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设计报告

题目: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微电111

学生学号:3100433031

学生姓名:王刚

指导教师姓名:王彩琳职称:教授

起止时间:6月27日—7月8日

成绩:

目录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2、特性指标要求 0

3、结构参数参考值 0

4、设计内容 0

二、MOS管的器件特性设计 0

1、P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0

2、N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1

三、工艺流程分析 3

1、衬底制备 3

2、初始氧化 3

3、阱区光刻 4

4、P阱注入 4

5、剥离阱区的氧化层 4

6、热生长二氧化硅缓冲层 4

7、LPCVD制备Si

3N

4

介质 4

8、有源区光刻:即第二次光刻 4

9、N沟MOS管场区光刻 5

10、N沟MOS管场区P+注入 5

11、局部氧化 5

12、剥离Si

3N

4

层及SiO

2

缓冲层 5

13、热氧化生长栅氧化层 6

14、P沟MOS管沟道区光刻 6

15、P沟MOS管沟道区注入 6

16、生长多晶硅 6

17、刻蚀多晶硅栅 6

18、涂覆光刻胶 6

19、刻蚀P沟MOS管区域的胶膜 6

20、注入参杂P沟MOS管区域 6

21、涂覆光刻胶 7

22、刻蚀N沟MOS管区域的胶膜 7

23、注入参杂N沟MOS管区域 7

24、生长PSG 7

25、引线孔光刻 8

26、真空蒸铝 8

27、铝电极反刻 8

四、光刻示意图 9

1.刻P阱掩膜板 10

2.刻有源区 10

3.光刻多晶硅 10

4.P+区光刻 11

5.N+区光刻 11

6.光刻接触孔 11

7.光刻铝线 12

8.刻钝化孔 12

五、薄膜加工工艺计算12

六、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实施方案框图 14

七、心得体会 16

八、参考资料 17

一.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N 阱CMOS 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2、特性指标要求

n 沟多晶硅栅MOSFET :阈值电压V Tn =0.5V, 漏极饱和电流I Dsat ≥1mA, 漏源饱和电压V Dsat ≤3V ,漏源击穿电压BV DS =35V, 栅源击穿电压BV GS ≥25V, 跨导g m ≥2mS, 截止频率f max ≥3GHz (迁移率μn =600cm 2/V ·s )

p 沟多晶硅栅MOSFET :阈值电压V Tp = -1V, 漏极饱和电流I Dsat ≥1mA, 漏源饱和电压V Dsat ≤3V ,漏源击穿电压BV DS =35V, 栅源击穿电压BV GS ≥25V, 跨导g m ≥0.5mS, 截止频率f max ≥1GHz (迁移率μp =220cm 2/V ·s ) 3、结构参数参考值:

N 型硅衬底的电阻率为20cm ?Ω;垫氧化层厚度约为600 ?;氮化硅膜厚约为1000 ?; P 阱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3300Ω/ ,结深为5~6m μ;

NMOS 管的源、漏区磷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25Ω/ ,结深为1.0~1.2m μ; PMOS 管的源、漏区硼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25Ω/ ,结深为1.0~1.2m μ; 场氧化层厚度为1m μ;栅氧化层厚度为500 ?;多晶硅栅厚度为4000 ~5000 ?。 4、设计内容

1、MOS 管的器件特性参数设计计算;

2、确定p 阱CMOS 芯片的工艺流程,画出每步对应的剖面图;

3、分析光刻工艺,画出整套光刻版示意图;

4、 给出n 阱CMOS 芯片制作的工艺实施方案(包括工艺流程、方法、条件、结果)

二.MOS 管的器件特性设计

1、PMOS 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1TP V V =- (sat)1DS I mA ≥ (sat)3DS V V ≤ 35DS BV V =

25GS BV V ≥ 0.5m g ms ≥ max 1f GHz ≥ 2220/v s p cm μ=? 因为ox B GS t E BV =,其中,=B E 6×6

10cm

V ,V BV GS 25≥ 所以

41710625

6=?≥=

cm

V B GS ox E BV t ?

饱和电流:2()()2p ox

DS sat GS T W C I V V L

μ=

-,式中(V GS -V T )≥V DS(sat),

88.2810/ox

ox ox

C F cm t ε-=

=?

I Dsat ≥1mA 故可得宽长比:12.2W L

由()0.5n ox

D m GS T GS W C I g V V ms V L

μ?=

=-≥?可得宽长比:9.15W L ≥ ∴12.2W L ≥

max 2

()

12n GS T V V f GHz L

μπ-=

≥ ∴ 求得:43.2410 3.24L cm m μ-≤?= 由公式35DS BV V =和经验公式33241660()()1.110

B

DS

N Eg BV -= 知:1632.1310D N cm -=?

假设多晶硅栅为p+多晶硅栅,则: 0.0259ln(

)0.376D

fn i

N V n φ=?= ('Eg)(')0.9362ms fn Eg

V e

φχχφ=+-+

-= 8(m a x )|Q |7.2210S D D d T e N x C -==? 求得:887.221020.688.2810ss

TP fn ms ox

Q V V C φφ--?=--+=-?

调整D N 当1633.610D N cm -=?时,求得:0.97TP V V =-与-1.0V 相差不大 最后由2/2DS D s BV qN L ε=得: 1.12L m μ≥

故综上:取 2.0L m μ= 因为 2.5n p μμ≥为了保持电流连续性,一般取PMOS 的宽长比

是NMOS 的两倍。故

30W

L

=,则60W m μ= 2、NMOS 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由ox B GS t E BV =得625417610GS ox V cm

B BV t E =

≥=?? ,ox ox ox t C ε=则28103.8cm F C ox -?≤ max 2

()

32n GS T V V f GHz L

μπ-=

≥得 3.1L m μ≤ 再由2(sat)()12p OX

DS GS T W C I V V mA L

μ=

-≥,式中(V GS -V T )≥V DS(sat),得

4.46W

L

≥ 又()2n ox D m GS T GS W C I g V V ms V L

μ?=

=-≥?,得13.4W

L ≥ 13.4W L ∴≥

由35DS BV V =和经验公式33241660()()1.110

B

DS N Eg BV -=

得:1632.1310A N cm -=? 阈值电压(max)(||)

2ox

TN SD SS fp ms ox

t V Q Q ??ε=-++

T A SD xd eN Q =(max) 1

24(

)s fp T A

xd eN ε?= ln()A fp i

N KT

e n ?=

假设多晶硅栅为n+多晶硅,则 0.93ms V ?=- 得:0.68TN V V =

对N A 进行修正当1631.510A N cm -=?时得:0.52TN V V =符合要求 最后由2/2DS A s BV qN L ε=求得: 1.46L m μ≥ 故取: 2.0L m μ= 15W

L

= 30W m μ=

三 .工艺流程分析

1、衬底制备。

由于NMOS 管是直接在衬底上形成,所以为防止表面反型,掺杂浓度一般高于阈值电压所要求的浓度值,其后还要通过硼离子注入来调节。CMOS 器件对界面电荷特别敏感,衬底与二氧化硅的界面态应尽可能低,因此选择晶向为<100>的P 型硅做衬底,电阻率约为20Ω?CM 。

2、初始氧化。

为阱区的选择性刻蚀和随后的阱区深度注入做工艺准备。阱区掩蔽氧化介质层的厚

度取决于注入和退火的掩蔽需要。这是P 阱硅栅CMOS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序列的第一次氧化。

3、阱区光刻。

是该款P 阱硅栅CMOS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序列的第一次光刻。若采用典型的常

规湿法光刻工艺,应该包括:涂胶,前烘,压板,曝光,显影,定影,坚膜,腐蚀。去胶等诸工序。阱区光刻的工艺要求是刻出P 阱区注入参杂,完成P 型阱区注入的窗口

4、P 阱注入。

是该P 阱硅栅COMS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序列中的第一次注入参杂。P 阱注入工艺

环节的工艺要求是形成P 阱区。

N-Si

SiO 2 衬底N-Si

SiO 2

P-well

N-sub

5、剥离阱区氧化层。

6、热生长二氧化硅缓冲层:

消除Si-Si3N4界面间的应力,第二次氧化。

7、LPCVD制备Si3N4介质。

综合5.6.7三个步骤如下图

Si3N4

薄氧

P-well

N-sub

8、有源区光刻:即第二次光刻

Si3N4

P-well

N-Si

9、N沟MOS管场区光刻。

即第三次光刻,以光刻胶作为掩蔽层,刻蚀出N沟MOS管的场区注入窗口。

10、N沟MOS管场区P+注入:

第二次注入。N沟MOS管场区P+的注入首要目的是增强阱区上沿位置处的隔离效果。

同时,场区注入还具有以下附加作用:

A 场区的重掺杂注入客观上阻断了场区寄生mos管的工作

B 重掺杂场区是横向寄生期间失效而抑制了闩锁效应:

C 场区重掺杂将是局部的阱区电极接触表面的金—半接触特性有所改善。 综合9,10两个步骤如图

11、局部氧化:

第三次氧化,生长场区氧化层。 12、剥离Si 3N 4层及SiO 2缓冲层。

综合11,,12两个步骤如图

13、热氧化生长栅氧化层:第四次氧化。

14、P 沟MOS 管沟道区光刻:第四次光刻-以光刻胶做掩蔽层。

15、P 沟MOS 管沟道区注入:第四次注入,该过程要求调解P 沟MOS 管的开启电压。

综合13,14,15三个步骤如图

N-Si

P-

光刻胶

N-Si

P-

B+

P-

N-Si

16、生长多晶硅。

17、刻蚀多晶硅栅:第五次光刻,形成N沟MOS管和P沟MOS管的多晶硅栅欧姆接触层

及电路中所需要的多晶硅电阻区。

综合16,17两个步骤如图

多晶硅

P-

N-Si

18、涂覆光刻胶。

19、刻蚀P沟MOS管区域的胶膜:第六次光刻

20、注入参杂P沟MOS管区域:第五次注入,形成CMOS管的源区和漏区。同时,此过

程所进行的P+注入也可实现电路所设置的P+保护环。

综合18.19.20三个步骤如图

P-

N-Si

21、涂覆光刻胶。

22、刻蚀N沟MOS管区域的胶膜:第七次光刻

23、注入参杂N沟MOS管区域:第六次注入,形成N沟MOS管的源区和漏区。同时,此

过程所进行的N+注入也实现了电路所设置的N+保护环。

24、生长磷硅玻璃PSG。

综合21.22.23.24四个步骤如图

A

s

光刻胶

P

-

N-S

i

25、引线孔光刻:第八次光刻,如图

26、真空蒸铝。

27、铝电极反刻:第九次光刻

综合26.27两个步骤如图:PSG

N-Si P+

P- P+

N+ N+

PSG N-Si

P+

P- P+

N+ N+

至此典型的P 阱硅栅CMOS 反相器单元的管芯制造工艺流程就完场了。

四.光刻示意图

计算过程;P 沟: 2.0L m μ=

30W

L = 2.0L m μ=

1.5 3.0L m μ= N 沟:

2.0L m μ= 15W

L

= 2.0L m μ=

1.5 3.0L m μ= 对于掩模板2328L m μ=?+= 实际取值应稍大于8m μ

故最终9L m μ= 30W m μ=

PSG

N-Si

P+

P-

P+

N+ N+ VDD

IN

OUT P

N S

D

D S

Al

五.掩蔽膜加工工艺计算

1、多晶硅栅层淀积选择LPCVD ,厚度为5000 ?,温度T 取600~650C

2、氮化硅薄膜淀积选择LPCVD 工艺,厚度为1000?,温度T 取700~850C

3、掩蔽膜SiO 2厚度

若P 阱结深为5m μ,则补偿杂质计量为:1120'10B j Q C x cm -==,与0Q 相比可以忽略。 若取注入能量为:45E keV =,则150p R nm =,47p R nm =。

由衬底电阻率20cm Ω查表得:143210B C cm -=?。因为P 阱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

3300/Ω,所以求得注入剂量:12201/8.6110p Q q R cm μ-==?。

离子注入后采用快速热退火使杂质充分活化和晶格损伤降至最低,最后在1200C ? 进行推进达到结深要求。当1200T C =?时,12211.810B D cm s --=??,注入后的扩散可以看作有限表面源的扩散;

由2

(,)exp()4s x C x t C Dt =-和0s Q C Dt

π=,当143(,)210B C x t C cm -==?时,5j x m μ=时, 求得:t=108min

根据最小掩蔽膜公式:min 8.6o ox x D t =(当1200T C =?时,152610/ox D cm s -=?), 求得:min 0.54o x m μ≈

对于实际的掩蔽膜SiO 2厚度应为min o x 的1.5~2倍,故SiO 2厚度应为:

0.542 1.08m μ?= 4、工艺选取及其计算

工艺选取:采用干-湿-干法

计算方法:对于<100>晶向:T=1200℃时,

干氧:0.067A m μ= 427.510/min B m μ-=? 1.62min t *= 湿氧:0.084A m μ= 221.210/min B m μ-=? 0min t *=

(1) 进行15min 生成SiO 2的厚度为:x 01

根据02(11)2/4A t t x A B

*

+=+-可得:010.083x m μ=

(2) 干氧生成的0.083m μ氧化层相当于湿氧20101()/B 1.16min t x Ax *=+≈

再进行湿氧100min 由02(11)2/4A t t x A B

*

+=+-得:02 1.06x m μ=

(3) 湿氧生成1.06m μ相当于干氧20202()/B 1592.8min t x Ax *=+=,继续干氧60min ,

由02(11)2/4A t t x A B

*

+=+-得:03 1.08x m μ=符合题意。

5、垫氧化层厚度约为600 ?为了使后面的工艺对前面工艺的影响小,此时1100T C =

采用干氧生成,对于<100>晶向:1100T C =时,0.15

1A m μ=

44.510/min B m μ-=? 4.56min t *=

由02(11)2/4A t t x A B *

+=+-求得:23.57min t ≈

6、场氧化层厚度为1m μ,工艺选取:湿氧工艺

1100T C =,则对于<100>晶向 0.185A m μ= 2

0.8510/m i n

B m

μ-=? 0min t *= 由公式02(11)2/4A t t x A B

*+=+-求得:139.4min t =

7、栅氧化层厚度为500 ?,选取干氧氧化工艺:1000T C =则对于<100>晶向

0.27

7A m μ= 41.9510/m i n B m μ-=? 22.2m i n

t *= 由02(11)2/4A t t x A B

*

+=+-求得:61.65min t =

六、P 阱CMOS 芯片制作工艺实施方案框图

工艺 步骤 工

艺 名 称 工 艺 目 的 设计目标 结构参数 工 艺 方 法

工 艺 条 件

1 衬底选择

得到衬底

电阻率20Ω?cm 晶向<100>

2

一次氧化 (外延)

为形成p 阱提供掩蔽膜 厚度:1.08μm 干氧-湿氧-干氧 干氧1200℃ 15min 湿氧1200℃ 100min

干氧1200℃ 60min

3 一次光刻 为硼提供扩散窗口 电子束曝光

正胶

4 一次离子注入 注入形成P 阱 3300R Ω=

离子注入

5

一次扩散 热驱入达到P 阱所需深度 结深5μm 163

310A N cm -=?

有限表面源扩散

1200T C =

108min t =

6 二次氧化作为氮化硅

膜的缓冲层膜厚膜厚600? 干氧氧

1100

T C

=

23.57min

t=

7 氮化硅膜

淀积作为光刻有

源区的掩蔽

膜厚1000?LPCVD 700~850

T C

=?

8 二次光刻为磷扩散提

供窗口电子束

曝光

正胶

9 场氧一利用氮化硅

的掩蔽,在

没有氮化

硅、经P+离

子注入的区

域生成一层

场区氧化层厚度1000?湿氧氧

1100

T C

=,

139.4min

t=

10 三次光刻除去P阱中

有源区的氮

化硅和二氧

化硅层电子束

曝光

正胶

11 场氧二生长场氧化

层厚度约为1微

湿氧氧

1100

T C

=

139.4min

t=

12 二次离子

注入调整阈值电

表面浓度

结深

方块电阻

注入P+

13 栅极氧化形成栅极氧

化层厚度500?干氧1100

T C

=

61.65min

t=

14 多晶硅淀

积淀积多晶硅

厚度5000?LPCVD T=600~650℃

15 四次光刻形成PMOS

多晶硅栅,

并刻出

PMOS有源

区的扩散窗

口电子束

曝光

正胶

16 三次离子

注入形成PMOS

有源区

表面浓度

结深

方块电阻

注入B+

17 五次光刻形成NMOS

多晶硅栅,

并刻出

NMOS有源

区的扩散窗电子束

曝光

正胶

18 四次离子

注入形成NMOS

有源区

峰值浓度

结深

方块电阻

注入P+

19 二次扩散达到所需结

深结深

表面浓度

热驱入950℃t=12min

20 淀积磷硅

玻璃保护LPCVD 600

T C

=

10min

t=

21 六次光刻刻金属化的

接触孔电子束

曝光

正胶

22 蒸铝

刻铝淀积Al-Si

合金,并形

成集成电路

的最后互连

溅射

七、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这次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不过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的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了CMOS器件的特性参数的计算以及它的工艺制作过程;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以及与组员讨论,查阅相关文献和课本终于把问题解决了,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课程设计中,每一个人都努力查找资料,仔细检查,认真核对,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艰辛,使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在此,要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课设的成功,少不了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以及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大力配合。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水平息息相关的电子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也在快速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过去在医学中的主要是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集成电路,在未来主要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药业、农业、环境科学等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领域中均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医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由微电子学、生物和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为使得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方式更加精确和科学,所以将电子学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与电子学交叉作用部分中最活跃、最前沿、作用力最大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微电子技术。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元件尺寸达到分子级,进入了分子电子学时代,用有机化合物低分子、高分子和生物分子作芯片,它们具有识别、采集、记忆、放大、开关、传导等功能,更大大促进了医学电子学的发展。 以下将主要从生物医学传感器、植入式电子系统、生物芯片这三个方面结合当前国际上最新进展来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发展。 一、生物医学传感器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连接生物医学和电子学的桥梁。它的作用是把人体中和生物体包含的生命现象、性质、状态、成分和变量等生理信息转化为与之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电子信息。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是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一项关键的技术,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因为生物传感器专一、灵敏、响应快等特点,为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新型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意义极为重大。 常见的生物医学传感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等。 医学领域的生物传感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临床医学中,酶电极是最早研制且应用最多的一种传感器。利用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微生物代替酶,可制成微生物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肿瘤监测、血糖分析等。 生物医学传感器相较于传统医疗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生物传感器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物质作催化剂,价值昂贵的试剂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克服了过去酶法分析试剂费用高和化学分析繁琐复杂的缺点。因此,这一技成本低,在连续使用时,每例测定仅需要几分钱人民币,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患医疗费用上的负担。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姓名:张海洋班级:12电本一学号:1250720044 摘要:微电子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微电子的发展史,并且从光刻技术、氧化和扩散技术、多层布线技术和电容器材料技术等技术对微电子技术做前景展望。 关键词:微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半导体。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它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 微电子学兴起在现代,在1883年,爱迪生把一根钢丝电极封入灯泡,靠近灯丝,发现碳丝加热后,铜丝上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电子的发现,证实“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效应。 英国另一位科学家弗莱明首先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进一步发现,有热电极和冷电极两个电极的真空管,对于从空气中传来的交变无线电波具有“检波器”的作用,他把这种管子称为“热离子管”,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这就是“二极真空电子管”。自此,晶体管就有了一个雏形。 在1947年,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内,一个半导体材料与一个弯支架被堆放在了一起,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就诞生了,由于晶体管有着比电子管更好的性能,所以在此后的10年内,晶体管飞速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到1959年,就有人尝试着使用硅来制造集成电路,这个时期,实用硅平面IC制造飞速发展.。 第二年,也是在贝尔实验室,D. Kahng和Martin Atalla发明了MOSFET,因为MOSFET制造成本低廉与使用面积较小、高整合度的特点,集成电路可以变得很小。至此,微电子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然后就是在1965年,摩尔对集成电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集成电路的芯片集成度将以四年翻两番,而成本却成比例的递减。在当时,这种预测看起来是不可思议,但是现在事实证明,摩尔的预测诗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就是Intel制造出了一系列的CPU芯片,将我们完全的带入了信息时代。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时至今日,微电子技术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在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或家用电器产业,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是在现代战争中,微电子技术也是随处可见。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拄性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的发展以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展望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 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它主要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类电子产品,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微电子技术的认识、发展趋势以及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引言: 一、微电子技术的认识、发展历史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微电子技术的认识 微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电子电路。它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和砷化镓) 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而成本低,可靠性高。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信息时代具有巨大的影响。它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2、发展历史 微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在二十世纪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集成电路的发展史。1904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电子管——二极管,不就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三极管。电子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起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947 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体积微小的晶体管使集成电路的出现有了可能。之后,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比尔按其思路,于1958 年制成了第一个集成电路的模型,1959 年德州仪器公司宣布发明集成电路。至此集成电路便诞生了。集成电路发明后,其发展非常迅速,其制作工艺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至今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 万倍,特征尺寸缩小200 倍,单个器件成本下降100 万倍。 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民用、军方、航空等多个方面。现在人类生产的电子产品几乎都应用到了微电子技术。可以这么说微电子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廉、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的微电子产品,使电子产品面貌一新;微电子技术产品和微处理器不再是专门用于科学仪器世界的贵族,而落户于各式各样的普及型产品之中,进人普通百姓家。例如电子玩具、游戏机、学习机及其他家用电器产品等。就连汽车这种传统的机械产品也渗透进了微电子技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引擎监控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出租车的计价器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上有时甚至要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微处理器。现代的广播电视系统更是使微电子技术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集成电路代替了彩色电视机中大部分分立元件组成的功能电路,使电视机电路简捷清楚,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由于采用微电子技术的数字调谐技术,使电视机可以对多达100个频道任选,而且大大提高了声音、图像的保真度。 总之,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诸如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医疗卫生、环境工程在源、交通、自动化生产等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既代表国家现代化水平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 4、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1200240227 杨晓东21世纪是高新技术时代的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与创新,电子行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微电子行业的巨大作用。那么什么是微电子呢?微电子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哪些应用呢?它对一些科技发展是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呢?我们国家对于微电子的发展到了哪一步呢?国家又采用了什么政策呢?微电子是否和我们大学生青年息息相关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同去探讨。 首先,到底什么是微电子呢?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尽管只是作为电子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离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学又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这一领域上,微电子学是研究并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科学,是研究信息获取的科学,构成了信息科学的基石,其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域。 可见微电子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电子科学。因为其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军事科技,通信及太空探索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另外,现代战争将是以集成电路为关键技术、以电子战和信息战为特点的高技术战争。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只要与微电子技术结合,用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智能改造,就会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青春。例如微机控制的数控机床己不再是传统的机床;又如汽车的电子化导致汽车工业的革命,目前先进的现代化汽车,其电子装备已占其总成本的70%。进入信息化社会,集成电路成为武器的-个组成单元,于是电子战、智能武器应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Learning Outcome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The program requires that the learner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listed as follows: 1. Have solid foundation in natural science, basic fine knowledg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041050107陈立 一、微电子技术简介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而微电子技术制造的芯片则是大量信息的载体,它不仅可以储存信息,还能处理和加工信息。因此,微电子技术在如今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和生产要素。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 作为电子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学又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这一领域上,微电子学是研究并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科学,是研究信息获取的科学,构成了信息科学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域。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和个体化。要求系统获取和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以极高速度精确可靠的处理和传输这些信息并及时地把有用信息显示出来或用于控制。所有这些都只能依赖于微电子技术的支撑才能成为现实。超高容量、超小型、超高速、超高频、超低功耗是信息技术无止境追求的目标,是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动力。 微电子学渗透性强,其他学科结合产生出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微机电系统、生物芯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二、微电子技术核心—-集成电路技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个电路的体积大大缩小,且引出线和焊接点的数目也大为减少,从而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 集成电路的分类 1.按功能结构分类 集成电路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又称线性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指幅度随时间变化的信号。例如半导体收音机的音频信号、录放机的磁带信号等),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成

微电子技术概论期末试题

《微电子技术概论》期末复习题 试卷结构: 填空题40分,40个空,每空1分, 选择题30分,15道题,每题2分, 问答题30分,5道题,每题6分 填空题 1.微电子学是以实现电路和系统的集成为目的的。 2.微电子学中实现的电路和系统又称为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是微小化的。 3.集成电路封装的类型非常多样化。按管壳的材料可以分为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塑料封装。 4.材料按其导电性能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5. 迁移率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速度的快慢的量度。 6.PN 结的最基本性质之一就是其具有单向导电性。 7.根据不同的击穿机理,PN 结击穿主要分为雪崩击穿和隧道击穿这两种电击穿。 8.隧道击穿主要取决于空间电荷区中的最大电场。 9. PN结电容效应是PN结的一个基本特性。 10.PN结总的电容应该包括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之和。 11.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晶体管的发射结加正向小电压,称为正向偏置,集电结加反向大电压,称为反向偏置。 12.晶体管的直流特性曲线是指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电流-电压关系曲线, 13.晶体管的直流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 14.晶体管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它可以工作在放大、饱和、截止三个区域中。 15.双极型晶体管可以作为放大晶体管,也可以作为开关来使用,在电路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16. 一般情况下开关管的工作电压为 5V ,放大管的工作电压为 20V 。 17. 在N 型半导体中电子是多子,空穴是少子; 18. 在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子,电子是少子。 19. 所谓模拟信号,是指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20. 收音机、收录机、音响设备及电视机中接收、放大的音频信号、电视信号是模拟信号。 21. 所谓数字信号,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 22. 计算机中运行的信号是脉冲信号,但这些脉冲信号均代表着确切的数字,因而又叫做数字信号。 23.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在硅基片上制作包括电阻、电容、二极

(完整版)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文由jschen63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主要内容 微电子技术概述;微电子发展历史及特点;微电子前沿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2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3 工艺流程图 厚膜、深刻蚀、次数少多次重复 去除 刻刻蚀 牺牲层,释放结构 多 工艺 工工艺 2010-11-26 工 5 微电子技术概述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6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由于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70 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电路时代;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时和昂贵。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7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 超高速:从1958年TI研制出第一个集成电路触发器算起,到2003年Intel推出的奔腾4处理器(包含5500 万个晶体管)和512Mb DRAM(包含超过5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辐射面广: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微电子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

聚酰亚胺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正芳

聚酰亚胺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王正芳 发表时间:2019-10-23T14:56:28.0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作者:王正芳张馨予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天津环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微电子工业的发展,除了设计、加工等本身技术的不断更新外,各种与之配套的材料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电子产品的轻量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使得其对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聚酰亚胺(PI)可以说是目前电子化学品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可满足微电子工业对材料的苛刻要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聚酰亚胺;PI薄膜;应用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除了技术的不断更新外,各种配套材料的发展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微电子工业配套的专用化学材料通常称为“电子化学品”,其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用化学品、印刷电路板配套化学品、表面组装用化学品和显示器件用化学品等。电子化学品具有质量要求高、用量少、对生产及使用环境洁净度要求高和产品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同时PI具有比无机介电材料二氧化硅、氮化硅更好的成膜性能和力学性能,对常用的硅片、金属和介电材料有很好的粘结性能,聚酰亚胺(PI)薄膜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环境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介电性能,在众多基础工业与高技术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一、PI发展及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 截至目前,PI已经成为耐热芳杂环高分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其大类品种就有20多种,较为著名的生产厂家包括通用电气公司GE、美国石油公司等,由于具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及电性能,PI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及微电子行业。可以说,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水平,离不开PI材料的贡献。PI主要的应用包括下面方面。 1、α粒子的屏蔽层航空航天、军用集成电路在辐射环境中,遭受射线辐射后会发生性能劣化或失效,进而导致仪器设备的失控,因此其抗辐射的性能非常重要。高纯度(低杂质)的PI涂层是一种重要的耐辐射遮挡材料。在元器件外壳涂覆PI遮挡层,可有效防止由微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射线而造成的存储器错误。 2、元器件的金属层间介质以及先进封装的再布线技术材料。PI在微电子领域的很多应用,都是出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不是单一特性,某些类似的应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中,一些应用情况也可以有多重的目的以及名称,因此在介绍文章的描述中,容易产生混乱。由于PI较低的介电常数减少电路时延和串扰,与其他材料的较好的粘附性防止脱离,常用金属材料在其中较低的扩散可靠性,挥发放气极低,以及良好的成膜和填平性,因此可作为多层金属互联结构的层间介质材料(ILD),缓和应力,提高集成电路的速度、集成度和可靠性。类似的考虑也导致其作为先进封装的再布线RDL技术的首选介质材料,用于一般晶圆级的封装WLP中的扇入(Fan-in)和扇出(Fan-out)技术,以及多芯片组件(MCM)等技术中的再布线工艺。 3、微电子器件的钝化层\缓冲\填充\保护层。PI涂层作为钝化层,可有效地改善界面状况,阻滞电子迁移、降低漏电流,防止后序工艺和使用过程中的机械刮擦和表面污染,也可有效地增加元器件的抗潮湿能力。作为缓冲层(Stress Buffer)可有效地降低由于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引起的电路崩裂断路。单层PI膜,往往同时起到化学钝化、机械保护、空间填充/平坦化的多重功能。此外,PI在微电子产业中的重要潜在应用还有:生物微电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光电材料(波导、开关器件),微电机(MEMS)工艺材料等。这些都是目前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技术领域,预示着这种介质材料的光明市场前景。尽管PI材料在微电子领域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且该领域与其他传统材料领域的也有很大不同,体现在初期体量小成本高,对材料的性能质量要求苛刻,而且呈现多样性特点,比如希望进一步降低介电常数,提高/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吸水率等。在技术方面,它还面临着其他类似材料比如苯并环丁烯(BCB)聚合物,聚苯并唑(PBO)等的激烈竞争。 4、含氟PI在光波导材料中的应用。近年来,关于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开发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传统的无机光波导材料相比,有机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具有如下特点:(1)较高的电光耦合系数;较低的介电常数;较短的响应时间和较小的热损耗;(2)加工工艺简单经济,无须高温加热处理,只要通过匀胶、光刻等工艺即可制得复杂的光电集成器件,而且器件具有轻巧、机械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制作大型光学器件和挠性器件。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包括氟代、氘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氟聚酰亚胺、含氟聚芳醚以及聚硅氧烷等[1]。含氟聚酰亚胺不仅具有传统聚酰亚胺材料所具有的耐高温、耐腐蚀、机械性能优良等性质,而且还具有溶解性能优异、低介电常数、低吸水率、低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因此非常适于制造光波导材料。 5、含氟PI在非线性光学材料中的应用。常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包括无机材料,如铌酸锂(LiNbO3)和有机聚合物材料,如聚酰亚胺等。聚合物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比无机材料更为明显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低得多的介电常数。同时聚合物材料还具有结构多样、加工性能优越、与微电子技术和光纤技术具有良好适应性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无机材料相比,PI材料具有非线性系数大、响应时间短、介电常数低、频带宽、易合成等特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热性能、电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环境稳定性能等,而且可以与现有的微电子工艺良好地兼容,可在各种基材上制备器件,特别是可以制作多层材料,达到垂直集成,这是现有的铌酸锂等无机材料做不到的。含氟PI在保持PI固有的优良特性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PI的溶解性,这就避免了聚酰胺酸在热亚胺化过程中,由于脱除小分子水留下“空穴”而引起光散射。 二、PI超薄膜未来发展趋势 PI超薄膜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性能高分子薄膜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很快确立了其在有机薄膜材料家族中的顶端地位。目前,PI超薄膜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型Kapton薄膜的超薄化;另一个是功能性PI超薄膜的研制与开发。对于前者而言,Kapton薄膜本身优良的热学与力学性能保证了其在超薄化过程中性能的稳定,其主要技术瓶颈更多地在于制备设备与制膜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整。而对于功能性PI超薄膜而言,其性能不仅与设备和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树脂结构的分子设计以及新合成方法的研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保证特种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PI薄膜固有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等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未来一项主要研究课题。 超薄型PI薄膜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外十分重视这类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已经有批量化产品问世。由于PI超薄膜的应用领域较为特殊,国外对该材料的出口限制十分严格,某些品种甚至是对我国禁售的,这就需要国内尽早开展相关研究与产业化工

你该知道的微电子技术知识

你该知道的微电子技术知识 二大爷公司笨笨收集 微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高新电子技术,它在二十世纪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一门重要学科。微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对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家用电器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是军用高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军用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在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微电子技术的渗透性最强,对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实力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把微电子技术作为最要害的技术列在高技术的首位,使其成为争夺技术优势的最重要的领域。 一、基本概念 简介: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它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和砷化镓)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而成本低,可靠性高。

图1 微电子技术中元器件发展演变 特点:微电子技术当前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简称SOC)概念的出现。在集成电路(IC)发展初期,电路都从器件的物理版图设计入手,后来出现了IC单元库,使用IC设计从器件级进入到逻辑级,这样的设计思路使大批电路和逻辑设计师可以直接参与IC设计,极大的推动了IC产业的发展。由于IC设计与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集成电路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可以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芯片。正是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个IC芯片上的系统级芯片的概念。其进一步发展,可以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敏感器(执行信息获取功能)和执行器与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完成从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到执行的系统功能,这是一个更广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很多研究表明,与由IC组成的系统相比,由于SOC设计能够综合并全盘考虑整个系统的各种情况,可以在同样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实现更高性能的系统指标。微电子技术从IC 向SOC转变不仅是一种概念上的突破,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SOC技术已经崭露头角,21世纪将是SOC技术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 微电子技术的另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其强大的生命力,它源于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电子结构模块。这种技术一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便会诞生出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重大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与微电子技术成功结合的典型例子便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或称微机电系统)技术和生物芯片等。前者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光学等领域结合而诞生的,后者则是与生物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 应用领域: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电子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一门高科技应用性学科,是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被誉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本专业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 4. 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5.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7

微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大大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同样也将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我将主要从生物医学传感器、植入式电子系统、生物芯片这三个方面结合当前国际上最新进展来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发展。 关键字:微电子技术生物医学 一、引言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由微电子学、生物和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为使得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方式更加精确和科学,所以将电子学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与电子学交叉作用部分中最活跃、最前沿、作用力最大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微电子技术。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元件尺寸达到分子级,进入了分子电子学时代,用有机化合物低分子、高分子和生物分子作芯片,它们具有识别、采集、记忆、放大、开关、传导等功能,更大大促进了医学电子学的发展。下面将主要从生物医学传感器、植入式电子系统、生物芯片这三个方面结合当前国际上最新进展来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发展。 二、生物医学传感器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作用是把生物体和人体中包含的生命现象、状态、性质、变量和成分等生理信息(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转化为与之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电信息。生物医学传感器是生物医学电子学中最关键的技术,它是连接生物医学和电子学的桥梁。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等。它通过各种化学、物理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膜之间的反应,然后将反应程度用连续的电信号表达出来,从而得出被检测样品的浓度。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原因:1)它是实现生物医学设备微型化、集成化的基础;2)将使得生物医学测量和控制更加精确——达到分子和原子水平。是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DNA) 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它们能特异地识别各种被测物质并与之反应;后者主要有电化学电极、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 ISFET ) 、热敏电阻器、光电管、光纤、压电晶体(PZ) 等,其功能为将敏感元件感知的生物化学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因而它具有快速大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诊断精确的特点。 常见的生物医学传感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等。 医学领域的生物传感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临床医学中,酶电极是最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电子科学, 于功成约2612字 [摘要]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论述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并指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硅基CMOS 芯片 中图分类号:TN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420018,01 1946年2月美国莫尔学院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是一个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吨的庞然大物。而现代社会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已进人系统集成芯片的时代,可将整个系统或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硅芯片上。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微电子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在21世纪,微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改变生产和生活面貌的先导技术。 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晶体管,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1958年硅平面工艺的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发明是第二个理程碑,1971年微机的问世是微电子技术第三个里程碑,之后出现了今天这样的以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 IC),它将继续沿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集成电路( IC) 向着系统集成(SOC) 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以存储技术为代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遵守著名的Moore定律,即: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大约每三年集成度增加四倍,特征尺寸缩小为原尺寸的倍,而且在可以预知的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保持下去。(见表1 微电子技术的进步)。

微电子行业前景与就业形势

微电子行业前景与就业形势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新的技术革命时期,虽然它包含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等,但是影响最大,渗透性最强,最具有新技术革命代表性的乃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产生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通形式,它是为了维持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第三种资源(材料、能源和信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信息系统中由通讯卫星和高速大容量光纤通讯将各个信息交换站联结,快速、多路地传输各种信息。在各信息交换站中,有多个信息处理中心,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中心、文字处理中心等等;有若干信息系统,例如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工厂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军队连队信息系统等等;在处理中心或信息系统中还包含有许多终端,这些终端直接与办公室、车间、连队的班排、家庭和个人相连系。像人的神经系统运行于人体一样,信息网络系统把社会各个部分连结在信息网中,从而使社会信息化。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网络结构,它的终端是直接武装到班的膝上(legtop)计算机,今后将发展到个人携带的PDA(Person-al Date Assistant)。 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关键部件是各种计算机和通讯机,但是它的基础都是微电子。当1946年2月在美国莫尔学院研制成功第一台名为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Electronic Numl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ENIAC问世的时候,是一个庞然大物,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KW,足以发动一辆机车,然而不仅运行速度只有每秒5000次,存储容量只有千位,而且平均稳定运行时间才7分钟。试设想一下,这样的计算机能够进入办公室、企业车间和连队吗所以当时曾有人认为,全世界只要有4台ENIAC就够了。可是现在全世界计算机不包括微机在内就有几百万台。造成这个巨大变革的技术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只有在1948年Bell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晶体管(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特别是1959年硅平面工艺的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发明(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第二个里程碑),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以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而1971年微机的问世(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第三个里程碑),使全世界微机现在的拥有率达到%,在美国每年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超过4000亿人年的手工工作量。美国欧特泰克公司总裁认为:微处理器、宽频道连接和智能软件将是下世纪改变人类社会和经济的三大技术创新。 当前,微电子技术发展已进入“System on Chip”的时代,不仅可以将一个电子子系统或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硅芯片上,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功能,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成熟与延拓,可以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敏感器(执行信息获取的功能)和执行器与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完成信息获取、处理与执行的系统功能,一般称这种系统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nics Machinery System),可以认为这是微电子技术又一次革命性变革。集成化芯片不仅具有“系统”功能,并且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可靠性好,耗能少,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乃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每个家庭平均约有100个芯片,它已如同细胞组成人体一样,成为现代工农业、国防装备和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细胞。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以年增长率≥13%,在技术上,集成度年增长率46%的速率持续发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产业能以这样高的速度持续地增长。1990年日本以微电子为基础的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号称为第一产业的汽车工业而成为第一大产业。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产业。集成电路的原料主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管思旭 096314 自动化 摘要: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它主要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类电子产品,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电子技术过去在医学中的主要是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集成电路,在未来主要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药业、农业、环境科学等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领域中均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一、微电子技术 1.定义 微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电子电路。它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和砷化镓) 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而成本低,可靠性高。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

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信息时代具有巨大的影响。它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2.发展历史 微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在二十世纪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集成电路的发展史。1904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电子管——二极管,不就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三极管。电子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起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947 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体积微小的晶体管使集成电路的出现有了可能。之后,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比尔按其思路,于1958 年制成了第一个集成电路的模型,1959 年德州仪器公司宣布发明集成电路。至此集成电路便诞生了。集成电路发明后,其发展非常迅速,其制作工艺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至今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 万倍,特征尺寸缩小200 倍,单个器件成本下降100 万倍。 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民用、军方、航空等多个方面。现在人类生产的电子产品几乎都应用到了微电子技术。可以这么说微电子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廉、可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