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近的新闻评论188

最近的新闻评论188

经济放缓大势已定 结构调整寻找动力


日期:[2013年5月19日] 版次:[AA28] 版名:[南方评论 论坛] 稿源:[南方都市报]




对于过去十年习惯了经济两位数增长的中国人而言,2013年的春天是一个较为寒冷的季节,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仅为7 .7%,更为诡异的是,整个经济格局呈现实体经济放缓,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很快;消费放缓,而投资热度不减;出口数字耀眼,资金流动热烈,企业和地方债务都在攀升。这一切说明中国经济很可能不是一个周期性的走低,更可能是一个结构性的放缓。不管愿不愿意,结构变化都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当前经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而结构调整又应如何展开呢?本报和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民生证劵研究院举办了蓟门决策专题研讨会。

一季度经济呈现三个悖论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三”:一是三个低估,二是三个不变,三是三个悖论。

三个低估是指:

一是低估了中央八项规定对消费的影响。一季度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0 .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的测算,这导致G D P增速回落0 .17个百分点(中央八项规定为国家财政节流900亿元,约占国家财政一般服务支出的8%,约占地方政府债务利息支付的15%)。

二是低估了国五条和换届真空对投资的影响。国五条的出台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并增强了房地产开发商在拿地、开工、投资方面的观望情绪。尽管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达37.1%,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61.3%,房地产开发商在投资方面却极为谨慎。3月当月同比仅增长17.6%,增速比1-2月回落2.4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22.0%,降幅比1-2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7%,1-2月份为增长14.7%。政府换届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3月份工业增加值明显回落。从过去三年的经验来看,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在地方政府稳增长的努力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发电量增速均会较前两个月有明显反弹。但是,今年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发电量同比增长2.1%,增速分别比1-2月回落1个和1.3个百分点。

三是低估了出口虚增的影响。根据海关总署公布,3月份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 .0%,其中对香港出口增长92.9%。套利资金可能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境内,导致对香港出口虚增。如果剔除香港出口,那么3月份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4.8%。根据我们对深圳国际物流企业的调研,3月份对香港出口的正常值估计为20 %-30%。按照对香港出口增长30%计算,3月份我国出口

总额同比增长0 .5%。事实上,3月份我国对三大经济体出口均出现负增长,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6.5%,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0 .0%,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4 .0%。由此可见,出口形势比海关数据所显示的情况更为严峻。

三个不变是指:投资拉动经济复苏不变,地方政府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不变,地根决定银根的货币内生机制不变。

三个悖论是指:一是社会融资总量很高,但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二是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出现比较大的分化;三是房地产销售情况非常好,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却大幅回落。

总体而言,今年的经济形势二季度可能是7.9,三季度可能是8.1,四季度可能是8.0的水平,今年总体是一个波幅不大的情况。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政策推动效力耗尽,新的动力没有形成的阶段,宏观指标和微观数据脱节的特点进一步突显。从政策推动型增长到内生性增长,这恐怕是今年或者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实现内生性增长,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供给改革。去年我们在莫干山会议上提出过财税价费联动改革,分税制的调整,国有部门(主要是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农村土地确权、户籍制度改革等等估计会陆续推开。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些改革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它对经济的长期步显现。短期之内,李克强总理讲的“持续发展经济”只能靠投资。由于制造业也处于痛苦的转型期,制造业投资增速能维持18%已经很不错了。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再根据以往的思路,希望政府主动去推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新政府难道完全不理会经济波动?那也不会。那么,底线在哪里?较高的水平还是可以保持的”里面,这个“较高的水平”是多少?我们理解,是7.5%。7.5%很可能是新政府作出政策调整的底线,高于7.5%,政府可能会乐观其成;到了7 .5%,政府会高度重视;低于7.5%,政府才可能采取一定措施。

中国的挑战,不在经济领域,而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不在短期,而在长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是,经济学家早已做过预警:增长未必带来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撬动存量,改善分配,优化制度,那么长期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挑战将吞噬之前三十年经济改革的成果。这是我们对今年的三中全会寄予希望的很重要原因。

热钱流动频繁,经济风险增加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过去来看,在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重要:一是外需。而从一季度来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

场国家的经济走势都不是特别强劲;二是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有效汇率处于历史性高位。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出口表现还这么好,大家比较疑惑。此外,有很多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出口数字有问题,比如中国向很多经济体的出口增速远远高于这些经济体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尤其是香港。若看国内省份的出口增速,过去很多省份都是出口大省,比如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可这一轮表现最抢眼的是广东,广东表现最抢眼的是深圳。

现在将各界意见汇集起来看,为什么一季度出口增速那么高,大概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国内出口企业为了骗取更多的出口退税。上午叫一个车把货物从关内拉到关外,下午再拉回来。二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去年各个地方政府签署了今年要让自己的省份出口增长至少10%的军令状,省政府把任务布置下去,层层分解。所以存在如下现象,即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有如此的要求,“把你企业的货物运到香港,然后拉回来,所有运输费用由政府来出”。三是借助贸易渠道的热钱涌入。中国很多企业在内地和香港有分支机构,他们想把钱从香港往内地转移,可以通过内地企业向香港关联企业做一笔出口,本来一条裤子20元报成一条1000元,通过这种高报出口,钱以贸易顺差的形式流了进来。中国一季度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表现不错,人民币有比较强的升值预期,中国利率又高于国外,因此存在短期资本通过上述渠道流入中国的强烈激励。

刚才我说的只是通过贸易渠道的资金流入,其实今年一季度国际收支表上的金融账户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非常之高。即使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热钱流动的规模都如此之大,试想一下,若没有资本管制这道屏障,今年一季度的资本流入状况会怎样?是更大规模的流入还是大规模的流出?我不知道,但至少这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至于以后资本账户开放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当然还可以讨论。但我个人觉得,2015年这个时点非常不合适,因为2015年前后,很可能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一波新的不良贷款浪潮起来之时,同时2015年美国经济很可能强劲复苏,可能步入新的加息周期。一方面是内部风险在爆发,大家信心在下降;另一方面外部吸引力在增强。如果那时显著放开资本账户,会带来很大问题。谁都知道中国外汇储备很高,目前已经达到3 .5万亿美元左右,但中国的M 2超过100万亿元。假定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中国居民有很强的动力把一部分资金配置到全球,那么中国看似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消耗殆尽,这种风险是我们应

该格外关注的。

稳定的货币政策是复苏基石程实(宏观经济分析师)

我想关注中国问题,有时要跳出中国会看得更清楚一点,从全球经济视角看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更能看得明白,首先我们清楚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今天我们看大家着装很不一样,有人穿短袖,有人还穿夹克,这是因为大家对冷热感受不一。中国经济的现状也是一种冷热不均的状态,虚拟经济比较热,但实体经济很冷,所以冷热有别。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出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冷热有别的状况?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用了这样一首词来回顾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次贷余波卷轻霜,欧债又风狂。轻浮不知愁深,复苏梦,空绕梁。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经济梦魇,一二尤暗,一三未央。”这首词主要含义是讲2012年全球经济状况不是很好,2013年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2013年以来全球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塞浦路斯发生危机、国际金价大跌,美国股市创新高等。如果让我来选2013年以来国际经济发生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我会选哪三件?第一,美国经济王者归来。第二,大家重新开始怀疑经济复苏的债务威胁论。第三,很多经济体开始降息。4月,日本央行正式进入“白加黑”时代(之前央行行长叫白川方明,现在是黑田东彦),黑田东彦上台后做了超预期的宽松货币政策。5月份以来欧洲央行降息,将其基准利率降到有史以来最低水平。随后印度降息。几天前澳大利亚也降息,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位置。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经济体这时热衷于降息?是因为经济增长有问题。

全球经济出问题,但美国经济却很好。今年4月份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了一份权威报告《全球经济展望》,里面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全球经济已经从一个双速增长变成一个三速增长的时代。什么叫三速增长?以前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引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但现在全球经济又进入了美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三个重要的力量共同支撑经济增长。2012年美国在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包括金砖四国)里,是唯一实现2012年较2011年经济增长加速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主要经济体,2012年经济的增长率大多不如2011年。2013年美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也很好,2.5%。美国经济1947年到现在正常的时间里平均增速只有3%左右,但今年一季度恢复到2.5%。大家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次贷危机从美国那儿爆发,但现在美国经济变得比较好,股市不仅收复了历史上所有失地,而且创新高。

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不折腾。5月份以来很多重要经济体在降

息,那他们之前在干吗?之前在加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进入宽松货币政策的时代,所有经济体在降息,但2010、2011年全球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短期潮流。中国2011年7月份通胀率最高达到6.5%,当时除了美国之外,所有经济体在加息。2008年降息,2010年-2011年阶段开始加息,加息后发现经济不行又降息,如此折腾,折腾体现在哪里?2008年以来最后一次加息和加息之后的下一次降息之间隔了多长时间?欧元区隔了5个月,中国隔了11个月,印度隔了6个月,澳大利亚隔了12个月,没有超过一年。货币政策时滞一般有两个季度到一年时间,但刚才升息,又降息,如此反复,肯定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有干扰作用。政府出于好目的想控制通胀、想做一些事,但对于经济增长和整个经济的环境运行起到的效果未必好。所以2008-2013年全球各个经济体增长情况和货币政策的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特点:稳定的货币政策是稳固复苏的基石。唯一不折腾的是美联储,它给美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美国经济状态不错,但其它经济体状态不好,欧元区连续5个季度经济负增长,印度一季度增长率是4 .5%,而历史上印度经济一般在10%左右。除了美国外,其它几个重要经济体都遇到了增长上的困难,造成增长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政策稳定性不够。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要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背离的问题,促进经济、金融的互促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货币政策要真正稳健起来。

致力于解决结构性的问题王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决策咨询部副部长)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大家都有些意外,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经济形势很正常,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很少研究短期经济形势,一般来讲研究半年都是不多见的,研究一个季度的更为罕见。

从会议的结果来看,好像并没有出现像学者所担心的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至少现在还没有。7.7%的G D P增长速度确实有些弱;但还是在复苏的轨道上,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我预测,现在这种困难局面或者这种比较弱的形势,可能还很难很快结束,尽管我们预期二季度、三季度可能会比一季度好一些,在8%附近。但都改变不了经济在下降通道运行的这么一个情形。

我的第一个观点,短期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困难,而且还会是一个进行时。第二个观点,关于目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我认为这次的回落或者说经济增速的放缓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现象,而是一个由深层次的,包括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叠加造成的。

所以这才会引起我们今天讨论另一个主题,对长期怎么看,如果是

周期性因素可能比较简单,有很多政策手段,货币、财政政策等加以应对,包括我们年前所采取4万亿的投资规模等,都是应对周期性回落非常有效的;如果目前这种经济增速回落,是由于经济内在的结构性调整,或者体制性改革滞后因素所决定的,那就要求决策层未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更多致力于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致力于解决体制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回归旧的手段和方法。

(南都评论记者李靖云根据会议内容整理)

]“毒大米”真相须彻查,“选择性公开”要反省
2013-05-20 00:00:00 浏览量:1409 评论(0)字号:T T
摘要:越是遮遮掩掩便越容易导致恐慌情绪被无限制放大,这样的后果想来亦非政府部门所乐见。除了被推到台前的食药监局,还有哪些机构和官员应为此担责?
千呼万唤,一份大米及米制品的抽检结果姗姗来迟。从“名单不方便透露”到仅公布涉事餐饮单位,再到最终公开被查出的“镉大米”及米制品品牌、批次,广州食药监局此番对一张抽检结果的犹抱琵琶,着实吊足了市民的胃口,也勾起许多尘封的公共话题。

5月16日,广州市食药监局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广州餐饮环节抽检情况,数据显示,大米及米制品的镉超标率高达44.4%,但同时表示具体毒大米名单“不方便透露”,引得舆论哗然。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围绕名单是否公布、为什么不公布等问题,在公众与食药监局之间展开几轮拉锯。而最终被倒逼出来的问题大米名单显示,“8个批次的镉大米均来自湖南,而米粉制品由两家东莞厂家生产”。

名单公布后的公众下意识举动,或多为对照名单查看自家食用大米的品牌、批次,但于“好在不是”的庆幸中,却必须要提醒和追问起码两个方面的关键问题:首先,此番公布的抽检结果,其时间段界定为“2013年第一季度”,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今年2月底《南方日报》曾爆出的“湖南毒大米流入广东”报道,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彼时信誓旦旦要深入调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仅有穗食药监局以某种例行抽检结果公布的形式给出些许回应,围绕2月份“毒大米”风波所进行的政府调查,应有权威的专题发布与回应,已经拖了足够久,不该再拖下去。

其次,此番检查结果属于抽查,广州食药监局在未公开毒大米具体名单时曾表示此次结果是“对部分餐饮单位进行的针对性抽检”,并用“抽样量较少、抽样范围较窄,只代表局部、个别的餐饮单位米和米制品抽检情况,不代表广州市整体情况”的说法来安抚民心。言外之意,可能镉超标情况并非这一“抽样范围较窄”的数据所显现的那么严重。然

而,在详细名单公布之后回看这一表态,却有必要追问:还有多少镉含量超标的大米及米制品在市场流通?食药监局除了忙于应对抽检结果导致的信息公开丑闻,是否应紧急启动对全市大米质量的全面检查(而非抽查)?并接受此番教训,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为市民尽最大可能做好预警。

问题大米全部来自湖南,但此次“问题大米”风波所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全在湖南,甚至大部分都在广州。诚然,穗食药监局能在检出大米镉超标、且不合格比例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公布数据而非隐瞒,这或许值得部分肯定。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有瑕疵数据的披露行为,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公众追问和舆论压力,被蒙在鼓里的市民将对潜在的危险浑然不知。食药监局担负法定职责,设若对某些抽检结果有选择性公布或不公布的空间,特别是对不公开没有严苛的法律追究,后果一定不堪设想。以此处推想彼处,是否有其他更多涉及公众人身安危的关键数据,还依旧被埋于政府的文件柜中?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遮遮掩掩的数据公开,“不便透露”的具体名单,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与后果。选择性的公开信息,对关键信息有所保留,最大的问题便是造成公众的恐慌。市场上的大米有问题,且问题大米比例不小,却不告知具体是哪些品牌、哪些批次,留给市民的只会是被放大了的普遍不安。穗食药监局如此罔顾市民知情的举动,究竟是机构自身的觉悟不足,还是源于某些上级部门的稳定压力?

毒大米固可怖,“毒权力”尤可怕。昨日,新华社刊发长文追问广州“毒大米”风波,对关系老百姓食品安全的信息“成了有关政府部门不能说的秘密”表达愤怒。根本无须赘言的道理在于,越是遮遮掩掩便越容易导致恐慌情绪被无限制放大,这样的后果想来亦非政府部门所乐见。2月底就曾爆出的“毒大米”,几个月后才有食药监局的抽检数据,这些数据是否有拖延、押后公布的嫌疑?除了被推到台前的食药监局,还有哪些机构和官员应为此担责?相关情况须有独立、权威、透明的调查,否则将很难取得公众谅解,市民的呛声也不会退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