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一、教育虚拟社区

1.教育虚拟社区的涵义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一本书《Gemeinschaftund Geseuschaft》(社区与社会或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提出Gemeinschaft即“社区”概念的,腾尼斯的“社区”概念是对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化、人类情感的冷漠化的批判,是一种具有理想化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后来人们发展了滕尼斯的思想,形成了现在的社区概念。而教育虚拟社区指的是: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交互协作,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尽管不同影响因素导致从社区到教育虚拟社区的概念演化,但追求建立美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不变的,社区、虚拟社区再到教育虚拟社区都应在这一层面上存在,否则就没有称作“社区”的必要了团。正像琼斯00nes,Q.1997)所说,要构成虚拟社区,除了需要两个以上的传播者、起码的互动、大部分的互动(在公共虚拟空间进行)、固定的成员等条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因交往互动而产生的社区归属感。这也可以通过交往(communi—cation)一词与社区(communiy)一词有相同的词根(communis)得到印证。正像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凹。可见交往互动、平等交流和情感归属在社区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交往,应如何恰当认识交往与交互的关系呢?

2.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与交互的关系认知交往是人与人或人与共同体之间通过各种中介媒体展开的相互沟通、影响、制约、改造的活动方式,它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开始,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必定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虽然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但也存在着“相对无意识”交往、“外在需要”交往和“内在需要”交往等不同的交往形态,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对现实的概括,也就是说,不同形态的交往存在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中。而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只不过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我们既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又要不断加以完善,较好地实现交往既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的统一。对作为信息化环境中人类生活方式即“目的”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交互是交往进行的手段和机制,是社区成员为实现作为“目的”本身的交往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保障交往的进行。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博士划分的塔形结构三个层面的交互以及远程教育专家Moore划分的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就是这种作为手段和机制的交互。而信息化环境中作为“目的”存在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同时又是实现现实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的手段和机制。学生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的认知或建构完善过程所需的信息与知识都不是通过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也不是学生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逐步同化或顺应而生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交往和交互又具有同质性。因此,作为“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必定有着与现实交往不同的特性。

3.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交往的特性分析

(1)交往角色的虚拟性。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交往,是基于虚拟的空间而进行的,成员之间不再具有现实交往的可触摸性和可感知的时空位置,存在的只是功能的现实性。因此,虚拟社区为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提供了土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非有特别的要求,否则,大部分社区成员希望扮演与现实情·境有较大差别的角色,并且在角色扮演中寻求一种不一样的角色认同。从交往方式上,现在虚拟社区的交往主要还是以文字为载体,虽然文字可以描述形象、传达情感,但是经过有意加工的文字信息、精心包装的“良好”形象,必然有一定的虚假成分。

(2)交往关系的平等性。现实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在于现实的差异性,

而教育虚拟社区的交往,成员之间完全可以不考虑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各种差别,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因为教育虚拟社区学习交往除去了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只有无差别的比特流以共同的特征表达着师生内心世界深藏的智慧,这从深层次上体现着教育虚拟社区的平等性。需要注意的是,虚拟社区平等性的交往可能带来现实人的部分社会性的丧失。

(3)交往过程的弱规范性。在现实交往中,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而进行的,并且为自己的交往行为后果负责。而教育虚拟社区的交往更多的是依据技术规范TCP/IP协议进行的,这一方面可以使交往平等进行,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导致学习交往的失范。

(4)交往目的的教育性。从交往目的来看,无论是基于课堂的、基于社区的、还是跨地域、跨国籍的教育虚拟社区的交往,首先应具有教育性,这是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区别于其它虚拟社区交往的标志。社区成员因共同的学习需求进行交流互动,在活动过程(如协作探究、问题研讨等)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认知结构因同化与顺应而不断从旧平衡达到新平衡,也使得学生获得完美个性的发展与提升,这些充分体现了教育虚拟社区的教育性。因此,教育虚拟社区学习交往的悖论特性,要求对学习交往进行有效设计并发挥教师的“他组织”作用,兴“利”除“弊”,充分利用教育虚拟社区的巨大潜力为学习探究、交往互助、人格提升服务。

二、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交往设计

围绕社区环境下的学习交往,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验研究。比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M.Scardamaia(1989)等人为利用网络来支持跨课堂的协作性知识建构设计了“计算机支持的目的性学习环境”,后改为“知识建构社区”(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y)。瑞尔(M.Kiel,1993)提出了学习圈(Leaning Circles)模式:若干个处于不同地方的教学班在一个学期中联合完成某个课程的学习,其过程包括:形成“学习圈”,策划所要进行的课题(Projects),交流与此课题有关的活动结果,发表作品,以及对整个过程的评价等。哈里斯(f.Harris,1995)设计了“远程协作课题”模式,其中涉及到16种不同的具体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归为3类:人际交流、信息搜集和问题解决;还有道奇(B.Dodge)提出的“网络问题探究”(Webquest)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以Webquest模式为样板,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探索。如首都师范大学的王陆教授,开发了虚拟学习社区智能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在教育虚拟社区的技术层面以及师生行为等方面作了较深人的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社区学习交往的特性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及设计者在社区学习交往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特别是在交往的初始阶段,要求教师注意分析学生、设计目标、创设环境、选择加工主题资料以及对所选择的教育内容进行“激活”等,从而保证学习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做好交往前的设计与组织工作。

1.交往主体

分析与设计不同思维特征和认知方式的学生主体,交往目标、主题和策略的选择都应是不同的,要避免一刀切。玛丽娜·斯托克·麦基萨克博士指出,一个成功的教师会积极鼓励知识化、社会化的网上社区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课程学习初期应鼓励学生相互了解各自的背景及兴趣爱好、为了克服学生第一次网上发言时的恐惧感,学生应将自我介绍和自己的照片发布在课程网站上、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组织协作小组。这种分组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对最后的作业结果负责任并能让每个人了解各自的长处问。例如,有些人可能擅长写作,有些人可能是技术能手,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因观点独特而使得网上讨论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就学生的思维特征来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特征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可以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直觉表象的束缚。因此,这一阶段,学生更多的是要建立对社区及交往的感性认识,通过搜集和简单的信息处理,培养进行虚拟交流的兴趣和意识,更多的不是通过交往使他们掌握“双基”。例如:2001年9月30日,小学生网上作文(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625540.html,/zw)社区正式发布,几年来,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小学语文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指导,鼓励和引导同学采用多种

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并及时地对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和辅导。至今全国各地已经有几万名小学生登录本社区,成为本社区的注册“居民”。逐步培养起学生网上交往的兴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有了质的变化,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不像前一阶段单凭知觉表象考虑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交往主要目的是深层内化交往主题内容,培养理性交往意识。他们可以进行结构组织不良(ill-structured)的内容交往。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选择生成性交往客体,即课题、内容与思想等。并注意让每位学生通过邮件列表上传一份自己的个人简历,或联接自己的个人主页,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存在性,有利于学习交往的进行。

2.交往目标设计

WalterDettling,PetraSchube~指出社区交往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与丰富的资源服务。因此,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交往必须有恰当的交往目标,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形式的“花哨”和无意义的“闲聊”。因此,设计时要注意:第一,进行需求分析。根据教育虚拟社区存在的实质和交往理论,我们认为,保证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交往的顺利进行,不至于使教育虚拟社区变成“电子鬼城”,应该进行社区成员的需求分析。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以将社区主体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应不同的交往目标,具体如下表。例如,从满足社会性需求目标来说,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分属不同的交往小组;从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目标来说,教师应注意尽可能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服务共享,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根据具体的主体内容细化主题,使主题内容更具体和更深入。教师围绕着这一主题探讨可能引发的具体问题,事先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高水平的问题,以便在交往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于每一个细化的主题,明确提出交往后要达到的目标和最终的水平。对于认知类的主题内容,教师要明确学生通过交往应了解、掌握、应用、发展哪些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和认知技能,发展怎样的问题解决策略、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应如何提高自己的交往技巧·与能力等。对于规范类的主题内容,要使学生明确,匝过交往,如何内化、如何将规范与实际的交往过程结合起来,而不至于陷人空洞的“道德说教”。对于情感态度类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通过交往,应该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如何将这些体验转化为现实的行动等。

社会需求层次表

生理性需求登陆社区、保持个性,参加社区活动

安全性需求远离黑客和人身攻击,平等交流

社会性需求归属于某社区或社区小组

自我尊重的需求为社区作出贡献,得到社区承认

自我实现的需求能承担社区角色,服务共享,价值实现

3.交往环境设计

社区学习交往必须在一定的社区文化环境中进行,这一环境主要是指由价值取向、规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学习交往所需要的“虚拟生活世界”。设计时要注意,每个人作为平等的谈话主体,可以自由地公开表达他们的意见,理性地进行对话和协商,民主地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倾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谁都不能成为“对话的霸权者”。要避免“灌输”“接受”“命令”和“服从”的说教。同时,主体的交往必须在社区规范和礼仪体系下进行,通过分析小学生作文网(http://www.njenet.net,cn /zw)和K--12(http:Ilwww.k12.com.cn/www/)网站,我们发现,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成员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使用方式及原则,据此分享经验与建构意义,其大量使用情绪或其它表意符号,以弥补部分缺失的情境线索,促进良好的互动情境,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交流语言和交往行为。因此,从社区成员的初次登录的热烈欢迎,到整个交往过程中的共同价值规范遵守,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把关和进行最初的设计。不同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和意识形式在这里交融,应当逐步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思想场域”和“平等”“真诚”“乐于奉献”“相互尊重与信任”的交往环境。这样既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又能给交往主体以温暖,逐步形成社区归属感。

4.交往主题内容设计决定交往能否进行下去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是否对内容感兴趣和认同主题,因此,

学习交往前教师一定要在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态度和心向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交往主题,选择与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开放的主题。第一,内容主题要有承载力,既来源于学科内容,充分蕴涵该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又可以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批判和反思该学科领域的内容。第二,主题内容应是结构松散或不良的(ill-structured)、开放的、真实或类真实的。学生能感到内容的价值意义、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便于讨论、交流、反思和批判,产生经验共鸣。第三,交往的结果便于展示,体现为产品或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例如,我们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第二单元是“学习究竟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到这一部分内容晦涩难懂,面对大量的概念、理论。无从下手,于是,我们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围绕着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专题“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本单元的三个重要内容“日常经验中的学习概念及演变”“西方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和深化……教育学视野中的学习”作为交往的内容主题,让学生组成学习协作小组,进行研究。学期末,学生对学习的本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新了学习观,同时学生在个人主页上创建了理论学习资源库。

5.交往策略设计

交往策略是交往过程中主体交往的组织形式、方法、媒体等的总称。在教育虚拟社区中交往的方式、策略和工具因人而异,选择的自由度很大,为了保证顺利、高效的交往,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种可供选择的交往策略,注意引导、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策略。对于不同的交往目标、交往主体以及不同的交往主题,交往的组织形式也是不同的,教师要进行交往组织形式的设计。对于结构不良和松散的任务内容来说,较适合协作小组的交往形式。各小组,分担不同的主题任务,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报告小组的进展情况,组员进一步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最后协作小组之间交流思想,共享成果。从而共同完成任务;而对于结构良好的任务来说,更适合小组或个人竞争的组织形式,共同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看法,最终达成较统一和一致的意见和观点。

从个人交往方式来看应引导学生将个人情绪、情感与思维方式融人社区的文化背景,形成文化认同,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交往的工具来看,应提供界面友好的交流工具(如:E-mail、BBS、视频聊天室等)、协作交流工具(如:角色扮演工具、MOO、虚拟白板等)、成果展示工具(如:个人或小组主页或Blog)、跟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等)。

6.交往资源库设计

随着交往主题和任务的范围拓宽和程度的加深,交往主体需要的资源可能会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应运用知识工程的理念与原理设计、开发充足的学习资源,与学生一起共建人机共思的动态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包括讲授性的课程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库、相关案例库、数据库、学生作品集,可以是本地的资源,也可以是相应资源的外部联接。教师将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获取的数据、积累下来的成果作品、反思性日记、灵感录等上载到资源库中,使学习资源能够在交往过程中不断更新,实现有效共享。例如,我们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网上学习交流中,就是用资源库代替教材、教参,由师生共建资源库的,既包含网络课程及丰富的资源如: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与释疑视频、好书推荐、代表性文献,名人介绍、动态的可扩展的脑图软件工具如Startree、MinderManager、Inspiration和资源联接等;又包含历届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所创造和积累的大量丰富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以及本届学生每天、每周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最新学习成果与收获。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线性资源结构,建立以专业素养和能力培养为线索的、灵活动态、立体交叉、非线性、开放的资源库体系。因为是师生共建资源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更有利于进行沉浸式的学习交往。

7.反思评价设计

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交往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评价设计,为了促进交往活动的深入进行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交往积极性,设计时要注意:第一,评价原则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强调过程评价。学生通过Blog或e-Portfoli。,记录自己详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交流体会、反思日志、学习成果等,这里所呈现的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物件”,而是有特定的“情境”、完满的过程(开始一发展一

提高)、丰富的情感(困惑,忧虑,豁然,自得)、深刻的感悟与反思的一本动态的、可视化的“学习交往通史”。第二,评价方式上,坚持多种评价方式并重,突出小组评价。学习交往得以进行的前提是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因此,评价方式上应鼓励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小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细目:组员在小组学习中所做的工作,表现出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对学习小组的主页、资料收集、调查等所做的工作,对小组课题研究提出创造性意见情况,和就某问题交往的参与程度,如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情况,在学习论坛上的发言情况特别是提出独创性建议等。这可以通过BBS的统计功能以及小组记录,组员提交的(卞转31页)(上接26页)自评资料来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技术上,坚持多元评价技术共存。多元评价技术包括:测试、小组或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小组学习项目完成展示、口头汇报、调查问卷、写作、辩论等多种技术。

二、教育资源内容服务

1、中国教育网资源中心服务模式

赛尔网络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赛尔网络覆盖全国的宽带网络,将资源传送到当地教委、教育城域网、校园网等教育机构的网络教学服务中心,由中心为该地区已连网的学校、单位或个人用户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中国教育网的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网学习中心现阶段可提供的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如下,更多的教育资源正在整合中,将陆续提供:课程大类课程小类说明

高等教育资源包括赛尔网络股东学校的网络课程,以及对外经贸大、Peareson等的网络课程清华、北大、北邮、上海交大、对外经贸大等国内大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国外大学的英文原版课件;

基础教育资源同步教学辅导----由人教社、百年树人等提供包括从小三到高三所有课程的同步教学辅导

高考辅导----由人教社、百年树人等提供高考冲刺课程

英语英语听说课程----由英国、美国等的著名的在线英语课程提供商提供根据学习者的程度不同,共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包括10个专题,每个级别分别包含120-160学时的学习内容

计算机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证书

国家信息化技术认证国家信息化技术证书

ITAT培训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证书

职业培训北大在线:人事部认证人事部证书

国家经贸委认证国家经贸委证书

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资源近百万册中英文电子图书,购买读书卡后任意阅读或下载

3、中国教育网的公共资源

中国教育网学习资源中心除上述收费资源外,还有更多的公共资源,用户可登陆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625540.html, 获得(部分资源仅限于教育网用户访问。

4、内容服务提供方式

1)赠送方式:

部分综合类网络课程和国外高校英文原版课程将被安装在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中,在客户购买平台产品时给予赠送。这样客户在启用平台的同时即可实施应用,如:辅助教学、技能培训、中英文双语学历教学等。

2)购买方式:

以两种方式体现:一是面向集团用户的资源包销售,安装在客户本地平台上;二是面向个人用户的有偿服务,以支付学费的方式使用。

3)制作方式:

赛尔网络课件制作中心,采用多种课件制作产品,提供丰富课件表现形式,为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数字化生产、加工服务。

实现方式为:

一是购买服务,客户支付课件制作服务费;

二是合作经营,客户以课件经营权置换的方式,获得制作成的课件,并拥有所有权。赛尔网络获得所制作课件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三、网络教育应用平台服务

1、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服

赛尔网络与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商之——美国毕博(Blackboard)公司一道,共同开发并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型网络教学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可以支持百万级用户的超大规模、高稳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人员提供了强大而全面的授课、管理和交流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已有2,800所大学、教育机构使用此平台,用户包括:UCLA、普林斯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教育机构采用该平台,在享用其便捷、稳定而强大的功能的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其统一的国际标准规范,与那些作为该平台用户,并已制作了很多教学内容的国外著名大学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内容移植非常容易实现。

服务提供方式为:系统购买;系统租用;ASP服务;以在线教育应用平台服务的方式合作运营在线教育项目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应用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应用研究 □杜海艳司玲玲王亚楠 【摘要】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支撑环境,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教学平台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研究”(编号:Z2009409)成果。 【作者简介】杜海艳(1974.5 ),女,河北文安人,邯郸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司玲玲(1978.1 ),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亚楠(1977.4 ),女,山东冠县人,邯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引言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至今,已经从简单的课程展示和资源共享,过渡到了学生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是真正实施基于Internet开展现代化远程教育的支撑环境,为网络教学的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教授、学习、答疑、讨论以及作业处理等教学过程的支持。通过网络教学创造数字化教学环境,加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在高校已经基本普及。 二、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支撑环境,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早已明确的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应用较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 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小组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双重开放,变实验由“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学生在实验前就必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精心准备,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的问题也会主动想方设法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及提供技术服务。 (四)Proteus和Keil软件引入教学。针对有些学校的单片机实验设备数量上很有限,并且设备比较陈旧,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因此可以利用Proteus和Keil软件建立虚拟的单片机仿真实验室。Proteus 与Keil软件的整合过程就是建立一个软硬件联合仿真系统的过程。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Proteus作为硬件仿真和调试界面,Keil作为软件调试界面。Proteus软件支持微处理器的仿真,并能与常用的编译器Keil进行协同调试。整个过程与真实的硬件调试极其相似,在动态外设支持下的实时输入和输出为实验者提供了一个最接近现实的调试环境。Proteus和Keil构建单片机实验仿真环境时,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一是Proteus和Keil离线联合使用;二是Proteus 和Keil在线联合仿真调试。利用Proteus软件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利用Keil软件进行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等生成.hex文件,然后把.hex文件装载到原理图当中,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仿真,在各种实验步骤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在Proteus界面中就可以观察到和实际设计相吻合的实验结果。利用这种虚拟单片机仿真实验室不但大大节省了硬件资源,同时提供了很好的开发环境。在进行具体项目开发的时候,完全可以先通过仿真设计验证,再进行实际项目的制作。 四、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单片机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对单片机实践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既体现了单片机课程的自身特色,又有助于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自清.“单片机原理”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 2.陈刚.单片机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龙志强,施晓红等.“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4.刘兰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济与科技,2007 · 702 ·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一、教育虚拟社区 1.教育虚拟社区的涵义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一本书《Gemeinschaftund Geseuschaft》(社区与社会或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提出Gemeinschaft即“社区”概念的,腾尼斯的“社区”概念是对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化、人类情感的冷漠化的批判,是一种具有理想化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后来人们发展了滕尼斯的思想,形成了现在的社区概念。而教育虚拟社区指的是: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交互协作,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尽管不同影响因素导致从社区到教育虚拟社区的概念演化,但追求建立美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不变的,社区、虚拟社区再到教育虚拟社区都应在这一层面上存在,否则就没有称作“社区”的必要了团。正像琼斯00nes,Q.1997)所说,要构成虚拟社区,除了需要两个以上的传播者、起码的互动、大部分的互动(在公共虚拟空间进行)、固定的成员等条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因交往互动而产生的社区归属感。这也可以通过交往(communi—cation)一词与社区(communiy)一词有相同的词根(communis)得到印证。正像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凹。可见交往互动、平等交流和情感归属在社区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交往,应如何恰当认识交往与交互的关系呢? 2.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与交互的关系认知交往是人与人或人与共同体之间通过各种中介媒体展开的相互沟通、影响、制约、改造的活动方式,它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开始,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必定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虽然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但也存在着“相对无意识”交往、“外在需要”交往和“内在需要”交往等不同的交往形态,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对现实的概括,也就是说,不同形态的交往存在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中。而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只不过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我们既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又要不断加以完善,较好地实现交往既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的统一。对作为信息化环境中人类生活方式即“目的”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交互是交往进行的手段和机制,是社区成员为实现作为“目的”本身的交往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保障交往的进行。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博士划分的塔形结构三个层面的交互以及远程教育专家Moore划分的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就是这种作为手段和机制的交互。而信息化环境中作为“目的”存在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同时又是实现现实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的手段和机制。学生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的认知或建构完善过程所需的信息与知识都不是通过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也不是学生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逐步同化或顺应而生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交往和交互又具有同质性。因此,作为“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必定有着与现实交往不同的特性。 3.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交往的特性分析 (1)交往角色的虚拟性。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交往,是基于虚拟的空间而进行的,成员之间不再具有现实交往的可触摸性和可感知的时空位置,存在的只是功能的现实性。因此,虚拟社区为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提供了土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非有特别的要求,否则,大部分社区成员希望扮演与现实情·境有较大差别的角色,并且在角色扮演中寻求一种不一样的角色认同。从交往方式上,现在虚拟社区的交往主要还是以文字为载体,虽然文字可以描述形象、传达情感,但是经过有意加工的文字信息、精心包装的“良好”形象,必然有一定的虚假成分。 (2)交往关系的平等性。现实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在于现实的差异性,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与维护 1.1实现方式 教师登录系统,通过课程网站创建模块创建课程网站。 1.2创建/维护步骤 1.录入课程网站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网站名称、课程网站描述、适用课程等。 2.选择课程网站模板:在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网站模板。 3.设置课程网站栏目:在课程网站创建时,通过默认模板自动创建若干栏目,用户可根据实际 需要,对栏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4.维护课程网站栏目:对设置好的每个栏目进行栏目模式设定、对栏目进行详细设计。(栏目 模式包括:常规设计模式、外部链接模式、论坛式的交互模式) 5.课程网站的其他设置:包括在外网展示网站、删除网站、将网站设为外部链接模式等。 2课程展示 2.1访问人群 1.公众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访问网站(外网有多种形式的列表,如:可按教师查询、按院 系查询、按访问量查询、按精品课程类别查询等,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课程网站)2.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关注的课程网站收藏至学生空间,便于快速定位至相应课程网 站。 3.教师:登录系统后,自己创建的网站直接显示在教师空间上,可快速进行网站浏览与网站维 护。 4.精品课程评审专家:通过评审课程列表,访问课程网站。

2.2实现方式 在访问教师创建的课程网站,其中论坛式的交互模式栏目需要权限才能访问。 3课程学习 3.1实现方式 学生登录系统后,访问课程网站,可进行课程学习 3.2内容 1.网上答疑、课程论坛:通过论坛式的交互栏目,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进行互动,在学生、老师 的空间中对互动过程有详细记录,可通过相关链接快速进入相关互动内容。 2.网上作业(需网考系统支持,待定) 3.课程评价(本部分未实现) 4.参与调查(本部分未实现) 4课程考试(网考) 4.1本部分结合网考系统内容(待定) 5课程评审 5.1实现方式 1.教师在创建课程网站后,可选择将课程网站推荐进行评审。 2.管理员接收到评审请求后,选择评审专家、设定评审时间。 3.评审专家在课程网站评审列表中定位课程网站,进行评审。 4.评审完成后,由管理员设定评审结果。 5.2评审步骤 1.管理员设定精品课程申报表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总分的计算公式。 2.教师在课程网站创建完成后,填写精品课程申报表。 3.完成申报表后,选择申报年度、申报等级、填写申报说明后,进行网站申报。 4.管理员接收到申报请求,分配评审专家、设定专家的评审时间。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硕士论文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第1章绪论 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学习者高效的学习能力与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服务,更好的加强高校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好的促进网络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则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1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背景及开发意义 1.1.1 开发背景 1964年,随着ENIAC的出世至现今,计算机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网络世界成为人们生活的另一个平台,而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已经全球覆盖,将世界各地各种规模的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迅速的发展,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 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工作方式、学习意识和教育模式,网络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必定对人们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思维、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产生重大影响[1]。利用网络为我们开辟的崭新的应用平台,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普遍地走进教室,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既是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因其使用方便快捷,教育形象直观而颇受广大师生欢迎,在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未来的教育技术必然将重点放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技术上[1]。这也要求我们广大师生要更新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培养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高效的学习方法与能力,这必然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求,须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当今的基于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技术手段。

虚拟社区的功能

所谓社区,它的存在基础是固定的场所、固定或流动的人群。网络虚拟社区亦是如此,固有的网络空间,频频出没于其间的大虾与漂泊不定的游客,共同组成了虚拟社区这个团体。在现实世界中,人人希望被理解,人人希望得到承认,人人渴望交流,但现实中的诸多因素阻止着交流的欲望,而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公正平和的交流场所,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你的想法,与他人交换意见。在Internet发展到逐渐贴近人们生活的今天,虚拟社区就是一个小小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动作都可以搬到网上虚拟进行。 虚拟社区也称为CLUB,包含的功能主要有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内通讯、社区成员列表、在线聊天、找工作等。也就是在网上提供现实社区所需的各种交流手段。 社区(主要是BBS)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 社区通信。社区为每一个居民都提供了电子信箱,居民可以使用该信箱收发邮件,相互通信,有利于非同时在线时,居民的交流。有的大型论坛提供手机短信发送功能,更方便了网民之间的交流。当然不是免费,一般是对方“买单”。 2 聊天服务。虚拟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两种实时交互的聊天服务,聊天时除了用文字表达以外,系统还预设了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供调用(有些还能用语音进行实时交谈)。第一种方式是聊天广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谈话的内容也不受限制。第二种方式是聊天室,聊天室的开设者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他可以控制谈话的内容,也可以对聊天的人进行取舍。听说在这里出了不少网络情缘。前些时流行的网络小说《痞子蔡与轻舞飞扬》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就是发生在聊天室里。 3 张贴讨论。这是虚拟社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居民可以在社区中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提建议、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这些最终都以张贴文章(帖子)的形式出现。居民还可以在社区中转贴自己比较喜欢的小说、散文等。目前,国内的许多社区系统已经还允许居民在帖子中加入文件上传、贴图、表情动作等功能。这样一来,帖子就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得居民的交流更加有效。前些时候的“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事件”,主要是通过BBS发起的。游行运动也是通过在西北大学论坛和交大“兵马俑”发帖跟帖的形式挑起的。可见BBS在大学声中的影响力之大! 4 投票居民在社区就某一问题发起投票或进行投票,从而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同时居民在投票的过程中也张贴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投票要比现实的投票透明,民主,公开。其结果也真实的反映了网民的偏好。 目前在国内有影响虚拟社区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适合普罗大众,以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为主,像分布在广州、北京、上海的网易社区、天涯社区、湛江的碧海银沙等;第二类,适合在校大学生,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为主,像清华的“水木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现在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和网上大学正在蓬勃兴起,网上教育支撑系统也层出不穷。作业和考试是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授课、答疑等教学环节在网络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作业和考试依旧没有大的变化。实现无纸化网上考试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勇敢尝试。 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组下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是开发一个与课件联系紧密和基于WEB的多媒体作业管理工具和考试管理工具,将支持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和考试。作业与考试系统将主要面对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力争在提高远程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教学信息的反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现有和可预见未来网络条件下,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如何能够支持大规模密集并发访问的、在线多媒体考试与作业传输方案?这就需要通过性能测试技术来评估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包括性能测试目标主体的选择,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目标主体的实际性能状况的分析与测试,对目标主体性能的优化和回归测试,软件测试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在性能测试目标主体部分的选择方面,将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和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对性能的高度要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方面,详细说明了性能测试的概念、目的、分类、方法和步骤以及性能测试工具的选择,为以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打好基础;在目标主题的性能需求分析和测试中,从目标主体的系统架构出发,选择交互性强的在线作业模块作为测试和优化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研究主体,设计出详细的性能测试用例,并搭建出合适的性能测试环境;在实际性能测试时,详细介绍了性能测试的每一个步骤,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并对影响性能的因素做出假设,利用性能优化技术对目标主体的性能进行调整。在做适当调优后进行回归测试,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工作,性能测试管理理论基础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测试模型的选。

浅谈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浅谈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过程管理网络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随着网格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部分高校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也成为现今热门的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功能,最后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展望。 1、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将是网络教学的趋势,通过网上交谈、视频会议进行同步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更好地体现了网络课堂的灵活、开放、基于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全面教育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优势In。目前,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今后网络教学的构建将朝着功能进一步完善,操作越来越简化,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和情境化,交互方式多样化,导航系统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2,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 国外开始研发教学支撑平台的时间在上世纪末,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一些成熟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如Lotus公司的Learning5pace;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CT;WBT System公司开发的TopClass;加拿大Simort Fraser大学开发的Virtual-U。而我国研发远程

教学平台的时间相对于国外较晚,目前国内许多公司和高校现在正在开发或准备开发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支持平台,如网梯网络教学平台、安博网络教学平台、WisBank网络教学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新叶网络教学平台、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平台等。 3、网络教学平台模型的设计 3. 1网络教学平台模型设计的思想 (1)具有基本实用的教学功能 应包含课程制作、学生学习、师生交流、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提供资源等基本功能。 (2)实现各种教学策略 公布网络课程内容、在线侧试和作业等;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源链接,实现基于资源的学习;通过课程论坛等模块实现协作学习策略;设计系统时,就应该尽量使各种教学策略尽可能融合到系统中。 (3)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教学系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体现,所以,不论大的方面还是小的细节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简单实用 系统功能非常强大,但使用非常复杂。结果使一些教师望而却步。因此。在设计时,凡是可有可无的模块坚决不要,对于较复杂的模块,力争使用界面简单。 3. 2网络教学平台模型设计的原则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 姓名:陈阳 学号:2009032102 专业:09级新闻采编与制作1班

网络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社会结构而言,就是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接下来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下“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与现实社区的之间的互联。 一、社区和虚拟社区内涵与外延的辩析 虚拟社区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的“投影”,要把握虚拟社区首先要了解现实社区。“社区”作为公民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蓬勃发展起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区”一词源于Community,其词义包括: (1)任何大小的一个社会组织,其成员居住在一特定区域内,共有一个政府,并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2)一个因具有共同特征或兴趣,使它在其存在的较大社会组织中突出来的团体。 (3)一组在一定规则下过着同样生活的男人或女人。 (4)一群占据一定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的总和。 (5)The community:公众、大众。 (6)共有、享有(shared possession)。 “社区”一词的多种含义,反映了“社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社会学上对社区的定义也是包罗万象。德国社会学F·腾尼斯从社区的源起上认为,社区指的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或自然情感的社会有机体,有点接近平常所说的乡村小社会;而爱德华和琼斯从社区结构与组织形式作出判断:有一群人,居住在一定的地方,在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时行使一定程度的自治;他们组织社会生活时以地方为基础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生活需要。怀特则从社区成员内在联系上指出:社区一词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地方的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归宿感。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人强调: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我们虽然很难将社区概括为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关系或一种情感,但从以上的认识和判断中,我们不难发现“社区”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以及相应的组织、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识与文化。 “虚拟社区”是从英文“Virtual Community”翻译而来的。与现实社区相比,从中文的角度理解,“虚拟社区”似乎是非实在的、类似于乌托邦的“理想国”。因为,“虚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不符合事实的,假设的”。所以人们很容易得出:“虚拟社区”是人们在网络上构造的虚幻世界的结论。然而,虚拟社区并不虚假,网络是真实的,网上社区也是真实的:人们在此获取信息、广泛交流、甚至购物、交易、娱乐等等。目前,全世界都用“Virtual Reality”来描述网络给我们营造的新空间,即“虚拟现实”,但“虚拟”一词的英文“Virtual”,其本意一点也不“虚”,正好相反,它是“实质上的、实际上的、事实上的(almost what is stated;infact thought not officially)”。由此,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时,文化环境的差异或许将引起我们研究视角的差异。 假如我们把组成“虚拟现实”一词的“虚拟”和“现实”两上部分看成“相等的两半”,那么“虚拟现实”就是一个重复修饰的概念。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比如说,飞行模拟,这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与应用策略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与应用策略1 李胜利1,姚金鑫2,孙名松1 1.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80) 2.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哈尔滨 (150025) 摘要:通过比较国内外几种知名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现阶段高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提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等,是紧密结合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沟通平台,包括网上备课、课程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 网络教学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互联网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系统拥有校内最大的用户群,几乎包括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生。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和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13]。同时,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资源基础,为社会需求强烈的终身教育提供不竭的教学资源。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和使用网络教学系统,这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多媒体课件与信息化教案设计阶段进入信息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阶段[13]。 目前,网络教学平台有很多。有商业公司开发的,也有开源免费使用的。比较流行的有Blackboard、WebCT、LearningSpace、Moodle、Sakai、清华教育在线、eduCommons、LAMS、Desire2Learn、Eledge、Focus/SIS、Centre/SIS、Online Grades、SchoolTool、ATutor、Angel、eCollege、Virtual-U、科建脉望网络学习平台LearningField、北京网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南京易学的天空教室等。 1. 主要网络教学平台介绍与特性分析 1.1 Moodle(中文译名魔灯) Moodle 是英文Modular Object –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在汲取了WebCT和Blackboard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专门针对广大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设计、管理、实施、评价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完全免费。它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它的功能强大,目前已在来自198个国家和地区的36411个站点中广泛应用,其中在中国已有339个[10]。2007年底,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通过正式评估决定采用Moodle作为唯一的教学管理系统[1]。2007年3月改版的Moodle中国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625540.html,)为国内的Moodle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随着国内Moodle平台方面资料的陆续增 1项目支持: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教育教学研究招标课题--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教学研究与实践。

《网络教学》方案

锐聘学院直播教室教学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流媒体应用日益普及,远程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电台等多媒体的应用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要做的业务目前随着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各大基地的建设及软件学院的成立,以及2017 年学生数量持续增加,我们不得不将面对的问题就是:学生数量增加,师资力量的紧缺,短时间内没有在不增加更多成本的前提扩大教学力量。 二、提供的服务 网络教学是网络流媒体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课堂直播可以说是网络教学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网络直播有一些不同。传统的网络直播一般是把现场的音视频进行直播,而课堂直播由于用于教学的特殊目的,它不但要直播现场的音视频,同时要直播教师的电脑上的电子教案(一般为PowerPoint 课件)。课堂交互在网络教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网络教学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如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回答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课堂

三、网络教学原理 1?授课方式 一点对多点的方式进行授课(一个基地讲课对多个基地同时授课 的模式) 2?授课模式: 例如:理论性课程用锐聘学院平台学习,定时开设直播课程,通过直播课程进行代码演示、实验演示、问题答疑等,在此同时充分利用执行经理的职责,维持课堂秩序,督促学生学习。 四、网络直播教特点及对内部业务支撑 1. 网络课堂直播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籍由优异的影音传送技 术,以及高品质、高画质的影音服务,将课堂上的老师讲解、示范、实验传递到各基地及互联网各个角落。 2.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老师授课为主,示范、实验演示为辅,老师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625540.html,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 作者:李晓静房国栋等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年第08期 摘要: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功能多是针对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和课程管理的,几乎没有针对学习过程管理的,据研究表明学习过程管理的缺乏直接影响了网络学习效率。本文提出了网络学习过程管理的概念并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管理系统,最后介绍了实现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63-03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网络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为教与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教学平台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内容管理系统(CMS)、学习管理系统(LMS)、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通用网络教学平台(Web-based Instruction Platforms)四个阶段后,发展为一个由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 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1]尽管大多数的网络 教学平台已具备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等教学管理功能,但是,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无法监控学生学习状况、不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无法实现及时交流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网络教学平台需要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管理学习过程的功能,以提高网络教学(学习)效果。 一、网络学习过程管理的内涵 1.网络学习过程 网络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传播媒体组建的网络平台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必须执行的基本阶段或环节。那么,网络学习过程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如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操作学习行为等。 2.网络学习过程管理 网络学习过程管理就是对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即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环节所采用的不同学习行为的管理。网络学习过程管理是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核心、对学习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 背景和意义 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 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 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一定意义上说,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对于高校教学来说是一场革命。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各高校的校园网也相继 出现,但是校园网络在教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缓慢,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对象上,偏重于更加功利的远程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教育。大力开展网上教学,注重学生对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合,是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的体现。 网络教学不是取代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而是将网络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融合在 一起,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并克服其时间时空限制等弱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点,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消除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且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建立此平台,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学习知识。消除了学 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必再因为没有听清楚内容或者忘记内容而耽误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可视化,这是对传统学习的一种颠覆,一场革命。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内化的过程难以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学习者的经验、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和探索能力缺乏。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身特点和需求来学习,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一味的跟随老师的思想,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

【体会】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心得体会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体会 近年来,教育部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师生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一种新趋势。很多职业院校已把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目前,已有很多教师对个人教学空间实际建设和应用,并取得实效,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教师在建设、应用和全面推广中还存在困惑,现将个人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困惑与大家研讨,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一、全省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现状通过对全省职教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建设和应用排名前6所学校(全省134所)重要数据进行统计(表1),通过分析有2所学校建设应用较好,教师人气指数500以上的有13名和5名,教师人气指数50―500的有31名和174名。从这一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人气指数在50―500的属于非正常使用.二、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现状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是建立在学校网站社区学习平台上,它以课程管理为基础,包含课程发布、购买/支付、作业练习、学习工具、考试及小组讨论等功能,结合视频点播、直播模块和内容管理模块。各模块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平台内容展示效果及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平台的对学生的黏性。此外,平台允许接入更多的外站模块,如优酷、土豆和网易公开课视频、Discuz论坛、各大电商平台等,能帮助教师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三、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现状教学空间已全面对外公开发布,并全面使用网络化进行教学。注册学员两个班级67人。学员注册后,经管理人员验证、确定身份,即可通过电脑上网或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学习自主学习、并可同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学员已在网络上学习平均时长356分钟,完成作业900次。老师也在网络上完成学员提交作业的批阅。网络空间建设已基本满足网络

国内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综述

国内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综述 袁华莉教育技术学院04硕04280018016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网络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课堂面授的有力补充。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支撑工具与环境,网络教育平台成为了成为日益备受关注的对象。从90年代中期出现开始到现在,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已经从功能单一的课程资料的呈现发展到现在能够完成复杂的课程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师生之间的同异步交互等等强大功能。本文拟将在对国内外现有平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综述,从而得出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发展特点,并预测网络教育平台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哪些。 一、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概念: 1.国外关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认识 国外1996年底1997年初开始出现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平台,有为我们所熟知的有Blackboard,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CT (Web Course Tools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Virtual U等。我们从几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命名上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人员对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认识: (1)BlackBoard Blackboard在97年由康奈尔大学几名毕业生合作为他们的教授创建的网站,他们给Blackboard 的命名也来自教授的教学工作,以能够辅助教授的教学工作为目的。后来Blackboard转入公司发展,在原有服务意识上加入了更多的功能。现在Blackboard已经拥有美国市场近50%的份额,也是网络教育支撑平台中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平台。 (2)WebCT WebCT(web course tools)是一套功能完备、易用、高效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1。它是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为高校开发的异步课程传递及管理系统,包括一系列可以自动与课程内容紧密集成的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用于开发完全联机的课程,也可以用于将现有的课程内容在网上发布。WebCT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以传递与完善交互式的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为目的各种工具的有机组合2。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开发者与研究人员将其定位于工具,即强调平台对于学习过程的支持与帮助作用。这些工具既支持各种静态内容的传递,也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开发者是基于一种工具理念来开发webCT的。 (3)e-college、virtual campus e-college,电子学院,由美国电子学院公司负责开发,世界各地有200多所教育机构在使用 e-college平台。Virtual campus是由印度印地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开发,主要由印地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使用。从这两个的命名方式我们可以看出college、campus已经从工具(tools)的角度发展 1GoldbergMW, SalariS, SwobodaP. World Wide Web-Course tools: An environment for budlding www-based course[R]. Fifth International WWW conference, Paris, France,2001.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二、目的与性质: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课堂知识。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学会查阅、使用各种专业资料、网上资源,并以严肃认真、深入研究的工作作风完成设计任务,促使学生向综合应用型人才转变。要求学生学会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使用,学会基于WEB的网络数据库的程序设计,认识网络数据库在网站信息组织中的作用。 三、硬件环境: ●视频服务器:高配置微机一台 ●客户机:微机多台 四、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数据库软件:Microsift Access 2000(或Microsoft SQLServer 2000) ●流媒体软件:Windows Media 9.0、Helix Server、RealServer ●网页设计软件:Microsoft FrontPage 、Dreamweaver 、VBScript(或JA V AScript) 等 ●WEB服务器软件: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5.0 五、设计内容: ●视频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流媒体播放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确定页面结构和主要相关模块 ●使用ACCESS(或SQLServer 2000)建立相关数据库 ●编写访问数据库的ASP页面,能完成相关的数据库操作(建表、录入、修改、 查询删除等功能)。 六、功能模块: 主要功能如下: 1、虚拟个人网络空间 所谓虚拟个人网络空间,就是在网络上为用户提供一个存储空间及相关服务,使用户在此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构筑有自己特色的工作环境,实现方便快捷地访问常用的网络资源。并且在任意一台联网的机器上,用户都可以访问到自己的虚拟网络空间,就象访问自己独占的一台机器上的空间一样。用户拥有这样一个个性化空间,就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不论是在何地、何时,都可以进入自己的网上学屋自由学习。 2、网上课堂 网上课堂是用户实施网上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课堂实现课前、课后和课上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网上课堂分为学习和管理两部分,学习针对学生,管理针对教师。 3、视频点播系统

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 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由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中文名 虚拟社区 外文名 Online Community 背景 计算机网络 命名 瑞格尔德 基本定义 虚拟社区又称为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y)或电子社区(Electronic Community),作为社区在虚拟世界的对应物,虚拟社区为有着相同爱好、经历或专业相近业务相关的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方便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 从营销的角度,可以把虚拟社区粗略地理解为在网上围绕着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的人群,这些人对社区有认同感并在参加社区活动时有一定的感情投入。 功能特性 虚拟社区至少具有四个特性:一、虚拟社区通过以计算机、移动电话等高科技通讯技术为媒介的沟通得以存在,从而排除了现实社区;二、虚拟社区的互动具有群聚性,从而排除了两两互动的网络服务;三、社区成员身份固定,从而排除了由不固定的人群组成的网络公共聊天室;四,社区成员进入虚拟社区后,必须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存在。 主要类型 虚拟社区的类型根据沟通的实时性,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类:同步虚拟社区如网络联机游戏,异步社区如BBS等。虚拟社区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国内逐渐形成以BBS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其他同步异步信息交互技术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社区形式。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虚拟社区,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虚拟社区,又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论坛。1978年在芝加哥地区的计算机交流会上,克里森(Krison)和罗斯(Russ Lane)一见如故,因此两人经常在各方面进行合作。但两个人并不住在一起,电话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有些问题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风雨又使他们不能每天都见面,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Modem)将他们家里的两台苹果Ⅱ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BBS。这就是原始的BBS的雏形。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BBS在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并迅速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用户的交流信息的园地——虚拟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一些相同的兴趣、文化等特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提供各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讨论、通信、聊天等,使社区居民得以互动。不过,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同互联网相比,虚拟社区(Virtual Commnity)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虚拟社区是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