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

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秦汉时期、北宋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

C.秦汉时期、南宋D.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

4、“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苏湖熟,天下足。”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

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B.市舶司

C.中书省D.宣政院

9、下列叙述错误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

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发展到长江流域

C.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D.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政策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南方贸易发达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1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15、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

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

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史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18、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B.南朝C.唐朝D.南宋

19、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20、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A.隋朝B.明朝C.南宋D.元朝

二、填空题()

21、填空补缺(10分,每空1分,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1】唐太宗在位时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_做宰相,人称_________。

【小题2】隋朝大运河北至,南至。

【小题3】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小题4】前期,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2、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23、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加以管理。

24、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加以管理。

25、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也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___________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6、前期,地区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7、从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完成。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四川地区出现的。

29、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后发展为瓷都的是。

30、如图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见右图),其上面的文字“半两”的字体是全国统一规范的文字;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五、问答题()

3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七、综合题()

32、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⑴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2分)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⑶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材料四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⑷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五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⑸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1分)

33、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分)

34、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时期,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的原因有哪些?

35、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6、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2分),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三个国家分别是:

①(1分),②(1分),③(1分)。

史实:(3分)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3点)(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材料二:据法国史学家谢和耐的著作《南宋社会生活史》写道:(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 分)

38、材料题。

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4分)说明了什么?(1分)(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1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分)

3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40、下面是奇奇和小明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奇奇:“小明,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而不在繁华的都城东京产生呢?”

小明:“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不过,你需要明白几点:第一,‘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的纸币,而非官方发行,它不在东京流行就比较正常;第二,‘交子’出现在四川,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北宋建立以前,我国曾出现过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当时,中原地区的许多达官贵人为逃避战乱,携带资产来到地处偏僻、资源富饶的四川定居,于是促成了四川经济的发展;至于第二嘛,你看看书就会明白。”

疑难问题一:你能否结合北宋的经济状况与四川的地理环境,将“交子”产生的其他原因分析一下。

奇奇:我觉得宋朝商人只需向政府交税,其社会地位比其他朝代的商人的地位都要高。现在,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经商致富是受人欢迎的。历史上,“士农工商”,商人在社会各阶层中怎么会排列最末一位?

小明:“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宋政府为增加收入而重视商品经济发展有必然联系。至于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的结果。”

疑难问题二:小明的理解正确吗?“重农抑商”是什么政策?举例说明这项政策对商人限制的表现。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问题一:分析材料一,西汉至唐朝时期,我国的统治中心在哪一地区?(1分)

问题二:唐朝时,我国商业繁荣,大城市数量多,其中哪一个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1分)此城市在布局方面有何特点?(1分)

问题三: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1分)请简单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2分)

问题四: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

请回答:

(1)宋高宗为什么说“市舶之利最厚”?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4分)

(2)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2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______,南宋时期的纸币是_______________(2分)

(4)通过学习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建议?(2分)

43、材料一:(下图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

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4分)

〈答出2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

44、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

45、古代社会,人口是衡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1)据材料一,说说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说说从755~821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说说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发展趋势有何不同?(2分)这一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封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46、请你分析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二“(宋朝)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1)上述材料能反映哪些问题?(2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结合所学,试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5分)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什么问题?(1分)

(2)从材料二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2分)

48、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

足。”

一一《陆游集》

材料四:

一——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1分)

(3)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2分)

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江南开发】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南宋《陆游集》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

50、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2分)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2分)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这一现象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51、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劳动。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世”。(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 2分)

(2)、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分)

(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1分)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分)

(4)、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战略或措施?(2分)

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题目中涉及的是临安等超过东京这一比较可见反应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结果,而BCD项只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题目中涉及的是东京依靠东南的经济支持,表现的

是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所以正确的是D项,ABC项不是题目的意思。

3.D

4.A

5.B

6.C

7.B

8.B

9.B

10.C

11.D

12.A

13.C

14.B

15.D

16.C

17.B

18.D

19.C

20.C

21.31、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32、涿郡、余杭

33、曲辕犁、筒车

34、北宋、四川、交子

22.1、开元盛世 2、筒车3、《资治通鉴》4、市舶司5、回族6、戚继光7、驻藏大臣

23.遣唐使市舶司

24.遣唐使市舶司

25.宋哥窑

26.北宋四川交子

27.唐朝南宋

28.交子

29.冰裂纹瓷景德镇

30.小篆(1分)交子(1分)

31.

原因(1)北人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带去了技术和种子

(2)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

(3)南方的自然资源比较优越并且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4)统治者相对重视经济的发展

(5)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任意回答四点,每点1.5分其他符合意思或相近亦可)

表现(1)主产于南方的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2)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3)商业发展水平总体北方

(4)南方赋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北方(1.5分×4 =6分)

32.

⑴商鞅变法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

⑵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分)

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③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④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⑤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⑶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①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④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2分)

⑷新经济政策

⑸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罗斯福新政”)

33.

(1)商鞅变法(1分)

(2)开元盛世(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4)发展农工商业(1分);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34.【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另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也是原因,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35.

(1)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分)

(2)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或答: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分)

36.

(1)图名(2分):丝绸之路(或汉朝对外交通图)

意义(3分):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2)国家①(1分):天竺,②(1分)新罗,③(1分)日本。史实:(写出一个国家的即可)(3分)

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

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

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

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3)原因(3分)(至少答出3点)

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37.

(1)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加强两国交流。(2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2)①宋朝时农业发展。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②宋朝时手工业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制瓷业发展,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造船业在当时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③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⑤宋代城市中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沿街设立店铺。⑥出现娱乐场所“瓦肆”,市民生活丰富多彩。⑦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⑧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此问较为开放,只要列出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共计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38.【解析】本题考查的宋朝时期的经济的发展,(1)要求学生分别总结三个材料的主要反映的意义答出即可,说明宋朝经济的发展(2)注意关键词语“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3)考查学生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概况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39.

(1)南宋,(1分)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

(2)蒙汉两族的差异越来越小,(2分)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3分)

40.

答:①交子携带方便,有利于经济交流;外贸发达,铜钱大量外流,纸币可补充货币流通量的不足。

②正确。我国的传统政策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商业的发展,统称“重农抑商”政策。例子:服饰上与农民不同;对商家征收高额税收等。

41.

问题一:北方地区(1分)

问题二:长安(1分)坊市分开(1分)

问题三: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南移(1分)原因: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②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优越;④农业引进新品种。(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问题四:例子:农业方面:“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瓷都(2分)

商业方面:开封、临安商业繁荣

对外:海外贸易频繁,设市舶司管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42.

(1)通过海外贸易获取了大量的财政收入。(2分)鼓励政策。(2分)

(2)市舶司。(2分)

(3)交子会子(2分)

(4)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2分)

43.(1)市舶司、泉州(4分)

(2)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2分)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2分)

(3)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分)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2分)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44.

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能体现其发展和开发即可)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两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45.(1)持续增加;(2分)唐朝前期统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急剧减少:(2分)安史之乱的打击,唐朝社会开始动荡,经济衰退。(2分)(意思相近即可)

(3)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北方人口减少,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2分)经济重心在逐渐南移。(2分)

(4)政治安定。(2分)(意思相近即可)

46.

(1)(2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2分)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2分)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47.(1)北农南迁,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等。

48.

(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发展: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交子的出现

(4)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49.

(1)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能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体现发展、开发即可)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一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须答出其中或其他言之成理的两个要点,北方人口南迁为必答点)

50.

(1)纸币;

(2)C

(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启示: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保护自然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51.(1)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北民南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自然和政治环境;南方统治者重视。

(3)东京、开封、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1、南移历程: 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 (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 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 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秦汉时期、北宋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 C.秦汉时期、南宋D.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 4、“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苏湖熟,天下足。”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 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B.市舶司 C.中书省D.宣政院 9、下列叙述错误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 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发展到长江流域 C.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D.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交子”的图片。 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总结经济重心发展的过程、原因。 探究二:农业和手工业 1.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农业发展成就。 2.材料一: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材料二:

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1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的有() ①山东②山西 ③江南④龙门碣石以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汉代时的江南尚未大规模开发,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2.司马迁划分四大经济区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司马迁是汉代人,他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多样性 ②统一性 ③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性 ④经济实力发展趋向平衡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 A 【解析】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5.下图四大经济区中,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是()

【答案】 A 【解析】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注意历史地图的掌握。 6.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北方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答案】 C 【解析】古代中国人口不断南迁。 7.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答案】 B 【解析】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分别与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有关。 8.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答案】 A 【解析】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各项都是主观原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耨(nòu,锄草,耕作)……不待贾(买卖)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江南变得十分富饶,出现了一年丰收可供数郡粮食需要,所产的丝棉布帛行销天下。 (3)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来自网络) 一、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练习题集锦[治理员整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进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出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进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稳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要紧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缘故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进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全然缘故是 A、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适应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D江南 9、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D )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北师大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 中原人口的南迁 ① 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 和天灾 ② 过程: 第一次高潮: 的人口流动。 第二次高潮: 的以后。 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 引起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 影响: 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___________ ,带去了先进的 __________ 和 。 B 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促进南方经济 -的发展。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的社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的自身潜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习目标 掌握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 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和影响。 【课前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要求: 1 ?熟知课标要求 2 ?自主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和落实 3 ?完成预习自测 掌握我国 我的 思考 1、我国 西汉时 期的四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 司马迁的划分依据: 2、 四大经济区的具体概况 大经济 区各有 什么特 点? { { 编号3 时间:2011.9.18 2、中国 古代经 南移的 过程和 原因?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2.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①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②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③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④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⑤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⑥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就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与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与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影响,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并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反作用及对文化的影响。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知识·梳理】 从战国到两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1.XX、XX: 地位:经济势力强,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政治中心的影响,人口稠密。 2.江南: 地位: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3.龙门碣石以北: 地位:属于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 【深化·拓展】 查一查:对照教材地图,看看古代XX、XX、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是否相同? 提示:古代XX、XX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XX,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XX、XX、XX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XX,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XX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XX至XX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XX、XX、XX的部分地区,即XX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因此,古代XX、XX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差异很大。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据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判断影响经济发展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早期,自然环境是决定经济发展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典例·展示】 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XX、XX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研析]XX、XX经济区在魏晋以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后,江南得到开发,宋元时期,经济重心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经济重心南移”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后两个子目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 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1)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2)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以秦岭—淮河这一自然分水岭为界,分成东西南北四方。 (3)自远古至西晋,由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因此,北方超过南方。(4)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 (5)发展于唐代中后期。 (6)稳定于宋朝(南宋时南方超过北方);从走向看,是一条不平衡的对称线:北不如南,西不如东,离对称轴线越远,经济则越落后,靠轴线越近,则经济越发展。这是历史运动的结果。 (7)清朝前期,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至南方。 (8)原因: ①人口南移。 ②政治中心南移。 ③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④注意兴修水利(太湖、江淮)。 ⑤有了先进生产力。 (9)主要表现:

①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越黄河流域的经济格局。 ②水利、农作物、经济作物产量、品种都有发展(占城稻)。 ③手工业发展表现在煤的产量与使用均在世界首位;钢铁居世界水平。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尤其在造船业上发展较快。 ④商业已成为南方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纸币出现是世界第一位。 ⑤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占全国的62.9%,北方占37.1%。 ⑥海外贸易发展,中国商人与97个亚非国家地区往来。 (10)延续到现今。 关于对宋代经济和社会文明方面的评价,课后“材料阅读”给予了很高评价,此外“每课一得”中关于纸币的产生、发展也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完整版)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案示例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农业和手工业 宋代农业 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略) 宋代手工业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城镇的兴起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一、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学高一学年历史导学案学案编号:3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字: 一批:二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主,学生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重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难点解析】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C级理解) (1)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特征 ①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④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⑤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3)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我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宋室南渡,加速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此后,中国的文化重心与经济重心合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经济重心南移使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朝的政治经济地位.

经济重心南移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专题 以下内容为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五个重要时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1、区分各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2、总结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包含哪些方面 3、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当今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一、南朝时期 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从西晋惠帝元康(291-299)末年开始,直到南朝宋明帝泰始(465-471)中的160多年间,先后掀起过7次北民南下的浪潮。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生产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使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情势下,南朝各代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增强国力,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推行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减免赋役等政策和措施,对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加以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比较优越,对于经济发展也都极为有利。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农田水利的兴修以及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等方面) 南方的交通也日益发达,手工业、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流域兴起许多商业都会(城市繁荣)。 总之,这一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是历史性的重大进步,不仅使江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的经济先进区域进一步扩大,而且为后来南北的统一及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 二、隋朝时期 隋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六省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西通关中,北抵华北,南达太湖流域的广大通航范围,对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国内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加强南北交通联系方面,影响不可低估) 三、唐朝时期 中唐以后,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这种状况迫使唐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发展南方的生产。 这一时期,南方受安史之乱的影响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北方人民因避乱而逃往江南,使这一地区人口大幅度增加,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有突出发展,水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工具也有改进;手工业生产也有长足进步(纺织业,产量与质量已超过北方);茶叶生产在手工业中占有显著地位(茶税成为唐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中唐以后,南方是主要的造船业基地;长江流域的商业也更为活跃(扬一益二、曾有诗句提到扬州的“夜市千灯照碧云”、城乡间的“草市”、“村市”、“墟市”出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名师说课 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分析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随着历史的演进,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反复陈列史实,而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特点与成因,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 教学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及相关的教学软件,分析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转移趋势,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迁,结合。 2.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学习方法 1.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预先设计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2.学生在学习时,加强合作,展开讨论,交流答案,教师适时进行点评、点拨。学生得出正确认识后,整理问题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 (1)掌握四大经济区的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2)掌握中原人口外迁的流向及概况。 (3)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基本进程和特征。 2.理解和运用 (1)理解造成汉代以前经济分布特点的原因。 (2)通过学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分析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3)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对获取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历史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列表归纳四大区域经济及其分布、特点。 2.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认识经济重心南移,思考它给我们今天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 3.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点 1.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人口迁移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四大经济区分布图》,阅读第11页教材,完成表格。 课件显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