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留学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

日本留学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

日本留学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

日本留学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日本留学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

教育学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学生要学习基础领域(教育哲学、日本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实践领域(学校教育学、终身教育学)、国际领域(国际教育学,异文化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相关教育的关联科目。

教育学面临的课题很多,研究方向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什么是教育活动,什么是学习,针对教育对象的方法和其心理及行动,教育价值理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制度、法规、政策。教育设施,教授技法,教师家长的关系,教育史,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等等方面。

日本教育学专业为文科类专业,要求日语水平较高,适合本科专业为日语专业或文科类专业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学生。

教育学专业需要有专业知识基础作为研究条件,如果有本科为其他理工类专业且在研究生阶段想要转为此专业的.情况,需要学生有教育学专业第二学位,或者辅修为教育学专业内容,或者有教育学专业相关工作经验且自学过教育学专业内容;此外,如无上述条件,建议转为与教育学专业和学生原本科专业二者相关的专业。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资料整合,理论论证,多数学生会报考修士(或博士)。

其实日本教育学专业每年国内都有很多学生申请,毕业之后学生能在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报道,国际合作机关,教育,咨询,公务员等各种各样的领域活跃。其中最多的是在教育领域继续研究或考取教师资格后教授学业。

(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doc

人文学院 中国史 一、适用学科、专业:中国史(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历史学理论与知 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完成历史学的基本训练,对相 关的历史文献与资料有较好的把握,并能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具有跨专业或跨学科的学术 素养,在中国历史的相关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带有创新性的较为重大的研究课题的能力,应 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中国古代史 重点为各断代史,古代学术、思想与文化史。 2、中国近现代史 重点为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研究。 3、专门史 重点为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思想的互动关系研究。 4、历史文献学 重点为出土文献和上古文献的研究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 组,导师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为本研究领域的专家。 2、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需要,确定个人培养计划,使学 生具备宽广的学术基础,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并在学科前沿有所建树。 3、脱产的在读博士生可以担任工作量为一年的助教,以聘任合同的方式确定工作内容与要 求。 4、普博生的学制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制为4-5年。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当对相关的各类历史资料有较全面的认识,对历史学相关门类在中 国的学科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所从事的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的把握, 并能掌握国内外关于本专业最近的理论进展动态,将这些知识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 至少应该掌握两门外语。第一外国语应达到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并具有一定的专 业写作能力,第二外国语则至少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相关文献。 2、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 普通博士生在读期间,各类课程的最低限度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6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不包括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卷四

2017-2018学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历史试卷(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 C.首先提出平等、平均的口号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 2.如下图所示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该事件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萨拉托加大捷 C.起义者英勇抗击英国军队 D.约克镇战役 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A.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C.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D.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 4.关于佛教、道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佛教是外来宗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佛教信仰来世,道教注重今生 C.佛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道教则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工具 D.佛教、道教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的航行及其发现所带来的重大后果是他始料未及的:欧洲对美洲的 征服从此拉开了序幕。“他”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6.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7.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典故出自什么时期的哪一场著名战役() A.炎黄逐鹿之战 B.西周牧野大战 C.春秋城濮之战 D.秦末巨鹿之战 8.某班墙报上,“历史上的今天”一栏,有几个关键字被人不小心擦掉,剩下这样的话:“敲响了封建帝制的丧钟,揭开了民主共和的序幕。”被擦掉的几个字可能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渡江战役 9.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只能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梁启超 10.1919年6月5日开始,五四运动的重心和主力分别是() A.北京、学生 B.北京、工人 C.上海、学生 D.上海、工人 11.相传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是() A.黄帝 B.仓颉 C.嫘祖 D.伶伦 12.如图是商朝带枷的奴隶俑,它反映了() A.奴隶的悲惨生活 B.奴隶不听使唤 C.奴隶的怠工 D.奴隶逃走被抓回 1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4.下列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有() ①《伤寒杂病论》 ②地动仪 ③造纸术 ④《九章算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小明在看杂志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英国有钱人以坐蒸汽轮船浏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这段描述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 则探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3.学科知识 大学的课程内容是从现代科学技术中依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由单项联系向多项联系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纵横交叉、多层次、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面对学科知识的这种发展趋势,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扩大知识的范畴,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有步骤的教学要求,系统地组织学科知识序列。

教育学主要内容整理

第一章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一一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无阶级性一一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原始性一一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岀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一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教育的长期性 7、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阶级性 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 ?学习者 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世界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世界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世界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更新:2018-12-03 13:37:23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以及史学名著选读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世界历史学术交流等,一般安排15周左右。 授课方式除常规教学环节外,本专业适当安排了一些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生辩论、演讲比赛、各项体育比赛等活动,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世界历史学术交流等,一般安排15周左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

专业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

【新】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城邦制D.皇帝制 答案:A 2.元代统治者将过去的三省合并为一省,作为宰相机构,即( ) A.尚书省B.门下省 C.中书省D.行省 答案:C 3.雅典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是( ) A.家族世袭B.政府任命 C.民主选举D.毛遂自荐 答案:C 4.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A 5.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 A.议会B.内阁 C.国王D.法院 答案:B 6.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 ) A.商业不景气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C.南北矛盾尖锐D.战争债务负担沉重 答案:B 7.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答案:C 8.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这次尝试是指( ) A.第一国际B.五四运动 C.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 答案:D 9.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教材

教育科学系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字: 教务处处长签字: 二○一一年七月十日

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医学、教育学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有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心理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考察、专业见习、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3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7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30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教育学考研各个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与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代码040101)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基本问题、比如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问题、教育体制创新问题、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既有教育学原理传统的理论领域,也有近年来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新开拓的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 2、教育哲学方向 教育哲学是多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原本科哲学专业的学生再选择这个专业比较好。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 3、教育文化学方向 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化等。 4、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 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等。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学方向 教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教育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内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教育与政治主体及其行为的各种关系、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等。 6、教育法学方向 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规定一切教育中权利与义务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 7、教育社会学方向 教育社会学以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主题: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自身的结构和组织、教育分流研究等。 8、教育人类学方向 教育人类学是指用人类学的概念、理论、观点和方法,描述、解释教育现象的应用性学科,旨在提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9、德育原理方向(含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 主要研究对公民整体或个人怎样进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研究如何培养学生

2020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六)历史

2020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六)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学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可知,该制度是宗法制所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排除B。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指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排除C。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和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D。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这一题就需要将宗法制、郡县制、分封制和禅让制作比较和区分,只有准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教育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小学音乐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念,帮助学习者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发展教育思维,提高教育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并在头脑中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为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这一的培养目标服务。 《教育学》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后续课程为《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招考理论》,是一门理论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是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职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中的以“培养学生从事教学能力为核心”工作项目而进行的设置。其基本理念是通过系统教育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打

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后续课程是《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师招考理论》。本课程是一个让学生懂得教育理念、学会基本教育知识并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学科,是专业必修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职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中的以“培养学生从事教学能力为核心”工作项目而进行的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①基础性与时代性结合,即以专科为学历定位,准确阐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尽可能反映教育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②适切性与发展性统一,即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使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容量的多少既能适合专科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程度,同时又能够激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难点,从而促进学习者身心的良好发展。③理论性与实践性协调,即本门课程既是教育对象对教育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提高,同时所学的理论又应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即效作用,可帮助学习者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教学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工学结合实践形式。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最新考研历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历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中,辅佐商汤灭夏的是 A.xx B.xx说c.皋xxD.xx 2.东汉末年发动xx的民间教派是 A.五斗米道 B.xx C.天师道 D.太一道 3.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今天的 A.xx和xx B.xx和xx c.xx和xxD.xx和xx 4.元朝派驻xx县的监临官称为 A.札xx B.xx C.必阁赤 D.探马赤 5.编纂《明儒学案》并创立学案体史学体裁的学者是 A.xx B.xx c.xxD.xx 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中,最早在所属企业中推行泰勒“科学管理法”的是 A.xx B.xx C.xx D.xx 7.xx近代第一位驻外公使是 A.崇厚 B.xx

c.何如璋D.xxxx 8.1912--1927年间中华民国的国旗是 A.十八星旗 B.xx C.xx D.青天白日旗 9.民国年间京剧“四大名旦”是 A.xxxxxxxx B.xxxxxxxx C.xxxxxxxx D.悔xxxxxxxx 10.196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是 A.凋整、改革、巩固、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D.凋整、充实、发展、提高 11.下列世界古代文学作品中,哪一部不是史诗作品? A.《xx婆罗多》 B.《伊利亚特》 c.《埃涅阿斯记》D.《xxxx》 1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古波斯宗教领袖琐罗亚斯德创立的宗教被称为 A.祆教 B.摩尼教 C.景教 D.一赐乐业教 13.中世纪实行“索贡巡行”赋税征收形式的国家是

A.xxxx B.基辅xx c.xxD.xx汗 14.“赋敛轻薄,徭税俭省。各安世业,俱佃口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这段反映印度戒日帝国时期土地和赋税制度的史料出自A.法显《佛国记》 B.xx净《xx寄归内法传》 c.xx、彦惊《大xxxx法师传》 D.xx《大唐xx记》 15.中世纪西欧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为七种自由艺术,简称“七艺”..它们是 A.文法、绘画、雕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B.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儿何、天文、音乐 c.文法、修辞、逻辑、算术、绘画、雕塑、音乐 D.文法、绘画、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l 6.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朋基罗作于罗马西斯廷教堂墙壁上的祭坛画是 A.《xx圣母》 B.《末日审判》 c.《最后的晚餐》D.《圣母与圣子》 17.1838年向南非开普敦殖民地附近的祖鲁人发动进攻,最终占领其大部分领土的是 A.比利时人 B.法国人 c.布尔人D.西班牙人 18.1893年德国制定了连结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被称为 A.“3R”计划 B.“3B”计划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其岗位层次为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知识结构 2. 能力结构 (1) 具有从事具体行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2) 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计算器操作等技能。 (3) 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课程设置

本专业总学时3 250学时。开设必修课23门(含专业综合实习课) ,计2 458学时,占总学时的75%;限制选修课6组,每组4门课,分别适用于“工业企业会计方向”、“流通企业会计方向”、“基建会计方向”、“运输业会计方向”、“农业会计方向”、“金融业会计方向”。每个专门化方向计426学时,占总学时的13%。各校还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开设其他方向的带有复合专业性质的限选课方向,如“财经文秘方向”、“财会办公自动化方向”、“财会与证券投资方向”等;任意选修课参考科目11门,学校也可因地制宜地开设其他任选课程。 全部课程分为两类: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总学时为1 378学时,占总学时的42%;专业课程总学时为1 872学时,占总学时的58%。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课时为989学时,实践教学课时为883学时,二者之比为1︰1.12;第六学期全学期为专业综合实习课程。 (二) 课程的教学要求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7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5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5. 语文(270学时)

教育学 课程

第七章课程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正确地理解课程的概念,了解与掌握国外关于课程定义主要存在哪些观点,正确地理解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掌握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与课程论 (一)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课程论最基本的概念,因此有关课程概念的研究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目前课程论作为教育理论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早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但是关于课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外国的课程理论的研究中。都没有达成共识。在国内外,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 1.课程是知识 这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作为知识的课程通常特别强调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所谓看得见、摸得到的客观存在物。 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一一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主要关注并依赖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过程。 2.课程是经验 这种观点主要是在对于前一观点的批评和反思基础上出现和形成的。人们提出,实际上,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与知识发生了相互作用,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课程。于是,许多人在谈到课程时开始使用“经验”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认为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跳出了认识论的范畴,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课程不是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的角色是参与者和组织者。 3.课程是活动 这是一种更新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局限,而走出这种两难困境的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