 测试服务器8G-16G之间4C,主频2G以 上

2.3. 安装软件 建议方案中给出是环境搭建的主要软件,其他的工具未在罗列中,根据具体需要自行安装。 3. 权限管理 3.1. 开发环境 开发人员均可访问开发服务器应用代码与开发数据库,可以修改代码与数据以及发布部署开发版本以便自测。 3.2.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由版本管理员管理,负责整个测试环境的管理,包括版本部署、服务启停、数据变更等,测试环境对开发人员只开发查询权限,仅可查询应用日志,服务运行、测试数据。 4. 版本管理 开发与测试环境安装SVN 版本管理软件,由版本管理员负责对开发与测试环境的版本管理工作。 5. 备份管理 1.备份主要包括开发与测试环境的代码与配置,备份方式暂为全量备份。 2.每日凌晨3点系统自动对每个项目的代码已经配置文件自动备份,备份文件名:项目名称_code_yyyymmdd.tar ,备份完成后传至备份服务器(服务器待定)。 测试数据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500G 左右 服务器 操作系统 中间件 数据库 测试工具 版本管理 工具 开发服务器 RedHatLinux5.464位 Weblogic9 Oracle10 无 SVN 测试服务器 RedHatLinux5.464位 Weblogic9 无 JIRA SVN 测试数据服务器 RedHatLinux5.464位 无 Oracle10

监控系统大屏解决方案

生产安全监控中心 解 决 方 案

目录 目录 (2) 第1章概述 (4) 第2章需求分析 (5) 2.1项目概况 (5) 2.2功能需求 (5) 第3章设计原则与依据 (7) 3.1设计原则 (7) 3.2设计依据 (7) 第4章系统总体设计 (10) 4.1系统图拓扑图 (11) 4.2系统架构说明 (12) 4.3系统技术指标 (12) 第5章网络传输设计 (14) 5.1传输设计原则 (14) 5.2传输介质选择 (15) 5.3网络层次设计 (15) 5.3.1接入层设计 (15) 5.3.2核心层设计 (16) 第6章安防控制中心 (17) 6.1电视墙设计 (17) 6.1.1显示设计 (17) 6.1.2解码设计 (17) 6.1.3功能详述 (18) 6.1.4功能图示 (19) 6.1.5设计效果图(拼接屏LED会标仅供参考) (26)

6.2集中管理平台(4200) (30) 6.2.1监控中心管理方式 (30) 6.2.2 iVMS-4200整体性能 (30) 6.2.3 iVMS-4200应用部署 (33) 6.3中心管理平台 (33) 6.3.1监控中心管理方式 (33) 6.3.2平台组成 (33) 6.3.3平台服务器部署 (37) 6.3.4工作站 (37) 6.3.5机柜空间及耗电量 (37) 第7章软件平台设计 (38) 7.1软件平台概述 (38) 7.2软件架构设计 (39) 7.3软件平台功能介绍 (40) 7.3.1管理功能 (40) 7.3.2应用功能 (42) 第8章系统技术指标 (48) 8.1传输设备选型 (48) 8.1.1华为S5700-28C-EI-24S核心交换机 (48) 8.1.2华为S5700-28P-LI-AC 24口接入交换机 (51) 8.2解码设备选型 (54) 8.2.1视频综合平台主机箱DS-B10-S05-A (54) 8.2.1视频综合平台输入业务板 (56) 8.2.2视频综合平台输出业务板 (56) 8.3显示设备选型 (57) 8.3.1 46寸超窄边低亮LED大屏DS-D2046NL-B (57) 第9章系统报价清单 (59)

联网视频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高速公路联网视频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XXXX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6月

目录 第1章.系统综述 (3) 1.1设计原则 (3) 1.2系统特点 (4) 第2章.系统架构 (5) 2.1网络架构 (5) 2.2逻辑架构 (7) 第3章.中心平台 (8) 3.1.1中心管理服务模块 (10) 3.1.2数据存取服务模块 (10) 3.1.3流媒体服务模块 (10) 3.1.4平台互联服务模块 (11) 3.1.5中心通信调度服务模块 (11) 3.1.6协议转换服务模块 (11) 3.1.7日志服务模块 (11) 3.1.8电视墙服务模块 (11) 3.1.9移动视频管理模块 (12) 3.1.10集中存储服务模块 (12) 第4章.系统功能 (12) 4.1视频管理 (12) 4.1.1实时视频 (12) 4.1.2历史图像管理功能 (20) 4.1.3收藏夹 (21) 4.1.4播放方案 (21) 4.1.5流媒体服务功能 (22) 4.1.6电视墙解码播放功能 (23) 4.1.7视频设备掉线报警管理 (24) 4.1.8日志管理功能 (25) 4.2基础信息管理 (26) 4.2.1机构信息维护功能 (26) 4.2.2用户信息维护功能 (27) 4.2.3设备信息维护功能 (29) 4.2.4日志信息管理功能 (30) 4.3手机移动监控 (30)

4.3.1视频播放功能 (31) 4.3.2设备控制 (35) 4.3.3图片抓拍 (36) 4.3.4收藏夹功能 (37) 4.3.5视频调看历史记录功能 (38)

第1章.系统综述 高速公路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具备对管辖区域内所有视频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可实现集中控制、统一管理,能有效解决管控区域内的视频监控设备因品牌杂乱、系统独立,无法互联互通,不能进行统一管控的难题。本系统能实现对高速公路道路沿线、桥梁、隧道、收费站等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分级接入、集中监控,并能按照各级监控中心的业务需求,灵活划分各级用户的使用权限和设备分组模式。通过平台的标准化服务,能为公众出行、交通运营、事件应急处理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视频应用服务,实现视频资源的全面共享。 1.1设计原则 ?可靠性与先进性 系统采用成熟、稳定、完善的技术设备,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设计合理,架构简洁,功能完备,切合实际,能有效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对高速公路服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中国国情和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