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主学习的思考

自主学习的思考

自主学习的思考
自主学习的思考

对我校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思考

贺国惠

我校高一年级当前进行的教法与学法改革切中了我们教学两方面的弊端,对于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意义。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改革的深入持久地进行,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思想不统一,年级组、备课组内部没有形成共识,有些教师甚至已经回到了老路上。二是概念不清楚,对于自主学习的特征、核心,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的区别等不太清楚。三是缺乏探索勇气和精神,对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中遇到的问题持畏难态度,不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9月20日有幸参加了高一语文备课组“自主学习”研讨会。高一语文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学习的热爱程度让我钦佩。研讨会澄清了一些错误观念,如“何为自主”,基本上明确了下一步的做法。当然,这个研讨会也留下了更多的问题让大家思考。我觉得这很好,问题越辩只会越明。这里我想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浅陋认识,以抛砖引玉。

、、自主学习的内涵

要弄清自主学习的含义,我们可以先看看国内外的研究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目标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维持或促进积极的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认知监控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齐默曼则认为,自主学习是针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参与者时,他们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我国学者庞维国则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我认为,上述理论的共同点为以下几点:一、自主学习的主体一定是主动的;二、自主学习的过程一定是完整的;三、自主学习的目标一定是明确的;四、自主学习的行为一定是自主的。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指出:“如果老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这个呀’,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他成为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正因为此,为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选择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中的教师

从目前改革实践看,我们对教师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存在以下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习,因此,教师只起监督和督促作用;二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质疑,教师的作用只是答疑;三是认为自主学习只是限于预习过程,教师的作用只是出预习提纲。

当然,明确了自主学习的含义,上述认识的错误之处就不言自明了。但是,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到底居何地位,起何作用,这个问题若不辩明肯定会极大地影响教改的进程甚至教改的成败。

我们都知道,教学并不等同于发展,有时它甚至成为摧残、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激发学生强烈学习需要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支持者——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者,培养良好习惯的帮助者,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者,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导者,尤其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由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必须有学习的需要,需要强烈兴趣驱使他们。而兴趣主要靠教师去

培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我们的语文课、语文活动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应有意识地运用生活中的鲜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使全体学生因关注而学;尽可能与学生“对话”,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共鸣,使学生因情感驱动而学。无论因好奇、因关注,还是因情感,都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帮助者

我们的学生处在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高中阶段紧张的语文学习所需要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并没养成。一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强调“读读背背”,因此他们没有养成“拿笔”的习惯,不愿做课堂笔记,不愿做学习笔记,因此很不适应更强调理解和运用的高中语文学习;二是由于初中课本文章篇幅不长,对记忆能力要求不高,没有养成反复背诵的习惯,难以完成高中语文的大量的背诵任务;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丢失了;四是基本上没有预习的习惯。

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在自主学习中,我们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下大工夫。首先,培养学生积极、自信参与课堂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动笔,二是该背的一定要背。

三、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课堂由学生主宰。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流失呢?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魅力的流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更需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展示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导”字。

教师要在略高于学生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感悟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阅读的紧张度与密度;要对学生的意见观点加以整合,发表更高一筹的见解,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把学生引入更高的思维层次中

去;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应作必要的点拨与精练的讲述,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在点拨中要将自身积淀的学识和才情,通过讲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既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之情,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强调的是,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必要的讲授。不过讲授要精炼,要精当,要精辟。除了上述“导”的措施外,在讲授中,教师应注重比较手段的运用,增加让学生体验的机会。

四、教师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者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省,对学习结果与目标的差异作出解释和说明。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每一环节,包括学习步骤的安排、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策略的选择甚至包括学习结果的归因,帮助学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的学习行为、具体的知识内化为抽象经验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评价后的情感反应。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失败被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行动的动机,若被归因于外部的、不稳的、可控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会强化进一步行动的动机。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积极的归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使学生能始终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语文学习。

三、自主学习中的陷阱

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意味着我们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将说的机会让给了学生,将问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但是,实践中可能有许多陷阱,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认真研究,就会被它们掩埋。第二部分我们已经分析了教师退到幕后这一陷阱的危害,下面我们再分析三个陷阱。

一、一问一答的闹剧式课堂会导致学生学习潜能的流失。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应景式的质疑与答疑不置可否,那么就会鼓励学生对问题作浅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学习潜能也就悄然流失。布鲁纳就曾强调

指出:“人唯有凭藉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的方法。”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呈现思维问题的过程,将掌握知识的方法渗透给学生。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展示性学习结论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将零碎、多向的观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观点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加以提升,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层次性,有利于支持并促进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

二、面向大多数人的导学设计会导致优生资源的流失。

导学设计面向于大多数学生,班级的优生往往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他们的学力难以发展,其极具天赋的灵性往往难以生成。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地认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实实在在地把分层教学的思想落到实处。将讨论与争鸣的学习方式适当引入课堂,多一些必要的思维训练,少一些形式的教学常规,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优等生尽展其华。教师还应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提供一定的研究课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过份强调思维训练会导致基础知识的流失。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导读设计中绝大部分问题甚至全部问题是思维训练题,教师在答疑及讲授中重在思维训练,那么极易使学生在预习、思考、讨论、检测甚至评价中都围绕着思维训练题作文章,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作用的认识,二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力度,形式应多样,应适合众人参与。

四、自主学习中的导学设计

二、三部分在阐述对语文自主学习的粗浅认识时我已提了些不成熟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表达我的完整认识,这里我想进一步谈谈自主学习中的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中的导学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它能保证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得以贯彻落实。毫不夸张地说,在学生

自主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能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教改的成败。

导学设计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还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成功的导学设计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确定恰当的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必须适应学生实际,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要。导学设计中当然还应有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具体问题。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还应提供初步的导教设计,突出为完成目标的教法设计和活动设计。

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导学设计中应提供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应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生活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三是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指导学生领悟规律并促成学生将之内化,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导学设计中应设有学生出题、学生小结等板块,充分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在“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中诊断和反思自己,使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借助他人的反馈中强化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质。

在语文自主性学习中,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多样的语文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注意的是,语文活动的开展应最大限

度地考虑学生参与的数量,千万不能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来调动小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