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声音综合练习

声音综合练习

声音综合练习
声音综合练习

声现象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第1-7题每空1分,第8-11题每空2分,共36分)

1、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___传到收音机,

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___(填“乐音”或“噪声”)。小明的眼镜脏了,拿到眼镜店用超声波进行清洗,说明超声波具有___。

2、“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

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3、为了减少噪声枵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______

___处减弱噪声。人们以____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4、“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____传回地球的。

5、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

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___。

6、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称为__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______。

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产生的,

然后通过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__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8、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

数字的单位是_____.

9、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

音是由______产生的,靠___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___相似.。

10、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的响度大,___的音调

高。

1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13、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

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1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6、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

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17、如图1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

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18、下列情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拦河大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C.二胡演员在演奏中不时移动手指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琴声的响度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19、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一句是音调

20、如图2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

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

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23、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

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C.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为了使研究更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D.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2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

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25、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

A.响度不同B.振幅不同C.音调不同D.音色不同26、如图5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27、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

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28、“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三、实验探究(共13分)

29、如图6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喝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7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琴弦(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第1-7题每空1分,第8-11题每空2分,共36分)

1、电磁波(或无线电波),噪声,能量

2、振动、空气

3、声源分贝(dB)

4、响度真空电磁波

5、振动能量

6、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7、动空气电磁

8、分贝(dB)

9、声带振动;空气(介质);音色

10、男;女

11、振动空气(或“气体”或“介质”)噪声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2、D

13、C

14、D

15、B

16、B

17、B

18、D

19、B

20、B

21、D

22、A

23、A

24、B

25、D

26、B

27、B

28、D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29、固体能够传声金属的传声性能优于棉线棉线停止振动 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没有保持琴弦的材料相同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精编版

单元课题: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标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产生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强调观察描述技能以及根据经历做出解释能力的发展,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同的声音》四课内容构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在前课已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介质和效果及传播方向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有一些肤浅的认识,面对于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传播效果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声音产传播的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声音传播的方向及现实应用。 课时课题:《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知道固体传声效果是最好的。 3、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向及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所设计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适当增减,以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传播效果及传播方向为重点,制作“土电话”可设置为课后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铃铛、球形瓶、胶管、酒精灯、音钹等。 学生准备:装入了米、水、空气的塑料袋或气球,也可以用袋装牛奶代替水。 [教学流程]

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 3、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注、感受周围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挂图第7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1—13页、录音磁带、录音机、一段好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 2、师:除了这个声音以外,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好听的声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的做出小结) 3、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声音才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的朋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师:小朋友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师:故事里面都有谁?师: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师:长毛狗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师:小老鼠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 2、教师将故事再完整的讲一遍,加深幼儿的理解 三、说说自己的看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 2、为什么鸟妈妈、长毛狗、小老鼠的想法跟我们的不同? 3、为什么我们每个小朋友喜欢的声音也不同? 4、发给幼儿活动材料,阅读活动材料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 3、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注、感受周围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挂图第7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1—13页、录音磁带、录音机、一段好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引入课题

声音的传播教案

清江小学艾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 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土电话、水槽、音叉 生——水槽、音叉、木尺、铝箔尺、棉线、尼龙绳、记录单、土电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老师这里有个玩具,见过吗?看看是什么?土电话怎么玩的? 预设: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个玩具,玩的时候老师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安静,观察最仔细。谁不安静就算谁输了。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绳子要绷紧,但不能使劲绷,小心绷断了。说话声音不能大,要小声。周围要保持安静等。 师:师:每个组的两位同学先玩,不玩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谁有新发现哦。好,开始。 2 小组活动 3 交流: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土电话把声音从一边传到了另一边,传声时绳子将振动传到了另一头,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 师: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预设:如水、塑料管等(可以举例说明)(将其归纳为液体、固体) 师:我们面前的桌子能传声吗?

《最动听的声音》的阅读答案

《最动听的声音》的阅读答案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洞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

四年级科学上册 3_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五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来到这里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2、师:那咱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心情好吗?(师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师生边欣赏边跟着做动作。) 3、师:同学们,我们从走进这个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唱歌时拍手的声音。 生:走路的声音。 生:同学们唱歌的声音。

生:唱歌时同学们跺脚的声音。 生:老师讲课的声音。 4、师:同学们,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白天我们能听到汽车的叫声,同学们的读书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自己的心跳声,甚到能听到骨骼运动发出的声音。那这些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一)音叉声音的传播 1、师:(出示音叉)能使音叉产生声音吗?(会)怎样让它产生声音呢?(敲一下)你能示范给大家看一下吗(学生上台示范) 2、师:看来同学们让音叉发出声音都没问题,现在我可要加大难度了。我们要用击打过音叉轻轻地触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出现。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吧。 3、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小锤击打音叉,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地触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出现) 5、有不同意见吗? 6、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你还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6、分组实验 7、交流:师:水面有什么现象出现? (生: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师: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你能细致地描述出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吗?

嗓音的分类与发声技巧

嗓音的分类与发声技巧 最普遍的意见是每个大歌唱家都有一套帮助他获得荣誉的、非常明确的方法。 但是如果你随便请哪一位歌唱家谈谈自己的方法,有人会觉得困难,有人甚至否认自己有一套特别的方法,因为歌唱时所用的器官是非常细致而且各个不同的。 大多数歌唱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所有的歌唱者都是不自觉地或习惯地做某些东西的,做得这样地不知不觉,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是怎样做出来的和为什么这样做,但这些'艺术家'的特点还是有它逻辑上的原因。 它们之所以成为某个歌唱者的习惯,是由于它们适合于这个歌唱者的个性,因此也就是这些特点保证了这位歌唱者的高度成就。 歌唱者通过练习和积累经验逐渐知道舌头和喉头在怎样的位置上才能把某一个音发得更好。 歌唱者并不是通过理论或计算才知道这些,而是通过反复的试验得知的。 但是这些知识也许只对他一个人有用;别人也可能唱出同样漂亮的声音,但用的是完全另一种方法。 因此可以大胆地说,有多少个学唱者就有多少种方法,同时,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即使用得再正确不过)也可能对其它任何人都是不适用的。

假如有人想问我这样的问题,那我就要这样回答:即使我事实上是有一套特别的唱法,它或许也只适合于我一个人。 2、嗓音的分类一般说来,关于嗓音这问题可以讲出许多有趣的和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年轻的女歌唱者总是为了不知道自己是个女高音还是次女高音或是女低音而苦恼。 当然,要分辨出'真正的'男高音和很低的男低音是非常容易的,然而要辨明高男中音和戏剧性男高音之间的差别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很多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苦恼,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男高音。 经常唱对他们说来是音域过高的乐曲,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男中音。 千万不要勉强扩大应用音域或强行改变嗓音的天生特性。 如果天生音域宽的话,嗓音经过适当的发展之后,音域就能往上或往下扩展,但是硬性扩展是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的。 把声音向上或向下硬逼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然而,这样硬逼时如果相应地失去了另一方向的声音,那可怎么办呢?如果一个男中音硬要扩展自己的高声区,那末。 他必然会逐渐失去低音。 如果男高音想要硬挤出几个不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低音,那末,他永远也不能把正常的男高音角色唱得很好,而且过了两三年之后,他根本不能再唱了。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

CV声线分类

一:正太音。 一般来说,正太音基本上都是女生伪出来的,男生本声是正太的基本很少,而且男生伪正太音的就更在少数了。 1,正太音(年龄范围:7——12岁男孩) 2,男人和女人在幼年阶段声音是很相似的,要说伪正太音的话,还是觉得女生比较有优势,因为至今没见过有男生能把正太音伪得很正太很美好的。 3,正太音发声特点:音调拉高,嗓子压低。在少女音的基础上,加上刚硬、活力的感觉。4,正太音的语调、语速要注意。小孩子在变声之前,气息必定不成熟,会很短,语气稚嫩。所以正太音的体现,基本上都是出气变小,嗓子变粗,语气变稚嫩。 二,萝莉音。 1,萝莉音(年龄范围:7——12岁女孩)7岁以下再小一点的就是属于幼齿型的萝莉。 2,萝莉音发声特点:音调拉高,嗓子变尖,加重鼻音,语气稚嫩。糅合一点港台腔。 因为小孩子在变声之前,气息必定不成熟,会很短,语气稚嫩。所以基本上萝莉音的体现都是出气变小,嗓子变尖,语气很稚嫩。但是注意不能严重拖音,否则会变得很嗲。这样的话,是会给人一种很假很做作的感觉。 三,少女音 1,少女音(年龄范围:14——18) 2,少女处于青春期,说话语气语调都比较有活力,咬字发音都很清脆的。 四,青年音 1,青年音(年龄范围:18——30) 2,通常人员为男性,说话语调多为正气凛然,没有过多心机的声调。青年音的古风和现代剧都比较多,角色一般为侠客或者白领,或者不得志者,声音清楚,但是没有中年男性的浑厚和力度。 五,御姐音 1,御姐音(年龄范围:24——30) 2,御姐可以是很成熟的、冷静的、理智的、有魅力而又不妖娆,华丽的。 3,御姐音声音会很成熟稳重,甚至有些城府之感,声音的中气很足,颇有风度。 六,大叔音 1,大叔音(年龄范围:40——60) 2,人员为男性,说话语调铿锵有力度,带有成熟男人的魄力和自信。声音往往浑厚,不紧不慢,语调低沉显示出经历世事沧桑的感觉。 大叔音的古风剧都比较多,角色一般为成功型男人,例如帝王或者帮派中比较有势力的人。当然也有少部分龙套的大叔音,比如配音给小贩之类的,这时候体现的则为朴实或者奸诈。 七,大妈音

最好听的声音阅读答案

最好听的声音阅读答案 导读:最好听的声音阅读原文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洞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诠释文化魅力 传播中国声音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诠释文化魅力传播中国声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加坡媒体AsiaOne网站报道称,自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后,中国的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推出了几部根据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改编的热门电影,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和2019年的《白蛇:缘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曾小卉表示,《哪吒》的成功表明,受中国神话启发的动画电影是一种新趋势。 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频出爆款。例如,今夏大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便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与思考?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方向透视: 认真分析材料,便可看出材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新加坡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一致认为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中国动画电影一直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且是一种趋势。在这个真实情境基础上,材料延展出第二层含义:“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频出爆款”,这说明命题者引导考生探讨的并不局限在动画电影与神话故事二者的关系上,而是要去探讨如何来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是影视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内容,这是考生写作的情境限制。脱离情境只谈传统文化的魅力则是跑题立意。 考生的触动和思考一定要围绕上述材料,而不能凭空生发。要谈到材料对自己的触动并进行思考,这就需要考生从动画电影及其他影视作品的角度去思考究竟该如何来诠释传统文化魅力,或者说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该以何种形式面世、传承。考生写作时要围绕这一任务深入论证。

最好听的声音作文600字完美版

最好听的声音作文600字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是音乐家的演奏声?是百灵鸟的动听歌声?还是歌唱家的歌声?不,这些都不是,对我来说,最好听的声音,莫过于那天晚上,那位阿姨的声音了。 那个时候,我还小,也刚搬家,根本不熟悉周围的地形。晚上,我缠着爸爸带我去公园玩,爸爸没有办法,只得带我去了公园。 一到公园,我就找了几个小伙伴开始疯玩。我们追逐着、欢笑着,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我和其中一个小伙伴也不知疯跑了多久,来到一条幽径上。四周黑黢黢的,十分恐怖。这下我俩可慌了,他直接吓得哭出了声。我和他紧挨在一起,我站起身,突然,这里由安静变得诡异。边上就是一片树林,树林里,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咕,咕,咕……”我们浑身颤抖,害怕极了。 忽然,一切声音都不见了,我们的头顶飞过一群鸟。而我,则屏住了呼吸———有脚步声!一定是有人走过来了! “谁在那儿呀?是迷路了吗?我带你们出去。”一阵温和的女声传过来,有些沙哑,并不怎么动听,但对我们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我的伙伴激动得“嗖”地一下站起来,我也十分兴奋,毕竟有人来帮助我们了。但我也马上提高了警惕,审视着那位陌生的阿姨———一头齐肩的短发,个子高高的,身穿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天太黑了,我无法看清阿姨的其他特征,又怕我们真的迷路走不出去,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跟着那位和善的阿姨。阿姨带我们七弯八拐,终于,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公园!阿姨冲我们笑了笑,挥挥手,便消失在黑暗之中,继续走她的路了。 虽然阿姨只说了这短短的一句,但是却指点、帮助了在黑暗中迷茫的我们,这在我耳中就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如果你也不小心迷路了,有这样一种声音,难道不应该觉得幸福吗?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课件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课件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物体传声效果

声乐基础:嗓音分类与歌唱技巧

声乐基础:嗓音分类与歌唱技巧 1、嗓音与发声 如果提出声乐艺术方面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怎样做到 的?'那就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说明在声乐艺术中声音的构成和运用原理,因为在这方面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观点,多得简直使人不知从何说起。” 最普遍的意见是每个大歌唱家都有一套帮助他获得荣 誉的、非常明确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随便请哪一位歌唱家谈谈自己的方法,有人会觉得困难,有人甚至否认自己有一套特别的方法,因为歌唱时所用的器官是非常细致而且各个不同的。大多数歌唱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所有的歌唱者都是不自觉地或习惯地做某些东西的,做得这样地不知不觉,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是怎样做出来的和为什么这样做,但这些'艺术家'的特点还是有它逻辑上的原因。它们之所以成为某个歌唱者的习惯,是由于它们适合于这个歌唱者的个性,因此也就是这些特点保证了这位歌唱者的高度成就。歌唱者通过练习和积累经验逐渐知道舌头和喉头在怎样的位置上才能把某一个音发得更好。歌唱者并不是通过理论或计算才知道这些,而是通过反复的试验得知的。但是这些知识也许只对他一个人有用;别人也可能唱出同样漂亮的声音,但用的是完全另一种方法。

因此可以大胆地说,有多少个学唱者就有多少种方法, 同时,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即使用得再正确不过)也可能对其它任何人都是不适用的。假如有人想问我这样的问题,那我就要这样回答:即使我事实上是有一套特别的唱法,它或许也只适合于我一个人。” 2、嗓音的分类 般说来,关于嗓音这问题可以讲出许多有趣的和有价 值的东西。在嗓音分类上我看到下列情况:很多年轻的女歌唱者总是为了不知道自己是个女高音还是次女高音或是女 低音而苦恼。当然,要分辨出'真正的'男高音和很低的男低音 是非常容易的,然而要辨明高男中音和戏剧性男高音之间的 差别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很多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 非常苦恼,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男高音。经常唱对他们说来 是音域过高的乐曲,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男中音。注)” 3、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的音域被大大地 扩展,声音起剧烈变化,男中音变成了男高音。” 千万不要勉强扩大应用音域或强行改变嗓音的天生特 性。如果天生音域宽的话,嗓音经过适当的发展之后,音域就能往上或往下扩展,但是硬性扩展是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的。把声音向上或向下硬逼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然而,这样硬逼时如果相应地失去了另一方向的声音,那可怎么办呢?如果一个男中音硬要扩展自己的高声区,那末。他必然会逐渐失去低音。如果男高音想要硬挤出几个不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低音,那末,他永远也不能把正常的男高音角色唱得很好,而且过了两三年之后,他根本不能再唱了。” 4、发声

中班语言《最好听的声音》

中班语言《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寂寞”、“孤零零”,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 2.运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动物与老公公之间的情感。 3.体验给别人带来快乐时的愉悦心情,学习关心别人。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最好听的声音》。 2.鸟、猫、蛙、狗、羊、公鸡、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这个小院子里住着谁?找一找,有没有住着其他的人?老公公一个人住在院子里,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不高兴?(丰富词汇:孤零零) 2、教师:老公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里很不快乐,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老公公快乐起来呢? 3、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使老公公快乐,下面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是怎么快乐起来的? (二)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鼓励幼儿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小鸟和小猫是怎样关心老公公的?它们对老公公说了些什么?(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老公公怎么会快乐起来的?可是,天天听小鸟、小猫叫声,日子久了也会听腻的,这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小鸟想出什么办法使老公公更加快乐了呢?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1.教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从故事中的哪些话可以听出来老公公很快乐?小鸟和其他小动物看到老公公很高兴,它们自己觉得快乐吗?为什么它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呢? 3.教师:帮助和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自选角色,创造性的进行故事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语言区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复述,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传播事件分析报告-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传播事件分析报告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N广告13-1F 苏薇【事件回顾】 2012年7月13日,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首次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以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为宗旨,并且邀请了当今华语歌坛的四位一线巨星作为明星导师,声势浩荡,不断在荧屏上创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率。在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冗杂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的大火,似乎也给观众找到了“可以看电视”的一丝希望。而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看,其热播也具有一定的原因。 【传播分析】 第一,大众传播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需要。 大众传播娱乐化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商业化运营。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使得大众媒介不断生产满足社会普遍大众底层需要的娱乐机会和休闲信息。“中国好声音”也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表现,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更加需要一个娱乐环境来缓解生存和社会竞争中的压力。因此,“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给与了人们一个“减压阀”。从结构功能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有更多的人需要满足文化需求,“中国好声音”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欲望。 第二,“中国好声音”是从“荷兰好声音”原版引入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他更加符合“文化工业”商品性、技术化、产品均一化和文化强迫化的特点。“中国好声音”虽然与“V oice”的其他节目具有齐一化和程式化的特点,但是它的“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等特点与国内的选秀节目相比具有独特的内容与风格。而“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及“成为大明星”等特点所塑造的整个文化特征即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只凭借实力说话”“平等”“成功”。 第三,“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广泛立体。 “中国好声音”在播出过程中,不单单依托传统的电视媒体,更加入了网络直播和微博互动。新媒体的加入使得“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更加广泛,而大量的关注导致报纸、杂志等传统的文字媒体的报道和最后终极PK巅峰之夜以演唱会的模式出售门票更使得《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更加立体、全面化。 第四,“中国好声音”强烈的互动性。 “中国好声音”在节目中实时打出滚动的字幕,包括微博互动和短信互动,让观众对“中国好声音”及“比赛选手”的评价即时的表现在大众面前,使得观众在互动中感受到极高的参

电影的声音(术语与分类)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语言、音响、音乐。 一、语言的分类 1、对白(对话):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三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个人问题访问记》。 3、旁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语言的录制 ①、先期录音(前期录音):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录音。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 ②、后期录音(后期配音、配音):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的内容,进行配音。后期配音是电影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录音方法,(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它往往能使电影的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③、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三、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指旁白 四、电影声音中的音响 音响:除语言、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 动作音响: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语虫鸣。背景音响: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声,电话声、钟表声。 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神话、科幻片中多用。 五、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1、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有一种声音最动听1

有一种声音最动听 黑夜的夜幕如一个神秘美好的梦,朔风吹来,夜空中飘起晶莹洁白的雪花,纷然,纯美。忽然,长空中画过一个火红的光影,越来越亮,带着对黎明的期盼,弥留着一串银铃的动人音符。 小时的我认为最动听的一种声音,是荡漾在心湖中清脆悦耳的铃声,是属于圣诞老人的旋律。 在圣诞节,小女孩的我总怀有一个纯真美好的梦,就是在圣诞节的清晨听到那动听的铃声。那一个一个音符就像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天幕中幻化出迷人的舞步,旋转、交织、翻飞、升华。如同山林间沐浴月华的的清泉叮咚,那般多姿多彩。但现实的世界不允许多彩的泡泡肆意飞舞,我对同学说,每年圣诞节我总会在梦中听到那一声声铃声,但他们用一根根尖针刺破我的梦:“什么银铃声,什么圣诞老人,那都是骗小孩子的!”绝强的我满含泪花:“不,我确实听过铃声,那是世上最优美动人的声音,是你们没听过。”此时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银铃声,又传来了一声慈爱的声音:“因为相信所以你就会听到。” 那天深夜,伴随着圣诞老人甜美的笑容和我满心期盼的铃声,我沉沉地进入梦乡。雪的纷飞,夜的寂静,天籁无声,只有银白色雪花的尽头是那我真切听到的银铃之声,怀揣着孩童纯真的渴望,坚定的期盼在平安夜如约而至。铃声铛铛,越来越清脆,越来越真切,越来越…… 朦胧中,我睁开了惺忪的双眼,漆黑的房间里仿佛有人影在闪动,而且有一阵响亮的铃声在房间呢?是谁?是圣诞老人吗?我雀跃的心似乎要跳出胸膛,但是我又怕惊扰了圣诞老人让他提前离开,于是便眯起眼睛装作继续睡觉。铃声真的如梦中那般悦耳,一个个音符跃入耳中,流淌出一种心安的感受。我小心翼翼地拾起被他人不屑的梦,仔仔细细地沉入这无与伦比的音乐,真真切切的单纯。皎洁的月光洒向无尽的雪地,一缕银光射入我的房间,一点一点吞噬着黑暗,一点一点照亮为我修补心灵的“圣诞老人”。他的头发有点花白,但仍年轻,双手有力地摇动着铃铛,啊,那是爸爸!那是在冬夜中为我保有纯真的那个人——爸爸,铃声愈发地动听,也夹杂了一份厚重,因为他的动听中饱含着爱。 直至今日,我仍认为最动听的一种声音是给予人信念与希望的铃声,因为它就像是一种力量,让我怀揣这一份纯真,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对爱的一份独特的感悟。因为相信有纯真的存在,也有爱相依,所以愈见其动人。 有一种声音最动听 流行乐曲,能让现代青年,赏心悦目;雨声,同样能使多愁善的文人墨客触动心灵;而于我,或许在这漫漫长夜中,惟有钟表的滴答声相伴,才会安心于做眼下的题,逐心中的梦。 “滴答,滴答……” “啊——不做了。”我重重的摔下手中的笔一头栽向松软的床上,望着宁静的夜,内心却烦躁不堪。看着对面的楼房,点灯的只有几户人家?一道题,一道中考题,竭力回想了如此久却一无所获,不禁有些沮丧。是否,耕耘了也不一定有收获?是否,播种了也不一定有自己的硕果累累?幻想曾经,那个自信的我不知去了何方?睡意一阵阵向我袭来,就让我睡一下吧,一下也好…… “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 模糊的意识中渐渐第响起来清晰的声音。是钟表吗?现在几点了,应该已经快深夜了吧。不知为何,在这“滴答”声中心也已渐渐沉淀下来,望向窗外,想着眼前的实力离自己的梦想到底还有多远。 “滴答,滴答……” 毫无止境的机械般的向前走,钟表难道不会困乏吗?难道乐此不疲地转动是为了人们回眸的瞬间?“春蚕到死丝方尽”小小的你,是有如何大的勇气去做到这些?听着耳畔的“滴答滴答”声让自称为万物灵长一员的我有些心虚。 叹了口气,拾起刚刚摔下的笔,揉揉惺忪的眼,给自己冲一杯咖啡,心平气和的对待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