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先进文化必须随时代变化不断获得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活力。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先进文化的地域定位。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是先进文化的品格定位。百花齐放、引领主流是先进文化的层次定位。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是先进文化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先进文化的功能定位。先进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先进文化创新的核心,它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其历史进化的长河中,不断地广收博采,又始终保持其自身的民族个性和品格的演进中形成的。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如果把经济比做高速运行的列车,先进文化就是“火车头”。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为它最符合中国的国情。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又渗透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中,体现着它们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同样,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也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先进性所作的全新的概括。其中,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是对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极其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民族危机。“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当时时代的主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可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进,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抗御帝国主义的思想武器。旧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也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是俄国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中国人学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514页。)从这时起,中华民族拥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文化,因而“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516页。)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则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也因此宣告完结。

随后的历史发展表明,为了顺应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作为近代中国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两个相关的历史课题: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坚持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二是以此为指导,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中的“古今中西”关系,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掀起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而其不足,则是思想界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向右发展,形成种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向“左”发展,则形成后来在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但不论右的或是“左”的思想,其共同点都是不懂得用马克思主义去认识中国革命的实际,从而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道路,确定实现中国革命目标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内马克思主义者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就是废止洋八股,反对教条主义,“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44页。)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既为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又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最大成果。

在处理古今中西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观点,在吸收五四以来文化论争的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辩证综合创新的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全面历史地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对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遗产,应予以承继,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于外国一切进步文化要大胆吸收,并在中国的基础上吸取其长处,“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53页。)做到洋为中用。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注:《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345页。)这是我们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得出的历史性的结论。

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屡遭挫折。与此相联系,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开始偏离正确的航向。这一方面是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未能及时实行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文化建设上实行一系列“左”的方针,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拒斥一切外来文化,十年“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更是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开启了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拨正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先进文化在当代的最大成果。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根据“三个面向”的要求,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必须实行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毅然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真正实现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正是这一根本转变标志着中国先进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次,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再次,对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弘扬;对外来文化的“精华”,要大胆吸收。前者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是通过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精神条件。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提出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从而保证我们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在于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为了使党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他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个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上述的思想,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还在1991年7月,江泽民就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4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更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这个基本纲领在文化方面的具体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就是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

1、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同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经济建设搞好了,生产力发达了,社会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实的物质基础。但又不能因此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精神文明有它的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而物质条件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实践表明,两个文明紧密相联,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实现我们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同时,我们又必须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的建设。这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之,我们必须全面地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遵循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平。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文化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们党能从当时的300 余个政党中脱颖而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终于夺取革命的胜利。我们党正是在近79年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因而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并且使自己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三点原因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