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下面谈谈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做法。

一、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

1、深题浅问。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所以对一些过于难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教者可以根据教

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又如《变色龙》一文,教者可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2、浅题深问。有些问题尽管重要,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味。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里省略号的用法看似简单,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教者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较深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用省略号是为了表现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三、提问要善于曲直互换,引人入胜。

1、直题曲问。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把问题以曲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2、曲题直问。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提问要注意开放性。

1、比较提问。通过分析比较,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之处。如《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写家庭亲情的,所不同的是《背影》的作者是怀着一种歉疚来述说的,而《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则是怀着一种崇敬来写的。先找到不同,再想想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样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的

相同之处。《春》和《济南的冬天》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景色,但文章有没有相同之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之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能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相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

2、逆向提问。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每一个结论都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提问)。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一般都将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是一个好汉,还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3、想象力提问。让学生想象力出课文情节中没有的或与课文情节发展不同的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力和创造力。《孔已己》一课中,造成孔已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如果提问:要是孔乙己没有读过书命运将如何?尽管有多种设想,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夹在“长衣帮”和“短衣帮”之间,在精神上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可先用想象力提问的方式改变后面的情节,再用想象力的情节与原情节作比较。学生会明确,只有原情节才能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如此鲜明,才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本质~即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五、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一题多解提问。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

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2、联系生活提问。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始终眷恋着祖国》中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之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 提问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 关键字:语文课堂、有效课堂、有效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如教师与学生、教导与学习、人与书、讲解与练习等等。而将这些多向交叉的联系网络的“聚焦点”就是课 堂提问。精彩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情绪和思维的 浪花,使其思维活跃。而平庸甚至失当的提问,不紧对教学无益,反而堵塞学生 的思路,压抑着课堂的气氛,甚至引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 进课堂高效运行。 一、曲径通幽,富有启发性。 课堂的提问如果总是直来直去,对于学生缺乏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这 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 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在思维上“跳 一跳”。在《将相和》“完璧归赵”这部分内容中,有如下两种不同的问法:第一种: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 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种: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 什么? 第一种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种是曲问,课 本中没有答案且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的思考。在教学中通过这 样“曲问”,曲径通幽,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 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如问:“小儿子是个‘无赖’, 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且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二、巧妙追问,培养分析力。 课堂中面对学生的意外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以睿智的追问,激活 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在《半截蜡烛》中有这样 一个片断: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 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生: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 了半截蜡烛里。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的方法还不够绝妙。 师:为什么? 生:她应该将金属管藏在整截蜡烛中,这样,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他 们一家三口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开题报告 许口小学王道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有着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2、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课文的自学得不到落实,教师提问的内容只能处于浅层化或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透用外来教案设计的问题不无关系。问题设计的随意化,导致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 3、地位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教学对话中,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而引起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对课堂提问的理解还有失偏颇,运用起来大多满足于为问而问,不管实效。由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整体性、启发性、层次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语文范文.doc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语文-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无论是传统语文教学还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提问都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提问原则,掌握灵活提问的方式方法,客观委婉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积极回答,促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普遍性和示范性 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个体差别,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综合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注意自己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要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对于优秀学生,要适当地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理解稍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稍微简单的问题,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给其他学生很好的示范和鼓励,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层次性和递进性 教师提问应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例如,朱自清的《背景》,精彩的白描充分再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但在学习该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用语过于朴素,学生往往不能明白的用意。教师可以有层次

地启发学生:谁的背影?通过什么事描写的背影?是因为喜欢看父亲的背影所以才写背影的吗?为何写父亲的背影,有什么用意?等等,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计划性与和谐性 教师提问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需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和谐性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提问时态度要自然亲切,不能“满面霜”或是过于生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辞、不善作答的学生,教师的亲切感是消除师生间隔的利器。和谐的课堂,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影响,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一)抓住文章关键,激活学生思维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吃透教材,具备准确无误抓住文章核心的能力,找到关键问题进行提问,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例如在讲解鲁迅的《故乡》一课时,教师可这样设计提问:本文重在写故乡人的变化,那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变化中反映出来什么问题?想表达什么情感?这样直接切中文章要害,引导学生找到文章关键所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分层设计、循序渐进 为了能更好地设计问题,教师需站在整节课堂和整篇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够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动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水平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实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绝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仅仅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实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读书要存疑,发问。在西方还有著名的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不直接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少数教师把提问视为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形式及内容简单化、固定化、陈旧化。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那么,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提问的顺序要浅入深,循序渐进,呈阶梯状行进。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孔子游春》第八然段时,可以这样提问:这段话中那些词或句子你还不理解?利用工具书解决或者与同桌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孔子以流水为喻,有何用意?“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合理地补充水的哪些特点呢?这个教学片断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再到理解段落,层层深入。由于提问有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变强,而且乐学,善学,爱学。 二、把握时机——有启发性 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 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在教《海伦.凯勒》时,当学生明白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后,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面对这一切?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海伦.凯勒是个刻苦学习,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中置疑提问,是针对学生急于知道主人公命运的“愤悱”状态下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处于“高原地带”,不一睹为快都难。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 三、难易适度——有连接性 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性的联系。问题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既不能过于浅白,又不能太艰深。太浅白,没有思考的空间,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学生无从学到新知识,只能在“原地踏步”;太艰深,新旧知识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下手。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主问题设计(交)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张琳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和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设计优质问题,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问题设计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如提问太,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题越多,启发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结果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看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 根据几年的教学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不切实际,空洞无效。所提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问题的设计与推出缺少台阶,空洞浮泛,令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丈二和尚难摸头脑,反而浪费了许多课堂教学时间。我在实习时,教四年级的语文《巨人的花园》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设想了很多问题。在公开课上,我按照预设的教学问题一连串的提问,一节课下来倒是教学环节紧凑,可是各位前辈说提问太杂太乱,导致课堂华而不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二)杂乱无序。一堂课,教学问题提了不少,葡萄串似地一嘟噜一嘟噜,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呼啦圈般连着往学生头上套,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但因为问题的设计求量不求质,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目标。例如,我在一次观摩课上,我们同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毛志强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毛志强 发表时间:2013-04-08T15:02:44.42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毛志强[导读]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毛志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电教仪器中心山西吕梁033300) 摘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师学生师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提问的作用、范围、类型、方法及内部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指导了提问的实践,推动了提问设计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将几种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1.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缺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2.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些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 3.循序渐进提问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 4.多方位辐射法 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路。如让学生以《流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我认为为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显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百川归海,目标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阴。这样的问题不会圈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5.暂时搁置法 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但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 6.步步紧逼法 步步紧逼法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迫使学生立即作答,而且问题如连珠炮似的接连提出。 7.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诱发引导、点拨提示。 二、学生的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中单单有教师提问还是不够的,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对话、师生互动,为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缺少不了学生提问的。许多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提问,或者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要有学生的提问,却不能将“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落到实处。 1.学生提问后教师应持的态度 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态度,教师如果是为了维护自己课堂说话权威,就不让同学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那这种做法是严重错误的,此举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便会僵化,课堂气氛就会压抑而沉闷,学生的问题或观点再不成熟,毕竟他思考了,代表了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2.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大家都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提问,其实学生的思维就像一道闸门一样,你一旦开启了它,它便会一涌而下。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自己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重点和中心问题,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当然有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提,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要让学生能够从无疑处生疑,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三、结论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可以让教学目标明确,发挥他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思维习惯。提问是一门艺术,小的方面说是服务于教学,大的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手段。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问的各个环节处理方法得当,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配合教师的教学,再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科学地结合,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效果。参考文献 〔1〕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徐化越著《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语文学刊》,2011年版。〔4〕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泰安学校孙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来说很重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其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也是设计问题的根据。总之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化直为曲、铺垫引导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提问也是如此,直来直去的提问不可取。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不但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若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在学《老山界》时需要学生分析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作用。如果我们直接提问:“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应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解决,有些同学甚至可能无从思考。但如果我们不直接问,变换一个角度,“曲”问:“‘抢’字是否说明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难度就会降低,几乎所有的同学立刻就能作出否定回答并积极思考理由。此时我们再适时进行铺垫启发:“既然大家都作了否定,那么‘抢’字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例如小华今天早晨起床晚了,当妈妈做好早饭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就急急忙忙上学去了。小华的‘抢’说明了什么?”教师设置“曲问”,举例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抢”自然就理解了。 再如在赏析古诗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时,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教师不直接问学生这句诗好在哪里,而是问句中“但”字有何作用,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一点铺垫引导,讲一讲以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用“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的句子来表现教室的安静,学生很快就能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得出答案。 由此可见化直为曲、铺垫引导的提问方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很有帮助,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一)初步研究阶段,确定研究策略 根据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现在正处于从研究准备阶段到组织实施阶段的过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召开课题组会议,进一步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的进展情况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定期每月集中学习一个小时。 2.原来研究对象研究教师课堂提问有所改变,变成了个案研究,即研究白莉老师的课堂有效提问。再具体一点就是其所教授的班九年级(1)、(2)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具体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具体,便于操作,针对性更强,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课题中关于“有效性”的思考。原来对“有效性”的定位有点模糊,不明确。现在,正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让“有效性”这一尺度更有可操作性,更具有说服力。初步考虑的结论是对“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最好是定量的,具体,可观,易于被人认可的。 4.进一步明确了记录课堂提问的方法。主要采用课题组老师有侧重点地分工记录,最后点评,讨论。另外,请学校的摄影老师协助,讲课的细节记录积累下来,便于课后集体研讨。 5.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记录,希望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反映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掌握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6.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从一开始,我们就比较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收集,尽可能让材料保留原始性、真实性、有效性。 (二)深入研究阶段、细化研究内容 1. 撰写合于课题之需的教学设计 根据《研究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同课异构、有效教学、比较研究”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 2.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维视角体认“同课异构”,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从千课一面的逼仄中走出来;对自我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节;以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去积极组织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课异构中实现自己的卓越。 ①以人为本,精心组织。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老师精神饱满,以相信、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挑战和性趣,从而学会学习、勤于研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 ②落实课堂教学的“四个量”。即要有“容量”:从“实、广、深、活、和、真”六个维度上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目标。要有“动量”:要有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要有“能量”:主要指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与学的反馈中获取,从“真问题”“心智体验”“技能经验”的培训内容、方法以及结果等方面去综合考查。.要有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整个求学阶段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需要从小学时期开始培养。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都有很好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进行提问就成为需要教师特别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无效的提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厌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效提问的表现形式 1.提问随意,重点不突出。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过于随意,提问的数量很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可能还会出现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学生突然没了声音。这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方式没有让学生明白,到底要什么答案,这种提问方式显然不能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 2.提问难易不分,把握不当。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说出答案来。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有的问题设置的过难,学生往往思索半天都不得其解,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缺乏互动。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提问后不给学生留有时间去思索,学生只能被动快速地回答,师生间缺乏主动交流和沟通。 二、有效提问的几个原则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在设计提问方式、实际提问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适当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其问题的难易应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难度大的问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无法回答,或者回答得不全面;难度小的问题,学生就不用思考,这样会降低回答的积极性。 2.明晰性。提问的问题是不是明晰,主要是看问题是不是符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提问的方式不同,学生的理解就会不同,回答自然也就不同。提问的问题学生是不是能够有疑问,能不能触动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到何种程度,教师在设计时都应考虑到。如果疑问太深,学生之前学的与新要学的建立不起联系,也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3.科学性。这主要是指提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特征是什么样的等等。小学生的发展很快,各个年级的发展水平不同,每个年级的学生发展水平又有不同,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目标,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语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方法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方法分析 摘要: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对目前一些课堂提问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例对教师如何提问的艺术性设计进行了着重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已经成为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和教师参与、引导、组织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导”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语文教师只有对课堂提问进行高度重视,讲究提问技巧,使课堂上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怎样提高提问效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1.设置的问题不好 有些教师设置的问题没有目的性,比较混乱,问题的内容和课文内容没什么关系。学生的层次和水平各不相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如果教师用一样的问题进行提问,就

无法引导每位同学都去积极学习。 2.提问的对象较少 有些教师提问时只提问个别熟悉的同学或几个学习好的,导致其他同学失去了关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形式单调枯燥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时常用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等缺乏启发和引导的提问口头用语,导致学生只可以用“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两个答案来回答,缺乏灵活性,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只能跟着教师习惯性地进行问答活动。 4.目的不明确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盲目、不明确,使学生不知道从哪儿着手解决问题,“误入歧途”。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分析 1.激发兴趣,质疑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去体悟、去思考、去总结,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给学生充分说话的自由和权利,要善于对学生星星点点的思想火花进行捕捉,把学生的见解总结出来,培养学生质疑的乐趣和创新的思维。若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考虑比较成熟,但不会表达,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这一技巧。 一、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 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出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新、旧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古诗前,提问一下学过的以前的古诗,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很有帮助,并可以使他们的知识纵向联系起来,便于记忆。 二、在教学重点处提问 学生的思维只有在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才能开拓学生思路,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猫》这一课时,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教师可以这样问:“课文写了猫的什么?教师抓住最能体现猫的特点的关键词句进行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了解了这个规律,教师在提问时就会抓住重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重点处设计启发性提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教学难点处提问 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指导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火烧云》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进行反复读,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四、在课文的优美情景处提问 注意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世界里,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例如教学课文《鸟的天堂》文章写得十分优美,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教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时,就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 总之,教师要通过提问,达到积极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在

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发布者:常彩凤发布时间: 2011-9-14 15:06:3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应为它在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 关键词提问方法设置矛盾变直为曲激活思维化难为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说他常用,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上。下面我就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的给学生这只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的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的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的过程。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性趣的“问”。 、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早饭“抢了一碗酒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计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内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t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样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时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就是关于“”和“孀”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发表时间:2018-01-31T12:08:00.49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上作者:常海军[导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笔者谈了四点看法。 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的兴趣,提高班级学生的参与率,既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要讲求课堂实效。而要达成这一目标与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是一个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笔者谈了四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提问方法一、提问要简洁明了,语言精练,抓住重点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是有自身特点的,而对重点内容的解析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与升华。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和把握文章的重点,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紧贴教学实际需要,做到简洁明了,语言精练,同时要抓住重点,突出核心内容。不宜太大太空,太笼统。否则,文章分析就会支离破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双线叙事结构,内容前后穿插非常复杂。针对教材这个特点,我在教学时精心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联系课文谈谈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如何;二是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由于这两个问题能紧扣课文内容加以解答,明白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特别是对有关音乐描写的那一段千古绝唱理解透彻,从而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通过对诗人和琵琶女身世的对比,“琵琶女的身世”和“诗人的感受”这两条线索就一目了然了。 二、提问要联想迁移,补充空白,再现情境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境,每一种的情感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如果孤立地去理解感慨,可能只是剜肉补疮,无以治本。所以必须找到这个问题产生的情境,然后再现作者的思维踪迹,这样理解就浅显多了。 三、提问要适时而问,面向全体,难易适度课堂提问不能只图课堂表面的热闹或只是形式,教师要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发掘问题,巧设疑问。教师要善于在“无疑处见有疑”,抓住火候在教学中适时“抖”出来。教师既要抓住课堂提问的恰切时机,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作适时的“停顿”,让学生有进行积极思维的时间,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否则只能“引而不发”。 四、提问要精巧灵活,趣味性强,激发学生兴趣所谓“精巧”,是指提问要从一个既和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有关联,又易于进入答题状态的切入口入手。这个切入口绝不是信手拈来的片言只语,而是经过教者精心挑选、充分考虑的勾连教材阅读指导与学生学习思维的文字材料,是沟通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的通道。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授课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抓住课文重点设计小巧的提问,提出富有启发性而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达成教学任务。作者单位:山西省左权中学校032600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有效教学 -----《诚实的华盛顿》教学反思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诚实的华盛顿》一文时,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提问,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一、有效提问要把握教材,紧扣重难点 围绕重点、难点、疑点来提问,是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首选途径。问重点和难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诚实的华盛顿》一文,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文章先写事情的起因:华盛顿小时候为了试一试小斧子是否锋利,不小心爸爸心爱的樱桃树砍到了。再写事情的经过:爸爸发现小樱桃书被砍倒后大发脾气。小华盛顿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不怕爸爸惩罚而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最后写爸爸不但宽容了华盛顿的错误,反而称赞华盛顿是诚实的孩子。 文中内容具体,对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细致入微。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感受华盛顿的诚实,我仅仅抓住重点句段,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小华盛顿闯了什么大祸? 2、爸爸看见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被砍倒了有什么表现?

3、小华盛顿面对自己的错误是怎么做的? 4、爸爸见小华盛顿在错误面前这样诚实,又是怎样做的?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帮助学生体会到华盛顿有恐惧到担心,有担心到矛盾,有矛盾到勇敢地承认错误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为感受华盛顿的诚实勇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有效提问要抓住文中空白,深入文章中心。 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人物心情。我设计了两处表达训练: 第一处:在了解小华盛顿知道他砍到的是爸爸最心爱的樱桃树时,小华盛顿发现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被他砍到了,吓得_______________。句子补充处体现的正式是小华盛顿的心情.如横线上可填写:吓得脸都白了;吓得直哭;吓得目瞪口呆;吓得不知所措,吓得一动不动…… 第二处在体会爸爸发现发现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被他砍到了时:爸爸看见自己最心爱的小樱桃树被砍到了,气得________。横线上可以填写爸爸气得火冒三丈,爸爸气得大发雷霆;爸爸气得把手举得老高…… 在课堂中,教师就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这两处训练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帮助孩子填写,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此处填写的内容,作为积累,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基础。 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提问”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环节,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提问应遵循的原则和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策略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1)在关键处设点。所谓课文的关键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提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难点,其实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问往往能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 (2)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3)要在文中看似矛盾之处设点。课文中有许多从表面看存在矛盾的地方,在此处设点,通过提问直接引进矛盾的对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4)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点。教材中有大理想象性文体,课文中有许多省略和空白。让学生对这些文体、空白、省略进行想象,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往生育很感兴趣,并且会产生一些联想。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而且学会了结合现实中人性的理性思维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的策略 (1)提问“三维”有底数。语文新课程目标由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总目标必须通过分类目标来实现。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结果是一节课上下来,提问了什么问题连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当然,三个目标的提问权重不能一样,要有侧重。 (2)提问对象观神态。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非语言的形态可以告诉老师,此时此刻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如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