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省、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背景

“x”是我区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老龄工作部门认真落实《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x”期间,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就诊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全区五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散居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552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6720元/年。高龄津贴制度不断完善,截止x年,百岁老人保健费标准达到每人2400元/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达到每人300元/年。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家,床位数1957张,其中街镇敬老院8所、床位638张,民办养老院6所、床位1319张;在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所、床位780张。

截至x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5%。其中60-69岁老年人口4万人,70-79岁老年人口2.4万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万人。“x”期间,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区建设“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关键阶段,

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精神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精神,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1、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

2、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实现全覆盖;老年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幅不低于10%;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

组织老年人做常规检查,老年常见病的早期发现率达到50%、治疗率达到60%;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60%、干预率达到80%。

4、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市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全覆盖,完善为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全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

5、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提高老年人入学率和体育运动参与率;鼓励老年人从事志愿者工作。

6、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中;鼓励各级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方式。

7、加强老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活环境设施无障碍化建设,创建“老年人宜居社区”。

8、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各街道、镇、x社区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所有村居要建立老年协会;所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社区要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由专业社工进行指导,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低龄、健康老年人口的20%。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建设目标,确立老龄事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区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年人切身利益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当前突出的老龄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作为老龄事业发展的全局策略,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社会化。

4、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多举措发展社会养老,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x特色的养老模式。

5、坚持统筹兼顾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着眼全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关注特殊老年群体,扎实推进城乡老龄工作一体化建设。推动老年群体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不同老年群体之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加强社会道德宣传工作,努力在社会中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加大老龄法制工作力度,用法律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老年社会保障

1、落实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办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2、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适当扩大老年人大额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稳步提高老年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续接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工作,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费用报销问题。

3、落实老年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分类施保,对经济困难老人实行优先优惠救助。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因各类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得到及时救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市“三无”老人,低保、五保和低收入家庭等经济困难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经济困难老人参加医疗保障个人缴费部分的补助力度,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提高医疗救助效率。提高高龄困难老人医疗救助比例,70岁以上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在原救助标准基础上提高10%,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保障能力实现100%。推行院户挂钩,实行敬老院5S管理,供养标准稳步提高。

4、落实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年福利事业,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规范

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并随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发放标准,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二)老年医疗卫生保健

1、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注重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和农村倾斜,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老年人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积极探索社区卫生家庭式服务,建立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护理院和康复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以区级以上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老年人做常规检查,开展免费看中医服务。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综合干预,加强老年多发病研究工作,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和精神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常见病的早期发现率达到50%、治疗率达到60%。

3、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卫生服务机构要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在居村建立宣传阵地,加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宣传。积极开展高龄、空巢、长期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60%、干预率达到80%,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社工或心理咨询师提供咨

询服务。每年为社区老年人家庭成员举办2次专项培训,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支持作用。

(三)完善养老服务

1、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按照有规范名称、有信息平台、有服务场所、有工作制度、有工作队伍、有工作职责的“六有”要求,在街镇、x社区、居村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紧急救援、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城区新建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定,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交付,低于1000户的按照300平方米交付,其中一楼面积要占总面积的50%。;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要逐步采取租赁、购买或利用闲置设施改建等方式进行完善。在城市,全面建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农村,80%的街镇建立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床位数达到100张以上。全区70%敬老院改造提升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使其具备五保供养、社会救助、自费寄养、居家养老、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六大功能。

2、完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为老服务网络,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建立完善全覆盖的为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服务信息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3、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加大社会筹集和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床位使用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三无”老年人、失能老年人、贫困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专业照料服务需求。认真落实有关养老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认真落实养老设施布局规划,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等方式,建成1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全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

4、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服务组织、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护理康复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新建一所以长期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性养老护理院,全区养老护理床位数占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总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机构中护理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5、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等级注册、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具备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并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养老机构要建立安全组织网络,明确安全责任人,落实养老机构安全责任主体、部门安全监管、街镇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等责任制。管理部门以及养老机构所在地街

镇、x社区、居村每年要到养老机构进行安全检查,最大程度避免发生责任事故。

6、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四)老年人权益保障

1、加强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和社会监督。加强各级法律援助站建设,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拓展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区老年法律援助中心为基础,街镇要设立老年人权益维护岗,居村要设立法律服务网点。设立“老龄法庭”,开展“社区巡回法庭”、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对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解答、优先指派”,在“应援尽援”的基础上,对困难老人进一步放宽受理条件,扩充援助事项。

2、开展老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利用社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把普法宣传教育与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结合起来。街镇、居村要建立老年法律宣传阵地,在“敬老月”和“法律宣传日”等活动期间组织老年普法宣讲活动,组织社会媒体进行活动报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五)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的老年大学办学机制,倡导在村、社区和养老机构办学,将老年教育纳入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规划。整合老年教育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文化教育,拓宽老年大学办学渠道,加大对老年大学建设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老年教育的专职干部、专职教师队伍,培育老年教育的学科骨干。增加基层老年学校数量,全区城市老年人入学率达到25%以上,农村地区达到10%以上。

2、加强老年宣传工作。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充分利用“老年节”、“敬老月”等平台,组织开展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为老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区新闻媒体要采取切实措施,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形势和有关老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的尊老、敬老、助老意识。

3、加强老年文化工作。加强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建立一所规模适中、功能齐全的区级老年活动中心。

4、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工作。大力推进基层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在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要安排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筹建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体育场所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参加的健身活动,举办老年人体育比赛,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达到65%以上。

5、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各方面的作用。基层老年人协会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方针,开展协会骨干培训,支持和引导加快自身发展。规范协会建设,做好老年人协会登记、注册和备案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老年社团建设,支持老年社团开展各项活动。大力推进老年志愿服务,社区要成立老年志愿者队伍,由专业社工进行指导,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低龄、健康老年人口的25%,推进“银龄行动”。

(六)老龄产业

1、落实老龄产业政策。根据x老龄产业规划,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落实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开拓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2、促进老年用品、产品开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业,开发养老服务产品,优化养老服务业资源配置,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3、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落实老龄产业的相关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培育行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服务和监管,促进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区级老龄事业发展基金,引导老龄产业发展。

(七)老年家庭建设

1、强化政策支持。落实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与赡养人随迁提供条件。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异地转移办法。

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支持政策,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建立奖励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2、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强化尊老爱幼家庭美德建设,提倡亲情互助,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在社区大力推进“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老年生活环境

1、加快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城乡建设发展战略,把老年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养老机构布局规划,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老年文教体育等服务设施,精心打造“十分钟老年人生活圈”,通过新建和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居住、出行、就餐、就医、学习、健身、购物、休闲娱乐提供安全、便捷、良好的环境。

2、加快推进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加强对城市设施,尤其是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已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无障碍建设氛围。新建城市道路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改造率达到80%。

3、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区”、“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活动。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变化趋势,通过开展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区”、“老年宜居社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九)老年人社会管理

1、推进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在街镇、居村广泛建立基层老龄工作组织,引导基层老年协会等各类老年群众组织规范发展,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区所有的街镇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老年协会分会,所有的居村要建立老年协会,加强基层老龄工作。

2、做好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家庭、社区、单位、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大力推进街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积极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所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

3、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把老年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程。发挥党支部、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学校)等组织作用,组织、引导老年人政治学习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各街镇要定期在老年大学内开展宣讲活动,解读国家、省、市、区重要文件精神,提高老年人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和水平。

(十)老龄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老龄事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区老龄、发统、人社、卫生、计生、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交流数据,互通数字平台,共享老年人口资料,建立健全全区老龄人口数据动态管理机制,跟踪监测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为出台各项政策提供依据。

(十一)老龄工作交流与合作

与先进地区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工作经验,建立老龄工作多地区交流平台,宣传我区老龄工作,吸取外地先进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老龄问题,切实加强老龄工作组织领导。将老龄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政府每年听取一次全区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并以区政府名义对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建立多元长效投入机制

各级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老龄工作实际,加大公共财政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老龄事业与老龄化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增长机制。区政府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居家养老、发放困难补助、扶持为老服务公益类组织、老年人医疗保健等项目的实施,引导、扶持老龄事业发展。实施积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推进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落实和完善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的税收政策,加大对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三)落实和完善政策

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上、资金上突出对养老服务业的倾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对城市“三无”人群、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60周岁以上残疾老人、贫困残疾家庭等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实行补助。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老龄工作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吸纳高学历、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养老护理人员和老龄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加强对各类为老服务队伍的培训工作。社区要配备专业社工,从事社区养老服务指导和志愿者管理等工作,提升老龄工作队伍专业水平。

(五)建立监督检查评估机制

各街镇、x社区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

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在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十分高兴参加今天的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下,我市老年教育工作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多次获得全国、全省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老年大学人数越来越多,专业、班级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四级教育网络已初步形成,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愈加适应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教育已日益成为全市“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市教育的闪光点之一,展示出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可喜发展前景。我市各种类型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成为老同志、老龄人增长知识的课堂、欢度晚年的乐园、老有所为的场所,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好评和赞赏。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对做好老龄工作提出了“五个老有”的要求,“老有所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人口近13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9000万,我市150万人口中,老年人约16万;据联合国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达20亿,占总人口的21%;而中国在这方面速度会更快些,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占总人口的25%左右。到那时,无论世界还是中国,人口结构都将发生变化: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人口,出现倒挂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经常思考,景德镇市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两个体系的建设如何有机协调、整体推进?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新的教育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包括老年教育在内的全市教育如何进一步普及、提高?景德镇已形成的教育特色如何扬优成势?当前,景德镇市教育面临的不仅是要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还要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机关教育、企业教育,乃至整个学习型社会教育的需求。 一、审时度势,站在新的高度认识我市老年教育 发展老年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老年教育是党的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于不断学习,包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我市老年大学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带头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作风,对促进和带动全社会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老年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老年教育不仅能使老年人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增强老有所为的干劲,还能使他们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和抚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全面推动我县“十三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积极倡导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各项健身活动,增强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努力实现我县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特制定**县“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升级为路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进规划创新,使规划工作和成果体系体现战略性、增强约束性、突出指导性,为建设品质大**提供可靠的规划保证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总体目标 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县为根本,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使全县人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开拓体育市场,建设抚州地区体育产业大县,不断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之间体育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体育事业发展融入到品质大**的建设中来,发挥其独特功能和综合价值。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体育惠民。 3、坚持继承创新。主动把握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规律,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坚持开放民主,坚持开门规划。广开言路,问需为民,问计于民,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意见。 5、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围绕我市“三大战役”和“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县城市建设,凸显体育特色。 四、基本任务和措施 1、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的基本任务: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事业性体育机构为骨干,以社团性体育组织为助手,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及时调整和完善县全民健身领导机构。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强化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建设,推动各类体育协会向乡村、社区发展和延伸,提高乡镇体育活动站覆盖范围和功能作用,努力使县、乡、村等各级群体组织有效对接、统一管理,实现全县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有牌子、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的“五有”标准,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是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检测标准》,建立健全县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制定国民体质监测年度工作计划,力争“十三五”末5%以上的群众接受检测,指导全民健身科学发展。 三是到“十三五”末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 编辑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 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中文名 体育产业 解释 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注重 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 目录 1. 1 概念 2. 2 辨析 3. 3 分类 4. ?以体育产品和劳务生产方式分类 1. ?按管理体制分类 2. 4 特征 3. 5 国内外发展状况 4. ?发展 5. ?前景 1. 6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概念编辑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体育用品,也包括无形的体育服务;体育经济部门不仅包括市场企业,也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他各种机构,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个人。 广义的体育产业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两大部分”。狭义的体育产业是指“体育服务业”或者是“体育事业中既可以进入市场,又可以盈利的部分”。 辨析编辑

体育产业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主要任务 体育产业 是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更注重社会效益,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则是谋求获利,更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在资金来源方面,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是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所需资金由银行贷款,到期还本付息,办事业不收税,办企业则按利率收取利税,当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化后,经费下拨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根据其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强调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经济性质方面,事业经济性质是产品经济,运行机制主要靠行政指令,要求以福利、公益为主,以社会效益为主;产业经济性质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靠市场调节,要求以经营为主,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不仅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需要的产品,随着体育事业的产业化日益完善,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供娱乐的消费品。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的需要,专门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人也越来越多。 分类编辑 以体育产品和劳务生产方式分类 经营型体育产业:由体育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举办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以休闲、娱乐类体育项目为经营对象的产业部门。 半经营型体育产业: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带有公益性质的体育服务。 非经营性体育产业:如政府、社会团体等出资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按管理体制分类 体育主体产业:以体育资源为开发基础直接进行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体育相关产业:以体育为载体,向消费者间接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体办产业:行政部门内活动或单位利用体育资源为弥补经费不足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 特征编辑 空间依存度大:体育产业经营首先要考虑为从事体育活动的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场馆,还要考虑经营地点的区位因素等。

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体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基础设施力度加大。目前,全县有标准体育馆1个;田径场4个,其中标准田径场1个;篮球场56个,其中带看台灯光篮球场2个;球场5个;门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羽毛球场17个;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健身工程3个;全民健身路径6套。体育场地设施总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县城约平方米,乡镇约万平方米。全县人均体育设施占地面积平方米。 群众体育开展如火如荼。通过承办三次国家级篮球赛事、县自行车赛、旅游节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各项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成立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18个,注册会员1732人。同时,以居民自发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迅速发展,健步走、、健身舞蹈、瑜伽、羽毛球、篮球、足球、自行车越野等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多,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健步走和健身舞蹈成为我县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道秀丽风景。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 我县竞技体育克服人口基数少、基础设施薄弱的

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县运动员参加的XX 年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获三银、两铜的好成绩;XX 年参加省第六届县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三等奖,列全省第二十九名;XX年全省武术套路竞标赛中获得金牌1枚。 二、问题与建议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县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和欠账仍然较大,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体育基础设施欠账大 由于县财政属“吃饭财政”,县可用财力较少,民生刚性支出大,导致体育投入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全县没有1座标准体育馆、游泳池、综合训练馆,全民健身广场。县城3个社区只有2套健身路径,16个乡镇只有2个乡镇有灯光球场,全县124个村只有26个村建设了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安装了16套体育健身路径。全县110所小学有69所小学没有篮球场。根据我县县城、社区、乡村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建议加大体育基础设建设施扶持力度。按国家体育总局要求标准,分期分批解决我县县城、社区、乡村体育设施建设滞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省、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背景 “x”是我区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老龄工作部门认真落实《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x”期间,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就诊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全区五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散居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552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6720元/年。高龄津贴制度不断完善,截止x年,百岁老人保健费标准达到每人2400元/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达到每人300元/年。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家,床位数1957张,其中街镇敬老院8所、床位638张,民办养老院6所、床位1319张;在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所、床位780张。 截至x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5%。其中60-69岁老年人口4万人,70-79岁老年人口2.4万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万人。“x”期间,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区建设“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关键阶段,

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精神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精神,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1、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 2、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实现全覆盖;老年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幅不低于10%;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

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年,全省体育系统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根本任务,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努力完成十二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南京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为江苏“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全力抓好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一是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紧紧围绕“争四保五”这一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做到队队有指标、人人有目标。加强参赛备战工作管理和分类指导,按照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整体计划部署,制定冬训、预赛、决赛分阶段工作方案,提高备战工作组织水平。加大金牌攻关力度,以提高组织程度和联合攻关效能为重点,强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做好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科研医疗和体能康复保障工作。二是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松懈。始终坚持赛风赛纪“高压线”和反兴奋剂“零容忍”,严格遵守运动会各项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荣誉,展现江苏体育的良好形象。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不停步。认真贯彻全省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化结构等问题,改革管理体制、竞赛制度、训练方式,尽快出台《竞技体育优化项目结构工作方案》、《省市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省校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加强篮排足球项目工作意见》。扎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体设计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聚,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新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城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各类体育组织或机构建设,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或竞赛并形成制度。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建成并开通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健身咨询等服务。二是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乡镇一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或晨晚练健身点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送培训下乡。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积极发展协会所属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

体育产业公司 “十四五” 发展规划(专业完整模板)

体育产业公司“十四五” 发展规划 (专业完整模板)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企业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四五” 期间企业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司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2019 年企业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XX万亿元,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XX%,2016-2019 年体育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 XXX%,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二)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 (三)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 (四)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 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

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15-10-05 体育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由于社会结构不断深化,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正处于结构上的调整与变化过程,同时在面对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下,体育三大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在体制上、观念上存在诸多不适应,涌现出大量的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如何结合我国体育三大领域的发展现状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是现阶段体育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也能为体育事业改革指明方向,并为体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 1. 1 竞技体育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举国体制”,也兼有“体教结合”、“社会培养”等模式。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要形式,它是以国家统一计划管理,政府投入为主体,强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整合各地方竞技体育资源,使国家整个竞技体育发展全面向奥运会靠核心、以全拢,从而逐步形成了当前以体育总局为组织领导运会竞赛体制为杠杆、以“一条龙”三级训练网为保障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奥运争光”更是成为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中心目标。从2008—2012 年我国运动员取得世界冠军的培养方式统计情况来看,“举国体制”模式培养下的竞技运动员占主体,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模式。 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国家在第 27、28、29 届奥运会金牌榜上始终处在第一集团,中国竞技体育地位在世界竞技体育上是耀眼的,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的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体育取得的成果是显着的,也是时代所需要的。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从诸多媒体的报道和学术研究来看,现行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可调节的现实问题: ( 一) 从体制上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小,主要以三级“一条龙”的选拔培养方式,基层人才选拔只是靠体校、训练基地等,造成后备人才规模小,从运动员选材上限制了我国人口基数大的优势发挥。 ( 二) 从管理与保障上看,体校、各级运动队长期“重训轻文”,造成文化素质低下,运动员退役安置难问题突出。国家体育总局人事2002年编制的《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显示湖南等八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运动员人数的28.9%,宁夏多达78%,辽宁为34.5%。媒体也不断报道奥运冠军以搓澡为生等类似新闻,可见竞技体育“金牌效应”带来文化素质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 三) 我国竞技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国家财政部公布的财政决算报告表明,2000 年“文体广播事业费”预算数为292.24 亿元,其中拨给国家体育总局的财政经费与事业费为16 亿元。而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提供的数据,依照奥运争光计划,从2001 -2004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 1 亿元; 2005-2008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2 亿元,到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仅

老年科三年发展规划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三年发展规划 国内外学科现状 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幅度的下降,人们平均寿命,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以上。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面对老龄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于中国国情的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渐发展起来,老年专科的建设也应运而生。 本学科现状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集老年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干部保健于一体,目前开放床位56张,是无锡地区规模最大且最具专业水准的老年病治疗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我院老年科的医疗特色逐渐形成,建立了系统的诊疗常规及专科护理常规,目前诊治范围涵盖: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且具备一定的临床优势,开展多项老年相关诊疗技术。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30人,其中医师9人,护士2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 科室环境舒适,医疗设施精良,拥有心电图机、床旁监测仪(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无创呼吸机、心脏除颤仪、指测血氧饱和

度监测仪、脑电治疗仪等多种先进仪器和设备,可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满足各项治疗需求。 科室注重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每年都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我科同时也承担南京医科大学老年医学教学工作。 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基于老年医学特点的独立亚专科; 2.科室人才队伍三级梯队尚未形成; 3.科研能力不强,缺乏中华级及SCI论文,无科研基金项目。 学科3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立足一年、眼看三年、心想十年;建设无锡市不仅规模最大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市级重点专科;最终目的:通过探索、创新和实施,用爱心和信心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服务,解决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医疗卫生问题。 (二)、按照老年医学特色布局病房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借助其他医院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实情,建立适合老年人的全新医学管理模式的病房。 1、康复病房 围绕着功能恢复这一核心,对慢性病患者住院全过程实施全面的、连续的、多因素的强化干预治疗。康复病房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把病人的功能预后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使他们能够重新回归社会。

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doc

2014学校总务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总 务)-学校工作总结 (上半年) 奇台县第五小学201年后勤工作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后勤工作制度,并予以实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现将一学期总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及规划: 新年之初,根据一学期的运行情况,为了更好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又完善了以下后勤管理制度: 1、进一步完善学校后勤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强调按章办事,提高效率。 2、制定并规范学校后勤人员的考核方案,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使后勤工作人员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3、加强后勤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岗位明确,责任清晰,落实到位。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协调配合。 4、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做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学校一年规划。

(二)增强后勤工作的服务功能 后勤工作的职责我认为主要突出两方面工作:一是后勤工作的超前性。二是后勤工作人员在观念上的超前性。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年计划和月计划做好周计划安排,提前购置后勤工作人员需要的工具和学校需要的物品,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用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以师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师生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以师生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力求完美。 (三)具体工作 根据年初总务工作计划,总务工作做到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按时完成积雪的清理工作。培训后勤人员人人能上车工作,做到下雪是命令,雪停就行动。 2、调配各年级课桌,更换各年级门牌,调整办公室及功能室。 3、制作陶艺工作台,安装陶艺作品架。 4、种植灌木水腊、红瑞木和乔木榆树、苹果树、茶树、柳树。 5、更换水龙头约120个。更换开关、门窗玻璃、安全出口玻璃、疏通、维修食堂下水。 6给乔木灌木施肥、清理郁玫瑰草坪、。 8、更换室外花卉。

我国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文化体育事业,由此也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这其中,虽然有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遭受严重的挫折,而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更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灾难,文化体育事业亦未能幸免,甚至于由于文化艺术事业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而受害更深。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前行的。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文化体育事业开始走向繁荣与飞跃。1978年到现在,文化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学、艺术、图书馆、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新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根本方针,秉承“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文化政策,得到了全面繁荣。 文学创作成就辉煌。50年代始自60年代初,我国文坛上曾出现一大批反映人民翻身作主人、建设新中国的优秀作品。“文革”中,文学创作遭

到严重扭曲。进入新时期后,文学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回归,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地位。新时期文学作品,以反映时代风云、生活潮汐、改革历史和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为己任,表现了人们在改革年代的振奋精神,以及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复杂人生及心态。 艺术事业欣欣向荣。到1998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35个,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曲艺、杂技、木偶、芭蕾舞、交响乐等各个艺术门类。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大力倡导高雅艺术、民族艺术和健康的通俗艺术。艺术创作、艺术表演和艺术教育蓬勃发展。每年一度的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评奖,一年一度的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新年音乐会、新年京剧晚会、新春音乐会(民乐)等大型活动,获得社会普遍赞誉。不少优秀的民族艺术遗产和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图书馆事业有新的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2721个。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设施面貌有了很大改变,现代化技术在一些图书馆得到应用。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其馆藏居亚洲之冠,已跻身于世界五大国家图书馆之列,年均接待读者152万人次。此外,因特网和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国图网点24小时开通。 新时期的文物工作,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成效显著。“八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建国以来规模空前的文物抢救维修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濒临危险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对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制定出抢救保护规划。至1998年底,我国共有21处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馆藏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得到加强。文物流通领域的改

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最新)

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老年教育是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X 县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以老年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老龄服务事业,不断满足老年人群体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推进和加快我县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X—X 年)的通知》(X政办发〔X〕16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完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形成X 老年教育发展新局面。到X年,基本形成广泛覆盖、灵活多样、供给丰富、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老年教育法规制度逐步健全,职责明确、主体多元、开发灵活、平等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老年教育基础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快速发展、老年大学进一步发展和开放、远程网络教育有效运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社区社会资源不断集聚的老年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适合老年学习的资源不断丰富,内容形式逐渐多样,各级各类

教育机构广泛参与。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发挥老年大学主阵地作用。建立健全“县、镇(办)、村(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学校)办学体系,发挥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主渠道作用。改善现有老年大学(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其教学场所规范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重点推进老年教育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实施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改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机构设施设备。各级老干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要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性质尚未明确的,结合实际情况划入公益类事业单位。到X年,50%以上的镇(办)建立老年学校,2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老年学习点。老年大学设施配备应满足老年人学习需要,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县级老年大学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在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业务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基层老年教育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开展示范性老年大学创建活动。到X年,至少要创建示范老年大学1所,镇(办)、要创建(办)示范老年学校1所,要创建村(社区)示范老年教学点1个。 (二)扩展社区教育功能。积极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完善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重点推进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计划,多

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内容

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我县“十三”期间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发挥体育在 富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xxxxx”的奋斗目标,立足 我县实际,提出体育事业“十三五”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发展 的法律法规,本着“经营体育”理念和向市场推动发展思路,认真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 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增强发展体育产业促动体育消 费的若干意见》,加快工作指导转变,以增强全县人民体质,提升群 众健康素质为根本目标,加快设施建设,强化活动展开,完善组织网络,持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 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使之形成 体育参与形式由政府动员和大众自助消费转变。营造出重视体育、支 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我县发展战略。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紧紧围绕建设xxx这个中心,协调体育与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确立体育内部协调发展的关系,确保体育 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发展原则。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体育 社会化发展,鼓励和倡导民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企业投入体育事业,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与活力。 ——依法治体原则。进一步健全体育法制体系,逐步形成以《体 育法》为基础,以体育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 行政诉讼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体育法律制度体系。

三、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全 面提升xx体育整体实力,努力形成体制机制灵活、人才结构合理、场 地设施优良、群众体育普及、体育产业繁荣、赛事活动丰富、体育社 团活跃的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群众体育 ——充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持续 提升群众的体育意识,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 育氛围,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生活化、多样化、科学化、制度化。大力展开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到2020年,全县要力争形成二个在全省范围有较大影响、深受群众欢迎的大 型群众性“品牌”活动(赛事),平均每年的活动和赛事要在15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要达到5万人次,群众体质明显提升,体育人口稳步 增加,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体育人口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每天 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社会人员每周锻炼三次,每次20分钟以上);达 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0%左右。 ——健全体育组织网络。建立体育总会,使其与体育行政部门密 切配合来协调各体育社会团体的关系,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充 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体育社团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到2020年, 全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达到2.5平方米以上,社会指导站(点)发展到400个以上。全县县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50个以上,并辐射到镇和重 点村(社区),形成网络。 ——增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十三五期间,县 城内要完成一场三馆一中心建设(一场三馆,即建设一处标准的体育场、一所标准的游泳馆、一所标准的体育馆和一处标准的乒羽馆;一中心, 即在县城内建设一座少儿、老年活动中心并与健身馆于一体的室内综 合健身馆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室外建成两个灯光篮球场和一个足球

2016—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 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XX 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金水平自2011 年起连续得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于2015 年实现全覆盖,全市60 岁以上城乡居民均享受了基础养老待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报销比例,基本实现全民医疗的目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居家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机构养老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建立了户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年科学研究有所突破,XX 区被XX 老年学学会评定为富裕型“长寿之乡”。广

大老年人老有所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我市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计我市60 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户籍老年人口将从2015 年的58.45 万人和52.75 万人分别增加到2020 年的77 万人左右和67 万人左右。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纯老住户增多的趋势日益突出,对老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的人口老龄化意识还不够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较慢。这些问题,各级领导和老龄工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XX 省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从建设“民富市强、幸福XX”实际出发,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根据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我国步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20 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以上。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患者中约有 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 面对老龄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受世界发达国家老龄化工作的启发我国就开始逐步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展老龄事业。并于近年来以法令形式要求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于中国国情的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渐发展起来。老年病专科的建设也应运而生。医院建立老年疾病防治、健康管理中心和预防、咨询、护理、康复等机构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人门诊和老年病房这是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我们老年病科的医疗特色逐渐形成根据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将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作为我科重要医疗特色。此外我科还在老年痴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糖尿病形成了临床明显的优势。开展多项老年相关诊疗技术强化血糖控制及持续监测、糖尿病足检测等。 一、学科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 一、发展思路立足一年、眼看五年、心想十年二、指导 思想建设株洲市名科、最大规模的老年病房。 三、学科发展方向通过探索、创新和实施用爱心和信心为老年人提供最 佳服务“替儿女尽效心为家庭分忧愁”。 医疗方向 1.老年重症医学是老年医学领域的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的临床问题老年住院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 70-100%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和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与器官衰竭数目显著相关。老年重症医学是研究老年医学领域中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下对心脏、肺脏、肾脏、脑等多个器官保护的临床医学。在此领域我科已有的危重症患者监护和抢救设备有床旁心电、血压、指脉氧监测仪、多台血糖监测仪、除颤仪等。我科医务人员已熟练掌握危重症监护和抢救的技能如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重症救治已经成为我科的医疗特色。 2. 老年肿瘤的发生机制及早期筛查老年人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老年人肿瘤发病率高尤其前列腺肿瘤我科已作为入院常规对病人进行筛查。 医疗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