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一一、祖国统一

1、港澳问题:(维护国家主权)

(1)政策

一国两制: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为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好评。

(2)回归

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意义:港澳的回归洗刷了我国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2、台湾问题:(民主内部矛盾)

(1)对台政策的演变

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采取一系列开放措施,是海峡两岸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④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初步形成。

⑤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⑥21世纪初,胡锦涛《反分裂国家法》

(3)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利条件

①政治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②经济: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台湾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③民族:两岸人民具有强烈民族感

④历史:是民族趋势,民心所向

⑤海峡两岸交往密切

(4)海峡两岸交往的不利因素

①内部台独

②外国反华势力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二二、外交

1、五十年代

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七十年代

⑤中美关系正常化

a.背景

敌对(孤立,封锁,包围)

b.原因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国际形势变化

c.改善中美关系

c.经过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国建交《中美建交公报》

d.意义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⑦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后

⑧中国承办亚太经和组织会议

⑨“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

4、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5、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

6、推进构建和谐世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新格局中国做出了许多努力.如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发表中国自己的声音.

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三三、国防

1、陆军:解放军

2、海军

①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

②发展:1971年

③壮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

3、空军

①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

②发展:1956年

③壮大:改革开放后

4、战略导弹部队建立:1966年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全套)汇编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1.“一五”计划条件: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 本好转。 2.“一五”计划原因: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 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一五”计划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提出“总路线”的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着。党中 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6.对“总路线”的评价: ①(积极)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②(消极)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验, 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7.错误思想指导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大跃进”表现在工业和农业上。存在的问题是: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盲 目蛮干,造成人力物力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9.人民公社运动存在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严重 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 10.“左”的错误是指过分激进,脱离实际。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 风和“共产”风。 11.这次错误思想指导的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失误原因)是:①对国情分析不 够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12.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发动 ②自然灾害③苏联背信弃义。 13.中共八大后时间的建设成就:①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②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 给)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模范人物主要有: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

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第三课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10课知识要点(本材料不能代替课本,要重视课本的图片、名言和蓝框)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年9月 地点: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 为国旗,以 为国歌,以 (北京)为首都,采用 纪年;(3) 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 纪念碑(碑文要理解含义)。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 时起到的作用: 宪法。 2、开国大典时间: 年10月1日;主要仪式(见课本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巧记:一新二主、壮大 鼓舞) (1)国内:开辟了历史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 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 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成为国家的 。 (2)国外:壮大了世界 、 和 的力量;鼓舞 了世界 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年。(2)历史意义:标志 着祖国 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3)西藏地方首 席代表: 5、抗美援朝 时间:1950年10月 司令员: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 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 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 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 寒。 (2)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堵机关枪; ——烧死 ① “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②精神:他们在抗美援 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 、和 精 神。(注意:克拉克签字的照片) ▲6、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内容(目的):废除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比如:西藏),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

八下历史笔记(人教版)

初二下学期历史笔记 重庆谈判 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后,共产党力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国民党垄断抗日战争的成果,恢复国民党一党专制与独裁统治;美国实现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目的: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共产党目的:为了进一步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时间:1945年8月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分歧的根源: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 影响:国民党赢得了发动内战的时间,但失去了民心,政治上陷入了孤立的状况;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证明中共是代表人民与国家的政党。 山雨欲来 1.蒋介石调兵遣将。 2.国民党接受原日伪企业。 3.各界和平请愿代表遭特务殴打。 全面内战的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防御阶段 运用了正确的战术,在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1947年3月,采用蘑菇战术,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指挥下解放了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华东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将整编七十四师全歼,解放了山东解放区。 转入战略反攻 条件:经过一年的战争,人民解放军逐步壮大起来,国民党力量逐步削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歼敌人数:47万人 作战方针:关门打狗、决战黑土地 影响:第一次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参战部队:中原和华东野战军 歼敌人数:55万人 作战方针:中原逐鹿,60万对80万 影响:使长江中下游的华东与中原解放区得到了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0月~1949年1月31日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歼敌人数:52万多人 作战方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

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在《历史地图册》第10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3页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3根据《历史填图册》13页第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能力目标: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做个比赛,下列哪些图片中看到了中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看谁能说的最多。大家注意,比赛开始。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学生回答:恢复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总结的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师板书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过渡:历史曾经定格在这一精彩瞬间,一起来看《乔的笑》。 教师提问:乔冠华因何开怀大笑呢?

学生回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过渡:合法席位恢复的道路是艰辛曲折的,我们来看一幅图表。 教师展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变化示意图 教师提问:观察图表:对中国的支持票数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票数不断增加。 教师提问:哪些国家会支持中国呢?看哪位同学在课本上找到最快。(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回答: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发展中国家。 教师总结:他们的支持表明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可和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师提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学生回答: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过渡:不仅如此,也促使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 出示材料和图片对比: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张照片。 教师总结: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大步向前主动与周恩来总理紧紧想握,表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请大家阅读课本80页第一框题中美关系正常化。 知识点2:中美关系正常化 学生回答: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学生回答:20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教师总结: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教师进一步提问: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