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ooc弗洛伊德课后习题

mooc弗洛伊德课后习题

mooc弗洛伊德课后习题
mooc弗洛伊德课后习题

第一讲走近弗洛伊德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包括理论部分与方法学部分,而《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侧重于精神分析中的()部分。

A、理论体系

B、方法学

C、假设提出

D、解释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发展无任何作用。

B、弗洛伊德主张释梦是个体觉察潜意识的途径之一。

C、《精神分析引论》的作者是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对人类的发展无任何作用。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精神分析学说是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社会思潮。

B、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C、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运用广泛。

D、弗洛伊德主张以自由联想方法来治疗患者。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4

《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共分为哪三个部分?()

A、过失心理学

B、梦

C、神经病通论

D、爱的哲学

正确答案:ABC 我的答案:ABC得分:10.0分

5

弗洛伊德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分为过失心理学、_____、神经病通论三部分。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6

小说《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弗洛尔具有双重人格,这一描写特征受到弗洛伊德提出的_____学说的影响。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精神分析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精神分析

7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与潜意识,而达利的油画《沉睡》诠释了弗洛伊德提出的_____过程。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潜意识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潜意识

8

弗洛伊德认为嫉妒是个人屈从于强烈的压抑并把压抑转化为意识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1. 弗洛伊德的学说已经成为西方人文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成为许多社会科学家的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基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由于催眠疗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故而提出了自由联想治疗方法来治疗患者。()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第二讲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人类的原始欲望从出生开始就被压抑了,从而形成对力比多的外部剥夺。这说明力比多的发展具有()

A、压抑性

B、执著性

C、致病性

D、矛盾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2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有()

A、认清本我与超我的区别

B、正确看待“完美”

C、保持享乐原则与理想原则的和谐

D、正确看待本我、自我、超我的社会价值

E、寻找合适的发泄渠道

正确答案:ABCDE 我的答案:ABCDE得分:10.0分

3

潜意识层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如梦、精神症)。其主要特征是具有()。

A、原始冲动性

B、非语言性

C、无道德性

D、反社会性

E、无时间性

正确答案:ABCDE 我的答案:ABCDE得分:10.0分

4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推动人的行为的最原始的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性欲而展开的,人类的活动动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具有性的意义。因此,___________成为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的概念。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泛性论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泛性论

5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结构和人格结构是一种动态关系,推动它们发展的最大的、唯一的动力就是一种被称之为“____________”的性欲能量,性欲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潜力,驱使人们去追求快感。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力比多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力比多

6

___________的作用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起着“稽查者”的作用,不准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侵入意识层。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前意识层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前意识层

7

精神分析的___________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它涵盖了弗洛伊德的整体学术思想。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人格结构理论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人格结构理论

8

本我(id)是指最原始的我,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即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急切地想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它所遵循的原则是快乐原则。()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力比多不仅是个人人格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罹患神经症、精神病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超我代表了理性和常识,处在本我和自我之间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适当满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三讲精神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试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早期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动作。

A、含住

B、咬磨

C、吸吮

D、闭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2

人格发展的潜伏期是在()。

A、0~1岁

B、1~3岁

C、3~5岁

D、5~12岁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3

性器官期人格可向两极发展的方面包括()等。

A、认同-孤傲

B、成熟-幼稚

C、压抑-自信

D、焦虑-从容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10.0分

4

()情结的产生是因为对男孩而言,母亲成为性器官期里比多满足的第一个外部对象。

A、恋母弑父

B、俄狄浦斯

C、恋父弑母

D、伊莱克特拉

正确答案:AB 我的答案:AB得分:10.0分

5

延时满足和固执地追求即时快乐这一特点,体现了自我和________的冲突,这个冲突也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首要冲突。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超我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超我

6

肛门期因排泄得到紧张消除的快感会带来三种冲突:清除和保留的本能冲突;排泄时的本能快感和控制的自我冲突和希望排泄与________的冲突。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外界要求忍耐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外界要求忍耐

7

精神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指个体的________的发展。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性本能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性本能

8

精神分析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最著名观点就是特别强调成人早期性体验对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潜伏期儿童的里比多受到压抑,因而外部表现不明显,已经不存在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具有双重权威矛盾人格的人会臣服于强有力的父亲偶像,又发展出无限制地控制他人

的欲望。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四讲精神分析的本能理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以下何种力比多的发泄渠道会造成个人不健康心理?()

A、建设性发泄

B、破坏性发泄

C、压抑

D、攻击性发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2

指出追求生命的终结,把有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的是以下哪一选项?()

A、萨那多斯

B、维纳斯

C、宙斯

D、阿瑞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3

以下著作中属于弗洛姆的代表作的是()

A、《逃避自由》

B、《自我的追寻》

C、《健全的社会》

D、《爱的艺术》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10.0分

4

弗洛伊德提出的早期的本能理论包括以下两种本能:()

A、生本能

B、生殖本能

C、死本能

D、自我本能

正确答案:BD 我的答案:BD得分:10.0分

5

生殖、创造、工作、人类文化史、运动史等属于力比多的_____发泄。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建设性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建设性

6

人的自我谴责、自我惩罚、自我毁灭、自杀倾向等属于死的本能中的_____倾向。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个人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个人

7

弗洛伊德把心理活动分为意识与潜意识,而人的_____心理活动是各种本能欲望、情绪所构成的非理性王国。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潜意识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潜意识

8

死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它产生于人的机体内部,有一定生理要求。()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罗洛.梅的六大爱与意志冲突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与肉体、不同文明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对力比多的压抑是社会健康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不健康心理的来源之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五讲释梦理论已完成成绩:85.0分

1

精神分析释梦理论认为隐藏在梦表面背后的梦称为()

A、正梦

B、反梦

C、惑梦

D、隐梦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2

梦是一种不随人的意志控制而自动产生的生理心理现象指的是梦的()

A、象征性

B、独特性

C、随意性

D、伪装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3

促使梦成为一种统一的、近乎首尾连贯的意向群称为梦的()功能

A、润饰

B、移植

C、伪装

D、重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4

人在清醒时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是()

A、清醒梦

B、白日梦

C、幻觉

D、妄想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5

对梦研究的最主要贡献,就是发现了睡眠时的现象。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快速动眼(REM)

我的答案:

得分:0.0分

第一空:

快速动眼

6

弗洛伊德是解释梦概念的理论基础是、。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精神分析意识层次理论

第二空:

人格结构理论

我的答案:

得分:5.0分

第一空:

精神分析意识层次理论

第二空:

起床

7

弗洛伊德所指的象征意义,有一个特别明显地指向,这就是十分明显。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性的象征意义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性的象征意义

8

深浅睡眠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入睡眠阶段、浅睡眠阶段、深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阶段。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弗洛伊德认为人做梦的真正原因,来自于人身体中蕴含的、巨大的、被压抑的本能冲动,也就是说,受压抑的力比多是梦的真正制造者和能量提供者。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凝缩的工作目的,表达显梦和隐意的关系。而压缩作用是用显梦的伪装方式,来表达多种本能欲望。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六讲焦虑的魔怪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只要是持续的烦恼、不安、担心、疑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必然参杂着较高水平的焦虑体验。这是焦虑的()特征。

A、普遍性

B、基础性

C、随时性

D、持续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2

弗洛伊德所谓的“第二焦虑理论”认为焦虑的根源在于()。

A、本我

B、超我

C、自我

D、都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3

小明考上了大学,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床。中午起来以后又后悔,发誓明天早起,但到了第二天早晨,还是依然我故,上午基本旷课。见到任课老师,目光躲闪,生怕被揭穿。整日焦虑不安。小明的这种焦虑是()。

A、游离型焦虑

B、恐怖型焦虑

C、“恐慌”反应

D、自我型焦虑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4

道德性焦虑与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的区别是()。

A、道德性焦虑更多地产生于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不是本我与自我的冲突。

B、和现实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相比,道德性焦虑是一种在观念上更为纯粹的内心冲突,一种本我和自我信念、自我价值观发生的冲突。

C、和现实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相比,道德性焦虑的社会积极价值更大。

D、道德性焦虑有时是家庭、社会、文化着意提倡和培养的一种情绪。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10.0分

5

霍妮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而_____这个逐渐发展起来的的人格因素,在焦虑产生的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自尊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自尊

6

_____用来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特质焦虑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特质焦虑

7

弗洛伊德前期和后期的焦虑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改变了焦虑产生的根源,即将“____”修正为“____”。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本我焦虑论

第二空:

自我焦虑论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本我焦虑论

第二空:

自我焦虑论

8

焦虑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普遍性特征、多样性、随时性特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霍妮理论的最突出特点,是把自我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并把人为的影响作为自我焦虑的首要原因。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恐慌性反应是一种“发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本我所需的发泄,来解除极度痛苦的神经性焦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七讲压力·焦虑·心身健康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在归因的时候,有些人会用积极的、建设性的眼光进行归因,有些人会用否定的、诋毁的眼光进行归因,这种现象称之为()。

A、感知风格

B、行为风格

C、认知风格

D、应对风格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2

归因取向对我们的启示有()。

A、能指导我们实现身心健康

B、使我们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C、能让我们趋向健康归因,回避免消极归因

D、能实际指导我们提高生命效率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10.0分

3

心因性疾病的三个显著特点是()。

A、主要是慢性

B、复发性

C、不可预防性

D、较长的潜伏期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10.0分

4

职场人际关系的压力,具有()等特点。

A、隐蔽的

B、持续的

C、压抑的

D、不易觉察的

正确答案:ACD 我的答案:ACD得分:10.0分

5

解决认知困惑的关键,在于消除认知焦虑,获得_____。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认知平衡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认知平衡

6

根据归因取向理论,归因分为四个取向,分别是_____和个人取向,积极取向和_____。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社会取向

第二空:

消极取向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社会取向

第二空:

消极取向

7

在归因的时候,有些人会用积极的、建设性的眼光进行归因,有些人会用否定的、诋毁的眼

光进行归因,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

正确答案:

第一空:

认知风格

我的答案:

得分:10.0分

第一空:

认知风格

8

认知困惑是一种常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具有社会归因取向的人,更容易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对挫折事件的内归因,会降低个人满足感,并遭遇自尊的干扰。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八章_寻找平衡的砝码:人类的自我防御机制已完成成绩:100.0分1

约束性求同作用指的是,人极力和社会要求、权威、规则等约束保持一致,通过顺从,避免什么焦虑的防御机制?

A、道德性

B、现实性

C、惩罚性

D、精神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2

本章介绍了多少种自我防御机制?

A、10

B、12

C、14

D、16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3

文过饰非是指哪种防御机制?

A、反向

B、合理化

C、隔离

D、歪曲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4

神经症型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哪些?

A、隔离

B、反向

C、转移

D、抵消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10.0分5

弗洛伊德认为,造成固着防御机制的因素有哪些?

A、挫折感

B、不安全感

C、恐惧感

D、自卑感

正确答案:ABC 我的答案:ABC得分:10.0分

6

自恋型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哪些?

A、否定

B、歪曲

C、向外投射

D、固着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10.0分7

不成熟的自我防御机制具有哪些特点

A、即时满足效果好

B、即时满足效果不好

C、延时满足效果好

D、延时满足效果不好

正确答案:AD 我的答案:AD得分:10.0分

8

自恋型心理防御机制也被称为精神病型防御机制。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1936年,弗洛伊德系统总结了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观点,确定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自我防御机制这个概念是弗洛伊德首创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九讲直面生活:日常生活心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过失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心理现象,是由于()而产生的。

A、

注意力扰乱

B、

粗心大意

C、

忽视

D、

遗忘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2

下面的测试不是来源于同一心理学原理的是()。

A、房树人测验

B、沙盘测验

C、投射测验

D、艾森克人格测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3

精神分析的日常生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

A、潜意识

B、过失

C、遗忘

D、梦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4

对心理学的普及和应用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是()。

A、心理学的研究太高大上,不够通俗易懂

B、重视理论而轻视应用

C、过于阳春白雪,蔑视下里巴人

D、心理学本来晦涩难懂,非常人能学

正确答案:ABC 我的答案:ABC得分:10.0分

5

人的社会形象是通过()来认知的。

A、社会评价

B、物质评价

C、自我评价

D、精神评价

正确答案:AC 我的答案:AC得分:10.0分

6

精神分析的主流理论关注的是()。

A、哲学心理学思考

B、精神本质

C、生理机制

D、心身关系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10.0分

7

弗洛依德的日常生活心理学理论的启示是()。

A、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月有阴晴圆缺

D、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正确答案:AB 我的答案:AB得分:10.0分

8

苏格拉底认为沉思既包括思考外界也包括思考自我,内外兼修,就是智者。()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心理学与生活》和《日常生活心理学》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心理学。()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怪诞心理学》是关注生日、星象、灵异心理等的书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第十章_悲悯人生: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已完成成绩:90.0分1

“托着高傲的观念,过着庸俗的生活”是指()

A、我们的生活是庸俗的

B、高傲的观念是错误

C、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

D、目标永远达不到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2

以下哪种说法,更符合精神分析的本意?

A、人格退化导致潜意识上升

B、潜意识上升导致人格退化

C、人格退化就是潜意识上升

D、意识作用导致人格退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10.0分

3

下列心理学流派中,哪一个被称为“第三势力”

A、

精神分析

B、

人本主义

C、

机能主义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4

童年期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A、经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信息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正确答案:AC 我的答案:AC得分:10.0分

5

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A、压抑

B、退行

C、言语

D、沉默

正确答案:AB 我的答案:AB得分:10.0分

6

心理防御方法的合理化包括()

A、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B、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

C、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以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D、指精神上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AB 我的答案:ABC得分:0.0分

7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自己

正确答案:ABC 我的答案:ABC得分:10.0分

8

精神治疗中,病人和医生的关系很重要,如果关系和谐,治疗效果倍增,反之,则疗效不佳,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催眠法最初的使用者是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力比多向内投放的精神障碍病症。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在教师招聘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备考。通过概念理解以及举例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考查。下面是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一)否认: 作用:通过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来处理引起焦虑的刺激。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的心理的特点。 举例:拒绝医生所下的患癌通知。 (二)移置(转移): 作用:将冲动指向威胁较小的目标,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举例:以猛烈的关门来替代攻击某人;踢猫效应;找替罪羊。 (三)理智化: 作用:通过关注事物的理智层面来回避不能接受的情感部分。 举例:将注意力放在葬礼的细节而不是悲伤上。 (四)投射: 作用: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归为别人。 举例: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是承认它而是认为同事无能。(甩锅) (五)文饰(合理化): 作用:给行为一个貌似有理但不正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 举例:辩称每晚喝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反向: 作用:因为真实信念会引起焦虑而持相反信念。 举例:持种族偏见的人走极端,公然信奉该种族。(物极必反)。 (七)退行:

作用:受到威胁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举例: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乱发脾气。 (八)压抑: 作用:将不想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 举例:忘记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 (九)升华: 作用: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通过成为拳击手来表达攻击倾向;通过成为国家监听人员来满足自身的窥私癖。 (十)压制: 作用:将不想出现的想法推进至潜意识。 举例:主动尝试忘掉引起焦虑的事件。 (十一)抵消: 作用:尝试撤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举例:侮辱别人后又过分赞美他。 例题: 小明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钱,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还回去,又想如果是别人也许不会还。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转换 C.投射 D.文饰 【答案】C。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人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和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故选C。

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由三大系统组成,它们是本我、自我、超我。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大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当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即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社会,活动效率随之降低。 一、本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本我是生长进化的产物,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自我是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较高级精神活动的领域。那么超我就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的运载工具。 一个人饿了,他需要食物;一个人冷了,他需要穿衣服;一个男人有了性的冲动,他就是需要一位女性;有人羞辱了你,你就会愤怒;一个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他就要闭上眼睛;这些活动都是人原始本能的需要,而且这些话动都是无意识的,无论你是圣贤哲人还是卑鄙小人都存在这个本能。

人为什么会些本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做为一个机体,由于机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会产生兴奋(紧张),这种紧张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比如一个人饥饿了,他的胃部就会产生痉挛,他必须进食才能消除这种紧张感,本我的目标是消除这些紧张,紧张是一种让人痛苦的和让人不舒服的体验,消除紧张以后人才会感到快乐,本我的特点是不能容忍紧张状态,希望立即得到满足。 本我为了解除紧张而产生了两种活动过程: 1、行成意象 一个人饥饿了,他的脑子里就会产生食物的意象,一个口渴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水,这都是由于人的本能需要所产生心理活动,这些意象的产生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压力。这种由于本能需要而产生意象的心理过程叫原发过程。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为减轻紧张(饥饿是一种紧张)而产生的对所需事物(食物)的记忆意象或联想的心理过程叫原发过程。产生这些意象是无意识的,是自动产生的,没有经过思考加工的,一个人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后会不由自主的闭上,这也是无意识的行为。 2、冲动性行为

弗洛伊德

压抑、抵制与和解 ——浅析弗洛伊德心理人格论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二十世纪初以其性心理学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震惊了当时的国际心理学界,也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心理人格理论便是他的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人格划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部分,每部分有其特殊的性质与作用,而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复杂多变的心理行为的基础。 弗洛伊德这一理论的提出并非偶然。在1920年出版的《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他提出了“死本能”的概念。但是,对死本能能否归入潜意识(无意识,下同)中,弗洛伊德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这让弗洛伊德意识到,人类心灵的构成远比他认识到的要多得多。他发现“意识”和“潜意识”之类的词语已经越来越容易混淆了。他希望可以用新的、更加贴切的词语来取代它们。基于这样的思想,弗洛伊德重新对人类心灵结构进行了设想,从而创建了被其信徒称作“结构理论”的观点。 一.“本我” “本我”(也作“伊底”)这一概念是弗洛伊德受作家乔治·格劳代克(Georg Groddeck)的启发而建立的。格劳代克“一直坚持不懈地认为,在我们所谓自我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正如他所表明的,我们是在不知道的、无法控制的力量下‘生活’着。”而“本我”这个名词早在尼采那里就已经存在了。 关于“本我”,弗洛伊德称“这是我们人格的模糊而不宜把捉的部分”。他形象地称之为“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显然,在弗洛伊德那里,本我是属于无意识范畴的,而且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所具有的原始的、动物性的人格特征。它既无组织,又无统一的意志“仅仅有一种冲动为本能需要追求满足。至于逻辑律——尤其是矛盾律——则不适用于伊底的历程。”“它的唯一内容,据我们的观点看来,就是力求发泄的本能冲动。”而且这种冲动的精力与心灵其他区域的的精力状态是不同的,它更加流动不定,且易于发泄。因此,在本我那里没有价值、善恶、道德之类的概念,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同时,本我无所谓否定,没有时间观念,也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所变化。“那些永不超越于伊底之外的意动的冲动,甚至于那些因被压抑而降落于伊底的印象,都几乎永久存在,几十年不变,却又似乎是新近发生的。” 可见,本我正是这样一种“随心所欲”的力量,然而人要称其为人,就不能对其放任自流,因此就有了“自我”对“本我”的约束。对此,下文将有所论及。 二.“自我”:重新解构。 “自我”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在弗洛伊德之前,这个术语就已被广泛使用了,同时也不仅限于心理学的领域——如康德就提出过“自我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在早期著作中便提到了自我,但是意义却不明确。大致说来,一种用法是把一个人的自身(self)作为一个整体与他人区别开来;另一种用法是,他把心理上的一个特殊部分的特征表示为具有某些特别的属性和功能。基于第二种意义,弗洛伊德早在1895年的《科学心理学设计》就用这个术语对自我做了精心阐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弗洛伊德都没有再涉及这个概念了,而专注于研究潜意识及其本能。然而,也正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问题暴露了出来:许多病人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对精神分析师所做的精神分析表现出了强烈的抵抗情绪。“因此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种意识之外的情境中。我们在自我本身也发现了某种潜意识的东西。” 经过修订后,弗洛伊德对“自我”的认识是,“自我”包括“意识自我”和“潜意识自我”。前者控制着运动系统(人类的运动神经系统),后者压抑着令人烦恼的想法,对梦进行监视。可以说,“自我”是“本我”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桥梁,也是它们之间的协调者。虽然自我也

弗洛伊德算法见习心得

数学建模的见习就告一段落了,经过这为期一周的学习,我对数学建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不像以前只是肤浅的了解。短短的一周的时间也让自己成长了不少。掌握了准确快 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提高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和对 建模方法的大胆假设,最终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学期也开过数学建模课,但都只是基于课本,没有涉及实战的演练。对这个见习还有比 较期待的,我们这一组有朱汉兵和我两个成员,抽到的是用弗洛伊德算法解决重心问题。 当即我们便讨论如何处理重心问题,弗洛伊德算法在数据结构的学过,用来解决图的最短 路径问题,想到这一个突破口,我们也算是找到了解决的第一步。 我们分头查找着有关弗洛伊德算法的资料,找到了重心问题的本质在于最短路径问题,运用于解决设施到所有服务对象点的距离总和最小的模型。知道了这一点,接下来便 是用数学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模型或算法,了解和掌握弗洛伊德 算法后,得到方案的大体雏形,再参考一些经典书籍,我们细化了模型实施步骤,有了明 确的方案,我们变得轻松许多,我们选择了MATLAB这一强大的数学软件作为编程工具。 在这点上,朱汉兵利用他深厚的数学底将算法的每步、每一个点用数学语言表述出。在他 的数学算法基础上,我负责将算法用MATLAB加以实现。刚开始的时候,因遗忘了好多MATLAB命令,可以说举步维艰,只能回过看老师留给我们的PPT。差不多熟悉常用的命令,虽说还会报错,并且模型算法也易于实现,但程序也写的顺利。 在原有的弗洛伊德算法我们加以修改,得到了重心问题的最佳方案,我们的见习也 算法完了大半。再反过头分析整个模型,也发现了一些小瑕疵,例如MATLAB程序中:找 到重心这一步,我采用的是先排序在找数组最小元素,而是用find(m==min(m))这个命令,就可以实现,让程序变得简洁,也更才算是正规的MATLAB语言。最终顺利的完成见习任务,我们顿时轻松许多,但这次见习留下的东西还有很多.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并不能只满足这一小部分,分析问题和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是数学建模的价值,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提出模型——验证模型——修改模型——再验证——再修改,真正的复杂问题是不可能只靠空想就能出结果的,否则也不叫复杂问题了.只有通过不懈的思考与尝试,发现有问题以后及时修改、琢磨新的思路和先前的瑕疵,才 能完善模型。因此,在以后的建模过程中,我学到了这种一步一步、不断修改的踏实的研 究方法,而不再像以前只是懵懵懂懂的绞尽脑汁想个方案,然后就凑合了事,虽然明知有 缺陷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毫不夸张的说,建模过程充分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 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 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数学建模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 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 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使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 才能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建模的过程不仅 仅取决于小组成员个人的基础和努力,更依赖的还是小组成员合作精神的发挥。既要发挥 自己的优点,更不可忽视自己的缺点和同伴的优势,互相磨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本次见习将让我受益良久。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内容提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 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 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心理学 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 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儿乎每一个侧面。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 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涉及范围极广。本文拟从以下儿方面对弗洛伊德 的人格理论作以介绍,并略作评价,供读者分析研究。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 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山意识、询意识和潜意识 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

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 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 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 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 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 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 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 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弗洛伊德宣 称:“精神 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 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注:,奥,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页)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

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一、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从社会背景上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沮丧,彷徨无依,以致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起来。从科学背景上看,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不仅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心理活动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条件,也为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在物理学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弗洛伊德以生物决定论的观点,以物理学的力和能的概念,来解释精神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行为。从思想背景上看,莱布尼兹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都对弗洛伊德主义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弗洛伊德深受其思想影响。 弗洛伊德主义是由弗洛伊德建立的,它有一个不断地修正、补充、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般来说,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1895—1913年属于早期理论时期,弗洛伊德奠定了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基础。1914—1939年属于晚期理论时期,弗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把研究对象和范围从非正常的精神病患者扩展到整个人类。 19世纪20年代左右,弗洛伊德的后继者们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一致,学派开始分化,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前期以阿德勒和荣格的个体心理学为代表;后期则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为代表。可以说,新弗洛伊德主义把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古典弗洛伊德主义进一步从生物学、心理学领域转向社会学领域。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首先,弗洛伊德主义是从人的心理深层结构和内在心理动力方面去探讨人的奥秘。 其次,弗洛伊德主义强调性,把人的心理动力和能量都归结为性的问题,并且把性的作用提高到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和动力的地位。

Floyd算法详解

求最短路径算法总结 分类:数据结构 标签: floyd算法 it 部分内容参考 All-Pairs 的最短路径问题:所有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求单源最短路径的,那如果求图中所有点对的最短路径的话则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以图中的每个顶点作为源点,调用Dijkstra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3); 解法二: Floyd(弗洛伊德算法)更简洁,算法复杂度仍为O(n3)。 n 正如大多数教材中所讲到的,求单源点无负边最短路径用Dijkstra,而求所有点最短路径用Floyd。确实,我们将用到Floyd算法,但是,并不是说所有情况下Floyd都是最佳选择。 对于没有学过Floyd的人来说,在掌握了Dijkstra之后遇到All-Pairs最短路径问题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计算所有点的单源点最短路径,不就可以得到所有点的最短路径了吗。简单得描述一下算法就是执行n次Dijkstra算法。 Floyd可以说是Warshall算法的扩展了,三个for循环便可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应该说是十分经典的。从它的三层循环可以看出,它的复杂度是n3,除了在第二层for中加点判断可以略微提高效率,几乎没有其他办法再减少它的复杂度。 比较两种算法,不难得出以下的结论:对于稀疏的图,采用n次Dijkstra比较出色,对于茂密的图,可以使用Floyd算法。另外,Floyd可以处理带负边的图。 下面对Floyd算法进行介绍: Floyd算法的基本思想: 可以将问题分解,先找出最短的距离,然后在考虑如何找出对应的行进路线。如何找出最短路径呢,这里还是用到动态规划的知识,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i到j的最短距离不外乎存在经过i与j之间的k和不经过k两种可能,所以可以令k=1,2,3,...,n(n是城市的数目),在检查d(ij)与d(ik)+d(kj)的值;在此d(ik)与d(kj)分别是目前为止所知道的i到k 与k到j的最短距离,因此d(ik)+d(kj)就是i到j经过k的最短距离。所以,若有d(ij)>d(ik)+d(kj),就表示从i出发经过k再到j的距离要比原来的i到j距离短,自然把i到j的d(ij)重写为d(ik)+d(kj),每当一个k查完了,d(ij)就是目前的i到j的最短距离。重复这一过程,最后当查完所有的k时,d(ij)里面存放的就是i到j之间的最短距离了。 Floyd算法的基本步骤: 定义n×n的方阵序列D-1, D0 , … Dn-1, 初始化:D-1=C D-1[i][j]=边的长度,表示初始的从i到j的最短路径长度,即它是从i到j的中间不经过其他中间点的最短路径。 迭代:设Dk-1已求出,如何得到Dk(0≤k≤n-1)? Dk-1[i][j]表示从i到j的中间点不大于k-1的最短路径p:i…j, 考虑将顶点k加入路径p得到顶点序列q:i…k…j, 若q不是路径,则当前的最短路径仍是上一步结果:Dk[i][j]= Dk-1[i][j]; 否则若q的长度小于p的长度,则用q取代p作为从i到j的最短路径。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是弗洛伊德对于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人格的结构有详尽的介绍。 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 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 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对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 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1923年弗洛依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为正式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所定义,它们代表了人类心理功能的不同侧面。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依据这样的运作方式,本我寻求立即的完全的释放。它具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品质:当想要得到时,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没有任何顾忌忆。它不顾任何现实并且能够通过行动或通过想象已经得到想要得到的来获得满足——满足幻想与实际的满足一样的好。本我是没有理性、逻辑、价值观、道德感和伦理信条的。总而言之,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自私的,并且是纵情享乐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 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

弗洛伊德算法详解

弗洛伊德算法详解 算法的数据结构 弗洛伊德算法采用图的带权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算法基本思想 假设求顶点Vi到Vj的最短路径。弗洛伊德算法依次找从Vi到Vj,中间经过结点序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直到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n-1的最短路径,从中选取最小值,即为Vi到Vj的最短路径。 算法具体描述 若从Vi到Vj有弧,则从Vi到Vj存在一条长度为弧上权值(arcs[i][j] )的路径,该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尚需进行n次试探。 首先考虑从Vi到Vj经过中间顶点V0的路径(Vi,V0,Vj)是否存在,也就是判断弧(Vi,V0)和(V0,Vj)是否存在。若存在,则比较(Vi,Vj)和(Vi,V0,Vj)的路径长度取较短的为从Vi到Vj的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 在此路径上再增加一个顶点V1,也就是说,如果(Vi,…V1)和(V1,…Vj)分别是当前找到的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那么,(Vi,…V1,…Vj)就有可能是从Vi到Vj的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将它和已经得到的从Vi到Vj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相比较,从中选出最短的作为从Vi到Vj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1的最短路径。然后,再增加一个顶点V2继续进行这个试探过程。 一般情况下,若(Vi,…Vk)和(Vk,…Vj)分别是从Vi到Vk和从Vk到Vj的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k-1的最短路径,则将(Vi,…,Vk,…Vj)和已经得到的从Vi到Vj的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k-1的最短路径相比较,其长度最短者即为从Vi到Vj的中间顶点序号不大于k的最短路径。 经过n次比较之后,最后求得的便是从Vi到Vj的最短路径。 按此方法可同时求得各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现定义一个n阶方阵序列 D(-1),D(0),D(1),…,D(k),…,D(n-1) 其中 D(-1)[i][j]=arcs[i][j]

弗洛伊德理论的认识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识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是完全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发现人们内心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进行大量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对我们行为、举止、生活的影响。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他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大胆猜想和验证,提出无意识理论,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有了提高,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 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三方面: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本能学说、梦的学说。其他的基本学说都是为了从不同的层面阐释和论证无意识学说的。 早期,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部分;前意识相当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于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1)“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2)“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受风俗、道德、法律的控制而被压抑或排挤到意识阙之下,但未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被压抑的欲望以性欲为主。无意识是生物本能和人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的积淀,是人的原始性、自然性本能的盲目动力,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处于心理结构的最深层。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无法克制的强烈要求发泄的一种心理能量,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其规律是不断企图渗入意识的层次中,通过获得本能欲望的满足而得到愉快,并避免对本能欲望的压抑。无意识是人的内驱力之源,其中本能、欲望和各种冲力赋予人的一切活动能量。(3)“前意识”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即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是调节意识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 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

本我自我超我详解

对三个“我”的解释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我们的行为可以看做是内心活动的表现:我们会被欲望所驱动,同时又会被良心(conscience)牵制住。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有三个主要元素:Id(本我)、Ego(自我)和Superego (超我)。

这三样东西其实并不难理解,打个简单的比方:大家应该都看过美国卡通片里,一个人在做有关道德的决定的时候,经常会在他(她)身边出现天使和恶魔。天使会告诉他(她)做什么才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而恶魔会让他(她)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怎么舒服怎么好。而这个人经常会举棋不定,不知道该听谁的。 再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假如我们正在节食,突然看到了貌似很好吃的巧克力。这时,“天使”会告诉我们:“你可正在节食呢!”那么“恶魔”呢?“节什么食啊!饿了就要吃,更何况是好吃的巧克力呢?”天使和恶魔就这样产生了冲突,而我们则要从两者中做出选择。我们会尽量同时满足天使和恶魔:“那就吃一小块吧。”在上述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做决定的我们”、“天使”和“恶魔”可以分别代表题目中的三种“我”。 “天使”就是超我(Superego):部分有意识,部分潜意识。用来抑制由Id所产生的、不被社会所期望或认可的冲动。当超我过于苛刻时,它可能会导致极度的负罪感。

“恶魔”就是本我(Id):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是完全的潜意识,它包含了我们的需求、动机、本能以及被压抑住的东西。本我力求让自己获得即时的满足。 “做决定的我们”指的是自我(Ego):大部分有意识,小部分潜意识。这个部分是人格当中能够接触到现实的部分,自我力求于在社会接受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本我和超我,以及在两者中做出选择。 这三个“我”都对“应该做什么”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由强大的动机所推动的。而三者中最早出现的是本我,因为本我是动物的本能(饿了吃、困了睡等),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即存在本我。其余两者在后天形成。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xx; 掌握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关系和启示; 重难点突破: 重点:对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解; 难点:三者相互关系的辨析与掌握; 课程设计: 弗洛伊德的生平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1)早期的人格结构理论 意识:个体觉察觉知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状态,我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前意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中间地带; “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 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 2)后期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早期“意识-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将人格结构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同层次:

本我:(id)

人格结构最底层,由本能、欲望等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和冲动;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属于无意识层面; 是人格结构中能量的供应源,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基本能量单位为力比多,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ego) 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属于意识结构层面;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调节本我,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仆三主” 与本我的关系,“骑士与马”——能量与指引,采用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 超我:( super ego) 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内化而来;是社会化的结果,作用是抑制本我、监控自我和追求完善,遵循道德原则;三者关系示意图: “X图”和发展层次图”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三者各自代表人格的一个方面, 本我——生物本能我快乐 自我——心理社会我——现实 超我---- xx理想我---- 完善 相互交织构成人格整体,能量守恒动态系统 协调一致——健康,敌对冲突——疾病

实验四-图的最短路径(弗洛伊德算法实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四:图的相关算法应用 姓名:王连平 班级:09信科2班 学号:I09630221

实验四图的相关算法应用 一、实验内容 求有向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 二、实验目的 掌握图和网络的定义,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和十字链表等存储表示。掌握图的深度和广度遍历算法,掌握求网络的最短路的标号法和floyd算法。 三、问题描述 对于下面一张若干个城市以及城市间距离的地图,从地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中求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及路径,给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值及途径的各个城市。 四、问题的实现 4.1数据结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说明 1) typedef struct ArcCell{//储存弧信息 int Distance; ArcCell *info;//此项用来保存弧信息,,在本实验中没有相关信息要保存 }ArcCell,AdjMatrix[ 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储存顶点信息 string vexs[ MAX_VERTEX_NUM];//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邻接矩阵 int vexnum , arcnum;//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MGraph; 顶点信息和弧信息都是用来建立一个有向网G 2) d[v][w];//G中各对顶点的带权长度 若P[v][w][u]为TRUE,则u是从v到w当前求得最短路径上的顶点 4.2主要的实现思路 首先通过一个函数(CreateDN)建立图的邻接矩阵储存方式,一次输入某条弧的起点,终点,和权值。通过调用Locate函数来找到该弧在邻接矩阵中的相应位置。 其次运用弗洛伊德算法来求各定点的最短路劲,具体思路为:如果从v到w有弧,则存在一条长度为arcs[v][w]的路径,该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考虑路径(v,u,w)是否存在,若存在,比较(v,w)和(v,u,w)的长度,取较短者为从v到w的中间点序号不大于0的最短路径。以此类推,每次增加一个点,从而求出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这样,经过n次比较后,所求得的必为从v到w的最短路径。按此方法,可以同时求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五、主要源程序代码(包含程序备注)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finity 10000//最大值 # define MAX_VERTEX_NUM 10//最大顶点数 typedef struct ArcCell{//储存弧信息 int Distance; ArcCell *info; }ArcCell,AdjMatrix[ 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储存顶点信息 string vexs[ MAX_VERTEX_NUM];//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邻接矩阵 int vexnum , arcnum;//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MGraph; int Locate(MGraph &G,string v) { int a=0; for (int i=0;i

弗洛伊德算法求解最短路径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1章概要设计 (1) 1.1题目的内容与要求 (1) 1.2总体结构 (1) 第2章详细设计 (2) 2.1主模块 (2) 2.2构建城市无向图 (3) 2.3添加城市 (4) 2.4修改城市距离 (5) 2.5求最短路径 (6) 第3章调试分析 (7) 3.1调试初期 (7) 3.2调试中期 (7) 3.3调试末期 (7) 第4章测试及运行结果 (7) 附页(程序清单) (10)

第1章概要设计 1.1题目的内容与要求 内容:给出一张无向图,图上的每个顶点表示一个城市,顶点间的边表示城市间存在路径,边上的权值表示城市间的距离。试编写程序求解从某一个城市出发到达任意其他任意城市的最短路径问题。 要求: 1)能够提供简单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可以输入城市的基本信息,包括城市名 称,城市编号等; 2)利用矩阵保存城市间的距离; 3)利用Floyd算法求最短路径; 4)独立完成系统的设计,编码和调试; 5)系统利用C语言完成; 6)按照课程设计规范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1.2总体结构 本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功能模块见图1.1):主模块对整个程序起一主导作用,开始构建一城市无向图,对其进行添加城市顶点,以及对原来的距离数据进行修改,整体构建结束可以实现求一城市到其他城市的最短路径问题。 图1.1 功能模块图

第2章详细设计 2.1主模块 用户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操作提示输入要进行操作的模块,通过调用相对应的模块程序,达到用户所想进行操作。程序的总框架大致分为四个模块:1.建立城市无向图2.添加城市模块3.修改城市距离4.求最短路径。具体实现过程见2.2:建立城市无向图2.3:添加城市2.4:修改城市距离2.5:求最短路径。流程图中通过输入n,由n的值来选择调用相对应子函数,实现所选择的功能,调用完后可以返回调用主函数进行下一次选择,从而实现反复调用子函数而实现四个模块的功能等。 图2.1 主模块流程图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 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 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

相关文档