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

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岩土的性质描述

H.1 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 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4 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 H.2.3 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 注意事项 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 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 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 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 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 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描述应包含内容: ××色,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 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18.4m以下为坚硬,切面光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3~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 (或估计黏粒含量)等 示例: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粉砂:指的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有轻微粘着感。 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含有约10%的粉质黏土中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好。 砾砂: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级配差,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其中26.9-28.9m 含圆砾较多,粒径一般为2~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4碎石土类(砾石土、碎石土、卵石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碎石类土的主要成份是强风化××岩,碎石粒径一般××~××mm,最大粒径为××mm,磨圆度;充填物成份及比例; 示例: (1)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2)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地质勘探土样描述

耕土(Q4pd):黄褐色,可塑,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植物根系,含少量生活垃圾、碎砖屑及煤渣 素填土(Q4ml):黄褐色,可塑,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植物根系,含少量生活垃圾、碎砖屑及煤渣 素填土(Q4ml):黄褐色,可塑,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碎砖屑及煤渣。该层土堆积时间超过10年,场地北部该层分布厚度小于1.4m,南部分布厚度2.0~2.3m。 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含大量炉渣及碎砖块及建筑垃圾。有少量粉质粘土充填。该层土堆积时间超过10年,分布厚度1.0~2.2m。 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含大量炉渣及碎砖块。有少量粉质粘土充填 残积土:杂色,可塑,成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植物叶及根系,含少量卵石、圆砾及灰岩碎块 粘土(Q4al+pl):黄褐色、浅棕红色,坚硬,个别硬塑,含少量姜石及蜗牛壳碎片,具白色钙质条纹。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个别地段硬塑,含少量钙质条纹、姜石及蜗牛壳碎片。姜石粒径1—2厘米。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粉土:黄褐色,湿,密实。含少量姜石及蜗牛壳碎片。无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

粉砂:黄褐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角闪石次之。偶含砾石及蜗牛壳碎片,颗粒呈星点状,粒径>0.075mm的粒组含量为83.3% 粉细砂:黄褐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角闪石次之。偶含砾石及蜗牛壳碎片, 粒径>0.075mm的粒组含量为83.3% 细砂:黄褐色,很湿,密实,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角闪石。偶含砾石及蜗牛壳碎片,颗粒形状呈小星点状,粒径>0.075mm粒组含量为85.0-85.9% 中砂:黄褐色,很湿,密实,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角闪石。偶含砾石及蜗牛壳碎片,颗粒形状呈星点状,粒径>0.25mm粒组含量为61.4-79.7% 卵石:灰色,密实,卵石含量>50%,母岩成分以灰岩为主,微风化。一般粒径2-3厘米,个别粒径大于13厘米,次圆状,以粉质粘土充填 圆砾:灰色,稍密,圆砾含量>50%,母岩成分以灰岩为主,微风化。一般粒径1-2cm,最大粒径>7cm。形状为次圆状,以粉质粘土充填 黄土状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个别硬塑或流塑。含少量姜石、圆砾及蜗牛壳碎片。具白色钙质条纹,姜石粒径1-2厘米。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上部局部地段具黄土湿陷性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

地质勘察土层描述

土层描述 ①杂填土(Q4ml):褐灰、灰黄等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黏性土及碎块石等组成,不均匀含有5-20%的碎块石(块径多为2-10cm),均匀性差,堆积年限约1年。 ②、坡积粉质粘土(Qdl):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稍湿。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的碎石,粒径在2-4cm左右,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坡积成因。 ②粉质黏土(Q4dl+pl):灰黄、浅灰、褐红色,可塑状态,稍湿-湿。主要由黏粉粒组成,切面较光滑,含砂约5-15%,干强度、韧性较高,无摇震反应。 ③卵石(Q4al+pl):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卵石含量约48~65%,粒径以20-120mm为主,少量达200mm以上的漂石,砾石含量15%,以亚圆状为主,成份以凝灰熔岩、花岗岩为主,上部以中粗砂充填,下部以粘性土充填,级配一般。 ④凝灰熔岩残积黏性土(Q el):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稍湿-湿。主要由黏粉粒及石英砂组成,含砂20-40%(多为粉细砂,砾砂含量约0-2%),干强度、韧性较低,无摇震反应,岩芯易散成砂土状,泡水易软化崩解,由凝灰熔岩风化残积而成。 ⑤全风化凝灰熔岩(J3n):灰黄色,凝灰结构,散体状构造,标贯试验实测击数30≤N<50击,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风化剧烈,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已全部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砂土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⑥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J3n):灰黄色,凝灰结构,散体状构造,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50击,岩芯合金钻进较容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已基

钻探地质编录表模板

钻探地质编录表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岩性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土描述备注粉质粘土 1 黄褐色,浅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 等,土不能搓成细条,刀切面较平整。 泥岩, 2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浅绿色砂泥质斑块,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 ~10m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 3 灰白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10m 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1~37cm,属中等风化。 局部见构造裂隙。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岩心较软,呈碎块状,饼状,属强风化带。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灰绿色绿泥石团块,岩心较硬,呈短柱状,柱状,属中等风化带。 素填土黄褐色、红褐色,由块石、粉质粘土组成,稍湿,较紧密,块石含量在40%~75%,为 人近期无序抛填。 1

勘察单位:重庆紫苑土地规划整治有限公司编录人:朱根深复核人:编录日期:2008 年月日 钻探地质编录表 工程名称:孔号:ZK 坐标:X: Y: Z: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进尺 (米) 采取 率 (%)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性岩土描述备注 1 2

工程地质野外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

施工地质编录(局部)

施工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按其性质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一、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天然露头和探矿工程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观察记录和素描,也包括各种采样、分析、鉴定等的成果。 原始地质编录一般取得下列三种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探矿工程中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岩(矿)石薄片、光片重砂和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等; (二)图表材料如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采场及老铜的素描图、钻孔柱状图、照片、样品分析、鉴定结果表、探矿工程登记表等; (三)标本和样品材料为了对观察对象作进一步研究而系统、重点、有代表性地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 这三种原始材料,往往是互相配合的,在观察的同时,既要素描,也采标本或样品与文字描述。 原始地质编录的成果是研究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评价矿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编录与综合研究得成果质量。因此,认真、细致、全面、准确地进行地质观察与编录是对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地质编录 综合地质编录是指把综合研究原始资料所得的成果,用文字及图表进行记录和反映的工作,它是原始编录的深化。只有通过综合编录,才能把找矿勘探工作所获得的零散材料系统化,把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区域及地址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改原有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 因此,综合地质编录在指导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矿山设计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编录一般取得以下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地质报告文学说明书、单项研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试验报告等。 (二)图件材料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取样平面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及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投影图、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矿床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抽水试验曲线图、地质构造图、矿层对比图、矿层等厚线图、矿体或矿层重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平面图,有时还编制剥离比等值线图,勘探砂矿时还需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当采用物、化探时,尚需编制物、化探异常成果图,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尚可编制矿体立体图及其它有关综合图件等。 (三)表格资料如储量计算表册、样品分析结果登记表、内外检验证分析结果对比表、物象分析结果表、水文地质成果表、测量成果表、探矿工程表、岩矿物理机械性质测定表及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成果表等。

岩土工程勘察编录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编录方法 1、岩石描述的顺序: 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岩浆岩: 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 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变质岩: 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地质编录 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地质编录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岩性或岩层描述 1、岩石名称:结构+成分命名。(前置,单列一行) 如板岩: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硅质板岩、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 砂岩:浅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浅变质粉砂岩、中粒杂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2、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其他(岩石的完整致密程度,板岩的条带,砂岩及粉砂岩中的泥砾、包体、结核,砾石,黄铁矿,硅化,蚀变,古生物,节理与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系)等,层次要分明。 (1)颜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如灰绿色:表示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 (2)结构:板岩的结构为变余结构(变余泥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砂岩的结构有:粉砂质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 花岗岩的结构:花岗粗粒结构、花岗中粒结构、花岗细粒结构、似斑状结构。 (3)构造 板岩:板状构造。劈理(板理)发育程度(平整光滑程度,沿板理方向剥成薄片的程度,板理的厚度与密度),同时测量劈理(板理)产状; 砂岩、粉砂岩: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中型交错层理、

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粒序层理、块状、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等)、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生物遗迹等);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矿物)及矿物特征(包括粒径大小、结晶程度、含量及分布特征。如中粒半自形钠长石占50%,鳞片状黑云母呈团块状集合体分布等)。如果矿物呈规律性条带状分布,描述条带宽度或密集度,尽可能说明不同条带主要矿物(如暗色条带集中分布角闪石或黑云母,浅色条带长石或石英集中分布等)。 (5)其他 a.如果岩石中含有砾石,应该描述砾石含量(当砾石含量较少时,不能参加命名,可用少量或偶见等加以说明)、砾石成分(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基性岩、板岩、石英质、泥砾)、砾径(短轴cm×长轴cm)、砾径两极值、主导砾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及分选性(即分布规律,如均匀分布、自上至下逐渐增多或呈韵律层、局部集中或无规律分布等)。 b.板岩的条带结构:描述条带的宽度、密度、条带显示的现象(是暗色矿物显示还是泥质物显示,或其他原因显示的条带) c.节理较明显时,测量节理产状,一般最少测量不同方向的2组。 d.岩石完整致密程度:岩石是否致密坚硬、破碎(非人工破碎),裂隙是否发育,裂隙的形态、是否有规律,如裂隙明显或有矿化蚀变则要测量其产状并加以简单描述,并说明对两侧岩石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心得 1.心得 2.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3.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4.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5.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6.钻探编录注意事项 7.取水样注意事项 8.表格清晰说明补充 心得 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 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 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 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 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 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 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 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 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 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 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 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

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 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 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1.土的描述 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 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 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 2.岩石的描述: 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 1.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一般土的情况: 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 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 粉土: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 ⑴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 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 粘土:无, 粉质粘土:缓慢, 粉土:中等—迅速。 ⒊韧性: ⑴方法: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 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 ⑵评价:低,中,高 ⑶一般情况: 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粉质粘土:可再揉成土团,手捏即碎裂。 粉土:不能再搓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4.干强度:

地质编录土体,岩体

岩土描述 1.土体 成因:残积土、坡积土、崩积土、冲积土、洪积土、风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土工程地质特性:黄土、冻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红黏土、填土 颗粒成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1.1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容及顺序为: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物质成份,颗粒级配,形状,风化程度(坚固性),磨圆度,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潮湿度,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易坍塌,铁锹可挖掘。

d、松散: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井壁极易坍塌,铁锹可挖掘。 1.2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中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籽粒大小。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超过全重的85%,大部分的颗粒接近或超过小米粉 粉砂: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50%,一半以上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 砂土描述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物质成分,颗粒级配,成因类型,粘性土含量,结构,形状,各物质含量,密实度,湿度 砂土结构:均粒、混粒; 形状分:圆形、棱角形; 构造分层状、交错状。 若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砂土密实度分类如下表: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砂土的湿度根据饱和度sr和野外特征分成三个等级: a、稍湿:sr≤50,呈松散,手摸稍有湿感。 b、很湿:50<sr<80,手压可成形,手握可成团,放在纸上由湿痕。 c、饱和:sr≥80,空隙中的水可自然渗出,在手上摇动成饼形。 1.3粉土(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 野外识别:湿润时用刀切,无光滑面且切面粗糙;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湿土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 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 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 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 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h、细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籽粒大小。 i、粉砂:大于0.074mm的颗粒超过75%,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 砂土结构粉:均粒、混粒;形状分:圆形、棱角形;构造分层状、交错状。 若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 3. 圆砾(角砾) 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4.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6.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地质野外勘察编录样板

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 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 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类、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刀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 ①切面粗糙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糙(稍光泽)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泽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摇晃,并以另 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 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淌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第二章粉土 一、定义: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 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成?3mm的短土条。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 二、描述内容:颜色、包含物、温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包含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高岭条纹(团块)等。 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 ①稍湿: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②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捏 水即吸回。 ③很湿:水位以下,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野外编录 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 第一章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 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地质描述

土层的描述: 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有粘性土新近回填,回填时间小于1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均匀性、密实性较差。 杂填土:杂色,由粘性土、碎砾石及其他杂物组成,局部见少量生活(建筑)垃圾,粗硬质约占25%,呈松散状。 耕植土:颜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呈松散状,均匀性、密实性较差。 淤泥:颜色……,饱和,流塑~软塑,成分均匀,含有机质,具有腐臭味,刀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慢,韧性低,干强度高。 含粉细砂淤泥:颜色……,饱和,软塑,成分均匀,富含有机质及少量腐殖质,具有水平层理,层间夹有薄层粉细砂,含量约15~30%,刀切面光滑,韧性低,干强度高。 淤泥质土:颜色……,塘积成因,主要由粘、粉颗粒组成,含少量有机物,略臭,切面光滑,韧性一般,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流塑状。 粉质粘土:灰黄色,主要由粘粉粒和砂砾粒组成,砂砾含量约8~10%,切面光滑,韧性一般,干强度高,摇震无反应,可~硬塑。 砂质粘土:颜色……,冲洪积成因,主要由粘粉粒和砂砾粒组成,砂砾含量约20~40%,夹含少量卵石及砾石,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摇震无反应,可~硬塑。 中(粗)砂:颜色……,冲洪积成因,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亚圆形,级配一般,含泥约10~20%,饱和,稍密(根据标贯击数定,小于等于10击为松散,11~15击为稍密,15~30击为中密,大于30击为密实)。 卵石:颜色……,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和花岗岩,粒径以……cm为主,局部粒径大于……cm,多呈亚圆状,局部为次棱角状,磨圆度一般,骨架充填物为中粗砂,级配一般,饱和,松散~稍密。 残积土:灰黄色,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粘粉粒及石英砂砾组成,砾粒含量约10%,原岩结构特征可辨,母岩为花岗岩,切面稍光滑,韧性差,干强度低,摇震无反应,可~硬塑。 岩层描述: 全风化花岗岩:颜色……,主要由剧烈风化的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除石英及部分未尽风化的长石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粘土矿物,岩芯呈土状,结构完全破坏。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主要由强烈风化的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岩芯呈砂砾状,手捏即散,结构基本破坏,RQD=0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主要由未尽风化的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手折可断,敲击声哑,合金钻进时有拔钻声,RQD=0。 中(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色,主要由未尽风化的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敲击声脆,RQD=32.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