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

课程改革与研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张才千刘斐

(开封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依托,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研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实行方法,并对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说明,希望能给相关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综合实训教学单元

Abstract:Theteachingmodebasingontheworkingprocessisaimportdirectionofhighervocationalprofe ssionalcurriculumreform.

Basedonthecomprehensivesoftwaretechnologyprofessionaltrainingcoursestorelyon,basedonth eworkingprocessofthecurriculumreformandresearch,thepaperpresentstheworkingprocessoftherefor mpracticeandthemethodstothenextstepofcurriculumreformdirectionwereexplained,thehopecangiver elatedresearchtopicstoprovidecorrespondingreferenceandsignificance.

Keywords:WorkingProcess,ComprehensiveTraining,TeachingUnit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对任何一种教育,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都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2]。要完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建设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高职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背景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背景

《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环境下,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软件企业共同开发的一门综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该课程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软件企业相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根据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发了该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通过企业调研,我们把软件项目开发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一一列出,并进行分类,与此同时,对工作任务细化,确定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将行动领域的项目(任务)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构建《综合实训》课程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职业活动导向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图1《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我们从培养企业项目实战经验出发,由校方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纲,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学习情境项目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单元,在仿真的岗位工作环境——软件实习工厂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教学过程即是一个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虚拟的职业情景中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路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实践应用的需求为尺度引入知识点,以任务驱动为基本模式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项目驱动的教

学设计,以网上书店项目为依托,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模块,设计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共用模块开发、数据访问层开发、业务逻辑层开发、视图层开发、项目集成测试等10个理实一体、讲练做合一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训》学习情境的设计如下:

表1《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和行动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思想,把课程内容融入项目形式之中,形成了课程内容和学习情境任务、教学案例与实际项目、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学习强化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仿真和真实职业情景中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1.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平台,设计“学习情境”,还原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流程

我们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制定课程标准。根据职业培养目标,确定了软件开发对应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为软件开发学习领域设计和学习情境设计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从培养软件开发职业能力和企业项目实战经验出发,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以学习情境项目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单元实施模块化教学,教学过程即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我们通过营造仿真教学环境——软件实习工厂进行项目训练,在虚拟的职业情景中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利用校外实习企业的资源,让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感悟企业的职业道德。

图2教学实施过程

2.实施“项目考核”的考核模式

我们与合作企业一道共同分析了软件开发工作过程,把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知识有机地整合到项目教学之中,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的机制。

采用“项目化”考核实际上就是检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设计能力,考核内容对应项目实训阶段的学习。该考核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表2“项目化“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描述表

3.完全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讲解每个学习情境的基本理论后,马上让学生根据讲解的原则和事例进行实验。由于实验是针对具体系统项目,要正确执行他的设计结果,学生必须去知道理论,理解理论。当然学生在

设计中会犯错误,教师需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实验完成后进行讲评。通过实际项目来涵盖课程内容,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案例与实际项目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目标。

四、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环境

本课程校内实训室为软件实习工厂,学生在这里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软件实习工厂是通过和软件公司合作建设,内有项目洽谈室、会议室、经理室、工作区和员工休息区,完全按照软件公司中项目开发要求建成,能够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工作,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训环境。

2.校外实训环境

软件技术专业与许多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的关系,经过《综合实训》课程训练后的学生,能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

五、课程改革的方向

1.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要不断加强软件实习工厂软环境的建设,不断逼近真实软件企业情况。

2.加强授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交流合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不断从企业引进新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项目。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调试等各项技术,具备了团队协作、进行规范软件开发的能力,能够适应软件企业的需要,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中国职业教育.

张才千(1979-),男,汉族,河南杞县人,开封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大梁路开封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475004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 课程改革与研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研究 张才千刘斐 (开封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依托,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研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实行方法,并对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说明,希望能给相关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综合实训教学单元 Abstract:Theteachingmodebasingontheworkingprocessisaimportdirectionofhighervocationalprofe ssionalcurriculumreform. Basedonthecomprehensivesoftwaretechnologyprofessionaltrainingcoursestorelyon,basedonth eworkingprocessofthecurriculumreformandresearch,thepaperpresentstheworkingprocessoftherefor mpracticeandthemethodstothenextstepofcurriculumreformdirectionwereexplained,thehopecangiver elatedresearchtopicstoprovidecorrespondingreferenceandsignificance. Keywords:WorkingProcess,ComprehensiveTraining,TeachingUnit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对任何一种教育,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都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2]。要完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建设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高职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背景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背景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专业编码:051300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前言 为了落实我校“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实现国家教委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教学改革任务,我校编写了部分重点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实现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是落实《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项工作,促进我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目录 一、专业名称 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三、招收对象及学制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 1. 培养目标 2. 人才规格 五、课程(项目)体系 六、核心课程(项目)设置 七、教学进程安排 八、课程(项目)学时分配 九、专业教师与实训(实验)装备要求 十、核心课程(项目)课程标准(一)电工工艺技术 (二)机械与电气识图(CAD) (三)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四)PLC与传感器技术应用技术

(五)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 (六)机械维修技术 (七)机床设备维修技术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一、【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高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学校调研分析发现,我国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类复合型人才奇缺,仅机电设备维修类一线工人在我国的年需求量就达10万人。随着我市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以汽车行业、模具制造业、电梯安装维修业、机械加工业、飞机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在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岗位上均出现较大缺口,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一线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直至2010年预测本市以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用型技能人才年需求量在1万人以上,这为学校继续扩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规模、建设天津市专业领域一流水平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提供了广阔市场。 三、【招收对象及学制】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3551526.html,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杨立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6年第14期 摘要:文章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对C语言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需求为方向,以专业够用为原则,从大纲、内容、案例、开发环境、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C语言;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运城学院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讲,该门课程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入门程序设计语言,也是电子类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器控制与PLC》《EDA》《MATLAB》等后续课程的软件编程基础,同时也是每年电子设计大赛中使用的控制芯片单片机、DSP等的主要编程语言。故C语言的掌握程度对该专业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对C语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加 强C语言课程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高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服务专业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 1C语言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运城学院C语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脱离专业。C语言是理工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开设的目的不尽相同。目前,学院不同专业开设的C语言课程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以编程语言的普及为目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但缺乏与专业的紧密衔接。 (2)公共课教师服务专业意识不强。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C语言课程的基本要求,讲语法,分析程序,采用的是“Fibonacci数列”“水仙花数”等通用案例,虽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很少关注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是否有用,哪些知识有用,总感觉学生的专业应该是专业老师去指导。 (3)学生对C语言课程认识不到位。经调查,该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C语言是为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加之现在等级考试增加了office模块,部分学生转去参加较易通过的office模块考试,故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表1是201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个班级C语言学习情况的调查情况。通过调查分析,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单片机等专业课是在c语言课程学习结束2个学期后才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范文(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092-47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范文(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习安排: XX年5月4日至XX年6月25日,在南京市救助 管理站儿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每周四9:16: 30,上午针对流浪儿童开展各种主题的小组活动,内 容有益智类、娱乐型等;下午进行通过一些小游戏与孩 子建立关系,开展个案访谈和记录,丰富个案资料。 同时,单位督导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巧通过示范 传授给我们。 二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实 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 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 能获得更多的专业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通过实习来进一步巩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业能够将理论联系实践; 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和纠正; 亲自带领小组群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给在大学生活中不适应人群提供一些专业技巧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从实习中获得一些专业工作的技巧与经验; 培养专业的认同感,真实的体验社会工作者角色。认识社会工作崇高的价值理念。 三实习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在带领小组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计划书、招募组员、开展小组活动、评估与总结,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小组工作的流程,技巧与实际操作的能力;与服务对象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依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标准的应知应会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的共同合作下,在对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矿井维修电工、矿井维修机工、变配电工、设备安装工和区队技术员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了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由12个能力模块和137个单项技能组成。从而确定了毕业生面向机电技术岗位的几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即:《矿山机械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矿山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检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煤矿供电系统及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电气与PLC控制》、《煤矿机械液压传动》。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递进规律。构建了矿山机电专业以机电技术岗位能力递进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两大教学体系组成即:由基础课教学体系(含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基本能力课程体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环节)。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到生产厂矿的广泛调研并多次召开由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家论证会,并结合岗位(群)职业标准、工作职责范围,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矿山机电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表1: 表1 矿山机电类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表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整合得到毕业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由10项专业能力组成,综合考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形成12个能力模块(如表2所示),按照人才培养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对12项能力按照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点进行分解,得到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能力分析图表。该图表由12项能力模块和137个单项技能组成。 表2 矿山机电专业职业能力模块表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刍议 [摘要]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并有相关的设备器材配合进行实验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师资和人才。可是电子技术课在高职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开设电子技术课的专业面以及如何开设这门课程等,还需讨论。文章认为,应改变目前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专业偏少的状况,尽可能扩大开设专业面;课程内容要新,知识面要广,技术实践性要强;探索建立新的教材体系,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理论教学改革 一、现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效果一直不佳,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生源情况比较复杂,有来自三校生毕业的,也有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的,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因而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二是授课对象广,不同类型的强、弱电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差距大,因而不论采用“先模拟后数字”,或是“先数字后模拟”的教学进程,学时少与内容多、基本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不够等矛盾始终存在。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少,以往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实验”方法,效果不够理想。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对于一些典型电路的分析、元器件的作用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并不会付诸实践。同时,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数量十分有限,难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测量技术。这三个因素制约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工程的“龙头”工程,担负着新形势下的社会历史重任,是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劳动大军程序生产的母机。其本身课程结构的调整,影响到未来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为了进行大规模的“四化”建设,第一位需要的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的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所以教育知识结构影响到社会劳动大军智能素质现代化,人的智能素质现代化是整个民族科技水平的基础所在,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之类的公共课,反映了21世纪前期科技水平及社会需要的课程结构,加进电子技术课对智能结构的现代化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报 告正式版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前言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较强学科,实习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工作专的实务性、操作性取向,在其专业教育目标中除了注重学生对专业概念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赖于经验的传递和在直接服务案主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工作经验和技巧的积累。而一门专业的诞生是要在专业服务功能获得社会肯定以后,才真正具有专业

权威存在。或者说专业权威的最直接来源就是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能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案主的需要,社会工作的发展仅仅具有理论体系还不足够,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教育的过程培养有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实际服务的人才。 因此,可以看出实习对于社会工作学生乃至整个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解决了实习的必要条件之后,我们来讨论下实习的充分条件,怎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实习工作,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要完成哪些目标和任务。 1.实习的目标 实习作为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的。一般来

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 1加强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建设:,购置仪器设备一定要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护理实训基地配备了如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婴儿护理模型、NICU抢救设备、多功能护理模型人、高级急救护理模型、多功能分娩床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型和设备,并不断外出学习考察,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另外搜集购置临床医院使用的新型器械用品,让学生熟悉并及时掌握,弥补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或滞后临床的状况,以利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工作。2完善实训条件,营造临床环境:我校儿科护理实训室全部以模拟儿科病房形式组建,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婴儿生长发育室配备有体重、身高(长)测量仪,以及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仪器,并在墙壁上张贴不同年龄小儿动作发育的图片;婴儿沐浴室配备有沐浴池、抚触圆床、游泳池等,墙壁上贴有婴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图片;另外我校在实训中心设置了母婴同室,供学生们学习了解现代护理中的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整个儿科护理实训中心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设置其独特的环境,以粉红色为基础色调,窗帘、被褥配合可爱的卡通图案,完全贴合临床儿科病房的特点。突出了专业训练的真实性、实用性。3校院一体,医教结合:临床护理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学校遵循“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学校教学不与临床脱节,教师每五年中要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一年,学习临床新技术、新方法;临床医生、护士轮流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不 1 / 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设计与实践》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学生调查问卷 班级:姓名: 1、你对《机械设计与实践》的兴趣和学习过程是否具有趣味 □十分感兴趣□有点兴趣□一般□没有兴趣 □很有趣味性□比较有趣□一般□乏味 2、学习过程是否比较轻松和学习任务是否具有难度(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 学习过程轻松:□是□差不多□否 学习任务的难度:□是□差不多□否 3、学习过程中合作的情况和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情况 解决问题方式:□全体组员都热烈讨论,积极合作地完成任务 □大家会尽力完成任务,有个别同学不愿意参与 □场面冷淡,大家都互相推卸任务完成的责任 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扎实地掌握知识□学到很多知识 □有一点提高□没有学到知识 4、工学结合教材中教学项目设计情况(多选) 5、你觉得“机械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普通的教学模式相比, 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的高中同学在其他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你可以去了解比较一下)(可多选) 6、行动导向教学的采用情况(项目导向性教学)和学业评价模式转变情况(学生学业成果不但有终结性评价而且体现学习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不再只是任课老师)行动导向教学的采用情况□是□否□不知道 学业评价模式转变情况□是□否□不知道

7、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每个教学项目实施程序: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教学实施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不知道 8、你认为《机械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可多选) 9、你认为《机械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是(可多选) 10、你认为《机械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突出了职业教育哪些特点(可多选)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实训课程改革

实训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专业岗位,成为一个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人才,这是每个中职教学专业改革的重点,也是每个专业教师的孜孜追求。 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难以有效进行,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改革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实战技能 1、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根据“233”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教学特点,整合课程体系。如建筑工程系,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职业标准、企业用人标准和浙江省建筑业地域特色,按照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能力要求,对建筑构造、建筑制图、施工图识读、图纸会审模拟等多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打造了“施工图识读、高层建筑专项施工方案、施工项目管理和工程资料管理”等4门综合实务训练课程,突出施工员岗位群核心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根据培养学生造价员岗位与可迁徙发展的经济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课程整合为工程定额、工程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工程经济评价与控制四大模块课程,按照知识接受的螺

旋递进思维规律,加强学生在编制概(预)算书、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和编制工程结算书等工作岗位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2、按照工程项目要求,开发实务训练教材 学院各专业按照“课堂知识传授与工程实境教学相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实际和课程整合情况,与知名企业合作合作开发了系列模拟实务训练的教材。如建筑工程系和浙江建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浙江江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一个完整的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凝炼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组织开发了《施工图识读实务模拟》、《施工管理实务模拟》等教材。经济管理系按照造价员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浙江省工程造价管理站、浙江同方会计事务所、浙江五洲项目管理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了《定额测编实务》、《工程计价》、《招投标模拟》等实务训练教材。 学院教师还参与《事故对策技术手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使用手册》、《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台账》、《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化图例》等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规范、实(使)用手册以及规程、指南等的编写。 这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实务教材已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被全国多家高职院校使用,在建设类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也被省多家建筑企业作为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教材。这批综合实务训练系列教材以及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规范、实(使)用手册以及规程、指南等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教材理论性强,操作指导性差的弊端,对学

基于新课改下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

基于新课改下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朱根东 摘要: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其实质是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避开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一、序言 日益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要求和现时制造业的信息化过程对新型技能型人才在质的需求方面越发凸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其机电类专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对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课程体系改革中的目标和原则 我们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新型技能型人才,其内涵主要表现在: (1)掌握基本理论。即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为广泛的机械与电气专业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2)具备相应技能。即具有专业化的实际操作水平及广泛参与工程实践的能力。 (3)适应市场竞争。始终保持对科技发展及工程实践深化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不断进行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循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以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 市场需求对机电类新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理论基础和相关技能方面的要求,它是教学体系建立的依据,市场适用人才是教学体系培养的目标,市场对适用人才的反馈信息,又成为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在进行课程改革中应注意如下原则: (1)超前的课程开发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办教育有教育的规律,无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具有周期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2)多元的课程设置 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和对劳动者知识结构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如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 (3)实践的技能训练 实现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实践教学,因此,设置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要实践的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如在课程开发方面,我们将机电类专业所必备的钳工基础技能、电工基础技能、安全实习技能单独开列,作为

对机电类实训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机电类实训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本文阐述了机电类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机电类实训课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提高实训教学思想认识,建立和完善相关教学制度和体系;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建立一个优质的实训教学基地;提升实践操作教学的效果;完善实训教学评价机制。 标签:机电类专业;实训课程;重要性;问题;建议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将电子、信息、机械、控制进行有效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的智能化和最优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工业发展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高校对机电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效,尤其是在实训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提高了学生胜任现代机电设备实际设计和操作的能力,从而大大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长远发展。然而,我们在庆幸改革带来的成绩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实训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并加强对开设实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才能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电类实训课程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一、机电类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及取得的成效 一方面实训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课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且比一般的实践教学课程更加具有综合性。在实训课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手脑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解决问题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训课程设计和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实训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有效的衔接平台。这个衔接平台不仅能够使该课程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也能够使整个课程群实现融合。同时,还有利于初学者对抽象且相对枯燥的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树立自信心,并通过该平台建立和完善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认知,从而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思考问题与动手的能力,我们在机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以机电一体化培训系统为主要平台,加强机电类实训课程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如:学生自从见识了机电类自动化装置和系统高效率工作之后,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按照相关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不断补充和强化机电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课堂宣传及利用学生毕业设计,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学习到了实际工程应用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学业。 二、机电类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王小东焦陂职高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应站在专业建设的前沿,本文从职业学校专业课、基础课及实训教学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电子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快经济的建设,适应社会的需要,技能型人才大大的缺乏,所以培养人才是的首要的就是职业教育,打好基础更在于中职教育。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要实施课程改革,首先改革的思路要对,不然毫无改革的意义,其次找准改革方向、并且要理顺改革主线。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现状决定了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设置课程是一个重点问题,当然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 一、当今的中职电子类的课程有些弊端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很难适应较高的课程设置,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按照高中课程基本要求加上专业技能课而构成的教学体系。从学习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专业体系和通用要求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传授,较大的时间比重倾斜于基本文化课,不适应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技能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学科体系的安排较为严重。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

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实习(一):需求评估报告

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道办事处 江桥社区 老年人需求评估报告 一、实习机构概述 (一)、背景 1.我国老龄化趋势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2.36倍,年均递增2.6%,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6%的一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4%提高到7.0%,提高了2.6个百分点,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递增3.4%,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1%的2倍多,如按3.4%的速度推算,200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420万人,占总人口7.3%。如按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调查人口总数的8.16%,按此比例推算,全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0482万人,比人口普查数增加1671万人,年均递增9.0%。老龄人口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是很惊人的,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以平均百万人的速度增长。 2.凸现的社会问题: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老年人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每一个老人归属于各个特定家庭,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成员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子辈、父辈、祖辈的人员构成中,老年人增多,将出现大量的“4-2-1”家庭,不仅对家庭的伦理、道德、婚姻关系构成影响,而且养老、教子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如果老年人与子辈分开居住的话,又会产生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有老年人的家庭的比例会不断上升,还会存在一个代际沟通与和谐问题。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为适应“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需求,我系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此专业的特点是注重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数学类课程开设的就比较多。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认真分析了大数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出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保证了该专业对电子类基础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特点 由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是新兴的专业,所以在设计其培养方案的时候有必要对该专业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大数据专业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开设的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与应用数学、机器学习等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运用新工具和新方法,从现实数据中获得有效信息并应用此信息服务社会的能力。强调学生对数据科学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注重提升学生的基于数据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掌握面向数据科学的研究设计、数据清理、存储与检索、交流与沟通、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及数据挖掘与探索等关键技能。开设此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计算思维、工程理念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数学、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系统掌握大数据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领域中的问题,能在金融、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公司、科

研部门、高等院校、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管理、开发和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中电子技术基础属于本专业的基础课,和在计算机系其它专业中的性质的地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大数据专业中的课时更少,原来的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讲授。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和电子线路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特别是其中的数字逻辑设计是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和先导内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学习。这门课是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先修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课程内容的组成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三门课程,所以需要对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其中电路分析基础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 班级:xx级社会工作班姓名:日期:XX年9月1日 摘要 了解或学习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讲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与过程。在我国,社会工作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甚至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被“沉寂”。三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老师曾多次和我们强调说,沿海城市的社会工作发展的较快,而且专业性很强(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与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性还是有一定差距),有机会以后可以去这些地区去实习。虽然我没能去沿海地区实习,但是我在xx获得了一次宝贵的专业实习机会。我很感谢xxxx智障人士xx家园能给我这次真正接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很感谢园长封老师的热情接待和督导晁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家园中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并且更加坚定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xx家园的服务对象是智障人士,以照顾无自理能力的重度智障人士和培训轻中度的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为目标。xxxx家园是半封闭模式的训练中心,机构里有9名工作人员,他们对26名智障人士提供教育训练以及住宿看护服务。在实习过程中我每天和工作人员一起照顾这些智障孩子,大家生活在一起,有家的温馨。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渐渐的体会到他们

的工作压力与艰辛,也让我发现了一些自身专业不成熟的问题,使我以后对社会工作更加有信心。 一.家园简介 xxxx智障人士xx家园创建于XX年,是一个年轻的ngo,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家园已经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家园主要是为弱智若能人士提供服务。作为一个年轻的民办的非盈利机构,她没有像慧灵和拉拉手那样的名气,所以也就没有能获得像她们那样多的外界资助,这使得xxxx家园在发展过程中,比自上而下的ngo机构成长的更为艰辛。家园里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智障若能人士,并形成了托管,教育,培训等的综合服务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服务模式。xxxx智障人士xx家园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资助和注册备案的民间非营利性志愿服务机构,主要以下面几个服务为中心,对智障人士提供服务: 1.弱智成人托管 为18岁以上中重度弱智成人提供看护服务,设置模拟工作空间和家庭环境,辅导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和家居技能。若学生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或丧失,机构则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 2.弱智青年职业训练 为15-25岁的轻度弱智青年提供劳动技能训练,授以生活技能及规范的操作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社会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对于电子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研究指出了当前电工电 子实训课存在的几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和不良效应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 出改进措施,最后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简单探讨。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提 高职业院校学生电工电子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技能训练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创新实践 引言 在当代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学习等的重要因素,其在多个领域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能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值得 我们给予相应的关注和重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有机地整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丰富了教 师的授课模式。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电 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我们 肯定的方法。 1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学校的一门专业实训课,这门课程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所必须掌 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凭借显著的工程应用 性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只有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这门基础课程,才能为后续其他 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具有理论概念层次多、知识点连续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当前课时有限的情况,为了确保知识的连贯性,避免教学中出现知识 盲点,却不可避免的出现知识点讲解不深入、不透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理论抽象 晦涩,难以理解和记忆,加之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脱离,易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 2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训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内已有的设备以无法满足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不能做到与时 俱进。所以就导致学校内出现实验教学设备使用多年的情况,因此高校的教学内容基本没有 发生改变,很多教师都是轮流教课并且已经周期化,教学模式已固定,甚至同样的实训内容 和教学模式沿用多年。教师教学的内容一味地死板老套,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也是一些老旧过 时的知识。 2.2实训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校电工电子的学生上课的动力不足,他们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进行学习,并且 也不明白自己要上这节课的目的。并且实训上课也只是为了课程的学分而上课,认为电工电 子实训就是简单的接电气线路、焊接电子元件,对电工电子实训“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能充分理解,使得很多电工电子学校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强迫下进行学习,这样 的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的枯燥无味,还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电工电子实训课 程的兴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