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北京四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北京四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北京四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北京四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北京四中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

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 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 .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 .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充分反应后生成D 物质30g ,此时C 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 物质5g,A 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为 A .3:2 B .3:1 C .1:1 D .2:3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 读数为 a mL ;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 ,则该学 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 .大于(b-a)mL

B .等于(b-a)mL

C .小于(b-a)mL

D .无法确定 5.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高温

CaO+CO2↑

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6.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7.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用水吸收CO

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

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10.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11.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1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等于10B.该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D.b等于12

15.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A.4:1 B.1:1 C.16:3 D.32:3

17.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相对分子质量————46——

A.Z的化学式为C2 H6 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8.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化合物

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

19.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0.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

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气

21.小安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2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2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25.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图1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还需要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用图2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量筒的作用

_____________.

27.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用100mL的量筒等仪器组装成的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出,a连接电源的____极,_____(填“甲”或“乙”)量筒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乙量筒内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mL,该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组成的。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将__能转化为_____能。

(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填字母)。

A.汽水B.矿泉水 C.蒸馏水 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3)净水时,为了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填物质名称)。(4)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问题,生活中可用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采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图2是小刚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膨松棉、活性炭、细沙、小卵石等)制作的一个简易净水器。图2中的②处是____(填上述物质名称)。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等作用是

____。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

(6)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

(7)图3是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A、D是气体,B、C是液体,E是28.如图中A E

K MnO的元素种类也相同。图中“—”表示两固体;组成B、C的元素种类相同,E与24

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用化学式表示:2个B分子为_______;标出E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C→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9.如图物质间转化关系。A、E为黑色固体,且A在反应①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F为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A、B、C、F均为氧化物;D、E、H均为单质;D和H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写出的化学式:B________、 F_________;操作x是__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4)G是汽水里的一种成份,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30.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D、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可能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4)反应③的一种用途为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表可知,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乙增加9g,丙减少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原则可得,丁增加15g-9g=6g,由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符合“一变多”化合反应条件,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选项B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乙增加9g,即该反应生成了9g乙,丁增加15g-

9g=6g,,即该反应生成了6g丁,因此,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9:6=3:2,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解题关键是:掌握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等原则,该题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2.B

解析:B

【解析】A、由题可知:“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 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电能、光能;D. 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

B 、

C 三种物质各15g ,充分反应后生成

D 物质30g ,此时C 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A 、B 的质量总和是15g ,若再加入C 物质5g ,与A 、B 反应生成10gD ,此时A 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5gA 、20gC 和B 反应生成40gD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40g-15g-20g=5g ,故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15g:5g=3:1。 故选:B 。

4.C

解析: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读数为amL ,实际体积大于amL ;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 ,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bmL ;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小于(b ﹣a )mL ,故选C 。

【点睛】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 、12.9g 为CaCO 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 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 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 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 3、Mg(OH)2和MgO ;

B 、y 点对应阶段为CaCO 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 3和MgO ,根据生成水质量0.9g ,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 、n 。

2

Mg(OH)MgO +H O 584018m

n

0.9g

,得m=2.9g ,n=2g ,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2g×24

40

=1.2 g ,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 =10g ;

C 、z 点表示CaCO 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为CaCO 3和MgO ,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 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

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40

10100%

100100%33.3%

12

g

g

??

?=,不等于36%,D

选项错误。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混合物中Cu、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64: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设

Cu的质量分数为a,则有64a

=

32x

解得:a=2x,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2x=1-3x。

故选A。

【点睛】

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利用数学的技巧处理复杂的化学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的能力。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5=108≠76;故A不正确;

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3=76;故B正确;

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2=46≠76;故C不正确;

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1=44≠76;故D不正确;

故选B.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

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9.A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甲的质量为:25g-10g=15g ,乙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g ,即反应物为甲和乙,而丙和丁为生成物,丙的质量为1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丁的质量为:15g+5g-11g=9g 。

设甲的化学计量数为a ,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b ,则可以得出比例式为:30a 20b =15g

5g

,所以

a b =2

1

,设生成物中丙的化学计量数为c ,丁的化学计量数为d ,则可得比例式为:44c 18d =11g 9g ,所以可以得出c d =1

2

,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C+2D ,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 是正确的,故选A 。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2222SO H S+3O +2H O 点燃

A 、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1×2)=16:1,故选项A 不正确;

B 、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 不正确;

C 、设34g 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22222H S+3O 2SO +2H O 689634g

x

点燃

6896

=34g x

X=48g 故选项C 正确;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11.C

解析:C

【详解】

A、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该说法正确;②用生石灰不能吸附水中的异味,要吸附水中的异味,用活性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该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①高锰酸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该说法正确;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该说法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①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该说法不正确;②铜丝是红色的,铁丝是银白色的,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

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点燃

2CO2,反应物由

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12+26+3=a+3+28,a=10,正确;

B、由表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错误。

C、丙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错误;

D、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2g ,乙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8g,故反应中甲、丁物质的实际质量比为12:28=3:7,当甲物质由12g变为9g时,实际质量减少了3g,故乙物质的质量应该增加7g,b等于7,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根据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 【详解】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2

2C+O CO 点燃

和2

Δ

2Cu+O 2CuO ,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

同,也就是说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推知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64:16=4:1。故选A 。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 与16.0g 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 、Y 、W 的质量分别为8.8g 、5.6g 和l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 的质量为:8.8g+5.6g+10.8g-16.0g=9.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 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可得,生成物为CO 2、CO 、H 2O ,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10.8g ×2

18

×100%=1.2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 ×12

44

×100%=2.4g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5.6g ×

12

28

×100%=2.4g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 中含有1.2g 氢元素,2.4g+2.4g 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 的质量9.2g 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9.2g-1.2g-2.4g-2.4g=3.2g ,反应物Z 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g:1.2g:3.2g=12:3:8,假设Z 的化学式为C m H n O p ,则12m:n:16p=12:3:8,m:n:p=2:6:1,因此Z 的化学式为C 2 H 6 O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 的质量为9.2g ,氧气16.0g ,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ⅹ2=32,从表中可得,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 ,Z 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 ,根据反应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46y 32x =9.2g

16g

,y:x=2: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Z 的化学式为C 2 H 6O ,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 的质量为9.2 g ,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 和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故符合题意;

D 、由分析可知,Z 的化学式为C 2 H 6 O ,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CO 2、CO 、H 2O ,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

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1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水煤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会排放到空气中;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我64;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消耗的O2的质量为32×9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64×2;故二者的质量比为9∶4;答案选择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的概念

19.B

解析:B

【解析】

生成物中有碳、氢、氧元素,故某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44g×32

44

=32g,36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g×

16

18

=32g,故生成物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也是64g,故说明某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故该固体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物质的用途。

A.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正确;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氧气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正确。故选C

21.A

解析:A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A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故B正确;C.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正确;D.稀有气体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2.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

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3.C

解析:C

【解析】

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B. H— 1个氢原子;

C. 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

4.4g100%=3.2g

44

??; 2.7g水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

16

2.7g100%=2.4g

18

??;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4g-4.8g=0.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C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而且能转化为氢氧化钙,则C可能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无色液体B反应能够转化为氢氧化钙,则B可能是水。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出水和无色气体D,则A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D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不同的物质,则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充分燃烧生成的无色气体E可能是二氧化碳,无色气体F可能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G和无色气体E,则红色固体G是铜。

将推测带入题中,符合题意,推断正确。 【详解】

A 、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水和氧气。该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A 说法正确;

B 、反应②指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 2O=Ca(OH)2。故B 说法正确;

C 、气体E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故C 说法正确;

D 、红色固体G 是铜。银和硫酸铜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无法直接制得。故D 说法错误。 故选D 。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酒精灯 ABDE 2H2O22H2O+O2↑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cdb 测量液体的体积 【解析】 (1)

解析:酒精灯 ABDE 2H 2O 22H 2O+O 2↑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

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cdb 测量液体的体积

【解析】

(1)仪器C 是酒精灯。(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所给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的仪器是ABDE ,反应的化学方程

为: 2H 2O 22

MnO

2H 2O + O 2↑。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3) 集气瓶内装满水,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等于排出的水的体积,当集气瓶内剩余的水较少时,水易出d 导出,故c 是进气管,故选cdb ,量筒的作用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27.负 乙 20 氢、氧元素 电 化学 C 明矾 肥皂水 煮沸 细沙 过滤 吸附 ClO2 引流 【解析】 【

解析:负 乙 20 氢、氧元素 电 化学 C 明矾 肥皂水 煮沸 细沙 过滤 吸附 ClO 2 引流 【解析】 【详解】

(1)甲中生成的气体是乙中生成的气体的2倍,故甲中的气体是氢气,乙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端与电源负极相连。故a 与负极相连。乙中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乙中气体的体积是甲中气体的一半,故是20mL 。电解水的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A、汽水是碳酸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故是混合物,故错误;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是纯净物,故正确;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中含有其他的物质,故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

(3)净化水时,明矾溶于水形成絮状沉淀,加速固体颗粒的沉降。

(4)区分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反之是硬水。煮沸可以使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5)图2中的②处应该放的是沙子,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等作用是起过滤的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6)根据化学式的写法,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7)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点睛】

电解水实验中要抓住以下两句话,“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产生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2H2O2-2

KMn O供给呼吸 H2O H2+ O2

4

【解析】

【分析】

K MnO的元素种类也相同,故E是高锰酸钾,A是氧气,BC是液体,BC的组成元E与24

素种类相同,故B是过氧化氢,C是水,D是氢气。

【详解】

(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2个过氧化氢表示为:2H2O2。E物质是高锰酸钾,其中非金属元

素是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2

KMn O。

4

(2)A物质是氧气,可供给呼吸,帮助燃烧等。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 H2+ O2 29.H2O2 CO2过滤催化作用 H2O2H2O+O2分解反应红

【解析】

F为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无色气体,故F是二氧化碳;A为黑色粉末,且A在该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故A可能是反应中的催化剂,可能是二氧化锰;B和C 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故B是过氧化氢,C是水,生成的D是氧气,E能在D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E是碳;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故H是氢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G是碳酸。

(1)B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G是碳酸,化学式为: H2CO3;要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可以是由过滤的方法,操作x是过滤;

(2)A是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H 2O 22MnO

H 2O+O 2;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G 是碳酸,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0.CaCO 3. 化合反应。 2H 2O 22H 2O+O 2↑. 干燥食品。

【解析】 【详解】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H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H 是碳酸钙;根据D 、E 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则D 、E 可能为双氧水、水;结合图框,则反应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②为双氧水分解,反应③为水与氧化钙反应,反应④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⑤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反应⑥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故A 为氢氧化钠溶液,B 为二氧化碳,C 为碳酸钠,D 为水,E 为双氧水,F 为氧气,G 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H 是碳酸钙,故H 的化学式为CaCO 3。 (2)反应④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反应②为双氧水分解,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2H 2O+O 2↑。

(4)反应③水与氧化钙反应,其一种用途为干燥食品。

北京四中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

北京四中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编稿:张立责编:宋杰 [重点难点] 1、了解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评价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 3、设计实验:硫酸亚铁的制备。 [知识讲解] 1、制备新物质需先设计方案的原因 制备新物质是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的需要,它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过程中进行的。 我们还知道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也不一样。如甲苯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被取代的是甲基上的氢,但在FeCl3作催化剂时却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再如,用同浓度、同体积的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Al(OH)3时,如果将NaOH溶液滴到AlCl3溶液中或将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实验现象和结果完全不同。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因此,在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时,要使实验过程达到和保持某种状态、发生某种特定变化,并得到理想的结果,就必须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设计。 2、作用和要求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依据正确的化学原理,结合题给的信息和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统一规划,选择最佳方案,达到制取某种物质的目的。 进行上述实验设计的作用: ①直接关系到实验效率的高低,甚至实验的成败; ②科学、合理、周密、巧妙的实验设计,往往能导致化学科学的重大发现。 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 ①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②条件适宜、操作方便; 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④节省试剂、安全防污; ⑤产品纯净、易于提纯。 3、制备实验设计思路及一般方法 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从上面的5项要求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北京市北京四中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初三化学试卷

北京市北京四中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 A.A B.B C.C D.D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5.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6.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7.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10.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 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B.C.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8.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

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8.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 碳 点燃 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 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 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A.A B.B C.C D.D 5.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 CO2+H2O+CO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初中化学北京四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开学测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北京四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开学测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9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生锈 B .石蜡熔化 C .酒精挥 发 D .冰雪融化 【答案】A 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状态 B .密度、硬度 C .氧化性、可燃性 D .熔点、沸点 【答案】C 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B 难度:基础 知识点:空气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 B .铁 C .铝 D .氧 【答案】D 难度:容易 知识点:元素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汽水 C .液态氧 D .水泥砂浆 【答案】C 难度:基础 知识点:空气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D 难度:基础 知识点:空气 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的是 A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l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10.原子核是由 A.电子和质子构成B.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和中子构成D.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答案】B 难度:基础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煤气C.酒精D.汽油 【答案】A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1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答案】C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13.2N2表示 A.4个氮原子B.2个氮分子C.4 个氮分子D.2个氮原子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单元测试 15.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2B.+3C.+4D.+5 【答案】B 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6.下列说法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 17.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初三化学期末模拟考试60分钟

初三化学期末模拟考试(6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相关原子量:C-12、O-16、H-1、Ca-40、Mg-24、N-14、Cl-35.5、K-39 一、填表(30分) 1、 二、选择题(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C)白磷自燃(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NaNO3(B)NO2(C)NH4Cl (D)N2 3、5月2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CO2(B)CO (C)N2(D)CH4 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He 和H2(B)O2和N2 (C)CO 和CO2(D)CH4和空气 5、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B)不能再溶解任何其它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D)同种溶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6、区别H2、O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丝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C)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7、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反应后都有水生成(B)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C)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D)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 8、对空气成分的研究有比较大的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阿佛加德罗(C)拉瓦锡(D)侯德榜 9、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相同,则D的化合价为[ ] (A)+4 (B)+2 (C)-2 (D)-3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氧(B)石灰石(C)煤(D)澄清的石灰水11、下列对原子、分子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B)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和性质不变 1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H2O (B)SO2(C)CO2(D)CO 13、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与空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NO (B)CaO (C)SiO2(D)Al2O3 1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和电子(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D)质子和中子 15、将含氧元素64%的5克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O后,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册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6.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9.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化学与安全 D 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 .A B .B C .C D .D 2.在反应X + 2Y → M + 2N 中,已知M 和N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 和N 的质量之比为 A . B . C . D . 3.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北京市北京四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北京四中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 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 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 .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 .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充分反应后生成D 物质30g ,此时C 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 物质5g,A 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为 A .3:2 B .3:1 C .1:1 D .2:3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 读数为 a mL ;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 ,则该学 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 .大于(b-a)mL B .等于(b-a)mL C .小于(b-a)mL D .无法确定 5.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A.4:1 B.1:1 C.16:3 D.32:3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 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5.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7.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B.C.D. 8.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2+2O 2点燃 CO 2+H 2O+CO 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 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氧气验满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6.已知:2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北京市北京四中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北京市北京四中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单质, 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D和E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若D是一种白色固体,则B→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若C为单质, 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他条件不变。则D→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答案】B 【解析】 【详解】 A、A为单质, 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A能生成B和C,故A→B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如A是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故A选项错误; B、当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时,D、E分别可以是碳酸钠和碳酸钙,都属于盐;D、E分别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碳酸,属于不同类物质,故B选项正确; C、当D为碳酸钙,B为二氧化碳时,B→D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若C为单质, 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则C可能是氧气,A可能是过氧化氢,B可能是水,则D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1:2 D.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2322 Na CO+2HCl=2NaCl+CO+H O 10673 x m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大 磨 中 学 郭振虎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3.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5.“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消毒剂 D.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7.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 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充入二氧化碳 8.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改变可燃物性质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C.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CH4 →C(金刚石)+2H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