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理论教材相关问题的讨论

关于理论教材相关问题的讨论

关于理论教材相关问题的讨论
关于理论教材相关问题的讨论

例2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力函数U=U(二,万,动作

下在空间运动,所受完整约束为定常的

了=:2+。2+:2一22=o(z=Const.)(11)

完整约束为非定常的

云一t云一tZ夕=o(12)

系统有能量积分

参考文献

蒲赫哥尔茨HH著.钱尚武,钱敏译

.

理论力学(下册)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马尔契夫An著.李俊峰译.理论力学(第3版)

.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

梅凤翔.对不稳定约束实位移不是虚位移中的一个吗?力学与实践,1984,6(5):51、52

1「,‘,,.、,1

百m卜一+“一+(行十‘一川一1=创+“四少

关于《理论力学》教材的若干思考

周又和‘)

(兰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兰州730000)

要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所采用《理论力学》教材中的基本

系划分、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基本结论的严谨论证、以教材内容反映现代科学发展等环节存在的若干问题给予了述.以期在新世纪教材建设中通过思考这些基本内容的调

来实现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键词理论力学教材,基本体系与概念,评述

图分类号:031,G642.0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0一0879(2009)01一7牛03

《理论力学》是力学、机电、船舶、航空航天、土木建

类等专业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第一门课程.随着科学技术

发展,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已成为弄清各工程技术和自然现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瓶颈问题,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专业认识学习力学的重要性,并或多或少地将力学知识的学习列入教学活动中.

作为一门具有广泛运用的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既要

调其基础理论的特点,如通过引入公理和以此为基础开

数学推理上的分析与计算等,又要强调其工程应用的特[‘一4}.由于这一教材的使用对象更多为工程类专业的学

多数教材更强调直观而弱化了基本理论方面的训练[l,2}.

少数有力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所编写的《理论力学》则着重

调理论的分析与计算[s,4],但在直观性训练方面又略显不

.

作为21世纪国家对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急迫需要,如

在本科生的教学方面贯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此来推动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效解决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中

在的问题,教材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1关于课程内容体系

1.1关于《理论力学》的公理体系

目前,《理论力学》的公理化体系主要由5个公理组

成[‘一4}.我们知道,在力系简化中主要用到二力平衡公理、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作用与反作用公理.无论静力学还是动

力学的力系,有了这3个公理,就可以对任意力系进行简化

分析.只是在遇到了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讨论时,再分别

加上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来建立相应的力学方程就

足够了.而将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和变形体刚化也列入

公理似乎没有必要.对于前者,只要讲清力具有矢量的特性

和力的等效性就可以了,因为矢量运算的公理体系已在数学

上解决.对于后者,只要将刚体嵌入到所要考虑的运动物体

或微元体就可以了.

1.2关于公理体系、受力分析与力系简化内容的范畴划分

目前,绝大多数教材将这3部分划在静力学范畴内介

绍,如称其公理为“静力学公理”[l,2},受力分析全是针对静

力平衡问题展开的,力系简化与平衡问题放置在一起

.

在这

种思维定势下,将力系简化结果叙述为“力和力偶是静力学

的两个基本要素,,[‘],“力螺旋是由静力学的两基本要素力和

力偶组成的最简单的力系”[ll.这就给学生造成这些只是对

静力学可行或者静力学与动力学有某种关联的误解.在此情

形下,不仅从理论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方面、而且从向学生正

确传授基本框架和分析方法方面,都需要将这些内容放置在

静力学部分之外.

1.3关于与数学方法的联系

由于力学的矢量特征,采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来阐述

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运算是必要的.通过这一途径,

2008一03一10收到第1稿,2008一10一16收到修改稿.

l)周又和,男,195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智能结构动力控制,多场祸合与非线性

力学

.

E一mail:zhouyh@lzu毛du£n

1期周又和:关于《理论力学}}教材的若干思考

l1’’..

可以使表述严谨清晰,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课程关联的重性.但目前各教材多强调直观性,而在数学描述的严谨性

面显得力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如何判定一力学系统是平衡还是动力学问题,对于

力学分析是重要的.现有教材仅从力学方程的定义出发是

足以给出判别的,还需要从几何与线性代数方程解的理论发来给予说明.如在受力分析处,是按平衡来画出约束力

方向还是按一般情形画?这就需要对此给出判别.这可以

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从力学系统的几何识别,即几何变体系一定对应于静平衡问题,这在((f吉构力学》教材中细给出了(它却是这一课程的后续课程);另一方面可以

假想平衡问题”的平衡方程出发,通过判定独立方程数

未知数目之间的关系以及方程组的可解性也可以实现

.

(2)平面问题与空间问题的关系.现有教材多数是先介

平面问题,后介绍空间问题,这对于减少学生理解上的难是有一定益处的,同时也是以失去某些严谨性为代价的. 讲述平面力之力矩时,称为“力对点之矩”、“力对点之矩一个代数量以‘}等是不合适的,这与空间问题中的力对点矩为矢量的说法不协调一致.另外,平面力偶所介绍的内

也使其适用范围减小了

.

显然从空间力系的角度来看,在

虑力偶为自由矢量后,其内容对于空间平行力偶系的简化平衡也是适用的.其次,先平面后空间还导致内容与方法

绍上的重复性.

逃.是

图2

关于某些基本概念

(l)刚化原理.目前教材中的表述为“变形体在某1力

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持不变”[l]

.

在这种表述下,一方面将变形体力学排除在

另一方面对于静力学问题也会导致物体系统的外加约束

发生改变.如图1所示的二铰刚架或三铰拱,显然无论受

种外力作用它都处于平衡(除非破坏)

.

在图1所示主动力

用下,如果将整体刚化后,再按力的可传性将主动力移动

图2所示的作用位置.显然,这种平移将导致支反力发生

化(见图中虚线11与l:方位的变化)

.

这对于静力学问题

研究也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目前教材中绝大多数认为平衡对于刚体是充分必

条件,而对变形体则只是必要条件,这将导致((理论力学》后续变形体力学课程在逻辑体系上产生割裂

.

通常所列举

一二代‘厂蒸.:

图1

的例子就是柔索在直线状态两端受压的情形川来说明这

点实际上,这例子是不成立的

.

因为在不考虑柔索自身质

量与刚度时,两端不可能实现这两力的加载.依照作用力与反用力定律,这两力的各自反作用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种失去其力来源的力是不存在的,从而该例也就失去了意义.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

文献【l]对此给出的表述为“作

用在一刚体上3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干一点,则此3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3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显然,这里的“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作为条件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3力平衡定理的准确表述应为:如果刚体仅受不平行的3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则此3力必汇交于点,且作用线共面

.

这完全可以从

平衡方程和力的等效性出发给予严格证明.

(3)空间力系平衡方程表征的多种方式.教材中对于平面

任意力系介绍了二矩式、三矩式平衡方程及其满足的条件.

对于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也应有类似的讨论,即四矩式、五矩式、六矩式平衡方程的概念与之相对应

.

但教材中

均没有涉及,而在空间力系平衡分析中采用这类方程有时会使计算得到简化

.

(4)刚体

般运动基点法的理论基础.在目前的教材中,

对于刚体

·

般运动是采用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合成

来进行的[‘一“}

.

这就涉及到基点选择不同是否使所描述的运

动不变、角速度与角加速度是否唯一等基本问题.虽然教材

中针对特殊问题不同程度地指出了这一点,但缺乏一般情形

的严格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基本结论的怀疑和深层

次理解不透.

(5)动力学方程的独立性.现有教材均没有讨论其独立

性问题.即使对于自由刚体,也可以由动力学3大定理列

出7个分量形式的方程,而其中只有6个是独立的,为什

么?教材中没有给出

.

这在综合运用动力学3大定理中需要

特别指出,否则将会增加学生对整体问题把握的难度

.

(6)重心的概念.教材中对于这概念均是针对地面附

近物体所受均匀重力场为平行力系来引入的[土一4},在此条件下当然没有问题.然而,重力的实质来源是地球与物体之间

的吸引力,如何从这一基本来源出发给出重心的概念及计算

是有必要的(如对天文学观测到的岁差现象解释就需要这一

原始概念)

.

这在航天工程、天文学、大地测量等与引力场相

关联的学科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在教材中体现出这

一实质性概念的准确定义

.

力学与实践2009年第31卷

(7)碰撞恢复系数.现有教材在介绍这一概念时,均认

物体间的碰撞恢复系数为常数[l,2}.实际上,自20世纪

年代以来,就一直有实验结果表明,碰撞恢复系数不是常

而是随碰撞前的碰撞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已有一些理论

验研究在寻求碰撞恢复系数随碰撞速度的变化规律[s],

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关揭示这一规律的碰撞模型是目

散动力学计算软件的基石.而这些与此关联的前沿发展

材中没有得到有效提示.

(s)考虑摩擦的力学问题.教材中主要在静力学部分介

这一内容,这一安排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摩擦本质

致力学方程的非线性特征没有有效指出,这将使学生缺

该问题难度的有效把握,从而不能开扩学生的视野.

结束语

如何在新世纪培养从事力学相关联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

高水平创新人才,是摆在力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

而《理论力学》作为一门使用广泛的前端性基础课程,在

教学实践过程中肩负有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可以预期,通

水平教材的建设和力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是可以

在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力学科研人才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的.本文是作者在多年本科生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希望通过交流来提升《理论力学》教材建设的水平以及促进力学相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之真正具备概念准确、体系完整、推理严谨、反映科学发展现状等特色.限于篇幅,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表述、条件和结论的推证等没有在这里详细给出,有机会将另文交流.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6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贾书惠,李万琼.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照宣,周起钊,殷金生

.

理论力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4洪嘉振,杨长俊

.

理论力学(第2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StevensAB,Hre叮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7362446.html,parisonofsoft一spheremod- elstomeasurementsofeollisionPropertiesduringnormal impaets.Po叨derTeeh几01叩夕,2005,154:99、109

用变分原理建立充液刚体动力学方程的探讨

周宏李俊峰‘)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100084)

要针对充私性液体的刚体,给出了一种应用Jourdain

原理推导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将流体微团上所受的

力合力视为质点系的主动力,出现在系统内力的虚功率

代入系统的动力学普遍方程,从而获得充液刚体系统的wton一Euler方程及腔内液体的Navier一stokes方程.该方仅可以导出充勃性液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还可以退化

理想液体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键词充液系统,勃性液体,液体应力张量

图分类号:0313.3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0一0879(2009)01一076一03

充液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力学系统,需要6个常微分方程

4个偏微分方程共同描述.它们分别是描述质心运动的动

程、描述刚体转动的Euler方程、描述砧性不可压液体

Navier一Stokes方程,以及液体不可压缩条件下的连续方

采用Hamilton一ostrogrdskiy变分原理[‘]或Jourdain

[a],再结合L祀range乘子方法,可以推导出充理想

的刚一液祸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考虑流体的豁性摩擦

力并用偏应力张量表示之后,这种推导方法可以推广到充薪

性流体的情况[3].本文从勃性流体的力学性质出发,将流体

微团上单位体积流体的表面力合力(流体的内力)作为主动

力,无需引入Lagrange乘子,利用Jourdain原理可以直接

推导出充勃性液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该方程可以退化为充

理想液体的情况.

1充液系统的力学模型

设系统由刚体和液体组成,如图1所示.分别用V,和

v表示刚体和液体占据的空间区域,rw,r扮和rf分别

为湿壁面、非湿壁面和自由液面,液体是连续介质,用Eu-

ler方法描述,流场中各质点相对刚体的流速。(,,约和压强

拭,,约都是位置坐标和时间的函数.为了描述充液系统的运

动,我们建立两个坐标系,即‘赓性坐标系O。XyZ和刚体固

连坐标系Ox军:.0相对O。的矢径为,0,系统内的任意质

点ml对O。的矢径为

钧二ro+Pl(1)

其中p‘为。‘对O点的矢径.质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为

本文于2007一12一n收到

.

李俊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充液航天器晃动动力学等水下失重模拟动力学,多体卫星高

精度姿态控制等

.

E一mail:lijun胆mail沈singhua七du

.

en

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 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一、外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现当代主要科学的音乐教学法) 1 a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是国际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突出特点。 德国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路东音乐教学法b多元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突出多元文化的主题 2 对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研究音乐教学领域又有了新的扩展,音乐教学内容多样化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始终处于不断改革与调整之中显性课程中处在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尤其以课程内容偏多偏难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方式上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评价方式上强调选拔淘汰是学生面临残酷考试竞争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等问题三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音乐新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知道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对于改变音乐教学方式和音乐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4 重视音乐时间鼓励音乐创造5 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四课程目标包括哪些内容新的课程标准体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课程目标强调学科的整合功能实现了有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 1 / 2

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一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 案一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1-08-04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不宜刻意追求。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5、《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 2、分解式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3、“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2、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论述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点

一、数与代数 (一)关于数的认识 1.对整数和小数的认识,教材重视学生对数含义的理解,建立和发展数感。 2.对分数的认识,教材改进了分数认识的编排,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对百分数的认识,教材同样改进了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4.对负数的认识,教材增加了认识负数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二)关于数的运算 1.教材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 2.教材强调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材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教材一般不出现文字计算法则。 5.教材加强了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的培养。 6.教材改进了分数乘、除法的编排。 (三)关于因数与倍数 教材改进了因数与倍数的编排,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关于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五)关于式与方程 1.教材改进了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教材安排了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关于比例 教材改进了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联系实际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七)关于解决问题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图形与几何 1.教材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 三、统计与概率 1.教材加强了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安排了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教材编写的整体特点 1.教材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材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4.教材注意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教材适当介绍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10 年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小学数学教法考试试卷 1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和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 算加减法以()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 宜过高。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 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1、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5、有价值、必需、不同的发展 6、智力、能力 7、三、四、三、两、两、三 8、表格、图画、对话 9、搜集、整理、分析解释 简答: 1、答:先进的办学思想,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 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社会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看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怎样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主动式阅读-开放 性质疑-合作式讨论-自主性扩展。 (一)主动式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复习资料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 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 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11、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1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13、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初中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 C ) A 合作精神 B 友爱精神 C 奉献精神 D 自律精神 11. xx 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 )A教师B 家长C 自我D同伴 19. 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C ) 20. 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方针C教学目标A.观察法C实验法节的能力。B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B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2. 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6.()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A 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C《理想国》D《大学》 3. 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4.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B ) A 定势 B 迁移 C 应用 D 技能

5. 《xx 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 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 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 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 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成为( A ) A 变式 B 反例 C 正例 D 比较 7. 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8. 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 教书育人 B 教学 C 班级管理Dxx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 具有( C ) A 创造性 B 广延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兴趣 D 学习期待

部编版教材选文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4点解决教学难题!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文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关于选文这一块,我主要想围绕选文,从这四个方面讲讲。 两套教材,都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体现了人文性、工具性、典型性、创新性与开放性的这些特点。其实两套教材的衔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接下来主要是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开展比对。 第一个是选文的组元方式。通过比对我也发现,从单元的主题来看,统编教材的单元主题性更强些,苏教版教材也大致有个主题;从教学内容上看,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因课设练”,而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从选文的呈现方式来看,统编教材的助读系统比较丰富。

第二个是选文文体。两套教材比对下来发现,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神话这些方面选文的比例基本相当,但是两套教材各有特点,苏教版教材在议论文、应用文和诗词故事三个方面很有特色;统编教材在文言文、散文诗、童话、非连续性文本方面较为突出。 第三个是选文类型。主要是精读文、略读文、批注文和习作例文。通过比对,两套教材都比较重视精读文的编写,苏教版教材的选文类型不够明显,统编教材比较丰富,特别是精读文与略读文比例非常恰当。

第四是共用文的比对分析。共用文就是两套教材都选用的相同的课文。通过比对,一共有39天,其中记叙文21篇,古诗词18首,大部分课文我们不用去关注,只有6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提前学过的,然后在后边统编教材当中又将重复学习的课文,人教版的教材这种问题更多,那么我们想它编排的肯定和苏教版编排的体例有所不同。 第五是非共用文的比对,这个就更不需要关注了,两套教材选用不同的课文,我想这些方面可以忽略。 接下来,我想重点说说我对统编教材关于选文这一块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想谈一谈双线组织这样的编排的特点以前它的课程价值。双线组织就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的体系是一种创新以及课程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A.空间观念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小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 1、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数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4、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发挥评价的作用。 5、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师、。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8、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养成。 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标指的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的现状,倡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以及的能力。 13、《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是第一学段为第二学段为、第三学段为,现在我们所任教的小学是第一和二学段,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14、《标准》将总体目标划分为、、、四个方面的目标,内容标准分三个学段分别给出,各学段设置了分别为、、、四个学习领域。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和的功能。 16、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与通用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个特色板块是,在这一板块里面主要是渗透一种,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进行思考。 17、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里,重视,加强,提倡,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8、新课程下的的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

统编教材三下编排特点与内容解析

承前启后有机整合 一、教材概貌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遵循全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沿用三年级上册的编写体例。 本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可爱的生灵”“寓言故事”“观察与发现”“多彩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这六个单元是常规单元,“中华传统节日”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大胆想象”是习作单元。 具体内容见下表。 二、阅读编排特点 (一)择取内涵丰富的课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材精心挑选各种主题、各种体裁的课文,力求通过内涵丰富的文本,全方位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有的课文,以榜样人物的言行,给学生以优秀品质的示范。比如,《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童年时代信守诺言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重诺的生活态度;《蜜蜂》表现了科学家法布尔严谨求实的态度,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格物致知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

有的课文,语言生动、鲜活、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比如,《燕子》一文,语言充满诗意,把寻常的小动物描摹得美丽动人,并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昆虫备忘录》一文,思维跳跃,用闲谈式的语句,表现自由的乐趣;《肥皂泡》一文,语言唯美多变,情感细腻。教材希望通过这些独具韵味的课文,初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修养。 还有的课文,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儿童情趣。比如,《童年的水墨画》描述了儿童课外生活的自由与欢愉;《剃头大师》讲述了诙谐的儿童故事,其中的幽默之处,能让三年级学生产生共鸣。编排这些课文,能保护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二)多种路径形成合力,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编排传统文化内容,力图由此形成合力,提供充足的传统文化养分。 教材安排了两次古诗课文。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课文,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等美丽的图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细腻的感受,还有梅子黄时山林中的自然恬淡,总体格调是轻快明朗的,能够丰富学生对季节的感受。第三单元中的古诗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安排了文言文课文《守株待兔》,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哲学思辨的深度。教材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文语感,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第三单元专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编了一组课文。《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本册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主要安排了四类关于传统文化的材料。第一类是《忆江南》《滁州西涧》《大林寺桃花》等古诗词,描绘了具有东方美学的别致景观,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第二类是中国古代先贤关于改过的名言,旨在给学生以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修身律己的行为习惯。第三类是成语,既有包含寓言故事的成语,也有八字形式的成语,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完整篇

考试科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C)和发展性。 A. 多样性 B. 选择性 C. 普及性 D. 巩固性 2、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数学课程是学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具有强大的( B)的功能. A. 鉴别 B. 育人 C. 选拔 D. 激励 3、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A)的过程。 A. 富有个性 B. 浪漫 C. 严肃 D. 紧张 4、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社会性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或(D)。 A. 基础数学 B. 迷人数学 C. 趣味数学 D. 生活数学 5、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D )、推理能力。 A. 作图能力 B. 想象能力 C. 速算能力 D. 应用意识 1、( C ),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 机械的教学形式和方式 B. 严厉的教学方式 C.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D. 高标准严要求 2、“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的过程。 A. 通俗化 B. 简易化 C. 数学化 D. 一般化 3、学生( A ),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A. 原有的知识储备 B. 学习态度 C. 学习心情 D. 学习习惯 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B)过程。 A. 获得新知 B. 主动建构 C. 再学习 D. 发现知识 5、有效的教学课件应该符合学科特点,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应(C)。 A.学困生的需要 B.优等生的需要 C.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D. 学生的兴趣 1、小学生,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统计与概率”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 C )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 学生过去的知识 B. 统计案例 C. 现实的情境或材料 D. 统计报表 2、实践性的原则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是学生(B),这种参与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参与。 A. 被动参与 B. 主体的参与 C. 多做练习 D. 认真听课 3、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D)。 A. 空间观念 B. 解题能力 C. 计算能力 D. 统计观念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代数、几何、(D)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结构的重要变革。 A. 三角 B. 函数 C. 算术 D. 统计与概率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C)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A. 数学技能 B. 思想道德 C. 思想方法 D. 思想观念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根据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一般认为对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为: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 1.课程任务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如下的课程任务: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

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2.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1)正确认识功能,明确目的和任务;(2)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4)全面安排;(5)加强教改,提高质量;(6)改善条件。 (1)要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除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外,还要注意全面地体现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统一起来,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2)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由于我国各地区和学校的条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大,大纲中的某些具体规定,特别是教学内容可能不易完全地贯彻执行,为此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把重点放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和基本内容的统一性上;改变以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过死、过细的状况,强调改革精神,使各地、各校从实际出发,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时,不仅考虑教学生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何种标准,更要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教师可以

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三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例如通过数字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古代计数方法的介绍等内容,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册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教材设计了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总人口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等科普知识和相关的情境,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感性经验,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了解到很多科学知识。教材还设计了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有关国情的素材,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环境教育。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整数计算知识。本册教材的编排与三年级下册一样,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2课时减少为15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6个。)(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体会估算的作用。还要指出的是,与前几册教材相比,这一册教材同样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形成统计观念B. 空间观念A.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1、自然数概念的教学,现行教材一般分为(20以内)、(百以内)、(万以内)与(万以上)等几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教学。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_、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竖式演算法则可以共同表述为:相同数位上、下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课标》把小学数学内容分为__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2. 新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该复习的相关的旧知识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小数实质上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后,要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从而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小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是以整数大小比较法则(为基础的),并且是整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推广)。但这样的小数大小比较法则只适用于(有限小数),不适用于(循环节是“9”的无限循环小数)。 3. 学生对于直线的无限延伸性难以切实领会,因为无限的东西无法运用直 观教学使学生领会,所以只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来把握。 3. 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想到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先要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 5. 计算的形式主要有口算(心算)、笔算、估算等。 6.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图形与变换”包括的内容有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等积变换和这些知识的应用。 10.《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 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四个方面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材部分

第十章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研究 第一节义务教育阶段数与代数内容研究 数与代数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它的思想与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进而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形成正确、完整的数学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紧扣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从而把研究对象一般化、或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及解释、应用和反思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强调为每个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学生获得运用代数的思想和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证明的能力、数学表示与交流的能力,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认识和感受。 鉴于《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1-3 年级)、第二学段(4-6 年级)属于通常所说的小学阶段,而第三学段(7-9 年级)属于通常所说的初中阶段。下面我们仍按照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分别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第一学段 第一学段的学生,其思维的特点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其认识事物的方式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其认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数学对象(数、图形等)的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 正因为如此,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设置了如下内容: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感受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简单的数量关系。 从课程内容特点上说,本学段的数与代数比较重视数字的现实意义,强调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数字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强调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和人为的非本质术语。 1. 数的认识 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字。通过对数的认识的学习,将帮助学生理解数字

初中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A 合作精神B 友爱精神 C 奉献精神 D 自律精神 11.xx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A 教师B 家长C 自我D 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A.观察法C.实验法节的能力。B.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意志缺乏( C )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自觉性B 自制性C 果断性D 坚持性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A 遗传B 学校教育C 环境D 家庭教育C《理想国》D《大学》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B ) A 定势 B 迁移 C 应用 D 技能 5.《xx教师法》规定,教 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 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 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 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成为( A ) A 变式 B 反例 C 正例 D 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 教书育人 B 教学 C 班级管理 D xx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 具有( C ) A 创造性 B 广延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 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兴趣 D 学习期待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xx 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C )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确定专题的思路开阔,安排了: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等专题。 ①本册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从范围来看,涵盖了古、今、中、外;就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②教学内容前后环环相扣,上下册相互联系。例如:下册的“田园生活”与上册的“科技成就”营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以联系两个主题举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人生观。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例如在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我仿佛看到了……、我体会到了……”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本册教材的自主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①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体会人物的心情,实现心灵沟通。②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泡泡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和作者进行交流,达成心灵思想共识。③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小林、小东两个学习伙伴。他们的对话就是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通过对话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④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教材中的阅读提示,给学生一个心灵启示,让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开展对话。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引入实践。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例如:《乡下人家》课文后安排了“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本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学习收获,并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使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