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IN EN 12476-2001 ENG金属磷化转化涂层方法

DIN EN 12476-2001 ENG金属磷化转化涂层方法

DIN EN 12476-2001 ENG金属磷化转化涂层方法
DIN EN 12476-2001 ENG金属磷化转化涂层方法

ICS 25.220.99

Phosphatierüberzüge auf Metallen – Verfahren für die Festlegung von

Anforderungen European Standard EN 12476:2000 has the status of a DIN Standard.

A comma is used as the decimal marker.

National foreword

This standard has been prepared by CEN/TC 262 ‘Metallic and other organic coatings’ (Secretariat: United Kingdom).

The responsible German body involved in its preparation was the Normenausschuss Materialprüfung (Ma-terials Tes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Technical Committee Chemische und elektrochemische überzüge .The committee decided to retain the specifications of subclause 7.2 (cf. clauses NA.1 to NA.5) and of tables 7 and 8 (cf. tables NA.1 and NA.2) of DIN 50942 by introducing them in the national annex below.DIN EN ISO 3892 is the standard corresponding to European Standard EN ISO 3892 referred to in clause 2of the EN.

Amendments

This standard differs from the DIN EN 12476, July 2000 edition, and DIN 50942, September 1996 edition,in that a national annex has been introduced.

Previous editions

DIN 50942: 1955-01, 1973-11, 1987-05, 1996-09; DIN EN 12476: 2000-07.

National Annex NA

Standard referred to

(and not included in Normative references and Bibliography )

DIN EN ISO 3892Conversion coatings on metallic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coating mass per unit area

with gravimetric methods (ISO 3892:1980)

Ref.No.DIN EN 12476:2001-10English price group 09Sales No.1109

02.02

DEUTSCHE NORM October 2001

EN 12476{Continued on pages 2 and 3.

EN comprises 12 pages.

?No part of this standard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DIN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V., Berlin. Beuth Verlag GmbH , 10772 Berlin, Germany,

has the exclusive right of sale for German Standards (DIN-Normen).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s of metals

Method of specifying requirement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2476

Supersedes DIN EN 12476,July 2000 edition, and DIN 50942, September 1996 edition.

Page 2

DIN EN 12476:2001-10

Notes on the use of this standard

NA.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ating

In addition to the methods specified in this annex,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with at least the same precision may be used.

The detection of phosphate in a coating shall be taken as proof that it is a phosphate coating (cf.subclause NA.2).

To establish that a coating is a manganese phosphate coating, it is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the presence of manganese (for ferrous substrates only) (cf. subclause NA.3).

To establish that a coating is a zinc phosphate or a zinc 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 it is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the presence of zinc or zinc and calcium, respectively (for zinc-free substrates) (cf. subclause NA.5).

If neither manganese nor zinc has been detected in a phosphate coating on a substrate of ferrous material, then the coating is certain to be an iron phosphate coating.

NA.1.1Reagents

The following reagents, of analytical grade, and distilled or deionized water should be used.

a)5%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NaOH, prepared by dissolving 50g of sodium hydroxide in one litre of water.

b) 40% nitric acid solution, HNO 3, prepared by mixing four parts by volume of nitric acid (of density 1,4g/cm3) and 2,5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c)Ammonium molybdate solution, prepared by dissolving 88,3g of ammonium heptamolybdate tetrahydrate, (NH 4)6Mo 7O 24·4 H 2O, 30m l of 25% ammonia solution (of density 0,91g/cm3), and 240g of ammonium nitrate, NH 4NO 3, in water and making up to 1litre.

d)25%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HC l , prepared by mixing 2,5 parts by volume of hydrochloric acid (of density 1,19g/cm3), and 1,2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e)5%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 (II ) solution, K 4[Fe(CN)6], prepared by dissolving 50g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 in one litre of water;

f)17% nitric acid solution, HNO 3, prepared by mixing 1,7 parts by volume of nitric acid (of density 1,4g/cm 3) and 4,8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g)3%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H 2O 2 (of density 1,3g/cm 3), prepared by mixing one part by volume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nine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h)Bismuth sodium trioxide, NaBiO 3.

i)Ammonium nitrate, NH 4NO 3.

j)10% aqueous ammonia solution, NH 3, prepared by mixing two parts by volume of concentrated ammo-nia solution (of density 0,91g/cm3) and five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k)Ammonium oxalate, (NH 4)2C 2O 4 · H 2O.

l)Ammonium chloride, NH 4C l .

m)10%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HC l , prepared by mixing one part by volume of hydrochloric acid (of density 1,19g/cm 3) and 2,7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n)45% sulfuric acid solution, H 2SO 4, prepared by mixing 4,5 parts by volume of sulfuric acid (of density 1,84g/cm 3) and 5,3 parts by volume of water.

o)5% potassium permanganate solution, KMnO 4, prepared by dissolving 50g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 one litre of water.

NA.2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in the coating, treat a coated test piece having a surface area of about 100 cm 2 with 100m l of a 5%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t 80°C to 90°C until either the coating has been stripped or it has at least been noticeably attacked. If necessary, scrub the coating off with a rubber wiper. Filter the resulting solution and acidify 25m l of the filtrate with 40% nitric acid. Add 10m l of the ammonium molybdate solution and 5g of ammonium nitrate to the acidified filtrate, and leave the mixture to stand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A yellow precipitat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NA.3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manganese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manganese, dissolve the filter residue obtained as described in subclause NA.2 with warm 17% nitric acid, to which a few drops of 3% hydrogen peroxide have been added. To decompose the excess hydrogen peroxide, boil the resulting solution for a few minutes and then cool it to ambien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3395869.html,ing half of the solution, test for manganese by adding 0,5g of bismuth sodium trioxide, thus oxidizing any manganese present to permanganate; a reddish violet colour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manganese.

Use the other half of the solution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as described in subclause NA.5, if necessary.

--`,,```,,,,`,`,,`,``````,`,,``-`-`,,`,,`,`,,`---

NA.4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zinc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zinc (only for coatings on zinc-free substrates), use 25% hydrochloric acid to slightly acidify 25m l of the filtrate obtained as described in subclause NA.2 and then add 5m l of 5%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 (II ) solution. A white precipitate, which may have a slight green ting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iron,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zinc.

NA.5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take 5m l of the alkaline filtrate obtained as described in subclause NA.2and combine it with the remaining half of the solution obtained as described in subclause NA.3. Prepare a clear solution by adding a few drops of 17% nitric acid and then buffering it to a pH between 2 and 3 by adding a few drops of 10% ammonia solution (check the pH with special indicator paper, e.g. ion-specific indicator paper). After heating the solution to about 80°C, dissolve into it 1g of solid ammonium oxalate, thus changing the pH of the solution to between 5 and 6 (check again with indicator paper). If necessary, adjust the pH to the desired level by adding solid ammonium chloride.

If calcium is present, a fine white crystalline precipitate of calcium oxalate forms when the solution is heated to 80°C. Filter off this precipitate after about 10 minutes of heating, rinse it with hot distilled water to which some ammonium oxalate (2g/l ) has been added, and then purify it by reprecipitation as follows: Redissolve the precipitate on the filter in hot 10% hydrochloric acid, heat the resulting solution to 80°C, adjusting it to a pH of between 5 and 6 by adding 10% ammonia solution; the calcium then reprecipitates as fine crystalline calcium oxalate. Filter this off after 10minutes of heating and rinse thoroughly with hot distilled water.

To identify the purified white precipitate as calcium oxalate, remove it from the filter by spraying with hot distilled water, and then add about 50m l of distilled water. Add 5m l of 45% sulfuric acid to dissolve the precipitate and treat it at about 80°C by adding some drops of 5% potassium permanganate solution. De-coloration of the permanganate solution identifies the precipitate as calcium oxalate, thus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in the coating.

Table NA.1:Minimum exposure times for phosphate coatings on ferrous materials without

supplemental coating, using the NSS type atmosphere as in ISO 9227Type of phosphate coating

Zinc phosphate Manganese phosphate

Symbol

Znph Mnph Mass per unit area, in g/m 2Over 10Over 16Minimum exposure time, in hours 21,5

Table 8:Minimum exposure times for phosphate coatings on test panels coated with standard

reference oil 1), using using the NSS type atmosphere as in ISO 9227

Type of phosphate coating

Zinc phosphate Zinc phosphate Zinc calcium Manganese phosphate

phosphate Symbol Znph Znph

ZnCaph Mnph Mass per unit area, in g/m 2 5 to 10Over 10

5 to 15Over 16Minimum exposure time,

24

482436in hours 1)Information on sources of supply is obtainable from the Normenausschuss Materialprüfung (Materials Tes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Burggrafenstr. 6, 10787 Berlin, Germany.

Page 3

DIN EN 12476:2001-10

English version

ICS 25.220.99

Management Centre: rue de Stassart 36, B-1050 Brussels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Comité 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

Europ?isches Komitee für Normung

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s of metals

Method of specifying requirements

?2000.CEN –All rights of exploitation in any form and by any means reserved worldwide for CEN national members.Ref. No. EN 12476:2000 E

Couches de conversion phosphatées

des métaux – Méthode de spécifica-

tions des exigences Phosphatierüberzüge auf Metallen –Verfahren für die Festlegung von Anforderungen

This European Standard was approved by CEN on 2000-03-01.

CEN members are bound to comply with the CEN/CENELEC Internal Regulations which stipulate the conditions for giving this European Standard the status of a national standard without any alteration.

Up-to-date lists and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concerning such national stand-ards may be obtained on application to the Management Centre or to any CEN member.

The European Standards exist in three official versions (English, French, German).

A version in any other language made by translation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CEN member into its own language and notified to the Management Centre has the same status as the official versions.

CEN members are the national standards bodies of Austria, Belgium, th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Finland, France, Germany, Greece, Iceland, Ireland, Italy,Luxembourg, the Netherlands, Norway, Portugal, Spain, Sweden, Switzerland,and the United Kingdom.

èé?

EN 12476

April 2000

Page2

EN12476:2000

2

3

3

3

3

3

4

5

5

5

5

5

6

8

10

11

12

Page3 EN12476:2000

Page4

EN12476:2000 --`,,```,,,,`,`,,`,``````,`,,``-`-`,,`,,`,`,,`---

Page5

EN12476:2000

--`,,```,,,,`,`,,`,``````,`,,``-`-`,,`,,`,`,,`---

Page6

EN12476:2000

Page7 EN12476:2000

Page8

EN12476:2000

Page9 EN12476:2000

Page10

EN12476:2000

--`,,```,,,,`,`,,`,``````,`,,``-`-`,,`,,`,`,,`---

Page11

EN12476:2000

--`,,```,,,,`,`,,`,``````,`,,``-`-`,,`,,`,`,,`---

Page12

EN12476:2000

--`,,```,,,,`,`,,`,``````,`,,``-`-`,,`,,`,`,,`---

常见金属表面处理的种类

金属表面处理的种类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 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抛丸的原理是用电动机带动叶轮体旋转(直接带动或用V型皮带传动),靠 离心力的作用,将直径约在0.2~3.0的弹丸(有铸钢丸、钢丝切丸、不锈钢丸 等不同类型)抛向工件的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使工件变得 美观,或者改变工件的焊接拉应力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提高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也提高了工件后续喷漆的漆膜附着力。其寓意即为抛丸处理可以为喷漆工艺的前道工序。 喷砂 喷砂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 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一、金属表面磷化处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磷化处理分类方法较多,工业上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磷化膜种类分 可把磷化分为锌系、锌钙系、锌锰系、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六大类。 磷化膜分类及特征: 磷化膜类 别磷化膜基本成分 铁基体单 位面积膜 层(g/m2) 结晶类型 锌系Zn2Fe(PO4)·4H2OZn3(PO4)2·4H2O 1~40 定型晶结构,树枝状、针状、空 隙较多 锌钙系Zn2Ca(PO4)2·4H2OZn2Fe(PO4)2·4H2O Zn3(PO4)2·4H2O 1~15 紧密颗粒状,有 时有大的针状 颗粒,空隙较少 锌锰系Zn2Fe(PO4)2·4H2OZn3(PO4)2·4H2O(M n,Fe)5H2(PO4)4·4H2O 1~40 颗粒-树枝-针 状混合晶型,空 隙较少 锰系(Mn,Fe)5H2(PO4)4·4H2OMn3(PO4)2·3 H2O酸式磷酸铁锰 1~40 密集颗粒状,空 隙少 铁系Fe5H2(PO4)4·4H2O 5~20 颗粒状,空隙较 多 非晶相铁 系Fe3H2(PO4)2·8H2OFe2O3FePO4 2.5~1.5 膜薄,结构呈非 晶相平面分布 2、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单位面积膜层质量(g/m2)衡量,可分为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量级、次轻量级四种。。通常膜薄附着力好,而膜厚耐蚀性好,涂装前处理所需膜层为0.5~7.5g/m2,一般锌系磷化膜控制在1~4.5g/m2,铁系磷化膜控制在0.2~1g/m2,与阴极电泳或粉末涂料配套时磷化膜控制在1~3g/m2。

质量分类膜质量/ (g/m2) 膜主要成分用途 次轻量级0.2~1 磷酸铁、磷酸钙等用于变形大的工件作底层轻量级 1.1~4.5 磷酸锌等作通用底层 次重量级 4.6~7.5 磷酸锌等用于基本不变形的工件作 底层 重量级>7.5 磷酸锌、磷酸锰等作防锈用,不作底层 3、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高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80~90℃。优点是配方成份简单,磷化速度快,磷化膜的耐蚀性、硬度及耐热性能较高。缺点是槽液温度高、耗能大、蒸发量大、沉渣多,成本高,形成磷化膜较厚且粗糙,一般不作涂装前的磷化。 (2)中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60~75℃。优点是磷化速度较快,磷化结晶较细,耐蚀性能好,但磷化膜仍较厚,涂装后涂膜的光泽不好,一般适用于耐蚀性防护层及喷、刷漆的底层,但不适用于电泳及静电粉末喷涂的底层。 (3)低温磷化磷化处理温度为35~55℃。低温磷化成膜动力主要依赖配方中的促进剂等物质,形成的磷化膜薄而致密,平整光滑,槽液稳定,沉渣较少,能耗小,维护简便,使用综合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外涂装底层处理的主要技术。 (4)常温磷化常温状态下,不加温的磷化工艺。磷化成膜的动力完全依赖于配方中的促进剂成分。节能,减少设备投资,是新的发展趋势,但磷化速度较侵,对大批量产品不适用。磷化配方复杂,槽液维护调整难度较大,槽液浓度较高,但综合成本较低,是发展方向。 4、按磷化处理工艺分类 磷化工艺主要有浸渍法、喷淋法和涂刷法,其作用和特点如表4所示。

关于磷化处理原理

金属磷化处理 在各类制造业中对钢、镀锌钢、锌和铝等金属作磷化处理是表面处理中的重要步骤。在油漆前的金属表面预处理中作磷化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帮助冷成形、改善部件在滑动接触时的摩擦性能。本文将用实例来加以说明。 磷酸锌是一种在金属基材上生成的晶型转化膜,这种膜是利用了那些先让溶于酸的金属离子起反应然後经水稀释而成的磷化液来处理生成的。传统的电镀法是利用电流在金属上生成镀膜,磷化则是让金属与磷化液接触发生酸蚀反应而生成磷化膜的。硝酸和磷酸是常用的用于溶解金属的无机矿物酸。 依照工艺要求可以在磷化液中添加锌、镍和锰等金属离子。为了得到特殊的效果,也可加一些其它金属离子,磷化液中加镍能提高材料的抗腐力加快磷化反应。近年来所发展的无镍工艺的效果已经也可在各方面与含镍工艺相竞争。 在磷化液中加入促进剂可以提高磷化反应速度、消除氢气的影响和控制磷化渣的生成。促进剂可以是单一的物质、也可以为取得最佳效果而将几种物质混合一起使用。可以选用的促进剂有亚硝酸盐/硝酸盐、氯酸盐、溴酸盐、过氧化物和一些有机物(如:硝基苯磺酸钠)。 在对热浸镀锌板或铝板作磷化处理时还常添加游离或络合的氟化物。图1是使用不同的磷化工艺所生成的各种磷酸盐晶体。 一,磷化反应机理: 1. 酸蚀反应 金属表面与磷化液发生的第一个反应是将某些金属从表面溶解下来的酸蚀反应。不同的磷化液对钢的酸蚀速度约1-3 g/m2;作厚膜磷化时,酸蚀反应速度还要求高许多。酸蚀反应对形成涂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净化金属表面、又能提高漆膜的附著力。在酸蚀反应发生时,由于金属表面的溶解,所以紧靠表面的磷化液中的游离酸被消耗,金属离子进入磷化液,所溶入的金属离子类型与所处理的基材有关。在磷化液中添加氧化促进剂可减少酸蚀反应时所生成的氢气: 钢表面: Fe + 2H+1 + 2Ox →Fe+2 + 2HOx 镀锌钢表面: Zn + 2H+1 + 2Ox →Zn+2 + 2HOx 铝表面: Al + 3H+1 + 3Ox →Al+3 + 3HOx 2. 磷化反应: 在磷化液中所发生的第二个反应是磷化。由于在金属与溶液的界面上的游离酸度的降低、PH升高,金属阳离子就不再以可溶离子形式存在,它们与溶液中的磷酸盐反应后以磷酸锌的形式沉淀结晶在金属表面。 依据不同的工艺方法,这种晶体可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 3Zn+2 + 2H2PO4-1 + 4H2O →Zn3(PO4)2·4H2O

纯锰磷化技术原理及应用介绍

纯锰磷化技术原理及应用介绍 技术原理:我公司2002年为上海通用的F15变速箱齿轮开发了纯锰磷化工艺,至今已经在通用、大众、上汽的多款变速箱内的齿轮及其它各种传动件上使用,实践证明,纯锰磷化工艺能够显著的降低噪音,并能解决由于疲劳和应力点蚀造成的齿轮工作寿命不达标的问题。对纯锰磷化的性能,欧洲和美国的汽车行业认识较为深刻,为此制订了纯锰磷化的欧洲工程标准,对结晶的尺寸和形状有着严格的规定(请看附件)。纯锰磷化不同于我们常用的锌锰系、纯锌系、锌钙系、铁系等磷化,纯锰系磷化的结晶是层叠的半球状,而其它磷化的结晶是叶状或者针状,在钢铁连接件的表面,半球状的层叠结晶能够极好的储存润滑油,在经受工件应力相互挤压的过程中,半球状不会象针状一样被轻易拉断,半球内的润滑油可以保证工件表面一直处于完全的有油润滑状态,其功能相当于“膜轴承”。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汽车齿轮上一直无法解决的点蚀可以用纯锰磷化来解决,点蚀是金属材料在冶炼及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晶格缺陷,在热处理和机械加工过程中这种缺陷被放大。在工件工作状态下,如果有晶格缺陷的表面有纯锰的磷化膜存在,就可以减缓冲击和受力强度,显著的延长缺陷晶格失效的时间。由于纯锰磷化是一种反应型化学过程,金属基材表面的不平整其反应速率不同,一般突起处反应较剧烈其受到的腐蚀更多,所以磷化后的平整度有提高。目前国内掌握纯锰磷化技术的公司还很少,大部分国内公司都是以锌锰磷化来冒充纯锰磷化,他们的加工温度只有80几度,真正的纯锰磷化要92度以上。 图一纯锰磷化膜层放大600倍显微照片

图二:普通锌系磷化放大500倍显微照片 纯锰磷化膜外观: 磷化前: 磷化后: 应用实例: 上汽集团齿轮厂 美国通用汽车赛欧变速箱齿轮 丰田汽车唐山爱信齿轮厂(变速箱齿轮) 常州溧阳齿轮厂(出口主减速齿轮) 浙江玉环汽车齿轮厂(出口星型齿轮) 浙江杭州昌杰机械厂(星型齿轮) 福建省同兴齿轮厂(变速箱齿轮) 江苏飞船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差速器齿轮)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差速器齿轮)检测报告: 1.纯锰磷化欧洲工程标准:

金属表面的磷化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的磷化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经过上述除油清洗的工件浸入酸性磷化液中,磷化的水溶液含有锌化合物,其含量相当于0.5克/升-1.5克/升的锌离子,相当于5-30克/升磷酸根离子的磷酸盐,相当于0.01至0.2克/升亚硝酸根离子的亚硝酸盐和(或)0.05至2克/升的芳族硝基化合物,溶液温度为40°-70℃,浸渍15至120秒。然后以同样温度的同样磷化液喷2秒以上,通常在喷后依次用自来水及去离子水清洗。 磷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是锌离子,含量可以是0.5-1.5克/升,最好是0.7-1.2克/升。低于0.5克/升时,就不能产生均匀的磷化膜,而只形成不均匀的蓝膜。含量高于1.5克/升时,会产生均匀磷化膜,但膜层易于含有叶片状结晶,就象普通喷淋工艺所形成的那样,因而就不宜于作阳离子电泳漆的底层。锌离子的加入,可用氧化锌、碳酸锌、硝酸锌等。磷酸盐离子含量可为5至30克/升,最好是10至20克/升。低于5克/升时易于形成不均匀的膜层,超过30克/升时不会再有很大的作用。磷酸根离子的来源可为磷酸、磷酸钠、磷酸锌、磷酸镍等。 作为磷化促进剂,可用亚硝酸根离子。其含量为0.01-0.2克/升,最好是0.04-0.15 克/升。或者是使用芳族硝基化合物,含量为0.05-2克/升,最好是0.1-1.5克/升。亦可二者共用。倘若这些促进剂含量低于下限,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磷化,而生成黄锈或类似的膜层。如含量超过上限,就会形成不均匀的蓝色膜层。亚硝酸根离子的来源可为亚硝酸钠、亚硝酸铵等。至于芳族硝基化合物,则可用间-硝基苯磺酸盐类(如间硝基苯磺酸钠)、硝基苯甲酸、硝基间苯二酚等。 磷化液除含有上述锌离子、磷酸盐离子、亚硝酸盐离子及一种芳族硝基化合物外,还可以含有硝酸盐离子、氯酸盐离子、镍离子和钴离子。这些任选的附加离子含量可为:硝酸盐1-10克/升,最好是2-8克/升;氯酸盐0.05-2克/升,最好是0.2-1.5克/升;镍离子0.05-2克/升,最好是0.2-1.5克/升;钴离子0.05-2克/升,最好是0.1至1克/升。这些附加成分可为一种,亦可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其添加形式最好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锌、硝酸镍、盐酸、氯酸钠、氯酸铵、碳酸镍、硝酸镍、氯化镍、磷酸镍、碳酸钴、硝酸钴、氯化钴、磷酸钴等。 用这种磷化液处理时,磷化液温度可为40°-70℃,最好是45°-60℃。温度低于40℃时,不能平稳地获得磷化,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磷化膜需要较长时间的处理。温度超过70℃时,磷化液的成分会不平衡,这是由于促进剂的分解和一些成分沉淀所致,因而就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膜层。 关于处理时间方面,首先是浸渍15-120秒,然后喷2-60秒。最好是浸渍30-50秒,然后喷5-45秒。如果浸渍时间不到15秒,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立方晶体,而会形成不好的叶片状晶体。浸渍时间即使超过120秒,也不会得到任何较大的收效,而只会增加了设备。喷淋的时间倘若不足2秒,浸渍时沉积上去的污渣冲洗不净,就会紧附于工件的表面,在用水清洗的工序时也几乎不能把它们除去。这样,电泳漆膜的结合力和外观质量就会受损。若喷淋时间超过60秒,也不会再产生更好的效果,其结果亦只是增大了设备费用。 按本发明的方法来磷化,就可以使内凹陷部位(如侧梁之内侧、门内侧等)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而

磷化处理技术+配方

磷化处理技术(1) 所谓磷化处理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所形成的膜称为磷化膜。它的成膜机理为:(以锌系为例) a)金属的溶解过程 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时,先与磷化液中的磷酸作用,生成一代磷酸铁,并有大量的氢气析出。其化学反应为; Fe+2H 3PO 4 =Fe (H 2 PO 4 ) 2 +H 2? ↑ (1) 上式表明,磷化开始时,仅有金属的溶解,而无膜生成。 b)促进剂的加速 上步反应释放出的氢气被吸附在金属工件表面上,进而阻止磷化膜的形成。因此加入氧化型促进剂以去除氢气。其化学反应式为: 3Zn(H 2PO 4 ) 2 +Fe+2NaNO 2 =Zn 3 (PO 4 ) 2 +2FePO 4 +N 2 ↑+2NaH 2 PO 4 +4H 2 O (2) 上式是以亚硝酸钠为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c)水解反应与磷酸的三级离解 磷化槽液中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酸式磷酸盐,其分子式 Me(H 2PO 4 ) 2 ,这些酸式磷酸盐溶于水,在一定浓度及PH值下发生水解泛音法,产 生游离磷酸: Me(H 2PO 4 ) 2 =MeHPO 4 +H 3 PO 4 ( 3 ) 3MeHPO 4=Me 3 (PO 4 ) 2 +H 3 PO 4 ( 4 ) H 3PO 3 =H 2 PO 4 -+H+=HPO 4 2-+2H+=PO 4 3-+3H+ ( 5 ) 由于金属工件表面的氢离子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成为磷酸根。 d)磷化膜的形成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三价磷酸根与磷化槽液中的(工件表面)的金属离子(如

前景广阔的磷化涂层钢丝绳

前景广阔的磷化涂层钢丝绳 人类从1834年开始生产光面钢丝绳直至今天,随着起重机械向高速度、高扬程、高负载方向发展,对钢绳耐疲劳性能要求逐渐提高。磷化钢丝绳专利技术,制绳钢丝经过锰系或锌锰系耐磨磷化处理,提高了制绳钢丝表面耐磨损、抗腐蚀性能,同时促进钢丝间发生滑动,从而有效抑制微动疲劳的发生,大幅度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是光面钢丝绳的理想替代品。 标签:钢丝绳;疲劳性能;使用寿命;磨损;腐蚀;耐磨磷化 1 钢丝绳生产简史及主要工艺流程 1834年欧洲人奥鲁勃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钢丝绳既光面钢丝绳,至今已有180年的生产和使用历史[1],1939年建立的天津市第一钢丝绳厂是我国第一家金属制品企业[2],我国已经生产和使用光面钢丝绳七十余年。 多数品种的钢丝绳是使用优质碳素钢丝、纤维芯和润滑脂制造而成,部分品种钢丝绳使用不锈钢丝捻制而成。制绳钢丝以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盘条为原料,盘条普遍采用了控制冷却工艺,其索氏体化率大于80%,索氏体金相组织有利于冷拉的进行。盘条经表面准备后冷拉到需要的直径并得到具有一定物理性能的钢丝,为了得到高强高韧的制绳钢丝,制绳钢丝的总压缩率一般控制在75-93%之间,常用热轧盘条直径为5.5mm或6.5mm,生产小规格制绳钢丝时,需要增加中间热处理工序以消除加工硬化并得到索氏体金相组织。按上述工艺生产的制绳钢丝即为光面钢丝,制绳钢丝冷拉后不再做任何表面处理直接用于捻制股绳或钢芯,用该种股绳捻制的钢丝绳即为光面钢丝绳。钢丝拉拔前表面准备工序形成的磷化膜,可以提高钢丝冷拉过程中带入拉丝模润滑剂的数量,降低冷拉能耗。在高速连续冷拉过程中,磷化膜与硬质合金拉丝模具发生剧烈摩擦并逐渐脱落,钢丝经过总压缩率75-93%的连续冷拉,残余磷化膜膜重一般在1g/m2左右。干式拉丝过程中,如果钢丝温升超过150℃,磷化膜因脱水而加速脱落,水箱冷拉过程中,钢丝与塔轮间有相对滑动,滑动量较大时加速磷化膜脱落。文献[3]介绍,冷拉前磷化膜膜重 4.21-9.67g/m2,钢丝由 3.6mm冷拉至 1.4mm,总压缩率为84.9%,冷拉后残余磷化膜为0.6-1.46g/m2。 光面钢丝绳生产流程如下: 盘条→酸洗→水洗→锌系磷化→水洗→烘干→冷拉→热处理→酸洗→水洗→锌系磷化→水洗→烘干→冷拉→制绳钢丝→捻股及钢芯→合绳→检验→包装 目前光面钢丝绳占钢丝绳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镀锌钢丝绳约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几的份额,其余为涂塑钢丝绳和不锈钢丝绳。 2 钢绳失效过程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

锰系磷化说明书

锰系磷化说明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高温锰系黑色磷化液说明书 一/本品能在钢铁上形成一种晶体状的锰系磷化膜,这层磷化膜能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磷化膜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当浸泡了合适的油后具有高效的耐磨损效果,主要由磷酸铁和磷酸锰组成。这种处理工艺能降低工件如活塞,活塞环,衬垫,凸轮轴,推杠,马达座及类似承载表面的磨损。其他优点可归纳如下: 锰系磷化处理使运动工件迅速跑合,防止承载表面之间金属与金属的直接接触,不会出现划伤或粘结。 由于磷化膜吸油,增加了处理过的表面的润滑作用。消除了金属在机械加工中留下的刮痕。延缓了腐蚀作用,因此也可以用作防腐底层。可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船舶,等高速运转零部件的减磨自润滑功能膜层处理。以及工具,刀刃及较高标准要求标准件的耐摩,耐腐蚀处理。 二.产品特性 1.高倍浓缩酸性液体。 2.用于钢铁表面的防腐耐摩处理。 3.也可以用于压铸件的处理。 4.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磷酸锰盐层。 5.符合甚至超过国标盐雾实验。 6..环保.安全,操作方便,废水处理简单/ 三.作业管理标准: 管理项目管理标准

1.皮膜建浴浓度:1比5(20%) 2.全酸度(TA) :祥见本公司内部说明 3.游离酸(FA):祥见本公司内部说明 4.温度(Temp) 92-98℃. 5.时间(Time) 8-20分钟 6.限更新周期 12个月 四.工艺流程: 1.除油(XH-400)--水洗—除锈—水洗—表调(XH-28)--磷化(XH-575)---水洗—干燥或脱水防锈油(XH-300) ? 五.及添加方法: 1.使用仪器及试剂:吸球、吸管、烧杯、 NaOH、 酚酞(PP)、溴酚蓝(BPB) 2.测量方法: (1)全酸度(TA):取槽处理10mL加酚酞(PP)指示剂3-5滴,再用 NaOH滴定,颜色由无色变至粉红5-10秒不褪色,即为其终点,此时所消耗 NaOH之毫升数,即为其全酸度之度数。 (2)游离酸(FA):取槽处理液10mL加溴酚蓝(BPB)指示剂3-5滴,再用 NaOH 滴定,颜色由浅黄色变至浅蓝色,5-10秒不褪色,即为其终点,此时所消耗NaOH之毫升数,即为其游离酸之度数。 六。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1.注意事项: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常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_常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蚀、随着油污和杂质等,产生氧化现象,这就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金属表面处理有很多种,按照其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溶剂清洗、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三大类。根据不同氧化程度的金属表面,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对于较薄的氧化层可采用溶剂清洗、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或者直接采用化学处理,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由于氧化层较厚,如果直接采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不但处理不彻底,还会浪费大量的清洗剂和化学剂,最好先采用机械处理。 溶剂清洗是对使用溶剂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洗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和氧化层,使工件表面获得清洁。经溶剂清洗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受到灰尘、湿气的污染,所以处理后的工件还要进行喷涂、喷涂等表面处理,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的表面处理有哪些? 不锈钢:电镀、抛光、拉丝、电泳、PVD、蚀刻、彩色钝化 铝合金:阳极氧化、电镀、蚀刻 镁合金:电镀、钝化皮膜 钛合金:电镀、阳极氧化 锌合金:电镀、钝化 铸铝:电镀、阳极氧化 钢铁:钝化、磷化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常见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 电镀 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或者其它材料的镀一层锌以起美观、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在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抛丸的原理是用电动机带动叶轮体旋转(直接带动或用V型皮带传动),靠离心力的作用,将直径约在0.2~3.0的弹丸(有铸钢丸、钢丝切丸、等不同类型)抛向工件的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使工件变得美观,或者改变工件的焊接拉应力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提高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也提高了工件后续喷漆的漆膜附着力。其寓意即为抛丸处理可以为喷漆工艺的前道工序。 喷砂 喷砂是采用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铁砂、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使工件表面的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

电梯钢丝绳综合性能评估

电梯钢丝绳综合性能分析 一、钢丝绳槽分类 (1)V形槽:较大的摩擦系数,因接触面较小,钢丝绳与绳槽的磨损较快,一般用于轻载低速梯; (2)带切口的半圆槽:槽底部切制了一个楔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变形,一部分楔入槽中,使得当量摩擦系数大为增加,一般可为半圆槽的1.5—2倍,使这种槽形在电梯上应用最为广泛;(3)半圆槽:与钢丝绳的接触面积最大,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但其摩擦系数小,所以必须增大包角才能提高其曳引能力,常见于高速电梯。 二、钢丝绳简介 电梯钢丝绳结构主要为8*19S+NF的西鲁式结构作为曳引绳使用,绳芯一般采用纤维绳芯,选用西鲁式的优点在于外层钢丝较粗,钢丝绳在频繁升降过程中与曳引轮接触,耐磨损;其次,外层钢丝多选用450#优线拉拔成的制绳钢丝,公称抗拉强度1370MPa,降低外层钢丝的强度就是防止对曳引轮造成损伤;内层钢丝1770MPa,提高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国内主要厂家包括无锡通用钢绳、无锡赛福天钢索、贵州巨龙、天津金鼎、天津高盛等。目前主流产品为磷化涂层钢丝绳,钢丝绳经锰系或锌锰系磷化处理,耐磨、耐蚀、防锈能力显著提高,疲劳寿命

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3倍左右。电梯钢丝绳常见规格有:8mm、10mm、11mm、12mm、13mm、14mm、16mm。 三、主流品牌及常规钢丝绳选型报价(8*19S+NF) 四、钢丝绳报废条件及检验方法 1、报废条件: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曳引补偿钢丝绳应当报废: (1)出现笼状畸变、绳芯挤出、扭结、部分压扁、弯折; (2)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小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90%;

几种常见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金属表面处理方式详解

电镀/电泳/锌镀/发黑/金属表面着色/抛丸/喷砂/喷丸/磷化/钝化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钢丝绳磷化涂层技术_崔影

随皮带制作技术的不断进行及工艺的不断更新,钢丝绳芯的数目及排列间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及国外皮带硫化标准不一致也对于皮带机硫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黄骅港一期、二期BM皮带机最初采用的是日本横滨ST1500带,国内目前都有ST1600皮带进行代替,然而当进行更换时发现钢丝绳数目存在差异,横滨带钢丝绳数目为123根,国产皮带钢丝绳数目为159根,因此如何对钢丝绳进行搭接形式的选择及选择钢丝绳摆放形对于皮带机接头硫化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采用了二级搭接方式的同时尽可能使钢丝绳均匀摆放,在保证胶接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接头长度可以有效的保证接头质量。 2.2.7现场环境因素 硫化接头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在尽量密闭的空间,隔绝煤尘,降低空气湿度,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皮带机总是相邻并排排列,两条皮带机的间隔有的仅仅只有700mm左右,因此当对其中一条皮带机进行维修时,不仅在空间上不允许,同时对于生产也不能造成影响,因此这些要求在实际维修中较难实现。所以当硫化接头时环境湿度远大于要求湿度时(理想作业环境是空气湿度小于80%),皮带钢丝、胶料表面会有肉眼难以察觉的水汽存在,这些水汽会在硫化过程中受热变成气体进而在皮带内部形成大面积气泡,直接影响接头强度。因在铺上盖较后,需要用尖锥或刀片对气泡进行划开放气,避免硫化后气穴情况的产生。 3结语 硫化接头质量的好坏与硫化工艺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诸多因素相关,仅仅加强某一方面的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加强接头强度,必须持续改进钢丝绳芯皮带机硫化接头制作技术,不断完善硫化工艺,同时不断改进皮带保护装置,避免皮带因意外划伤等事件造成的皮带硫化,持续积累工作经验,才能有效预防断带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T9770-2001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S].2001:7-10. [2]陈国栋,陈至芳.硫化温度对橡胶和金属粘接强度的影响[J].世界橡胶工业,2009(9):40-42. 赵炎:061000,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神华黄骅港务公司 收稿日期:2013-08-12 DOI:10.3963/j.issn:1000-8969.2014.01.13 钢丝绳磷化涂层技术 无锡通用钢绳有限公司崔影 摘要:钢丝绳使用过程中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内部相邻钢丝因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不同步时将发生微动;微动使钢丝表面产生磨损,从而使钢丝横截面积减小致应力集中的发生,促进疲劳微裂纹的萌生,微动疲劳是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原因。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是将制绳钢丝磷化处理后捻制股及钢丝绳,磷化膜使钢丝表面更加耐磨,同时增加润滑脂在钢丝表面的驻留量,减小摩擦力促进滑动,抑制钢丝表面损伤及微动疲劳的发生,从而大幅度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 关键词:钢丝绳;磷化;表面处理 Steel WireRope Phosphate Coating Technology Wuxi Universal SteelRope Co.,Ltd.Cui Ying Abstract:There is alternating stres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rope.The fretting would occur when the wire adjacent uneven due to internal forces cause deformation of sync.Fretting makes steel surface wear,and wear make wire cross-sec-tional area decreases to stress concentration occurs.It promotes initiation of fatigue microcracks.Fretting fatigu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the rope.Phosphate coating technology is the rope phosphate treatment before twisting shares and wire rope.Phosphate coating makes the surface more resistant,while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grease that reside in the wire surface,reducing sliding friction to promote inhibit the wire surface damage and fretting fatigue occurs.Thus it extend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ope greatly. Key words:steel wire rope;phosphate;surface treatment 03 Port Operation2014.No.1(Serial No.214)

黑色锰系磷化工艺文件定稿版

黑色锰系磷化工艺文件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黑色磷化液工艺流程及使用方法 三、工艺流程: 1、本流程主要规定了钢铁制件在进行高温磷化时的表面处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工艺参数、槽液配制、槽液的分析化验及维护调整方法。 工艺流程 2、涂装前处理材料的选择: 2.1 选用TL-9687型常温快速脱脂清洗剂进行常温脱脂处理。 2.1.1产品特点:常温使用,节省能源,操作方便,脱脂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一种非常优良的脱脂清洗剂。 2.2 选用TL-003型黑色磷化专用表面调整剂。 2.3 选用TL-3107覆膜剂,进行磷化处理。 2.3.1 TL-3107覆膜剂A液。 3、工艺条件: 3.1 脱脂 3.1.1 产品型号:TL-9687 3.1.5 PH 值:12-14 3.1.6 温度: 常温(18℃-45℃) 3.1.7 时间: 10-15min(视工件表面油污程度而定) 3.2 水洗(溢流)

3.2.1 产品型号:新鲜自来水 3.2.2 PH 值:6-8 3.2.3 温度:常温 3.2.4 时间:1-3min 3.4 酸洗 3.4.1产品型号:工业盐酸 3.4.2TL-4酸洗添加剂(按5%添加) 3.4.3配比:盐酸配制成含量约20-25% 3.4.4温度:常温 3.4.5时间:10-15min(视工件表面锈蚀程度而定)3.5 水洗 (溢流) 3.5.1 产品型号:新鲜自来水 3.5.2 PH 值: 6-8 3.5.3 温度: 常温 3.5.4 时间: 1-3min 3.6 水洗 (溢流) 3.6.1 产品型号: 新鲜自来水 3.6.2 PH 值: 6-8

几种常见金属表面处理工艺设计

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电镀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 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 质或尺寸。电、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 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电泳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 电泳是电泳涂 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 热镀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 的现象。利电泳: 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著(), 泳漆,电沉积。电泳又名——电着 发黑使之形成致密的氧,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 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 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形成的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在高 温下(约。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发黑处理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处理。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 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称为亚铁。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检查皂化→清洗→氧化→清洗→→热水煮洗酸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工艺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工艺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工艺 (注意!一定是钢或是铁的零件!合金件不在此列!) 有的朋友喜欢DIY零件、配件。但是在完工后往往还要面临表面处理的问题,或者是不满意原来的颜色,特别是需要达到真狗的表面颜色与防锈效果,就更需要这个步骤啦!特别是有些配件的外型比较敏感,不方便给厂家直接处理。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些资料在结合自己的心得,贴出来给兄弟们共享!! 钢铁零件的表面处理一般有————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两种。酸性氧化法也称为“发蓝”。目的是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酸性氧化法也称为“磷化处理”(国际上大多军工企业均采取此法),其具有比发蓝更好的抗磨损性与抗腐蚀性。钢铁制品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呈黑蓝色或深黑色。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在家中如何操作这两种处理。 一、碱性氧化法“发蓝”药液 1.配方(化工店都有卖): 硝酸钠50~100克氢氧化钠600~700克 亚硝酸钠100~200克水1000克 2.制法:按配方计量后,在搅拌条件下,依次把各料加入其中,溶解,混合均匀即可。(我是使用一个弃置不用的铁桶) 3.流程: (1)金属表面一定要洗净和干燥、除油以后,才能进行“发篮”处理。建议使用洗衣粉水刷洗,再浸泡1:100的稀盐酸1-5分钟除油除杂质。 (2)把要处理的零件置入铁桶中与溶液一起“煮”约1小时即可。

(3)金属“发蓝”处理后,最好用热肥皂水漂洗数分钟,再用冷水冲洗。然后,又用热水冲洗,吹于。最后表面涂敷机油进行封闭保护即可。 二、酸性氧化法“磷化处理”药液 1.配方(化工店都有卖): 磷酸3~10克硝酸钙80~100克 过氧化锰10~15克水1000克 2.制法与流程同碱性发蓝相同。 三、对于不锈钢一般在家中较难处理,其实用处也不太大,因为不锈钢零件最好看的就是其表面亮晶晶的质感。但也一起贴出来,可能会有弟兄喜欢。 不锈钢氧化处理:广泛运用于军事工业,处理后表面颜色依金属材质的含碳量和其他成分而定。一般呈深灰黑色、灰色等。流程如下———— 1、金属除锈、除油 2、磷酸钙120g/L +过磷酸钠150g/L +水,配比成不饱和溶液。 3、零件悬挂浸于溶液中,120摄氏度加热40分钟 4、零件取出加热到600摄氏度,再次投入溶液中加热10分钟。 5、反复3、4两步流程,直至达到理想表面磷化层(或是颜色)。 以上方法是家庭的简易操作,希望各位弟兄多多尝试!!!! 另在补充一个最最简单的:可乐一瓶(可口还是百事随个人喜好~)白醋一瓶,可乐不要让他跑气,把零件放入可乐中,把醋倒下去,等待1~2小时后即可,颜色深浅由倒入的醋量多少决定,但此法发出的颜色不是纯黑,而是灰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