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2013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1.(河南省豫南九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

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中国经济的变化是由于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二是50年代末“大跃进”;苏俄1921年后经济的增长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的实行。故选B。

2.(河南省漯河市2013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

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变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表明要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长沙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958年6月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59年达要到2500万吨,我们钢的产量要超过英国。”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

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

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

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题目中的时间可知当时中国进行“大

跃进”运动,大办钢铁,材料中的目标不切实际,故A、B、C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4.(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10题)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巨变。这两次巨变都

《大总统誓词》《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大总统誓词》反映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反映了新中国诞生。①④属于二者的共同点,②③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符。

5.(2013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9题)2013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阅读下图:

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

图中数据反映出建国后近五十年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GDP增长率处于倒数第二位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掀起高潮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

C.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影响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答案】C

【解析】本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革对经济的影响。从图表看GDP增长率处于倒数第二位的是1968年,这一时间是文革时期。

6.(2013年北京市丰台区2013年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8题)1956年,北京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作为北京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呈递了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此时的同仁堂

A.归乐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

B.归国家所有,乐家得到部分利润

C.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

D.归国家和乐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实行“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家领取定息。因此,此时的同仁堂归国家所有,乐家得到部分利润。

7.(2013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金山中学高三第二学期两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18题)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我们决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一方面有所让步”是指

A.变土地革命为土地改革,向地主让步

B.渐缓实行农业集体化,向农民让步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对官僚资本和外资企业有区别的对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的经济调整。根据题干时间分析,此时处于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千穿百孔的局面,因此要联合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调整。地主、资产阶级是要消灭的对象,农民是要依靠和团结的对象,工商业中有小手工业者和民族资产阶级,因此都要区别对待。

(2013年广东省五校高三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9题)仔细观察下面“1949-1966 8.

年新中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统计图”,图中C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情况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做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B.三大改造促进农业发展

C.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工业停产

D.左倾错误破坏经济正常发展模式

【答案】A

【解析】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图中C处对应的是1958年—1960年左右,回忆所学知识应该是当时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方针导致这个结果。

9.(2013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5题)《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199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当时很多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是

A.新中国成立后照搬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实行“市场改革取向”

C.邓小平已经没有担任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D.新时期很多人的思想还很保守

【答案】D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历史根源这个词(指的是过去的原因);邓小平南巡讲话其实就是对市场取向的支持,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思想仍停留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内。

10.(2013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7题)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装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的使命。上述现象发生在A.新文化运动初期 B.民国初年

C.十月革命期间 D.建国初期

【答案】D

【解析】考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信息“学习借鉴苏联服装的趋势”可以反映出当时中苏关系较好,受苏联影响也就较大,符合的时期只能为建国初期11.(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9题)“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足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知识点。从题干可知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被引导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经济政策;人民公社会化运动是在5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70年代试点。

12.(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9题)“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足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知识点。从题干可知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被引导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经济政策;人民公社会化运动是在5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70年代试点。

13.(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7

题)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

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建国初期,选项中最接近建国初期的是1953—1957

年的“一五计划”时期。A项在1921年至1927年,此时中苏关系没有体现宣传画内容;C项在1966至1976年,此时中苏关系恶化。D项处于1978年后,图上内容不符合此时中苏关系特点。

14.(2013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

检查文科综合19题)某高中学习小组开

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史料(图

9)。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革命

B.农业合作社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图中“一九五六年”这一时间分析,处于三大改造时期。土地革命是在1927至1937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5.(2013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5题)下列对右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D.“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答案】A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比重占到2.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工业没有发展的说法错误。

16.(201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1题)右图所示的决议是

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一

决议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人民公社化强调公有化程度高,故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B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故A、D不正确。

17.(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3题)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

【答案】C

【解析】考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关键是时间:1962到1965,1959—1961年中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主要是左倾错误导致的,从1960年开始,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八字方针”,1962年后经济开始回复,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8.(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11题)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

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

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

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从材料信息可知,党和政府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指导,其目的是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置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下,使之服务于国计民生。即为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服务。

19.(2013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4题)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答案】C

【解析】考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政策,改造后,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并逐渐变为国营,但可以在一开始分享部分利润,故选C。

20.(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31题)下表为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峰值出现的原因是“二五计划”的实施

B.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工农业的发展趋于平衡

C.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的发生

D.与工业相比,1956年以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答案】B

【解析】A项工业生产峰值出现的原因是大跃进期间“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畸形发展的结果,也有虚报产值的成分。C项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D项1962年后农业生产有显著增长。1962年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工农业的发展趋于平衡。

21.(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16题)1950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表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适应“一五”工业化需要

【答案】A

【解析】考查1950年土改。根据材料“……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及1950年的时间信息,可知选择A项。

22.(2013年江苏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9题)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

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本题从抓住时间界定即可。材料中限定的时间是1956年和1957年。B虽然是1956年,但根据所学,八大的路线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而B和D均不符合题目的时间界定。C是1958年,D四1978年,均不可作为原因。

23.(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0题)

与图2漫画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图2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强调实行排斥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强调全民皆兵;“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强调时间和效益的重要性。图2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浮夸风”,与“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属于同一思想。因此,该题应选C。

24.(2013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2题)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答案】B

【解析】考查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956年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转变成为公有制,一直没有发生性质变化,故选择B项。

25.(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

测)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 )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答案】D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这个时间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出现用古老方法来称重的漫画只能表明当时科技的落后,背后隐含的信息是对落后的不满以及改变的愿望。故选D。

26.(山东省滨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

A.大幅度增长 B.下降 C.增长乏力 D.不增不降【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的“第二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30年,“第三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60年。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沉重灾难。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导致中国人口下降。

27.(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①正确。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仅用一个五年计划还不能实现国家工业化,③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正确。④1965年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28.(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存力发展的论断,大跃进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两者都忽视了中国的国情,直接排除。

29.(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农业生产情况

A.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巨大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C.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五年计划的实施造就了工业强国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为使苏联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本题选D项,D项与本题反映信息无联系。

30.(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大门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答案】C

【解析】时间是1958年,所以应联系大跃进及左倾错误,再结合数字即可判断。

31、(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文革之前的十年中,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中包括()

①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大区,形成独立的工业国防体系

③开展三线建设,在西部地区建立了许多工业基地

④石油可以全部自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革前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根据所学,1957年一五计划完

成后,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1963年石油实现自给。据此①③④项正确,本题选C项,第②项是文革时期作出的错误决策。

32.(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3拍摄于1955年,图中农民在

A.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申请加入人民公社

图3 C.选举组成村民委员会

D.签署土地承包合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抓住时间“1955”,只有A符合选项,故选A

B在1958到1959年,C、D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七八十年代。

33.(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

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案】C

【解析】A错误,应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

年开始;D错误因为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80年代后。C主要是在文革时期就是受到

了左倾错误。

34.(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

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答案】D

【解析】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用排除法,前两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至1962年,从

一五计划的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图中数据的变化,可排除AB两项,前两个五年计划是

从1953年至1962年,1958年开始经济建设偏离了八大路线,犯了“左”倾错误,排除C

项,从图中看计划经济下的第三产业是比较稳定的,选择D项。

35.(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卷)某同学在研究中华老字号“张一元”的过程中,打乱了大事年表,其正确的顺序是

A

【答案】A

【解析】初步可以确定,公私合营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中国最早拍摄电影是在1905年;成立公司应在1992年;恢复名称是在改革开放后。本题选A 项。

36.(吉林市普通中学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

【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AD项说法与文革史实不符合,可排除。C项小平同志的“全面整顿”是在1975年,不能反映整个十年。最符合题意的应是B项。

37.(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阅读表2:

表2 1956~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B .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C .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D .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答案】D

【解析】考查八字方针。曲线是有明显波折的,排除A 。大跃进是1958到1959年,从图中的信息看明显是下降的,排除B 。主要原因是左倾,排除C 。

38.(天津市六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共八大对中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其依据是

A .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

B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 .“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制定的历史条件的认识。根据所学1956年夏八大召开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A 项是在1951年;B 项是在1952年;C 项是在1957年;符合条件的只有D 。

39.(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④③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建国以来不同历史阶段认识的理解。①是在1950年——1953年;②是在过渡时期1953年——1956年;③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④是在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②④③。

40.(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

期末检测)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

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

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

D .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① “抗美”火柴

②公私合营南中烟厂“锦绣河山”牌香烟 ③ “时尚中国·青春旋律”火花 ④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火花

1953

【解析】考查的是对建国后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理解。B项错误在于两弹一星是在1962年后取得应是③阶段;C项错误在于文革时期取得了杂交水稻研制成功;D项错误在于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研制成功④阶段而不是⑤阶段。

41.(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公私合营的改造形式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故选D 42.(湖北省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测试)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A

【解析】图表反映农业和轻工业比重的上升,重工业比重的下降。针对大跃进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从1960年开始进行调整,到1965年基本完成。

43.(湖北省宜昌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49年,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鹰厦铁路的修建通车说明了

A.全国政协会议发挥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积极作用

B.中央人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促进了福建地方经济建设

C.铁路建设工期过短,犯了盲目求快的“左”倾错误

D.福建成为过渡时期我国铁路建设成就最大的省份

【答案】B

【解析】鹰厦铁路的的修建通车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视,给予的支持经济支持。

44.(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12.“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

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图4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45.(茂名市201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17.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考察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从时间1957年看此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未开始,排除C 、D ;从材料信息“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不能反映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情况,应该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情况。

46.(浙江省绍兴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

调测)11.某中学生读了图4的漫画后得出几点认识,其中

不正确...

的是 A .当时是政治挂帅的大跃进时期

B .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影响

C .表明计划经济追求产量和速度

D .当时的经济建设以农业为核心

【答案】D

【解析】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从漫画中的玉米和小麦可知此时是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时期,此时经济建设是“以钢为纲”。

47.(2013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话语。请将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全面夺权 ④一国两制 ⑤兵乓外交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⑤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后,全面夺权是文革时期,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兵乓外交是20世纪70年代,故B 正确。

48.(湖北省稳派教育名校联盟新课改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

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较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无力购买轿车,社会需求量很小,即使大量生产,私人也无力购买。故选D。轿车也属于汽车工业技术,排除A。农业国也可以发展轿车,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B不是国情,故选C.49.(湖北省稳派教育名校联盟新课改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新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其中1959年—1961年、1973年—1980年两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用文字表述其共同因素最恰当的是

A.政策因素的影响 B.自然因素的影响

C.生育观念的影响 D.经济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9年—1961年由于饥荒,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造成;1973年—1980年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故选A。

50.(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3届高三

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右图是中国《1957

一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圈》,导致这种巨

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八字方针。注意最低点是1961年,所以可以判断是当时为纠正大跃

图9

进的错误,进行八字方针的调整,故选D 。

51.(广东省广州中山深圳汕头佛山揭阳六校联合

体2013届高三文综11月联考试题)小明有一天在家里

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图9,上方

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

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A .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 .20世纪六十年代

D .20世纪七十年代

【答案】A

【解析】建国初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52.(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 .1924-1927年

B .1937-1945年

C .1945-1949年

D .1949-1956年

【答案】C

【解析】考查国民政府后期社会状况。从材料中的“工厂死在接收上”结合课本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劫收”可知为抗战后,“发行发到天文上”可知为国民政府后期的滥发纸币,选择C 项。

53.(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

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

的是

A .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 .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 .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 .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答案】D

【解析】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从时间信息以及图片信息可知此时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选择D 项。

54.(江苏省阜宁高级中学、大丰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2013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

考历史试题)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②③④最早分别出现在十四大、十一届三中、文革结束初期、十五大,选择B项。

55.(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答案】D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这个时间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出现用古老方法来称重的漫画只能表明当时科技的落后,背后隐含的信息是对落后的不满以及改变的愿望。故选D。

56.(浙江省金华十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该材料出自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答案】C

【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中“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关键信息,符合改造、建设并举的应选C项1956年八大。ABD三项错误,A项毛泽东发表于1949年6月;B项七届二中是在1949年3月;D项十一届三中是在1978年12月,都不符合材料表述的经济、政治形势。

57.(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它

A.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C.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八大召开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排除B;C项发生于1960年,排除;D项制定于1958年,排除。

58.(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右图反映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错误在于

A.违反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图片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59.(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右图反映我国1953—1985年出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其经济背景分别是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组织

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工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 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 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备注】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信息,从题干的中心句出发,求解正确项。第三,对每一个选项都认真审读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2.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 3.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享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 4.右图所示机构在历史上管辖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5.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7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早商时期,商朝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郑州和偃师一带,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商朝的实力达到顶峰:西至陕西周原、商洛……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这体现了商代 A.势力东扩的显著特征 B.受到外敌入侵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加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备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 项错误。 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C.耕种 D.冶铁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 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孑L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2018江苏卷历史高考真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 ~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 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冶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冶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6.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爷有‘大同爷(‘中央爷、‘大同爷均为当时报纸名称)。冶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 具 D.货币 2.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 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 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 制 3.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 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 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 扩大

4.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 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 一致 5.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 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 一 D.知行合一 6.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 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 弱 D.吏治败坏 7.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如下表: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8.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 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 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 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5.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 B.反对空谈性理 C.提倡经世致用 D.否定格物致知 6.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8.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0.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主权在民 11.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 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12.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下列言论搭配错误的是() A.洛克——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3.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 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 6.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8

2016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4.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国,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好。 2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26.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27.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28.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29右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三该漫画意在说明 A.清政府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 B.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清政府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D.通过预备立宪欺骗国人已不言而明 30.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 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首先争取到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年6月苏德战争 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允诺“租借法”运用于中

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附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 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①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答案:D 2.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注意对材料中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理解,这应该属于计工受值的生产方式,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因此D正确。 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解析:由材料信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可知唐朝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还,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商贸发展,D为正确理解。A“政府重视”材料无法体现,B不符合唐朝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C对材料

2016年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5.下列对于百日维新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6.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7.1931年,蒋介石曾说:“我国人民此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上述言论主要是针对日本() A.侵略东北地区B.发动七七事变C.制造八一三事变D.制造南京大屠杀 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9.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尝……禁止给债务人或为他负债的人带来枷锁。”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 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 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内不可追债 1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1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12.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其中第13、14小题为必做题,第 15-18小题为选做题,考生选其中一题做答,全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 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