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冻伤的治疗及护理

冻伤的治疗及护理

冻伤的治疗及护理

冻伤的急救处理一:

冻伤的急救处理一: 冻伤的急救处理一:对冻伤的紧急处理办法 如果仅为手指脚趾冻伤,可以用与提问相同温度的水浸泡冻伤部位。如果是在野外手指冻伤,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如发现有起泡或者红肿溃烂等情况,要用干净纱布包裹患处,并去医院治疗。 如果出现全身冻伤,体温降到低于身体温度属失温状态,很容易发生危险。此时失温者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让自己处于活动状态; 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属严重失温,此时同伴要用身体直接接触的方法,把失温者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使失温者的体温回升。必要时可采取心肺复苏的方法,让失温者保持心跳和呼吸。待失温稍微恢复后,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处理冻伤时应该注意 禁止把冻伤部位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烘烤,这样会使冻伤加重。如果冻伤发生红肿、起泡或溃烂等情况,不要用手揉搓或按摩,这样容易使冻伤部位引起感染; 用茄子梗或辣椒梗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冻伤的急救处理二:冻伤是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其发生除了受到冷冻作用,

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通常冻伤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三种。有些人可同时发生两种损害。 冻疮多发生在耳壳、手、足等处。常有复发现象。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尔后结痂。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在好发季节,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姜切片涂擦易患处,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发病。治疗除应加强保暖外,还可在局部涂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菌药、可的松类的软膏。 局部冻伤大多比冻疮严重。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度。一度冻伤:仅损伤表皮,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有紫红色红斑。二度冻伤:损伤深达真皮层。局部红肿更明显,出现水泡,疼痛较剧烈,感觉迟钝。三度冻伤:损伤达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出现皮肤坏死、组织溃破。全身冻伤,病情多危重,患者寒战、四肢发凉、发白、昏迷、呼吸微弱、血压下降。 当发生了上述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首先,应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寒冷的衣服、鞋袜,给以保温处理。可给病人吃些温热的食物或饮少量酒。但如未脱离寒冷环境时不宜饮酒。对局部冻伤者,可将患部浸浴在约37℃温水中,约5-7分钟,可迅速恢复局部血液循环。但不要让患部直接烤火或一开始就用较热的水浸泡,亦不能用冰雪擦伤处。若一时无法获得温水,可将患者置于救助者怀中或腋下复温。对已复温的病人,不能再用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一度冻伤复温后要轻轻地活动患部,并进行适当的按摩。二度冻伤复温后,有条件者可用1%新

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prn; 3. 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 4. 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5. 准确记录出入量; 二.骨折部位的处理: 1. 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 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 3. 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 4. TAT测试,使用TAT; 5. 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 6.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 7. 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 8. 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有异常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告诉护士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1. 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固定、使用止血带等)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 2. 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 3. 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一. 术前护理常规: 1.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2. 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 3. 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 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 5. 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 6. 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7. 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 8. 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 术后护理常规: 1. 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 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 3.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 4.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 5. 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与患者昏迷,无法自主咳嗽排痰有关 护理措施 ?1、设专人护理。 ?2、对有人工气道者,及时湿化气道吸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3、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鼓励清醒病人正确咳嗽排痰并刺激其咳嗽排痰. ?4、保持室内空气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每天开窗通风 1-2次,每次15-30分钟。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及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等呼吸道 阻塞的情况发生。 ?6、正确留取痰标本,观察痰液的量、性质、颜色和气味,并记录。 ?7、非禁食的病人每日水摄入量在2000以上。 ?8、听诊双侧呼吸音及痰鸣音,观察每班咳痰情况,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9、保持静脉通道畅,并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 中枢性高热与丘脑下部、脑干等损害或病变,导致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 ?护理措施 ?1监测病人体温,每4小时一次 ?2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冰毯等,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 3 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 ? 4 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5 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 6 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 识指导。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被动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皮肤状况,及时翻身拍背,给予骨隆突处按摩,用软枕垫足踝部、臀部 等,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2、穿棉质衣服,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身2次以上,勤换衣裤。 ?3、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潮湿及有污渍时及时更换。 ?4、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 ?5、适当使用压束带,以免抓破皮肤。 ?6、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气体交换受损与痰过多过粘稠,咳嗽无力,惧怕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给于病人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位等,鼓励清醒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正常腋下温度在36~37℃,24小时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37.5~38℃——低热,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38℃~39℃——中热,多见于急性感染 39℃~40℃——高热,见急性感染; 40℃——超高热 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常见于年老体弱、严重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休克等。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分类 发热的分期:(一)开始期;(二)发热期;(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

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 二、发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一)体温的监测: 1、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至每日1~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发热的诱因可受寒、饮食不洁、过度疲劳;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老人、婴幼儿、术后患者等。 4、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二)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但不可以同时使用。 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法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超过39.5℃,可采用温水试浴,乙醇试浴方式,达到降温的目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1。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2、心理护理:详细访谈,介绍抢救室环境、各种仪器;3、迎接安置患者,了解病情;4、按病情取卧位,查瞧患者皮肤;5、遵医嘱给予饮食;6。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7。患者入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8、遵医嘱监测血糖等,及时;9.视患者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 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详细访谈,介绍抢救室环境、各种仪器得作用,以减少患者得恐惧感,清除心理负面影响,使患者在良好得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3。迎接安置患者,了解病情。手术患者则需了解术中情况,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患者家属告知单、物品交接单、 4。按病情取卧位,查瞧患者皮肤。置于气垫床,翻身、拍背每2h 进行1次,昏迷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每日3一6次,床上擦浴每日1一2次,会阴擦洗每日2次,口腔护理每日2-3次、 5、遵医嘱给予饮食。

6。遵医嘱给予患者重症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呼吸、血氧饱与度等,视病情设定监测时间及报警上下限。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1h记录生命体征1次,抢救患者随时记录。观察意识、瞳孔变化。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得色、量及性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表格书写要清晰,描写正确,登记及时。 7.患者入监护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体温不升或高热患者进行体温连续监测。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高热者按其护理常规护理、 8、遵医嘱监测血糖、尿相对密度(尿比重)等,及时准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追回检查结果。 9。视患者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及流量,记录给氧方式及时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并协助其咳嗽排痰,必要时予以雾化吸人或气道滴药。 10、保持各管道通畅,视患者病情调节输液滴速,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11.休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分别按其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四年级 第27课 冰天雪地防冻伤 教案

四年级《冰天雪地防冻伤》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培养学生在严寒的天气里关注自己的安全状况。 2、在冰雪天气里要有防冻的安全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了解在冰天雪地预防冻伤的措施。 2、在冻伤后学会简单的护理。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冻伤的一些基本常识。 2、掌握预防冻伤的有效措施以及冻伤后的护理。 二、教学重点 在严寒的冬天,提前做好哪些预防措施,防止冻伤。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冻伤后的简单护理与治疗。 四、教学方法 图片多媒体展示诵读示范 五、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冻伤的图片、典型事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4 1、播放大雪纷飞时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的短视频。 2、让学生感受冰天雪地的好玩时,谈话导入,在这样的天气里,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太冷了,容易冻伤。)切入正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二)平安故事 1、生阅读教材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是如何冻伤的?(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时间太长了。)冻伤时是什么样子的?(双手冻得又红又肿,两个耳朵也冻得发疼。)妈妈又是如何护理的?(用自己双手焐,用温水泡,用温毛巾反复热敷脸和耳朵,又擦上冻伤膏。)为什么要这样护理?(防止加重局部水肿。)采用师问生答,生生互问互答的形式感知教材内容,并在书中画出关键的语句。 2、根据上述问题提示,学生有重点地,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并讲一讲在严寒的冬天里,自己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三)平安指南 师:冻伤是如何引起的,又有哪些症状? 生:人体受到寒冷袭击,热量散失太多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损伤。 生:耳郭、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甚至肢体坏死。 生阅读教材,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有没有学生已经冻伤,进行现场展示。出示冻伤的挂图。 1、冻伤的预防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预防冻伤的呢? 生:多穿衣服,多加锻炼。 生:在外面玩的时间不能太长。 师:很好,我们一起看一看教材,画出预防冻伤的相关语句。

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的护理体会(一)

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的护理体会(一) 作者:冀春萍孟昭影周向昭冯冬梅 【关键词】皮肤疾病;疣;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与美观。液氮冷冻是目前皮肤科进行医疗美容的常用手段之一,其操作简单便捷,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及愈后。我们回顾总结了2004-01—2007-12月我科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患者534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347例患者中,男2144例,女3203例;年龄5.2~86岁;病程4月~37年;包括色素痣1956例、寻常疣1825例、跖疣360例、扁平疣267例、丝状疣256例、脂溢性角化453例、血管瘤85例、皮角78例、肉芽肿25例、基底细胞癌22例、鳞癌20例。部分患者此前曾接受内服、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2治疗方法采用棉签法即将棉签蘸液氮后,迅速压迫在皮损上面,直到皮损表面霜冻发白变硬为度,大约30~50s,一般冻融2~3次。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部位、皮损性质等决定治疗次数。冷冻后约2~3周待皮损局部痂皮脱落后2~3d再观察疗效。 1.3疗效判断治愈:皮损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皮损消失,但留有轻度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进步:皮损基本消失,但留有明显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无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人中途放弃治疗,治愈加显效计为有效。 2结果 本组一般经过1~5次治疗,除失访的102例外,治愈4854例,显效273例,进步110例,无效8例(其中基底细胞癌6例、鳞癌2例),治愈率92.55%,有效率97.75%。 3护理 3.1治疗前护理 首先治疗室需求宽敞明亮,室温不宜过高,为患者备好镜子;定期检查冷冻器具的数量及完好,及时对有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其次给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操作时间及可能的后果等以充分求得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部位应该充分暴露,既便于操作者更好的治疗,又可防止冻伤周围正常组织,选择生理盐水、新吉尔灭、安而碘等对患者皮损局部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3.2治疗中护理 以高度责任感、同情心,关心和体贴患者,消除其焦虑、恐慌的情绪,操作务求耐心细致,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或躺卧在床上;对于特殊部位宜采取相应的体位,但一定要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对于年老体弱、小儿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可以有家属陪伴或协助固定。根据皮损大小、操作者自行制作相应的棉签,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冷冻时间,不宜过度,特别是小儿、年老体弱的患者,视病种、性别、部位而有所不同。每次治疗间隔时间视局部反应而定,一般1~2周或更长。 3.3治疗后护理 3.3.1治疗后的护理主要是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1]。冷冻治疗后局部并发症比较常见。 ①疼痛冷冻时几乎所有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与治疗部位、范围、个体痛阈有关,但一般都能耐受。对于耳部、外生殖器、指趾等敏感部位,疼痛较剧烈时可给予止痛剂。②水肿冷冻治疗后局部发生水肿是不可避免的,24h内可达高峰,尤其眼周、包皮等组织疏松部位最为明显,一般不需要处理,数天后自行消退。对较为深在的皮损进行冷冻治疗时1~2d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甚至血疱,疱液多时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去疱液,清洁保护疮面,给予包扎,避免与水接触,待其自然结痂,以防继发感染。 ③糜烂出现糜烂者,可给予0.25‰呋喃西林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等冷敷,新霉素软

截瘫患者护理常规

截瘫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热患者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三、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做好记录。 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 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 ③、痰液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出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与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 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 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与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四、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五、出院指导同康复科出院指导。 主要护理诊断: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截瘫有关。 2、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冻伤

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治疗方面,虽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病因 气候因素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孩子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其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发病机制 冻伤因组织细胞冷冻所致的损伤,组织细胞内或细胞间形成冰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阻塞毛细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血管收缩以减少皮肤及周围组织的散热。很多损害发生于复温时(再灌注损伤)。受累区冷而发硬及发白,无感觉。当温暖时,转为斑状发红、肿胀、疼痛,在4~6小时内形成水泡.若水泡充满清亮的血清并且位于远区的手指,则表明表浅损害;若水泡内充满血液并且位于近端,则表明深部损害并且有组织坏死。表浅损害愈合后不残留组织丧失,深部组织冷冻可引起干性坏疽,在健康组织上盖有黑色硬壳;灰色水肿,软性的湿性坏疽发生较少见,组织坏死的深度取决于冷冻的期限和深度。各种程度的冻伤都可产生长期症状:对寒冷过敏、出汗过多、断层指甲生长和麻木。 早期论述 我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窒滞,便成冻疮,及至皮肉烂溃。重者支节堕落。”在病因方面还做如下描述:“冻疮者……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肿,……亦有六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也就是说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寒冷外袭,尤其是在潮湿刮风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冻伤;二是六气虚弱,不耐其寒,而发生冻伤。 历史研究

护理常规

患者入院护理 一、入院护理 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带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填写病历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一览表卡片、床头卡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包括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床单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并用“入院须知”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并存入病历,“入院须知”具体内容交病人或家属保存。 5.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患者安全协议书内容,包括防滑到、防跌伤、防意外、防烫伤、防乱服药、防坠床及请假规定,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名存入病历。 6.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填入体温单相应栏;按要求书写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7.坠床、跌倒、压疮高危患者做好评估并加强宣教指导,在病人床头置相应的提示牌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巡视。 8.检查患者皮肤、口腔、指甲、胡须等,做清洁、修剪处理。 9.根据医嘱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护理,协助完成各种检查及检验。 10.通知营养科为患者准备膳食。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2.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 3.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求。 4.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 5.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患者出院护理 一、出院护理 1.护士接出院医嘱后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协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 2.撤销各种卡片,停止一切医嘱,并在体温单相应时间栏内写明出院,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 3.查看出院发票,将出院小结交给患者或家属,根据患者康复程度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饮食、服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等。 4.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意见,以便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5.清点病区物品,协助患者整理用物,并护送其出病区。 6.彻底清理床单位,实施终末消毒。处理完毕,铺好备用床。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2.对护理服务满意。 3.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发热病人的护理培训资料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分类 据发热程度可分为: 低热:37.5oC-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中等热:38~38.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41℃,见急性感染;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的分期:(一)开始期;(二)发热期;(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 二、发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一)应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二)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头部冷敷外)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物理降温法有: 1、擦浴法;可以应用退热药物后随即给予温水擦浴其优点是:及时使体温下降,预防高热惊厥并使患者有舒适感;温水擦浴后使体表毛细血管扩张,提前发挥解热药的作用,以达到出汗散热的目的。由于解热药与物理降温相结合,在一定时间内较理想地控制了体温回升。国外也有人提及退热药结合“冷围巾”降温效果好,病人感觉舒适,对发热的病人是一种有益的护理干预。 2、冷袋和水囊降温法; 3、灌肠法; 4、静脉降温法;其方法是将病人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降为0-10度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液法”把液体输入病人体内,其降温疗效显著,降温有效率高达100%。多用于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者; 5、医用冰毯降温法(目前我们科还没有用到)

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康复科偏瘫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皮肤情况、有无肺部、泌尿道等并发症。 2.患肢肌力、疼痛性质及运动情况。 3.情绪精神状态。 4.并发症的预防:挛缩、僵硬、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足趾屈曲、内收等。 二.护理措施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病人的Brunnstrom分级,疼痛、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树立生活的信心。 3.给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做好基础护理,大便失禁时,应及时擦拭,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一)预防褥疮 1.入院时检查全身皮肤,压疮评分。 2.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不良刺激。 3.定时翻身Q2H,予防褥疮床入睡,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保护。 4.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 (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定时清洗会阴部、肛门。 2.协助患者早期下床促使排空膀胱残余尿液。 3.尿储留时,应在无菌操作下可进行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或膀胱冲洗。

4.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可进行膀胱冲洗,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如有感染,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鼓励多饮水。 (三)预防肺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痰,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四)预防肠胀气和便秘,鼓励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致胀气的食物。便秘时按摩腹部,予以缓泻剂或2-3日灌肠一次。必要时人工排便。 (五)预防跌倒、烫伤、冻伤。强调护栏保护的重要性,预防跌倒标志醒目,家属随身陪同。应用热水时温度不超过50度,注意患者患肢温度的耐受性。天冷时及时注意保暖。 (六)预防肢体畸形、挛缩,促进功能恢复。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可用护足架或皮枕支撑足掌,按摩瘫痪肢体1-2次,并作被动运动。当运功功能开始恢复时,应积极鼓励患者开展上肢及躯干功能锻炼。离床时,给予轮椅或者拐杖及支架保护,练习行走,以便及早恢复下肢功能。(七)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三.健康宣教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措施,取得家属的配合。 2.出院时讲解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每天活动肢体各关节,按摩肌肉,抬高患肢,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注重家庭康复训练. 3.禁止使用热水袋,预防烫伤.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快。

冻伤的救护措施和治疗方法

冻伤的救护措施和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9-07-19T17:07:41.84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4月作者:赵志华 [导读]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 中国人民解放军92667部队赵志华 摘要: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我们对工作中对冻伤的救治和防护经验进行了一定总结,对于冻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策略。 关键词:冻伤;防治 [中图分类号]R8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损伤称冻伤,为外周环境寒冷性损伤。部队在冬季寒冷气候环境中执行任务,易发生冻伤,影响部队战斗力[1]。在寒冷地区低温下从事的作业、酗酒、户外运动人群,也会发生冻伤。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对于不同的冻伤需要按照不同方法救治[2]: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即可;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 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总结了一些防治冻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防治口角炎[2]:在冬季洗脸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洗完脸后在口唇涂抹护唇膏可以有效预防口角炎;多吃新鲜满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B2的菠菜、胡萝卜和动物肝脏、蛋黄、牛奶、豆制;积极治疗,发生口角局部溃烂的口角炎后,可轻涂肤轻松软膏,必要时加用克霉唑软膏。2防治手脚皲裂[3]:一定要注意保睡,户外活动尽量穿戴保暖的鞋袜和手套;减少洗手次数,特别是用冷水洗手,洗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因工作需要接触潮湿和刺激性物品时,接触前一定要涂抹油性护肤软膏,以保护皮肤;发生手足皲裂后,患处司先涂抹5%~10%水杨酸软膏或15%尿素软膏,待皮肤变软、变薄、裂隙变窄、变平时改用鱼肝油或凡士林、20%的硅霜或1%的尿素膏涂抹患处。3防治冻疮[4] 冻疮多发生在气候较冷的隆冬,在秋冬交替之际就开始预防,可以有效的防治冻疮发生,具体方法为:用冷水浸泡往年冻疮易发部位,开始可为半小时,逐新增加至1小时;注意局部保暖;增加温性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的摄入;局部按摩,双手合掌反复摩擦使掌面友热,发热为度:热水泡脚后手掌擦脚底,温热为度。冻伤的基本治疗目标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冻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以维持足够的血供[5]。需要快速水浴复温,水浴温度应为37℃~43℃,适用于各种冻伤。除非有禁忌,止痛剂应在快速解冻时服用,以便止痛。当皮肤红润柔滑时,表明完全解冻了。禁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干热或缓慢复温,这可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因此,综上,只要我们日常注意防护,出现冻伤时即使就诊治疗,就会将冻伤对人体危害控制在最低状态。 参考文献 李涛, 郝岱峰, 柴家科. 冻伤防治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 2009(7):467-468. 刘伯石, 杨忠良. 寒区部队冻伤防治的做法[J]. 人民军医, 2014(5):567-567. 韩维红, 赵桂兰, 刘秀荣. 冻伤防治及急救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02, 16(6):324-325. 李延军, 王先菊, 王志远,等. 冬病夏治防冻散熏洗防治冻伤154例[J]. 中医外治杂志, 1997(4):33-33. 宋洁, 李森浩. 冻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7, 29(4):81-83.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SPO2、神志,评估有无复合伤。 2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 3观察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排痰功能,有无肺部感染等。 4观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5观察肢体的肌肉有无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搬运方法及翻身方法见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三、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作好记录。 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 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 ③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除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 (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 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五、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六、经常巡视病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病人,增强其站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交谈,给病人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蛋、蔬菜、水果、鱼、肉等。2预防并发症。 3康复训练,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可在他人协作下完成,康复器械的使用{轮椅、拐杖}

127 冰天雪地防冻伤

27冰天雪地防冻伤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培养学生在严寒的天气里关注自己的安全状况。 2、在冰雪天气里要有防冻的安全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了解在冰天雪地预防冻伤的措施。 2、在冻伤后学会简单的护理。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冻伤的一些基本常识。 2、掌握预防冻伤的有效措施以及冻伤后的护理。 二、教学重点 在严寒的冬天,提前做好哪些预防措施,防止冻伤。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冻伤后的简单护理与治疗。 四、教学方法 图片多媒体展示诵读示范 五、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冻伤的图片、典型事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播放大雪纷飞时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的短视频。 2、让学生感受冰天雪地的好玩时,谈话导入,在这样的天气里,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太冷了,容易冻伤。)切入正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二)平安故事 1、生阅读教材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是如何冻伤的?(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时间太长了。)冻伤时是什么样子的?(双手冻得又红又肿,两个耳朵也冻得发疼。)妈妈又是如何护理的?(用自己双手焐,用温水泡,用温毛巾反复热敷脸和耳朵,又擦上冻伤膏。)为什么要这样护理?(防止加重局部水肿。)采用师问生答,生生互问互答的形式感

知教材内容,并在书中画出关键的语句。 2、根据上述问题提示,学生有重点地,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并讲一讲在严寒的冬天里,自己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三)平安指南 师:冻伤是如何引起的,又有哪些症状? 生:人体受到寒冷袭击,热量散失太多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损伤。 生:耳郭、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甚至肢体坏死。 生阅读教材,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有没有学生已经冻伤,进行现场展示。出示冻伤的挂图。 1、冻伤的预防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预防冻伤的呢? 生:多穿衣服,多加锻炼。 生:在外面玩的时间不能太长。 师:很好,我们一起看一看教材,画出预防冻伤的相关语句。 生阅读语句,用笔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总结。主要是从加强锻炼、注意饮食、户外保暖、不长时间静止不动、不赤手接触容易使人体热量快速散失的物体、及时回室内等方面进行概括。边归纳边通过具体的示范动作、典型的事例、挂图等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点。 2、冻伤后的护理与治疗 先让学生讨论,冻伤后该怎么办?再通过对照挂图,播放视频,引导阅读教材,圈画出重点语句。 学生进行汇报。(脱去湿衣服,用温热的毛巾或手覆盖,喝温开水,用温水浸浴。)应强调的一些注意事项:不要用热水浸泡或火烤、雪擦。冻伤严重时,要立即去医院治疗。 (四)平安歌谣 1、学生熟读,根据歌谣的大意并用手做出“添衣”、“搓手”、“跺脚”、“揉耳脸”、“锻炼”等动作,加深印象。 2、再分组读,接龙读,边读边演,最后分小组背诵展示。 七、演练设计 1、练一练 做一做防冻伤操

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昏迷(神昏)患者护理常规 三、休克(脱证)患者护理常规 四、脑疝护理常规 五、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喘嗽)护理常规 六、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七、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八、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九、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十一、(血)气胸护理常规 十二、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十三、癫痫(巅疾)持续状态护理常规 十四、上消化道大出血(吐血证)护理常规十五、呼吸衰竭(肺胀)护理常规 十六、心力衰竭(心衰病)护理常规 十七、急性肾衰竭(虚劳)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介绍主管医师、护士,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休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⒉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征)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 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 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缉私报告给医师 (2)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 肠。 8.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 以外周静脉营养。 9.基础护理 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 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0.情志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 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冻伤防治

冻伤 一、冻伤概述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在寒冷地区不论平时战时均可发生冻伤,尤其在战时,由于饥饿、疲劳、野外作业,或战斗持续时间较久,以及夜间长途行军,御寒设备不足或鞋袜不适等。冻伤往往急剧增多,甚至成批发生,造成非战斗减员,对部队战斗力影响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法军冻伤约12万人,英军冻伤8万4千人,意军冻伤近30万人,德军冻伤1万3千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冻伤11万2千人,美军冻伤9万人。朝鲜战争中,美国侵略军后送的5万名伤员中约一半是冻伤。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期间,据东北军区抗美援朝统计资料:1951年冻伤伤员占全部收容数的15.2%(其中下肢冻伤占90.8%,上肢占9.2%),根据在入朝参战的第二次战役中(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三军发生的4万4千余名伤员中,冻伤占近3万名(68%)。 二、认识冻伤 因组织细胞冷冻所致的损伤。 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frostbite),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 组织细胞内或细胞间形成冰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阻塞毛细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血管收缩以减少皮肤及周围组织的散热.很多损害发生于复温时(再灌注损伤).受累区冷而发硬及发白,无感觉.当温暖时,转为斑状发红,肿胀,疼痛.在4~6小时内形成水泡.若水泡充满清亮的血清并且位于远区的手指,则表明表浅损害;若水泡内充满血液并且位于近端,则表明深部损害并且有组织坏死.表浅损害愈合后不残留组织丧失.深部组织冷冻可引起干性坏疽,在健康组织上盖有黑色硬壳;灰色水肿,软性的湿性坏疽发生较少见,组织坏死的深度取决于冷冻的期限和深度.各种程度的冻伤都可产生长期症状---对寒 冷过敏,出汗过多,断层指甲生长和麻木。 治疗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 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 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 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预防 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