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课题----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课题----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课题----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三章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情绪、生理健康关系着道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根据近年来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驾驶技术因素,心理情绪因素和生理健康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更突出、更明显。要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就要遵循“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注意力要集中、有良好的驾驶习惯、饮食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的原则。

无论驾驶技能有多么高超,驾驶员的交通风险因素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且随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心理情绪、生理状态等的变化而动态变化。驾驶员掌握其自身交通风险因素的变化规律,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第一节交通风险

1.交通风险变化规律:从刚进入道路运输行业到成为资深的驾驶员,这一角色变化过程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风险是呈动态变化的。据统计表明,驾驶员的交通安

全风险会出现一个动态增长和下降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

①谨慎行车阶段:刚取得从业资格证件时,驾驶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驾驶经验,且能够遵守道路运输法规,小心谨慎地驾驶,此时相对较为安全。

②冒险行车阶段:随着驾驶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和从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对运行线路逐渐熟悉,开始自我感觉驾驶技术已经熟练,开车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忽视行车中的安全隐患、对自身的不良驾驶习惯视而不见、听不进别人的提醒和忠告、变得过分自信、不能正确认识各种道路运输风险、不时地扮演冒险者或炫耀者的角色,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节省时间,驾驶员开始采取一些自认为精打细算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尤其是每次采取超速、占道行驶、违法超车等违法行为而没有被交通警察发现,助长了驾驶员的过分自信,久而久之,这种不安全驾驶行为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一直会延续到引发交通事故为止,事故发生后,驾驶才清醒的认识到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但为时已晚。

③文明行车阶段:随着驾驶员年龄的增长,且经过紧急情况或交通事故教训后,驾驶员的心理开始趋于平稳。内心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变得更加珍爱生命,珍惜家庭的幸福,能够自觉地遵章守法,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每天的交通风险变化规律

驾驶员在每天的行车中,因内在或外界因素等的干扰,觉醒水平、动机、情绪等不断发生变化,其交通风险也随之时刻发生变化。

①生理节律影响驾驶安全:人的体力、情绪及智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被称为人体生理节律。通常情况下,体力盛衰周期为23天;情绪盛衰周期为28天;智力盛衰周期为33天;人体处于生理节律低潮期或与高潮期临界时,身体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判断能力下降等,交通风险安全增大,需要引起注意。

②心理情绪影响驾驶安全:情绪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与人的主观愿望相吻合时,则

表现出满意、愉快、高兴、欢喜等积极的心理情绪;反之,则表现出厌恶、愤怒、恐惧、悲哀等消极的心理情绪。另外,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在对待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情绪上也有不同的表现,自尊心过强、意志薄弱、不善于自我调节缓解压力的驾驶员容易因不良的行车环境、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违规行为或他人的挑衅等,会产生消极甚至极端的心理情绪变化,需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稳定的情绪,尤其是克服和控制消极情绪,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这需要驾驶员做到:⑴认清情绪波动对于行车安全的危害,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生命安全感,增强法制观念。⑵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处理好工作、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人际关系,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平常的心态。⑶急躁、暴躁、易怒、冲动是“魔鬼”,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善于理解和谅解对方,运用恰当的方法自我调节和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在思想有包袱、心情沮丧、闹情绪时尽量避免驾驶车辆。⑷保持终身学习,尤其是学习道路运输风险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激反应能力。

③能正确对待错误:驾驶员在开车时常常会出现不安全驾驶行为,能够诚实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错误的人是比较安全的驾驶员。然而,年轻或资深的驾驶员会习惯地认为自己是超一流的驾驶员,把道路当成了赛车道,即便是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并引起了事故,仍然会将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推给别人,或认为这是自己倒霉而已,在这样的自我欺骗下,自我奉承式的驾驶员内心不断膨胀,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潜在的习惯性危险源,离发生交通事故的日期也就不远了,轻则受伤、重则送命。

④经常性的自我反思:要客观地了解自己真实的驾驶态度和驾驶方式的安全性,首先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采用换位方法分析自己的驾驶行为:⑴带着自我批评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驾驶行为。⑵尝试了解自己在驾驶过程中的情绪、驾驶动机以及自己对道路交通环境、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态度。⑶想一想其他交通参与者会如何看待、评价自己。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调节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表现,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能力。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行车中,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动机、情绪、行为等不断发生变化,影响了行车安全。

此外,精神因素影响人的健康的情况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如果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大、经济负担过重、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个人生活不规律或社会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都会影响安全驾驶。

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的驾驶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安全行车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1.八大不良(不健康)的驾驶心理:

①好胜心理:多为年轻人,爱显示自身的

高超的驾驶技术,争先恐后,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不管不顾其他人

的感受,超车报复,见超自己的心理不

服气,一较高下。以心理开车,缺乏对

环境准确的判断不能冷静处置情况,提

高了自身与他人的风险。

②挫折心理:此类人对于一些不顺心的事

情,事业上的发展遇到瓶颈时,或与亲人同事争吵时,家庭工作压力时易产生交通事故。一旦驾驶员所承受的这种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易出现思绪错乱,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只会机械,无意识的驾车,遇见危险,很难避让。

③情绪化心理:此类人遇到高兴的事,情绪

亢奋,手舞足蹈,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盲目开车。不开心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强行抢道,强行超车,引起情绪冲动,不管不顾急速追赶。

④冒险心理:挑战自我,看见路标,无监控

设施,事故多发路段,减速慢行,禁止超车,但依然我行我素,把一般的道路,复杂的道路环境,当成F1赛道,把自己当成 F1赛手,这种心理往往把交通法规和危险抛在脑后,随之而来的带来的是交通风险。

⑤侥幸心理: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不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而消灾免祸的心

理,是由于对个别经验不正确的总结行为。

⑥逆反心理:当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

的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或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限制时,人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并在心理身体上构成障区,形成一种对抗情绪。

⑦恐惧心理:对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时所体现的情感,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操作易出错,易发生交通事故。

⑧消极心理:不注意看、不注意听、不注意思考、不注意操作。驾驶大忌,交通事故的祸根。

2.八大良好(健康)的驾驶心理:

①冷静心理:遇到行车缓慢、交通拥堵、其他交通参与者违规、外界交通环境变化等时,能够保持冷静,合理计划行车路线、驾驶时间、休息时间,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行车安全非常重要。切记“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②自谦心理:驾驶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行车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潜

在的危险,不断总结行车经验,强化安全行车意识,扩展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驾驶技能。切记“骄傲自大存隐患、自满心理害自己”。

③谦让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贵在谦让。谦让是指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让步,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可以改善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行车中做到谦让,可以提升行车的安全、和谐。切记“争强好胜最危险、冒险行车事故多”。

④宽容心理:宽容是对他人的理解、容纳、尊重,是一种高尚情操的表现。忘却别人的错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是一种利人利已、有益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行车中,有些驾驶员对他人的不良驾驶行为一点也不能容忍,比如,遇到前方车辆长时间骑压车道线行驶、前方车慢行的车不让道、其他车辆强行加塞、对向来车占道行驶、夜间会车时对向来车不关闭远光灯等等,立即从心理来气,火冒三丈,产生不满或愤怒情绪。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驾驶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报复别人上,采取强行超车、丝毫不让对方、强挤强加塞、开远

光灯对射等危险驾驶行为,而忽视了周边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切记“驾车心态放平缓、易怒总害人害已”。遇到惹怒自己的不愉快情况时,要从保障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克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多给予宽容、心平气和地谦让其他交通参与者。

⑤警惕心理:行车中,交通环境不断在变化,驾驶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心理,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有些驾驶员在熟的道路、简单的交通环境下行车,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自以为很有把握。在处理道路交通情况时,自以为是,对道路上的安全风险失去警惕性,安全敏感性降低,疏忽关键的安全细节,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切记“全神贯注驾驶车、沉着冷静避险情”。

⑥必然心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是对大量血淋淋的事例进行总结得出来的,驾驶员应当时刻认识到违法驾驶必然会引发交通事故。有些驾驶员自恃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也不可能因我而起”,常常心存侥幸,为行车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切记“经验技术不自恃、侥幸心理要克服”。要认识到交通

事故与侥幸心理的必然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驾驶行为。

⑦自主心理:行车中,驾驶员应当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知道违法、禁止的行为不能盲目跟随(从)。发现危险情况时,主动积极的采取措施来确保行车安全,而从众心理、寄托心理是非常被动和危险的心理倾向。

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态,主要表现为心理上对他人的追随和迎合,对自己的宽慰和谅解。有些驾驶员观察到其他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时,认为“法不责众”,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开始尝试冒险,甚至模仿他人采取违法的驾驶员行为。比如,在拥堵路口、路段看到一些驾驶员不按规定有序排队,而是抢行、加塞、占用车道等违法行为,自己也紧跟其后模仿通行。这种随众心理一旦演变成习惯,将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

有些驾驶员把自己的安全和顺利通行寄托在对方驾驶员身上,当自己采取占道行驶、抢行通过、越线会车等违法驾驶时,

寄希望于对方驾驶员能够礼让、先慢、先让和先停。一旦对方驾驶员采取措施不当或没有避让意识,后果会十分严重。切记“驾车行驶要守法、从众心理后患大”;“寄托心理不可取、文明礼让更安全”。

⑧乐观心理:乐观心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再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坏事总会过去,是一种最为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持乐观心态的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当前的各种境遇,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来应对。有些驾驶员在工作、家庭、生活、婚姻等方面出现问题或不如意时,会出现思想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大、情绪低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驾驶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驾驶车辆上来,反应变得迟钝、遇到紧急情况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切记“负担过重心情烦、精力分散易失措”。遇到烦恼、烦心事时,多想想生活美好的一面,暂时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解除思想压力,卸下包袱、集中精力、安全驾驶。

3.心理调节方法:

精神压力是指由于外部的影响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是驾驶员职业所面临的

一种典型心理状态。精神压力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损伤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影响驾驶员的身心健康。

①压力的形成与危害:道路运输驾驶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干扰:⑴日常交通状况的影响(如:噪声、恶劣天气条件、交通拥堵等);⑵运输企业的工作组织(如:轮班制、长途驾驶、时间紧迫的运输任务等);

⑶与人交往的情况(如:与同事关系、与乘客关系、与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执法人员的交流关系等);⑷家庭关系(如:家庭经济状况、亲人的身体状况、孩子的学业情况、夫妻感情状况等)。如果驾驶员能够及时地解决各种矛盾,就不会受迫于外在的精神压力,也就是说压力和精力之间达到了平衡。

②压力的阶段性特征:人体器官为了抵御和化解外界环境压力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可分为三个阶段:⑴警觉反应阶段:驾驶员在获取信息并经过大脑的分析后,意识到外界环境潜在的压力。(如:运输任务时间紧迫却又遇上堵车,

此时,人体自动开始分泌“荷尔蒙”---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能调节生理平衡的激素的总称。引起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出汗。⑵压力维持阶段:如果外界压力因素逐渐得到缓解,身体也会逐渐减少荷尔蒙的分泌;如果外界压力因素不能解除,身体各功能器官会通过积极的工作来抗拒外界的压力,同时也消耗着能量。⑶精疲力竭阶段:压力因素长时间得不到解除,器官抗压的工作会一直持续,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消耗,由此产生疲劳。如果身体没有办法及时补充足够的能量,就会带来身心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下降、心理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③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措施(方法):⑴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性格内向的驾驶员往往内敛、处事小心谨慎,需要增强自信,加强与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之间的交流、沟通,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向亲人或知心朋友倾诉,及时向同事、领导反映内心所困惑的问题。性格外向的驾驶员往往轻率、敢于冒险、情绪波动大、需要加强自身的涵养,一方面,扩大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激

力,善于转移注意力,经常用警示语进行自我提醒,如:“我在开车、不能想别的事情”、“稍有疏忽就会伤害无辜”、“事故发生就在一瞬间”等;另一方面,坦然对待道路上的各种违法现象和不良行为,理解对方,保持心态平衡,集中精力于安全行车。

当遭受挫折时,不妨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或“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也有得”等来调节一下失衡的心理,冷静的看待外界的影响。学会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⑵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驾驶员应当加强人格修养,与亲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关系;与领导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刻于他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改善、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休息环境、保持精力充沛,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

⑶坚持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驾驶员要坚

持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经常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分析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守法自觉性。

第三节生理健康与调节驾驶员经常会面临长时间驾驶、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患有颈椎病、腰椎病、胃病等生理疾病,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1.影响生理状况的因素:

驾驶员开展运输作业,具有点多、线长、操作独立性强、活动自由度大等特点,疲劳、饮酒、疾病、服用药物等会促进驾驶员生理状况变化,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⑴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是驾驶员在休息不好或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失调,而客观上出现驾驶安全性下降的现象。疲劳驾驶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注意力、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操控能力等多方面,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规划个人生活。

⑵饮酒:饮酒会影响驾驶员的中枢神经系

统,导致驾驶员视力变差,注意力、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错误操作增多;还很容易估高自己的能力,不理睬别人的劝告,行为变得草率,倾向于采取冒险的驾驶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很多驾驶员往往对饮酒后是否会影响驾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酒量大的人喝上少量酒后不会影响驾驶而且还可以缓解压力或疲劳。实际上酒量不分大小,喝酒后,血液酒精浓度都会相应的升高,麻痹神经,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操控能力。(麻痹神经的程度不同)

⑶疾病、药物:驾驶员在感冒、发烧等不适情况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都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不准确。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吸食、注射毒品或服用镇定、止痛类药物后,反应也会变得迟钝、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事故。

2.常见生理疾病及危害:

⑴脊椎(腰)病:脊柱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保护中枢神经,承担身体重量且对外界的作用具有缓冲作用。不同的驾驶姿势给脊柱造成不同的负担(如:躺着睡觉时脊柱负担较轻;弯腰抬重物时脊

柱负担会很重)。对于驾驶员而言长期保持错误的驾驶姿势会加重脊柱和椎间盘的负担,容易导致脊椎病、颈椎病、腰背疼痛。

据统计分析,作为职业驾驶员,其脊椎病发病率是很高的,

特别是大货车(客车)驾驶员。当驾驶员出现脊椎病变时,会因为疼痛而分散注意力,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能力。长时间驾驶、坐姿、体位不正确是引起脊椎病的主要原因。

⑵颈椎病:较轻的颈椎病症为头部、颈部、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使肢体酸软无力、头昏乏力、心慌和胸闷。当驾驶员患颈椎病时,不仅会影响驾驶操作,还容易因疼痛而分散注意力,降低辨识交通风险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长时间连续驾驶、操作不规范、紧急制动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⑶肩周炎:肩周炎的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肩部活动障碍等。发病初期,肩部轻度酸痛,逐渐加重;严重者,稍一触碰,疼痛难忍。驾驶员患肩周炎后,由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对车辆的操控能力会下降。长时间连续驾驶、不正确

的驾驶姿势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是引起肩周炎的主要原因。

⑷胃病:驾驶员经常流动作业,饮食很不规律,吃饭常常凑合甚至不吃。长期不合理、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后果就是容易患上消化系统疾病,常见表现为:消化不良、胃肠疼痛,严重者会引起胃肠大出血。胃病发作时,绞痛使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长期不合理、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引起胃病的主要原因。

⑸泌尿系统疾病:长时间驾驶,精力高度集中,无法及时进行排谢、放松活动,对尿路会造成长时间的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其次,行车中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或刺激较大,发生必尿系统感染并反复发作的几率也高;有些驾驶员感觉麻烦而长时间不方便,经常憋尿,这样会容易引起前列腺疾病或功能性排尿障碍等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影响生殖能力。

⑹噪声性耳聋:长期驾驶于噪杂声较大的道路、喇叭的噪声、发动机的运转声等等,驾驶员长期在这些噪音的干扰、轰击下,慢慢的就会产生噪声性耳聋。早期多在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不开车听力又会

逐渐恢复。但长期开车,反复接触强噪声,就会听力明显下降且不能完全恢复,导致双侧不可逆性耳聋。

⑺其他疾病:驾驶员在道路状况不好,特别是遇到堵车、他人强行加塞、交通事故等时,情绪容易波动、烦躁不安,也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道路上的长期颠簸、车辆的长期振动也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下降进而引发振动病。

3.生理疾病的预防措施:

①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

②控制连续驾驶时间、定时休息、:

③加强运动和锻炼:

④保持充足的睡眠:

⑤保持健康和有规律的饮食:

⑥注意搬运物品的姿势

⑦注意保养车辆:

4.驾驶员突发疾病,如何正确处理

①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灯警示其他车辆。

②选择安全地带停车,打开车门告知乘客原因。

③驾驶员在有知觉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

自救措施,服用随身携带的药品,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 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 3.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 ● ● 耗竭 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他与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是对立的。这些上行网状 模式,前额叶损伤导致了行动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了破坏。背外侧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参与对许多不同新意刺激或微弱提示活动的注意的脑区。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注意的转移机制:优势兴奋中枢的转移——优势兴奋中心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种强烈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兴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分析)坐姿理论的探讨 坐姿是一种人体的自然姿势。它有很多的优点,可免除肌力疲劳,减少人体的耗能,比立姿更有利于血液的循环,也有助于操作者采取更为稳定的姿势,以进行各种精巧精细动作的任务,而且它也是操作足踏式控制装置的较佳姿势。虽然如此,坐姿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缺点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限制了人体的活动性,尤其是在需要用手或手臂进行较大的出力或从事具有旋转动作时,坐姿较立姿不方便。此外,长期的坐姿对人体健康也有许多的不利,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人体主要支撑面上的压力等将产生不舒适感。当人坐在座椅上时,支撑人体处于固定形势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和腿足等。从座椅的设计观点而言,腰椎和骶椎两部位最为重要,承受着坐姿时人体的大部分体重负荷[1]。故良好的坐姿,其必要条件是能产生最适当的压力分布于各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上,以及最适当、最均匀的静负荷量于所附着的肌肉组织上。当以X光照片研究人体处于各种不同姿势下(包括立姿、躺姿、坐姿等34种)腰椎所产生的曲线变化[2],结果发现,当人体舒适地侧躺着,大腿与小腿适度地弯曲时,脊柱即维持其自然的形势,此时背部肌肉群即可处于其最佳的轻松状态。同时,人坐在椅子上,并非都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在作调整姿势的细微动作,以消除脊柱部位的不正常压力,这种特征称为坐姿行为。同时脊柱并非是唯一的重要结构,腿和骨盆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部位在稳定人体的功能上,可被看作是简易的机械杠杆支撑系统。人体大部分的重量是由座垫上的两点来承担,这种系统在力学上很不稳定。需增加腿与足所提供的杠杆作用,才能使这种系统趋于稳定。因此一方面坐在椅子上的人体需要经常改变坐姿以消除不当的压力分布,另一方面则需维持并积极寻求身体的稳定。如此,坐姿行为将具有无活动力和有活动力两者相互循环的特征,以显示其改变寻求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现象。因此,一张有效率且舒适的椅子必需使坐在其上的人体取得稳定性和可变性。 以下列举一些座椅各部位的设计原则。(造型原理) 1座高:休息用椅38~45cm;工作用椅35~50cm正确的座高应使就坐者大腿保持水平,小腿垂直,双腿平放在地面上。休息用椅、工作用椅、多用途椅三者的座高 值,其设计原则互不相同,主要原因在于其使用的功能互有差异。就工作用椅而言, 人体通常须以较直立式姿势且双腿平放于地面的姿势就坐,其座高宜比休息用 椅稍高,且座高宜设定为可调整式的,以适应多数人使用。 2座宽:38~48cm座宽的设定必需适合于身材高大的人,也因为其相对应的人体测量值是臀宽。而此种人体尺寸值受性别的差异影响很大,故座宽宜采用较高百分 位数的女性测量值为设计根据。 3座深:休息用椅42~45cm;工作用椅30~40cm正确的坐姿才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容易地寻求到合适的腰椎支撑。就工作用椅而言,它的使用者群体遍布很广, 故其座深宁可取身材较矮小的人体测量值作为设计依据,因为就身材高大的人, 其唯一的不利因素只是在于其双膝略微露出座面前端而已,只要所设定的座高 十分正确,使双腿能平放在地面上,就不致于在大腿底部引起压力疲劳。 4座面角度:休息用椅15~20°;工作用椅小于5°座垫向后倾有两种作用,首先由于重心力,躯干会向靠背后移,使背部有所支撑,降低背部肌肉的静态肌力。其次 在长期的坐姿下,座垫向后倾以防止臀部逐渐滑出座面。对坐于各种不同靠背角 度的座椅的人体,采用肌电图(EMG)测量其背部肌肉所引发的活动力[3,4],其结果 显示出具有与正中垂直线成20°的靠背倾斜线,即可获得良好的背部支撑。就座 椅功能和坐的动机而言,休息用椅后倾的座垫面有助于维持最佳的松弛状态。而 工作用椅后倾的座垫面,是保证其容易接近于前方工作区的姿势。

课题----3-----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三章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情绪、生理健康关系着道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根据近年来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驾驶技术因素,心理情绪因素和生理健康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更突出、更明显。要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就要遵循“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注意力要集中、有良好的驾驶习惯、饮食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的原则。 无论驾驶技能有多么高超,驾驶员的交通风险因素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且随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心理情绪、生理状态等的变化而动态变化。驾驶员掌握其自身交通风险因素的变化规律,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第一节交通风险 1.交通风险变化规律:从刚进入道路运输行业到成为资深的驾驶员,这一角色变化过程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风险是呈动态变化的。据统计表明,驾驶员的交通安

全风险会出现一个动态增长和下降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 ①谨慎行车阶段:刚取得从业资格证件时,驾驶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驾驶经验,且能够遵守道路运输法规,小心谨慎地驾驶,此时相对较为安全。 ②冒险行车阶段:随着驾驶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和从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对运行线路逐渐熟悉,开始自我感觉驾驶技术已经熟练,开车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忽视行车中的安全隐患、对自身的不良驾驶习惯视而不见、听不进别人的提醒和忠告、变得过分自信、不能正确认识各种道路运输风险、不时地扮演冒险者或炫耀者的角色,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节省时间,驾驶员开始采取一些自认为精打细算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尤其是每次采取超速、占道行驶、违法超车等违法行为而没有被交通警察发现,助长了驾驶员的过分自信,久而久之,这种不安全驾驶行为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一直会延续到引发交通事故为止,事故发生后,驾驶才清醒的认识到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但为时已晚。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习题一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根据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体的疾病主要由()引起。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遗传因素 E.综合因素 2.# 3.医学心理学是()学的分支学科。 A.医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心理学 E.人体学 4.综合性医院中神经症和心身疾患患者约占()。 A.1/6 B.【 C.1/4 D.1/3 E.2/5 F.2/3 5.()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 A.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 B.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C.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D./ E.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F.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6.神经症的明显特征不包括()。 A.起病与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 B.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精神病性症状 C.社会功能可明显受损 D.自知力存在,有求治要求 E.病程多迁延 7.> 8.心理生理障碍是指()。 A.心身反应 B.心身疾病 C.心理生理反应

D.心理障碍 E.患躯体疾病后的情绪变化 9.心身医学概念最早出现于()。 A.2000多年前 B.: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E.20世纪50年代 F.20世纪末 10.目前认为()不属于心身疾病。 A.糖尿病 B.癌症 C.肥胖 D.% E.胃溃疡 F.急性肝炎 11.下列情绪因素对血压变化影响较轻的是()。 A.焦虑 B.失望 C.愤怒 D.恐惧 E.被压抑的敌对情绪 12.. 13.神经性厌食特征性症状是()。 A.无控制进食量的愿望 B.比平时体重减轻10% C.有暴饮暴食 D.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 E.恶病质 14.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15.A.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16.B.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17.C.应对都是有益的 18.D.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19.E.应对过程是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 20. 21.下列关于心身疾病的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22.A.使患者适应环境 23.B.可用药物治疗 24.C.可用心理疗法 25.D.应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干预和治疗 26.E.必须用药物治疗 27.】 28.下列有关心理障碍的描述错误的是()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09.1月本4 2009-01-14 14:24 阅读28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02年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异相睡眠期电活动相当于(D) A.慢波四期 B. 慢波三期 C. 慢波二期 D. 慢波一期 2.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 A.隔核 B. 屏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3. 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C ) A.0.3---5 B. 4---7 C. 8---13 D. 14---30 4. ________是神经递质。( B ) A.核糖核酸 B. 胆碱类 C. 三磷酸腺苷 D. 脱氧核糖核酸 5.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 A. 间脑 B. 去大脑皮层 C. 孤立脑 D. 孤立头 6. 双侧或右侧枕--- 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_______失认症。( D ) A. 联想性 B. 统觉性 C. 颜色性 D. 面孔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 振幅 B. 频率 C. 频谱 D. 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 极化 B. 复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9.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 枕叶V1区 B. 枕叶V2区 C. 枕叶V3区 D. 枕叶V4区 10.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D) A. 视杆 B. 视锥 C. 水平 D. 神经节 11. 词聋患者大多数是__________皮层受损所致( C ) A. 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 右颞叶的22区或42区 C. 左颞叶的22区或42区 D. 两侧颞叶的41区 12.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幅职增高, 频率不变 B. 频率加快, 幅职不变 C. 频率加快, 幅职增高 D. 频率加快, 幅职降低 13. 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4. 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 A.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B.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C.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D. 内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15.内侧膝状体是__________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 A. 听觉 B. 视觉 C. 躯体觉 D. 嗅觉 16.___________是表述记忆( B ) A. 联想性记忆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7.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C ) A. 情绪的激活学说 B.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C. 情绪的丘脑学说 D. 情绪边缘系统学说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_________中枢( A ) A. 雌性性行为 B. 雄性性行为 C. 饥饿 D. 饱食

生理心理

简答题 1.请简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 ①单细胞电活动记录技术②脑功能基因组学方法③脑电及事件相关电位 ④经颅磁刺激技术⑤脑损毁法⑥脑磁图⑦脑成像⑧行为学研究 2.请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①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负责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 ②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由大脑皮层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皮层下组织组成。 ③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由额叶组成。 3.请简述视知觉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通路。 ⑴初级知觉通路 ①皮层下知觉通路:视觉传入神经→外侧膝状体→大细、小细、颗粒细胞通路→V1区。作用:反映物理属性,作为知觉线索的编码。 ②皮层知觉通路:V1区→大细胞优势通路、颜色优势通路、色柱间优势通路→次级皮层。作用:实现物理属性向知觉过度。 ⑵高级知觉通路 ①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where通路:V1 → V2→ V3 →颞中回→颞上沟→下顶叶。作用:对空间信息加工,产生物体空间位置和物体运动知觉。 ②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what通路:V1→ V2 → V3 → V4 →颞下回。作用:对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进行加工和识别,实现物体的再认。 4.请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量级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①级量反应:本质是后兴奋电位,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中,不能迅速传导下去,只能在其产生部位按空间总和规律叠加起来,其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频率不变。 ②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现象称之为静息电位。 ③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其特点是全或无。 5.请简述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⑴大脑:①额叶:高级认知活动、运动。②顶叶:躯体感觉。③枕叶:视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知识点一元素 一、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1、正确理解元素概念 元素是对原子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本质 ..区别是( A)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不同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C.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例题3、物质NH4NO3由几种元素组成(C) A.1 B.2 C.3 D.4 练习题1、A、B、C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x个,但中子数都不相等,则A、B、C属于( A ) A、同一种元素 B、同一种原子 C、不同种元素 D、不同种原子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C) A.3 B.5 C.4 D.6 二、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或“养闺女帖盖头”;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四、元素与物质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 理解辨析 1、经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是物质还是原子?还是元素? 是元素 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六、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了,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题1、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是利用聚焦太阳光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 A.氧元素B.氧分子C.水D.高锰酸钾 例题2、常用补钙剂中的“钙”指代的是(D) A.钙分子B.钙原子C.含钙物质D.钙元素 例题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D) A.铝B.硅C.铁D.氧 练习题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A.铝 B.硅 C.氧 D.铁 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D)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综述?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靳杭红,潘兴华 [摘要]各种生理和心理性的伤害刺激均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紊乱等全身性应激反应,严重或长期的应激反应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诱发感染、肿瘤等疾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存在精确的相互调节关系,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各种递质和激素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而免疫细胞的各种变化也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因子等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调控,他们之间还存在共同的信号调控机制。针对应激诱导免疫抑制的发生机制,采取去除应激源、降低应激反应强度、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应激反应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 [关键词]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调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1-5122(2007)07-0591-04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 ess on immunity function and ther a2py measur es JIN Hang2hong,PA N Xing2hua.Depa rtment of Out2patient,Kunming General Hospital,Chendu Military District of PLA,Kunming650032,China [Abstr act]Different kind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on human results in neural system, endocrine,immunity,metabolism and other systemic disorders.Severe or continuative stress can induce inhibition of immunity function and this may be on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 disease,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Between neural system,endocrine and immunity system there are correlation of regulating each other on cell and molecules of signal transmit level.Neural system and endocrine effect th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immunity by produce neuropeptide,neurotransmitter and hormone and immunity system also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neural and endocrine by secreting different cytokine.There are common signal molecule regulating mechanism among neural, endocrine,immunity system on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action of the immunity suppres2sion,taking the complex measures of moving out stress stimulation,reducing the stress react level,psycho2therapy, behavior training,immunity therapy and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immunity inhibition after stress. [K ey words]stress reaction;neuro2endocrine;immunity inhibition;regulating measure 应激反应是由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的定型反应,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HPA ax2is)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并伴有众多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应激反应实际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或自我保护机制,合适的应激反应对动员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等力量和对抗各种刺激对机体的伤害有积极意义,它是机体整体调节、反馈、适应、保护、防病、抗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过强或长期的生理(如闪光、强声、高温、冰冻、电击、震荡等)和心理(如孤独、忧伤、权力欲望、考试、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应激,均可导致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及一系列的呼吸、循环、运动、消化、泌尿、生殖、神经、肌肉系统之功能代谢改变等躯体功能性不适应症状,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胃肠松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糖与游离脂肪酸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分解代谢加快、负氮平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门诊部衡,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升高等[2]。另一方面还可表现为持续的各种类型的神经官能症,出现睡眠障碍、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下降、易疲劳、慢性疼痛、情绪不稳、易激惹,有抑郁、焦虑、恐惧心境,出现强迫观念、疑病观念等[3]。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外因刺激的种类、强度、持续时间,还受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构成应激性刺激的内外环境因素,可分为躯体性为主、以心理性为主及混合型三类刺激源,但机体对各种刺激诱发的应激反应机制具有相似性,均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性全身性反应,而且体内各系统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调控。强烈或持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的严重后果之一是使机体的免疫调控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功能不足等系统性功能变化,结果是容易诱发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 1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传统认为,免疫系统是一个调节精细、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实验研究报道认为,体内各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特别是在应激反应情况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回民中学马维龙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一节,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等微观知识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十分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元素的概念 2.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了解了原子的概念,但是要从定义出发,理解元素,并利用元素的定义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概念仍然是一个难点。而且学生对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概念还没有完成,本节课通过对地壳等物质中元素的含量的学习可使他们更加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元素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无数优美的乐章是由1234567组成的;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是由26个英语字母组成的,那么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比如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图片中的铁、钙、锌等是指什么呢?什么是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一例因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因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姓名:X X X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 所在省市:安徽省合肥市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

一例因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安徽省合肥市xxx 摘要:本案例通过对一例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咨询,深入探讨了来访者心理生理障碍发生发展并形成的原因,从而揭示出幼年的生活环境及经历在个体心理生理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对性的不良认知引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课题,就是如何对性成熟的适龄青年人普及性健康教育。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某女,23岁,某重点高校的学生,未婚。无重大精神疾病及家族病史,病史可靠。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情绪低落、不安近几个月,两周来出现不思饮食、经常失眠哭泣,不能集中注意力读书学习,什么也不想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个月前,在我的23岁生日晚上,男友首次向我提出了性要求。在激情中我们首次身体密切接触,却在男友刚刚碰到我时,我控制不住出现一系列剧烈反应,紧张发抖疼痛尖叫,令男友倍感困惑不解。那以后,我们又在一起试了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无论男友怎么努力,都无法接近我,只要一碰我,我就会发出凄厉和恐怖的尖叫,并伴随着身体上的疼痛难忍。男友对此表示无法理解,而我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和男友彼此相爱,感情一直很深很好,我渴望接纳男友却因无法解释的生理疼痛而对男友造成伤害。三个月来我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不敢面对男友。两周前,男友终于带着委屈和不满不辞而别。我觉得生活对我真是太残酷了,原本我就要与男友结婚了,可现在一切都化成泡影了。我难过得甚至写下了一封遗书,准备同这个世界告别。可思来想去,我却始终舍不下苦命的母亲,而且我对自己也充满疑问,我不怪男友的离开,我知道毛病出在自己身上,便去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医生建议我做心理咨询,于是我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三、个人成长史、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 第一课时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弓I入课题 动画播放一段“补钙、补铁、补锌”的电视广告,提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钙、铁、锌指的是什么呢? 二、元素的概念 1、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则资料 A1、A2、A3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1、B2、B3三种原子也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提问:请你们分析一下,上面的6个原子,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点? 3、小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学生阅读P59页一、元素下面的第二自然段:了解碳、氢、氧元素的质子数。 5、设问:有三个兄弟来找我,问它们是属于哪类元素家族?请各位同学一起帮我判断一下 【课件】氢的同位素的三个原子图 ? a ■ A Cf 三、元素的特点 1、提问:搞清楚元素的定义。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没有一个蔬菜、一个水果的说法。 3、小结: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 [投影]: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

课题3:元素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识别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列出元素的简单分类。 2.会指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学习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定标导学】(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59~62后填空) 1.元素是(即)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元素、元素和元素。 3.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4.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字母来区别。 【合作探究1】 1.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为。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 3.元素分类的方法。 A.铁、锌、钠 B.钙、铝、铜 C.铝、银、镁 D.碳、钙、氯 ⑵写出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元素的符号:(Ⅰ组)A B C M N ;(Ⅱ组)a u e l g 。 5.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既可以表示,也可以表示。 ⑴H表示,还表示。 ⑵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4H2 B.4H C.2H2 D.H4 【合作探究2】 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 (2)、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过氧化氢→水+ 氧气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 (SO2) (H2O2) (H2O) (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心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自变量:心理活动(脑形态和脑生理)因变量:脑电等生理因素(心理行为)研究对象:人(动物)】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心理学和生物学(主要是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研究命题,以动物和人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力图阐明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二、脑功能定位说(特定的心理功能可以由单一脑结构独立承担。证据:颅相学)与功能整体论(任何心理功能都是整体活动的结果) 三、系统说:(俄国学者亚历山大·鲁利亚),提出脑功能系统说:脑具有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任何一种心理活动的实现都必须要三个基本功能系统的参与。鲁利亚认为人脑存在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协同的功能系统:负责调节紧张度和觉醒水平;负责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负责规划、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四、模块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精细认知功能的基础。) 第二章神经元与脑 一、神经系统切片的三种方式:【水平切面——从前到后,平行于地面的切面。矢状切面(纵切面)——从前到后,垂直于地面的切面。冠状切面(横切面,额状面)——从左到右,垂直于地面的切面。】 二、脑的结构分类:【分类一:前脑(大脑半球和间脑)、中脑(大脑脚和四叠体等)和后脑(小脑、脑桥和延髓)。分类二:大脑(大脑半球、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海马和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和小脑。】 三、大脑皮层的解剖学分区【大脑半球可以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额叶和顶叶由中央沟隔开;外侧裂将颞叶与额叶、顶叶分开;大脑背侧的顶枕沟和腹外侧的枕前切将枕叶与顶叶、颞叶分隔开。】 四、神经生理学知识【1、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 2、支持细胞 3、血脑屏障)2、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1、神经信息的传递:总揽 2、动作电位的传递)五、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基本信息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一个神经元轴突终扣与另一个神经元细胞膜直接相联。它有三种形式:与树突相连、与其它轴突相连、与胞体相连。)】 第三章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与脑的结构层次对应的观测技术(整体活动层次:行为研究(包括动物与人类)。脑区层次:脑损伤、脑刺激、脑电、脑磁、脑成像等。细胞水平:单细胞和多细胞记录技术。分子水平:分子遗传学技术等。)【1、行为测量法(动物行为测量人类行为测量)2、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3、组织学方法(固定、制片、染色)4、神经通路追踪法(氨基酸放射自显影技术菜豆白细胞凝集素技术辣根过氧化酶技术荧光色素标记技术)5、活体脑损伤定位】 二、人类行为测量【1、双分离原则 2、减法原则】 三、脑物质代谢测量【1、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技术 2、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

12.第十二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第十二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进食障碍的三种主要的临床类型。 2.掌握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了解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的临床特点。 4.了解性功能障碍的常见形式和治疗原则。 5.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常见的进食障碍、常见的睡眠障碍能正确识别并能提供合理的处理措施。对常见的性功能障碍能识别并能提出处理建议。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进食障碍 1.掌握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的临床特点。 2.掌握神经性厌食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了解神经性贪食的治疗原则、预后特征。 4.了解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的病因学。 5.了解神经性呕吐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睡眠障碍

1.失眠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发生率高达10-20%。因此应掌握失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同时,要了解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以利于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 2.了解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了解睡行症的临床表现,与其它疾病之间如何鉴别。 4.了解夜惊与梦魇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第三节性功能障碍 1.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性欲减退、阳萎、冷阴、性乐高潮障碍、早泄、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这是一类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功能性疾病。因此,要了解导致上述疾病的原因及各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2.了解性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措施。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 A型题 1.以下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哪一条是对的 A.多数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 C.神经性厌食患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 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E.神经性厌食患者病前多存在程度不等的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1、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他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 2、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如一定的体温,酸碱度、血糖水平,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3、体液调节: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各种提液途径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某种图书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从而实现其调节功能。 4、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解。由于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活体也因素的作用。 5、实验性切除: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的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 6、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脑电活动,故又成为自发脑电图。 7、计算机轴断层技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8、诱发电位: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是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为诱发电位。 9、联合区:除了视区、听区、语言区介绍的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 10、胼胝体: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它将半球内相应的新皮层区连接起来,负责两个半球之间的信息传递。 11、边缘系统:边缘叶与附近的一些皮层及皮层下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系统,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机能系统。12、外周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将脑和脊髓与全身器官联系起来。 13、脑神经: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14、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15、神经核:脊髓灰质内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细胞,其中大多数神经细胞的包体常聚集成群和成层。 16、神经元: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有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17、静息膜电位: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之为静息膜电位 18、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 1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20、神经传递: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并于轴突终扣处释放,经突触间隙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信息得以传递。 21、反射:机体对某一刺激的无意识的应答22、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五个组成部分。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23树突:胞体伸出许多纤维,它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入胞体。 24轴突:由胞体发生的单根突起,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末梢,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25化学性突出:是以化学物质作为通信的媒介而传递信息。 26单线式联系: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