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本进行贸易, 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语。然而直到明治时期, 外来语基本上还只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流行, 并未普及到民众中, 而且数量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外来语真正形成气候是在二战后, 与此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外来语深入到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它在日语中所占的份量, 不是过去任何时期所能比拟的。尤其是90 年代以来, 日本人对外来语更是趋之若鹜了。如今的日本社会语言,充斥着大量的外来词汇。日本在国际化的大潮中, 外来语增加的势头愈来愈猛。战败后的日本除了发展和振兴经济外别无出路, 骨子里不服输的日本变成一头赤裸裸的经济动物,欧美国家在文化、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迫使他追赶西方, 向西方看齐, 同西方竞争。为此, 它必须及时吸收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新成果, 而外来语的引进就成为其基础和前提之一。这是日语外来语增加的最大原因。二战结束以后, 美国文化在东瀛列岛迅速扩张, 日本从政治体制、教育制度一直到生活方式, 一切均向美国看齐, 美国成了日本的崇拜偶像, 日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语激剧上升, 据统计已占全部外来语的90% 左右。甚至有人说只要懂得英语就能懂日语中的外来语。实践也证明, 当一民族接触另一民族的语言时, 在本民族的语言中, 若找不到与其相应的词语进行翻译, 或即使译过来也不很适宜, 便常常直接借用外来语。这一规律也适用于日语。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从西方国家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几乎都出自这种客观需要, 只是在不同时期所采用标记外来语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明治维新时期, 吸收外来语是靠汉字翻译的意译词。而大正以后, 尤其是战后, 外来语

已基本上是采用片假名标记的音译词。日本被称之为世界报纸王国, 都市与地方共有166种不同的报社, 每天出版7000万份不同的报纸。发行量最大的每天有1458万份,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并且日本的电视机、收音机的普及率非常高, 超过99% 。因此, 每当外来语被使用, 就会迅速在各种传播媒介中宣传开来。特别是近几年因特网在日本的普及更加速了外来文化的交流。可以说日本发达的传播媒介在客观上促进了外来语的传播。

二、外来语影响

战后外来语大量涌入到日本社会中, 已经成为日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来语在人们的交流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用外来语可以表示、区别事物的概念、定义。2. 外来语新颖、高雅。3. 使用外来语能够婉转的表达事物。4. 外来语使日本的国际交流更加便利。外来语为日本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 已经成为日本语言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外来语也是如此, 在现代的日本社会中, 有人指责外来语已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这些主要来源于欧美词汇的外来语的大量使用,对于多年来一直以日语汉字和平假名为中心进行日语学习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外来语的理解度根据年龄有很大差异。特别是60 岁以上的老人,理解度更是远远低于国民一般水平。处于高龄社会的日本,语言的使用,更要多为这些老人着想。如今, 外来语被误用的现象确实很多, 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破坏了日语中的语法体系。2. 外来语的误用。日本人在

引进外来语只是考虑到其发音, 在日语口语中由于部分单词的发音相近, 外来语很容易被误用。特别是一部分年轻人, 外来语掌握的不太牢固, 口语中误用的现象经常出现。

三、外来语分类

从外国语言到日语外来语的变迁过程中,与日语的构造,发音,语形等结合的紧密程度,将日语外来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很久之前就传入日本,早已融入日语当中,已经不再给人外国语的感觉了的外来语。例如,「たばこ、煙草」、「天ぷら、天麩羅」、「じゅばん、襦袢」、「きせる、煙管」等。这一类外来语多数不再使用片假名,而使用平假名和汉字书写,在形式上,已经和日语没有什么区别,几乎成为日语的固有语了。第二类是这样的一类外来语。这类外来语虽然早已被日本人熟知,但是还是给人一种外来语的感觉。例如,「ラジオ」、「ナイフ」、「スタート」等。这一类外来语还是使用片假名表示。而且由于这类片假名引入日语已经成熟,所以不会给人们的交流造成困扰。第三类是给人外国语感觉比较强烈的外来语。例如,「ジレンマ」、「フィクション」、「エトランゼ」等。这些外来语,有的时候词形还会发生一些变化,是比较不稳定的。也就是说,为了与该词的外国语发音更相符合,此行会产生一些变化,例如,「ジレンマ」会发成「ディレンマ」,「エトランゼ」会发成「エトランジェ」的音。第三类外来语,也是在日常交流过程中,给人们沟通造成最大困难的。另外,日语外来语当中,经常成为问题焦点的就是和制外来语。所谓的和制外来语,就是看起来像是有欧美语言引进的外来语,但这个日语外来语

对应的英语单词,是不存在的。此外,还有一些欧美语言引进的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含义。例如,リデュース(reduce),在英语原语中是“减少”的含义,但在日语中,只限定指“减少垃圾”这个含义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加深, 今后外来语将会持续增加。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些外来语可能会消逝, 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外来语只会增加。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 外来语已成为一道蔚为壮观的语言文化风景。当日本的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交往的时候, 日语外来语的增加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了。

注释:

1引自金田一春彦.《学研国語大辞典 P297 . 原文为日语, 引文为笔者自译。

参考文献:

黄学杰: 日语外来语的增加及原因探析。

金田一春彦. 学研国語大辞典,( 日本)学習研究社, 昭和63年。

[试论,功能,语言学,其他论文文档]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功能语言学概述 1.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是由Halliday在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伦敦学派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它是从社会文化和人文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符号性、普遍性、特殊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功能语言学还涉及对语境和语类的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功能语言学理论趋于成熟,其标志是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 1985/94)的出版。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它在如语域和语境、批评语言学、评价理论、语篇衔接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2.功能语言学的语法观 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交际系统,并认为对语法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与交换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前者旨在说明语言系统表现为一种选择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是各种选择中的结构,语义是在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后者旨在阐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功能语法主张诉诸意义来描写语法,原因在于语言形式是意义或功能的体现形式,是将意义现代化的机制(张德禄,2005)。 二、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语法与功能语法对词组的定义及其观点 汉语中,词组指两个或更多的词的一种组合,所以短语指的就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这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词组与短语是一个意义相同的概念。但是,在功能语法中,词组(group)和短语(phras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认为词组是词的扩展,而短语则是对小句的压缩(Halliday,1994;Thompson,1996)。在功能语法中,词组被分为四类,即名词词组(nominal group)、动词词组(verbal group)、副词词组(adverbial group)和形容词词组(adjective group),而短语只被用来指“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这种对词组和短语的定义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创新和独特之处。 根据功能语法的观点,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开始的,而语言则是通过语法系统中的名称或名词词组(Noun or Nominal Group)来表达事物的,名词词组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了的名词。名词词组中至少应有一个充当主词(Head)的名词或代名词构成,名词前后的成分分别为前置修饰语(Pre-modifier)和后置修饰语(Post-modifie r)。主词表示所涉及的事物(Thing),是名词词组语义的核心。前置修饰语分为指示语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语言学论文

浅析会话含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及不足 姜丽 (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本科(1)班33号) 摘要:无论是社会生活中学习中,谈话都不是毫无章法无逻辑可循的简单交谈模式。谈话总有一个目的,一个能传达信息得到对方反应的方式,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在谈话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有各个阶段的谈话目的而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也就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事实上这个原则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一、引言:语言的意义寓于社会互动交际中,其表达及使用遵循一定原则及规则。会话研究主要从剖析话语结构和解释话语连贾I生两个方面进行H J。多数会话在形式上都有一定结构特征(如问候、致谢、课堂提问一回答等),并在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但是,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为了礼貌或修辞等需要并不总是使用直接言语而是使用间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使话语呈现字面意义不连贯、但言外之意连贯的特点。 二、会话含义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 f ice )于1 9 6 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 讲座上提出了语用学面的一种新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这一理论指出,谈话是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这时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即了解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简论经济语言学 摘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用层面上将已有的语言经济原则重新界定为经济语言学。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栽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是研究言语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它遵循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如何使语言经济的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关键词:言语配置;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 一、引言 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载语言经济学袁俏玲202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语言经济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母语、第二语言、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它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同,而赋予语言学习者高低有分的经济效益。 4语言的经济效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知常2002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由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所决定,因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语言政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经济语言学不是有关经济方面语言的学说。所谓“经济语言是人们理解经济问题、进行经济联系的工具。”周冰1994 语言学层面上语用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冗赘un-dancy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郭秀梅1985认为“经济即指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Leech1983将语言经济原则理解为“快捷”quick and easy。他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层次对语言如何经济进行了阐述。陈新仁1994又在Leech的基础上将语言如何经济充实为“逻辑缩约”、“语法省略”和“语音简略”。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 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 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 356浅议译者能力 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 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 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 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 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 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 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1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2 语言系统的结构 3 文字系统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4 语言单位的区别特征 5 概括性语言单位(音位、义位、词位、句位等) 6 英语和汉语的书面语书写规则的比较研究 7 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的语言生活的比较研究 8 古代欧洲的拉丁文和古代中国的文言文的相似性 9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普及的历史经验 10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启发 11 国语运动和中国语言共同化 12 白话文运动和中国的书面语改革 13 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现代化 14 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正确关系 15 文言文和普通话学习的相同和不同目的 16 中国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17 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与中国语言的发展 18 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 19 行业语言环境和行业语言的使用 20 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21 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22 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和对策 23 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4 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 25 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研究 26 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27 对儿童母语能力发展速度不一致的调查研究 28 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等)语言艺术 29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名词的比较研究 30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动词的比较研究 31 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32 三峡移民和方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考察 33 一个“方言岛”的考察 34 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比较研究 35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6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7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8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9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成分的探讨 40 一个方言词的地理研究 41 方言词语的文化研究 42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位学价值 43 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语言学论文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典型中国式英语句型现象探析 An Analysis of Chingiish in English compositions Written by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摘要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语言学术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中国式英语的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的汉语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体现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语言现象.本文探讨的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拼造出来的语法正确但不合英语语义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正确辨认和分析此类错误的类型和来源,对今后的外语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发现并描写中国式英语现象,为教师提供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步骤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倾向,真正掌握规范英语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迁移;过渡语;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文化 ABSTRACT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Chinglish, a linguistic term used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 system of inter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mother tongue and English target language used by English learners of Chinese when they haven't mastered Standard English. Chinglish is an inevitable mental disposition and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nd involves a great deal of cultural and language transfer of Chinese. Chinglish discussed here is influenc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semantically ill-formed but syntactically well-formed in Englishcompositions written by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sis of such kind of errors is of practical meaning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Chinglish error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e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procedures of Chinese students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摘要: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 日常交际 语用学〈Pragmatics〉 前言: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1.1得体原则(tact maxim). 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某件事。适用于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祈使句方面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显得礼貌。(章振邦.1999)如:have some ice-cream比close the door 要礼貌。从表示请求方面,越不直接越显得有礼貌。看下面三个句子:Carry the box. Can you carry the box?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carry the box? 这三句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普遍疑问句比直接祈使句显得有礼貌,而先提出“是否可以提出请求”的疑问句比普遍疑问句显得更有礼貌。 1.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当发出提供性的示意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如:Let me clean the hous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clean the house.前一句显得真诚有礼貌,表示热忱真心地帮助别人。 1.3赞誉原则(praise maxim). 即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用于表情和表态。这一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觉得不好,但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而说好话。如:-Do you like my new hat?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说不好而是说很好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给别人台阶下,不至于太难堪。另一类是夸大式称赞,用于正式的场合,给足别

语言学重要论文和着作-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语言学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及 应对措施 每年都有一些同学选择语言方面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但是,由于我们平时很少进行语言研究的训练,大部分同学没有阅读过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这样,同学们几乎是在完全不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程序的情况下选择了语言类的论文题目的,因而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在考察了近几年本科论文选题和往届毕业生语言类论文的基础上,对同学们的语言类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以后愿意选取语言类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同学有些参考价值。 一、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选题太大 不少题目是一个学科,或者是一个分支学科的名称,这样的题目,别说一篇论文,就是一本几十万字的著作,也只能写出一个概论或者纲要,不可能写成观点明确、论证详细的论文。比如这样一些题目:《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语言得体性研究》、《现代广告语言研究》、《汉语典故词语研究》等。第一个题目《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是汉语的“模糊语言”还是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模糊语言”,是古代的还是

现代的,是外交方面的还是军事、政治方面的?就汉语范围内来说,古代汉语的模糊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模糊语言在“语用”上肯定是不同的。这么大的题目,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从后来写成的论文来看,也只是大话、空话,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2.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和题目太大相一致的问题是,选题中没有体现出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范围。比如上文所罗列题目中的《汉语典故词语研究》,汉语的典故词语是非常多的,题目中没有交代作者要研究的是哪一本书或者是哪一部词典的“典故词语”,而要研究所有的汉语的典故词语的话,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而且这个题目也没有说明要研究汉语典故词语的哪一方面的问题:是来源方面的,还是应用方面的或是结构方面的。也就是说,这个题目实际是一个研究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 (二)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论文选题时,首先要想到把研究的对象锁定在一个比较明确具体的范围内:比如要研究古代汉语,第一步是选定古代汉语中的一本典籍,比如《论语》、《孟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然后再确定研究这本书哪一个方面的问题:是词汇的还是语法的?如果选定研究语法方

系统功能语言学论文

A Metafunctional Analysis of Martin Luther King’s I Have a Dream Chapter I Introduction This thesis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great speech I Have a Dream, delivered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it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author successfully develops it, strengthens the theme and reaches the ideal effects. Such a powerful English political public speech has long been repeatedly studied and excerpted ever since it was first delivered in Washington. Many scholars have also analyzed either the oral or the written speech tex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However, few of them have ever tried to apply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SFG) to analyze it. As SFG will become the backbone theoretic support in this paper, it is important to start with the following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For their own research purposes, linguists present different methods for analyzing discourses. Here are some examples: Schiffrin in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introduces 6 methods for discourse analysis: speech act theory, international sociolinguistics,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pragmatics, conventional analysis, variation analysis, socio-cultural analysis,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y can be roughly categorized as Structuralism and Functionalism according to their theoretic base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ical and general linguistics were well established as academic discipl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some linguists begin to do some research on language from functional prospective. These linguists stress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language, emphasize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function of lingual forms and interpret lingual phenomena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contexts. SFG is the representative theory of Functionalism. SFG, mainly developed by M.A.K. Halliday in the 1960s, is “a theory of meaning as choice, by which a language, or any other semiotic system, i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