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不管是那种文体的考察,都会涉及内容筛选整合、概括内容要点,分析重点词句含意等考点,在此,我们不就这些问题做细致分析,我们只就实用文本阅读中比较有文体特色的考题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同学们熟悉文体特征,把握更有针对性的答题思路。

范例一:10年广东卷(详见复习资料)

19.

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0.

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

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19【答案】①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的重重阻力。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之修辞的能力。分析修辞方法需要我们把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

征及作用。考生要熟悉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并能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人来写,是拟人。②是反问。③句式相同,是排比。4分。第1句,拟人1分。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1分。第2句,反问1分。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1分。第3句,排比1分,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1分

启示:修辞手法只是一种表达的技巧,运用技巧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为作者的观点(情感)服务!这也是我们在复习古诗鉴赏时一直强调的。

类题链接:20.这篇社论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试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①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植根于美国的政体中”“我们将歌声献给爱和罗曼司、夜半的忧伤、落日时的帆影”等。

运用这些排比,加强了语势,强调了美利坚人民所拥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的可贵,强化了人们的爱国感情。

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反复出现,增强了语势,对“国家”“国土”等概念起到了强调作用。

【评分要求】满分5分,答出“排比”“反复”各得1分,有举例得1分,作用的赏析2分。

20【答案】(1)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发力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上文形成对比,说明新能源之所以无用武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观念守旧,怕麻烦,怕承担风险。引出下文有关新能源亟盼世人理解、社会支持、法律保护的内容,从而说明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的重要性。(2)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体特征。此题,先分析上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再分析引用这个史实的作用。(赋分:5分。作用为承上启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2分;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2分)

启示:当我们看到“引用”二字时,应该会很敏感的想起“引用”对于文体特征(真实性、趣味性等)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引用实际上也是一种技巧而

已,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而且,不要忽视了我们在一轮复习时归纳的“看文段位置来答作用题”这一点。因此,综合起来:文体特征、作者观点、结构上的作用。

类题链接:19.这篇社论共有11个段落,请问最后一段的位置可不可以变动?为什么?(4分)(10深圳二模)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的位置不可以变动。前面10个自然段是通过大量的事例告诉国民,美国是一个自由、平等、和平的国家,而11自然段是对前面10个自然段的总结,对主题的深化。即美利坚的每一位国民都应珍惜所拥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捍卫政府的理想。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如果你珍惜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物质上的和平和精神上的和平——那么,请用你们的一切力量来捍卫我国政府的理想。”

【评分要求】满分4分,答出“不可变动”得1分,答出“总结上文”得1分,答出“深化主题”得1分,具体阐释主题,1分。

类题链接2:20.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5分)(11汕头一模)

(5分)①使文章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准确性

(1分),②科学地反映了微博在中国青年中引起了广发的关注的真实现状(1分),说明他们许多人利用微博参与社会生活,改变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大部分人对微博保持了理性的态度(3分)。

21【答案】“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论述:①可再生能源不自由,是指它得不到开发利用。②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受科学认识的局限;受眼前利益的局限。③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解析】“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就是制定法律,保护可再生资源,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作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现状,接着从人类认识有限和观念的固执守旧两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原因,然后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事例说明新能源亟需世人理解和社会支持,最后从立法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赋分: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分。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2分。立法的意义两大角度论述。其中,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有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

制。2分)

范例二:10汕头一模

19.通观全文,叶志平校长的“避险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0.本文没有什么直接褒贬的议论和抒情,通篇却充溢着对叶志平校长的敬佩与赞誉。请以文章第8段(划线部分)内容为例,评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5分)

21.有人认为,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只从“避险意识”一个角度来写叶志平,而学校教学质量高等方面仅一笔带过,错失了多视角全面表现一个优秀校长的机会。你认为呢?(6分)

一起审题:19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结合文本作答。20题考查对文本特色评价,有文体针对性,需要借鉴答案。21题涉及选材的问题(传记、新闻),考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以及表现写作意图的手法的能力,可能会比较陌生,需要借鉴。

20.【参考答案】这篇通讯用事实说话,通篇使用第三人称,用数据(字),用旁观直描的叙事手法(写实手法)为主,如第8段,没有出现一句明显的抒情和议论,甚至没有任何修饰,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和细节,只用

简明的数据对比,就已经完全表现出叶志平校长对保障师生生命安全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认真细致。

启示:实际上还是变相考表现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通过陈述客观事实和细节)、侧面描写(对比)。

迁移链接:1.(《擦鞋者说》)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⑴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⑵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⑶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答对1点可得2分,答对2点可得5分。能够答对2点即可。)

2.(《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这篇报道,除了作者简约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6分)

参考答案:主人公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直接引用人物语言,更加突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口气、用语与人物

身份十分吻合,给人强烈的现场感,读来有身临其境,与主人公近距离接触之感;主要采用主人公自述形式,不仅符合了报道的真实性的要求,增强说服力,也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这种结构安排,行文更加凝练,不拖泥带水。

启示:选用不同的人称可以达到不同效果。

各种人称的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现场感,真实感;

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客观地展现内容(事件人物),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21. 【参考答案】我不同意此种观点。

示例一:这篇通讯叙事不枝不蔓,集中表达了文章的写作意图。汶川“5?12”地震之后不久,灾区校舍的质量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记者具有敏锐的职业敏感,及时记录和表现了一个尽其所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中学校长形象,一定程度回答了当时人们关于“灾难能否避免”的疑问。而其他与此关系不大的素材则一笔带过,防止喧宾夺主,避免了“高大全”类型化的写作模式,鲜

明、集中、准确地诠释了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示例二: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却有深度。作者独辟蹊径,从校长对师生生命安全的关注这个角度,紧紧围绕着“避险”来写,只从一个角度切入,其他素材一笔带过,抓住“加固教学楼”和“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的两个核心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描叙,着力表现叶志平校长的责任心和远见,他的谋略和能力,他的坚韧和执着。文章目标明确,开拓得深,远胜于面面俱到的叙写,更显现了报道的深度。

我同意此种观点。

示例:叶志平是四川地震灾区一名难得的优秀校长,记者如果能够多方面深入了解、开拓素材,比如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学校,如何在条件差、待遇低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等等,给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叶志平,人物形象更为饱满、鲜明,对于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灾区的教育状况,了解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的灾区师生,更有助于抗震救灾工作,会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仅从“避险”一个角度来描述他,确实有所遗憾。

范例原题

新华网四川安县5月24日电题:一个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新华社记者朱玉、万一、刘红灿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第一波震荡刚过去,他立即驱车飞快地往学校赶。

路上他就怕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会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那栋楼连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要修这栋楼。

他发现与这栋楼相连的厕所楼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就先拆除了;他发现楼板缝中填的是水泥纸袋,生气地重新灌注了混凝土;他将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

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地化缘,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就是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也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演习的这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班必须排成单行,两个班合用一条楼梯,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疏散到操场上站在自己的固定位置上。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拐弯处孩子最容易摔,如果摔了,老师可以一把将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到一两篇新闻(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来总结回顾其基本特征。 2、提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题《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其中消息、新闻点评将会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其它形式将会在2007年考纲增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考试大纲》,实现在做题之前“胸中有考纲”的目标。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考纲明确新闻类文本阅读得要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答题模式与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答题模式与技巧 【分析作用】 此类题型,如果笼统设问“在文中有何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方面一般包括含义、气氛、主题、情感等方面,常见表述句式如“交代(描写、叙述)了……”,“使意义更加丰富充实,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渲染或烘托出……的气氛”,“揭示(表现、深化)了……的主题”,“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或“升华了……的情感”等。在小说阅读中,如果问“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要认识到情节安排实际上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要结合题目赋分情况分要点整理答案,思路要全面,概括要准确。 句段作用 从四个方面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分析结构(思路) 文章结构包含:一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鉴赏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 人物形象常用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内容概括+情感表达+主旨内涵。如果情感主旨多元多样,则须指明具体内容并概括情感主旨,分条作答, 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质朴自然、形象生动、清新优美、情感浓郁、简洁凝练、精辟深刻、通俗易懂、幽默诙谐、音韵和谐等)。 开放式的探究性题 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 成语辨析题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病句辨析题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不当→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注意几种情况: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排序题的考查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真题展示(文本略) 2015年课标一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2015年课标二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2014年课标一卷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

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 报告就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报告有例行报告(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综合报告(全面汇报本机关工作情况,常与总结工作、计划安排结合起来)、专题报告(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如调查报告等)。根据基础教育以及高考的实际,这里只重点谈谈调查报告。 【文体特点】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调查报告就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就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与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与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二、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与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与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与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与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就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就是采取纵式、横式与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就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就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与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就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就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就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可以就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就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就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就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就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总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12分,包含两道3分单选题、一道6分问答题。 涉及阅读形式多样,常考题型有: 1、新闻、访谈类文本。 2、传记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内容和结构及语料选取方面的处理技巧。值得一提的是,答案的总结概括要立足于文章,再加以陈述。 此道大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容易提高,老师可以考前多些练习和答题模式的总结。 二、综合建议 实际答题过程中,建议40-80分程度的学生仔细读题,通常这篇阅读选择题中内容均能从文中找打,尽量找到选择题中每一个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子,对比判断,作为整张卷子的一个得分关键点; 建议80分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做好选择题的同时也要抓住文章作者对传记传主的态度、评价;或是材料阅读的中心思想,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或材料中反映出的典型意义入手组织语言做问答题。 三、实际教学要点 1.选择题判断技巧 1.1、找原句。选择题中各个选项基本是从文中原句提取、整合出来的,有些选项是将原文调换语序,有些选项是多句话的综合。因此,想要做好选择题,必须准确从文中找到原句。考生应当注意,选项如果综合了多点原文内容,需要在文中找到每一个相应的个句子。 1.2、联系上下文。部分难度大的选项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推论、评价或主题思想的判断,这就需要考生在找到原句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再进一步判断选项正误。

1.3、排除法答题。做选择题时首先应看清题目让选择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 错误的选项。实际进行判时,建议都将错误的选项挑出,通过排除法答题。 2.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1、审读。审读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也就是筛选的标准、特别是对题干中为某些关键词句做到了然于心。看清试题要求筛选并整合的是哪方面的信息。解题时要围绕要求,结合材料,筛选答案要点。 2.2、筛选。明确筛选的标准后,浏览全文,找准答题区间,筛选相关信,考生着眼于全文来分析,尽量把问题涉及的信息找全。带着试题要求,回读原文,在原文中圈点勾画出相关的内容。筛选信息时,还要关注原文中的细节,如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工作)变化等提示性信息。另外,还要关注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 2.3、提取。在提取信息、组织答案时,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抄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按题干要求将从文中筛选的信息重新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且符合题干要求约答案。 3.归纳、整理技巧 3.1、整合。整合信息时,要善于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考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重组(组织文字时,可采用直接摘用法、摘抄拼接法、要点相加法、揣摩提炼法)。如果不用原文中的重要词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 3.2、改造。摘引关键词句,删除次要语句。筛选并整合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将提取的中心词、关键语句进行组合、改造、变换,然后分条作答。 4.总结、语言表达 归纳整理好知识要点后,需要有效组织答案。首先选用恰当句式,选择适宜的角度作答。同时,利用原文关键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

2015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3

2015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3高三 2015-09-26 13:10 2015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3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高考语文【实用性文本阅读题】复习案

高考语文【实用性文本阅读题】复习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调查报告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调查报告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调查报告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文体特点 1.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2.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2018高考实用类文本之“非连续性文本”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相关知识】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高考命题热点】 l、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通读材料 a. 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 读懂图表。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备考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17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教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卷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由提问引出新闻访谈及其设题方向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实用类中的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三、明确目标 四、新课过程: 1、明确考纲要求:(多媒体显示)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3、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4、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①、分析综合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分黄金学案专题八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八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 答题模板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5.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陈老师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高考试卷中选做题,其中实用类阅读主要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几种实用类文体。对于实用类问题阅读题的解答最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原文的挖掘,问题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基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甚至答案就直接显现在原文中,所以,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每一段落所讲述的内容有所了解。回答问题时要回归到原文,以原文为根据,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分值,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一般一点2分,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题目的分值,是答题要点的重要提示。 一、访谈类文本阅读 阅读访谈文本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主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探究访谈的价值。 (一)、阅读访谈文本的方法 1、首先要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和关键内容,明白它写什么人,叙述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也就是必须知道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很多

时候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在文章不起眼的地方,如果走马观花,自作聪明就会很容易造成信息筛选疏漏。 2、将访问者和访问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掌握主要有哪些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重点圈画。 3、精度一些关键问题的回答,通过阅读被访者的回答,归纳出其主要观点、立场、态度;并以此了解被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某个问题的建议主张。 (二)、访谈的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我们在阅读时主要关注提问者的艺术技巧。 针对提问者的技巧,一般有单刀直入式和旁敲侧击式两大类,可细分为: 1、趣闻: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的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想继续予以回答。 6、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7、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究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一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觉得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另一方面是针对回答者的技巧,一般有引用、比喻、打比方、反问、反复等修辞技巧,还有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委婉含蓄呈现观点,层层推进揭示本质,顾左右而言他巧避锋芒等。 在语言风格上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巧用俗语民谚,有的引述诗文,有的生动形象等。 (三)、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2含答案

限时训练 一、(2017·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超级演讲家霍金 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声望一步步提高的同时,他开始思考,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伟大可言呢?于是,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 1987年10月,英国的伯明翰召开运动神经细胞协会会议,霍金受邀进行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的病历》。霍金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从那些“笨手笨脚”的先兆,一直讲到21岁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讲到了“最多还能活两年”的预言。他表示,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4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霍金指出,大多数人会认为进入黑洞之后,就可以

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区域,于是就出现了时空旅行的巨大可能。他提醒人们,不要渴望进入黑洞,如果人类跳入黑洞,瞬间就会被撕得粉碎,连构成他身体的粒子也不能避免。随后,这位“被撕得粉碎的人”就会通过婴儿宇宙,经过另一个黑洞被发射出来,重现于另一个区域。这次演讲吸引了众多对宇宙存在好奇的听众,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霍金试图通过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国及美国发表演说,1989年10月,他还来到西班牙的奥维多,此次的演讲题目是《公众的科学观》。霍金认为,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大都漠不关心,对于科研成果为公众生活带来的改变,公众也是冷眼相待。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让大众能够对温室效应、酸雨、遗传工程甚至核武器的发展等问题得出较为科学的看法。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需要改善,要拓宽科学传播的途径,如电视节目,在娱乐的同时注重教育意义,让观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霍金还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了对他来说非常遥远的国度——中国。2006年6月17日,霍金以病残之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北京。这是继1985年、2002年两次访华后,他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6月18日,他面对中国的6 300多名听众演讲他的《宇宙的起源》,他围绕“我们为何在此,又是从何而来?”的问题展开,宇宙是否会继续膨胀?会不会在某一个时点最终坍塌?这些都是充满神秘感的东西,在足球世界杯尽情演绎的夏日里,霍金掀起了又一轮科学的热潮。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9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试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真题回顾] 例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

(完整word)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_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教案

第一节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 微点1 读懂全文 微点秒杀联系所学,消除误区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

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图1 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 图2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 (摘编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看标题信息 没有标题,但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2.抓记叙要素 三则材料,材料一是报告,较完整;材料二是图表,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60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 学案60科普文(一) ——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 学案目标 1.掌握科普文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2.掌握科普文的高频题的做题方法。 ①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 ②科普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③科学小品文也叫____________,除了讲求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外,尤其讲究 ________。 ④科普文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⑤科普文常用来增加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段有: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用 ______的表达方式,还可以穿插一些________________等。 1.知识问答 结合你学过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谈谈它是如何做到生动性、趣味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范阅读 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提示 ①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读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②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 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a.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教学设想: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到一两篇新闻(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来总结回顾其基本特征。 2、提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题《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其中消息、新闻点评将会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其它形式将会在2007年考纲增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考试大纲》,实现在做题之前“胸中有考纲”的目标。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考纲明确新闻类文本阅读得要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讨文本(通讯) 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每当我思绪万千,想起这场龙卷风给我们城市及其居民带来的灾难时,我就会从现在起哭上一百年。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体会到:现在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我的存在,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我的生命,我的孩子的生命,我的妻子的生命。 我们今天都会死去,就像许多悲惨的生命一样。但是,我们活下来了,我们会重返家园并且继续活下去,包括我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和你们的城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