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版(必背)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版(必背)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版(必背)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版(必背)

《中药学》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导言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总论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1.《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5.《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李时珍。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思考:为何称为“纲目”。6.《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7.《中华本草》当代本草代表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8980种。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中国最经典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第二单元中药的性能

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何谓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也就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第一节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二、四气的确定依据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故四气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三、四气的所示效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四、具体表述有些药物,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五、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六、四气的临床意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炮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 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第二节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二、五味的确定依据五味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真实滋味。

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昆布之咸。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功能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以功效推定其味的方法。如葛根,临床证明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发表透疹,用口尝所得甘昧只能解释归纳其生津止渴作用,而发表透疹则难以归纳解释,故又据发表透散多味辛的原则,再赋予其辛味。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三、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荆芥、薄荷;治疗气滞的香附;治疗血瘀的川芎、红花,都有辛味。副作用: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

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副作用: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滑脱不禁的证候。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涩汤止泻等。副作用: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的含义较广,①通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②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能除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③清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神躁心烦,目赤口苦等证。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区别。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称为苦温燥湿;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称为苦寒燥湿。苦能坚的提法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等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 泻火存阴”之理解释。“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是直接作用。苦能坚阴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坚厚脾胃:增进食欲,黄连、龙胆草。 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 6.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莲子固精止带,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四、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气味配合(一)意义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将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性能。如紫苏与薄荷虽均味辛而能发散表邪,但紫苏性温而发散风寒,薄荷性凉而发散风热;黄芪与石斛虽均味甘而能补虚,但黄芪性温而善补气升阳,石斛性微寒则善清热养阴。(二)原则气与味配合的原则有二: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三)规律气味配合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四)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再如,麦冬、黄芪皆有甘味,麦冬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黄芪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性味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药物。紫苏、辛夷性味皆是辛温,都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而紫苏发散力较强,又能行气和中;辛夷发散力较弱,而长于通鼻窍。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

第三节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效用:药物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

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三、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四、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如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薄荷、蝉衣、蔓荆子等;又如治疗病位在下的脚气肿痛,常选用药性沉降的黄柏、苍术(以沉降为主)、牛膝等。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如治疗病势下陷之久泻脱肛,常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再配用药性升浮而能升举阳气的升麻、柴胡等;治疗病势上逆之肝阳上亢,常选用药性沉降的夏枯草、磁石、熟地黄等。

3.据气机运行特点选择用药有时也根据气机升降出入周而复始之特点,在组方遣药时,常将升浮性药与沉降性药同用。至于以何为主,以何为辅,当据情酌定。如黄龙汤为泻热通便、益气养血之方,即主以性沉降之大黄、芒硝、枳实等,佐以少量性升浮之桔梗,使降中有升,以增强疗效。五、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六、影响因素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四节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二、理论基础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三、归经的确定依据 1.药物特性每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时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尤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 2.药物疗效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四、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经等;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阳属性表述,如入少阴、入太阴、入厥阴、入少阳、入太阳、入阳明;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如入少阴心经、入厥阴肝经等。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清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

第五节有毒与无毒

有毒与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一、含义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一般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和“毒”的大小,与其对人体伤害程度的轻重及治疗作用强弱成正比。二、毒的特性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损害人体,常用治疗量范围较小,安全性低。药量稍微超过常

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谓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①药物的总称。即“毒”与“药”通义。如《周礼·天官·冢宰》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卷十四又云:“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以上文献中,“毒”即是指“药”。②药物的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偏性。临床用药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调整气血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古人常将药物的这种偏性称之为“毒”。总称。广义的“毒”虽在表述上有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之分,而实际上却很难分割。因为从理论上说,凡药必有偏性,有偏性才可称其为药。故也有人据此将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概括为药物偏性的总称。也就是说,广义的“毒”是指药物偏性的总称。三、确定依据 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 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四、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五、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品种混乱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 2.误服毒药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中毒。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3.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4.炮制失度有些有毒药生用毒大,炮制后毒减。若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发中毒。如有人服用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 5.剂型失宜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 6.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配伍不当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8.管理不善有些单位对剧毒药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病人,造成中毒身亡。9.辨证不准临床因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明为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10.个体差异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病人服后引起过敏,临床时有报道。11.离经悖法无论是应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及中成药,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引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六、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单元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第一节功效

一、含义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所谓高级功效,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其表述用语,成熟精炼,简明扼要。所谓初级功效,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直接观察等手段,对药物防治、诊断疾病及改善机体某种状况的客观记载其表述用语,原始直白,虽也简明,但不精炼。二、认定中医对中药功效的认识、概括和确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及归纳分析反推而得。三、表述中药功效的用语大多采用动宾短语。常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截疟”,“治瘘”,“主头风、耳聋”,“延年”等。四、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中药的功效是与中医辨证方法相应而生,每一种中医的辨证方法都有与其相对应的中药功效群。(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相对应。如对应表里辨证的有解表、发表、温里等;对应寒热辨证的有清里热、散里寒等;对应虚实辨证的有补虚等;对应阴阳辨证的有滋阴、敛阴、补阳、回阳等。(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辨证的六淫与疫疠、七情、饮食劳伤等辨证相对应。如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对应七情的有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等;对应饮食劳伤的有消食、消积、补虚、强身等;(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对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等;对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等;对应津液辨证的有生津、利水、逐水等。(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对应。对应心脏的有养心、清心;对应肺脏的有宣肺、清肺、润肺等;对应脾脏的有补脾、温脾等;对应肝脏的有疏肝、清肝、平肝等。(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等。(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如疏散风热、清气分热、凉血解毒。(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如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这种分类法,突显了中药学与中医辨证的紧密关系,有助于深入掌握与研究提高中药的功效。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2)对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等。(3)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痹证、黄疸、肺痈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它药的疗效,如截疟、祛风湿、利胆退黄、消痈排脓等。(4)对现代病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现代医学所描述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如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等。

第二节主治病证

一、含义所谓主治病证,是指药物在临床的主要适应病证,也称主要适应范围,简称主治。二、认定中药主治病证的认定,主要是通过生活实践与临床实践而得。其与中药功效的认定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三、表述一般说,中药主治病证的表述用语可分为三类,即:1.病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2.证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

第三节相互关系

一、初级功效与高级功效初级功效是高级功效的基础,而高级功效是初级功效的升华与提高。明末清初之前,二者常相混杂表述,且多用初级功效,少用高级功效。二、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主治病证是确定中药功效的依据,功效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治热痢”是黄连的初级功效,提示黄连的适用范围为“热痢”;而去掉“治”字后,“热痢”就是它的主治病证,成了它“治热痢”功效的依据了。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内在联系在论述中药时,往往从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性能特点是论述其在性(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所显现的特点,也可称为作用机制或偏性所在;功效主治是论述其在临床治疗中所显现的效用与适应范围;配伍应用是依据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药物的性能特点统领并高度概括其功效主治,而功效主治又是其性能特点在防治疾病时的具体展现;药物的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是指导其配伍应用的基本依据,而配伍应用又是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在防治疾病与强健身体时的具体运用。

第四单元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需的。

第一节配伍

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二、配伍的目的 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3.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三、内容(一)七情配伍 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就是指七种配伍关系。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2.内容(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

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辨证看待相恶: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十八反”(见“用药禁忌”)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练习题:多项选择题配伍用药时应加以注意或禁止的是() A.相畏 B.相恶 C.相使 D.相反 E.相杀

[答疑编号0019040101]

【正确答案】BD

应用毒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的配伍关系有() A.相恶 B.相畏 C.相须 D.相杀E.相反

[答疑编号0019040102]

【正确答案】BD

表示增效的配伍关系有() A.相反 B.相使 C.相杀 D.相须 E.相恶

[答疑编号0019040103]

【正确答案】BD

表示减毒的配伍关系有() A.相畏 B.相反 C.相使 D.相恶 E.相杀

[答疑编号0019040104]

【正确答案】AE

(二)君臣佐使 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容(1)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

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2)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

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

第二节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各论讲解)四个方面。一、配伍禁忌(一)配伍禁忌的含义即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包括十八反、十九畏。(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八反歌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三)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二、妊娠禁忌(一)妊娠禁忌的含义即指有些中药能损害胎元或导致堕胎,在妊娠期应予以避忌或慎用。(二)妊

娠禁忌药确定原则(分类)在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①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②慎用药:则主要是

活血祛瘀药、破气行滞、攻下药、辛热及滑利之品。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

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等。三、服药食忌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黏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敛邪等不良作

用。具体应用时,须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需要区别对待: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烈性酒;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表证忌食油腻类食品,等等。

第三节剂量

一、含义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二、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及换算明清以来,采用16位进制.即1斤=16两=160钱。现今采用公制,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即1两(16位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一般干品药为3~9g,部分为15~30g。各单味药后所标用量即此。三、确定剂量的依据(一)药物的性质性能 1.药材质量:质优力强者,用量宜小些;质次力不足者,用量可大些。 2.药材质地:花叶类质轻之品用量宜轻,金石、贝壳类质重之品用量宜重;干品用量宜轻,鲜品用量宜重。

3.药物的气味: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药,用量宜重;气味浓厚作用峻猛的药,用量宜轻。

4.有毒无毒:有毒药.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得超出安全范围;无毒药,剂量变化幅度较大,可适当增加用量。(二)用药方法 1.方药配伍:单味应用时剂量宜大。复方应用时剂量宜小;在方中作主药时用量宜稍大,而作辅药时则用量宜小些。 2.剂型: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剂时用量宜小。 3.使用目的:如以槟榔行气消积用6~15g 即可,而驱绦虫则需用60~120g。(三)患者情况 1.体质:在以祛邪为主时,体强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以补虚为主时,脾胃强健者,用量宜稍大;脾胃虚弱者,用量宜轻小。2.年龄:小儿发育未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故用量宜减小;而青壮年气血旺盛,对药物耐受力较强,故用量宜大些。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5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3.性别:一般说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投用活血化瘀药则宜减量。4.病程:新病正气损伤较轻,用量可稍重;久病正气损伤较重,用量宜轻些。

5.病势: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6.生活习惯与职业:如以辛热药疗疾,平时不喜食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下作业的人用量宜轻,反之则用量宜重。(四)因时、因地制宜依据气候的冷暖和地域的干燥或潮湿增减用量等。

第四节煎服法

一、特殊煎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以下对常用特殊煎法进行介绍。①先煎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10~15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生川乌、附子等毒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②后下如薄荷、白豆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③包煎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

车前子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以上均宜用纱布包裹入煎。④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⑤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融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⑥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

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时,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有些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成分难溶于水或易被破坏的药,宜研粉冲服,如牛黄、羚羊角、琥珀等。⑦煎汤代水如灶心土。二、服药方法(一)服药时间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1.空腹服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2.饭前服因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用。 3.饭后服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4.睡前服如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便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5.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二)服药次数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再致吐。(三)服药冷热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宜热服,服后还需温覆取汗。至于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饮冷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此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

第五单元解表药

各论每一单元如何讲解

每味药如何讲解【来源】【性味归经】【性能特点】

【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药理】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性能功效: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习惯上常将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①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

②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配伍】临床应用时,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使用注意: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①发汗解表(发汗力猛):风寒表实无汗证。配桂枝。②宣肺平喘:咳喘。a.风寒袭肺:杏仁、甘草。b.肺热咳喘:石膏、杏仁、甘草。③利水消肿:水肿兼表邪者。

【配伍】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桂枝①发表解肌(发汗力弱):风寒表实无汗及风寒表虚有汗(有汗能止,无汗能发)。②温通经脉:寒凝血脉证(痛经、闭经);寒湿痹痛。③通阳化气(助阳化气):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证等。注意:阴虚阳盛、孕妇慎服。【点击按钮】为了让您更好的理解“桂枝的配伍意义”,以下的文字请您查阅:【配伍】桂枝配白芍:桂枝辛甘性温,功能发表助阳、温通经脉;白芍酸甘微寒,功能养血敛阴止汗。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

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紫苏①发表散寒:解表力弱。应用:外感风寒轻证。②行气宽中:胸腹气滞证。③安胎: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④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等。用法: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解毒。生姜①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轻证。②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寒饮呕吐等。③温肺止咳:风寒客肺的咳嗽。④解毒: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特点:素有“呕家圣药”之称。荆芥①散风解表:辛而不烈,微温不燥,既散风寒,又散风热。应用: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皆宜。②透疹(宣散透疹):麻疹外出不畅。③止痒(祛风止痒):风疹皮肤瘙痒。④疗疮:疮疡初起。⑤炒炭止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用法:荆芥穗发汗力强。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

防风①祛风解表: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对应病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风疹瘙痒。②胜湿止痛:配伍引经药,无所不达,治一身之痛。应用:一身之风寒湿痹痛。③解痉:破伤风等。小儿惊风。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同中之异:①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②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③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以此

为异。细辛①祛风散寒: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特点:外散风寒,内扶阳气。应用:阳虚感冒。②通窍止痛:特点:鼻渊头痛。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③温肺化饮:寒饮咳喘。如小青龙汤。注意:用量<3g。辛不过钱。

白芷①发散风寒: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②通窍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③燥湿止带:风寒湿痹,寒湿带下。④消肿止痛:

疮疡肿痛。香薷①发汗解表: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

证。②和中化湿:暑湿证—泄泻、呕恶等。③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苍耳子①散风寒:风寒感冒。②通鼻窍:治鼻渊要药。③除湿止痛,止痒:上通脑顶,下行

足膝,外达皮肤。应用:1)一身上下湿痹拘挛;2)风疹瘙痒。注意:有小毒。

辛夷①散风寒:风寒头痛。②通鼻窍:治鼻渊要药(鼻渊、鼻塞、鼻流浊涕)。风寒头痛鼻塞。

煎煮方法:包煎。西河柳①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心经。②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③主治病证:1)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2)风寒湿痹。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薄荷①宣散风热:风热表证、风温初起。②清利头目:头痛、目赤、口疮等。③利咽:风热咽喉肿痛等。④透疹:应用:1)风疹瘙痒;2)麻疹外出不畅等。⑤疏肝:肝气郁滞,胸闷

胁胀。注意:不宜久煎,入汤剂当后下。牛蒡子药性特点:味辛苦,性寒,能升浮能沉降。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宣肺利咽:1)肺热咳嗽痰多;2)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痄腮。③解毒透疹:麻疹不畅,风疹瘙痒。④消肿疗疮:热毒疮肿,痄腮。

注意:兼可通便,便溏者慎服。蝉蜕药性特点:质轻升浮,虫类药搜风。

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②透疹止痒:1)麻疹不透;2)风疹,皮肤瘙痒等。

③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翳障。④息风止痉:破伤风,小儿夜啼等。注意:孕妇慎服。

桑叶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期。②清肺润燥:清润中兼以通络。应用:肺热燥咳。③平肝明目:肝火亢盛或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④凉血止

血:血热妄行证。注意:多用生桑叶,止咳用蜜炙桑叶。菊花①疏散风热:散风热之力和缓。应用:1)风热感冒;2)温病初期。②平肝明目:既平肝又清肝。应用: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眼目昏花。③清热解毒:疮疡肿毒。注意:黄菊花

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疏散风热、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葛根①解肌退热:解肌效优,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应用:1)项背强痛;2)外感表证等。②生津:用于消渴病及热病伤津口渴。③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④升阳止泻:湿热

泻痢初起,脾虚泄泻。柴胡①解表退热:解热效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之热皆可清退。1)感冒高热;2)少阳病之寒热往来。②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③升举阳气:阳气下陷之子宫下垂、脱肛等。【配伍】柴胡配黄芩:柴胡善疏散退热;

黄芩善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升麻①发表透疹:发表力较弱。应用:风热头痛,治阳明头痛最宜,麻疹不透。②清热解毒:善解阳明热毒应用: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③升举阳气:气虚下陷之

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不同点: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蔓荆子①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②清利头目:质轻升浮,主散头面风热之邪。应用:治偏正头痛要药,又治头晕目眩等。③祛风止痛:

风湿痹痛,肢体拘急。淡豆豉①来源:豆科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②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③功效:解表,除烦。④主治病证:1)风热表证。2)热郁胸中之烦闷不眠。浮萍①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②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③主治病证:1)风热表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3)水肿,小便不利。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或捣汁饮。⑤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慎服。木贼①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②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肝经。③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④主治病证:1)风热目赤,翳障。2)血热下血。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⑥使用注意:本品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

第六单元清热药

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主治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药性大多寒凉,味多苦。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等。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二、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1.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壮热、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等。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口苦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等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黄芩、黄连、黄柏等3.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内伤血热证:可见心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量少,舌红少苔。生地、玄参、丹皮、赤芍。4.清热解毒药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痄腮等,其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用。金银花、连翘、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欧阳歌谷创作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欧阳歌谷(2021.02.01) (五年制)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政治、体育、劳动等教学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培养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医药卫生事业振兴而献身,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具有中医文化特色和全球化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政治、体育及创新创业等教学基本要求 1. 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日

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 国防、体育教育等 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国防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注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以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为特色,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竞争的品质及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遵循“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艺术与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中医文化教育,培养中医大学生的审美修养、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训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健康。 3. 素质拓展教育 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设计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学校实施学分化管理,主要从思想政治与

最新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50题

最新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50 题 单选题 1、患者,男, 50 岁,患消渴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中医辨为肾阴虚症,处以六味地黄汤,药用:熟地黄 24g、酒茱萸 12g、山药 12g、泽泻 9g、牡丹皮 9g、茯苓 9g。7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患者服完 7剂后即来就诊,自诉消渴等症状有所缓解,并云 : 因长期出差而不便服汤剂,希望服用组成与功效相同的成药。鉴此,医师根据病情,建议其服以六味地黄汤方制成的成药,不适宜的剂型是 A 炼蜜 B米糊 C米醋加水 D 药汁 E 聚乙二醇 6000 答案:A 按赋形剂不同,丸剂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牛黄解毒丸属于大蜜丸,常以炼蜜为赋形剂。 单选题 2、下列哪个是右图所示药材的药理作用 A 抗病原体 B解热 C抗炎 D 抗毒素

E镇痛

答案:E 本题考查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清热药主要有抗病原体、解热、调节免疫作用。 单选题 3、香豆类化合物具有荧光的原因是结构中的 7 位连有 A 厚朴酚 B麻黄素 C大黄素 D 紫草素 E紫花前胡素 答案:E 紫花前胡素属于香豆素类;香豆素类及其苷因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又可重新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 单选题 4、下列药物的炮制品不用醋炙的是 A 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 B引药入肾,增强补肾阴、安胎作用 C引药入肾,增强补肾阴、强筋骨作用 D 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退虚热、安胎作用 E引药入肾,增强滋肾阴、强筋骨、安胎作用 答案:A 抗炎、抗毒素、抗肿瘤和 在热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以

国家执业药师报考条件

国家执业药师报考条件 国家执业药师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专学历,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5年; 2、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3年; 3、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硕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1年; 4、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博士学位; 5、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相关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年限相应增加1年。 中专考生:符合原人事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34号,以下简称原规定)要求的中专学历人员(含免试部分科目的中药学徒人员),20XX年12月31日前可报名参加考试,考试成绩有效期按原规定执行,各科目成绩有效期最迟截至20XX年12月31日。按照原规定,中专学历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中专考生按照原政策,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中专学历,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7年可以报考! 执业药师考试工作年限计算时间截止日期为报考年度的当年年底,在报考当年12月31日前满足年限规定的考生可以报名。 二、免试条件 符合《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报考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药学或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药学岗位工作的,可免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只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取得中药学或中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可免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只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30103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办学特点,以及“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岗位为前提、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 学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专科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基本知识 1、掌握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各科基本知识,熟悉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 2、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实训操作知识。 4、了解医院管理、医疗卫生法规等基本常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论治能力以及急症的预处理能力;具备适应初级卫生保健的实践能力。

2、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达到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B水平。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应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4、能借助辞典查阅外文医学资料;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需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应取得两种以上技能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计算机(一级B)、保健按摩师资格证(中级)、药品营销员资格证等。 (三)基本素质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医学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 2、通过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品德。 3、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向学生开放校内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扎实的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 三、职业领域 (一)专科中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中医药行业内的药品营销、医疗器械销售、医疗咨询等工作。 (三)医疗、卫生保健、药品营销等行业的自主创业。 (四)其它行业。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 (一)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五、主要专业课程

中药学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川芎的功效为 B.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 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药物为B. 鸡血藤 3 ?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E.黄芪 4 .哪项不是熟地黄的功效B.活血 5. 厚朴的功效是D.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6 .麻黄根的功效是:A.敛肺止汗 7 ?下述哪项不是中药的性能 C ?轻 重 8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B.《新修本草》 9 ?常用治疥癣、秃疮、湿疹的药物是: E.硫黄 10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的药物组合是:C ?柴胡、黄苓 11 ?既疏散风热,又疏肝解郁的药物是E .薄荷 12 ?马钱子的功效为C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3 ?用治脾寒泄泻,腹中冷痛的药物 是C .益智仁 14 ?肺气亏虚的短气喘促,脉虚自汗,宜选 A .人参 15.能缓和药物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的药物是 D .甘草 16 .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证,宜选D.山药 17 .既能安神又能纳气平喘的药物是A .磁石 18 ?具有软坚散结之效的平抑肝阳药 是C ?牡蛎 19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仙鹤草的功效E.退黄 20 ?既能行气散结,又能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 .荔枝核 21 ?宋代最有影响的本草著作是 D.《证类本草》23. 七情配伍关系中表示增效的是 D.相使 24. 下列哪味药不反甘草? C.大蓟 25. 既利咽开音、透疹,又息风止痉、退翳 的药是E.蝉蜕 26. 治疗咽喉肿痛,首选E.射干 27. 性微温,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 可应用的药是E.防风 28. 治少阴经头痛的药是 D.细辛 29. 治气滞血瘀,胁肋脘腹疼痛,常用川楝 子配伍C延胡索 30. 既温肺化饮,又温中回阳的药物 是B干姜 31. 具有托毒生肌作用的药是 A.黄 芪 32. 下列哪项不是青蒿的功效?E凉血 33. 既能消食化积,又能下气化痰的药是C 莱菔子 34. 既健脾燥湿,又止汗安胎的药是 E.白术 35. 别名为大力子的药是A.牛蒡子 36. 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药是C.青皮 37. 味甘质粘的止血要药是 C.阿胶 38. 下列哪项不是金钱草的主治证? B痰饮咳喘 39. 既清热解毒,又升举阳气的药是 C.升麻 40. 既破气行血,又消积止痛的药是A莪术 41 ?中药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的 使用始于: D.唐代 42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 是哪部著作:D.《本草纲目》 43 .下列除哪味药外均能散风热,透疹:E. 柴胡 44. 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增强毒性反应 或副作用的配伍是:C.相反 45. 除哪味药外均具有利水功效:C._ 黄连 46 ?下列哪项不是虎杖的功效:E.滋阴降火 47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选哪味药:C.知母 48.善治肺痈吐脓的药物是:C.鱼腥草 49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是: D. 苦参 50 .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功效: C. 祛风杀虫 51 .退虚热,善除无汗骨蒸的药物是D.地 骨皮 52?下列哪组属沉降药性:E.苦酸寒 53?补益药应该在何时服:C.空腹服 54. 平性药是指:E.寒热偏胜之性不显著, 药性平和的药物 55. 善治小便混浊色如米泔膏淋的药物是: C.萆薢 56 .《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是 B . 宋代 57 ?芫花醋制用的目的是D.减低毒 性 58 ?具有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功效的 是:E .天花粉 59.柴胡治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 苦咽干,与下列何药配伍最佳: D.黄苓 60 .均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药对 是:D.砂仁、白豆蔻 61. 以植物花粉入药的是B蒲黄 62. 产于江苏的道地药材是B薄荷 63. 下列不属于十九畏”的是E 丁香畏三棱 64. 宋代本草的代表著作是B《证类 本草》 65. 既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又可温 肺化饮的药物是A干姜

中药学试题与答案A

《中药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归经 2、相使 3、中药学 4、补虚药 5、引火下行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四气是指。 2、苦味的作用是,甘味的作用是。 3、桂枝的功效是。 4、被称为“夏月麻黄”的中药是,治风通用之品为。 5、能够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药物为。 6、利水渗湿药分为类。 7、半夏的功效是。 8、石膏具有之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等。 9、人参的功效是。 10、在清热解毒药中,为治痢要药,是治疗肺痈的要药。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桔梗药性上行,牛膝药性下行。( ) 2、在补气血方中,常配入少量肉桂能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 ) 3、荆芥、防风性较平和缓,有和解退热之功,无论外感风寒、风热表证均可治疗。( ) 4、白豆蔻可用于胃热呕吐( )

5、柴胡善升脾胃之阳气而举陷;葛根善直接升举阳气;升麻善疏木达土。( ) 6、白芨收敛止血,用于治疗多种出血证。( ) 7、牛黄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惊痛抽搐等证。( ) 8、青蒿具有发汗解表、解毒、截疟之功效。( ) 9、独活辛散苦燥,善祛风湿止痛,凡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肉关节者,无问新久,均可应用。( ) 10、麻黄配杏仁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效。( ) 四、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肺胃出血当选用:( ) A.大蓟 B.仙鹤草 C. 白及 D. 槐花 E. 白茅根 2、既通阳散结又行气导滞的药是:( ) A葱白 B薤白 C桂枝 D沉香 E枳壳 3、既能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又能化结石的药物是 A神曲 B麦芽 C鸡内金 D谷芽 E莱菔子 4、下列功能中,哪项不是桑寄生的功能? ( ) A祛风湿 B活血 C补肝肾 D强筋骨 E安胎 5、下列哪项不是郁金的功能? ( ) A活血止痛 B行气解郁 C凉血清心 D利胆退黄 E开窍醒神 6、衡量药物性能主治的主要标志是:( ) A归经 B四气五味 C升降浮沉 D有毒无毒E配伍 7、善除少阴经风寒,治阳虚外感脉沉的首选药是:( ) A细辛 B独活 C防风 D吴茱萸 E玄参 8、功能补气固表止汗,兼燥湿的药是:( ) A桂枝 B白术 C苍术 D防风 E黄芪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5709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校、院领导的重视培植及老一辈中西医结合专家带领下,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学术积淀。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于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近三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63项,获科研经费661万元,并获得多项省部级成果及专利。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脾胃病科、神志病科、护理学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及培育项目)6个:脾胃病科、神志病科、肾病科、肛肠科、护理学科、中医预防保健科;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3个:针灸学、脾胃学、中医预防医学(培育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2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胃缓(胃下垂)”牵头单位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脾胃病科、中医康复科、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中医脑血管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专病、中医妇科、呼吸科、中医肛肠科、乳腺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硕士生导师达120人,其中有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同领域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形成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所临床医学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单位作为教学基地,临床及科研能力强。 二、培养目标 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必要的现代医疗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身心健康,善于沟通,能够独立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医药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热爱中医药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业务方面: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得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得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得药物就是( ) A。荆芥 B。白芷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得药物就是( ) A。萆薢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得药物就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B.水湿停滞之水肿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得药物就是() A.沉香B.木香 C.干姜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得功效就是()

A、消食与中、化痰除痞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B、与其她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E.后下 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E。祛痰止咳 11.性味辛温得活血祛瘀药就是( ) A.丹参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E。白附子 13、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得药物就是( ) A、龙骨B.磁石C。牡蛎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 16.具有退虚热功效得药物就是() A.黄连 B。黄柏 C、黄芩D、栀子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得药物就是() A、石膏 B.知母 C.生地D.玄参E.栀子 18。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得药物就是()

2016年全国执业药师考试药学1真题及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 1.含有喹啉酮不母核结构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环丙沙星 C.尼群地平 D.格列本脲 E.阿昔洛韦 答案:B 2.临床上药物可以配伍使用或联合使用,若使用不当,可能出现配伍禁忌,下列药物配伍或联合使用中,不合理的是 A.磺胺甲口恶唑与甲氧苄啶联合应用 B.地西泮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滴注 C.硫酸亚铁片与维生素C片同时服用 D.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联合应用 E.氨苄西林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后在4小时内滴注 答案:B

3.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与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后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A.水解 B.pH值的变化 C.还原 D.氧化 E.聚合 答案:B 4.新药IV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 A.在健康志原者中检验受试药的安全性 B.在患者中检验受试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C.在患者中进行受试药的初步药效学评价 D.扩大试验,在300例患者中评价受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利益与风险 E.受试新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中继续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答案:E 5. 关于药物理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胃液中解离度低,易在胃中吸收 B.药物的脂溶性高在,则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约好 C.药物的脂水分配制(1gp)用语衡量药物的脂溶性 D.由于肠道比胃的PH值高,所以弱碱性药物在肠道中比在胃中容易洗手 E.由于体内不同的不为的PH值不同,所以同一药物在体内不同不为的解离不同程度答案:B 6.以共价键方式结合的抗肿瘤药物是 A.尼群地平 B.乙酰胆碱 C.氯喹 D.环磷酰胺 E.普鲁卡因 答案:D 7.人体胃液约0.9-1.5,下面最易吸收的药物是 A.奎宁(弱碱pka8.0) B.卡那霉素(弱碱pka7.2) C.地西泮(弱碱pka 3.4 ) D.苯巴比妥(弱酸7.4) E.阿司匹林(弱酸3.5) 答案:E 8.属于药物代谢第Ⅱ相反应的是 A.氧化 B.羟基化 C.水解

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1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教务处编

目录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1年各专业设置一览.................................... - 1 - 中医学.............................................................................................................. - 2 - 护理学.............................................................................................................. - 7 - 药学................................................................................................................ - 23 - 中药学............................................................................................................ - 41 - 药物制剂........................................................................................................ - 23 - 制药工程........................................................................................................ - 53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5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7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 - 市场营销.......................................................................................................... - 7 - 公共事业管理................................................................................................ - 87 - 应用心理学.................................................................................................... - 87 -

中药学-七版教材

《中药学》教材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3570290.html,/default.aspx 简介: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全文内容取材于网上流行的《中药学》七版教材文本格式,经过本站整理并仔细校对而成,纠正了其中许多错误。本站为每味中药配以图片,包括源态(源植物、源动物、源矿物等)、药材、饮片,以方便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中药学》。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仅收取《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所有474种中药,不包括总论,因此,章节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并配以各种索引方式,如按章节索引、按出处索引等,可以给学习者以不同的角度,以使学习者对《中药学》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一节现代中药事业发展的历程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分散经营(1949~1954) 1949年到1954年,中药主要是私人经营,据商业部门1954年统计,全国私营中药商有10.4万余户,为西药商6600万户的15倍多,中药从业人员有27万多人,私营业起主要作用。 1954年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明确指出“中药应当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遗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所以,对各省主产药材应加以调查保护。鼓励生产,便利运输,改进推销。对中药研究光做化学分析是不够的,应进而做药理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上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注意”。毛泽东这一重要指示,对中药事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药涉及多部门,为了便于协调进行工作,分工负责,由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农业部、林业部、中国科学院、全国合作总社等单位组成了中药管理委员会。由卫生部负主要责任,统一管理中药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二、中药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的体制形成与发展(1955~1985) 1955年3月1日,商业部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土产公

【免费下载】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A 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A A .神农本草经 B .新修本草 C .证类本草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纲目拾遗 2.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D A .荆芥 B .白芷 C .羌活 D .防风 E .藁本 3.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E A .温肾壮阳药 B .健脾利水药 C 益脾滋肾药 D .滋补脾肾药 E .温补脾肾药 4.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A A .沉香 B .木香 C .干姜 D .吴茱萸 E .橘皮 5.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A A .解毒敛疮 B .活血止痛 C .清热利尿 D .化瘀止血 E .祛痰止咳 6.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E A .龙骨 B .磁石 C .牡蛎 D .朱砂 E .石决明 7.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E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执业药师报名条件

考试介绍 返回顶部↑ 一、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由国家人事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拟订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及考试命题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的原则,统一固化并组织考前培训。人事部负责组织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确定合格标准。 二、考试科目: 执业药师考试科目及类型要求 三、从事药学专业工作的考生报考1、2、3、4四个科目,从事中药学专业工作的考生报考1、5、6、7四个科目。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 中药学徒、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中专毕业,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专业工作满20年。 (二) 取得药学、中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5年。可以免试: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两个科目,只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考试。

五、考试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属于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考科目的考试。 六、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场须设在省辖市以上的中心城市和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城市。应试人员凭考试通知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请考生留意当地报纸、电台、人事考试部门发布的通知。 报名条件 返回顶部↑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二、免试条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1、中药学徒、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中专毕业,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20年。

《中药学》

《中药学》教学课件 相关概念 ◆什么就是中药? ◇中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得药物。 ●传统药物得总称,相对概念,近百余年 ●大部分产于中国 ●大部分为天然产物 ●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理论体系 ◇本草:大部分来源于植物 ●常用:500种左右; ●文献:3000多种; ●目前:12800种以上; ●80%以上来源于植物。 ◇草药、中草药:中药混称 ◇民族药:理论体系不同 ◇产品形式: ●药材:药物在产地采集、初加工后得产品。 ●饮片:药材经炮制加工,降毒、增效,供调剂、制剂。 ●成药:疗效突出得经验处方,按严格方法,制成一定得剂型。 ◆中药学:(本草学) ◇基本理论 ◇具体药物: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国外相关:汉方、韩药、Herbs、Botanic 原始社会药物得起源 ◆口尝身受,药、食同源 ◆无意误食→ 有意试验→ 积累药物经验 ◆“神农尝百草” ◆长期生活、医疗实践结果 夏商周时代 ◆酒、汤剂得运用 ◇酒:“百药之长” ◇汤液:方便服用、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促进了复方药剂发展。 ◆口耳相传→文字记载 ◇钟鼎文:“药”,“治病之草,从草,乐音” ◇《诗经》:植物、动物300多种 ◇《山海经》:100余种药:动物、植物 ◇《黄帝内经》:药性理论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五十二病方》:药物240余种,炮制、制剂、用法、禁忌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本经》) ◇现存最早得药学专著 ◇作者:不详 ◇年代:东汉末年 ◇载药:365种 ◇版本:原书早佚,明清学者整理 ◇内容、价值: ●中药基本理论。“序例”:四气五味、有毒无毒。 ●“三品分类法”:上、中、下三品,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 ●总结秦汉以前得药学成就。 ●各药历用不衰,现教材:204种。 两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年代:梁代(公元500 年左右) ◇载药:730 种 ◇内容、价值: ●补充药物理论与操作原则。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各类又分三品。 ●首创诸病通用药。80余种。 ●朱书《本经》,墨书《别录》,小字作注。 ●总结梁代以前得主要药学成就,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标志。 ◆其她本草著作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斅 ●300种药物炮制方法。 ●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 ●分支学科产生标志。 ◇《吴普本草》 ◇《李当之药录》 ◇《名医别录》 ◇《徐之才药对》 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唐本草》) ◇第一部官修本草(药典)。 ◇作者:苏敬、李勣主持,23人参与。 ◇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

药士,药师,药剂师,执业药师的区别和考试要求

药士,药师,药剂师。执业药师的区别和考试要求 药士是药剂士的简称,而且通用的是“药士”,是药学专业技术职称中最低级的一种“职称”,一般中专、大专毕业1年后取得; 药剂师是药师的全称,通用称呼是“药师”,也是专业技术职称中的属于低级职称中的一种,一般大学本科毕业工作1年后取得。 中专,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一年的,就可以持单位证明到当地卫生局报考!中专毕业后工作满五年的就可以报考药剂师,大专毕业后三年,本科的一年!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 药剂师>药剂士也是要考试的。分卫生局和药监局二种考试。 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分三级: 初级:药士、药师 中级:主管药师 高级: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 药师是属于职称考试,是初级,以后还可以接着考主管药剂师是中级职称,主任药剂师(是高级职称)。 执业药师是执业资格准入证,是执业资格,需要通过全国统考,比较难。 考药剂师去卫生局报名,你得从药士考起考执业药师去当地市属人事局人才中心报名。 药剂士在卫生局报名每年11月份报,次年4月份考试,还有药监局也有类似的考试,具体咨询药监局人事教育科!大概是8月份报名,10月考试!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科目分为: 药学类: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考科目) 药学专业知识(一)含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 药学专业知识(二)含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类: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考科目)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含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中药鉴定学部分和中药化学部分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报名时间为每年的3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药剂士/药剂师考试报名流程: 报名方法为: 1,通过中国卫生人才网(javascript:void(0))考生入口注册并牢记帐户密码。 2,填写个人信息。 3,上传照片。 4,打印申报表。

2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草药栽培及鉴定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100806T)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中药资源与栽培、中药鉴定与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从事中药材栽培、种子种苗繁育、采收加工、贮藏养护、品质鉴定、质量控制、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熟悉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用药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 (2)掌握中药资源调查、保护更新、持续利用的基本知识。 (3)掌握常用药用动植物的种质保存、引种驯化、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及相关中药材质量监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中药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产品研发的基本知识。 (5)掌握中药材的真伪鉴定、质量检测与评价及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7)熟悉常用中药的药理学、药效学基本理论知识。 (8)了解中医药行业发展方向,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 能力要求 (1)具有调查、保护和抚育更新中药资源的基本能力。 (2)具备药用植物栽培、采收加工和控制中药材质量的基本能力。 (3)具备中药材真伪鉴定、质量检测和品质评价的基本能力。 (4)具备综合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研制新产品的基本能力。 (5)具备从事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基本能力。

(6)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技术解决中药材生产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专业外文书刊。 (8)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 3.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2)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药应用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3)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将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发现、制造、合理使用中药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4)形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5)重视用药对象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能够充分考虑用药对象的利益并发挥中药资源的最大效益。 (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7)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8)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9)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中药学、农学、生物学。 (二)核心课程 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

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就是指专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作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称,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川芎、黄连、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和砂仁等等。 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修治: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2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3火制:炒(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炙、烫、煅、煨(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至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 4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炖法、潬法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四气:就是指寒热温良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性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泄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倾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多用治热证、火证、咳喘、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甘:“能缓、能和、能补”,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方面。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咸:“能下、能软”,即具有写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涩:“与酸味要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出血等证。 其中,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升降沉浮:使药物对人体不同的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姜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