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167

科协论坛·2009年第 2期 (下

现代设计

与制造技术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 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新型的综合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 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 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 (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 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 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 使用规律简单明确, 组成元素完整, 类似小城镇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 环境的认知与体验, 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 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 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1 相关概念

1.1 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而校园意象则是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 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 。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 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 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

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 它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 会持续一

段时间, 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 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 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性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 有组织的“复杂” 。 1.2 行为场景

场所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以及其中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要素共同构成的物质环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 支持着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这样的行为场景, 是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 潜移默化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校园是个小社会, 各种活动支持着的场所无处不在, 应该尊重其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它的变化。

1.3 领域性、控制感原理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 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 对其

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对领域的人格化, 能增强归属感。而外部空间形

成的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领域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控制感。两者的强化则

能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满意度, 并自觉的加入到对环境的维护中, 使得环境丰富多彩, 自身也得到教化。 2 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创造良好的校园

意象, 丰富的校园环境体验

根据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复杂性会增加环境的不定性, 提高唤醒水平, 易识别性则利于对复杂环境的组织和理解, 减少不定性, 降低唤醒水平。只有当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 才能让人们既不失去控制又维持兴趣, 并被认为是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这样中等尺度的环境中, 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 同时也希望体验到校园

丰富的内涵, 两者不排斥, 而是实现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补。这种需求应该得到兼顾而不能偏废。一方面, 校园内集中了教学, 生活, 交往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 相互空间关系应清晰明了, 易于定向、定位、找路和寻址, 使师生更好地熟悉、解读空间, 产生进一步活动的愿望。另一方面校园落脚于“园” 字, 可游可赏, 体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以丰富多样和新颖独特的体验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认同感、归属感和场地感, 加强师生爱校的精神力量。

校园意象的组成元素为建筑、场所、道路和标志。其中建筑最容易被师生记住并再认, 是易识别环境创造的重要元素。清华校园早期有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四大建筑。这些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都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 尽量讲求气派, 追求一种永恒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风格。其中的大礼堂从形体到色彩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增添了青春的朝气。可以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初学院派艺术校园形式的翻版。另外, 相互邻近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集中式教学楼布局无论是在教学组织、人际交往还是资源共享方面都能较好地满足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要丰富校园环境的体验要利用这些元素形成显著性差异。可因地制宜, 因人因事迹巧妙地借用材料肌理、色彩与植物配植, 多种元素综合运用。发掘利用现有性质相异的元素, 加以组合和再创造。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 李菁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存,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中图分类号 :J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973(2009 02-167-02

168

科协论坛·2009年第 2期 (下

现代设计

与制造技术

扬州大学学生宿舍区靠近蒿草河, 岸边的草坡、林木, 加上精心设计的亭、榭、廊道等聚会场所, 宛若公园一般闲适, 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休息场所。在教学区及生活区或集中或分散布置许多具有扬州特色的园林景观。将园林引入校园, 是校园园林化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大学校“园” 的创作方式, 既体现扬州大学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该大学校“园” 的地域性。

在实现校园大的分区显著的情况下, 尽量突出每个区域内下个层次的显著差异和相互干涉。

2.2 体现校园场所精神, 实现“创园育人” 的目的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运用稻田作为景观元素, 而稻田本身是学校师生参与劳动而共同创造的景观, 参与过程本身成为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参与, 校园景观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同时, 我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 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校园的插秧节, 收割节, 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 等等, 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成为诠释校园景观参与性的典型例子。参与性活动场地是领域感强化的体现, 师生通过切身参与特定环境中某种固定的活动, 既增加了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又从中获的精神的净化。在一定时间内留存的校园文化则深深鼓舞着每一个参与者。

不得不正视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并重, 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方向转化, 更加注重将校园的环境作为精神和知识交流的载体的切实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提供一个自主、愉快、自在的学习场所。校园环境呈现出整体性、自然性、人文历史性和综合性等发展趋势。“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师生、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

交流。” 在注重如报告厅、信息中心、活动中心等正式交往空间塑造的同时, 新型校园更加关注这种随意性交往空间的设计。在现代校园规划中除了加强对空间形象的认知以外, 还应注重人与校园间有意义的关联, 使人对校园产生认同感。

比如教学楼间相互贯通的内庭院、扩大的连廊和门厅、宿舍楼中集中设置的活动室、两个宿舍间布置的起居室、中心绿地内宽阔的林荫道、林间的甬道、小广场、临水的平台等都为师生在交谈、休憩中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与融合、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校园环境同时会受到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 如气候、地形、地貌等影响, 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因此, 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其所处的地域自然特征、社会和文化特征与大学自身的生活要求和文化特征结合而成的某种意向通过校园建筑空间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如前面提到的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 场地原属高产农田, 是东北稻的种植地, 土地肥沃, 水源丰沛, 利用这样的场地特征建成了独特的稻田校园。

2.3 明确谁是校园真正的使用者, 实现使用者的需求

设计者永远不能代替真正的使用者来思考, 必须首先明

确谁是真正的使用者, 弄清楚他们的需要。首先要研究使用者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 即人在环境中的社会活动与其所形成的社会空间关系, 然后按照行为模式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表现。

大学校园中的基本行为大致可分为认知识别、功能使用、交往和个性培养四大类。

认知活动 :是人在环境中定向、定位和寻址并能在付诸行动之前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涵义并寻找适当的参照系给自身定位。

功能使用 :指学生学习、生活、研究、运动、交通等基本行为。将随着知

识经济的到来, 教育理念的更新等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并走向集中型、开放性、智能化。

交往与群化 :是人们社会联系的基础。对师生沟通、学科交融、交叉、知识碰撞,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校园更加强调交往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个性培养 :大学校园应充满个性化发展的场所, 为此要提供一系列从公共到私密的领域发展空间。

空间环境影响着人的活动, 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 反过来人的活动又能造就空间。设计必须从人的行为和需要出发, 设置实用、高效的校园公共空间。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关心社会需求, 良好的环境不只是重视形象上的“包装” , 或是只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 人的行为因素和行为特征更应当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3 结语

新时期的大学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存, 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 自然给大学校“园” 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也带来了新的趣味的场所和空间。因此, 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 空间环境, 对一个面向 21世纪的综合大学校园意义深远。创造具有特色的现代校“园” 空间, 充分体现“校在园中,

园在校中” 的大学校园新理念。优美的景观环境对人身心的“塑造” , 是其精神效用的体现。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环境形象本身的作用能引发人的某种行为。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能形成人的某种思维直觉, 而这种直觉在反复作用于人的身心情况下, 久而久之即转化为思维定势。形成个人的品质与性情, 从而指使人的某种行为, 即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所以, 在校园绿化设计中应重视环境心理学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M].清

华大学出版社.1991.3.

[2]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李齐,探索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趋势——复合型校园规划理论与实践[D].天津:天津大学,2004.

[4] 俞孔坚.“非农时代”的稻田——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

计[DB].景观中国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8203823.html,.

校园景观设计评价

校园景观设计评价 ——以宁夏大学凌云广场为例1.功能性评价层 功能性是任何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和满足的。 1.1交通通畅性,对于园林景观来说,涉及到的交通最多的是步行道路系统(应考虑残疾人通行便利),同样需要安全、方便,应做到四通八达。 点评:图1是观赏湖面风光的必经之路,但是设计时,在安全性和方便性考虑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湖面的小路两旁没有设置防护栏,甚至没有设置安全提示标语;通往湖中心必经的台阶设计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并且每一节台阶的高度设置不是很合理。 图2是广场周围的一条林间小路,台阶中间部分的设计不是很合理,如果是为了残疾人通行方便,应设计为直路。 1.2景观照明,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

点评:景观照明首先应满足夜间照明的需求,再考虑白天造景的效果。凌云广场周围没有设置合理数量的路灯,晚上金波湖面以及周围的林间小道一片漆黑,不利于学生的安全。 1.3服务设施,校园公共空间的服务设施包括座椅、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到达。 点评:图中座椅设置在树下供学生乘凉,歇息,但是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果将两个座椅分别设置在树的两侧,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在绿地中,应设置通往座椅的小径或者垫脚石,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草坪的作用,也方便行人。

2.观赏性评价层 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为了休憩、游戏、赏心悦目,那么校园景观环境必然是跟艺术联系紧密的。观赏性的指标就是从艺术“美”的角度欣赏校园景观而设立的,主要从尺度、形态、色彩等方面来衡量校园公共空间的观赏性。 2.1景观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点评:首先我们先将两幅图对比一下,这是金波湖的东西两岸的景观。东岸,垂柳密布,一片葱郁,可是却挡住了远处的景观。西岸则树木稀少,一览无余。其次,从两幅图上都可以看得出,湖面上植被稀少,基本无景可观。 2.2景观协调性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精品文档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 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 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 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 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 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 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精品文档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探讨环境景观对营造校园特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生态、人文、开放的设计理念。从景观结构、景观空间、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生态开放环境特色 校园是教育环境,是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含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校园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所以在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除了满足教学功能需求,师生活动需求外,还应将环境美的整体创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1项目背景 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大陆地区以“城市”命名的第一所本科院校,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益阳师专合并组建而成。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在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的梓山湖畔新征1360亩地建设新校区。

2场地自然特征分析 征地基地现状多为农田、旱地的平原和丘陵组成,分界线较为明显,平原海拔一般在42-60米之间,主要位于基地中部及东部;丘陵海拔一般在60-96米之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分布,基地内有多个散布的丘陵,对基地产生一定的分割,基地东侧地势较低且平缓,向西地势依次渐高。从整体看,基地西南向较高,东北有一定小山丘,对基地形成合围之势,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3规划目标 以城市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创造益阳城市文化新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突出生态型、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营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大学校园。 4设计原则 4.1深刻理解学院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的整体与延续。 4.2强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环境空间的需求,根据大学生行为习惯特点组织各功能区,形成良好的专业校园氛围。 4.3强调校园环境品质的持续成长,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5设计理念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大学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校园明晰结构构成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the campus example which the union modern university and I design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hould be teaching space extending with develops, should b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he promotion contact, the drive study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is coordinated the environment which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echoes; Then visi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raws the conclusion, finally makes everybody to realize only then manifests the school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cultural inside story as well as the modernity, can create exquisitely in the hand down a tradition foundation pleasant, can dri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s uplifting work, study and rest environment. Keywords: University-campus, Humanities-campus, Defined structure, Integrant part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校园景观方案设计

校园景观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景观的方案设计,欢迎参考! 概念界定及其重要地位 校园色彩可分为校园建筑色彩以及校园景观色彩。其中校园建筑色彩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教学楼、宿舍、服务用房建筑色彩等,而校园景观色彩则包括除建筑立面之外的其他色彩,为植物、构筑物、地面铺装、景观小品色彩等,是校园外部空间各个构成要素所呈现的色彩面貌。拥有一个优美合理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提供舒适便利、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思维。19世纪著名政治家罗伯特欧文系统提出了环境决定性格学说,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使人获得善良、高尚的品格。色彩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它凌驾于形态之上。景观的一切构成要素只要诉诸于视觉,必受色彩影响,因此研究景观色彩具有现实意义。校园作为城市中特殊区域,其历史、文化底蕴与使用性质就决定了它特殊的色彩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体现学校性质、发扬校园文化的责任,它可以反映地域精神。 校园景观色彩研究现状 笔者针对校园景观色彩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和优秀硕士论文数据

库,搜索关键词为“校园景观”。由于其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所以为加强数据针对性,主要以设计类专业的论文为样本。此次共收集相关论文1992篇,时间跨度为XX年—XX年,并从研究范围、研究环节、研究方法和景观要素和设计原则五个大方面进行了分类。其中大多数论文可归纳出明确的研究对象,分为景观小品、道路、植被、空间、色彩、声和照明等,共210篇。关于植物的论文居多,有81篇。色彩有6篇,主要涉及建筑色彩和校园色彩规划。虽然我国校园景观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个别元素研究也较为详细,但关于针对校园景观色彩的研究可参照文献较少。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色彩研究的重要阶段,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和日本色彩规划研究机构都较具深度,还将其纳入了城市规划实践中,力图消除色彩污染和色彩趋同。我国色彩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是一个新领域。虽然在城市色彩、景观色彩学方面已有较成熟的理论,但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设计专题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理论。需从相对系统的城市、景观、园林色彩理论中找寻借鉴。目前校园特别是高校倾向于快速扩建,使得色彩规划往往被忽视,实践性较弱。在文献中关于校园景观色彩的论述大多从植物配置、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且大多围绕建筑,缺少针对性、深入的论述。 高校自身景观色彩的统一格局 现对武汉市综合性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景观色彩进行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提供和谐、优质、自然的教学环境促进科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快速发展,成为每一个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景观也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时代的发展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文化的场所也是呈现特 有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 3 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2、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2. 1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中外校园景观发展初探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校园景观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旨在学习国外先进理念,融合国内特色,为今后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校园;景观;使用者;情感;体验 近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起源于清末,中华积贫积弱,国人奋发意图西学自强,开启了中国的近现代大学的历程。1949年,我国高等院校达130所,这一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受美国学院派艺术校园规划思想的强烈影响,强调功能分区、院落布局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国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也主要向苏联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校园行政景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教育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为1.8%,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5.5%,几乎已经普及了高等教育。 1国外校园景观理论研究演进 可大致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①强调分区。将校园区域分为纪念区域、学院区域、试验区域、宿舍区域、辅助性区域,是现代校园功能分区思想的雏形。②强调外部空间影响。认为构成令人记忆深刻的校园的要素不是巨大、独立的建筑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空间。③认为环境影响行为。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建筑研究实验主持学校环境研究,该计划的研究目的包括2个方面,探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具体研究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④强调使用者的参号性。将大学作为社区来设计,不追求外部空间的严整,而是根据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连续性,将校园环境用活动场所串联起来,创造校园街巷。 再来看国外大学校园形式的演变,19世纪北美大陆便产生了开敞式的校园建设形式,之后在19世纪末发展为自由式布局风格,认为校园环境应是自然、公园式。20世纪出现了2种风格的校园模式,小型学院大学和巨型大学校园。20世纪末,学院大学占据多数。 2国内校园景观理论研究演进 可大致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①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借鉴欧美近代高校院学派的规划体系,校园有明确的功能分区。②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形成了苏联模式的高校校园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③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校园规划开始以传统院落为基础,打破单一的对称式布局,分散型总体布置格局向整体综合型发展。④1984年何人可对校园规划的目标、空间、形态、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较早提出了交往和弹性设计的理念。 再看中国的校园景观空间形式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校园景观多为整体西化局部中式的形式,轴线对称、整齐的道路系统、规整宽阔的草坪秉承了西方校园景观形式。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又使得部分校园景观仍保留有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建设数量剧增,对校园景观的要求限定在时间紧迫和地块紧张2个方面,大学校园的整体风貌统一化、格式化,形成了不同类型大学相互雷同的形式主义校园空间布局。这一时期校园风格开始注重功能性与经济性,在北京诸多高校中都有体现。 3对比国内外校园景观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中轴线模式发展而来,从中心到周围的主次空间关系明显。且都提出了开敞型的空间环境,虽中国是引入的西方理念,但都主张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而不是将场地围合成一定的院落空间。 不同点:①园林空间的引入。在一些拥有比较独特的地形或景观条件的中国大学中,池塘、湖泊、茂林、山丘等自然景观往往得到保护和利用,环绕出自然化的园林空间,而这种空间在欧美的校园中几乎没有,都比较人工化,如修剪平整的草坪、几何形状的小路等,与不同国家文化底蕴的差异有关。②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拥有较为规整的交通线路,因而对校园景观的影响也显得整齐化,而中国的大学校园由于发展迅速,不断扩建,校园景观形成了一个校园中多种风格、多个校园中心区的复合性空间,与国内外经济政治发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2.建设方提供的《桓台实验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人性场所》)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 1.景观结构: 根据规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生活休闲区。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一带八区”,点、线、面充分融合。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doc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 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 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 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 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 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 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 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设计说明 1.设计原则: 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反映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 2.植物配置: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满足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兼有生态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种植设计主要配以适宜淄博地区的常用景观植物,植物的种植随地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植物来营造不同的自然空间,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令人过目不忘。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3.以绿为主 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了学子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六、铺装设计 根据功能不同,结合建筑外观,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主要有青石板、条形广场砖、木质铺装、卵石步道等。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现代小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初探

2016年第12期 现代园艺校园景观设计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和效 果。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应当以促使小学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实际生态环境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景观设计工作,保证校园景观设计的整体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 1小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含义 校园景观设计要求其文化内涵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要求,应当以保证环境品质为设计目标,立足于以人为本理念,完善校园环境的设计、功能的规划,进而创造出富含文化品味的校园环境。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小学校园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而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的色彩,许多小学领导者开始关注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希望借助景观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和优势[1]。在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主要涉及到环境品质、以人为本以及设计的互动性等内容,景观文化建设在环境品质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在以人为本方面彰显出人文的魅力,在设计的互动方面,体现了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的全员化和人性化。 2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 2.1注重景观的内涵设计 校园是育人的主要阵地,校园景观设计应当注意其文化内涵的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文化气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出景观对学生行为的导向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塑造良好的品质和个性,陶冶情操。与此同时,由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功能较为复杂,应当以其文化内涵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建设景观文化[2]。 2.2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 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创设育人环境,发挥出其教育价值和作用。校园景观文化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实体和非实体2个方面。在实体方面,景观设计应当遵循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原则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景观空间,整合校园内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在非实体方面,应当营造良好的景观文化氛围,借助优美的校园景观促使学生形成主流审美心理,进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2.3注重景观的生态设计 在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应当注意其生态设计,具体体现在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和谐生存。若想促进校园景观文化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就应当在充分考虑校园 景观文化的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展现学校的办学 理念,传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重视时空的展现与传承,充分借助自然生态的优势建立出人工、自然和谐共存、健全完整的生态校园景观文化环境[3]。 3霞浦县第四小学校园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霞浦,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国内著名滩涂摄影基地,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素有“闽浙要冲”、“海滨邹鲁”的美誉。霞浦四小位于赤岸大道东面,新公安局南侧,护城河一中段北侧,东泰大厦东侧;用地面积50666.67㎡,景观绿化面积为30000㎡,项目设计融合地域文,鼓励学生积极与景观互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营造一个充满文化和发现的多维度校园空间。 图1霞浦县第四小学平面布置图 3.2校园景观设计手法 3.2.1保证设计的整体性。在校园景观文化设计中,应当注意景观的整体布局,保证校园景观整体的和谐、统一,增加校园的整体观感[4]。与此同时,在景观设计时,景观与景观之间应当保持一定距离,确保景观之间的独立性,为小学生创设更大的活动空间。 3.2.2保证设计的艺术性。在校园景观文化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设计的艺术性,避免颜色无美感的应用,影响学生对景观文化的接受情况。应按照校园的整体色彩进行对照设计,若是学校建筑设计整体色调偏重于冷色,就应当在景观设计中增添一些活泼的元素,若是校园整体颜色较为丰富,在景观设计中就应当保证与学校整体风格相统一、和谐。在景观文化设计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多利用一些明亮的颜色。在线条景观图案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单色为主,而在块状景观图案设计过程中,以多色块划分图案,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5]。在本项目中景观设计中,从地域文化中摄取了滩 作者简介:陈慧水(1981.5-)男,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人,福建农林大学毕业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单位: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 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院园林所。 现代小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初探 陈慧水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院园林所,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分析了小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现状,然后陈述了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探讨了霞浦县第四小学校 园景观的具体设计情况。 关键词:现代;小学校园;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10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