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是一项始自上世纪90年代末已推行10多年的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但伴随着上学难、废校利用难、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距离“布局调整”的初衷越来越远。本文针对撤点并校目前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对策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其中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该条具体规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即是所谓“撤点并校”。

1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住校低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

撤点并校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儿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相差不等。这些低龄学生在家要依赖父母亲人的照顾,离开父母的呵护,住校后吃穿住行各方面都需要自己管理,他们适应寄宿学校生活还需要时间和过程。如果不能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甚至部分学生不能正常的生活,那么就必然影响学习。很多学校出现了因学生恋家偷偷跑回家、开始住校的几个月整天哭闹、低龄小学生晚上经常尿床等不适应寄宿生活的现象,而多数学校的寄宿管理尤其是对低龄学生的生活管理与引导难以到位。

1.2 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

学生寄宿以后,一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少了,不能完全适应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不习惯新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甚少,恋家情绪严重,时常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学习成绩也会下滑。而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大多数班主任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长时间过集体生活,一些孩子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或烦躁等不良情绪,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患抑郁症、辍学等现象就会出现。

1.3 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欠佳

农村撤点并校以后,使得现有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增加,但也造成大批教师的冗余。教学设备增加以后,教学设备的使用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其教学利用率不高,也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上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一些教师不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新的课改跟不上了,工作精力少了,无法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 教育是配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从2001年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推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重要决策。摒弃“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从办学体制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上看,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办学布局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生源数量越来越少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教育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使得大量学生外流;还有许多留守儿童,被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到大城市就读等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 “村村办学”——村小布局分散;“麻雀学校”——班额小,学生人数少。在增加学校设备等教学设施上,政府投入大量经费,致使教育资源浪费严重。[2]近年,为了改变生源数量少,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目的,“山村小学“走上了撤并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仅享有“低质资源”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属民师转正或直转,大多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学历偏低和老龄化现象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4]农村的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四十岁以上者居多,很难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 其次,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分散配置。许多学校现在已经出现一人一班的现象;而有些地区却一个教师管理几个班级,不用说发展素质教育,恐怕完成教学任务都已经是个问题。 2.教育经费紧缺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镇的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家每年按生均下拨给学校公用经费,但这些资金少,效益难以发挥,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址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将生源少、效益低的学校撤消合并,使农村学校初步实现规模办学。 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 农村的“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这一政策推行九年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办学

撤点并校调查问卷

关于撤点并校情况的调查 您好!我们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队伍的成员。据我们所知,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撤点并校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现在我们想就这一情况对您进行一个访谈,您的帮忙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感谢您对我们活动的积极支持! 一、当地负责人员卷 1、本地在撤点并校中撤掉多少个原来的学校?合并成多少个? 2、撤点并校后对原来的校舍及师资资源,有没有相应的政策进行指导应用? 3、对于合并后的中心学校,本地都投入了哪些建设?效果怎样? 4、对家庭住址距离中心学校很远的贫困学生是否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5、本地在撤点并校中采取的方式是? A 示范手段(即宣传动员方式如就撤点并校中的布局调整征求村民的意见) B 强制手段(未征求村民意见,强制撤并) C示范强制手段相结合(如,告诉村民,如果不撤并将不会派最好的老师到村学校任教,村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6、本地在实施撤点并校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村民不支持 B家长不理解 C教师怕下岗 D学校不配合 E学生担心上学路远 F其它 7、对于在当地实行撤点并校制度,您的看法是?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思路:1-4题,调查当地撤点并校的现状; 5题了解当地撤点并校所采取的方式是否科学,民主 6题调查本地在撤点并校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 7题了解撤点并校在本地的整体实施效果及支持度,了解本地人的建议,以作

参考 二、中心学校教师和校行政领导卷 1、请问,您是该校原有的老师,还是撤点并校后,调过来的老师? 2、撤点并校后对原来的校舍及师资资源,当地是如何处理的? 3、学校以前和现在的硬件资源和师资情况相比,是否有所改善? 4、您觉得,撤点并校对您的教学是否有影响? 5、有无学生因撤校并校带来的家庭困难辍学或是未选择住宿? 6、对于本校的学生住宿情况,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开展与住宿生的 思想交流,了解住宿生的相关情况? 7、对家庭住址距离学校很远的贫困学生,当地是否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8、本地在撤点并校中采取的方式是? A 示范手段(即宣传动员方式如就撤点并校中的布局调整征求村民的意见) B 强制手段(未征求村民意见,强制撤并) C示范强制手段相结合(如,告诉村民,如果不撤并将不会派最好的老师到村学校任教,村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9、对于在本地实行撤点并校制度,您的看法是?有什么好建议呢? 思路:1-7题了解当地撤点并校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影响; 8题了解当地撤点并校所采取的方式是否科学,民主 9题了解撤点并校在本地的整体实施效果及支持度,了解本地人特别是老师这一知识分子的想法和建议,以作参考 三、家长卷 1、您孩子就读的学校距家距离有多远?交通方便吗? 2、您孩子现在就读的学校和原来的学校相比,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3、撤点并校后,您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什么变化? 4、撤点并校后,您和您的孩子在生活上有受到什么影响吗? 5、撤校并校后您在您孩子上学所支付的费用减少了没有?

论农村拆点并校

论农村拆点并校 2001年中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决定》公布以后,各县就开始逐年推行合并农村小学的措施。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调整工作。许多县教育部门撤并小学及教学点,尤其在一些山区,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撤了近1/2至2/3的教学点及完小,这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8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两免一补”的政策推行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上学应该不用交钱,至少费用应该大减才是。但是实际上很多农村家庭的教育费用反而增加——对农村有重大影响的这项政策就是“撤点并校”。当村里的学校被撤掉以后,学生就要集中到中心校上学。村到中心校有公路和班车的,学生就要付钱坐车,许多村离中心校远,不通公车,要走三、四个小时到中心校去上学。 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农村学校布局基本以“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为原则。许多县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要在村庄2.5公里之内,以便学生就近上学。但在8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

撤点并校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师资补充和保障研究

撤点并校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师资补充和保障研究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教师师资保障 什么是“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指的是自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撤点并校”实施的背景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其主旨内容就是要求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其原因在于,首先,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大幅下降,“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原则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撤点并校”可以集中生源和师资力量,在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亦可进一步减轻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压力。再次,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进一步向前发展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最后,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有利于推动社“撤点并校”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一)20世纪末以前的中国,我国农村学校的布局理念在于“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农村的小学包括“教学点”和“村完小”两种。“撤点并校”就是把撤掉办学点并将之并入乡镇的中心校内。

会公平的发展。 (二)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1)的数据可知,从2001年到2011年十一年间,全国小学学校数减少了25.01万所,在校生人数减少了2617万人,分别约占2001年数据的50.90%和20.86%。自1997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天有80所小学消失,其中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平均每天消失64所。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和学生锐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点、农村小的减少。 (三)“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后产生的成效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实现了对“碎片化”的教学点的整合。这一改革不仅使得学校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同时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提高。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资源的投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1、“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改善了办学条件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首先体现在学校办学点在空间布局上的变化。以往在“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原则指导下,农村教育资源呈现出“散、多、小、劣”等问题,未能体现规划资源的理念,同时办学条件也令人质疑。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撤并、新建途径,针对“散、多、小、劣”等情况进行了整改。与此同时,在宏观方面国家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义务教育工程,注入了现代信息社会必备的实验室、机房、远程教育设施等电子设备。在学校建筑方面,不仅新建了教学楼,同时还整改了学生基本生活设施,农

中小学校创建文明城市创文工作计划及管理制度3篇 2)

中小学2020年创文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创文工作,彻底消除“脏、乱”现象,推进学校建设。根据省、市、县“创文”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创文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为主题,积极开展“创文”活动,创建文明、整洁、靓丽的校园。 (二)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谁主管、谁负责。 (三)总体目标 半学期重点治理,一学期见成效,彻底消除“脏”、“乱”现象。 二、整治重点和主要区域 (一)重点内容 “二脏”:校园厕所脏、教学区域脏。“二乱”:乱吐乱扔、乱贴乱画。 (二)主要区域、教学区、厕所、操场、花园、各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按照师生齐抓共管,建立由校领导牵头,成立创文领导小组,解决创文工作中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全校创文工作计划。

(二)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规范管理 建立领导责任制度。把创文工作层层抓落实,工作实绩列为对班级考核内容。因脏乱问题突出的班级,要及时整改。 (三)搞好宣传发动,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手抄报、举办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做好创文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脏”、“乱”的危害,自觉投入到创文活动中来。动员师生改陋习、树新风、治脏乱、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组织机构 组长:陈礼科 副组长:杨乔 成员:吴晓美甘乐康王世应陈礼元以及各年级班主任 五、工作措施:本期学校将整脏治乱工作纳入班、科教师之绩效考核,即各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学生对教室、楼道及辖区内进行打扫与监督管理,凡是在各级工作检查中不清洁的班级,每次扣班主任绩效考核分3分,扣科任教师1.5分,如发现其他班级学生乱扔垃圾乱吐或在校园内乱涂乱画的,每次扣其班主任绩效考核分1分,其中学前班发现一次扣其班主任金额3元。若发现学校正式教师乱扔乱吐的,每次扣其绩效考核分3分。代课教师乱扔乱吐的每次扣3元。 2020年8月

(精编)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团结奋进宽容自律踏实创新”的校训,加强管理,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谋得学校工作的跨越发展。一方面,成立春招工作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大力宣传职招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学生送入职高就读。另一方面,加强中招冲刺阶段的组织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升入省示范高中就读。 二、主要工作目标与工作措施 1、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倾力打造平安校园。 (1)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 学校校长与各分管的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分管校长与各班主任、各村小校长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和卫生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进一步细化安全责任分解,将学生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考虑进去,确保不留死角。 (3)全程管理,落实值班制度 在全方位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一系列措施,对学生在校实行全程管理。继续执行随堂签制度,加强值班力度,派专人对宿舍进行管理。尤其要重视对狮石的学生的管理,

安排专门的宿舍,请求熟悉狮石的教师协助管理。周六、周日行政轮流对其进行管理。 (4)加强村小教学点的管理 村小教学点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几年学校的整体的办学质量,本学期,学校将有组织地对各村小的情况进行评估。加强指导,尤其重视对村小校长管理能力地培养,尽力提高村小质量。 2、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 班主任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学校分三个阶段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学初,进行班主任日常工作培训,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和安全管理目标;学期中间,对班主任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着重探讨差生转换、班风扭转问题。按阶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学期结束,总结各班主任工作。 (2)、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学校将通过一系列有效地途径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的做法一是广泛来源于公务员之家/与外校进行联系,积极派员参加教研活动;二是给他们创造展现空间的平台,鼓励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三是充分运用远教资源,运用卫星资源和光盘资源,学名家名师的做法;四是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远程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撤点并校

农村撤点并校 简介: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收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8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1、农村学校撤并师资力量加强 学生集中教学,师资力量会更强,一些硬件条件也会更好。向城区集中,带动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还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校舍利用率,便于管理(留守儿童) 2、离家远交通问题凸显 “小孩总是贪玩的,没有在家长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很多寄宿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一些比较顽皮的孩子,离开家长以后,没人看管着,在学习上更容易放松。“寄宿的孩子多了,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学习问题,生活上也要更加留心,老师有时候也管不过来。”不少家长特意放下家里的农活,专门租房负责照顾孩子,周末的时候再回去帮忙做一些农活,无形中增加了家长不少负担。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撤点并校,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教师不愿意去的学校撤掉,集中到县镇办学,提高所有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撤点并校,解决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相对于就近办好每个学校,整体提高农村各地学校教育水平来说,是更容易操作的事。负面的影响也十分突出,一方面,这些适龄儿童只能远离家乡,寄宿求学。虽然寄宿求学并非不可以,但孩子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果政府不补贴学生的寄宿费、交通费的话,寄宿同时意味着农村孩子更重的教育负担。另一方面,更严重的问题是,并校之后,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人满为患,并没有提高教育质量,寄宿学 生 远离家乡去求获得的依旧是低质量的教育。 产生的问题: 学校布局的调整是区域教育发展中经常性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泛进行的以“撤点并校”为导向的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所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闲置,引发出诸多新的社会问题。撤点并校,学校向县、乡集中,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镇出现学生人数很多的巨型学校和巨型班级,尤其是县城的高中,学生人数达五六千、近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如此巨大的学校规模,给学校管理、学校文化营造、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柿树中学周其中 近年来,在我县乃至全国,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撤并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从优化育人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来说,肯定有一些可取之处,对此本人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从身边的事实以及从网上浏览的一些信息来看,草率撤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值得思考。 一、违背了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由此可见,法律对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下包袱,将一些所谓的薄弱学校纷纷撤并,以此来说明教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其实,谁知道,这些学校的撤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现在,有些地方,方圆二十里内(有些地方范围更大)无一所中小学校,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就开始陪读,直到高中毕业,一陪就是十几年。有人做过估算,陪读孩子,一年少则几千元,多则一、两万,十几年就是几十万啊,而且那些陪读的家长都正直壮年,白白的浪费了劳动力。我认为“陪读”是中国教育的怪胎,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是人民群众多教育的不满意。也许有人说,陪读,早就有了,与学校撤并无关,但我觉得,撤并学校更加催化了陪读的普遍,人为地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人民负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背道而驰。 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据初步了解,撤并的一些中小学校,都存在这几种情况:低价变卖、周边群众非法侵占、闲置荒废。众所周知,在当年“两基”验收时,为了达标,这些学校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基金投入,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而撤并后有的学校则被低价变卖,连同土地一起,价钱甚至还不到当初投入的十分之一!而且这点钱更不可能上缴国库,摇身变成少数人的“活动经费”,而那些被周边群众侵占的、或者闲置荒废的,久而久之,也都不了了之了。也许有人说不必大惊小怪,咱共产党现在有的是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的是光环,还在乎这点小钱?是啊,我国现在是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再说,即使有钱了,就能如此浪费吗?就能让少数人慷国家之慨吗? 三、潜在的安全隐患大。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很多领导逢会必讲的一句话,殊不知,一些农村学校的撤并,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被撤并的学校一般都是地处偏僻的地方,交通本身就不方便,能够到条件好的学校去陪读的,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得到就近的学校继续上学,而现在去的学校,最近的都在十里以外,有的甚至超过二十里路。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住宿的条件,学生只能早出晚归,途中的安全谁能保证?谁去监管?而且运送学生的车辆又多为无证经营,其中甚至不乏“三无”车,超载是不言而喻的。2010年12月27日,在湖南衡南就发生了三轮车运送小学生时坠河,造成14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笔者曾经对部分家长河车主做过调查。车主们告诉我他们的苦衷:以一辆核准七座位的面包车计算,如果每趟只能运送七名学生,每位学生每学期400元,总共就是2800元,一

中小学校工作计划(上半年)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7525 中小学校工作计划(上半年)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ork plan (first half of the year)

中小学校工作计划(上半年) 2014-2015年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科学的管理为保证,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学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切实做好教学设备的更新与使用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美丽、舒适、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让校园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学校建成师生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3.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观念新,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稳固地提升教学水平。

4.强化学校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实行教师量化分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挖掘内部潜力,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立足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研工作实效;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检测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保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继续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规范后勤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财物管理,减少财物浪费。 8.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育人氛围,努力创办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社会称赞的县级一流学校。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学校建设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部署下,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在新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校将加强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初步设想:为进一步充实学校阅览室,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更好的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计划购进图书5000册左右;加大明德校区投入力度,为明德校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为明德校区部分教室更新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进一步提高校园环境质量,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有计划、分层次的做好楼顶防水处理、粉刷教学楼内、外墙、校园院墙的美化装饰和校园绿化工作。坚持“注重绿化、凸显美化”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将学校建设成愉悦师生身心、陶冶师生情操的乐园,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 2001年我国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运动,这项教育运动涉及全国7亿多农民、1.27亿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752万农村专任教师[1],在历经十余年后于2012年宣告结束。 撤点并校政策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核心政策,笔者从撤点并校政策的演进过程出发,对撤点并校政策变迁进行历史梳理,并根据政策实施过程中效果的客观分析来找出每种效果产生的原因,以期对今后科学合理的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提供有益帮助。 一、撤点并校政策演进历程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进行,但是国家在全国范围正式颁布实行是在2001年,由于调整中出现一系列问题,2012年教育部宣布暂停。“撤点并校”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具体的调整措施,撤点并校政策变迁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该政策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全面正式开始而进入公众视野,该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酝酿—起步—调整—暂停四个阶段。 (一)撤点并校政策的酝酿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及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农民子女基本上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迫切期望其子女能够接受与城镇孩子同等质量的的教育,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对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进行重新布局调整,优化整合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势在必行。而此时我国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实行的的是“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分散办学的模式。这种办学格局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农村学龄儿童的数量不匹配,农村很多规模过小的中小学

和教学点出现,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并且90年代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然而我国此阶段的农村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进程,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城镇化水平不适应。 尤其是1998年,我国多数省份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改革主要围绕着减人、减事、减支来进行并乡、并村、并校[2]。撤并学校主要是撤并农村乡村管理下的初中和小学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实行。 迫于这些方面的压力,199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对一些办学条件和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明显改变的薄弱学校,予以撤销或与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合并[3]。 基于这些中央部门出台的文件,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而撤点并校政策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的一个具体实施策略,此阶段我国部分地方也开始对农村地区一些教学质量较差的中小学、人数较少的教学点进行撤并。此次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在东部的发达地区首先试行,撤点并校实施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撤并为重点,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主要还处于各地的具体尝试性实践,只是对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小范围内整合农村教育资源,这一阶段的撤点并校属于可控范围,其积极面得到发挥,如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地区教育效益和质量、减少了教育支出。为后来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做铺垫,属于撤点并校的酝酿阶段。 (二)撤点并校政策的起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撤点并校受到国家的关注。然而,长期以来的二元城乡结构以及农村地区一直是小学是由村级办学,初中是由乡级来办,使得各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均衡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堪忧,县城学校与乡村地区学校学生所受的教育质量越发不平衡;而2001年我国对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撤点并校来减少教育开支成为各地政府的首选;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在此时期强调要兼顾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解除对大城市的发展限制,推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政

2021中小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完整版

编号:TQC/K509 2021中小学校卫生工作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co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oice of appropriate way, in order to achieve low cost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中小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计划资料适合用于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推出各项具体执行方案。主要特点是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和不乏灵活性,同时考虑费用支出事项,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实现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针,积 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 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 为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 防治,不断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全面 提高卫生工作水平,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工作目标: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

关于撤点并校的思考

公平与效率视野下农村“撤点并校”的影响及思考 万芳 【摘要】本文以“撤点并校”政策解析产生的背景、具体内容写起,分别从公平与效率角度下分析了该政策给农村中小学学生、教师、当地政府与农民带来的好处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对该政策未来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公平;效率; 一、“撤点并校”政策的缘起 2001 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其中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该条具体规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即是所谓“撤点并校”。1 这个政策产生的背景是由于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不断的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的办学体制上看,农村中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的办学格局在未来的日子里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于是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二、从公平角度分析“撤点并校”政策的现状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权利是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这种权利应该公平地被每一个人所享有,包括公平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须的教育资源,公平地享有对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等。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基础教育上,只有缩小在基础教育质量方面的地区差距,才能谈到更高层面的教育公平,其中的关键是要将九年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改变西部边远省份及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公平对待每个教育对象。2 (一)“撤点并校”的优势 1.教学条件趋于公平 1百度百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7758766.html,/view/2990502.htm?fromTaglist 2朱小蔓,对策与建议——2006—2007 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谈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谈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 错” 谈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理性纠错 进入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出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这类学校的存在与教育领域倡导的均衡发展、提高效益等理念格格不入。因此,对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的布局进行调整显得十分必要。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自此,席卷全国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拉开帷幕。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降低了生均教育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上学难、辍学率回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马克思指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 ①目前,人们对于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倍加关注。从表面上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提升了办学效益,可以为农民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这种教育效益的提高导致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有些孩子会因此而失学。很多农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远远超过免收学费、书本费带来的实惠,农村贫困家庭受到更加不公正的教育待遇。当政府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实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伤害了农民利益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启动补偿机制,实现利益关系的重新平衡,确保教育公平。 ②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并未采取补偿措施,农村家庭享受公平教育之希冀再次破灭。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确保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以及教育成功机会的均等。一般来说,人们把这三个层次概括为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导致的教育不公凸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起点均等上。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从一开始就体现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取向,其最原始的动力是节约办学资源,虽然其中也提到质量和公平,但这是以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前提的。所以,许多地区农村中小学撤并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中小学适龄人口的递减速度。由于盲目大规模撤点并校,导致许多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致使新一轮的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出现。 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不伤害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家庭,保证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理解政策。《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撤点并校八年痛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八年之痛 南方农村报4月2日报道: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广东农民代表杨月娥说,“学校撤并,孩子们不得不去镇上上学,一些孩子离家就是二三十里,车费、住宿费、伙食费,一年保守都要1000元,实际上农民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8年的改革,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再度走进公众视野。 无论是扩大学校规模,还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广东在努力达到布局调整初衷的过程中,上学难、废校利用难、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副产品”也在不断出现。 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这些镜头,不容我们再回避部分地方“撤点并校”带来的后果。 南方农村报记者多方调查,透视在焦灼、阵痛中前行的撤点并校,探寻改革如何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优化,让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稿一】 话不多句,温晶晶便背靠着墙壁,低头哭泣。走进她身后这间低矮的土坯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酸腐的气息,昏暗的灯光下,蚊虫在隐约飞窜。这个13岁的小学四年级女生,经过5年的起居进出,对这逼仄的空间早已习惯。 独自洗衣服,独自买菜,独自做饭,数年如一日,自我照顾已成为温晶晶的生活常态。倘若权丰小学没有并入横乾小学,她可以从寮下村的家中步行10分钟到达学校,而如今6公里的山路将步行时间拉长到3个小时,她不得不借住在横乾小学附近,独自求学。 红色的痘斑散布在温晶晶脸上,这是前几天得了水痘的症状,她没钱、也不懂得怎样去医治。夜幕逐渐拉下,泪水在温晶晶脸上已经模糊不清,空气中隐隐约约传来邻居的耳语:“水痘会传染的,要小心她……”上学路遥 孤儿离乡求学 2001年,广东省开始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点并校”在大量补贴资金的推动下,席卷农村。大埔县百侯镇横乾村委会的权丰小学首当其冲,当年便被并入5公里外的横乾小学。 从温晶晶家所在的寮下村到横乾小学,是一条6公里的山路,崎岖不平,荆棘遍布。每个周五晚上,晶晶都要步行从学校回家,一趟要三个小时,晚上六七点独自走在山路上,“开始时很怕黑,后来就习惯了。最怕是下雨天,走黄泥路真的很危险”。 她是个孤儿,早就过世的父亲在她的印象里已经模糊不清,母亲改嫁后,也没来看望过她。 温晶晶还有两个哥哥,此前,三兄妹相依为命,在横乾小学附近寄宿,两个哥哥都会照顾她。然而,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大哥温鹏超被迫于2007年辍学,远赴海南打工;2008年,温晶晶的二哥温裕军升学,到百侯镇上读初一。温晶晶只能独自料理生活。3月4日下

2021年中小学校工作计划(通用版)

2021年中小学校工作计划(通 用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中小学校工作计划(通用版) 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增强“全体员工为学生成长服务”、“行政人员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和谐”、“规范”、“创新”、“有效”、“发展”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和谐课堂,为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和谐发展,实现师生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目标: 一、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和谐领导班子、和谐处室、和谐年级组、和谐教研组、和谐备课组、和谐班级、和谐宿舍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学校管理,创新机制,大力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在教师中明确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在中层以上干部中明确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四、注重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形成附中特色的德育体系。 五、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在全面学习“主体参与”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形成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认真抓好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学科和个人课题、微型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学生中的问题,以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撰稿、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 七、创新和丰富学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搞好对外宣传和对外开放工作。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 沧源明珠希望小学查天伟 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我认为农村校点撤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现就结合我村校点撤并的现实,谈谈农村校点撤并的利与弊。到目前为止共有三所学校撤并到了我校。永冷、地水两所学校撤并到我校已有一个学期了,经过实践,我认为学校的撤并既有利也不乏其弊。农村学校撤并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为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这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学校撤并后的利之所在有:一、一定程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能体现出某一区域教育起点的公平。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能在我校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学习环境比原来更好了,同时也改变了学前班到我校就读,小学低中年级又回到地水就读的现状。二、使学校布局得以优化。通过撤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可以撤掉一部分不必要设的校点,让学校的布局合理化,充分体现办学的必要性、长久性和效益性。三、能优化师资力量,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譬如地水、永冷两所小学多年来一直都是复试教学,师资薄弱,一个老师要教所有的课程,这就造成了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撤并到我校后这些儿童能够在比过去好的条件下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之症;撤并后两所学

学校的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归我校使用,为学校开展应用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创造了条件。当然校点撤并的好处并非只有以上三条,还可列举诸多,这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精髓,但是校点撤并也会并生一些不利。 校点撤并弊之所在是:一是学校废弃,资源浪费, 感情上难以接受。譬如永安村小学在校点撤并工作动员时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学校刚刚盖好,又要撤并,村民投工投劳白白浪费,表示不同意撤并,这正是资源浪费、感情上的难以接受的例证。二是孩子上学远,安全隐患多。譬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4公里多的公路,路上车来车往,安全隐患难以避免;永冷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山险路窄、树大草深,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尽管学校时刻不放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但安全隐患还是客观的存在着,安全事故是无法杜绝的。三是家长负担增加。经济上的负担且不说,精神上的负担有增无减,由于孩子小,家长时刻都会担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行程,给家长增加精神负担。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一旦摆在台面上,容易引起家长对校点撤并持反对意见。 那么,学校撤并后并生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一是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对优化组合后的学校投入更倾斜一些;二是把废弃学校改造成乡村公共文化场所,有效利用其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