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设计

抚顺市第五十六中学尹丽红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是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上节课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及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并会用数轴直观的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它是解决本节课内容《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对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加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今后生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作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概念的理解,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应用数轴确定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参数范围。

(2)能力目标:培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体验数学发现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

(1)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集的理解。

(2)通过含参数不等式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理解掌握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习难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字母参数的讨论。

(2)运用数轴分析不等式组中参数的范围。

教学难点突破办法:

(1)借助数轴,数型结合,让学生直观理解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2)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先运用口诀定大小,再考虑特殊情况定等号。

教学准备(预习学案)

课前回顾 (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2)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3)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变式练习 已知a>b

(1)不等式组 ?

??<

(3)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类型一: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字母范围

例1 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 的范围是 ( )

练习 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1-a)x>3a-3的解集为x>-3,那么a 的范围是______ 类型二:解集对照法求字母的值

例2. 的解集是-1<x <2,则m=____, n=____.

练习:如果关于 x 的不等式 的解集如下图,则 a 的值是

类型三:借助数轴 分析求解 21x x >??≥-????-<-<12x x ???≥≤14x x ???-≤>45x x ???>>b

x a x ???<>b x a x ???>

x a x 的解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求关于)01≠>a ax x 21x m x n +>??-

有解,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x-4a<6 有3个正整数解,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x>-2 有3个整数解,求a 的取值范围。

x ≤2a+3

类型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例4若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x+y=3k-1的解满足x+y>1,则k 的取值范围 X+2y=-2

是多少?

练习: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y=3 的解满足x+y<3,求实数a 的取 2x+y=6a

值范围。

预习要求: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考察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的熟悉程度, 能直接根据下面口诀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大于较小的数,小于较大的数)中间找;大大小小(大于较大的数,小于较小的数)两边跑.

2、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结合数轴,能找出满足条件的解(如整数解),并能注意“a x <”与“a x ≤”的区别,为本节课的拓展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步骤:

课前提问

设计目的: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明根据,即复习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两边跑.

变式练习: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两个解集用字母表示时,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呢?

125,25_____x m x x m m x m <-?<+?<+?(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那么的取值范围是。125x m x x m >-??-?>?>?例3

(1)、如果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设计目的: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口诀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前提下,思考有参数条件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可利用口诀,也可结合数轴,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处理预习学案类型一: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字母范围

设计目的:在系数化1时,根据已知条件解集中的不等号,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或性质3,来确定系数的正负。从而,列出关于字母 的不等式。

处理预习学案类型二:解集对照法求字母的值

设计目的:主要展示学案中例2的预习成果,引导学生在应用解集对照法时,最关键的在于“对”,即在含字母的代数式与给出的解集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

处理预习学案类型三:借助数轴 分析求解

设计目的:展示例3的预习成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此类问题就是把已知或能算出的解表示在数轴上, 让带字母的解在数轴上移动,观察何时满足题目要求,尤其注意临界点能否取到.

处理预习学案类型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设计目的:展示预习成果。归纳总结此类问题,一般先把字母看做常数,求出方程(组)的解,然后把解带入条件中,解关于字母的不等式(组)。

注意:有的时候可以利用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相加减,拼凑出条件中方程(组)解的关系,直接带入条件,解关于字母的不等式(组)。

二、本节课小结:

1、学生谈本节收获:优等生谈重点学到什么知识,上进生谈体会。

2、教师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含参数的不等式组的解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重要应用,要好好体会。

三、当堂反馈:

1.如果不等式组 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 m>8 B.m ≥8 C.m<8 D.m ≤8

2.如果不等式组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不等式组 有三个整数解,求a 的取值范围

???<>8x m x ???->+<121m x m x ???≤->0

3x a x

4、若不等式组 ??

?>-<+n m x n m x 的解集是 53<<-x ,求不等式 ,0<-n mx 的解集。

5.求使方程组: 的解x 为正数, y 是非负数,求a 的取值范围。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设计要求:为了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我把作业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优等生做基础和提高题,上进生做基础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5

31a y x a y 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难题全解

的度数;

三角形强化训练和深化 ? 1、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5°,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折叠前,由BC//AD 得: ∠BFE=∠DEF=25°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后, ∠GEF=∠DEF=25° 所以图b 中,∠DGF=∠GEF+∠BFE=25°+25°=50° 又在四边形CDGF 中,∠C=∠D=90° 则由:∠DGF+∠GFC=180° 所以:∠GFC=180°-50°=130° 将纸带再沿BF 第二次折叠成图C 后 ∠GFC 角度值保持不变 且此时:∠GFC =∠EFG+∠CFE 所以:∠CFE=∠GFC-∠EFG=130°-25°=105 2、在Rt △ABC 中,∠A =90°,CE 是角平分线,和高AD 相交于F ,作FG ∥BC 交AB 于G ,求证:AE =BG . 解法1: 【解析】证明:∵∠BAC=900 AD ⊥BC ∴∠1= ∠B ∵CE 是角平分线 ∴∠2=∠3 ∵∠5=∠1+∠2 ∠4=∠3+∠B ∴∠4=∠5 ∴AE =AF

过F作FM⊥AC并延长MF交BC于N ∴MN//AB ∵FG//BD ∴四边形GBDF为平行四边形 ∴GB=FN ∵AD⊥BC,CE为角平分线 ∴FD=FM 在Rt△AMF和RtNDF中 ∴△AMF≌△NDF ∴AF=FN ∴AE=BG 解法2: 解:作EH⊥BC于H,如图, ∵E是角平分线上的点,EH⊥BC,EA⊥CA, ∴EA=EH, ∵AD为△ABC的高,EC平分∠ACD, ∴∠ADC=90°,∠ACE=∠ECB, ∴∠B=∠DAC, ∵∠AEC=∠B+∠ECB, ∴∠AEC=∠DAC+∠ECA=∠AFE, ∴AE=AF, ∴EG=AF, ∵FG∥BC, ∴∠AGF=∠B, ∵在△AFG和△EHB中, ∠GAF=∠BEH ∠AGF=∠B AF=EH ,∴△AFG≌△EHB(AAS) ∴AG=EB, 即AE+EG=BG+GE, ∴AE=BG. 3、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D为腰CB上的中线,CE⊥AD交AB 于E.求证∠CDA=∠EDB.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免费下载】中学教材全解 七年级数学上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图2图图 期末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湖南张家界中考)-2 013的绝对值是( ) A.-2 013 B.2 013 C. D.12013 12013 -2.已知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a b 的结果是( ) 12a b a b +--++A.1 B. C. D.-1 23b +23a -3.某商店把一件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即优惠10%),仍可获利20%,若该商品的标价为每件28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A.21元 B.19.8元 C.22.4元 D.25.2元 4.(2013?湖南株洲中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 ) 24x =A. B. C. D.1x =2x =3x =4 x =5.如图,,则与之比为( )11,,34 AC AB BD AB AE CD ===CE AB A.1∶6 B.1:8 C.1:12 D.1:16 6.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 A.∠1=∠3 B.∠1=180°-∠3 C.∠1=90°+∠3 D.以上都不对 7.如图是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比 例的统计图,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是( ) A.棋类组 B.演唱组 C.书法组 D.美术组 8.某中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分别参加了巴 山舞、乒乓球、篮球三个项目的活动,陈老师统计了该班参加这三项活动的人数,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两个统计图,可以知道该班参加乒乓A B C D E 第5题图 习题到位。在管设备进行调整使度内来确保机组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 册 教 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四、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 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a 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a 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五、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m)n表示n个a m相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定义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平行线及其判定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 2 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相交线与平行线判定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判定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 性质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相等 相等 角互补 的两直线平行命题、定理 平移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 1 所示,与互为邻补角,与互为邻补角。+=180°;+ =180° ; + =180°;+ =180°。321 4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图 1反 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 2 所示,当= 90°时,⊥b。 a 垂线的性质:2 1 3 4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图 2 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 3:如图 2 所示,当 a⊥ b 时,==== 90°。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c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21 3 46 a 75 8 ①在两条直线 ( 被截线 ) 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 ( 截线 ) 的同一侧,这样 b 同位角。图 3 中,共有图 3 的两个角叫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 ( 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 截线 ) 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 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 ( 被截线 ) 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 ( 截线 ) 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 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平行。c 2 3 1 4 6 5 平行线的性质:a78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 4 所示,如果 a∥ b,图4 b 则 =; =; =;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知识结构 第七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二)开展好课题学习 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 (1)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 (2)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 (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 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2)×180°=540°. 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 540°÷5=108°, 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1.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a 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m)n表示n个a 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n =a 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n=(a n)m。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 n b 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n。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2014年暑假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理想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则∠AOE= 0。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4) (5) (6) 7.如图4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4D C B A 12O F E D C B A O E D C B A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难题全解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模拟考试数学卷(解析版) 考点:三角形 如图,已知,等腰Rt△OAB中,∠AOB=90o,等腰Rt△EOF中,∠EOF=90o,连结AE、BF. 求证:(1)AE=BF;(2)AE⊥BF. 【答案】 见解析 【解析】解:(1)证明:在△AEO与△BFO中, ∵Rt△OAB与Rt△EOF等腰直角三角形, ∴AO=OB,OE=OF,∠AOE=90o-∠BOE=∠BOF, ∴△AEO≌△BFO, ∴AE=BF; ( 2)延长AE交BF于D,交OB于C,则∠BCD=∠ACO, 由(1)知:∠OAC=∠OBF, ∴∠BDA=∠AOB=90o, ∴AE⊥BF. (1)可以把要证明相等的线段AE,CF放到△AEO,△BFO中考虑全等的条件,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O=BO,OE=OF,再找夹角相等,这两个夹角都是直角

减去∠BOE的结果,所以相等,由此可以证明△AEO≌△BFO; (2)由(1)知:∠OAC=∠OBF,∴∠BDA=∠AOB=90°,由此可以证明AE⊥BF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考点:四边形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AF=AB,已知△ABE≌△ADF. (1)在图中,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哪一种方法,使△ABE变到△ADF 的位置; (2)线段BE与DF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1)绕点A旋转90°;(2)BE=DF,BE⊥DF.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 (1)根据旋转的概念得出; (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BE≌△ADF,从而得出BE=DF,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E⊥DF. (1)图中是通过绕点A旋转90°,使△ABE变到△ADF的位置. (2)BE=DF,BE⊥DF; 延长BE交DF于G;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 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 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 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 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 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 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 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 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 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 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

2020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大全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 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四、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