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授课章节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

治国家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题目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

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难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一)纪律的定义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

引入「」

分钟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

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

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新课「」

分钟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

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

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

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

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

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

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

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

分学习)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设置问题>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

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

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

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

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

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

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

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

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

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

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

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

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

使权利的自由。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

味、思考。

<设置问题>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了交通事故,案例说明,

看多

媒体课

件。观察

体味、思

学生

思考回

答,并观

看多媒

体。

让学

生开展讨

论,充分

理解纪律

与自由的

关系。

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设置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了哪些纪律规则来保证我们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学生思考,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板书)

观看多媒体:与青少年相关的部分法律

1.法律的特征(板书)

<设置问题>

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几名孩子的什么权

利?违反了什么法律?

教材案例分析: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违反了《教育法》。法律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通过案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设置问题>

法律有什么特征?它和纪律有什么不同?

观看多媒体,第一张图展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是由全国人大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创制的法律。此外,《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一系列的法律也都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像这种国家制定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之一。国家创制法律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国家认可法律,即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这就是法律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是一次公判大会。

阅读教材案例,并思考。

(思考,不作答)

<设置问题>

根据图片,说说要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哪些因素在起保障作用?

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起到保障作用,即国家强制力。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说: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事实证明,依靠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总之,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展示医院、街道等制定的相关规定。

<设置问题>

这些相关规定是针对什么人制定的?这些规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

医院制定的规则针对医生和患者,而街道制定的规则针对街道所管辖的范围人群。

使学生了解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显著特征。

观看多媒体,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归纳出法律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板书)

观看法律与纪律关系比较图,明确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

3.法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一。

<设置问题>

(1)片中小偷实施了什么违法行为?应受到什么样的制裁?

(2)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

用?

小偷偷取公共财物属于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该案例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

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设置问题>

婚姻中出现了财产纠纷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中的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强,依靠法律强有力的武器,就可以处理好这些纠纷。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案中网吧老板接待了未成年人进入,属于违法行为受到制裁。

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保护着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观察体味、思考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

二。观察体味、思考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

三。观察体味、思

性。(板书)

青少年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

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把“一荣一耻”

成为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原则,这是

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

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板书)

<设置问题>

(1)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

好习惯?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培养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遵守校规校纪,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2)怎样理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

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

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从细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

始终。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

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

[课堂小结]

按照本课时结构线索进行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

的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起到潜移默

化的作用。

安全教育「」

分钟

结合《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加

强防火、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预

防易发传染病、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教

育,努力做到普遍教育和针对性教育有机

结合,使安全教育细致、深入,贴近实际。

在抓好安全防范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制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作业布置

1.搜集整理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结合实际,每个同学列出一至两个要求自己改正的缺点错误,警示自己。

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多采取案例教学,用学生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检查和调整自己,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的意义。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行为导向法为主,选用典型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按照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认识、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实现了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真正使他们懂得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如何看待事物,怎样对待问题。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授课章节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

治国家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题目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3)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4)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情感目标遵纪守法,崇尚法治;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教学重点1)什么是依法治国

2)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板书设计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什么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讲解)

①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法治与人治;

②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律与制度,个人意志;

③什么是依法治国?

定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

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2)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3)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

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国家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

引入「」

分钟

列举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

分钟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什么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讲解)

①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法治与人

治;

②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律与制度,

个人意志;

③什么是依法治国?

定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

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

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

务。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中的“法”指的是法律与制

思考问

题:怎样

度。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与制度治理国家。请学生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引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回答问题①: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分析提示:教师可在学生列举后进行补充,此问题是让学生知道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回答问题②:如果违反了法律将会怎样?分析提示: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责任。如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违法《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做到有法必依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学生看书本73页的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的六条内容,并要求学生把74页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用下划线划下来。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本知识点可略讲)

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2)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案例:

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纪检司法机关共计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67万多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省部级高官35人,尤其是做到依法治国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过渡到下一内容)

回答问题③:谈谈你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

陈良宇、杜世成、郑筱萸等高官严重腐败案件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这组数字清楚地表明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任何腐败分子,无论职位多高,一旦违法,就严惩不怠,这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

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我国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案例分析:

2005年10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上的白领大厦门前,一位农民工举着一块牌子,上面一行大字“急卖判决书”,下面一行稍小的字“653万元急卖550万元”。据媒体报道,这笔款子是开发商拖欠承建公司的工程款,法院判决后一直未能得到执行,承建公司因此无法向建筑农民工们兑现工资,无奈之下农民工们打算自己亏出100万元换个现金救急。可是,与多数走此下策的债权人一样,他们至今尚未寻到买主。其实,公开叫卖(贱卖)判决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近几年来,由于“执行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百姓手持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当街叫卖的现象屡见于报端。

分析提示: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任何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威严。

思考问题③: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思考问题①:结合材料,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②: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思考问题①:案例中的法院判决久久不执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提示:此问题的回答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国家角度和个人角度,而个人角度又可以具体为中职生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国家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措施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考问题:怎样落实?

分析提示: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执政水平等;

措施②: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

包括:避免执法、司法腐败;避免冤假错案及不公正案件(佘祥林案)等

(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的方式学习本知识点)

2)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分析提示:损害法律公信力,损害法律尊严,法院判决成“白条”。思考问题②:你如何理解法律权威和尊严?

安全教育「」

分钟

结合《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加

强防火、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预

防易发传染病、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教

育,努力做到普遍教育和针对性教育有机

结合,使安全教育细致、深入,贴近实际。

在抓好安全防范教育的同时,要认

真制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

案。

作业

布置

撰写“学法、守法、用法大家谈”演讲稿,参与演讲活动。

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1.教学设计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预习空间,在个人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才会明确,课堂才会实现更多的有效注意。

2.教学环节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节内容中“崇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知识点与上下环节的衔接不够好。

3.因为施教环境和施教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教学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学生。课堂讨论应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在作业布置和学以致用环节,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或设计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巩固强化本节内容。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一)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

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海因兹偷药救妻 欧洲有个妇女身患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救得了她。这种药是本城一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 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他花 200 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 2000美元。这位身患绝症的妇女的丈夫叫海因兹,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它只能筹到大约 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海因兹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并且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要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付钱。可是,这位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海因兹绝望了,想闯进那人的药店,为妻子偷药。 海因兹该偷药吗?为什么? 从道德层面讲,海因茨的偷盗行为并不能被认为是不道德 从法律层面上讲,海因兹行为触犯了法律; 但是,海因兹偷盗还是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神圣而不可侵犯 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哪些? 道德 纪律、规章、制度 法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整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doc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纪律,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3、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5、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6、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7、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纪律和法律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1分钟) 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己看学习目标(2分钟) 三、先学:(时间:10-15分钟) 教师在学生自学期间不要打扰学生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充分的自学,自学中先学简单容易的,对于有疑问的做出标记但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可以提醒督促 学生认真看课本72页-82页的内容,根据下列学习引导自学(时间:10-15分钟) 学习指导 1、纪律是为了维护()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共同遵守的()。 2、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离不开严明的()。另一方面,()是对()的保障。 3、()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4、法律有哪4个显著的特征()( )( )( ) 5.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 )违法,而违法( )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两者的()不同,()不同,()不同。 6.法律的作用( ) 7、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 )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 8、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青少年要树立( )的意识. 积极学习( ),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9、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 (1)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 )治与( )治。

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3篇

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3篇 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校园和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我们学法、懂法,才可以使法律在我国普及,因为我们知道天平是衡量权利义务的信物;法槌是惩恶扬善的利器;法律是社会主义的保障。所以,我们应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坚决扫除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才会使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法治气息,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里,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斗殴,不结交社会闲散人员。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行为不端的人员交往,必然会受到他们错误的人生观、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影响,所以,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多一点遵纪守法的光荣感,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 2、遇到违法乱纪的事情,应及时举报揭发,而不是任其发展,以致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危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学会用法律解决。 3、平时多看法律书籍和法律节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普法活动,增强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我们只有知法,才会懂法,用法。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罪犯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也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所以,我们中学生应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 只有遵纪守法,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从现在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学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平安校园。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加快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7977083.html, 加快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 作者:胡雪峰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1期 摘要: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为加快其进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积極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三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四是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障法律有效实施;五是畅通监督渠道,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六是认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 关键词: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宣传教育。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快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只是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当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因此,制定高质量的良法就成了迫切要求,而良法的产生离不开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立法的科学化,首先要求所制定的法律必须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之前,要深入社会实践,广泛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以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立法的科学化还要求所制定的法律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要保证立法的科学化,就必须坚持立法的民主化。从内容上讲,立法的民主化是指法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摒弃部门和阶层利益,真正做到为民立良法。从程序上讲,立法的民主化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以提高立法质量,让法律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严重的违法莫过于政府违法。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行政。 基于上述原因,当前,我们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行政法律法规,着力通过法律来规范政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精品文档]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授课章节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 治国家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题目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 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难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一)纪律的定义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 引入「」 分钟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 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 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新课「」 分钟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 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 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 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 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 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 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 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 分学习)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设置问题>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 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 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 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 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 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 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 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 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 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 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 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 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 使权利的自由。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 味、思考。 <设置问题>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看多 媒体课 件。观察 体味、思 考 学生 思考回 答,并观 看多媒 体。 让学 生开展讨 论,充分 理解纪律 与自由的

弘扬法治精神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征文(一)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老师给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习,好的校风。我们需倡导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

".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向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拚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茫茫学海中,我们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进。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情操;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

14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教学设计.docx

课时编号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材处理 教法设计教学 方法 学法设计 教学资料教学 信息资源资源 仪器设备准备 耗材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4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室 课时数1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 认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法治与德治要结合起来, 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增强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拥护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 运用:崇尚法律的权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 义法制的尊严。努力做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刚正磊落的公民。 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无 案例教学法 小组合作法 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课件教案 多媒体电脑 无

教学环节导入 新课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内容与活动 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 (一)导入新课(7分钟) 1.教学内容 分析山杠爷案例,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 教师活动 ( 1)探究活动一:山杠爷案例。用PPT 出示电影《被 告山杠爷》海报,请一位同学朗读案例内容,了解电影剧情梗 概。在此基础上观看视频片段,思考PPT 出示的问题:山杠爷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好,事情就一定办得好 吗?治理村庄应该依据什么?山杠爷违法侵权表现在哪些方 面?山杠爷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发? 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竞答最 后一个问题。教师进行赏析性点评并进行纠偏,对观点新颖、 见解独到的学生予以特别表扬。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德治要与法治结 合,必须依法治村、依法治国,法治是治理国家最合理的模式。 (用 PPT 出示) 设问过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 求?(用 PPT 出示第一目目题) ( 4)板书: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3.学生活动 (1)听、看教材第 68~ 69 页案例内容,了解情景;观 看电影《被告山杠爷》视频片段,讨论、思考问题,由每组学生 代表回答一个问题,全班竞答最后一个问题。 (2)其他学生倾听,积极思考,及时进行补充,做好笔 记。 (二)研习新课( 31 分钟) 第一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3 分钟) 1. 教学内容 ( 1)依法治国的内涵。 (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2. 教师活动 ( 1)探究活动二:看图片,谈观后感。用PPT 逐一出示 “建国 60 周年大阅兵时‘依法治国’方阵”图片,请反应较 教学方法与 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015年2月2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2015年3月24日)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016年12月9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4年10月23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这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别人压力下做的。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建设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民主的立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公平的市场资源配置制度、严格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法律监督制度,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依法治国目标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科学发展观 标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期。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在这关键的转轨期间,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政府职能的转变、司法的公正等等,都必须依靠公平、有效的法律进行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为此,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把这一宏伟目标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有着深层次的历史背景;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在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99年中国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明确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公开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9年宪法修正案”宣告了人治主义的破产,它标志着人治和专制将随着20世纪的结束和新世纪的到来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进入历史的坟墓。应该清醒地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体现了党的意志,而且体现了国家和全民的意志,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将永远载入中国法治建设的史册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增强规则意识教学设计 执教者——饶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人的行为要受到自然规律社会规则的制约。了解规则的保护和约束作用。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与法律,并了解纪律与法律的异同。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理,涵养高尚道德。 2.过程与方法: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可能违规时调整好自己的不良心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果我们学校如果没有纪律和规则制度,老师想来上课就来上课,学生想听课就听课,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我们的校园秩序和教学秩序会怎么样呢? 目的:引出学生回答,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规矩、没有规则是行不通的。 【新课内容】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第一部分一、增强规则意识(板书)规则与秩序(课件中体现)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阅读书中的第一个案例故事,教师展示多媒体上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 (2)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效果上有什么作用? 2、通过本案例,引出当今社会必须讲规则与秩序。无论我们在哪个单位工作学习或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规则与秩序。我们具体看下我们第一部分要学习的内容。 3、学习本章节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1)规则受哪几方面的制约? (2)规则的作用? 4、教师归纳总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团队有章程,单位有纪律,社会有道德。这些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二)一个团队要有铁的纪律,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做保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纪律与法律(出示多媒体)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来自主学习本章节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纪律? (2)怎样理解纪律? (3)法律规则的特点? 教师讲解。 2、根据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学习本章节案例故事。学生阅读案例,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回答问题。 (1)本案中,港务处依据什么对王某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 (2)法院依据什么裁决这一劳动纠纷? (3)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3、教师总结并重点讲解,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三)我们同学既然学习了纪律与法律的知识,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我们如何做呢?就是我们第三部分所要学的内容。做遵纪守法的人(出示多媒体) 1、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案例故事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并回答问题。 (1)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 (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案例中悲剧的发生,是因为没有遵守工作纪律。

弘扬法治精神

弘扬法治精神 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也给新时期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两个水乳交融、互相衔接的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着重强调的是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法治精神”则着重强调的是树立先进、科学、文明的法治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内涵真正地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内化为个人的心理意识和言论行为,全面落实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从而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 中国由于人治传统和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习惯和风俗是与现代法治不一致的,“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对于法律问题,一些领导还习惯于采取“批示”或“打招呼”的方式,而不是依靠正常的法律程序去解决,不能发挥司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最终手段的作用。对自己“重权力、轻制约”、对群众“重义务、轻权利”,这种以权力本位、义务本位的传统法律文化在人们思想意识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公民意识的不到

位,规则意识、契约意识、诉讼意识的普遍缺失,都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法治精神的缺失,还未把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要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不是几个五年普法或者颁布几部法律就能实现,而是要靠数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要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领导首先要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常言道:领导是关键。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也是如此,领导在法治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只有领导真正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会真正重视法治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法治建设才能取得实效。领导的法治理念不能仅喊在口头,写在纸上,一到处理具体事情和问题,就把法治放在一边。否则,法治建设很难真正落实,法治建设也仅是一句口号而已。在目前的法治建设中,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某些形式主义的因素,甚至出现“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的不良现象。在法治建设中要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真正树立法治理念。 那么领导该从哪些方面来树立法治意识呢?本人以为要树立以下三个意识: 一是要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法治理念,核心是依法治国。这里的“国”并不是“国度”意义上的国,而是作为国家机器和公共权力意义上的“国”。所以,依法治国就是要依法治权,把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领导要树立法治理念,也就是要树立依法治国理念,权力必须依法行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法治国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国家建设 发表时间:2016-11-22T09:51:28.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8期作者:王磊 [导读] 在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做好的工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0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在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做好的工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建设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做好的工作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近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国家的法治状况并不理想,与国家事业相比,与人民期待相比,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多头执法,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突出,这些问题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国法制建设中急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将依法治国工作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完善立法体制 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依宪行政。要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弘扬宪法精神,立法是实行法治的首要环节。没有立法活动,就没有法律制度,就没有法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立法工作的终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工作只能加强,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二)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当前,行政执法仍然是法律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仍然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执法权,严格依法办事。“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执法体制改革”。 (三)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对司法制度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奠定了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保障了司法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功能。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的灵魂和生命线,是评价社会是否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更是检验是否实现依法治国、建成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司法是最终的、最具权威的纠纷解决方式,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能否做到公正司法,能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现实社会中,司法不公、枉法裁判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公正的社会形象。特别是最近几年暴露出的一些冤假错案,更是让司法机关的公信力严重受损。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已是司法机关的紧迫任务。 (四)加强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目前,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人民了解和掌握这个法律体系的内在特征、本质、形成的光辉历程、重大意义,真正熟悉法律体系的层次、部门规范及其各项法律制度,真正掌握法律的武器,自觉运用法律,监督法律的有效实施。只有积极推进法治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让每个公民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使法律得到切实遵守,才能够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实处。 二、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削弱甚至否定党的领导的倾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过程,落实到依法治国的每个环节。同时,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坚持依法办事,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防止和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要真正懂得: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又是党执政的合法依据,社会主义法治是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所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 (二)正确处理好我国法治经验与借鉴外国法治文明的关系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法律制度,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历史传统以及所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缺少民主法治传统、经济文化又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且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使法治建设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 (三)正确处理好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非常艰巨,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必须在继续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在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些人为了尽早实现个人富裕,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秩序;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搞政绩工程,钻国家法律政策的空子,影响了国家法制的统一;有些地方则打着发展的旗号,不断侵害人民的利益;等等,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必须加以纠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如果现有的法律法规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来修改,绝不允许突破法律法规另搞一套。我们的法律体系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坚持民主法治的结果。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丢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身就是发展的应有之

“弘扬法制精神,建设平安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法制建设,共创平安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靖西中学2016级10班苏倩娇 一、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校园安全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二、活动过程: 1、班主任讲述了前不久发生在市区一所学校的交通事故,这起交通事故造成很多学生严重受伤,甚至有个别学生还落下了身体残疾的悲惨后果。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起交通事故的看法。 2、学生积极发言,纷纷谈了自己对这起交通事故的看法。 3、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如:走路靠右手边,过马路要走人行道。骑车靠右手边,遇到红灯要停下来,等绿灯亮了才能开始骑车。 三、学习其他安全知识 1、日常行为安全:不准携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唆使社会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挤搡;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 2、体育课安全:上体育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随意去体育老师严禁去的地方。同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 3、食品卫生安全:住校人员一律在学校食堂就餐,外出购物时一定要去正规的商场超市,同时一定要注意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4、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组织的户外活动、社会活动等,要事先制定好活动安全方案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5、心理健康安全: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如找其谈话,谈心等,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6、用电安全: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四、总结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课内容,同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安全方面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与答案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试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4分) 1.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 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 )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前的生活服务 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 ③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B.没有看到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C.没有看到我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无处不在 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3.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它与义务相对应。下列内容中属于我们享有的权利的是( ) A.我是未成年人,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B.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C.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D.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4.下列对法律的理解,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C.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治理国家的法律 D.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的发展空间 5.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意思是说(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只要为党曾经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的推行() ①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下列不属于其特殊性的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违反法律的人才有约束力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