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1-2还原问题

6-1-2还原问题

6-1-2还原问题
6-1-2还原问题

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

解这个题目要从所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给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算,同学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的年龄是

(100÷10+15)×4-12=88(岁)。

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除的用乘,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这种解题方法叫做还原法或逆推法,用还原法解题的问题叫做还原问题。

例1 有一个数,把它乘以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问:这个数是几?

分析:这个问题是由

(□×4-46)÷3-10=4,

求出□。我们倒着看,如果除以3以后不减去10,那么商应该是4+10=14;如果在减去46以后不除以3,那么差该是14×3=42;可知这个数乘以4后的积为42+46=88,因此这个数是88÷4=22。

解:[(4+10)×3+46]÷4=22。

答:这个数是22。

例2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分析:利用还原法。因为把个位上的5看成9,所以多加了4;又因为把十位上的8看成3,所以少加了50。在用还原法做题时,多加了的4应减去,多减了的50应加上。

解:123-4+50=169。

答:正确的结果应是169。

例3 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乐乐先拿了若干树苗,欢欢看到乐乐拿得太多,就抢了10棵,乐乐不肯,又从欢欢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是欢欢的2倍。问:最初乐乐拿了多

少棵树苗?

分析:先求乐乐与欢欢现在各拿了多少棵树苗。学校共有树苗36棵,乐乐拿的树苗数是欢欢的2倍,所以欢欢现在拿了36÷(2+1)

=12(棵)树苗,而乐乐现在拿了12×2=24(棵)树苗,乐乐从欢欢那里抢走了6棵后是24棵,如果不抢,那么乐乐有树苗24-6=18(棵),欢欢看乐乐拿得太多,去抢了10棵,如果欢欢不抢,那么乐乐就有18+10=28(棵)。

解:36÷5(1+2)×2-6+10=28(棵)。

答:乐乐最初拿了28棵树苗。

例4 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尽管甲、乙、丙三个组之间将图书借来借去,但图书的总数90本没有变,由最后三个组拥有相同数目的图书知道,每个组都有图书90÷3=30(本)。根据题目条件,原来各组的图书为甲组有30+3=33(本),

乙组有30-3+5=32(本),

丙组有30-5=25(本)。

例5 在A商店,我花了所带钱的 ,在B商店又花了剩下钱的 ,

离开B商店时,我还有4元钱。问:进A商店时我身上有多少钱?

 

=18(元)

答:进A商店时我身上有18元。

例6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分析:由逆推法知,第二次用完还剩下15+7=22(米),第一次用完还剩下(22—10)×2=24(米),原来电线长(24+3)×2=

54(米)。

解:[(15+7—10)×2+3]×2=54(米)。

答:这捆电线原有54米。

例7 桃园里来了第一群猴子,吃去桃子总数的一半又半个;第二群猴子又来吃掉剩下桃子的一半又半个;第三群猴子又来吃掉剩下桃子的一半又半个。这时桃园里还有100个桃子。那么园中原有多少桃子?

分析:题中出现了半个桃子的条件,不过据题意剩余的部分始终不会有半个的情况,那么那一群猴子也没有吃半个剩半个的情况。

可以把没群猴吃的桃数改为正好一半,那么相应剩下的桃数就要多半个。

解:第三群猴子没吃,相应有桃子

(100+0.5)×2=201(个)

第二群猴子没吃,相应有桃子

(201+0.5)×2=403(个)

第一群猴子没吃,相应有桃子(桃园中原有的桃子数)

(403+0.5)×2=807(个)

答:桃园中原有桃子807个。

课后作业:

1.某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其结果等于24,这个数是

多少?

2.用1722除以一个两位数,小明在计算的时候错把这个两位数的

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写反了,得到的结果是42,则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3.在125×□÷3×8—1=1999中,□内应填入什么数?

4.四一班的图书箱第一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二天又借出了43本,还剩下32本,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

5.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

剩下的一半多7吨,还剩4吨。问:粮库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6.有一筐梨,甲取一半又一个,乙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丙再取

余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筐里只剩下一个梨。这筐梨共值8.80元,那么

每个梨值多少钱?

7.某人去银行取款,第1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

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这时存折上还剩125元。问:此人原有存款多少元?

8.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

剩下的一半少7吨,还剩4吨。问:粮库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9.某人去银行取款,第1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

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这时存折上还剩125元。问:此人原有存款多少元?

10.一种昆虫从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2天长到40毫米

长,问长到5毫米长需要多少天?

11.睡莲是漂在池塘中央的绿色植物,睡莲长得很快,第二天比第

一天长大一倍,第三天又比第二天长大一倍,到了第八天整个池塘盖满

睡莲,问睡莲盖满你半个池塘要多少天呢?

12. 求某数的4倍加上8,一个学生错误的计算成先加8再4倍,结果得968.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还原问题高级

下面再讲一些较复杂的还原问题和列表逆推法。

例1有一堆棋子,把它四等分后剩下一枚,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再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问:原来至少有多少枚棋子?

分析与解:棋子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1枚。由此逆推,得到

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枚),

第二次分之前有5×1+1=21(枚),

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枚)。

所以原来至少有85枚棋子。

例2袋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有多少个球?

分析与解:利用逆推法从第5次操作后向前逆推。第5次操作后有3个,第4次操作后有(3—1)×2=4(个),第3次……为了简洁清楚,可以列表逆推如下:

所以原来袋中有34个球。

例3三堆苹果共48个。先从第一堆中拿出与第二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中拿出与第三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三堆;最后又从第三堆中拿出与这时第一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一堆。这时,三堆苹果数恰好相等。问:三堆苹果原来各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由题意知,最后每堆苹果都是48÷3=16(个),由此向前逆推如下表:

原来第一、二、三堆依次有22,14,12个苹果。

逆推时注意,每次变化中,有一堆未动;有一堆增加了一倍,逆推时应除以2;另一堆减少了增加一倍那堆增加的数,逆推时应使用加法。

例4有甲、乙、丙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先将甲桶油倒入乙、丙两桶,使它们各增加原有油的一倍;再将乙桶油倒入丙、甲两桶,使它们的油各增加一倍;最后按同样的规律将丙桶油倒入甲、乙两桶。这时,各桶油都是16千克。问:各桶原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与例3类似,列表逆推如下:

原来甲、乙、丙桶分别有油26,14,8千克。

逆推时注意,每次变化时,有两桶各增加了一倍,逆推时应分别除以2;另一桶减少了上述两桶增加的数,逆推时应使用加法。

例5 兄弟三人分24个桔子,每人所得个数分别等于他们三年前各自的岁数。如果老三先把所得的桔子的一半平分给老大与老二,接着老二把现有的桔子的一半平分给老三与老大,最后老大把现有的桔子的一半平分给老二与老三,这时每人的桔子数恰好相同。问:兄弟三人的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与解:由于总共有24个桔子,最后三人所得到的桔子数相等,因此每人最后都有24÷3=8(个)桔子。由此列表逆推如下表:

由上表看出,老大、老二、老三原来分别有桔子13,7,4个,现在的年龄依次为16,10,7岁。

逆推时注意,拿出桔子的人其桔子数减少了一半,逆推时应乘以2;另两人各增加拿出桔子的人拿出桔子数的一半,逆推时应减去拿出桔子数的一半。

练习

1.甲乙丙三个鸡笼共养36只小鸡,如果从甲笼取6只到乙笼,再从乙笼取5只到丙笼,那么三个笼里的鸡就一样多。求三个笼里原各有多少只鸡?

2.甲乙两堆沙子,第一次从甲堆取出和乙堆一样多的砂子放到乙堆,第二低从乙堆取出和甲堆剩下的同样多的砂子放到甲堆,第三次又从甲堆取出砂子放入乙堆,方法同前两次,这时甲乙两堆的砂都是48千克,问甲乙两堆砂原来各是多少?

3.书架有上、中、下三层,一共放了192本书。先从上层取出与中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与下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下层,最后从下层取出与上层现有的同样多的书放到上层,这时三层的书刚好相等。问:这个书架上、中、下三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4.甲、乙、丙三人各有若干元钱,甲拿出一半平分给乙、丙,乙又拿出现有的一半平分给甲、丙,最后丙又拿出现有的一半平分给甲、乙。这时他们各有240元。问: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5.一只桶装满可乐,第一次取出总数的一半多3千克,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1千克,桶中还剩4千克,问原来桶中共装可乐多少千克?

6.妈妈买来一些橘子,小明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一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第三天又吃掉剩下的一半多一个,第四天小明吃掉了剩下的最后一个橘子。问妈妈共买了多少个橘子你?

7.甲乙两只盛乌龟的笼各有若干只乌龟,如果把甲笼里的一些乌龟

乙笼,使乙笼的乌龟数目增加一倍,再从乙笼取出一些乌龟放入甲笼,使甲笼里的乌龟也增加一倍,这时甲乙两笼的乌龟数都是36只,问原来甲乙两笼各有乌龟多少只?

行程问题中的猎狗追兔问题

【解析走美复赛试题第8题】野兔逃出80步后猎狗才开始追,野兔跑7步的路程猎狗只需跑3步,野兔跑9步的时间猎狗只需跑5步。问:猎狗跑多少步才能追上野兔?

【分析】条件野兔逃出80步后指的是兔步,这个时候在解题时需要化狗步为兔步,统一狗步:

兔步 狗步

路程: 7步(35步) 3步(15步)

时间: 9步(27步) 5步(15步)

首先怎样统一狗步呢?狗出现了3步,5步,求【3,5】=15(步)3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15。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狗的15步就是兔的35步;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狗的15步就是兔的27步;

1. 狗跑15步的路程等于兔跑35步的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狗走了兔

35步的路程;

2. 在狗跑15步的时间内,狗比兔多跑了35-27=8(个兔步)

跑15个狗步追上8个兔步,总共80个兔步,15×(80÷8)

=150(步)

【点评】这种猎狗追兔问题是很多学生觉得很难的行程问题,其实只要你好好分析,告诉你兔步,就统一狗步,告诉你狗步,就统一兔步,一定要记住这个转化原则,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一、数论

例:有两个两位数的差是56,这两个两位数的平方数的末两位数字相同,求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好多同学看到这道题,感觉无从下手。题目给的条件非常少,只有两个。而且第二个条件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用。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因式分解,奇偶数的性质,和差问题等都涉及到。

首先,我们设这两个数分别是a,b(a>b),因为a,b的平方数的末两位数字相同,所以这两个数的平方做差应该是100的倍数,即 a的平方-b 的平方=100m(m是正整数)

所以(a+b)(a-b)=100m (因式分解)

又因为a-b=56=14*4

所以a+b应该是25的倍数

又根据a+b和a-b的奇偶性是相同的且a-b=56 (奇偶数的性质)

所以a+b应该是50的倍数

又a-b=56,所以a+b显然大于56

所以我们从100开始选取

当a+b=100时,a-b=56 所以a=78,b=22 (和差公式)

当a+b=150时,由于a-b=56,得出a=103 是三位数,不符合题意

同理,a+b为其他值时也不符合题意

故:a=78,b=22

解:设这两个数为a,b 根据题意

=100m(m为正整数)

则(a+b)(a-b)=100m

又a-b=56

所以a+b应该是25的倍数

又a+b和a-b的奇偶性相同

且a-b=56

所以a+b应该是50的倍数

又a-b=56,所以a+b大于56

所以a+b=100,150,200……

当a+b=100时,a-b=56

a=78,b=22

当a+b=150时,由于a-b=56,得出a=103 是三位数,不符合题意

同理,a+b为其他值时也不符合题意

故:a=78,b=22

二、页码问题

例:有一本字典页码共有1255页,则这本字典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

分析:乍一看此题感觉无法下手,1255页的字典出现的数字太多,逐一去加,感觉不太现实,而且容易出错!但知道页码数算法的同学可能知道,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此题解法有二:

第一种比较麻烦,求出1~1255页中数字1-9出现的次数,然后再算。(烦,但不难,需仔细。)

第二种解法:先考虑1~99,可两两结合,所以把0加上!一共一百个数,分成50组:(0,99)、(1,98)、(2,97)……(48,51)、(49,50)。每组数个位上的页码数相加为9,十位上的页码数相加也是9,所以页码数之和为9+9=18.即:0~99的页码数之和为19*50=900.同样考虑100~199,不考虑百位的1,则和0~99一样!百位的1一共出现了100次,所以100~199页码数的和为900+100=1000.200~299页码数和为900+200=1100.

则1~999的页码数之和为

900*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3500

1000~1255:

1000~1099 页码数字和900+100=1000

1100~1199 页码数字和900+100+100=1100

1200~1255 页码数字和 (5+5)*23+2*56+1*56=398

1000~1255共2498

所以1~1255页码数字和:13500+2498=15998

三、数阵图

例:在下图中填9个数,使每行、每列、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那么b处应该填入的数是( )

0.8 1.9

B

0.9

分析:此题题干简单,乍看不难,但有一需要转弯的地方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每行、每列、对角线上的和应该是

0.9+1.9+b=2.8+b

所以右下角的数应该是2

做到此处,大部分人感觉无法进行下去,题目给的条件非常简单,数阵图中空的也比较多。

此时,需要大胆的去设未知数,根据和相等列出方程

设和为S,则

0.8 1.9

x b y

0.9 2

第一列的和为:0.8+x+0.9=S

第三列的和为:1.9+y+2=S

对角线的和为:2.8+b=S

加起来0.8+x+0.9+1.9+y+2+2.8+b=3S

此式子猛一看,一个等式却有四个未知数,貌似无解,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会发现式中的x+y+b正是第二行的和,即为S。

想到此便豁然开朗,题目迎刃而解

所以:0.8+0.9+1.9+2+2.8+S=3S

解得:S=4.2

所以b=4.2-2.8=1.4

一只布袋里有50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球,其中红色的球10只,绿

色的球10只,黄色的球10只,蓝色的球10只,其余的是白色的和黑色的球。如果要确7只,至少要取()只球。

【评点】:这类题目属于抽屉原理类,解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出最坏的情况是什么,这样才能既满足"确保"、又满足"至少"。一般此类题目会这样出:50只球,红绿黄蓝黑每种颜色各10个,问要想确保取出同样颜色的球7只,至少要取多少。在以往的课堂上观察下来,经过我前期知识的铺垫,孩子们这时候都能争着抢着说出答案31了。

不难发现,第六届中环杯四年级决赛填空题第3题就是在其他都相同的条件下,把最后10个球变成了黑白混色。难点在于不知道白球有几个,黑球又有几个,知道的只是白加黑一共10个球,这就给判断什么是最坏的情况带来了难度。平时我向孩子们最强调的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敢于尝试,这个时候只要把各种情况一一尝试着列出来,再一个一个判断最坏的情况,答案就会渐渐浮出水面,孩子们课堂上的反应也的确是后来的恍然大悟。

可见,出题老师心里十分的清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问题孩子们就会觉得烦、不愿意去分析、觉得难。但是这个时候只要孩子们敢想敢做敢尝试,就会发现问题竟然迎刃而解。这也是我在课堂上最鼓励大家做的--尝试!哪怕用最笨的穷举法得出了某些问题的答案,我依然会觉得他具备了最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让我相信,在题目对大家来说都很难的情况下,他一定会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那个孩子。

例题详解:

(第九届中环杯初赛第1题)算式1+2+3+……+2008+2009+2008+……+3+2+1的运算结果是()数(填奇或偶)。

【分析】观察此题要求最后的结果填奇数或偶数,那么可从奇偶性的性质1和性质2分别得到解法一和解法二。观察题目中有等差数列,可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这一知识点得到解法三。

【解法一】根据奇偶性的性质1: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所以有:1+1是偶数,2+2是偶数……,那么1+2+3+……

+2008+2008+……+3+2+1是偶数,所以原式是偶数+2009(奇数)的结果为奇数。

【解法二】根据奇偶性的性质1、2:奇×偶=偶,偶×偶=偶,奇+偶=奇。所以有:(1+2+3+……+2008)×2为偶数,偶数+2009(奇数)的结果为奇数。

【解法三】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能到:1+2+3+……+(n-1)+n+(n-1)+……+3+2+1=n×n,所以1+2+3+……+2008+2009+2008+……+3+2+1=2009×2009结果为奇数。

例题详解:

例一:行程问题

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田奇和王强同学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跑2分30秒相遇,如果背向而跑则半分钟相遇,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同向而跑,2分30秒相遇,这实质是快的追上慢的。起跑后,由于两人速度的差异,造成两人路程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增长,两人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到两人相距环形跑道的半圈时,相距最大。接着,两人的距离又逐渐缩小,直到快的追上慢的,此时快的比慢的多跑了一圈。

这就是所谓的追及问题,数量关系为: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由题意,得知路程差为300米,追及时间为2分30秒,即150秒,因此两人速度差为300/150=2米/秒。背向而跑即所谓的相遇问题,数量关系为: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由题意,可以求得两人的速度和为

300/30=10米/秒。有了两人的速度和与速度差,即可求得两人的速度:慢者:(10-2)/2=4米/秒,

快者:10-4=6米/秒

例二:如图,有一个圆,两只小虫分别从直径的两端A与C同时出发,绕圆周相向而行。它们第一次相遇在离A点8厘米处的B点,第二次相遇在离C点处6厘米的D点,问,这个圆周的长是多少?

【分析】如图所示,第一次相遇,两只小虫共爬行了半个圆周,其中从A点出发的小虫爬了8厘米,第二次相遇,两只小虫又爬了一个圆周,所以两只小虫从出发共爬行了1个半圆周,其中从A点出发的应爬行厘米,比半个圆周多6厘米,半个圆周长为8*3-6=18厘米,一个圆周长就是:(8*3-6)*2=36厘米

【等差数列】

100个连续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和是8450,取出其中第1个,第3个……第99个,再把剩下的50个数相加,得多少?

(方法1)要求和,我们可以先把这50个数算出来。100个连续的自然数构成等差数列,且和为8450,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末项

=8450×2÷100=169,又因为末项比首项大99,所以根据和差公式,小数=(和—差)÷2,首项=(169—99)÷2=35。末项=35+99=134。因此,剩下的50个数为:36、38、40、42、……、134。这些数构成等差数列,和为(36+134)×50÷2=4250

(方法2)我们考虑这100个自然数分成两个数列,第一个数列取第1、3、5、。。。。97、99项,第二个数列取第2、4、6、。。。。98、100项。这两个数列有相同的公差,相同的项数,且剩下的数组成的数列比取走的数组成的数列的相应项总大1,因此,剩下的数的总和比取走的数的总和大50,又因为它们相加的和为8450。所以,剩下的数的总和为(8450+50)÷2=4250

例题详解

例:有一张长方形纸长2703厘米、宽1113厘米。要把它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张不能有剩余且正方形的边长要尽可能大。问:

这样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1991年小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正方形的边长即是2703和1113的最大公约数.在学校,我们已经学过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但有时会遇到类似此题情况,两个数除了1以外的公约数一下不好找到.但又不能轻易断定它们是互质数.怎么办?在此,我们以Eg3为例介绍另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辗转相除法。

在长2703厘米、宽1113厘米的长方形纸的一端,依次裁去以宽(1113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2个.在裁后剩下的长1113厘米,宽477厘米的长方形中,再裁去以宽(477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2个.然后又在裁剩下的长方形(长477厘米,宽159厘米)中,以159厘米为边长裁正方形,恰好裁成3个,且无剩余.因此可知,159厘米是477厘米、1113厘米和2703厘米的约数.所以裁成同样大的,且边长尽可能长的正方形的边长应是159厘米.所以,159厘米是2703和1113的最大公约数。

让我们把图解过程转化为计算过程,即:

2703÷1113,商2余477;

1113÷477,商2余159;

477÷159,商3余0。

或者写为

2703=2×1113+477,

1113=2×477+159,

477=3×159。

当余数为0时,最后一个算式中的除数159就是原来两个数2703和1113的最大公约数.

可见,477=159×3,

1113=159×3×2+159=159×7,

2703=159×7×2+477

=159×7×2+159×3=159×17。

又∵7和17是互质数,

∴159是2703和1113的最大公约数。

【小结】辗转相除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出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氧化还原1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1.已知 ?(Fe 3+/Fe 2+) = +0.77 V , ?(Fe 2+/Fe) = -0.44 V ,则 ?(Fe 3+/Fe)的值为…( ) (A) -0.037 V (B) +0.55 V (C) +0.40 V (D) +1.65 V 2. 用反应Zn + 2Ag +2Ag + Zn 2+ 组成原电池,当[Zn 2+]和[Ag +]均为1 mol ·dm -3,在298.15 K 时,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为…………………………………… ( ) (A) E = 2 ?(Ag +/Ag) – ?(Zn 2+/Zn) (B) E = [ ?(Ag +/Ag)]2 – ?(Zn 2+/Zn) (C) E = ?(Ag +/Ag) – ?(Zn 2+/Zn) (D) E = ?(Zn 2+/Zn) – ?(Ag +/Ag) 3.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 (A) E = 0,E = 0 (B) E ≠0, E ≠0 (C) E ≠0,E = 0 (D) E = 0, E ≠0 4. ?(MnO -4/Mn 2+) = 1.51 V , ?(MnO -4/MnO 2)= 1.68 V , ?(MnO -4/MnO - 24) = 0.56 V , 则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次序是…………………………… ( ) (A) MnO -24> MnO 2 > Mn 2+ (B) Mn 2+ > MnO - 24> MnO 2 (C) MnO -24> Mn 2+ > MnO 2 (D) MnO 2 > MnO - 24> Mn 2+ 5. 使Cr 2+ 离子能放出氢的水溶液是……………………………………………( ) (已知: ?(Cr 3+/Cr 2+) = -0.40 V , ?(O 2/H 2O) = 1.23 V) (A) pH = 0 (B) pH = 10 (C) pH = 0无氧 (D) pH = 7无氧 6. 在由Cu 2+/Cu 和Ag +/Ag 组成的原电池的正负极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达平衡后[NH 3·H 2O] = 1mol ·dm -3,则电池的电动势比未加氨水前将…………………… ( ) (Cu(NH 3)+24的K 稳 = 2.1 ? 1013,Ag(NH 3)+ 2的K 稳 = 1.1 ? 107) (A)变大 (B)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7.已知: ?(Fe 3+/Fe 2+) = 0.77 V , ?(Br 2/Br -) = 1.07 V , ?(H 2O 2/H 2O) = 1.78 V , ?(Cu 2+/Cu) = 0.34 V , ?(Sn 4+/Sn 2+) = 0.15V 则下列各组物质在标准态下能够共存的是……………………………………………… ( ) (A) Fe 3+,Cu (B) Fe 3+,Br 2 (C) Sn 2+,Fe 3+ (D) H 2O 2,Fe 2+ 6. 根据铁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Fe 3+ ───── Fe 2+ ───── Fe (A) ?(Fe 3+/Fe) ≈ -0.04 V (B) Fe 与稀酸反应生成Fe 2+ 和氢气 (C)在酸性溶液中Fe 2+ 能发生歧化反应 (D) Fe 与氯气反应生成Fe 3+ 和Cl - 7. 市场上供应的干电池中有MnO 2,它的主要作用是………………………( ) (A) 导电 (B) 吸收产生出来的水分 (C) 参加正极反应 (D) 参加负极反应 8. 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各组中所表示的 m r G ?, E 和K 的关系应 是…………………………………………………………………………………………… ( ) (A) m r G ?>0; E <0;K <1 (B) m r G ?>0; E >0;K >1 (C) m r G ?<0; E <0;K >1 (D) m r G ?<0; E >0;K <1 9. 下列各电对中, ?值最小的是……………………………………………( ) (AgCl 的K sp = 1.77 ? 10-10,AgBr 的K sp = 5.35 ? 10-13 +0.77 V -0.44 V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完整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 书写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如何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化学反应真得好难,一个方程式写上很多遍,第二天就遗忘得无影无踪,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其规律。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轻松自如地写出这些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有好多,但以下几个知识点你必须要熟练掌握: 一、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化学反应真得好难,一个方程式写上很多遍,第二天就遗忘得无影 无踪,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其规律。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轻松自如地写出这些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有好多,但以下几个知识点你必须要熟练掌握: 一、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二、常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价态变化规律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转化时,价态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不反应。 2.优先规律 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氧化剂)时,氧化剂(还原剂)通常先和还原性(氧化性)最? ? ? ? ? ?强的还原剂(氧化剂)反应。 3.守恒规律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 四、溶液中反应要注意应用微粒观进行分析,同时要多注意溶液的环境,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以上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必备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非常重要。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成三步完成,下面就以Cu 与稀硝酸反应为例谈谈书写方法: (1)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根据前面知识可知:Cu 是还原剂,对应的产物为Cu 2+,硝酸在溶液中电离出H +和NO 3-离子,二者都可以得电子被还原,但NO 3-氧化性强于H +,因而NO 3-是氧化剂,对应产物为NO 。 Cu + NO 3- = Cu 2+ + NO (2)根据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3Cu + 2NO 3- = 3 Cu 2+ + 2NO (3)观察溶液的酸碱性,配平非氧化还原部分。 在酸性溶液中,多”O ”的一方加H +,少“O ”的一方加H 2O ,并且多一个O 加两个H + 在碱性溶液中,多”O ”的一方加H 2O ,少“O ”的一方加OH -,并且多一个O 加一个H 2O 3Cu + 2NO 3- +8H + = 3 Cu 2+ + 2NO + 4H 2O (如果写化学方程式补上对相应的离子) 练习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练习题及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一、配平下列方程式 (1)23____O NH +催化剂 加温加压=====O H NO 2____+ (2)O H CO NO HNO C 2223______)(____+↑+↑?→? +浓 (3)O H NO NO Cu HNO Cu 2233____)(__)(____+↑+?→? +稀 (4) Cu+ HNO 3(浓)---Cu(NO 3)2+ NO 2+ H 2O (5) H 2S+ SO 2 S ↓+ H 20 (6) KClO 3+ HCl KCl+ Cl 2+ H 2O (7) CuS+ HNO 3(浓) Cu(NO 3)2+ H 2SO 4+ NO ↑+ H 2O (8) Al(NO 3)3 Al 2O 3+ NO 2+ O 2↑ (9) NH 3+ CuO N 2↑+ Cu+ H 2O (10) 32____HNO S K +(稀)O H NO S KNO 23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44242242722+++?→? ++SO Cr SO K CO SO H O Cr K C (12) FeCl 3+ Na 2S----S+ FeS+ NaCl 1 NH 3+ Cl 2----N 2+ NH 4Cl 2 NH 3+ Cl 2----N 2+ HCl 3 Cu 2S+ HNO 3--- Cu(NO 3)2+ NO+ H 2O+ S 4 As 2S 3+ HNO 3 + H 2O+ ---- H 2SO 4+ H 3AsO 4 + NO 5 Fe 3C+ HNO 3 + H 2O+ ---- CO 2+ Fe(NO )3+ NO 2 6 (NH 4)2PtCl 6---- Pt+ NH 4Cl+ HCl+ N 2 7 Ca(OH)+ S---CaS x + CaS 2O 3+ H 2O 8 C 2H 2+ KMnO 4+ H 2SO 4-- K 2SO 4+ MnSO 4+ HCOOH+ H 2O 9 P+ CuSO 4+ H 2O----H 3PO 4+ Cu 3P+ H 2SO 4 10 K 2Cr 2O 7+ Fe 3O 4+ H 2SO 4----K 2SO 4+ Fe 2(SO 4)3+ Cr 2(SO 4)3+ H 2O 11 H 2S+ KMnO 4+ H 2SO 4----S+ K 2SO 4+ MnSO 4+ H 2O

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及其盐氧化还原性的比较

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及其盐氧化还原性的比较 姓名:杨颖聪指导教师:桑亚丽 赤峰学院化学系09级化学本科班 引言 恩格斯说过:“科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归根结底是由生产所决定的。”化学正像其他学科一样,是人类活动实践的产物。那么,化学研究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下面,就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及其盐氧化还原性做如下讨论: 一、卤素及其含氧酸(盐)的结构特征 1、卤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元素周期系第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总称为卤素。卤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其价层电子构型均为ns2np5,它们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卤离子,或与另一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所以卤素原子都能以-1氧化态形式存在[1]。除氟外,在一定的条件下,氯、溴、碘的外层ns np成对电子受激发可跃迁到nd轨道,nd轨道也参与成键,故可呈现+Ⅰ、+Ⅲ、+Ⅴ、+Ⅶ氧化态,这些氧化态突出地表现在氯、溴、碘的含氧化合物或含氧酸根中,如:+1: HXO (次卤酸)、+3: HXO?(亚卤酸)、+5: HXO?(卤酸)、+7: HXO?(高卤酸)。 2.卤素含氧酸(盐)的结构特征: 含氧酸是酸根中含有氧原子的酸。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根,即含氧阴离子,属于 多原子离子。在这样的离子中,中心成键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除了形成σ键以外,还可能形成 π键,不过由于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不同,形成的π键类型不完全一样[2]。但是,在这些 含氧酸的结构中,都含有X─O─H键,有的亦含有X─O键等。 二、卤素含氧酸(盐)的稳定性 1、影响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因素: 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与含氧酸根离子的变形性和阳离子的极化作用有关,组成盐的 阳离子的离子热越大,且阴离子的变形性越大,则极化作用越强,越易于分解;其次,含氧 酸盐分解的焓变大小也是其影响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分解焓变越大,盐的热稳 定性越高【3】。

氧化还原反应

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 【5-1】指出下列物质中划线原子的氧化数: (1)Cr 2O 72- (2)N 2O (3)NH 3 (4)HN 3 (5)S 8 (6)S 2O 32- 解:(1)Cr: +6; (2)N: +1;(3)N: -3; (4)N: -1/3; (5)S: 0; (6)S: +6 【5-2】用氧化数法或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233234As O +HNO +H O H AsO +NO → (2)227224242432K Cr O +H S+H SO K SO +Cr SO +()S+H O → (3)232KOH+Br KBrO +KBr+H O → (4)24242K MnO +H O KMnO +MnO +KOH → (5)332432()Zn+HNO Zn NO +NH NO +H O → (6)2223I +Cl +H O HCl+HIO → (7)-+2+ 42222MnO +H O +H Mn +O +H O → (8)-2--2-2-43442MnO +SO +OH MnO +SO +H O → 解:(1)2332343As O +4HNO +7H O=6H AsO +4NO (2)227224242432K Cr O +3H S+4H SO =K SO +Cr SO +3)S+7H (O (3)2326KOH+3Br =KBrO +5KBr+3H O (4)242423K MnO +2H O=2KMnO +MnO +4KOH (5)3324324Zn+10HNO =4Zn NO ()+NH NO +3H O (6)2223I +5Cl +6H O=10HCl+2HIO (7)-+2+ 422227MnO +5H O +6H =2Mn +5O +8H O (8)-2--2-2-434422MnO +SO +2OH =2MnO +SO +H O 【5-3】写出下列电极反应的离子电子式: (1)Cr 2O 72- → Cr 3+ (酸性介质) (2)I 2 → IO 3- (酸性介质) (3)MnO 2 → Mn(OH)2 (碱性介质) (4)Cl 2 → ClO 3- (碱性介质)

氧化还原学情分析

一教师的困惑(教什么?) 1. 由于教学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一线老师往往怀有这样的疑惑:单双线桥内容是否要求,是否要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否作为基本要求等? (1)单双线桥内容是否作为基本要求,是否要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 新课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要求降低了,新教材中虽然呈现了单双线桥,但不作为技能性的要求。例如鲁科版教材将单双线桥放在了知识支持中,相当于介绍一种表示方式;人教版教材中基本上没有提单双线桥这个名词术语,只是在写出的反应中用单双线桥进行了表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多扩展,不宜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 另一方面单双线桥的教学功能已发生变化。在原来的教学中必有单双线桥的讲解和训练,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得失电子数目,为配平做铺垫。现在单双线桥的教学功能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电子转移、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得与失相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电子转移是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现的,并且结合案例进行演示,学生能看懂即可。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否作为基本要求 虽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1模块教材中都没有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作为基本要求,但一些老师在氧化还原新授课的教学中仍然讲解配平方法,甚至作为技能训练。这些老师认为:化学1模块有较多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掌握,让学生具有配平技能有利于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即使化学1模块不要求,但是高考会要求,而且除化学1模块外,其他模块没有再专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 面对教师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教师仍不能够客观地遵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首先,教师应该深刻地知晓学生的认识需要螺旋发展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微观认识和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在新接触氧化还原较多概念时,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逐级过程,在较短时间内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内容,否则会事倍功半;其次,教师应该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课程和教学内容,虽然在其他模块没有专门的章节或课题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有一些内容是与其密切相关的,例如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电池等,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完全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关于氧化还原的认识;第三,高考的方案和内容及其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不作为化学1模块要求的内容不会作为该模块的评价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地认识到,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关于氧化还原的认识是分阶段和不同水平的,在化学1模块新授课、化学1模块复习、化学2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高考复习等阶段,学生的认识发展可以分为如下5种水平。 水平1:通过新授课的教学,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个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够依据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初步设计实验验证预测。 水平2:在硫、氮、铝等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应用研究物质氧化性或 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二氧化硫与浓硫酸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原则进行一些需要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化学2模块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强弱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材料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 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 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 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 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 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 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 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bCl2+cC aTiCl4+cCO ……反应① TiCl4+2Mg Ti+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g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2e-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得2e-——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失2e-— —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得5×e 3Cl2+6KOH KClO3+5KCl+3H2O 失5e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5e-

氧化还原反应

周末作业—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C .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D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3.在黑火药发生反应2KNO 3+S+3C=K 2S+N 2↑+3CO↑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氮和氧 B.碳 C.氮和硫 D.氮和碳 4. 氮化铝(AlN ,Al 和N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 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 可通过反应Al 2O 3+N 2+3C 2AlN +3CO 合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N 2是还原剂,Al 2O 3是氧化剂 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 需转移3mol 电子 C .Al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 .AlN 的摩尔质量为41g 5.ClO 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 2。2KClO 3+H 2C 2O 4+H 2SO 42↑+K 2SO 4+2CO 2↑+2H 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ClO 3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B .1molKClO 3参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能得到22.4L 气体 C .在反应中H 2C 2O 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 .1molKClO 3参加反应有1 mol 电子转移 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4 B .1:5 C .2:3 D .2:5 7.(NH 4)2PtCl 6晶体受热完全分解,放出N 2和HCl(气),同时还生成金属铂和NH 4Cl ,在此分解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3 C.2:3 D.3:2 8. (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 .SO 2、H 2O 、N 2、NH 3 B .N 2、SO 2、H 2O 、NH 3 C .N 2、SO 2、NH 3、H 2O D .H 2O 、NH 3、SO 2、N 2 高温 △

(完整word版)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 。 2、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20mL 0.5mol·L-1 K2SO3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 0.2mol·L-1 KMnO4溶液(硫酸酸化)中,溶液恰好褪 为无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氢氧化钠的环境中,氯气与碘化钠反应,每1mol碘化钠完全反应转移6mol电子,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 5、氮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NH4Cl)与亚硝酸钠(NaNO2)反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6、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和一种未知物X。已知0.2 mol KBrO3在 反应中得到 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在过量的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并加入过量H2SO4,溶液立即变黄,试写出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aClO可以将MnSO4氧化成MnO2沉淀,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硫酸、SO 2 产品422 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 10、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⑴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⑵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稳定性研究

919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稳定性研究 朱义福 (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肇庆 526040) 摘要:本文研究了pH 、温度、光照以及外加抗氧化剂等因素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纯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SH 水溶液在pH=2.0~4.0范围内最为稳定;在30 ℃以下,24 h 内自身氧化较少;应避光处理或保存;外加抗氧化剂在pH=6.0时,保护作用明显。 关键词:谷胱甘肽;稳定性;抗氧化剂 文章篇号:1673-9078(2011)8-919-923 Stability of Reduced Glutathion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ZHU Yi-fu (Star Lake Bioscience Co., Inc., Zhaoqing 52604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sunlight and antioxidant on the stability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solutio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SH solution was relative stabile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H 2.0~4.0 and temperature <30℃. And it should be kept in dark place. Besides, the GSH solution showed the highest stability in the presence of antioxidant at pH 6.0. Key words: glutathione; stability; antioxidant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即γ-L-谷氨酰-L-半胱氨酰-甘氨酸,是由L-谷氨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的生物活性三肽化合物。GSH 是许多酶反应的辅基,在生物体内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解毒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于维持生物体内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国内外关于GSH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选育[2]、培养条件优化[3]、分离纯化[4]和临床应用上[5],其工业化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极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国内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从而造成GSH 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GSH 的推广和应用。 GSH 易溶于水、稀醇、液氨和N,N-2甲基甲酰胺,而微溶于或不溶于醇、醚和酮。GSH 的固体较稳定,而水溶液在外界环境中受温度、pH 、光照等条件影响,易氧化,产生氧化型谷胱甘肽(即GSSG ),GSSG 是由两分子GSH 脱氢后通过二硫键相连的二聚体,其反应如下: 氧化型GSSG 不具有生理活性,只有还原型GSH 才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GSH 的不稳定性是造成较难分离纯化、产品纯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对GSH 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国内GSH 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03-26 作者简介:朱义福(197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生物医药分离纯化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GSH 纯品(纯度>98%):日本Kyowa 公司。四氧嘧啶(Alloxan ):美国sigma ; 二硫苏糖醇(DTT ):上海生工所;抗坏血酸(Vc ):广州化学试验厂;保险粉(Na 2S 2O 4):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其它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 SC-15数控超级恒温槽:宁波新芝生物科技公司;CR21G 高速冷冻离心机:日本Hitachi 公司;752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南京第四分析仪器公司;S40 pH 精密测量仪,AB54-S 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 公司;RW20D 搅拌器:德国IKA 公司;Agilent LC1100液相色谱仪:美国HP 公司。 1.3 分析方法 GSH 含量测定采用四氧嘧啶Alloxan 试剂法 [6]:(1)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称取6.146 mg 的GSH 标准品,用40%乙醇溶解,定容至100 mL ,得到浓度为200 μmol/L 的标准液。取0 mL 、0.2 mL 、0.4 mL 、0.6 mL 、0.8 mL 、1.0 mL 上述标准液于试管中,补加去离子水至1.0 mL ,配成浓度为0 μmol/L 、40 μmol/L 、80 μmol/L 、120 μmol/L 、160 μmol/L 、200 μmol/L 的GSH 溶液。然后依次加入pH 7.6的磷酸缓冲液2.5 mL ,0.1 mol/L 的甘氨酸溶液0.5 mL ,以及Alloxan 试剂1.0 mL ,反应20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化合价降低+n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ne-被氧化

(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 字样. 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1)物质甲为,在该反应中作剂。(2)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2O ,还原剂 (2)3Cu2O+14 H++2NO3—===6Cu2+++2NO↑+7H2O 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是同时发生的。Cu2O-2e-+2H+=2Cu2++H2O是一个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下列五种物质FeSO4、Fe2(SO4)3、CuSO4、Na2CO3、KI中的一种能使上述氧化过程顺利发生。 ; 2Fe3++Cu2O+2H+=2Fe2++Cu2++H2O 5Fe2++MnO4-+8H+=5Fe3++Mn2++4H2O 3. 某反应体系中共有6种物质,KClO3、KCl、HCl、Cl2、ClO2、H2O,请你设计同位素示踪法确定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_ 2K37ClO3+4HCl= 2KCl+Cl2+237ClO2+2H2O 4. 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2 8+2I-=2SO-2 4 +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 5. 根据事实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sH3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室温下,它能在空气中自燃,其氧化产物为As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NO3与氢碘酸作用,放出NO气体并有单质I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3)砷为氮族元素,其氧化物As2O3俗称砒霜,可用马氏试砷法来检验,其原理是将Zn、盐酸和试样混合,若含有砒霜,则生成AsH3气体,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AsH3+3O2=As2O3+3H2O ,2NO3—+8H+ +6I—=2NO+3I2+4H2O 6Zn+12H++As2O3=2AsH3+6Zn2++3H2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