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 中位线

专题 中位线

专题   中位线
专题   中位线

专题 中位线

【知识梳理】

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3.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考点剖析】

考点一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及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例1.(山东中考)如图,△ABC 的周长为26,点D 、E 都在BC 边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ACB 的角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BC=10,则PQ 的长为( ) A.23 B.2

5 C.3 D.4

例2.(烟台中考)如图,□ABCD 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CD 的中点,BD=12,则△DOE 的周长为__________.

例3.(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BAC=90°,延长BA 到点D ,使AD=

2

1AB ,点E ,F 分别为边BC,AC 的中点.

1.求证:DF=BE ;

2.过点A 作AG ∥BC ,交DF 于点G ,求证:AG=DG.

例 4.(广州中考改编)已知:ABC ?的周长为a ,面积为s ,连接各边中点得111C B A ?,再连接111C B A ?各边中点得222C B A ? ……,

则第1次连接所得111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

第2次连接所得222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

第3次连接所得333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_;

┉┉第n 次连接所得n n n 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 C 3

A 3

B 3A 2

B 2

C 2B 1C 1A 1

A

B

C

【变式训练】

变式1-1.(平顶山市) 如图,在△ABC 中,BD 、CE 是△ABC 的中线,BD 与CE 相交于点O ,点F 、G 分别是BO 、CO 的中点,连接AO 。若AO = 6cm ,BC = 8cm ,则四边形DEFG 的周长是

( ) A .14 cm B. 18 cm C.24cm D. 28cm.

变式1-2..(湖南中考)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延长BN 交AC 于点D ,已知AB=10,BC=15,MN=3.

一.求证:BN=DN

二.求△ABC 的周长.

【针对练习】

1.小红的爸爸准备做一架如图的梯子,梯子的横梁计划用竹子做,共有7根横梁,其中相邻横梁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若最中间的一根横梁(DD/)的长为50cm,最短的横梁与最长的横梁的长度之比为3:7.请你帮助她计算一下共需竹子的长是多少米?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3.(贵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6,BC=8,AE平分∠BAC交BC于点E,点D为AB的中点,连接DE,则△BDE的周长是( )

A.7+5

B.10

C.4+25

D.12

考点二中点问题常见的解题思路与辅助线添加方法

例1.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BD⊥AD于点D,AB=12,AC=18,求DM的长.

例2.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CE平分∠ACB,AE⊥CE于点E,求证:DE∥BC.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 分别交AC,BD于点H,G,则OG与OH相等吗?说明理由

.

例4.如图,已知AB=AC,B是A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求证:

CD=2CE.

【变式训练】

变式1-1.(江苏中考)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2-1.(江苏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点C向点D移动而点R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保持不变

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

A

B R

F

E

P D

C

变式3-1.(四川中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AE =BE ,点F 是CD 的中点,且AF ⊥AB .若AD =2.7,AF =4,AB =6,则CE 的长为( ) A.22 B.231 C.2.5 D.2.3

F

E

A B C

D

【针对练习】

1.(武汉中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为AB 的中点,且AD+BC=DC.求证DE ⊥EC ,DE 平分∠ADC ,CE 平分∠

BCD.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垂足为点E ,DF ⊥BC ,垂足为点F ,MN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求证

DF=MN.

3.如图,在△ABC 中,∠BAC=90°,∠B=2∠C ,AD ⊥BC 于点D ,M 是BC 的中点,AB=10,则MD 的长为( )

A.10

B.8

C.6

D.5

考点三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A+∠B+∠BCE+∠ADF+∠E+∠F=_________度.

例2.(武汉中考)如图,过正五边形ABCDE的顶点A作直线l∥BE,则∠1的度数为( )

A.30°

B.36°

C.38°

D.45°

例3.(江苏中考)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m后向左转20°,再沿直线前进10m,又向左转2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_m.

例 4.一个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5

B.5或6

C.5或7

D.5或6或7

【变式训练】

变式1-1.一个n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n-1)个内角的和为275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

变式2-1.(四川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45°.直线l与边AB、AD分别相交于点M、N,2=________.

则∠1+∠

变式2-2.(郑州市)图,a,b两片木条放在地面上,∠1,∠2分别为两片木条与地面的夹角,∠3是两片木条间的夹角,若∠2=120°,∠3=100°,则∠1的度数为()A.38° B.40° C.42° D.45°

3

a b

2

1

变式3-1.(平顶山市)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 ∥CD ,∠1、∠2、∠3分别是

∠BAE 、∠AED 、∠EDC 的外角,则有∠1+∠2 +∠3等于

A .90 ° B. 180° C. 210° D. 270°

变式4-1.阅读下题及解题过程.

如图(1)所示,我们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2)×180°=360°,现在将一张四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后,剩余纸所有内角的和是多少?

如图(2)所示,剩余纸为五边形,所以剩余纸所有内角的和为(5-2)×180°=540°.

上面的解答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说出你的判断根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的结论

.

【针对练习】

1.(平顶山期末)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2.(北京一模)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一半,则它是几边形?( )

A.7

B.6

C.5

D.4

3.(黑龙江中考改编)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G 分别是AB ,CD ,AC 的中点,若∠ACB =66°,∠CAD =20°,则∠EFG =____.

A B

C D

F E G

4.根据下图填空:

(1)∠1=∠C+____,∠2=∠B+_______;

(2)∠A+∠B+∠C+∠D+∠E=_______+∠1+∠2=_______.

A

12

B

E

C D

5.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外角,且∠1=∠2=∠3=∠4=70°,则∠AED的度数是()

A.110°

B.108°

C.105°

D.100°

6.(烟台中考)如图,△ABC中,AB=AC,∠BAC=45°,∠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__________度.

【课后练习】

1.(浙江宁波中考)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接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周长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 )

A.6

B.8

C.10

D.12

2.(四川中考)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o,EF⊥AB,垂足为F,连结DF.

(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3.(河南中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和△ABC

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AD和B’C相交于点O.连结BB’.

(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添加字母);

(2)求证:△AB/O≌△CDO.

4.(广东中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

交CB延长线于点F.

三、求证:△ADE≌△BFE;

四、若DE平分∠ADC,连接CE,判断C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5.(山东菏泽中考)如图,□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EB=45°,BD=2,将△ABC 沿AC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

_________.

构造中位线巧解圆锥曲线题

构造中位线 巧解圆锥曲线题 徐志平 (浙江金华一中 321000) 在求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题目时,通常需要先构造出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然后借助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来求解,现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求点的坐标 例1. 椭圆13 122 2=+y x 的一个焦点为1F ,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1PF 的 中点M 在y 轴上,那么点M 的纵坐标是 ( ) A. 43± B. 2 2± C. 23± D. 43± M 的坐标,只需先求点P 的坐标即可。 连接PF 2,由于M 是PF 1的中点,O 是F 1F 2的中点, 所以MO 是21F PF ?的中位线,又轴x MO ⊥,则有 轴x PF PF MO ⊥22,//,3312=-=P x 2 3±=,43±=∴M y ,故选(D )。 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端点在抛物线y 2 =x 上移动,记线段AB 的中点 为M ,求点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 的坐标。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结合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定理可以解决问题。 解:抛物线的焦点)0,41(F ,准线 方程:41 -=x ,上分别作点A 、B 、M 的射影A 1、B 1、M 1,则由MM 1 是梯形AA 1B 1B )(21 )(21111BF AF BB AA MM +=+= ,在ABF ?可以取等号) 通径∴>≥+AB AB BF AF (,2 211=≥AB MM ∴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 。 4 5 4123=-即45=M x 。 ∴显然这时弦AB 过焦点),(04 1F 。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12 1x y = ① 22 2x y = ②,①-②得M y x x y y x x y y y y 21))((2121212121=--?-=-+

中位线定理专题

中位线定理专题 烟台市祥和中学初春晓2013年7月16日09:33浏览:149评论:13鲜花:0专家浏览:4指导教师浏览:13指导教师孙春红于13-7-17 09:11推荐精心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思维导图设计得很细致,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一篇原创的,很精彩的作业。 省专家谢志平于13-7-17 15:32推荐本主题单元设计体现中观设计之妙,思维导图内容完整,对单元规划作用明显,专题活动内容设计丰富,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整合运用较好。不足之处对应课标部分建议按照新课标修改。 主题单元标题中位线定理 作者姓名初春晓 学科领域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 所需时间共三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中位线定理”主题单元结构包括“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简单应用”三部分,这部分的专题设计,考虑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承接上部分学习的证明(三)中,利用公理和定理对特殊四边形的证明进行系统的复习,趁热打铁探索新的中位线定理,先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入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从而引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并利用这个定理得到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自然的学生会想到梯形的中位线及定理,从而自然的引入下一节内容,也就将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专题三的简单应用是这两节内容的升华,中位线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两条线段的数量和位置上的关系,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和证明中起到了重要的依据,再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看不清楚的请打开超链接

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习题类型大全

第 1 页 共 3 页 1 三角形的中位线综合练习题 姓名 例1如图1,在△ABC 中,AC>AB ,M 为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求证: ()1 2MF AC AB = - . F E D C B A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例2. 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则EF 与AB +CD 的关系是 ( ) A .2EF AB CD =+ B. 2EF AB CD >+ C. 2EF AB CD <+ D. 不确定 例3. 如图5,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且AB=a ,CD=b ,则EF 的长为 . 4.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5.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 ,4cm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4.5cm B .18cm C .9cm D .36cm 6.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 20091 7.如图4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从 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 8.如图5,在△ABC 中, E ,D ,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9.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一个菱形,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 A.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 、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10.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AF 是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DE 与AF 互相平分 1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CD=CA ,CF 平分∠ACB ,AE=EB ,求证:EF= 1 2 BD . 12.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MN ∥BC . 13.如图,点E ,F ,G ,H 分别是CD ,BC ,AB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F E D B H G F E D C B A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 辅助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点 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方法一:倍长中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 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C E D B A 常见考点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 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 2AC AE =. 举一反三 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 2AB DE =.

三角形中位线经典测试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 1、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是BC 边的中点,OE=1,则AB 的长为______. 2、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DE=2cm ,则BC=____cm. 3、如图,要测量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O 点打桩,取OA 的中点C ,OB 的中点D ,测得CD=30 米,则AB=_____米. 4、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____________. 5、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边中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 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 的长不变 D.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7、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它的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 8、如图,△ABC 中,AD=41AB ,AE=41AC ,BC=16.求DE 的长. 9、如图,已知M 、N 、P 、Q 分别为AB 、BD 、CD 、AC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MNPQ 是平行四边形.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6题图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C=3AD,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求证:四 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1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的中点,BA、EF的延长线交于 点M,CD、EF的延长线交于点N.求证:∠AME=∠DNE. 12、如图,在△ABC中,P是中线AD的中点,连接BP并延长交AC于E,F为BE的中点,求证: AF∥DE. 13、如图,在□ABCD中,M是OB的中点,连接AM并延长至P.使MP=AM,连接DP交AC于N. 求证:(1)MN∥AD;(2)S四边形MPNQ=S△OBC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训练.docx

专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 第 1 页 共 3 页 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题精讲 例 1 如图 1, D 、E 、 F 分别是△ ABC 三边的中点. G 是 AE 的中点, BE 与 DF 、 DG 分别交于 P 、 Q 两点 . 求 PQ:BE 的值 . 例 2 如图 2,在△ ABC 中, AC>AB , M 为 BC 的中点. AD 是∠ BAC 的平分线,若 CF ⊥ AD 交 AD 的延长 1 AC AB . 线于 F.求证: MF 2 例 3 如图 3,在△ ABC 中, AD 是△ BAC 的角平分线, M 是 BC 的中点, ME ⊥ AD 交 AC 的延长线于 E .且 CE 1 CD .求证:∠ ACB=2∠B. 2 D C E F A B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巩固基础练 1. 已知△ ABC 周长为 16, D 、 E 分别是 AB 、 AC 的中点,则△ ADE 的周长等于 ( ) A .1 B. 2 C. 4 D. 8 2. 在△ ABC 中,D 、E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 P 是 BC 上任意一点, 那么△ PDE 面积是△ ABC'面积的 ( ) 1 1 1 1 A . B. C. D. 2 3 4 8 3. 如图 4,在四边形 ABCD 中, E 、F 分别为 AC 、 BD 的中点,则 EF 与 AB+CD 的关系是 ( ) A . 2EF AB CD B. 2EF AB CD C. 2EF AB CD D. 不确定 4. 如图 5,AB ∥CD , E 、 F 分别是 BC 、 AD 的中点,且 AB=a,CD=b ,则 EF 的长为 .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5. 如图 6,四边形 ABCD 中,AD=BC ,F 、E 、G 分别是 AB 、CD 、AC 的中点, 若∠ DAC= 200,∠ ACB= 600, 则∠ FEG= . 6. ( 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 如图 7,△ ABC 的周长为 1,连接△ 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再连接第二 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 2003 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7. 已知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比为3:5:6 ,三角形的周长是 112cm ,求三条中位线长 . 8. 如图 8,△ ABC 中, AD 是高, BE 是中线,∠ EBC= 300,求证: AD=BE . 9. 如图 9,在△ ABC 中, AB=AC ,延长 AB 到 D ,使 BD=AB , E 为 AB 中点,连接 CE 、 CD . 求证: CD=2EC . 10.如图 10, AD 是△ ABC 的外角平分线, CD ⊥AD 于 D , E 是 BC 的中点 . 求证: (1)DE ∥AB; (2) DE 1 AB AC . 2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复习过程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1.70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完整版)初二中位线专题训练

B 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训练 22,梯形ABCD 中,AB CD ∥,点F 在BC 上,连DF 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G . (1) 求证:CDF BGF △∽△; (2)当点F 是BC 的中点时,过F 作EF CD ∥ 交AD 于点E ,若6cm 4cm AB EF ==,,求CD 的长. 三 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例1、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例2、如图,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面积和周长)有怎样的关系?四边形ADEF 的周长与AB+AC 的关系如何? 例3、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E 、F 、G 分别是BD 、AC 、BC 的中点,H 是EF 的中点.求证:EF ⊥GH.

例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一、 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1、已知等腰梯形的中位线和腰长相等,都等于8cm ,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 A 、16 cm B 、32 cm C 、24 cm D 、40 cm 2、已知四边形ABCD 是高为10的等腰梯形,AB=DC ,AD ∥BC ,又AC ⊥BD ,求中位线 A B C F

B B B 1、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E 、F 分别交BD 、AC 于点G 、 H ,求证:GH=21 (BC-AD). 变式一: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E 、F 分别交BD 、AC 于点G 、H ,AD=a ,BC=b ,求EF 、FH 、GH 的长。 变式二:在梯形ABCD 中,AD ∥BC ,G 、H 分别是BF 、AC 的中点,求证:EF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 4、在梯形ABCD 中,AD ∥BC ,∠BAD 与∠ABC 的平分线交于CD

中位线经典习题及答案

2014年4月王强的初中数学组卷

2014年4月王强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3?铜仁地区)已知△ABC的各边长度分别为3cm,4cm,5cm,则连结各边中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2cm B.7cm C.5cm D.6cm 2.(2013?怀化)如图,为测量池塘边A、B两点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OB的中点分别是点D、E,且DE=14米,则A、B间的距离是() A.18米B.24米C.28米D.30米 3.(2012?泰安)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的长是() A.4B.3C.2D.1 4.(2013?淄博)如图,△ABC的周长为26,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则PQ的长为() A.B.C.3D.4 5.(1997?海南)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图,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 A.假定CD∥EF B.假定CD不平行于EF C.已知AB∥EF D.假定AB不平行于EF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Rt△ABC中,若∠A=90°,则∠B≤45°或∠C≤45°“时,应先假设() A.∠B>45°,∠C≤45°B.∠B≤45°,∠C>45°C.∠B>45°,∠C>45°D.∠B≤45°,∠C≤45° 7.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第一步应假设() A.a∥b B.a与b垂直C.a与b不一定平行D.a与b相交 8.能证明命题“x是实数,则(x﹣3)2>0”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x=4 B.x=3 C.x=2 D.x=15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C.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的第一步是“假设三角形中三个角都大于60°” D. 反比例函数y=中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一定而减小 10.下列命题宜用反证法证明的是() 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B.有一个外角是12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C.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2013?烟台)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 的周长为_________. 12.(2013?乌鲁木齐)如图,△ABC中,AD是中线,AE是角平分线,CF⊥AE于F,AB=5,AC=2,则DF的长为_________. 13.(2012?枣庄)如图所示,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的长为_________.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方法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已知: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ABM和△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FE,求证:DE=EF 证明: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 、、分别是、、的中点, ,, .

(2)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E, ∵AD为∠BAC的平分线,BD⊥AD, ∴BD=DE,AB=AE=12, ∴CE=AC+AE=18+12=30,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DM是△BCE的中位线, ∴MD=1/2CE=15. 3.如图 , 在 Rt△ABC 中 ,∠ACB=90°,D 为△ABC 外一点 , 使∠DAC=∠BAC,E 为 BD 的中点 ,∠ABC=60°,求∠ACE 的度数。 解:延长 AD 、 BC 交于F. ∵在△ABC 与△ACF 中, ∠DAC=∠BAC,AC=AC,∠ACB=∠ACF=90°,∴△ABC ≌△ACF(ASA) , ∴BC=FC,∠F=∠ABC=60°, ∴∠CAF=30°,

∵E 为 BD 的 中点, ∴EC ∥ AF , ∴∠ACE=∠ CAF=30°.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 =90°,BA =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F =90°,M 为AF 的中点,求证:CF ME 2 1 . 证明:如图,延长EF 到D ,使DE=EF ,连接AD 、BD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BFE=45°,BE ⊥DF , ∴BE 垂直平分DF ,

专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含提示答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G是AE的中点,BE 与DF、DG分别交于P、Q两点.求PQ:BE的值. 例2如图2,在△ABC中,AC>AB,M为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若CF⊥AD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 例3如图3,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M是BC的中点,ME⊥AD交AC的延长线于E.且.求证:∠ACB=2∠B.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巩固基础练 1. 已知△ABC周长为16,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ADE的周长 等于 ( ) A .1 B. 2 C. 4 D. 8 2. 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P是BC上任意一点,那么

△PDE面积是△ABC'面积的 ( ) A . B. C. D. 3.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C、BD的中点,则EF 与AB+CD的关系是 ( ) A . B. C. D. 不确定 4. 如图5,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且AB=a,CD=b,则EF 的长为 .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5. 如图6,四边形ABCD中,AD=BC,F、E、G分别是AB、CD、AC的中

点,若∠DAC=200,∠ACB=600,则∠FEG= . 6.如图7,△ABC的周长为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 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7. 已知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比为3:5:6,三角形的周长是112cm,求三条 中位线长. 8. 如图8,△ABC中,AD是高,BE是中线,∠EBC=300,求证:AD=BE. (过E点向BC作垂线) 9. 如图9,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E为AB中点, 连接CE、CD. 求证:CD=2EC.(延长AC到F,使AC=CF,则CD=BF) 10.如图10,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CD⊥AD于D,E是BC的中点. 求证:(1)DE∥AB; (2).(延长DC交BA的延长线于G) 提高过渡练 1. 如图11,M、P分别为△ABC的AB、AC上的点, 且AM=BM,AP=2CP,BP与CM相交于N,已知PN=1,则PB的长为 ( ) A. 2 B. 3 C .4 D. 5 2. 如图12,△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 点,AB=10,则MD的长为 ( ) A. 10 B. 8 C .6 D. 5 3. 如图13,△ABC是等边三角形,D、E、F分别是AB、BC、AC的中 点,P为不同于B、E、C的BC上的任意一点,△DPH为等边三角形.连接FH,则EP与FH的大小关系是 ( ) A. E P>FH B. EP=FH C. EP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 理 例3、如图5所示,AB∥CD,BC∥AD ,DE⊥BE ,DF=EF,甲从B出发,沿着 BA、AD、DF的方向运动,乙B出发,沿着BC、CE、EF的方向运动,如果两人的速 度是相同的,且同时从B出发,则谁先到达?

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练习题及其答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练习题及其答案 1.连结三角形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于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 3.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_________条. 4.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 AC 的中点,则线段CD 是△ABC 的___, 线段DE 是△ABC _______ 5、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如果EF =4cm ,那么BC =__cm 如果AB =10cm ,那么DF =___cm (2)中线AD 与中位线EF 的关系是___ 6.如图1所示,EF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8cm ,则EF=_______cm . (1) (2) (3) (4) 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 ,5cm ,6cm ,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 8.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9.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 ,4cm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4.5cm B .18cm C .9cm D .36cm 10.如图2所示,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的点C ,找到AC ,BC 的中点D ,E ,并且测出DE 的长为10m ,则A ,B 间的距离为( ) A .15m B .25m C .30m D .20m 11.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 20091 12.如图3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 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 13.如图4,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14.如图所示,□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EB ,求证:OE ∥BC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中位线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中位线 一、内容提要 1.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 算线段的长度,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 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 作出辅助线。 4. 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 截比例线段定理及推论, 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 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二、例题 例1. 已知:△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BC 的中点。求证:PM =PN (1991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 证明:作ME ⊥AB ,NF ⊥AC ,垂足E ,F ∵△ABM 、△CA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EB =ME ,AF =FC =NF ,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PE = 21AC =NF ,PF =2 1 AB =ME PE ∥AC ,PF ∥AB ∴∠PEB =∠BAC =∠PFC 即∠PEM =∠PFN ∴△PEM ≌△PFN ∴PM =PN P

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习题类型大全

第 1 页 共 2 页 1 三角形的中位线综合练习题 姓名 例1如图1,在△ABC 中,AC>AB ,M 为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求证: ()1 2MF AC AB = - . F E D C B A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例2. 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则EF 与AB +CD 的关系是 ( ) A .2EF AB CD =+ B. 2EF AB CD >+ C. 2EF AB CD <+ D. 不确定 例3. 如图5,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且AB=a ,CD=b ,则EF 的长为 . 4.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5.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 ,4cm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4.5cm B .18cm C .9cm D .36cm 6.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 20091 7.如图4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从 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 8.如图5,在△ABC 中, E ,D ,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9.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一个菱形,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 A.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 、矩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10.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AF 是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DE 与AF 互相平分 1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CD=CA ,CF 平分∠ACB ,AE=EB ,求证:EF= 1 2 BD . 12.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MN ∥BC . 13.如图,点E ,F ,G ,H 分别是CD ,BC ,AB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F E D B H G F E D C B A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中位线专题培优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中位线(二) 1、如图,过□ABCD内一点P作边的平行线EF、GH,若S四边形PHCF =5,S四边形PGAE=3,则S△PBD=_________. 2、如图,□ABCD中,M、N分别是AD、AB上的点,且BM=ND, 其交点为P,求证:∠CPB=∠CPD. 3、已知等腰△EAD和等腰△CAB,EA=ED,CA=CB,∠AED=∠ACB=α,以线段AC、A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CFE,连接BF、DF. (1)如图1,当α=90°,且A、D、C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求∠DFB的度数; (2)如图2,当0°<α<90°,且A、D、C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求∠DFB的度数.

4、如图1,在△O AB 中,∠OAB=900,∠AOB=300,OB =8.以OB 为边,在△OAB 外作等边△OBC,D 是OB 的中点,连接A D并延长交O C于E. (1)求证:四边形AB CE 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FG,求OG 的长。 5、如图,△ABC 中,∠A CB =90°,C D⊥AB 于D ,A E平分∠BAC ,交C D于K,交BC 于E ,F 为BE 上一点且B F=CE ,求证:F K∥AB. 6、四边形ABCD 中,A D∥BC,(1)如图1,若E、F 分别是A B、CD 的中点,求证:EF= 2 1 (AD+BC ) (2)如图,2,若G 、H 分别是A B、C D的中点,求证:GH< 2 1 (A B+CD) (3)如图3,连接AC 、B D,若M 、N分别是AC 、BD 的中点,求证:MN <2 1 (BC —AD)

中位线 经典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教学目标 中位线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 ⑴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区别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 ⑵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 ⑴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中位线是两腰中点的连线,而不是两底中点的连线。 ⑵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二、举例: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例2: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E 、F 、G 、H 分别是OA 、OB 、OC 、DO 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矩形吗?为什么? F E D C B A H G F E o D C B A

例3:已知:如图, AD 是△ABC 的中线,E 、G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GF ∥AD 交ED 的延长线于点F 。 ⑴猜想:EF 与AC 有怎样的关系? ⑵试证明你的猜想。 例4:已知在△ABC 中,∠B=2∠C,AD⊥BC 于D ,M 为BC 的中点。试说明DM= 2 1AB 例5: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F 为中位线,EF=18,AC ⊥AB ,∠B=60°,求梯形ABCD 的周长及面积。 例6、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E 是梯形外一点,且AE=BE ,F 是CD 的中点。试说明:EF ∥BC 。 例7: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两条对角线BD 、AC 的中点,试说明:MN ∥BC 且MN = 2 1 (BC -AD)。 B A F E A C M D A N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 一、内容提要 1.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算线段的长度, 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 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作出辅助线。 4. 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 及推论, 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 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二、例题 例1. 已知:△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 BC 的中点。求证:PM =PN 证明:作ME ⊥AB ,NF ⊥AC ,垂足E ,F ∵△ABM 、△CA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EB =ME ,AF =FC =NF ,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PE = 21AC =NF ,PF =2 1 AB =ME PE ∥AC ,PF ∥AB ∴∠PEB =∠BAC =∠PFC 即∠PEM =∠PFN ∴△PEM ≌△PFN ∴PM =PN 例2.已知△ABC 中,AB =10,AC =7,AD 是角平分线,CM ⊥AD 于M ,且N 是BC 的中点。求MN 的长。 分析:N 是BC 的中点,若M 是另一边中点, 则可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求MN 的长, 根据轴称性质作出△AMC 的全等三角形即可。 辅助线是:延长CM 交AB 于E (证明略 例3.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E =CF ,M 、N 分别是BC 和EF 的中点 求证:MN ∥AD 证明一:连结EC ,取EC 的中点P ,连结PM 、PN P N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练习题及其答案

八年级三角形的中位线练习题及其答案 1.连结三角形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于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 3.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_________条. 4.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 AC 的中点,则线段CD 是△ABC 的___, 线段DE 是△ABC _______ 5、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如果EF =4cm ,那么BC =__cm 如果AB =10cm ,那么DF =___cm (2)中线AD 与中位线EF 的关系是___ 6.如图1所示,EF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8cm ,则EF=_______cm . (1) (2) (3) (4) 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 ,5cm ,6cm ,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 8.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9.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 ,4cm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4.5cm B .18cm C .9cm D .36cm 10.如图2所示,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的点C ,找到AC ,BC 的中点D ,E ,并且测出DE 的长为10m ,则A ,B 间的距离为( ) A .15m B .25m C .30m D .20m 11.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 20091 12.如图3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 上 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 13.如图4,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14.如图所示,□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EB ,求证:OE ∥B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