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各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此期

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对热能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此期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故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的后半年,因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乳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四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增强。此期小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应加强早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学龄前期小儿抗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因接触面广,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且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

6.学龄期:自入小学前(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岁)前为止。此期小儿体格生长稳步增长,至学龄期末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学龄期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要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差2~4岁,也有种族的差异。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青春晚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此时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痤疮、贫血等。女孩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此期除了要保证供给足够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和注意充分休息外,应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的教育。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断进行,呈一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一般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

第一个生长高峰:头3个月

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自上到下);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到再控制脚的活动(由近到远);先会用全手掌握持物品,以后发展到能以手指端摘取(从粗到细);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画人(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和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受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生活环境、疾病和药物因素的影响。体格上的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更大。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如皮肤和头发的颜色、脸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早晚及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与遗传有关。

性别

性别也可造成生长发育的差异。女孩青春期开始较男孩约提前2年,此期体格生长剧增,身高、体重超过男孩,但至青春期末,其平均身高、体重较同年龄男孩为小。男孩青春期虽开始较晚,但延续的时间比女孩长,故体格发育最后还是超过女孩。因此在评价小儿生长发育时应分别按男、女标准进行。

孕母情况

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健康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孕母患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体格生长以及脑的发育迟缓;孕母接受药物、放射线环境污染和精神创伤等,均可使胎儿发育受阻。宫内发育阻滞可影响小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营养

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宫内营养不良的胎儿,不仅体格生长落后,脑的发育也迟缓;生后长期营养不良首先导致体重不增,最终也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使机体的免疫、内分泌、神经调节等

功能低下,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儿童摄入过多热量所致的肥胖也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生活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等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反之,则带来不良影响。

疾病和药物

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21-三体综合征等,对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有些药物也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如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给予链霉素、庆大霉素可致听力减退,甚至耳聋;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致身高增长的速度减慢。

第二节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一、体格生长指标

1.体重反映小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也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男较女重)及母亲健康状况有关。我国199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男孩出生体重平均为(土)kg,女孩为(±)kg,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参考值相一致。

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头第1个月可增长1000~1500g;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稳步增长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复又加快,体重猛增,呈现第2个生长高峰。

小儿体重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kg)

7~12月:体重(kg)=6(kg)+月龄×(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 kg)

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

2.身长(高)

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1岁时身长约75cm。

2岁时身长约85cm。

2~12岁身高(cm)=年龄×7+70(cm)

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

12岁时恰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比例

3.坐高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出生时为身高的67%,14岁时为身高的53%。此百分数显示了身躯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4.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约33~34cm。

1岁:46cm → 2岁:48cm →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脑积水

5.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大小与肺、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l~2cm,约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

6.腹围

平脐(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腹围。

7.上臂围:普查5岁以下小儿的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为:>为营养良好

~为营养中等;

<为营养不良。

二、骨骼、牙齿的发育

(一)颅骨的发育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岁时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约于3~4个月时闭合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下症

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

(二)脊柱的发育

第1个弯曲:3个月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

第2个弯曲: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第3个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6~7岁时韧带发育后,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为韧带所固定。(三)长骨的发育

干骺端骨骼融合,标志长骨生长结束。

(四)牙齿的发育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

出生时在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芽胞,但未萌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但乳牙的萌出时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l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乳牙萌出延迟。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1磨牙,长于第2乳磨牙之后;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顺序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8岁以后出第3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身不出此牙。恒牙一般20~30岁时出齐。

出牙为生理现象,但个别小儿可有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等患儿可有出牙迟缓、牙质差等。

第三节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展及评价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1.脑

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

370g,占其体重的l/9~1/8,达成人脑重(约l500g)的25%;6个月时脑重约600~700g;2岁时达900~1000g;7岁时接近成人脑重。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有主要的沟回,但大脑皮质较薄,沟回较浅。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与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已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神经纤维髓鞘化到4岁时才完成。故婴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于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生长时期的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

2.脊髓脊髓的发育在出生后与运动功能进展平行,随年龄而增重、加长。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做腰穿时应注意。

3.神经反射

出生时小儿即具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其中有些反射如吸吮、握持、拥抱等反射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如握持反射应于3~4个月时消失,如继续存在则将妨碍手指精细动作的发育。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不如成人灵敏,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3~4个月前小儿肌张力较高,克氏征(Kernig sign)可为阳性,2岁以下小儿巴氏征(Babinski sign)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

小儿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成第1个条件反射,即抱起喂奶时出现吸吮动作;2个月开始逐渐形成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相关的条件反射;3~4个月开始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条件反射;2~3岁时皮质抑制功能发育完善,到7~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功能达到一定强度。

二、感知的发育

1.视感知的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视觉清晰范围为在15~20cm范围内,可出现一时性斜视和眼球震颤。

新生儿期后视感知发育迅速

第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

5~7个月开始认识母亲

5岁能区别颜色

6岁视力达

2.听感知的发育

出生时因中耳鼓室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3~7天后听力已相当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6个月区别父母声音, 7~9月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4岁听觉发育完善

3.嗅觉和味觉

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

4.皮肤感觉发育

皮肤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2~3岁小儿通过

皮肤与手眼活动区分物体的大小、软硬。

5岁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物品

5.知觉的发育

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

3岁能辩上下,4岁辩前后,5岁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4~5岁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

三、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

1.运动功能的发育规律

由头部向尾部,由粗大到精细,由进到退(如先抓紧后能放下),由不协调到协调。

2.运动发育与脑发育密切相关,包括粗动作和细动作

手抓玩具:5个月以后

爬:8个月

坐:6个月

跑:2岁

(一)平衡和大动作

1.抬头 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2.坐3个月扶坐时腰呈弧形,5个月靠着坐腰能伸直,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3.匍匐、爬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

4.站、走、跳

精细动作

3~4 :握持反射减弱、消失。

6~7月:弯腰取物、将物体在两手间传递。

9~10月,捏取食物。

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多页一起翻书。

1~岁,能叠2~3块积木。

2岁:能一页页翻书,叠6~7快积木,能握杯喝水;

3岁时在别人的帮助下会穿衣服;

4岁时基本上能自己脱、穿简单衣服。

四、语言的发育

语言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用以表达思维、观念等心理过程,与智能关系密切。正常儿童天生具备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和潜能,但是环境必须提供适当的条件,如与周围人群进行语言交流,其语言能力才能得以发展。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须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

1.发音阶段新生儿已经会哭叫,并且饥饿、疼痛等不同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哭叫声在音响度、音调上有所区别。婴儿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啊”、“咿”、“呜”等元音,6个月时出现辅音,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复音,8~9个月时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

2.理解语言阶段婴儿在发音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语言。小儿通过视觉、触觉、体位觉等与听觉的联系,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如奶瓶、电灯等的名称;9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听懂简单的词意,如“再见”、“把手给我”等。亲人对婴儿自发的“爸爸”、“妈妈”等语言的及时应答,可促进小儿逐渐理解这些音的特定含义。10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3.表达语言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小儿学会表达语言。一般1岁开始会说单词,后可组成句子;先会用名词,然后才会用代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

意下列现象:①乱语:1~2岁的小儿,很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由于词汇有限,常常说出一些成人听不懂的话语即乱语。遇到此种情况要耐心分析,不要加以训斥,否则会影响说话及表达思维的积极性;②口吃:3~4岁的小儿,词汇增多,但常常发音不准或句法不妥,如把老师发音为“老希”,愈是急于纠正愈容易出现口吃。遇此情况不必急于纠正,一般情况下会逐渐转为发音正常;

③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小儿从出声的外部语言向不出声的内部语言(沉默思考时的语言)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小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为小儿进入小学、很快发展内部语言打下基础。一般7岁以后,小儿不会再出现自言自语,如继续存在,则应引起注意。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幼儿期,指1~3岁;?学龄前期,指3~6岁;?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08本儿科复习题1-8章+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生儿期 2. 围产期 3.婴儿期 4.幼儿期 5.学龄前期 6.学龄期 7.青春期 8.儿科护理学 1.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2. 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3. 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4. 幼儿期:指1~3岁的小儿。 5. 学龄前期:是指3至6~7岁的小儿。 6. 学龄期:是指6~7岁至12~14岁。 7. 青春期:指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至18~20岁。 8.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与护理,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护 理学科。 二、填空题 1.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如肺炎链球菌在小儿的肺部感染多是引起,而在年长儿则多发生。 2.小儿体液免疫不健全,新生儿只能从母体获得,而缺乏和,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3.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方面:①,②,③,④。 4.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 5.婴儿期和水平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6.儿童心血管疾病以为主,儿童白血病以占多数。 7.儿童时期是、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8.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至的儿童。 9.肝脏右下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6~7岁后正常情况下。 1. 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 2. IgG、 IgM、 IgA 3.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4.从胎儿到青少年期。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5. SIgA、 IgG 6.先心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心理、行为 8. 胎儿、青少年期 9.2cm以内、不应触及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小儿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2. 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3. 小儿最易发生意外的年龄为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儿科学口诀文档

[转]小儿生长发育口诀+儿科总结- 小儿生长发育指标 时间:2010-11-21 11:41:19 来源:网友提供 标签:新生儿,症状,小儿,红细胞,肺炎,胆红素,呼吸,临床表现,血清,青紫,肺动脉,黄疸,正常,生长发育,个月,明显,血红蛋白,体重,病理,早产儿 简介: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左右能独走.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一哭二笑三认母;四月大笑五认生;七月无意说爸妈; 八月有意仿大人;十月招手会再见;一岁以后能说话.3.小儿动 正文: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左右能独走. 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认母;四月大笑五认生;七月无意说爸妈;八月有意仿大人;十月招手会再见; 一岁以后能说话. 3.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二抬四翻六回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4.小儿神经发育规律: 一哭三笑四认母,七抓八语周逗人。 5.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发声;四咿五呀六爸妈;七八模仿九会意;一岁娃娃会说话. 6.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爬八作九扶站;一岁娃娃会说话 7.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辨声佳,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15走, 看图说话在18,3岁学穿鞋和袜。 儿科生理病理总结 一,绪论: 1、围生期: 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 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 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 出生: 33;三个月: 40;12个月: 46;2岁: 48;5岁: 50;15岁: 53-54 4、骨骼: ①头颅骨: 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 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 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 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 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 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 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 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 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儿童的年龄主要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婴儿期,是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学龄前,学龄期大约6到12岁,青春期是指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发育特点,是8岁之前也就是在咱们国内是上大学之前这个阶段的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1.胎儿期 胎儿期是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2.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真正适应外界环境突变的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7天,是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阶段,在这第一周内需要加强访视,在新生儿期要求访视两到三次。访视的时候主要针对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做评价,指导母亲的母乳喂养,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 3.婴儿期 婴儿期是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又称为乳儿期。这个时期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 婴儿期的第一个特点,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最重要的是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在母乳中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证婴儿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倡母乳喂养。 生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喂养的要求非常高,喂养不当,会影响婴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需要保证营养,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特点,在这个时期婴儿的感觉功能、知觉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重要的发育。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鲜明的颜色装饰婴儿房,刺激小儿视觉的发育。另外可以经常让婴儿感受不同的物品,促进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这个时期语言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要用言语不断的跟婴儿去交流,包括给他讲故事,为后一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测量和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形态指标与生理功能指标两类。 形态指标: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 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 出的各种量度。 一、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 (一)形态指标 身高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 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 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 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 0—3岁的孩子仰卧在量床上,把孩子的头扶正,足板抵住 小孩的足跟。读数值要细到0.1厘米。 3岁以上,要孩子站着量,要求孩子呈立正姿势,挺胸收腹, 手自然下垂,稍稍脚尖分开。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脚跟、臀部、肩胛贴立柱,后脑勺不贴立柱。 身高的计算 (1)按身高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出生时身长按50厘米计算, 周岁时身长为出生身长的 1.5倍,4岁时身高为出生身长 的2倍。 (2)按身高增长的速度来计算:1—6个月的小儿,平均 每月身长增长 2.5厘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 1.5厘 米,周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 (3)按公式推算:儿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长5厘 米。1岁以后平均身高=年龄х7+70(厘米)。

体重反映了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其中骨骼、 肌肉、内脏、体脂和水分占主要成分。 我国儿科学工作者对0-72个月龄儿童体格发育进行了追 踪观察,结果显示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加约700-1000g,3-6月每月平均增加约600-800g。由此我们推导出以下 公式: 出生后1-6个月的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每月平均体重增加约350g,即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满1岁至10岁,每年体重增加约2Kg。即 1-10岁体重(Kg)=8+年龄×2 3.头围 头围稳定,变异系数最小。头围与颅内容物和颅骨发育有 关。头围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测量者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左侧眉弓 上缘回到起点。结果用cm表示,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测量时,软尺紧贴头皮,左右对称。 出生时头围约34cm,前半年增长约9cm, 后半年增长约3cm,第二年增长2cm,达 48cm,2-14岁仅再增长6-7cm,5岁 时约50cm,10岁时为52cm,15~16岁 达54~58cm。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 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 1

(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 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1岁以上收缩压计算公式:年龄×2+80毫米汞柱〔133× (年龄×2+80)Pa〕 舒张压=收缩压的1/2~2/3。 (8)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3个月:45~40次/分 4~6个月:40~35次/分 6~12个月:35~30次/分

医学常用口诀儿科使用口诀复习过程

医学常用口诀儿科使 用口诀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 四撑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立; 一岁左右能独走.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认母; 四月大笑五认生; 七月无意说爸妈; 八月有意仿大人; 十月招手会再见; 一岁以后能说话. 小儿动作发育规律二抬四翻六回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小儿神经发育规律一哭三笑四认母,七抓八语周逗人。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发声;

四咿五呀六爸妈; 七八模仿九会意; 一岁娃娃会说话. 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一看二听三抬头; 四撑五抓六翻身; 七爬八作九扶站; 一岁娃娃会说话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2、3抬头笑认妈 4、5翻身辨声佳 6、7会坐学咿呀 8、9爬行10叫爸 12开步15走 看图说话在18 3岁学穿鞋和袜 小儿X线检查腕部骨化中心发育:头钩桡三3岁前 月舟大小幼儿园 尺骨远端小学后

青春期前豆骨见 注:正常小儿4-6个月出现头骨及钩骨,桡骨远端6-12个月,2-3岁出现三角骨。4-6岁出现月骨和大、小多角骨,5-8岁出现舟骨。尺骨远端的成骨中心6-8岁时出现。而9-13岁时出现豆骨。 小儿握持反射特点: 一紧二松三消失; 四握五抓六移物; 九月随意钳小珠; 一岁用匙无翻书. 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指几种常见的疾病发疹时间,即风疹、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风水性莫悲伤(风、水、猩、麻、斑、伤) 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 发热伴皮疹疾病 传麻猩水幼伤风 斑恙天战土钩登 丹鼻流行北亚回 组织皮肌系统红 血白霍奇恶性网 变风亚败结多形

皮肤粘肤淋巴综 药热药疹与血清 1.传染病 麻疹;猩红热;水痘;幼儿急疹;伤寒、副伤寒;风疹;斑疹伤寒;恙虫病;天花;战壕病;野兔病;钩端螺旋体病;登出血热;丹毒;马鼻疽;流行性出血热;北亚蜱性斑疹热;回归热。 2.结缔组织病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网状细胞病; 4.变态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变态反应性亚改血症;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药疹、药热;血清病。 带状疱疹诊断要点:集、带、单、中、痛。 集簇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不过中线、剧烈疼痛。 麻疹:鼻涕眼泪脸上挂(指卡他症状明显),高热哭闹不说话(指发热及精神状态),戴帽穿衣出疹子(指出疹顺序),三个3天记清它(烧3天,疹3天,退3天)。 水痘”的皮疹特点可简单记为:

儿科学考点速记口诀

儿科学考点速记口诀,临床医师必备! 1.小儿运动发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注释】 1.抬头3个月 2.翻身4个月 3.坐6个月能坐一会,还不稳,7个月就能坐稳了。 4.滚7个月 5.爬8个月 6.走1岁 7.跳2岁2.出生乙肝卡介苗,2月脊灰炎症好,345月百白破,8月麻疹岁乙脑【注释】刚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1个月乙肝疫苗(第2次)出生乙肝卡介苗

2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1次)2月脊灰炎症好3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2次)百白破(第1次)345月百白破4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3次)百白破(第2次)5个月百白破(第3次)6个月乙肝疫苗(第3次)8个月麻疹疫苗8月麻疹 岁 百白破(复种)2岁乙脑疫苗岁乙脑3岁

乙脑疫苗(复种)4岁脊髓灰质炎糖丸(复种)6-7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复种)乙脑疫苗*(复种)3.过度期食物添加:支离破碎(汁泥破碎)【注释】月龄添加辅食1~3个月汁状食物:菜汤、水果汁4~6个月泥状食物: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7~9个月末状食物: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朱、饼干10~12个月碎状食物:粥、软饭、烂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等

4.新生儿保暖(1)暖箱湿度:相对湿度50%~60% (2)暖箱温度:1kg的婴儿出生10天以内,需要温度35度(2斤10天需35)的婴儿出生10天以内,需要温度34度(3斤10天需34)2kg的婴儿出生2天以内,需要温度34度(4斤2天需34)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 身 (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6.风湿热诊断标准:五(舞蹈病)环(环形红斑)星(心脏炎)光(多关节炎)下(皮下小结)【注释】主要表现次要表现

儿科记忆口诀

儿科记忆口诀 1.儿童运动的发育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疫苗接种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 三四五月白百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5.小儿出牙歌 6月出牙2岁半,6-7岁把牙换。 乳牙月龄减去6,17-30恒牙够。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17-30岁恒牙出齐。 6.川崎病myheart m(膜)-口腔粘膜充血,hand(手)-手足红斑,eye(眼)-球结合膜充血,anatomy (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rash(皮疹)-皮疹,T(体温)-发热 总结5句话:发热5天伴四项,淋巴黏膜眼手足,皮疹舌头似猩红,排外诊断川崎病,丙球糖皮血小板。 7.小儿补液量 8.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 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 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

9.小儿体重歌 生时体重3千克,一周体重掉些个, 前半年月600-800,后半年月降一半, 若按公式算体重,月乘点7点25. 算时勿忘加基础,前半加3后加6, 两岁以后青春前,年龄乘2加8、7, 两岁一岁最好记,两岁12、一岁9。 10.小儿身长歌 小儿出生是半米,生长最快一岁里, 前半年月2.5,后半年减1厘米, 一岁时为75,两岁时为85, 两岁以后这样记:每年增长5-7, 身长基础为70,再加年龄乘以7. 注:小儿出生50厘米。前半年每月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长1.5厘米。2岁以后每年长5-7厘米。2岁以后身长的计算公式:70+年龄x7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指细胞增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主要是量的变化 发育指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 系列变化,主要是质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小儿体格生长 一、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和体液重量的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10% 男> 女城市> 农村 2、正常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可能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临床意义

正常:±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出生时33cm 与身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发育规律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 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过小 过大 胸围 反应胸廓骨骼、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 胸围发育规律 出生32cm 1岁头、胸围相等 1岁后>头围(年龄–1) 临床意义 交叉延迟胸廓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10.2~10.5cm 1~5岁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doc

研究生班讲义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王惠珊)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小儿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亦渐趋成熟,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特点;由于不同的环境、气候、生活条件等影响,各年龄组小儿患病种类、病理变 化、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人为地划分7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从而有利于掌握保健和医疗工作重点。 (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体而生存,孕母的健康情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如:物理、药物、感染、营养缺乏、心理创伤等。)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体质尤其稚嫩,极易受损伤。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新生儿期—围生期(围生期:孕28周( 1000g )~生后足7天,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 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称为幼儿期。 体格增长减慢,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感知能力增强。 易患脾系病证、传染病和发生意外。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又称幼童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六)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 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七)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概念: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期的整个过程。 生长发育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基本特点。 生长是指形体的增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功能的进步,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 一、体格的生长: (一)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具有全人类共同的规律性,但同时表现有种族、地区、民族或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等。 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的重要性。 (二)体格生长—体重 机体量的总和(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衡量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临床用药剂量的主要依据。 出生体重3kg ;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 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体重公式可用于药量和补液计算,不能用于体格发育的评价。 因为体重的增长是一个非匀速的过程,尤其是小婴儿;同时其增长也受遗传、环境影响,因此存在个体差异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1) 幼儿, 生长发育, 婴儿, 规律, 特点 第一节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生长是指整个身体或某些器官的增长。婴幼儿发育则表示身体机能成熟的程度。二者 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 表现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的规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不同阶段的连 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直 到停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度 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 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 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

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 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 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 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 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 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 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 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 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小儿生理特点

.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

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 弱之阴阳中阴稚尤甚,而阳稚稍逊,即阴阳不均衡,较稚阴稚阳的认识又有进一步的深化。总之,若从阳气充实、完善的程度来看,小儿阳气是稚弱的,即稚阳;若从小儿阴阳对比而言,阳常有余,阴常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4、追赶生长: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或缺乏激素时,就会逐渐偏离生长发育的轨道,出现生长迟缓。而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去除,儿童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 5、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①体重(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正常值(必考):出生时3-5kg,第1个月体重增长1-1.5kg;3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可选公式:(必考)▲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 ②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③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也称顶臀长。(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④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正常值: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2岁时约48㎝;5岁时约50cm;15岁时54-58cm。 头围测量在2岁时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脑积水。 ⑤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 ⑥上臂围:沿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评估标准:>13.5cm 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骨骼发育: (1)前囟:出生时约为1.5-2.0㎝,1-1.5岁时闭合(异常:①前囟早闭合或太小:见于小头畸形②前囟迟闭、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③前囟饱满:表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④前囟凹陷: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已经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 (2)脊柱的发育:三个生理性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腰椎前凸。 (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正常值: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0个;2岁以内的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迟缓。(牙质发育差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21- 三体综合征。) 7、小儿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 第三章儿童保健 1、儿童计划免疫(MJ常考):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种到婴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知道):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有:菌苗、疫苗、 精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