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journal/ojh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10.12677/ojhs.2014.24009

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

Ting Zhao, Feng H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

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Keywords

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赵婷,韩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摘要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

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西山经》中出现的一些名物的研究,讨论了上古时期出现的图腾崇拜现象。《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这种社会现象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崇拜自然的变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对于我们现今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西山经,名物,图腾崇拜

1. 引言

《山海经》是我国重要的一部传世古籍,全书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

当前学界关于《山海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年代、性质考证、篇目研究、地理范围、版本等方面,或从《山海经》全书内容着手,或对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例如袁珂先生的《<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胡树先生的《试论<山海经>的宗教特性》等。《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名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兽类到鸟类,从水生到陆生,从日月到山河,种类繁芜。例如《南山经》多描绘与鸟、龙有关的形象“龙身鸟首”、“龙身人面”、“鸟身龙首”等;《西山经》多与马牛羊有关,其状如“人面马身”、“人面羊身”;《东山经》描绘的是龙、羊,形象为“人身龙首”、“人身羊角”;《北山经》却多涉及蛇、马,记其神为“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中山经》多处提及猪、龙、鸟,其神状为“豕身人面”、“龙身人面”、“鸟身人面”,等等。该书涉及到的这些名物有不少与当地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山海经·西山经》所记载的一些名物,通过对这些名物的考证来认识我国先民图腾崇拜这一神秘的信仰文化,并希望能对《山海经·西山经》之地理范围的确定和当时活跃于该区域的群体部落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苏格兰原始社会史家麦克伦南在其《动植物崇拜》一书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图腾崇拜的性质和影响,并首次论及有关图腾的现象、习俗及观念。英国著名民族学家J. G. 弗雷泽给图腾崇拜下了定义:“图腾崇拜是半社会、半迷信的一种制度,它在古代和现代的野蛮人中最为普遍。根据这种制度,部落或公社被分成若干群体或氏族,每一个成员都认为自己与共同尊崇的某种自然物象——通常是动物或植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被称为氏族的图腾,每一个氏族成员都以不危害图腾的方式来表示对图腾的尊敬。这种对图腾的尊敬往往被解释为是一种信仰,按照这种信仰,每一个氏族成员都是图腾的亲属,甚至是后代,这就是图腾制度的信仰方面。至于这一制度的社会方面,它表现在禁止同一氏族成员之间通婚,因此,他们必须在别的氏族中寻找妻子或丈夫[1]。”对于先民们来说,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期望能够生存下去并能够使自己得到公平。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只能把自己看到的某种东西神化,期望能够受到庇护,以此来保佑他们生活安康。这种图腾观念大体可分为三类,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2]。”所有的图腾是以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命名的,而且与先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图腾一般是先民们所熟识的东西,例如,中国北方地区以狼或狗为图腾,南方多崇拜鸟和蛇。另外,图腾形象多以动物为主,植物相对较少。

2. 《西山经》中的植物崇拜

《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这些植物主要分为木类和草类,书中对于它们的形状、生长环境、用途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

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西次三经》)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大荒西经》)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氏国西。(《海内西经》)

稷神自天取百谷而降,植于人间。《淮南子·泛论训》载:“后稷作稼穑,死而为稷[3]。”稷神作为周的始祖神,教民以农耕技艺。无论稷神是天帝之子还是周代始祖,都只能说是一种人为神话的附会。这种附会惟一可靠的内容是稷神为百谷之主的含义及其与农耕种植的密切关系。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中引用《孝经说》:“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4]。”又如蔡邕《独断》(上)载:“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5]。”可见,古中国人信奉和崇拜的是实实在在的稷这种谷物。这正是历代皇朝持续不断祭祀稷神的真实意义。

今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南口,有一弧形巨石,其上刻有星相图和植物身人面图形。前者当与天体崇拜有关,后者疑为植物神崇拜。这组植物身人面形共十幅,阴线刻成,刻痕断面为V形,深约1厘米,宽度在2~3厘米之间,线条粗深圆滑,全无金属加工痕迹,估计是用石器磨刻成的。十个人面形大小不等,最大的一面高90厘米、宽110厘米,最小的仅高18厘米、宽16厘米。最大的人面形作老妪模样,双目眯成鱼形,额头刻菱形双圈纹饰带,额头两边各有一缕发辫装饰,脸颊口鼻部位刻以交叉网状线条,颇似黥面。其它九面双目皆成圆球状,脸上也布满网状纹。十个人面形与地面草状物相连,均无耳朵,犹如植物结出来的果实。

连云港南崖口岩画

人面与植物相连,说明与植物崇拜有关,就象人面兽身与动物崇拜有关一样。人面表示神灵,植物和动物则是崇拜祈求的主体。人面兽身形象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盆上出现,植物纹形象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陶钵上,以及在兰州出土的原始陶瓶上均有发现,而且形状与连云港近似,大概

都与原始人祈求谷物丰收有关。考古发掘实物证明,北方原始民族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稷,在山东北辛、西安半坡原始遗址中都曾发现过谷粒的化石。稷在谷物中的地位最高,被尊为“五谷之长”。

在远古时代,人们最先学会播种的粮食作物是稷,也就是粟,俗称小米。《说文解字》:“稷,斋也,五谷之长,从禾,畟声[6]。”稷比较耐旱,当时普遍种植于北方地区。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比较困苦,这种植物养活了许多人,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故先人们把这种植物当做神来崇拜,只因为它是先民们存活于世的必需品。植物何以会春青而秋黄,何以会丰歉不均?大概都是稷神在“作怪”,在原始人看来,植物也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有父母、有子女,一代传一代。人们把菽、稻、麦、黍等植物集于稷一身,使其人格化,把它作为五谷之神进行祭祀活动,于是稷成为最早被神化的植物神。据记载,先秦之时,人们把社、稷两种神分得很清楚。夏代以柱为稷神,商代以弃为稷神,人们把稷加以神化,尊为自己的始祖,每年春秋在祭祀天神的时候,都要同时举行祭祀稷神的活动。《诗经·鲁颂·閟宫》曰:“春秋匪解,享祭不忒,皇皇后稷,皇祖后稷。”把后稷看得与上帝同等重要。但自周以后,把稷神与土地神一起祭祀,《白虎通·社稷》载:“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7]。”所以就有了“社稷”一词。

有些植物因为具备一些特殊功用而被先民们所崇拜,这些功用包括辟邪、药用、食用、可佩戴等,因此被先民们奉为神圣之物。当时的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往往生了疾病也是无能为力,若是偶尔吃了某类植物,发现病好了,人们就把它当作神明。《西山经》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植物。

有木焉,员叶而白柑,赤华而理黑,其实如积,食之宜子孙。(《西次三经》)

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靡芜,佩之可以已病。(《西山经》)

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西山经》)

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西次三经》)

先秦时期的人们认为这些植物具有神奇的用处,不论是食之、用之还是佩之,都有利于他们的生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奇迹。比如沙棠树,郭璞云:“言体浮轻也,沙棠为木,不可沉也[8]。”沙棠,叶、干类棠梨。其木材可造船,果如红枣,可食。也就是说,由于沙棠这种树可以造船,在水中可以漂浮,先民们就此认为这是神灵,御水而不溺。晋郭璞有《沙棠》诗:“安得沙棠,制为龙舟,泛彼沧海,眇然遐游。”大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可以带给他们灭顶之灾,当时的人们想法很简单,也许就是在某次水灾中发现沙棠树救了他们一命,让他们免于溺水而亡,他们认为沙棠是神明化身救他们于危难中,从而有了他们对沙棠的崇拜。

3. 《西山经》中的动物崇拜

《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 之山……獸多犀兕熊、羆。(《西山经》)

熊作为当时常见的一种动物,作为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在当时被人们看做一种神圣的存在。民族的

共祖黄帝曾号称有熊氏,《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徐广曰:黄帝“号有熊”。引谯周曰,黄帝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山海经》中也有记载有关鲧单独从腹中生育出禹的故事,而鲧本人也死而化熊。所以,在古代的民族中把熊作为他们的图腾,并伴随着一些传说流传至今。吕光天在《崇拜熊的奇特习俗》一文中写道:“凡是到过大兴安岭西北麓一带原始森林的人,都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两棵落叶松树之间,悬挂着用桦树条捆好的一捆东西,这是什么呢?原来是鄂温克猎人葬熊的一种遗物。鄂温克猎人在这一捆东西里装进了熊的许多骨头和五脏;另外,还要在两棵松树的阳面,刮开树皮做成一个平面,横刻十二道小沟,在沟里涂上各种颜色,并在第六道沟的两端,把熊的双眼镶在树上。而且人们要假装哭泣,给熊敬烟,与老人死时的仪式相似[9]。”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柟,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麢、麝……(《西山经》)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西次四经》)

在许多地区,先民们一般把对他们有用的,给过他们帮助的甚至是凶悍的、可以吃人的动物当做自己的祖先来祭拜。在西北地区的古代民族中,属于突厥系的乌孙人有狼救护并哺育他们的乌孙王的传说,乌古斯人有有狼带领他们去战斗,节节胜利的传说。牦牛,又名:旄牛(《山海经》),犣牛(《尔推》),毛犀(《广志》),猫牛(《汉书》颜师古注),竹牛(《昨梦录》),毛牛(《水东日记》)。别名:牦牛、旄牛、犣牛、毛犀、猫牛、竹牛、毛牛。《本草纲目》:牦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昨梦录》云:西夏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制弓极劲,彼人以伪犀角,卒莫能辨。曹昭《格古论》云:毛犀,即牦牛也,角之花斑皆类山犀,而无粟纹,其理似竹,不甚为奇,故谓毛犀。其角亦可乱犀,但无粟纹。苏颂《图经》误以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牦牛羌曾是古华夏西部最大的族群,华夏先祖的炎、黄、夏、周均来自该族,也是当代藏、彝、纳西等众多西部兄弟民族的主族源。两千年前,牦牛羌一支西入藏南,并在1300年前建立了庞大的吐蕃王国,从此牦牛成了整个高原的总图腾[10]。人们把它当做自己的神,并把牦牛身上的器官当做可以辟邪和消灭敌人的神物。传说藏族英雄格萨尔用神兵收服红铜角野牦牛后,用野牦牛的头和角,做成了招魂之物,把它们放在奔木惹山,用来降服四方妖怪和十八大城。

4. 《西山经》人、神、兽异体合构崇拜

《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现将汇总成一表,如下。

山区名称形象

西山经华山,冢也,羭山,神也

西次二经人面马身,人面牛身,人面虎身

西次三经羊身人面,人而豹尾

西次四经人面兽身

在《西山经》所描述的地区,与现在的西部地区有很大的吻合度,在当地所从事的主要是畜牧业,所以多出现了马牛羊这些动物形象作为该地区先民们的图腾。后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的思维进步,视野更加开阔。人们根据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动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优点,把自己的器官与动物的器官组

合在一起,达到人兽功能合一,人神兽成为一体,于是便产生了这些半人半兽的神。闻一多先生曾在讨论有关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时,在《伏羲考》中提到:先假定龙是自己的祖宗,自己便是龙子……这样一步步的推论下来,可称为“人的拟兽化”,正是典型的图腾主义的心理。……当初人要据图腾的模样来改造自己,那是我们所谓的“人的拟兽化”……根据“同类生同类”的原则,与自身同型的始祖观念产生了,便按自己的模样来拟想始祖……这样由全的兽型图腾蜕变为半人半兽型的始祖,可称为“兽的拟人化”……[11]例如,牛是先民们最先驯化的家畜之一,在落后的远古时代,是先民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是他们的食物和祭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伙伴,所以人们赋予牛神秘的力量,把牛与人结合,成为神灵。这些神灵具有特异功能,是先民们崇拜祭祀的对象。

由此可见,这些图腾神的出现是人们思维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西山经》)

上面的文字记载的是一种鱼类,这种鱼名称叫人鱼。据考古材料记载,庙地沟文化彩陶、半坡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都有人面鱼的图案,是西北高原地区先民们所崇拜的图腾,是他们幻想的图腾祖先。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他们把这种图腾绘制在陶器上,来表明自己的氏族。人是群居性的,在先古时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氏族,为表示与其他氏族的区别,每个氏族有自己的图腾,记录自己的历史。

总之,《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等,根据现今出土的文物和有关史料,相信我们能从中了解更多有关远古时代祖先们的生活、社会制度、社会风俗等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苏]д. E. 海通, 著, 何星亮, 译(2004) 图腾崇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2.

[2]何星亮(1992) 中国图腾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55.

[3]刘文典(2012) 淮南鸿烈集解(上). 中华书局, 北京, 460.

[4][东汉]应劭, 撰, 王利器, 校注(1981) 风俗通义校注. 中华书局, 北京, 356.

[5][东汉]蔡邕(1936) 独断, 四部丛刊三编. 商务印书馆, 北京, 23.

[6][汉]许慎, 撰, [清]段玉, 裁注(1981) 说文解字注“禾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321.

[7][东汉]班固, 等, 撰, [清]陈立, 疏证, 吴则虞, 点校(1994) 白虎通疏证卷三. 中华书局, 北京, 83.

[8]袁珂(1980) 山海经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49.

[9]吕光天(1981) 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 宁夏人民出版社, 银川, 266.

[10]戚序(2001) 心灵的渴求——浅论门神源流及其演化.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3, 84.

[11]闻一多(1982) 闻一多全集第一册. 三联书店, 北京, 30.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journal/ojh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10.12677/ojhs.2014.24009 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 Ting Zhao, Feng H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 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Keywords 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赵婷,韩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9053328.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摘要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

企业文化的动物图腾

企业文化的‘动物图腾’ 因为执行‘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的缘故,也有不少机会和企业接触。昨晚就有一家在川内做得还不错的运输企业向我咨询如何构建其企业的文化体系的问题。谈话中,我引用了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及新华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对方,为了更形象的说明,我们且以动物来比喻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在自然界,各物种所具有的活动习性是在长期的生存遭遇中形成的,“物竞天择”就意味着只承认“竞争力”。在这个“动物世界”里,展现了不同的文化气质。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鹰文化——市场型企业文化;羚羊文化——稳健型企业文化。 象文化尊重、友好——人本型 象文化在中国企业里表现了这样的特征: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友好的,领导者的形象犹如一位导师,企业的管理重心在于强调“以人为本”,企业的成功则意味着人力资源获得了充分重视和开发。报告对这类企业文化的代表提供了10家企业,它们是万科、青啤、长虹、海信、远东、雅戈

尔、红塔、格兰仕、三九和波司登。 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 万科的综合评分最高。它的创始人王石有着很好的企业威望和社会尊敬度。但对于王石来说,他和万科的文化魅力不在于“个人崇拜”的无以复加,而是公司始终倡导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同时,万科推出了“培养专业经理阶层,鼓励优秀人才为企业长期服务,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和培养正确的职业操守”这样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人文纲领。 人才被认为是万科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王石提出这个观念时业界还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众多房地产公司看来,土地、资金比人才更重要。但在王石看来,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因此,万科很早就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职业经理人当家的公司;竭力打造“阳光照亮的体制”。尊重人,为优秀人才创造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和人生,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 重视员工工作以外的角色 雅戈尔这家服装企业,创造了“将所有员工视作亲人”的亲和文化:公司先后投资5000万建造了雅戈尔新村让员工安居乐业,尤其是改善外

图腾崇拜对彝族的影响

图腾崇拜对彝族的影响 摘要:“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方言,原意指本部落奉为始祖的某种动物或植物。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他们源于某种神秘的动物或植物,他们个人和整体部落的命运都跟这种动物或植物有着神秘的内在联系,每个氏族都有自己信奉的图腾,以图腾组织代表氏族组织。彝族先民以虎为图腾,认为虎是他们的祖先,在危难时刻会得其保佑和庇护。彝族先民还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死后会变成虎。在彝族集居地,所居山名、水名、地名乃至人名多以虎命名,并且认为万物起源于虎,虎能为彝族人民消除灾难,带来吉祥。 关键词:彝族虎图腾文化 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中有记载说: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秧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一)图腾崇拜对服饰的影响 彝族服饰的图纹式样很丰富。按缀于服饰上图纹式样的属性,可归纳为这样四类:几何型图纹,图腾式图纹,花卉鱼虫图纹,自然景物图纹。 彝族对图腾的崇拜极其强烈,其崇拜的对象有火、虎、鹰、龙等。对图腾崇拜的这种精神文化习俗,也反映在彝族的服饰图纹上。彝语支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基调,这主要是崇拜黑虎的原因。大姚等地彝族俚颇支系妇女衣饰多为黑底,上起黄条纹花,乃虎皮花纹变化而成。昆明近郊的彝族母亲为将要降临人世的孩子准备的衣物中,多有“虎头帽”“、虎头兜肚”“、虎头鞋”等,表示对孩子美好的祝愿。孩子出世,亲朋好友会送以“四方八虎”图为面饰的背布;孩子稍大后,穿戴起虎帽、虎鞋,并用“四方八虎”图背布包裹背负。 图腾在服装发展的过程中曾对服装的纹样和装饰起过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 图腾崇拜对传统的影响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仙人,身背一块巨石去堵泛滥的江水,路经小麦地冲时,东方发白,天已快亮,仙人将现原形。不能走动,于是将大石头分成几块,丢到麦地冲附近,变成三道石闸门,仙人也在村子两头,化作两只石虎,守护着小麦地冲。从此,这里的彝族人民安居乐业,坏人不敢进,魔鬼不敢入,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六畜平安。人们为感谢这两只石虎,也为了祭祀祖先,就按照虎的习性和爱好,摹仿老虎的动作跳老虎舞蹈。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的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跳虎形式的祭祀舞蹈和活动。小麦地冲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都要举行历时八天的“虎节”,虎节期间“祭虎”、“接虎”“跳虎”、“送虎”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正月初八“接虎祖”,正月十五“送虎祖”。期间,跳老虎笙,祭虎祖,祈福消灾,合族同乐。跳老虎笙的人,用恢黑色的毡子捆扎成有虎耳、虎尾的虎皮披在肩上。脸上、手上、脚上分别用黑、红、紫、白色等各种颜料画上虎纹,装扮成老虎的样子。跳老虎舞,虎队在硭锣和羊皮扁鼓伴奏下入场跳虎图腾舞。“老虎开门”、“老虎出山”、“老虎招伴”、“老虎捉食”、“老虎搭桥”、“老虎接亲”、“老虎交尾”、“老虎驯牛耕地”、“老虎耙田”、“老虎播种”、“老虎栽秧”、“老虎收割”等舞蹈动作。 虎节对于彝族来说,就是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而祭祀是彝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祭神仪式,“跳虎”即为祭祀自己民族的祖先。凡遇族内生活的大事,彝族人民常常要进行一些祭祀活动,此类活动世代相袭,逐渐成为当地民族的重大节庆日,“老虎笙”节便是这样形成的。

山海经异兽

1 【山海经异兽图】 【异兽】蠃鱼 【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 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 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 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2 【山海经异兽图】 【异兽】穷奇 【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 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 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3 【山海经异兽图】 【异兽】天狗 【原文】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 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 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 凶邪之气。

4 【山海经异兽图】 【异兽】狰 【原文】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 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 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 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 名称是狰。

5 【山海经异兽图】 【异兽】肥遗(鸟) 【原文】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 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注释】①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 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雄性的鹌鹑好斗② 疠:癞病,即麻风。 【译文】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 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 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丝绸之路货币种类丰富、数量诸多,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交换、商品流通的等价物。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浓缩。丝绸之路融汇了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悠久、恢宏的历史文化,透过丝绸之路货币这扇窗口,可以见证曾经的辉煌和鼎盛、沧桑和巨变。 丝路货币上的图腾徽记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动物类:骏马、神牛、骆驼、公羊、大象、狼、鹰隼等等;宗教图案类:权杖、祭坛、神器等;偶像类:国王、神像等……是研究当地丝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信仰崇拜、宗教态度、文化心理的珍贵遗存。对于丝路货币的关注和研究很早就进入了学界、收藏界人士的视野,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群。现将丝绸之路货币上的图腾印记举其要者,加以解析,以便于了解丝路货币的丰富文化内涵,以飨读者。 第一、丝路货币上的动物徽记 1、波斯萨珊钱币上的“神牛”。神牛又叫“瘤牛”(Zebu),是一种被人类长期驯养的牛种,因其脊背上有一個明显的瘤状的突起,用于储存脂肪,这种牛主要分布于非洲、印度和伊朗境内。尤其在印度,母牛被崇为宗教圣物,严谨宰杀,并且禁止食用母牛肉、牛犊肉、公牛肉。瘤牛体格强壮、性格温顺、易于在干旱地区驯养。很早就出现在了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后传播至西亚各地,波斯萨珊王朝时期被作为神物,同神女的徽记一起出现在了萨珊王朝的古币上。不仅如此,在西亚一带出土的古代石刻、铜像、木刻、印章的图案上也频频出现瘤牛的影子。可见在西亚两河流域境内神牛备受人们的恩宠和喜爱,被作为图腾。 2、罗马钱币上的“母狼育婴图”。野狼是凶残嗜血的动物,然而在罗马钱币上却出现了“母狼育婴图”,这是源自古罗马的经典神话故事,相传母狼哺育了战神之子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后罗穆卢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罗马,成为罗马的创始人。罗马人将这个故事以徽记的形式留在了本国的钱币上,将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加以崇拜和纪念。 第二、丝路货币上的宗教图案: 1、拜占庭金币上的“十字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希腊语:Βυζ?ντιον,拉丁语:Byzantium)中国史籍称“大秦”,拂菻”或“海西国”。拜占庭帝国早期,基督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但为皇权提供了“神圣理论”阐释,而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还对当时的世俗统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这也是基督教能够深刻影响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拜占庭帝国钱币上有基督教十字架图案,国王头像上也有十字架,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号称拜占庭的立国之本。 2、波斯钱币上的“祆教祭坛”。祆教是古代波斯的国教,又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波斯文:???????),是基督教诞生之前西亚最

虎图腾崇拜对彝族的影响

虎图腾崇拜对彝族的影响 摘要:“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方言,原意指本部落奉为始祖的某种动物或植物。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他们源于某种神秘的动物或植物,他们个人和整体部落的命运都跟这种动物或植物有着神秘的内在联系,每个氏族都有自己信奉的图腾,以图腾组织代表氏族组织。彝族先民以虎为图腾,认为虎是他们的祖先,在危难时刻会得其保佑和庇护。彝族先民还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死后会变成虎。在彝族集居地,所居山名、水名、地名乃至人名多以虎命名,并且认为万物起源于虎,虎能为彝族人民消除灾难,带来吉祥。关键词:彝族虎图腾文化 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中有记载说: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秧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一)图腾崇拜对服饰的影响 彝族服饰的图纹式样很丰富。按缀于服饰上图纹式样的属性,可归纳为这样四类:几何型图纹,图腾式图纹,花卉鱼虫图纹,自然景物图纹。彝族对图腾的崇拜极其强烈,其崇拜的对象有火、虎、鹰、龙等。对图腾崇拜的这种精神文化习俗,也反映在彝族的服饰图纹上。彝语支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基调,这主要是崇拜黑虎的原因。大姚等地彝族俚颇支系妇女衣饰多为黑底,上起黄条纹花,乃虎皮花纹变化而成。昆明近郊的彝族母亲为将要降临人世的孩子准备的衣物中,多有“虎头帽”“、虎头兜肚”“、虎头鞋”等,表示对孩子美好的祝愿。孩子出世,亲朋好友会送以“四方八虎”图为面饰的背布;孩子稍大后,穿戴起虎帽、虎鞋,并用“四方八虎”图背布包裹背负。图腾在服装发展的过程中曾对服装的纹样和装饰起过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 图腾崇拜对传统的影响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仙人,身背一块巨石去堵泛滥的江水,路经小麦地冲时,东方发白,天已快亮,仙人将现原形。不能走动,于是将大石头分成几块,丢到麦地冲附近,变成三道石闸门,仙人也在村子两头,化作两只石虎,守护着小麦地冲。从此,这里的彝族人民安居乐业,坏人不敢进,魔鬼不敢入,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六畜平安。人们为感谢这两只石虎,也为了祭祀祖先,就按照虎的习性和爱好,摹仿老虎的动作跳老虎舞蹈。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的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跳虎形式的祭祀舞蹈和活动。小麦地冲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都要举行历时八天的“虎节”,虎节期间“祭虎”、“接虎”“跳虎”、“送虎”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正月初八“接虎祖”,正月十五“送虎祖”。期间,跳老虎笙,祭虎祖,祈福消灾,合族同乐。跳老虎笙的人,用恢黑色的毡子捆扎成有虎耳、虎尾的虎皮披在肩上。脸上、手上、脚上分别用黑、红、紫、白色等各种颜料画上虎纹,装扮成老虎的样子。跳老虎舞,虎队在硭锣和羊皮扁鼓伴奏下入场跳虎图腾舞。“老虎开门”、“老虎出山”、“老虎招伴”、“老虎捉食”、“老虎搭桥”、“老虎接亲”、“老虎交尾”、“老虎驯牛耕地”、“老虎耙田”、“老虎

山海经异人异兽分析

2、对《山海经》中异兽异人的分析 翻开《山海经》,最为吸引眼球的大概就是奇奇怪怪的各种动物和奇奇怪怪的人了,有三头的、九尾的、人面的、一目的、贯胸的,不一而足。后人把《山海经》视为志怪类,这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吧。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过以下几点,首先是在古代由于书写工具的不方便和字形的复杂难写,造成了古代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较大,书面语能省则省,可以说是惜字如金,对动植物的描写不会和现在这样详细。其次是,古代对动物的分类和现在不同,对动物的关注点不同,对动植物的描述角度不同,这些不同导致同一种生物,古今描述看起来好像两种生物。第三是,古人往往根据已知的生物描写新认识的生物,古人的已知生物在今人看来也是陌生的,导致了描述不知所云。 山海经在描述动物时,往往以极省的笔墨描述动物的最突出特点,就像甲骨文中动物的形象一样,并不追求完全像,而是把最突出的区别性特点描述出来。比如,在甲骨文中,豹子要突出牙齿和花纹,马要突出鬃毛和尾毛,狗的尾巴要上翘,猪的尾巴要下垂,等等。 描述动植物的区别性特征应该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当时属于明显的区别性特征到今天或许就变得模糊了。就像木牛流马本来应该是一种能在山地行走的车子,人们感觉像用牛马一样方便而称为木牛流马,现在人给弄成了牛马的样子。也许多年后,自行车会被认为能自动行走的车而被复制成机动车的模样,电驴子被复制成电动驴也未可知。这是因为认知条件的变化导致的认识的差异。对《山海经》我

们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要正确认识《山海经》中的各种动植物,首先要确立这些动植物是确实存在的,不是怪物,第二要确认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可能性就更大,除此之外,对以下几点也要重新认识。 1、山海经中常常出现的“人面”,并不是长着和人一样的脸,而是动物脸上的五官居于一个平面,眼睛鼻子嘴巴在同一个平面上,和人接近,即为人面。比如猫头鹰,猩猩等。 2、山海经中的九尾不是真的长了九条尾巴,而是尾巴上有九个环,就像现在的九节狼一样。 3、山海经中的一首三身同样不是有三个身体,而是有三种不同的毛色。 4、山海经中的三首也不是有三个头,而是头上有三种毛色。 5、所谓的一目,并不是只有一只眼睛,而是对学习能力的一种形象表达,古希腊人是一目,因为他们受华夏文明影响最早,中国人有双目,其他的人都是瞎子,其实是说,他们没有文化。就像中国人把不认字的人称为“睁眼瞎”一样,并不是这个人是盲人,而是这个人没有文化。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摘要]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形式。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 , 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 , 在一定的文化圈中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 它对于氏族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 , 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 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但在某个特定的仪式中 , 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 , 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 [关键词] 图腾; 祖先崇拜; 氏族标志; 图腾祭祀; 图腾圣餐; 图腾牺牲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形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末约翰·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 , 该书说: “野蛮人的性的迷信之一 ,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totem (图腾) , 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和“它的标记”。 1 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 在人类的原始时代 , 人们往往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 即认定某种物种是本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 这一物种常常是某种动物或植物 , 它便是该氏族的图腾。因此 , 图腾崇拜与普通的动、植物灵物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它实质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在一定的文化圈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 因此图腾有辨认血缘、认同祖先的功能。比如中国人常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 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始人常常从某种动物或植物引出自己的家谱。蒙巴尔虎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也就是“根子”或“起源” , 它们分别是水鸟、小鸟、天鹅、鹰等动物 , 这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书·高车传》中记载了一则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起源神话:“匈奴单于生二女 , 资容甚美 , 国人皆以为神 ,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 , 将以与天。’乃筑高台 , 置二女其上 , 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 , 复一年 , 乃有一老狼 , 昼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 , 欲以与天 , 而今狼来 , 或神物天使之然’ ?下为狼妻 , 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 朝鲜族始祖传说主要保存在其民族古籍《三国遗事》中。《三国遗事·纪异第二》记载: 相传 , 朝鲜族祖先天王桓雄受父王之托 , 率三千人马 , 来到人间 , “时有一熊一虎 , 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 , 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 , 蒜二十枚 , 曰: ‘尔辈食之 , 不见日光百日 , 便得人形’。熊得而食之 , 忌三七日 , 熊得女身。虎不能忌 , 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 , 故每于檀树下 , 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 , 都平壤城 , 始称朝鲜”。① 在中国北方鄂伦春族 , 也流传着不少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 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 , 关在山洞 , 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 , 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 , 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 , 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 , 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 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 , 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 , 一半留给自己。从此 , 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 , 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鄂伦春人认为: 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 , 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 , 都更接近于人。尤其是雌熊 , 长着一对酷似女人的丰隆乳房 , 阴部也与女人相似。据说 , 母熊既使交配 , 也采用人类女性常用的仰卧姿。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 , 彼此有血缘关系。在鄂伦春 , 公熊被称之为“雅亚” (祖父) 或“阿玛哈”(伯父) ; 母熊被称之为“太帖”(祖母) 。谈到熊 , 不能说“熊死了” , 只能说“雅亚 (或太帖) 睡着了” , 否则会遭报应。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摘要:本文从图腾的涵义、图腾崇拜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图腾,阐述了自古以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一、图腾的含义和图腾物 (一)图腾的含义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其他民族中也有与此意义相同的名称。图腾说虽然来自于西方学者,但是通过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中国远古氏族部落也有过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的图腾崇拜时期。 图腾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原始人先后产生了三种图腾涵义: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于是图腾崇拜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所以有时候运用图腾来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图腾物 纵观历史上个民族的图腾物象,种类非常之多,被尊为图腾者,从多至少依次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物自然现象人。图腾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取决于该地区的动物群和植物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图腾基本上是该地区或相邻地区的存在物,如无虎之地绝不会以虎为图腾。各地区氏族在选择图腾时,往往偏重于大动物,如果一个部落所在地有象、虎、豹、熊等,则多以这些动物为图腾。 最早的图腾物很可能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与人类较为相似,比较容易被认为是同类。植物图腾的种类也有很多,主要是一些可食或可用的,如松、柏、稻、荞、等等;而无生命物和自然现象的图腾出现得要晚一些,前者有石、工具、人造物和生活用具等,后者有太阳、月亮、星星、雷、火、风、云、海等。 人们一般都会以为一个部落、氏族或者家庭都只有一个图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图腾崇拜历史上,固然有只崇拜一个图腾的群体,但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图腾的群体也不少见。例如海达人尊崇鹰图腾,在一个家庭的前柱上,顶端作大鹰,底下为熊,两种都是男主人的图腾,中间刻狼,是女主人的图腾;另一家庭的前柱上,狗和鱼雕于顶上,下为大乌鸦,最下是杀人鲸,前两者是女主人的图腾,猴子是男主人的图腾。

山海经异兽战斗力排行榜

神话山海经中异兽战斗力排行榜 神话山海经中生活着大量异兽,处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每一个异兽都有自己的特点,假如他们遇到一起了,那么谁会最后胜出呢! 我在下面给出自己心中的异兽战斗力排行榜 异兽名称:烛龙 凶残指数:10(凶残指数由10到1,依次递减) 伤害指数:10(伤害指数由10到1,依次递减) 综合指数:20 上榜理由:烛龙又名烛阴,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兽,。盘古之肠所化,身盘钟山之上,记载于《山海经》之《海外北经》与《大荒北经》。其曰:钟山之神,它燃烧的时候,时而浓烟蔽空、遮蔽大地如同黑夜;时而又火光喷发、光照大地,使黑夜变成白昼;它的身体象条火红色的长龙蜿蜓天际,战斗力一看就知道都报表了!

异兽名称:青龙 凶残指数:9 伤害指数:9 综合指数:18 上榜理由: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镇邪的神灵属于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颤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以五行论,东为青色,故青龙为东方之神,青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青龙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战斗力毋庸置疑。

异兽名称:白虎 凶残指数:9 伤害指数:9 综合指数:18 上榜理由:白虎是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之一。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西为白色,故白虎为西方之神,与青龙共为镇邪的神灵,同时白虎也是战伐之神,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是权势、尊贵的象征。排名与青龙不分上下。

异兽名称:相柳 凶残指数:9 伤害指数:8 综合指数:17 上榜理由:相柳又称相繇,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凶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经·大荒北经》。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土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妖魔。可见战斗力之强啊。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图腾崇拜,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赵婷韩锋在汉斯出版社《历史学研究》2014年10月的学术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比如,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 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西次三经》)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大荒西经》) 《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之山……獸多犀兕熊、羆。(《西山经》) 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现将汇总成一表,如下。图腾神的出现是人们思维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比如: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西山经》) 上面的文字记载的是一种鱼类,这种鱼名称叫人鱼。据考古材料记载,庙地沟文化彩陶、半坡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都有人面鱼的图案,是西北高原地区先民们所崇拜的图腾,是他们幻想的图腾祖先。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他们把这种图腾绘制在陶器上,来表明自己的氏族。人是群居性的,在先古时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氏族,为表示与其他氏族的区别,每个氏族有自己的图腾,记录自己的历史。 (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41110zcy)

姓氏的各种起源(1):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姓氏的各种起源(1):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等姓氏,于史书收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么联系。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黑、貅、貔、虎等。这些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有案可察的是姜。

姜(jiang)相传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为姜。 又姜和羌(Qia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羊字头。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相关阅读:

姓氏的各种起源 姓氏的各种起源(1):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姓氏的各种起源(2):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3):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4):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姓氏的各种起源(5):山名、河名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6):住地的方位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7):部落的名称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8):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姓氏的各种起源(9):溢号为姓氏

《山海经》异兽介绍

《山海经》异兽介绍 山海经里的奇珍异兽很多,是集齐古人智慧与想象力的书。小编整理了《山海经》异兽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 【异兽】冉遗鱼 【原文】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①,可以御凶②。 【注释】①眯:梦魇。②御凶:辟邪。 【异兽】耳鼠 《山海经·北山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异兽】何罗鱼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异兽】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异兽】长右

《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异兽】穷奇 【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异兽】狰 【原文】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异兽】肥遗(鸟) 【原文】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注释】①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雄性的鹌鹑好斗②疠:癞病,即麻风。 【译文】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图腾崇拜名词解释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图腾崇拜名词解释牛,是人类之友,农耕之宝。虽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牛能负重,渡河不如舟”,但是,牛在人类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地,助过人类一臂之力,人们逐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从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就有极高的象征性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古称之为“执牛耳”者,现代人则引申为“获胜者”或“称王者”。所谓“牛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 就本文而言,旨在通过与句町古国、云南壮族有关,以牛为主题和内容的诸如地名、遗址、习俗、歌圩以及崇拜物等线索脉络,从牛 __,到牛的动物化石、圖案、塑像到牛的摩经、牛的传说、牛的驯养以及牛的崇拜、节日、圖腾文化,勾勒出一个内容全面、涉及多元、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渗透极广,且风格独特的云南壮族“牛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壮族其远古先民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在云南壮族地区,围绕牛这个主题和中心,千百年来。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蔚为壮观的奇风异俗。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等壮侗语族的兄弟民族同胞,是一个喜爱牛,崇拜牛、以牛为圖腾信仰,并专门为牛设立“节日”,专程给牛“戴花”过节的民族。 壮族为牛设立“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而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则称之为“敬牛节”、“牛戴花”和“牛王诞”。壮语呼之为“脱轭节”,是壮族祭祀牛神的节日。广西、云南壮乡节期不一。广西为农历四月八、六月八、八月八。云南则为十月初一。 “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牛招魂”。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届时,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先祭祖先,再祭牛魂,并将一部分食品及鲜草喂牛,让牛休息一天。……以上便是流传在广大壮乡“牛王节”的大体内容。广西云南各地壮乡,均大同小异。” 考古学和古代文化遗址中的牛 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晚更新世水牛动物化石

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

?《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 異獸:《重明鳥》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它的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著沒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迴旋。它能驅逐虎、豹、豺、狼等猛獸,使多種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它對人類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點瓊玉的膏液,就很心滿意足了。

異獸:《陸吾》開明獸 傳說中的昆侖山神名。即肩吾。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著一顆擁有銳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陸吾的神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區域的界限之外,能夠料理天神花園的時節,因此它絕不是園丁,而是類似中央空調隨時調節氣溫的存在。所謂天之九部,就是整個上層宇宙。天帝的苑圃、懸圃的時令與節氣,也歸他管,堪稱是天帝的大管家。

異獸:《鯤鵬》kūn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鯤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鯤,長不知幾裏,寬不知幾裏,一日沖入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萬裏,名曰鵬

異獸《屏蓬》 生兩個頭,各在一端,意志處處相對,一個頭想走那邊,一個頭想走這邊,扯來扯去,移不動尺寸之地。

異獸:《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 英招參加過幾百次征伐邪神

惡神的許多戰爭,是保護世代和平的保護神之一。英招也是百花之神的朋友。 異獸:《當康》又稱牙豚,是一種兆豐穰之瑞獸,樣子象豬而有牙,其叫聲有如呼喚自己的名字。山中棲息一種野獸,其外形象豬,卻長著大獠牙,名字叫當康,它發出的叫聲就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天下要獲得豐收的時候,它就從山中出來啼叫,告訴人們豐收將至。所以它雖然樣子不太好看,卻是一種瑞獸。”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最新资料推荐------------------------------------------------------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摘要]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 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 , 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 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 , 在一定的文化圈中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 它对于氏族内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 , 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 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 但在某个特定的宗教仪式中 , 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 , 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 [关键词] 图腾; 祖先崇拜; 氏族标志; 图腾祭祀; 图腾圣餐; 图腾牺牲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 “图腾” 一词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末约翰· 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 , 该书说: “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 ,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totem (图腾) , 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 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为“它的亲属”和 1/ 17

“它的标记” 。 1 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在人类的原始时代 , 人们往往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 即认定某种物种是本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 这一物种常常是某种动物或植物 , 它便是该氏族的图腾。 因此 , 图腾崇拜与普通的动、植物灵物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它实质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 在一定的文化圈内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 因此图腾有辨认血缘、认同祖先的功能。 比如中国人常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 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原始人常常从某种动物或植物引出自己的家谱。 内蒙陈巴尔虎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 ———也就是“根子”或“起源” , 它们分别是水鸟、小鸟、天鹅、鹰等动物 , 这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 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 《魏书· 高车传》中记载了一则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起源神话:“匈奴单于生二女 , 资容甚美 , 国人皆以为神 ,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 , 将以与天。 ’乃筑高台 , 置二女其上 , 曰‘请天自迎之’。 经三年 , 复一年 , 乃有一老狼 , 昼夜守台嗥呼。 其小女曰: ‘吾父使我处此 , 欲以与天 , 而今狼来 , 或神物天

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

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以象征祖先,神化和夸大自己氏族的力量。进入商代以后,图腾的含义逐渐消失,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得到延伸,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几千年。作为鳞虫之长,龙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此外,龙还是美德、祥瑞的象征。《孝经授神契》称:“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秦汉以后,龙渐渐成为帝王的代表,地位日益尊贵。而龙纹在某些方面成为帝王独享的纹饰,大约始自宋代,而以明清最为严格。 另外,无论是二龙捧珠,赶珠龙,群龙戏珠,云龙捧寿等龙纹图案,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而海水龙纹等出现龙戏水等图案的,通常有帝王严明廉政,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之意。 龙纹从最初产生,不断变化,到汉代基本定型:巨首、大口、大眼、利齿、蛇身、有爪。清代龙纹的主要特征是:龙头饱满宽阔,且多处有隆起,形象拙重苍老。头上双角,毛发浓密,向脑后纷披,巨颚,颚下鬚作髭状,鼻部多为如意头形,或如狮鼻,蛇身,鳞纹,四只巨爪(乾隆朝宫中龙为五爪),爪尖利张扬。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龙的形象。 这种龙的形象作为家具上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 1.行龙:龙头前装火珠,身尾随后,四爪作行走状,亦称赶珠龙。

2.正龙:龙头为正面,龙身盘绕成一团。

3.戏水龙:龙身盘曲不规则,并伴有海水。 4.升龙和降龙:龙头侧脸向上,龙身及尾在下称升龙,反之称降龙。

5.戏珠龙:中间一火龙,二龙相对嬉戏,有云纹为饰,亦称“二龙戏珠”。 6.穿云龙:龙身伴有云纹。

7.“苍龙教子”图:龙身盘曲缠绕,有一老龙在上,一或二小龙在下,寓意“教子升天”。 此外还有一些由原始的龙演绎的神兽形象的纹饰,亦属于龙纹一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