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流程

1、预约

⑴每日早交班时了解当日平板预约情况,明确当日门诊及病房平板数量及工作安排。

⑵体检中心病人及门诊病人尽量安排在当日上午,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平板2机。病房病人如无特殊情况可安排在当日下午。

⑶检查工作系统,确保环境整洁,仪器工作状态良好,所需物品齐全。

2、运动试验前

⑴明确平板运动试验适应症及禁忌症,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

⑵如存在禁忌症,需与开单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更换为其他检查。

⑶如是运动试验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受检查需首先描记一份卧位12导常规静息心电图。阅读心电图及各种相关临床资料,评估平板运动试验风险度。

⑷向受检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取得其配合,并让受检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⑸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⑹检查室温度适中,受检者充分暴露前胸,并做好隐私保护。使用砂片打磨受检者局部皮肤,于相应位置安放电极片。在电极安放部位,胸毛多者应尽量避开,并注意将电极安放在骨性突出部位,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

⑺受检者站立于运动平板旁,将导联线连接于相应导联电极片上。将血压感应电极置于肱动脉搏动最强处,绑好袖带,用于移动过程中测量血压。

⑻告知受检者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如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或劳累不能继续检查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指导患者学会运动方法。

⑼运动前描记受检者坐位、立位心电图,并测量血压。

⑽确定运动试验的方案(Bruce方案或修订的Bruce方案)。

3、运动试验中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3分钟记录一次心电图,如有需要可随时记录并多次记录。

⑵监测血压,每2分钟测量一次,如发现异常,应多次重复测量。

⑶运动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呼吸、意识、神态、面色、步态等。告知患者如有胸痛、严重的乏力、头晕、下肢关节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如出现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应立即终止运动,防止意外发生。

4、运动试验后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2min记录1次心电图,至少观察6~10min,如需要可多次记录。如果6min后心电图ST段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的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运动前的图形。⑵血压监测:每2min测量1次,至少观察6~10min,如发现异常,应每分钟测量1次。如果6min后血压仍异常波动,应每分钟测量1次,直至恢复运动前血压。

⑶检查完毕,去除导线及电极片。

⑷进行结果分析,应包括运动量,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以及心电图反应4个方面。书写诊断报告。

⑸如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依据实际情况,与开单医生沟通是否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完善诊断。如出现阳性结果,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告知检查结果,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⑹体检中心平板报告应及时录入系统。

5、注意事项

⑴电极片安置在骨性突出部位,避免粘贴在肋间肌上,以防止肌电干扰。

⑵嘱受检者双手轻轻扶住运动平板机护栏,以防摔倒。但双手不要用力紧握,以免肌张力增高,影响心电图稳定。

⑶嘱受检者在运动过程中尽量保持步态平稳,以保证稳定的运动心电图像。

⑷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心电图像不稳定或不清晰,应先终止运动,待查明原因并纠正后再重新开始运动。

⑸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电图及血压,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终止试验的指征应及时终止试验。

⑹每日工作前确保抢救设备工作状态良好,药品完备。每日工作结束后应关闭仪器及总电源。

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流程 1、预约 ⑴每日早交班时了解当日平板预约情况,明确当日门诊及病房平板数量及工作安排。 ⑵体检中心病人及门诊病人尽量安排在当日上午,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平板2机。病房病人如无特殊情况可安排在当日下午。 ⑶检查工作系统,确保环境整洁,仪器工作状态良好,所需物品齐全。 2、运动试验前 ⑴明确平板运动试验适应症及禁忌症,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 ⑵如存在禁忌症,需与开单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更换为其他检查。 ⑶如是运动试验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受检查需首先描记一份卧位12导常规静息心电图。阅读心电图及各种相关临床资料,评估平板运动试验风险度。 ⑷向受检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取得其配合,并让受检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⑸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⑹检查室温度适中,受检者充分暴露前胸,并做好隐私保护。使用砂片打磨受检者局部皮肤,于相应位置安放电极片。在电极安放部位,胸毛多者应尽量避开,并注意将电极安放在骨性突出部位,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 ⑺受检者站立于运动平板旁,将导联线连接于相应导联电极片上。将血压感应电极置于肱动脉搏动最强处,绑好袖带,用于移动过程中测量血压。 ⑻告知受检者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如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或劳累不能继续检查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指导患者学会运动方法。 ⑼运动前描记受检者坐位、立位心电图,并测量血压。 ⑽确定运动试验的方案(Bruce方案或修订的Bruce方案)。 3、运动试验中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3分钟记录一次心电图,如有需要可随时记录并多次记录。 ⑵监测血压,每2分钟测量一次,如发现异常,应多次重复测量。 ⑶运动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呼吸、意识、神态、面色、步态等。告知患者如有胸痛、严重的乏力、头晕、下肢关节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如出现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应立即终止运动,防止意外发生。 4、运动试验后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2min记录1次心电图,至少观察6~10min,如需要可多次记录。如果6min后心电图ST段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的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运动前的图形。⑵血压监测:每2min测量1次,至少观察6~10min,如发现异常,应每分钟测量1次。如果6min后血压仍异常波动,应每分钟测量1次,直至恢复运动前血压。 ⑶检查完毕,去除导线及电极片。 ⑷进行结果分析,应包括运动量,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以及心电图反应4个方面。书写诊断报告。 ⑸如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依据实际情况,与开单医生沟通是否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完善诊断。如出现阳性结果,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告知检查结果,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⑹体检中心平板报告应及时录入系统。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1、概述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 1903年,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 (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 (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 (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 (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 (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 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前言 平板运动试验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是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病检测手段。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静息状态下患者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心肌好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量不能相因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运动负荷量分别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挡 极量: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以最大心率粗略计算为:220-年龄数; 亚极量:指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临床上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运动能力:即运动中最大耗氧量,通常用最大代谢当量(METs)表示。 根据年龄预测运动能力(METs)的公式: 男性:18.0-(0.15*年龄) 女性:14.7-(0.13*年龄) 二.平板运动试验概念: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三.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操作 1.运动实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运动中通过检测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检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3.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钟再终止运动。 4.此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 5.如果6分钟后仍未ST段恢复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为止。 四.运动平板心电图的作用 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导心电图ST段水平下降;心绞痛发生。 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3.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 4.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 5.评估功能性早搏的鉴别:运动中早搏是否增加?运动中早搏减少,功能性可能性大。心动过速:运动中心率增加大于100次/分, 6.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制定体育疗法运动量 7.评价窦房结功能 五.适应证 1.冠心病的诊断 2.功能性早搏的鉴别 3.窦性心动过缓查因 4.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 5.疗效评价 6.用于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六.绝对禁忌证 1 .急性心梗(2天内)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2.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

第八章健康人群及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处方 第一节妊娠 一、 二、运动测试 >40125~140 运动持续时间:每天至少15分钟,逐渐增加至每天至少累计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方式:大肌群动力性、有节奏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或骑车。 三、注意事项

●有病态肥胖、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孕妇开始一项运动项目之前应咨询医生,并由医生根据她们的医学状态、症状和功能能力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 ●孕妇应该避免可能导致身体失衡或引起母亲或胎儿损伤的接触性运动或活动,应避免的运动或活动有足球、篮球、冰球、骑马及较大强度的持拍运动。 ●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应终止运动:阴道出血、运动前呼吸困难、眩晕、头痛、胸痛、乏力、小腿疼痛或水肿、早产、胎动减少、羊水、漏出。如果发生小腿疼痛或水肿,应排除血栓性静脉炎。 ●孕妇在妊娠前三个月应避免仰卧位的运动,确保没有发生静脉回流受阻。 次)直至 ●测试应同时包含运动平板和功率车记功计两种方法。运动平板可以测出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功率车记功计测试受伤风险较低,但需要对不同个体作出正确尺寸的调整。 ●相比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在智力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成熟,测试中需要有经验的测试人员给予额外的鼓励和积极的支持。 此外,健康/体适能测试应和临床实验测试分别实施。在这种试验测试类型下,体适能项目测试场地可被用于评价青年人健康相关体适能组成。

以下儿童和青少年运动处方指南列出r用最少的体力活动来获得多种健康相关体适能的方案。 频率:每周至少3~4天,最好每日运动。 强度:中等强度(显着增加呼吸、排汗和心率的体力活动)到较高强度(急剧增加呼吸、排汗和心率的体力活动)。 时间: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天,较高强度30分钟/天,累积运动时问每天60分钟。 项目:有多种有趣并适合儿童或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如散步、玩游戏、跳舞、跑步、运动和肌肉 相对耗氧量VO [ml/(kg·min)]较低 2 心率较低 心排出量较低 每搏排出量较低 收缩压较低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 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初选冠心病 ☆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 ☆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 ☆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 ☆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 ☆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 ☆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 ☆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 ☆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 ☆评价窦房结功能 ☆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 ☆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 ☆飞行员体检 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 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用于查体目的 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 (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 (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 (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 (1)评估冠心病预后。

运动平板操作流程文档

运动平板实验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1.医护人员准备:着装整齐,洗手。 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有无禁忌症、皮肤情况、有无酒精过敏史,解释取得合作。 3.物品准备:运动平板仪、心电监护仪、酒精(有过敏者用生理盐水棉球)、电极片、急救药品,注射器和静脉穿刺针、氧气、除颤仪、毛巾、碗盘。 4.环境准备:环境安静安全,光线适宜,无电磁波干扰, 操作方法与程序 1. 脱去上衣,在电极安放部位,用酒清再次擦去油脂至皮肤微红为止,处理好皮肤。 2.电极安放位置要准确。注意两上肢电极距离尽可能远一些,右下肢电极尽可能下移一点,胸壁V1—V6导联电极位置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一致。左右上肢导联应放在锁骨下凹的外侧面,心前导联部位不变。 3.做运动前对照12导联心电图,在无ST段急性抬高或下降无心绞痛且血压又在正常范围内,即可开始运动试验。 4.运动试验过程中和运动试验结束10min以内,临床医师和心电图技师必须在场。心电图工作者连续监护12导联心电图,每分钟记录一次12导联心电图,每2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医师观察受试者运动过

程中的姿态,指导患者尽快进入正确的运动方式。运动中如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ST段抬高、ST段下降>以上、血压下降、急性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急情况,立即终止运动进行急救。运动过程中如发生心律失常,要连续描记心电图,直至满意为止。 5.达到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一般要停止运动。受试者患儿身体素质较好、平时运动量大、无缺血性胸痛又能耐受者,可继续运动,直至不能坚持为止。 6.结束运动试验8min内,要连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每分钟记录一次,每2分钟测量一次血压。注意与运动有关的心脏停搏,多发生于运动结束后5min内。因此,要特别重视运动结束后的病情变化。停止运动8min,恢复至运动前的心电图,心绞痛缓解后,可结束运动试验,取下电极。 7.关机,去除导联线,协患儿穿好衣服,及时书写运动平板试验报告,作出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结论。 8.整理用物,洗手。 9.报告单首页注明姓名、日期、时间。

运动平板试验

终止指征:2002年美国《心电图运动试验指南》中的绝对终止指征:①在无病理性Q波导联ST段抬高>1.0mm(V1或aVR除外);②收缩压下 降>10mmHg且伴有其他缺血证据;③中度至重度心绞痛;④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眩晕、晕厥;⑤低灌注体征,如紫绀、苍白;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⑦检查心电图或收缩压在技术上发生困难;⑧病人要求终止。单纯性早搏、新发生的轻度心绞痛等,不再作为绝对终止指标。 阳性结果判定:①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缺血型下移≥0.1mV,持续时间>2分钟,运动前原有ST段下移者,应在原有基础上再下移≥0.1mV,持续时间应>2分钟;②无病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持续时间>1分钟;③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④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10mmHg,或伴全身反应,如低血压休克者。ST段呈近似水平下移或J点下移或T波改变或运动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均不能作为运动试验阳性指标。 大规模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研究表明,运动试验对于管径狭窄≥60%的冠脉病变诊断的预测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73%,在冠脉单支、两支和三支/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8%、81%、81%,特异性分别为77%、66%、53%,假阳性率分别为57%、34%、8%,其中左主干的假阳性率仅1%,在单支病变中,运动试验诊断左前降支病变的敏感性最高,右冠脉病变其次,最低为左回旋支病变。因女性有较多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而易出现不归因于冠心病的ST-T异常,使女性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 运动平板试验运动平板机为美国产TN210型,运动前3天停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及洋地黄类药物,均在餐前或餐后2h进行。采用Bruce方案,运动前首先记录12导联心电图、血压、心率及症状,运动中及运动后连续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血压、心率,并记录症状。运动终点是:(1)达最大目标心率(220-年龄)85%以上;(2)出现典型心绞痛;(3)出现严重心律失常;(4)心率在1min内减少20次,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1];(5)心电图出现阳性结果;(6)体力不支不能坚持运动。阳性标准:(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2)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J点后80ms)下移≥0.1mV,持续时间≥2min;(3)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多源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八章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第二节运动试验的方法 第三节运动中心电图的变化 第四节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五节运动试验的准备、监护及终止指标 第六节运动试验的评价 第七节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的概念最初由Goklhammer等于1932年提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较为规范的运动试验是1940年左右由Master提出的二级梯运动试验,随后历经60余年的改进发展,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方法使得运动成验的敏感性逐步提高。1971年Bruce等进行了极量运动试验的研究,采用逐级增加负荷并以达到个体的目标心率(即极量运动时所达到的心率或其85%~90%的亚极量心率)为负荷运动量的标准,这不仅使运动试验更为科学合理,也大大提高了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及大量的冠脉造影结果与运动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使得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以后,美国心血管疾病的权威ACC/AHA(Arn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ican Heart Association)于1986年组织了运动试验的专题委员会,制订了运动试验指南(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以规范检查方法及结果

判断标准。近20年来运动试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ACC/AHA先后于1997年和2002年公布了经过补充修改的运动试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此可以说明运动试验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备受重视的重要检查方法。 新版指南在引言中再次强调了运动试验作为一项无创性临床试验,经济实用,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一、心肌供血及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心脏是人体内活动力最强的器官。心肌的氧耗量约为8~15ml/,占全身粍氧量的12%,而心脏重量仅占全身体重的%,但通过心肌的总血流量却占心排血量的5%左右。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在静息状态下,ー般只有1/4左右的毛细血管开放。换言之,1/4的冠脉循环量即可满足安静时心肌代谢需要。在静息情况下,心肌对于动脉血内的氧摄取率为70%以上,远远大于身体其他脏器(平均为22%),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内氧储备非常小,氧张力很低,一旦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只能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不能像其他器官可以通过增加对动脉血氧的摄取率来补偿。心肌氧耗量取决于心率、收缩期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室壁厚度和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随做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临床上通常以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代表每分钟心肌耗氧量。对血压正常的个体而言,运动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且较稳定,因此可用心率值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多少,达到最大心率时,亦即达到了最大的心肌氧耗。正常人心肌氧耗量与冠状动脉血流呈直接线性相关,而疑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增加机体氧耗,从而迫使心脏做功增加,心肌氧耗增加。如果心肌氧耗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安静状态下未出现的心肌缺血的

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注意事项

1.诊断目的 (1)帮助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 (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3)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的原因;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帮助检出无痛性缺血发作; (6)检出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2. 评价目的 (1)了解冠心病的预后,检出高危患者; (2)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3)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效果; (4)了解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备及心脏功能情况。 3. 研究目的 (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 (2)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变对运动的反应; 4. 康复治疗目的 (1)心肌梗死后运动处方的制定; (2)指导有心肌缺血的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指导其它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治疗。 平板运动检查注意事项 1. 检查前可少量进餐,禁饮含咖啡因的饮料,禁吸烟、饮酒; 2. 检查时穿宽松舒适的衣服; 3. 嘱患者在检查中消除紧张心理,听从医生的指导,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4.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胸痛等症状; 5. 由于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目的不同,所需准备亦不相同: (1)对未知冠心病患者,为了能够准确的诊断,必须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及洋地黄类制剂至少3-4个半衰期; (2)对已知冠心病患者,为了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不宜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停用后会引起患者症状加重。 6. 运动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如发现明显异常,应及时终止运动; 7. 叮嘱患者如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及体力不支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终止运动。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

运动心电图试验指南

运动心电图试验指南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运动生理 (4) 一、运动分类 (4) 二、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 (5) 三、运动中的氧摄取 (6) 四、运动计量单位 (8) 五、冠心病人对运动负荷的反应 (8) 第三章运动心电图试验标准 (11) 一、主要适应证 (11) 二、主要禁忌证 (12) 三、医生及病人的准备 (13) 四、常用的运动试验方式 (14) 五、心电图记录 (18) 六、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 (19) 七、运动试验的安全性、主要并发症及抢救措施 (20) 八、运动试验报告及结果判定 (22) 九、运动试验观察指标及分析 (24) 十、评价运动试验可靠性的指标 (30) 十一、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运动试验的影响 (31) 第四章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33)

一、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33) 二、试验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36) 三、运动试验与心律失常 (39) 第五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运动试验 (43) 第六章特殊人群的运动试验 (49) 一、高血压 (49) 二、心肌病 (50)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 (50) 四、老年人 (51) 五、青少年 (52) 六、心脏瓣膜病 (52) 第一章概述 运动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运动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负荷可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因此可用来评价心脏的功能状态。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在静息状态的心肌耗氧量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满足心肌对氧的需要,无心肌缺血不发生心绞痛,严重固定狭窄心电图可正常。为揭示已减少的血液量,通过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而诱发心肌缺血表现,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运动时心率、血压和呼吸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均提供了其心脏功能状态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也与一般状况,如骨骼肌的力量及灵活度等方面有关。运动中可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压,观察运动中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及ST段的变化,发现心率、心律、传导系统等方面的异常。 早在1928年FELL及SIEGEL发现四位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运动可诱发其心绞痛发作并出现心电图ST段及T波的变化,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929年MASTER及OPPENHEIMER 发展了标准化的运动方案评估心脏功能及血液动力学反应。随后30年,人们不断研究ST段改变的机制和导联位置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对运动方案进行改进。确立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1931年WOOK及WOLFERTH专门应用运动负荷方法诱发ST段改变,认为具有诊断价值并指出心前导联V4比标准导联更能揭示心肌缺血。1935年KATZ及LANDT证实了WOOD V4 导联记录的优越性,并发现V5在记录缺血方面较 V4更优越。他们还发现典型心绞痛病人心前导联有阴性记录的结果。KATZ报道缺氧能引起特征性的ST段改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产生类似的改变。1941年LIEBOW 及FEIL发现地高辛可引起ST段的下降,其结果影响运动试验结果的判定。 1953 年FEIL及BROFMAN 报道预激综合症患者运动试验可出现假阳性。1955年以前世

运动平板试验教程文件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1、概述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 1903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 (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 (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 (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 (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 (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 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 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 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最大心率(第7版诊断学)粗略计算法为220-年龄数,次极量为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例如55岁的受检者最大心率为220-55=165 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165 x85 % = 140 次/分钟。 2.2运动试验的机理 最大氧耗量(VO2 max) 最大运动能力取决于最大氧耗量。最大氧耗量是氧运输系统的综合功能的结果。包括呼吸功能、血液携氧能力、周围组织摄氧能力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泵血功能。当这些因素发挥到最大限度时所能提供的氧为最大氧耗量。当呼吸功能正常、无贫血、周围组织摄取氧能力无障碍时,最大氧耗量反应心血管功能:VO2 max=心率*心搏量*动静脉血氧差。因此,最大氧耗量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心率*心搏量),因动静脉血氧差相对不变,最大氧耗量正常应大于20ml/min/kg,小于该值提示心功能下降。最大氧耗量主要与年龄、性别、运动习惯及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关。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最大氧耗量的大小。 代谢当量(MET) 由于运动量大小和氧耗量成平行关系,所以氧耗量可作为运动量的计量单位。仰卧休息时,每分钟每公斤氧耗的毫升数(ml/min/kg)在不同的个体是相同的,为3.5 ml/min/kg,称为1个代谢当量(1MET)。METs医学文献中普遍作为运动量的计量单位,尤其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静息状态下氧耗量为

运动平板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运动平板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Ⅰ.目的:规范运动试验操作。 Ⅱ.范围:适用于运动平板测定。 Ⅲ.责任人:运动平板试验操作人员。 Ⅳ.标准操作规程: 1. 受试者的筛选: 1.1 试验前3 小时禁食; 1.2 停用抗心律失常及抗缺血等药物(或遵医嘱); 1.3 对血压>150/110mmHg 者,须降至:〈140/90mmHg g 以内方可进行运动试验; 1.4 受试者不具备运动试验的禁忌症(见ACC/AHA2002 年运动试验指南)。 2. 试验前准备: 2.1 绑扎血压计袖带:以食指触摸上臂内肌间沟的肱动脉搏动,将袖带上的传感器置于搏动最强处正上方,袖带下缘位于肘正中线以上2-3cm,系好腕带。 2.2 皮肤准备: 2.2.1 使用剃刀剃净所有电极位置的毛发; 2.2.2 使用毛毡笔在电极位置作记号; 2.2.3 使用砂纸擦去每一电极位置的皮肤表皮,放置电极; 2.2.4 通过导联检测屏(lead-check screen)观察电极与皮肤接触是否优良;

2.2.5 绑扎采集组件(acquisition module)的固定腰带。 3. 电极放置方法: 4. 开机:依次打开运动平板电源,显示器电源,计算机主机电源:4.1 以鼠标左键点击“New Patient”; 4.2 输入患者“Last name”,按“Tab”键移动至下一栏目; 4.3 使用“Space”键修改“Pacemaker check”设置栏; 4.4 点击“accept”储存病人资料,点击“select”选择病人。 5. 试验信息: 5.1 验证病人”name “及”ID“; 5.2 选择”Test protocal”; 5.3 确认”Max predicted HR”; 5.4 输入”Target HR”,通常为85%。

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八章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第二节运动试验的方法 第三节运动中心电图的变化 第四节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五节运动试验的准备、监护及终止指标 第六节运动试验的评价 第七节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的概念最初由Goklhammer等于1932年提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较为规范的运动试验是1940年左右由Master提出的二级梯运动试验,随后历经60 等 进行了极量运动试验的研究, 心率或其85%~90%的亚极量心率) 果与运动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证以后,美国心血管疾病的权威 ( 经济实用,在心血管疾病诊 一、心肌供血及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心脏是人体内活动力最强的器官。心肌的氧耗量约为8~15ml/100g.min,占全身粍氧量的12%,而心脏重量仅占全身体重的0.5%,但通过心肌的总血流量却占心排血量的5%左右。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在静息状态下,ー般只有1/4左右的毛细血管开放。换言之,1/4的冠脉循环量即可满足安静时心肌代谢需要。在静息情况下,心肌对于动脉血内的氧摄取率为70%以上,远远大于身体其他脏器(平均为22%),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内氧储备非常小,氧张力很低,一旦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只能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不能像其他器官可以通过增加对动脉血氧的摄取率来补偿。心肌氧耗量取决于心率、收缩期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室壁厚度和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随做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临床上通常以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代表每分钟心肌耗氧量。对血压正常的个体而言,运动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且较稳定,因此可用心率值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多少,达到最大心率时,亦即达到了最大的心肌氧耗。正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